㈠ 研究體育健身活動的現狀怎麼研究
一、社區體育發展概況
(一)國內社區體育建設的歷史沿革
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深入進行,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出現了城市社區體育的萌芽,這就是以城市街道委員會和農村的鄉鎮為主體的體育協會,但這類社區體育發展的規模相對較小,組織分布比較零散。到了20世紀90年代後期,隨著國家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管理體制改革,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動了城市社區和社區體育的迅速發展。這一階段,我國的社區體育主要在一些大城市以及經濟發達的農村城鎮得到了開展,社區體育初具規模,但是仍存在發展不平衡、體系不完善、組織不成熟等特徵,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社區體育一直由單位、行業、系統組織開展。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的確立,逐漸改變了國家辦體育的單一模式,形成了國家(單位)、社會和個人三方協作的體育發展模式,開始走向國家宏觀管理、社會需求調控、個人主動參與的社會化的體育發展道路,為社區體育的大發展創造了歷史機遇。
21世紀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時期,國家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新的發展階段。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社會的文明進步,促進了人們由「單位人」逐步向「社會人」的轉變;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決定著人們體育需求向著休閑、娛樂、完善自我等多元化、個性化的趨勢發展。當人們的體育需求難以在單位得到滿足,政府又不再提供眾多具體體育服務時,人們的體育利益取向就開始由單位轉向社會,具有就近、就便特點的社區體育,將成為人們滿足體育需求的重要途徑,社區體育在社會體育中的地位也將不斷提高。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體育的發展水平逐漸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將成為我國城市發展的一個良好契機,在社區建設和社區體育發展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城市社區體育將是未來50年我國城市社區建設和體育發展的熱點。社區體育在社會轉型的背景下,將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二)國外部分體育社區的實踐經驗
國外社區體育研究興起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其原因與經濟高速增長和社會變革時代有較大的關系,將社區體育作為社會控制的重要途徑受到高度重視。從歐、美、日近年來的研究情況看,運用社會行動理論對社區體育參與、社區體育組織結構、社區體育模式、社區體育方法與效果評價等方面的研究較為多見。對社區體育的理論研究極大地推動了體育實踐的發展。美國的全民建身運動從十九世紀末「休閑運動」(recreation movement)開始,現在美國社區已經實現每1000人有一英里野營、自行車或健身路徑,每25000人有建一個公共游泳池,每1000人有四畝開放的休閑公園。美國社區有很多體育項目: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網球、壘球、橄欖球、游泳、體操、滑冰、滑雪、高爾夫、跆拳道,有很多運動場地,如高爾夫球場、網球場、游泳池、釣魚池、野營地等,可以開展騎馬、滑翔、飛機模型等體育活動活動。
英國大約有2,900萬年齡在16歲以上的成年人參加體育活動。社區內基本的運動和健身設施主要由地方當局提供,政府鼓勵每個地方政府開發出一套休閑戰略,以保證有足夠的運動設施來滿足當地的需要。英國每25000人的社區有一個社區體育中心。能夠開展17個體育項目,即羽毛球、籃球、保齡球、壁球、5人制足球、健身操、室內曲棍球、柔道、空手道、健身、舞蹈、網球、迪斯科、旱冰、乒乓球、蹦床、排球等。
新加坡1975年將全國按人口分布劃為15個體育設施區,規定20萬人左右的居民區,必須建有一個體育中心。其標准為:3個50米的游泳池,3個羽毛球場地大小的體育館,29個網球場,6個籃球場,1個健身室。截至2000年,已建成15個地區體育與健身中心。體育中心可以開設如下項目:羽毛球、排球、籃球、英式女籃、乒乓球、迷你網球;在類似公園的環境中建立慢跑與散步道路,建立相對集中的太極、武術等健身點;提供包括降體重與提高心肺功能設備的現代化健身房;向居民播放舞蹈以及有氧鍛煉的教學片和錄像。開設初學者課程,向家庭主婦、老年人等傳授一項以上的體育活動的基本技能,使體育在形成國民健康生活方式的過程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1964年東京奧運會後,日本人的體育重心由競技體育向大眾化轉型,日本的社區體育就是在這個時候發展起來的。日本社區體育的組織載體主要有綜合性社區體育俱樂部、社區體育中心和各類社區體育俱樂部。社區體育中心的建設體現出層次性,分成了基層社區、市區町村、都道府縣三個層。20世紀80年代中期,人們把體育看作是利用業余閑暇時間豐富文化生活的手段,而且力圖通過體育來實現自我價值,強調參與體育過程中的自律自主性和創造性,這種變化對人們的健身運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日本人的健身運動以壘球、棒球、檯球為中心,還廣泛開展了乒乓球、羽毛球、跑步、門球以及美容體操、有氧體操、滑冰、游泳、高爾夫等。
國外社區體育實踐發展的經驗對於我們的啟示是,社區體育的發展,需要合理整合有限的社區體育資源,不斷完善社區體育管理體制,逐步健全社區體育的組織體系,豐富活動內容,實現社區體育潛在的文化、教育功能。社區體育建設與發展,是當前我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的重要內容。以社區為單位,以體育文化為載體,促進社區居民的體育參與,形成健康的體育生活方式,加強社區的組織結構和文化整合功能,滿足社區居民不斷增長的多元化、個性化體育需求,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質,培養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發展的社會人,是面向2008年奧運會我國體育發展的重要任務,也是北京社區體育建設與發展的核心問題。
二、北京市社區體育發展現況
在開展全民健身中,《北京奧運行動規劃體育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指出,要實施體育組織、健身設施、體質測試、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指導,群體活動「六進社區工程」。六進社區活動要和奧運會文化環境建設相結合,豐富「人文奧運」的內涵和實踐,促進體育文化的發展。目前,北京市的社區體育建設在這六方面都有一定的進展。
(一)社區體育組織初具規模。《規劃》的目標是在100%的社區居民委員會建立體育組織。目前本市126個街道辦事處、2401個社區居委會均成立了體育協會,社區內自發形成體育俱樂部,東城區安定門街道辦事處所屬10個社區居委會中建立不同項目的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12個。宣武區廣外街道紅蓮社區居委會設立會員制健身俱樂。
(二)配備了相應數量的健身設施。《規劃》的目標實施北京市全民健身設施配建計劃,每年完成配建面積70萬平方米以上,做到每2500個市民擁有一處全民健身設施。至2008年,更新50%以上全民健身設施使用的器械。在過去的幾年裡,本市已建成全民健身工程3874個,總面積283萬平方米,03年全市就配建了31個全民健身標准工程,並配裝了500隻籃板和500付羽毛球網架。現在,本市100%的街道、100%的鄉鎮和有條件的社區居委會配建了全民健身工程。黃白相間的社區健身設施已經成為都市裡的一道風景線。北京市域范圍內5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廣場近千個。崇文區全力以赴推進「北京奧林匹克精品走廊」建設, 海淀區清河街道燕清體育文化公園目前已投入使用,天橋街道健身中心、青少年戶外活動營地和木樨園光彩體育館籃球廣場、奧林匹克示範社區和龍潭湖體育主題公園、中關村體育大廈、北清體育健身園、北安河體育公園等將陸續建成。
(三)建立國民體質檢測站。《規劃》指出,在未來六年中,每兩年進行一次全市范圍內的體質監測的追蹤調查,動態地觀察市民體質變化狀況,公布北京市民體質監測結果。至2005年使50%的社區居委會和20%的鄉鎮建立國民體質測試站,2008年力爭達到100%。2008年各區縣建立一個設備完善、功能先進的國民體質流動測試站。目前本市體育人口2000年為41.83%,2002年已達49.47%,2003年平均每天參加20分鍾以上健身活動的市民超過了本市人口總數的一半,目前全市126個街道辦事處均建有國民體質檢測站,並已對其中的50個檢測站進行了設備更新。到2005年我市體育人口達50%,其中城區體育人口達到55%,到2008年達到60%。2010年達到70%左右,國民體質測試合格率有望到80%以上。
(四)有一定數量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從事健身指導工作。北京市現有社會體育指導員17410名,其中7622名工作在全市3811個晨練、晚練輔導站,為百餘萬健身者提供健身指導。北京市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包括組織、管理型指導員和技術指導型指導員兩類,現在持證上崗的體育指導員有國家級85名、一級809名、二級4939名、三級11577名。《規劃》的目標是到2008年,全市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達到22000名。
(五)開展了有規模的群體活動。北京市積極探索推廣易於開展、小型實用、健康文明的體育健身方法,不斷推出適應群眾健身需要的活動組織形式。1997年開始舉辦全民健身體育節,規模逐屆擴大。第1屆體育節舉辦活動5000多項次,200多萬人次參與;03年第4屆體育節舉辦的活動達7000多項次,386.5萬人次參與。2003年全市近770萬人次參與全民健身活動。馬甸社區在輔導站設置青年人喜愛的街舞、拉丁舞等健身項目,馬甸橋頭、元大都遺址公園等每晚有百餘名操舞愛好者參與健身。2004年北京市舉辦了「魅力北京,文化奧運——居庸關萬里長城萬人太極拳表演」活動,「人人健身與奧運同行」、「雅典——北京健步走」等特色鮮明的主題活動。
(六)制定系列規劃,開展體育文化與宣傳活動。北京市從1995年開始開展全民健身宣傳周活動,健身周活動帶動了群眾體育的發展,拉動了體育經濟,促進了全民健身服務業的發展與完善。北京市提倡「六結合」,即人人健身與奧運同行結合,健身周與群體工作結合,大型活動與基層小型活動結合,健身周與推廣健身方法結合,宣傳、樹立體育彩票形象與健身周結合,健身周與科學指導結合,這對做好健身周活動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通過制定一系列的規劃,使得社區體育有目標、有計劃的進行,如海淀區制定《海淀區奧運行動規劃》、《海淀區體育產業規劃》和《海淀區全民建設工程管理辦法》,大力推動全民建身、群眾性體育活動的開展,2004年開始,海淀區將宣傳重心下移社區,在社區開辦健身課堂,直接對居民的健身進行指導。
雖然目前北京社區體育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開展,但也存在著很多不足,如社區體育服務對象的局限性,社區體育多為老年人和學齡前兒童服務,因為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到此中來。對於中青年人來說,繁忙的工作使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鍛煉,自身也缺乏體育鍛煉的意識,這樣就使得社區體育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功效,也離全民健身的目標相差甚遠。社區體育工作中,尤其是資金的匱乏、場地設備器材不健全、社區體育管理不完善、缺乏專業體育指導者等問題都需要在實踐中加以改進。
三、北京社區體育發展的對策建議
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召開,將為北京社區體育發展提供難得的機遇和動力。以下主要結合國外發達國家社區體育經驗,對如何推動北京社區體育發展提出幾條對策建議。
(一)在大力發展現有體育項目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現在大部分社區體育中心都有健身房、游泳池、球類館等,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需求的提高,應推出能夠吸引不同群體的獨特的體育活動。如目前日本社區體育中心新增的健身項目大多是新興的健身方法,如水中健身操、啞鈴操、軟式排球、木板冰壺、女子拳擊等。我們也應該注重滿足不同社會群體的體育需求,根據不同群體的體育需求,適當增設一些新興體育項目,如保健與養生、舍賓、瑜珈、纖體操、搏擊操、街舞、拓展、攀岩、毽球等。在社區體育活動項目的選擇上,需要面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迎接休閑時代的到來,發展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大眾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的休閑運動項目。
(二)注重開發社區體育中心的綜合性功能。美國社區體育中心有更衣室、大廳、游戲室、俱樂部會議室、快餐店、閱覽室附屬設施。社區體育廳內部一般包括:休息室、飲食店和茶點室、更衣室和衛生間、辦公室、設備存放室、急救設施、洗衣店和植物間。規模稍大的社區體育廳還包括:俱樂部會議室、健身房、多用途的第二體育廳及健身影像室、工作人員室、理療室、全天候戶外體育場。國外社區體育中心的體育設施具有多用途性的特點,如室內球場除開展各種球類比賽以外,還可以辦會展、集會有及開燕尾服其它社區文化活動。我們也要開發社區的綜合性功能,使其成為民眾健身、休閑、娛樂的場所,成為居民建言的依託之地,召開社區建設等內容的會議,研究社區建設的開發等,從而更好的完善社區體育建設。在這方面,廣州市祈福新村大型屋苑社區體育建設已走在全國的前列,在開發社區體育綜合功能方面的經驗與做法值得借鑒。
(三)社區體育中心要與城市人文景觀相融合。體育與美育的結合對於促進人的身心發展有更重要的作用。國外社區體育中心大都被設計成為社區公園的一個部分,許多設施都與公園融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例如許多社區體育中心的健身路徑都建在公園,游泳池往往同時成為公園的水上娛樂設施。英國的社區廳建在社區的中心地帶,美觀的外表給人一種愉悅的感覺。而現在北京市的很多體育中心除了外面掛個牌子表明其為健身之地外,構不成一道人文景觀。這需要在以後規劃中應特別注意體育中心與城市人文景觀的結合,使北京的城市更美麗。
(四)社區體育的建設要與文化建設相結合。國外的社區體育文化多以體育為載體,融合音樂、戲劇等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體育文化活動。雅典為辦好2004年奧運會,重視在學校、社區廣泛開展奧林匹克教育,收到較好效果。北京奧運會要借鑒雅典的成功經驗,在社區體育建設中體現奧林匹克文化與社區文化相結合的特色,以體育文化建設促進社區精神文明建設,以奧林匹克精神促進社區人文精神。《規劃》提出的目標是:在市內八區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社區開展創建體育設施完備、體育活動豐富、體育組織健全、體育特色突出的奧林匹克體育社區。目前,在建設奧運品牌文化社區方面北京已經有一些成功的經驗,形成了具有不同文化特色的奧林匹克文化社區,例如:安定門街道辦事處與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奧運研究中心在國內率先聯手,打造中國首個「國學文化社區」,朝陽區亞運村街道的安苑裡奧林匹克體育品牌社區,東城區東四奧林匹克社區等。在社區體育文化建設方面,我們要把體育活動的開展與社區文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調動一切積極的因素,進一步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五)建立社區體育俱樂部指導員的資格認定和資格審查制度。目前我國的體育指導員資格認定與高校的體育人才培養,與體育社會指導員職業基本上是脫節的,一方面社區體育產業缺少專門體育管理人才,成為制約社區體育產業發展的瓶頸;另一方面,高校培養的體育專業人才又不能被社區體育產業所接受,或者不願意到社區工作。現在社區建設指導人員多數是兼職的,年齡結構、性別結構,技術、文化層次差異較大。對比而言,美國社區業余教練,必須經過一定時間的培訓,考試合格後,持證上崗。日本體育協會培養體育指導員為社區體育提供服務,據日本部省1994年的統計資料,日本的社會指導員有69633人,其中體育設區指導員52862人,社區指導員與人口的比例為:1:1500,而我國與其相差懸殊,從1994年到1996年,雖然我國有6萬人獲得了社會指導員等級稱號,但比起我國的人口,平均2萬人、7000多名參加體育的鍛煉者才能擁有1名指導員,這成為影響我國城市社區體育發展的制約因素。
(六)社區體育資源的整合與綜合利用。日本的「學校教育法」規定了學校體育設施必須對外開放。這使得許多社區體育俱樂部及娛樂活動的開展成為可能。美國為了開展社區體育活動,政府與校方聯合制定了計劃,使學校設施盡可能多地向社區居民開放。1927年美國就有32個州通過法律規定「社區可使用學校的建築作為社區中心」。美國的中小學擁有3萬體育館,近2萬個綜合體育設施。這些為開展社區體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社區內有學校,學校內有體育設施,目前社區體育並沒有有效利用學校這個資源。我們應動員社區內居民、機關團體等廣泛參與到社區體育的發展中,最大限度的實現社區資源的整合,用政策去促進社區體育資源的聚集和社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社區體育的共享。
北京社區體育的發展將對全國社區體育的開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必須高度重視社區建設中的問題。上述的對策建議要得以實現,需要很多條件因素,如國家、地方體育部門及領導對社區體育的重視、科學的發展觀的指導、社會力量多方參與、社區體育組織的健全,經費的籌集與落實、人們體育參與意識的增強等,從而使得社區體育建設不斷發展與完善,真正成為全民健身依託的場所和重地,也為建設人人參與的和諧社會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