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應用價值分析方法

應用價值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4-07-14 08:10:45

❶ 企業價值評估方法有哪些

企業價值評估方法

對目標企業價值的合理評估是在企業並購和外來投資過程中經常遇到的非常重要的問題之一。適當的評估方法是企業價值准確評估的前提。本文將聚焦企業價值評估的核心方法,分別從方法的基本原理、適用范圍以及局限性等方面給予分析和總結。
一、企業價值評估方法體系
企業價值評估是一項綜合性的資產、權益評估,是對特定目的下企業整體價值、股東全部權益價值或部分權益價值進行分析、估算的過程。目前國際上通行的評估方法主要分為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場法三大類。
收益法通過將被評估企業預期收益資本化或折現至某特定日期以確定評估對象價值。其理論基礎是經濟學原理中的貼現理論,即一項資產的價值是利用它所能獲取的未來收益的現值,其折現率反映了投資該項資產並獲得收益的風險的回報率。收益法的主要方法包括貼現現金流量法(DCF)、內部收益率法(IRR)、CAPM模型和EVA估價法等。
成本法是在目標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基礎上,通過合理評估企業各項資產價值和負債從而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理論基礎在於任何一個理性人對某項資產的支付價格將不會高於重置或者購買相同用途替代品的價格。主要方法為重置成本(成本加和)法。
市場法是將評估對象與可參考企業或者在市場上已有交易案例的企業、股東權益、證券等權益性資產進行對比以確定評估對象價值。其應用前提是假設在一個完全市場上相似的資產一定會有相似的價格。市場法中常用的方法是參考企業比較法、並購案例比較法和市盈率法。

圖1企業價值評估方法體系
收益法和成本法著眼於企業自身發展狀況。不同的是收益法關注企業的盈利潛力,考慮未來收入的時間價值,是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的方法,因此對於處於成長期或成熟期並具有穩定持久收益的企業較適合採用收益法。成本法則是切實考慮企業現有資產負債,是對企業目前價值的真實評估,所以在涉及一個僅進行投資或僅擁有不動產的控股企業,以及所評估的企業的評估前提為非持續經營時,適宜用成本法進行評估。
市場法區別於收益法和成本法,將評估重點從企業本身轉移至行業,完成了評估方法由內及外的轉變。市場法較之其他兩種方法更為簡便和易於理解。其本質在於尋求合適標桿進行橫向比較,在目標企業屬於發展潛力型同時未來收益又無法確定的情況下,市場法的應用優勢凸顯。
二、企業價值評估核心方法
1、注重貨幣時間價值的貼現現金流量法(DCF)
企業資產創造的現金流量也稱自由現金流,它們是在一段時期內由以資產為基礎的營業活動或投資活動創造的。但是未來時期的現金流是具有時間價值的,在考慮遠期現金流入和流出的時候,需要將其潛在的時間價值剔除,因此要採用適當的貼現率進行折現。

圖2DCF法現金流量示意圖如圖2所示,如果以t0為項目的起始日期,則該項目的貼現現金流量為。
因此,DCF方法的關鍵在於未來現金流和貼現率的確定。所以該方法的應用前提是企業的持續經營和未來現金流的可預測性。DCF法的局限性在於只能估算已經公開的投資機會和現有業務未來的增長所能產生的現金流的價值,沒有考慮在不確定性環境下的各種投資機會,而這種投資機會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和影響企業的價值。
2、假定收益為零的內部收益率法(IRR)
內部收益率就是使企業投資凈現值為零的那個貼現率。它具有DCF法的一部分特徵,實務中最為經常被用來代替DCF法。它的基本原理是試圖找出一個數值概括出企業投資的特性。內部收益率本身不受資本市場利息率的影響,完全取決於企業的現金流量,反映了企業內部所固有的特性。
但是內部收益率法只能告訴投資者被評估企業值不值得投資,卻並不知道值得多少錢投資。而且內部收益率法在面對投資型企業和融資型企業時其判定法則正好相反:對於投資型企業,當內部收益率大於貼現率時,企業適合投資;當內部收益率小於貼現率時,企業不值得投資;融資型企業則不然。
一般而言,對於企業的投資或者並購,投資方不僅想知道目標企業值不值得投資,更希望了解目標企業的整體價值。而內部收益率法對於後者卻無法滿足,因此,該方法更多的應用於單個項目投資。
3、完全市場下風險資產價值評估的CAPM模型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對風險資產(如股票)進行估價。但股票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購進股票後獲得收益的風險程度。其性質類似於風險投資,二者都是將未來收益按照風險報酬率進行折現。因此CAPM模型在對股票估價的同時也可以用來決定風險投資項目的貼現率。
在一般經濟均衡的框架下,假定所有投資者都以收益和風險為自變數的效用函數來決策,可以推導出CAPM模型的具體形式:

看似復雜的公式背後其實蘊藏的是很簡單的道理。資產的期望收益率取決於無風險收益率、市場組合收益率還有相關系數的大小。其中無風險收益率講的是投資於最安全資產比如存款或者購買國債時的收益率;市場組合收益率是市場上所有證券品種加權後的平均收益率,代表的是市場的平均收益水平;相關系數表示的是投資者所購買的資產跟市場整體水平之間的關聯性大小。所以,該方法的本質在於研究單項資產跟市場整體之間的相關性。
CAPM模型的推導和應用是有嚴格的前提的,對市場和投資者等都有苛刻的規定。在中國證券市場有待繼續完善的前提下,CAPM模型的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其核心思想卻值得借鑒和推廣。
4、加入資本機會成本的EVA評估法
EVA(EconomicValueAdded)是近年來在國外比較流行的用於評價企業經營管理狀況和管理績效的重要指標,將EVA的核心思想引入價值評估領域,可以用於評估企業價值。
在基於EVA的企業價值評估方法中,企業價值等於投資資本加上未來年份EVA的現值,即:企業價值=投資資本+預期EVA的現值。
根據斯騰?斯特的解釋,EVA是指企業資本收益與資本機會成本之間的差額。即:
EVA=稅後營業凈利潤-資本總成本=投資資本×(投資資本回報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
EVA評估法不僅考慮到企業的資本盈利能力,同時深入洞察企業資本應用的機會成本。通過將機會成本納入該體系而考察企業管理者從優選擇項目的能力。但是,對企業機會成本的把握成為該方法的重點和難點。
5、符合「1+1=2」規律的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將被評估企業視為各種生產要素的組合體,在對各項資產清查核實的基礎上,逐一對各項可確指資產進行評估,並確認企業是否存在商譽或經濟性損耗,將各單項可確認資產評估值加總後再加上企業的商譽或減去經濟性損耗,就可以得到企業價值的評估值。即:企業整體資產價值=∑單項可確指資產評估值+商譽(或-經濟性損耗)。
重置成本法最基本的原理類似於等式「1+1=2」,認為企業價值就是各個單項資產的簡單加總。因此該方法的一個重大缺陷是忽略了不同資產之間的協同效應和規模效應。也就是說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往往是「1+1〉2」,企業的整體價值是要大於單項資產評估值的加總的。
6、注重行業標桿的參考企業比較法和並購案例比較法
參考企業比較法和並購案例比較法通過對比與被評估企業處於同一或類似行業和地位的標桿對象,獲取其財務和經營數據進行分析,乘以適當的價值比率或經濟指標,從而得出評估對象價值。
但是在現實中,很難找到一個跟被評估企業具有相同風險和相同結構的標桿對象,因此,參考企業比較法和並購案例比較法一般都會按照多重維度對企業價值表現的不同方面進行拆分,並根據每一部分與整體價值的相關性強弱確定權重。即被評估企業價值=(a×被評估企業維度1/標桿企業維度1+b×被評估企業維度2/標桿企業維度2+…)×標桿企業價值。
7、上市公司市值評估的市盈率乘數法
市盈率乘數法是專門針對上市公司價值評估的。被評估企業股票價格=同類型公司平均市盈率×被評估企業股票每股收益。
運用市盈率乘數法評估企業價值,需要有一個較為完善發達的證券交易市場,還要有行業部門齊全且足夠數量的上市公司。由於我國證券市場距離完全市場還有一定距離,同時國內上市公司在股權設置和結構等方面又有較大差異,現階段來講,市盈率乘數法僅作為企業價值評估的輔助體系,暫時不適合作為獨立方法對企業進行整體價值評估。但是在國外市場上,該方法的應用較為成熟。

❷ 企業價值評估有幾種方法,每種方法的優缺點及適用條件

目前國際上通行的評估方法主要分為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場法三大類。

1、收益法通過將被評估企業預期收益資本化或折現至某特定日期以確定評估對象價值。其理論基礎是經濟學原理中的貼現理論,即一項資產的價值是利用它所能獲取的未來收益的現值,其折現率反映了投資該項資產並獲得收益的風險的回報率。

收益法的主要方法包括貼現現金流量法(DCF)、內部收益率法(IRR)、CAPM模型和EVA估價法等。

收益法著眼於企業自身發展狀況。收益法關注企業的盈利潛力,考慮未來收入的時間價值,是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的方法,因此對於處於成長期或成熟期並具有穩定持久收益的企業較適合採用收益法。

優點:它可以充分考慮資產的各種貶值因素,並且,由於是用未來收益來衡量資產的價值,其結果較容易被投資者所接受。

缺點:大多數設備因為所預測的現金流量是由包括房屋、機器設備在內的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土地、無形資產等整體資產帶來的,很難量化到單台機器設備上。預測未來收益和確定折現率的主觀因素較大,兩者直接影響評估結果的准確性和可信性。

2、成本法是在目標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基礎上,通過合理評估企業各項資產價值和負債從而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理論基礎在於任何一個理性人對某項資產的支付價格將不會高於重置或者購買相同用途替代品的價格。主要方法為重置成本(成本加和)法。

成本法則是切實考慮企業現有資產負債,是對企業目前價值的真實評估,所以在涉及一個僅進行投資或僅擁有不動產的控股企業,以及所評估的企業的評估前提為非持續經營時,適宜用成本法進行評估。

優點:將企業的各項資產逐一進行評估然後加和得出企業價值,簡便易行。

缺點:

一是模糊了單項資產與整體資產的區別。凡是整體性資產都具有綜合獲利能力,整體資產是由單項資產構成的,但卻不是單項資產的簡單加總。

企業中的各類單項資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資產以及規范的組織結構來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成本加和法顯然無法反映組織這些單項資產的人力資產及企業組織的價值。

因此,採用成本法確定企業評估值,僅僅包含了有形資產和可確指無形資產的價值,無法體現作為不可確指的無形資產——商譽。

二是不能充分體現企業價值評估的評價功能。企業價值本來可以通過對企業未來的經營情況、收益能力的預測來進行評價。

而成本法只是從資產購建的角度來評估企業的價值,沒有考慮企業的運行效率和經營業績,在這種情況下,假如同一時期的同一類企業的原始投資額相同,則無論其效益好壞,評估值都將趨向一致。這個結果是與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相違背的。

3、市場法是將評估對象與可參考企業或者在市場上已有交易案例的企業、股東權益、證券等權益性資產進行對比以確定評估對象價值。其應用前提是假設在一個完全市場上相似的資產一定會有相似的價格。市場法中常用的方法是參考企業比較法、並購案例比較法和市盈率法。

市場法區別於收益法和成本法,將評估重點從企業本身轉移至行業,完成了評估方法由內及外的轉變。市場法較之其他兩種方法更為簡便和易於理解。其本質在於尋求合適標桿進行橫向比較,在目標企業屬於發展潛力型同時未來收益又無法確定的情況下,市場法的應用優勢凸顯。

優點是可比企業確定後價值量較易量化確定。

缺點:在產權市場尚不發達、企業交易案例難以收集的情況下,存在著可比企業選擇上的難度,即便選擇了非常相似的企業,由於市場的多樣性,其發展的背景、內在質量也存在著相當大的差別。

這種方法缺少實質的理論基礎作支撐,這就是運用市場法確定目標企業最終評估值局限性所在。僅作為一種單純的計算技術對其他兩種方法起補充作用。

企業價值評估的意義

1、從並購程序看,一般分為目標選擇與評估、准備計劃、分開或協議並購實施三個階段,其中目標選擇與評估是並購活動的首要基本環節,而目標評估的核心內容是價值評估,這是決定並購活動是否可行的先決條件。

2、從並購動機上看,並購企業一般是為獲得管理、經營、財務上的協同效應,實現戰略目標等,但在理論上只要價格合理,交易是可以成交的,因此雙方對標的的價值評估是決定是否成交的基礎,也是談判的焦點。

3、從投資者角度看,要並購企業交易價值有利於己方,但由於雙方投資者信息掌握不充分,或者主觀認識上存在偏差。

因此,在並購過程中,需要對並購企業自身、目標企業及並購後的聯合企業進行價值評估,三者既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系,缺一不可,共同構成了並購中的企業價值評估,對並購決策的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❸ 基於價值管理的財務分析方法具體有哪些

作者:Captain Jack
來源:知乎

一、財務職能的重新分配
近來,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之爭甚囂塵上,似乎大家一邊倒的認為未來做管理會計才是一條出路。其實在我看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都是財務框架體系內的內容,只不過兩者側重點不同。財務會計側重會計核算,管理會計更側重預算與分析。在現實工作中,會計(主管)、出納的角色承擔更多的財務會計職能,而財務經理及以上崗位會承擔更多管理會計的職能。未來,隨著人工智慧在財務領域的應用,會有更多的財務會計工作會被機器所替代,特別是費時費力的手工記賬核算的內容。
當然這並不是說財務會計就不重要了,恰恰相反,以後對於財務會計的要求會越來越高。財務會計提供最基礎的數據整理與核算,要求准確及時。傳統的人工處理數據難免會出錯,因此才有了機器介入的需求。以後大量的數據處理工作將由機器完成。那麼財務人員將會有更多的精力與時間去研究分析這些數據,職能自然轉化到管理會計上去。因此,以後不管是哪個財務崗位,都會要求財務分析的能力。

二、財務與業務之間的關系
這里不是講兩個部門之間的關系,而是兩種思維方式之間的關系。
上面講到,財務人要從傳統的數據核算中解放出來,轉到數據分析。這里會有一個問題,數據來自於哪裡?財務報表中的數據,其實是經過加工整理過的「二手數據」,這個數據對於我們做研究分析意義不大。我們所看到的數據,只是冰山之一角,因此我們要深入挖掘數據的來源,我們要的是一手數據,即直接來自於業務端的數據。
因此,財務分析必須要結合業務數據,財務分析的結果是要給業務提供支持,因此所做的分析也必須站在業務的角度,最後形成的報告也要使用業務的語言,讓他們能看懂,不要羅列一堆的財務指標和術語。
進入管理會計的階段,財務人要積極的學習業務,精通業務。業務可以不懂財務,但是財務一定要懂業務,知道他們在做什麼,知道他們將要做什麼:要了解收入的來源和產生方式;了解成本的分布;了解企業的運營狀況。

三、財務分析要基於價值
收集數據是做分析的第一步工作。有了數據以後,就可以進行分析了。分析的方法或者邏輯,就如本文標題所示,是圍繞著「價值」展開的。
價值的范圍很廣,此處所講的價值是基於業務而言,落腳點是業務的好與壞,即通過做分析,判斷當前業務開展效果是好還是壞,以及將來如何進行保持或改善。
價值的核心要素包括4方面:
1、成長性;2、盈利能力;3、現金流;4、風險;
上述4個方面的分析,組成了一套完整的財務分析框架。

四、總結:財務分析需要的思維和方法
1、關注環境因素
所謂環境因素,就是企業所在行業的整體行情、發展趨勢、方針政策等外在的影響因素;
2、基於業務
發掘財務數據背後影響的業務問題,把財務數據還原到業務場景中,知道數據是怎麼產生的。
3、挖掘結構
就是把某項指標不斷地分解下去,層層剖析,直到無法再繼續分解為止;比如,看到一個指標,考慮影響這個指標的因素有哪些或者這個指標可以分解為哪幾個構成部分;分解後的指標是否可以進一步分解下去。
4、運用比較
做兩方面的比較,一是跟自己比,看看自己的狀況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
二是跟行業平均水平或行業優秀企業比較,看看自己位於行業中的水平如何,跟優秀企業比較還有哪些差距。
五、財務分析框架
1、成長性分析
主要分析「收入」的成長性和可持續性。
(1)收入增速分析
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一是跟自身比較。分析連續幾個會計期間的增長變化,看看收入增速是變快還是變慢,是變好還是變壞;
二是跟行業平均水平比較。這樣的比較,可以看出企業在行業中所處的位置。如果行業平均增速是6%,我們只有5%,可見我們是處於行業的中小游水平。
(2)收入結構分析
上面是對收入做的整體的分析,接下來把收入分解成不同的維度,分析一下收入的構成。
① 產品維度。企業可能有多個產品線,每個產品線對收入的貢獻可能是不一樣的。按照產品結構的不同,分析探究一下哪類產品帶來的收入更多,哪類產品帶來的收入最少。
② 地域維度。如果企業規模比較大,全國各地都有分支機構,那麼可以按照地域進行劃分,看看哪個地域帶來更多的收入。
③ 客戶維度。研究目標客戶群體,看看是什麼樣的客戶貢獻的收入最大。
(3)收入驅動因素分析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進一步研究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了收入的增長或衰退。
(4)業務政策評估
如果企業實施了某項促進業務增長的策略,那麼還要對該策略進行評估,看看收入的變化有沒有達到預期。
2、盈利能力分析
(1)成本結構分析
分析成本的構成,找出成本結構中佔比最大的是哪一項。這個成本是我們要重點關注的研究對象。然後對這個成本再進一步分解,看看是哪些因素會影響到該成本。
(2)業務模式分析
業務模式,也叫盈利模式,分析一下這種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續性,通俗的講,是否能夠被人家顛覆。比如,有家企業做電動汽車,現在之所以盈利,主要靠政府補貼,還有相關稅收優惠,還有一些地方性的保護措施等等。可以看到,這種模型是一種非市場競爭的模式,一旦這種外在的保護措施沒有了,那企業靠什麼盈利。像這類製作型企業,核心競爭力在於研發,在於技術水平,在於專利,這些才是盈利的根本。
(3)盈利水平分析
這里要藉助一些傳統的財務指標進行分析,比如毛利率、凈利率等,注意結合上面的分析。
3、現金流分析
(1)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分析
採用的思路是,從間接法編制經營性現金流的邏輯中入手:
凈利潤
+折舊攤銷等非現金支出
-存貨增加
-應收賬款增加
+應付賬款增加
+財務費用
=經營活動的現金流
提高經營活動的現金流,主要從「存貨」和「應收賬款」著手。
首先,應收賬款分析。先分析一下行業內的標桿企業,比較一下雙方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的差異,看看自己的比重是高還是低。如果我們的應收款佔比較高,就需要深入挖掘一下原因,要想辦法降低應收賬款的佔比。
其次,存貨分析。
重點關注雙高,即存貨佔比高、應收賬款佔比也高的情況。應收賬款佔比高,說明貨賣了錢沒收回來,存貨佔比高,說明生產的多。生產那麼多,貨又賣不出去,造成的結果就是現金流緊張,要去分析一下為什麼公司要這么操作,是否要調整生產計劃。
(2)籌資分析
注意期限分配的問題,即長期借款滿足長期的資金需求,短期借款滿足短期的資金需求。
4、風險分析
(1)應收賬款分析
賬齡分析。關注哪些賬齡比較長的營收賬款佔比,這部分佔比越高,說明風險越大。
客戶分析。看看應收賬款中的客戶群體是集中還是分散,如果很集中,說明公司的收入比較依賴大客戶,一旦大客戶流失,後果可想而知。如果客戶比較分散,也不是好事,太分散不好管理。對於客戶的密集程度,不同公司應該尋找一個適當水平,可以參考目標公司。
(2)庫存分析
主要看原材料的價格走勢。學會判斷行業走勢,原材料的價格走勢。這個比較難,可以多多關注行業的研究報告,看看金融機構對於行業的判斷,再結合自己的經驗,大概判斷一下未來的原材料價格,然後再決定是增加庫存還是降低庫存。

❹ 公司價值評估三種方法是什麼

1、固定資產成本評估:通過計算公司固定資產和產品價值來評估是公司評估的第一種方法。

2、公司品牌及收益評估:通過估算公司的年銷售量及品牌名譽來評估是第二種方法。

3、同類企業市場規模價值評估:通過計算類比同類公司的價值是第三種方法。通過計算公司的市場佔有率,市場規模和總市場的價值,來估算這個公司的價值。

(4)應用價值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里的終止值佔到了模型里股票價值的50%以上。因此,只要終止值發生一點點變化,整個估值可能差十萬八千里。而且這個終止值對折現率非常敏感,將折現率下調1%,整個公司的估值可能上升1倍。

所以在實際估值中,估值者不能將自有現金流模型化,這只是一個概念,不能量化,同時要理解不能量化不代表實戰中無法操作和估值。

❺ 請高手指點,如何進行價值分析,從哪些方面著手謝謝。。。。

1.基本因素分析法 是從商品的實際供給和需求對商品價格的影響這一角度來進行分析的方法。這種分析方法注重研究國家的有關政治、經濟、金融政策、法律、法規的實施及商品的生產量、消費量、進出口量、庫存量等因素對商品供求狀況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程度。 商品價格的波動主要是受市場供應和需求等基本因素的影響,即任何減少供應或增加消費的經濟因素,將導致價格上漲的變化;反之,任何增加供應或減少商品消費的因素,將導致庫存增加、價格下跌。然而,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一些非供求因素也對期貨價格的變化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這就使期貨市場變得更加復雜,更加難以預料。影響價格變化的基本因素要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八個方面: (1)供求關系。期貨交易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是在商品現貨交易的基礎發展起來的,商品的期貨價格是對商品供求關系的預期反映,因此,商品期貨價格變化受商品的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當商品供大於求時,其相應的期貨價格下跌;反之,期貨價格就上升。所以應關注所交易相關商品的結轉庫存量、產量、產情報告、氣候、經濟狀況、其它如替代品的供求狀況、全球性競爭因素等。 (2)經濟周期。在期貨市場上,價格變動還受經濟周期的影響,在經濟周期的各個階段,都會出現隨之波動的價格上漲和下降現象。 (3)季節性因素。許多期貨商品,尤其是農產品有明顯的季節性,價格亦隨季節變化而波動。 (4)金融市場變動因素。在世界經濟發展過程,各國的通貨膨脹、貨幣匯率以及利率的上下波動,已成為經濟生活中的普遍現象,這對期貨市場與商品期貨帶來了日益明顯的影響。 (5)**政策。各國**制定的某些政策和措施會對期貨市場價格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6)政治因素。期貨市場對政治氣候的變化非常敏感,各種政治性事件的發生常常對價格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7)社會因素。社會因素指公眾的觀念、社會心理趨勢、傳播媒介的信息影響。 (8)心理因素。所謂心理因素,就是交易者對市場的信心程度,俗稱「人氣」。如對某商品看好時,即使無明顯利好因素,該商品價格也會上漲;而當看淡時,無明顯利淡消息,價格也會下跌。又如一些市場大戶與莊家們還經常利用人們的心理因素,散布某些消息,並人為地進行投機性的大量買進或拋售,謀取投機利潤。 1.技術圖表分析法 技術圖表分析作為投資分析的一種方式,它的依據是基於三個假設,即: (1)價格反映市場一切; (2)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 (3)歷史會重演。 根據第一個假設,技術分析時並不需要關注價位為何變動,只關心價位怎樣變動。第二個假設是借用牛頓力學第一定律「在沒有任何外力影響下,物體會遵循一定方向恆速前進」,價位就有如有形物體一樣,也是會沿著原有的既定趨勢前進,直到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歷史會重演則反映了市場參與者的心理反應。 技術圖表分析的基本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價格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 (2)商品的供求關系又是由各種合理與非合理的因素決定的; (3)忽略價格微小波動,則價格的變化就會在一段時間內顯示出一定的變化趨勢; (4)價格的變化趨勢會隨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而變化。技術分析的基本方法就是以過去投資行為的軌跡為依據,考察未來或潛在的投資機會。 期貨市場技術分析方法的理論主要有:道氏理論、圖形分析理論、成交量分析、趨勢分析、切線理論、形態理論、波浪理論、江恩理論、周期分析和各種技術指標分析等。這些分析方法與股票市場的技術分析方法基本相同。但期貨市場技術分析中的關於量的分析包括了合約交易量和持倉量的分析。 3.期貨市場技術圖表分析的注意事項 (1)技術圖表分析的中心思想是風險管理和控制,即保護資金安全是第一任務; (2)技術圖表分析可以幫助制定交易計劃,但交易計劃的嚴格執行更重要; (3)技術圖表分析一定要綜合研判,關鍵是要弄清楚針對當前的市場情況,什麼樣的工具最合適; (4)在期貨市場的振盪市和單邊市中,技術分析指標的應用范圍應該嚴格區分使用; (5)復雜的並不一定是優越的,要力求簡明。 4.期貨連續圖的構造與分析 我們需要長期圖表來研究市場的中長期趨勢,而商品期貨合約在到期前,通常僅有約不到一年半的交易壽命,並且最活躍期一般在半年左右,因此要構造期貨連續長期圖。由於在即將失效的期貨合約和隨後的期貨合約銜接點會出現價格缺口,期貨連續圖的建立就是為了消除因缺口而造成的數據變形。為了保證連續性,最簡單的方法是始終採用最近到期合約的價格資料。為了過濾最近到期合約的一些諸如逼倉等非正常因素,期貨交易者也經常使用距離交易時間以遠的第二或第三個合約的數據構造期貨連續圖。一般可以用c1、c2、c3、c4…來表示採用距當前合約的第幾個合約而構造的期貨連續圖。 5.成交量、持倉量與價格的關系 成交量,是在一定的交易時間內某種商品期貨在交易所成交的合約數量。在國內期貨市場,計算成交量時採用買入與賣出量兩者之和。 持倉量,也稱空盤量或未平倉合約量,是指買入或賣出後尚未對沖及進行實物交割的某種商品期貨合約的數量。未平倉合約的買方和賣方是相等的,國內的持倉量計算的是買方和賣方合計的數量。如買賣雙方均為新開倉,則持倉量增加2個合約量;如其中一方為新開倉,另一方為平倉,則持倉量不變;如買賣雙方均為平倉,持倉量減少2個合約量。當下次開倉數與平倉數相等時,持倉量也不變。 由於持倉量是從該種期貨合約開始交易起,到計算該持倉量止這段時間內尚未對沖結算的合約數量,持倉量越大,該合約到期前平倉交易量和實物交割量的總和就越大,成交量也就越大。因此,分析持倉量的變化可推測資金在期貨市場的流向。持倉量增加,表明資金流入期貨市場;反之,則說明資金正流出期貨市場。 成交量和持倉量的變化會對期貨價格產生影響,期貨價格變化也會引起成交量和持倉量的變化。因此,分析三者的變化,有利於正確預測期貨價格走勢。一般情況下,有以下規律: (1)價格上升,成交量、持倉量增加,價格還有繼續上漲的動能; (2)價格上升,成交量、持倉量減少,表明價格上升的動能趨弱; (3)價格上升,成交量增加,但持倉量減少,說明價格上升的動能在減弱; (4)價格下跌,成交量、持倉量增加,價格還有繼續下跌的動能,但如拋售過度,期價反會呈現觸底強勁反彈; (5)價格下跌,成交量、持倉量減少,表明價格下跌的動能衰竭; (6)價格下跌,成交量增加但持倉量減少,表明價格進一步下跌的可能性在降低。 從上分析可到,在一般情況下,如果成交量、未平倉量的增加與價格變動同向,其價格趨勢可繼續維持一段時間;如與價格變動反向時,價格走勢可能轉向。當然,這還需結合不同的價格形態作進一步的具體分析。

閱讀全文

與應用價值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竹魚籠安裝方法 瀏覽:617
請簡述事故車評估常用方法 瀏覽:321
鄧剛黑坑釣草魚的正確方法與技巧 瀏覽:323
斑斕餡的製作方法步驟 瀏覽:166
天籟靜電解決方法 瀏覽:153
大通v80音響設備的連接方法 瀏覽:706
基因連接酶的正確方法 瀏覽:865
變形製造工藝方法有哪些 瀏覽:671
水膠布的使用方法 瀏覽:268
搖表測量電機轉速方法 瀏覽:834
電腦無線網連接的方法 瀏覽:182
女兒不處對象用什麼方法來解決 瀏覽:315
豐胸儀器使用方法 瀏覽:602
如何提高學習力的方法 瀏覽:532
怎麼看真假酒的鑒別方法 瀏覽:970
分析方法等同性驗證 瀏覽:904
物體熔化的計算方法 瀏覽:357
快速折被子的方法 瀏覽:994
提取青蒿素用到的研究物質的方法 瀏覽:200
有哪些方法可以清理血管 瀏覽: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