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色彩繪畫技巧
色彩繪畫技巧(通用5篇)
在藝術用語的層面上,繪畫的意義亦包含利用此藝術行為再加上圖形、構圖及其他美學方法去達到畫家希望表達的概念及意思。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色彩的繪畫技巧,歡迎大家的閱讀。
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
寫生觀察不外乎整體和對比,所謂整體觀察就是彼此對照,區別不同,特別是用「同類對比法」最能照會到微妙的色彩變化,把相同或接近的色彩進行反復區別,找出色差,然後再分解調出。為了避免局部觀察物體,最好側身用餘光意會物體的色彩,從而避免「死盯」。觀察物體時可以上下左右,跳躍著對比觀察,這樣可以加強不同物體,不同方位的色彩的聯系與區別。另外,看一個物體時間久了,視覺容易疲勞,導致色彩感覺遲鈍,怎麼辦?你可以把頭部向肩膀歪一歪,改換一下視覺習慣,這時你又會對眼前物體的色彩感受變得新鮮,我用這種辦法讓許多學生找到了感覺。
從臨摹入門
臨摹優秀的范畫,從中可以學習表現技巧,感悟色彩魅力,通過臨摹可直接學到如何調色,如何用筆塑造形體,如何分辨色彩的冷暖和組織色調等等,並且還能進一步熟悉水粉顏料的性能和水粉畫的干濕技法。當然,對於初學色彩的學生,強制臨摹是茫然的,特別是在沒有任何色彩知識的情況下,盲目臨摹很枯燥。為了使學生對色彩畫有一個良好的興趣和開端,臨摹前應當先簡略地了解一點色彩基本知識和水粉畫要解決的基本問題,其次還應該明白臨摹的重要性,例如中國畫的學習,都是從臨摹開始的,有的國畫家甚至一生都不遺餘力地臨摹前人的作品,不斷地從前輩那裡吸取營養,來提高自己的表現能力。特別是國畫注重筆墨的要求,對水粉畫的用筆也是同樣適用的,這一點往往被許多任課教師所忽視,只強調色彩理論,而不注重用筆機趣,忽落了對畫面的形式美追求。臨摹時應當帶著問題,從理解入手,先看畫面是何類色調,是暖色調還是冷色調;是綠色調還是紅色調;是深色調還是亮色調。從素描角度和冷暖角度逐一認識比較,何處最深,何處最亮。何處色彩鮮艷,何處色彩較灰。哪些屬於暖色哪些屬於冷色。光源色、固有色和環境色是如何變化的等等,然後在調每一筆色彩的時候不但要注意如何調准色彩,同時還要考慮如何用筆,是擺還是點,是濕還是干,是大筆觸還是小筆觸等等。做到胸有成竹,否則不求甚解,被動機械地照搬照抄不但進步緩慢而且降低興致,日久會失去對色彩的熱情,導致「望色興嘆」。
水的應用
做為水粉畫的調和劑,水是水粉畫、水彩畫和水墨畫等畫種不可缺少的主要媒介。雖然水粉畫也可以象油畫那樣採用干畫法和厚塗法,但還是有許多限制。沒有水就不能更好地發揮水粉顏料的性能。教水粉畫多年,我發現許多初學者之所以畫不好水粉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用好水,因為水的運用是幾乎貫徹做畫始終的。忽視了水的把握,也就忽視了基本方法的講究。建議你先准備一塊吸水性能較好的毛巾,為的是每次涮筆後在上面吸吸水,當然干畫法和濕畫法對水分多少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在這里建議初學者不妨按以下步驟進行:開始調色前把筆在水桶里用力涮幾下(對初學者來說,最好把筆涮干凈),再用力甩三四下,之後開始調你要的色彩。調准後不要急於擺在畫面上,而是把含色的筆在水桶里輕輕地蘸上微量的清水,然後在調色板上。
調色的要求
對於初學者,有兩個難點令人困惑,一是面對靜物看不出色彩變化,二是看出顏色調不準色彩。我認為看不出色彩,不是色盲色弱,就是方法不對。看出顏色,調不出來很大程度是和經驗有關。教水粉畫十多年,我認為唯一不能教的就是調色,為什麼呢?因為每一個人的感覺不一樣,看出的色彩有差別;調色時種類的多少,比例的多少都可能制約著所調之色的准確與否。要想把看到的色彩調的比較准確,首先要把感受到的色彩進行歸納,看看它和哪種顏色更接近,區別在哪裡?然後進行分解,把看到的顏色最多分解成兩種色或三種色,不可太多,多了就容易臟,比較以下哪兩種或三種色最能配出你需要的顏色。接下來就要嘗試比例的分配,也許顏料量的比例是我們調色時最難把握的。比例不正確,調出的顏色不是傾向不對,就是過而不及。有學生常常問某一塊顏色怎麼調,例如畫黃蘋果的亮部,我告訴他,用白色加淡綠再加檸檬黃,可是等他調出來時可能缺少綠色傾向,或可能太生綠,也可能太粉氣,所有這些都說明調色的方法有時真的沒法教。只能憑自己的感覺。
塑造的`方法
也許每一個初學者都是從素描開始自己的繪畫歷程的,色彩和素描是相互聯系又彼此不同的繪畫兩個形式,當我們能看出一定色彩關系後,怎樣才能把一組靜物塑造的體感足,空間感強呢?如果沒有素描的專門聯系,色彩的塑造永遠都可能無從談起。所以,當我們面對一組靜物時,除了努力觀察,理性的素描處理能力是形體塑造的基本依據,當然我們不能為素描而素描,一味的強調明暗關系也許會失去色彩的意義。用顏色畫素描是水彩畫的大忌。怎樣塑造呢?可以用概括的方法對基本形體進行「三大面五調子」的分析,強調筆觸的獨立性,把一個物體歸納為有限的幾塊顏色,即塊面畫法。這樣,畫面就會層次分明,色彩簡潔明確,加上筆觸的變化,作品就顯得干凈利索,形體結實,具有很強的表現性。關於塊面的塑造方法,初學者可以多練習一些從明到暗的色階推移,來區分色彩的層次。
繪畫色彩對比技巧1、色彩對比
兩種以上的色彩,以空間或時間關系相比較,能比較出明顯的差別,並產生比較作用,被稱為色彩對比。該想像分為兩大類:同時對比和連續對比。
繪畫色彩對比技巧2、色相對比
因色相之間的差別形成的對比。當主色相確定後,必須考慮其他色彩與主色相是什麼關系,要表現什麼內容及效果等,這樣才能增強其表現力。
將相同的橙色,放在紅色或黃色上,我們將會發現,在紅色上的橙色會有偏黃的感覺,因為橙色是由紅色和黃色調成的,當他和紅色並列時,相同的成份被調和而相異部份被增強,所以看起來比單獨時偏黃,以其他色彩比較也會有這種現象,我們稱為色名對比。
繪畫色彩對比技巧3、明度對比
將相同的色彩,放在黑色和白色上,比較色彩的感覺,會發現黑色上的色彩感覺比較亮,放在白色上的色彩感覺比較暗,明暗的對比效果非常強烈明顯,對配色結果產生的影響,明度差異很大的對比,會讓人有不安的感覺。
繪畫色彩對比技巧4、純度對比
一種顏色與另一種更鮮艷的顏色相比時,會感覺不太鮮明,但與不鮮艷的顏色相比時,則顯得鮮明,這種色彩的對比便稱為純度對比。
繪畫色彩對比技巧5、補色對比
將紅與綠、黃與紫、藍與橙等具有補色關系的色彩彼此並置,使色彩感覺更為鮮明,純度增加,稱為補色對比。(視覺的殘像現象明顯)。
繪畫色彩對比技巧6、冷暖對比
由於色彩感覺的冷暖差別而形成的色彩對比,稱為冷暖對比。(紅、橙、黃使人感覺溫暖;藍、藍綠、藍紫使人感覺寒冷;綠與紫介與其間),另外,色彩的冷暖對比還受明度與純度的影響,白光反射高而感覺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覺暖。
1. 色相
指色彩的相貌或色彩的名稱。如紅、橙、黃、綠、青、藍、紫等等,每個名稱代表具體的色相。在顏料中,每一類紅色,如大紅、深紅、朱紅、玫瑰紅、土紅、曙紅、桔紅等,是紅色類不同的色相。它們之間存在著色相近似與差別的關系。顏料經過復雜調合後,產生非常豐富的含灰復色。這些復色,比較難於全部定出它們確切的色相名稱。
2.明度
每個沒有調配或經過調配的色彩,都具有自己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明度。色彩中,明度最強的是白色,最弱的是黑色。黑白兩色稱絕色,又稱無彩色。任何顏色中如調入白色,必會提高混合色的明度,調入越多越明亮。調入黑色則情況相反。為提高或減弱某個色彩的明度,一般並不單純使用白與黑兩色;而是根據色彩的純度、冷暖等要求,用調入其他較明亮的色來提高明度,調入較暗的其他色來減弱明度。舉一簡單的例子:如紅色,要轉化為比紅色深而偏紫含灰的色彩,就得調入藍青一類比紅色深的顏料,調入黑色雖然可以使色彩變暗,但並不能出現偏紫的色相,因為黑白色是無彩色。
3. 純 度
純度是說明色質的名稱,也稱飽和度或彩度、鮮度。色彩的純度強弱,是指色相感覺明確或含糊、鮮艷或混濁的程度。高純度色相加白或黑,可以提高或減弱其明度,但都會降低它們的純度。如加人中性灰色,也會降低色相純度。在繪畫中,大都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色相的顏料調合的復色。根據色環的色綵排列,相鄰色相混合,純度基本不變(如紅黃相混合所得的橙色)。對比色相混合,最易降低純度,以至成為灰暗色彩。色彩的純度變化,可以產生豐富的強弱不同的色相,而且使色彩產生韻味與美感。
形象要素——指色彩面積的大小和形狀、在畫面上的位置和色彩表面的肌理等。這是畫家在繪畫創作中,根據表現主題的要求和形式美法則而創造的藝術形態因素。
心理要素——色彩冷暖、進退、輕重、脹縮、厚薄、動靜等。這是色彩的個性,對人的心理影響而產生的一種感覺。
冷暖
冷暖即色性。這是心理因素對色彩產生的感覺。人們見到暖色(如紅、橙、黃等)一類色彩,會聯繫到陽光、火光、鮮血等景物,產生熱烈、歡樂、溫暖、開朗、活躍、恐怖等感情反應。見到冷色(如藍、青等)一類顏色,會使人聯想到海洋、月亮、冰雪、青山、綠水、藍天等景物,產生寧靜、清涼、深遠,悲哀等感情反應。在生活中,我國喜慶活動多用暖色調裝飾,以顯示熱烈歡快的氣氛。酷夏避暑,冷飲場所中的環境多用冷色調裝飾,使進入這環境的人們心理上產生涼爽的感覺。冷暖是溫度給人的感覺,怎麼會與視覺領域的色彩感覺相聯系?其實,色彩通過人的視覺感官,進而產生心理反應,這種反應顯示出色彩的感染力。日本色彩學家大智浩,曾通過實驗來證實這一色彩效應:將兩個車間的環境顏色,一個塗冷調的青灰色,另一個塗暖調的紅橙色。在客觀上,兩個場地的溫度是相同的,但車間中的工人主觀感受上的溫度有很大差異。在青灰色車間工作的人,在華氏59度時仍感到冷,但在紅橙色車間工作的人,在華氏52度時還不感到冷。由於車間環境色彩的差異,工人們感受的溫度竟有7度之差,其原因是冷暖不同色調的色彩環境刺激人的感官,產生了降低血液循環或加快血液循環的生理現象。十字路口的紅綠燈信號,紅燈使人產生警覺,綠燈使人產生安全的心理,也說明不同色彩在人們心中具有不同反應。衛生間熱水龍頭塗紅色標記,冷水龍頭塗藍色標記,則直接引發人們對冷熱的聯想心理。冷暖色特性在心理上的反映,還可以用如下一些概念來表示。
冷色——陰影、透明、冷靜、鎮靜、稀薄、流動、遠、輕、濕、退、縮小……
暖色——陽光、不透明、熱烈、刺激、濃厚、固定、近、重、干、進、擴大……
冷暖色彩在心理上產生的種種相對的反應,說明具有復雜的表現力,但這種表現力並不是孤立的、絕對的,是需要與繪畫中的情節、形象等構圖中的種種其他因素相聯系、相結合而產生的。
我們生活的世界中無論何時何地,都充滿著各種不同的色彩。人們在接觸這些色彩的時候,常常都會以為色彩是獨立的:天空是藍色的、植物是綠色的、而花朵是紅色的。但色彩就像是音符一樣,唯有一個個的音符才能共同譜出美妙的樂章。色彩亦是,實際上沒有一個色彩是獨立存在的、也沒有哪一種顏色本身是好看的顏色或是不好看的顏色。相反地,只有當色彩成為一組顏色組成中的其中一個的時候,我們才會說這個顏色在這里是協調或是不協調,適合或不適合。
繪畫色彩對比技巧1、色彩對比
兩種以上的色彩,以空間或時間關系相比較,能比較出明顯的差別,並產生比較作用,被稱為色彩對比。該想像分為兩大類:同時對比和連續對比。
繪畫色彩對比技巧2、色相對比
因色相之間的差別形成的對比。當主色相確定後,必須考慮其他色彩與主色相是什麼關系,要表現什麼內容及效果等,這樣才能增強其表現力。
將相同的橙色,放在紅色或黃色上,我們將會發現,在紅色上的橙色會有偏黃的感覺,因為橙色是由紅色和黃色調成的。
色彩風景考試主要是測試美術高考生對自然景物的色彩感受能力、表現能力、物體的造型能力和空間表現能力等。近幾年來,我國美術院校色彩考試科目中,色彩風景出現得非常頻繁,有些省份近5年甚至達到80%。色彩風景考試通常是默寫的,一般色彩考試的要求包括造型准確、色彩關系准確、空間關系准確三個基本方面。只要訓練得法,色彩風景畫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里取得很大的提高。
一、臨摹融匯寫生
臨摹和寫生都是色彩訓練的必經之路,對美術高考生來說沒有選擇,必須練習。但如何安排分配練習時間,使臨摹和寫生相互融會貫通,卻是很有講究的。
1、臨摹加快學習速度
臨摹就是向優秀的作品取經,向色彩高手偷師,是學習繪畫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是學習色彩的捷徑。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由教師來精心挑選高考內容相關的范畫,提出明確的要求,使學生認真學習作品的精華,加深對色彩規律的認識和理解,學習范畫成熟的表現手法、完美的藝術處理以及高雅的審美情趣。這樣的學習往往能達到意想不到的加速學習的效果。
考生臨摹色彩風景可以分三步:初學色彩時通過臨摹了解大致的作畫步驟、空間造型和色調處理;中途可以對急需解決和掌握的個別物體或特定景色集中臨摹,學會特定景物的作畫方法;考前兩個月選擇高考可能出現主題作臨摹和默寫的組合練習。
2、風景寫生加深感受和理解
色彩風景寫生是訓練色彩感覺、把握色彩變化規律、感受自然界美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其他訓練手段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大自然為我們提供了變化無窮的復雜色彩世界是臨摹所無法替代的。在具體教學活動中,首先教師要對寫生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備,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使美術高考生有備而來。其次,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教師必須有系列循序漸進的教學安排,先易後難,培養學生用整體的眼光比較地觀察自然。再次,教師要通過美景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以美好的情感激發作畫熱情。教育學認知規律告訴我們只有通過自己獨特而真實的感受,才能創造性地再現自然美。實踐證明,只有通過實景寫生,考生才能在考試中畫出色彩豐富而又和諧的高分作品。
二、以整體帶動局部
1、整體關系優先原則
「整體觀念」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一個較難解決的問題。相當一部分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不是造型、結構不準,就是上調子時死摳局部,使局部與整體脫節。畫面的花、雜、亂,虛實關系處理不當,畫面色調不和諧都是整體與局部處理不當的結果。作畫要的是整體的最後效果,沒有整體的局部,再精彩、再深入也毫無意義。忽視整體的局部將最終造成全畫的失敗,優先照顧整體關系的局部將為畫面錦上添花。整體關系還應該特別注意色彩、形式、技法背後的風景畫的意境,更多地去品味、去認識它。每一塊色彩、每一個形式、每一種技法背後都有著一個鮮活的感覺,都代表著一種精神元素,都是一種生命語匯,抓住了它,也就抓住了藝術的靈魂;掌握了它,我們就有了一種自己的、展現心靈內容的藝術「話語權」,同時也增加了自己作品得高分的幾率。訓練整體關系有方法和技巧可循,比如用風景照片叫學生作有取捨的構圖練習、畫16開小稿的色調練習等形式對訓練整體關系都很有幫助。
2、局部是整體的基石
雖說整體重於局部,但整體要由一個個的局部組成。局部景物的生動與否直接影響畫面效果。色彩風景畫要學會一些局部的畫法:學會畫房子,一般建築物要畫出體積關系,宜用干畫法,用筆肯定保留一些筆觸的效果會更有塊面感,還要注意早中晚不同光線和周圍環境色對牆面的影響。畫樹木要注意種類和形狀特徵,枝葉茂盛的樹以表現樹葉為主,注意樹冠的形態自然生動、明暗塊面有不同層次;枯樹則以表現它的主幹和枝條的形狀為主,尤其要注意一般枝乾的明暗變化都是上暗下亮。畫水面時注意 「水天一色」是水鄉風景畫中的一大特色,指水面反射了天空之色。而水面除了反射天空之色外,便是其水的固有色,只有靠近色彩,景物的倒影才會有其景物的顏色影響;水中的倒影在畫面表現為色彩和明暗對比弱,靜水的表現技巧常常先用垂直筆法表現倒影,然後用橫筆表現水紋:水紋的透視關系是近寬遠狹、近長遠短、近強遠弱。盪漾的水可以用小碎筆法橫拖出閃光的波紋。畫天空時一般接近山和物體的地方亮,遠離物體的地方暗。畫面局部還可以增添畫面整體的情調,如下面兩幅畫中的局部人物就使整幅畫作充滿了生活情趣,起到「以人點景」的作用。
三、以應試促進發展
1、應試是當前任務
對於廣大考生來說,應對眼前的美術院校招生考試是最緊迫的任務。應對考試有一些特殊的技巧和方法:首先要合理安排考前訓練。一般考前兩個月之前宜組織風景寫生,通過實景寫生豐富自己擅長的色系,提高組織畫面的能力。到了考前兩個月之內應該選擇水鄉風情、有房子和樹的田園風光、夕陽下的湖面等高考常見題材進行臨摹和默寫的組合強化練習。白天練習色彩,晚上安排素描課程,以達到最佳的進度。
其次對考試時間分配心中有數。拿到考題要安排10分鍾左右審題,認真思考畫面的構圖、色調、最終效果;構圖起稿10分鍾左右,確定遠、中、近景的位置關系和物體的大致輪廓。鋪大調子40至60分鍾左右,遵循由暗到亮、由主到次、由後到前的順序,迅速畫出畫面的主要調子和冷暖關系。深入塑造占考試時間的2/3左右,具體深入地表現景物的體積、空間、冷暖、主次等,使畫面有精彩的局部刻畫。調整階段30分鍾左右,應從全局的高度審視全畫,調整與整體不協調的地方。
再次做好考試的准備工作。准備材料要齊全充足,用自己習慣的畫筆,顏料要擠滿,檢查水桶是否漏水等。對一些基礎不扎實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帶兩盒顏料,其中的一盒裡放教師幫學生調好的顏料,把畫樹、房子、水面等常見景物的常用色每種調出不同變化的四五個層次顏色,學生可以在考試時直接上相應的顏色。
2、發展是長遠目標
考試是一時的目標,今後的發展是長遠的目標。想靠考前兩三個月突擊考上美術院校的念頭是很危險的,即使幸運地上了分數線,你的大學生涯也會非常辛苦的。所以願考生們在平時的色彩練習中盡力提高自己的基本功,為將來大學學習和從事美術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B. 如何對兒童進行有效的色彩訓練
一、色彩寫生
寫生有室內寫生與室外寫生之別。室內寫生以靜物、人像為主;室外主要是以風景為主。依教學的順序,應先進行室內寫生練習,然後再進行室外寫生練習。室內組成的寫生對象,可以根據學員不同的程度和教學的要求來擺設,且主題明確、內容單純、光線穩定,便於學習基本技法,並為進入室外較復雜條件下進行寫生練習做好准備。室內寫生作業的畫幅大小、時間長短,都要根據具體對象與學習要求來決定。
二、色彩臨摹
色彩臨摹對於學習色彩十分重要,可以有助力我們了解色彩基本知識。不論學習什麼畫,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包含著臨摹的內容。臨摹的目的是為了研究了解優秀美術作品,學習其表現方法和藝術技巧,從中吸取營養,提高對美術作品的審美能力與色彩認知。
臨摹前對作品要先進行一些了解、分析,千萬不要一知半解地照葫蘆畫瓢。過多的臨摹或對質量很差的作品臨摹,甚至會產生完全相反的作用。也可用水粉的工具材料臨摹油畫作品,水粉畫顏料的不透明特性與油畫更有相似之處。油畫作品中的藝術處理,色彩和表現技法,都是水粉畫可以學習借鑒的。
三、色彩速寫
這種練習可以提高美術高考培訓學生對色彩的感受力,即對色彩的直觀反應能力。從素描造型轉入色彩造型的初期,總是習慣於看對象的明暗關系,把對象畫成色彩單調的固有色素描。要改變這種認識色彩的錯誤習慣,採用色彩速寫這一作業形式是行之有效的。因為它著重於訓練提高學生在瞬間記錄對客觀對象色彩感受的能力。
四、色彩默寫
色彩默寫是藉助平時的色彩臨摹寫生經驗,將色彩和靜物關系中的真實可能推想出來。它像靜物寫生那樣通過色彩的直觀比較中獲得色彩的視覺信息,只能相對地將色彩的真實印象任記憶和光色原理的推想呈現出來的。這種靜物色彩默寫的方式主要憑想像和色彩寫生的基本功組織靜物畫面中的色彩關系。
C. 如何輕松掌握色彩繪畫技巧
色彩,是美術院校入學考試的重要科目之一。我在色彩教學中將色彩基本原理與學生實際結合起來,針對考試短期內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理論聯系實際,做到學生理解與表現能力同步提高。考試主要是考察學生對色彩的認識、理解和運用能力以及表現色彩的能力。所以,我重點從感受色彩入手,鑒賞優秀的色彩作品,不斷提高學生的眼界。保持整個教學中學生的眼高於手的狀態。 色彩考試內容多為我們常見的陶瓷品、玻璃器皿、金屬器具、瓜果蔬菜以及鮮花和各式襯布等。近幾年考試的形式基本是在靜物寫生與默寫中交替進行。寫生比較容易,可直接觀察靜物,找出它們之間的主次關系、素描關系、色彩關系、冷暖關系、虛實關系等。而默寫就難多了,它完全脫離了具體的物象,要求考生根據平時寫生的經驗,將所要考的內容組織好。 因此,合理安排寫生非常重要。 一、重視色彩寫生,提高學生能力 1、 合理運用光線 在室內有穩定的光源,這種穩定只能停留在光照角度與投影的穩定,嚴格地講,如一組靜物畫一天,從早到晚的光線強弱是不穩定的,另外室內光多是依靠天光,天的忽晴忽陰不但給明暗帶來微妙的變化,色光也有冷一點,暖一點變化之分。這些在作畫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光照變化能引起色彩冷暖的變化。控制這種變化很簡單,也就是當你在很短一段時間內把畫面大的色彩關系布置到畫面上去後,如果大關系准確,實際上畫面的關系已成立,下面要做的准備是不斷加強這種關系和深入畫面。;如光線變化不大,對靜物的影響也不大,可以完全依靠這種關系畫下去,一直完成畫面。假設畫面的顏色剛鋪上一半,突然外面烏雲密布,室內光線大變,這種情況最好是停下來,等光線有所恢復再畫。 還有一種情況不可取,我看到有的同學為搶時間,白天沒畫完的寫生,晚上還在靜物旁邊接著畫。白天和晚上是兩種不同的光源,試想一幅畫怎能在兩種光源下完成呢?這種做法既浪費時間,又毀了白天畫的部分,實屬得不償失。 一般情況下,室內光線基本上相對穩定,只要我們從開始就有條理有順序地布置好大的色彩關系,而不是從早到晚在畫面大面積的地方改來改去,控制光色的變化並不難。 在室內天光下的靜物色彩,基本上是呈現以下的物體色光變化: 高光:天光色;亮面:固有色加天光色;亮灰面:固有色。暗面:固有色加暗加環境色加少量亮面對比色;明暗交界線:物體色彩最暗處,既含亮面色,也含暗部色;投影:影底固有色加暗加物體色加環境色加天光色加少量亮面對比色。以上這些物體色彩變化,可在我們作畫時參考運用。 色彩的冷暖、明暗都充滿了矛盾,應如何解決好矛盾之間的關系? 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這是一個哲學上的道理,我們作畫也不例外。如物體的主次強弱、大小方圓,色彩的冷暖明暗等等,矛盾的雙方互相滲透、互相貫通、互相依存、互相聯結、互相轉化,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同時又互相排斥、互相對立,這就是矛盾的斗爭性。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斗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而我們作畫就是利用這種矛盾規律,有意地在畫面上製造矛盾,然後想辦法解決矛盾。如:在我們開始布置畫面色彩關系時,為了塑造畫面物體的體積、空間、質感等,著色時便有意加強畫面的明與暗、冷與暖、虛與實等矛盾沖突,故意使它們之間對立而排斥。然後,利用物體的明暗交界線,畫面虛實銜接處,去找解決矛盾強烈沖突的「媒介」。如:明與暗的沖突,往往明暗交界線是矛盾沖突高峰,也是分水嶺,以交界線為界向暗部逐漸變暗變灰至反光。交界線又逐漸向亮灰、亮過渡,這就便明與暗之間得到互相滲透和貫通。又如:冷與暖之間的色彩是對立的,就像水火互不相融一樣,解決它們之間的色彩沖突,也是通過交界線向冷色與暖色滲透和貫通。假設一幅畫亮面是冷色,而暗面是暖色。交界線的色彩應是一種亮暗兩色綜合的最重深色,並以交界線的綜合性深色向暗面逐漸推暖,向亮面逐漸推冷。因而,交界線也是聯結冷暖矛盾對立的折中線。另外,畫面環境中色彩冷暖的沖突矛盾解決,一是靠交界線,二是靠色彩虛實的漸漸過渡和自然銜接而緩解。 由此可見,作畫中只有敢於利用明暗、冷暖、虛實的互相矛盾,並從中尋找矛盾雙方轉化的同一性,才能創造出最美的色彩和諧,這也是作畫中解決矛盾並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對立統一規律的根本法則。 2、有效提煉繪畫方法 不同的畫傢具體的著色方法是有區別的。這里介紹的是適合初學者練習的方法步驟。水粉工具性能決定著色順序大都是先畫暗色,後畫明色,要從整體到局部。畫水粉的畫板放置角度不能接近直立,因為直立時水色極易流淌破壞形體。畫板的放置角度可以根據水分的需要變換角度,一般情況下保持三、四十度的狀態為宜。我們都是用可右手執筆塗色,容易使塗過的顏色映入視野,得於照顧整體關系和色彩效果。當然,也不是那麼絕對,塗完整體關系之後,就不受這些局限了。 以干畫法為主的著色順序是: (1)、用HB或B的鉛筆認真起稿,最好不用橡皮,擦磨紙面會影響著色的勻凈。高光和明暗交界線都用鉛筆輕輕畫出,多餘的鉛筆線待畫完干後再用橡皮擦掉。 (2)、塗第一遍色,預先分析一下大體的色彩關系,從明度、純度、冷暖等方面分析,找出層次,做到心中有數,然後開始著色。第一遍色不能得過淡,抓住總的色彩印象,畫到實際色感受的五六成或七八成,有把握之後能一次畫准更好。這一遍色除要留空之處外,基本鋪滿畫面,物體的明暗不要平塗,利用濕接畫大體變化。 (3)、第二遍色並非要求到處再加一遍色,應該保留第一遍色比較正確的部分。這一遍色用水適當減少,進一步塑造對象的體積關系與色彩關系,並力求准確。 (4)、深入刻畫、調正完成。這一步主要是收拾、加強,把重要細節加上,用筆要果斷,使之更深刻充分。最後檢查一下,如有色彩不統一之處,可罩色修正。有錯誤之處洗一洗再作調正,即可收筆。 干畫法的著色步驟比較好掌握,初學時不管畫風景、靜物或人物寫生,先練習這種方法,便於打好根基。 濕畫法為主的著色順序較難掌握,可先選取簡單的靜物或風景進行練習。 二、適時安排模擬考試 平時的練習多了,學生的理解與表現能力就得到了加強。而這時有必要的安排模擬考試就很重要。學生也能將平時作業時老師強調的重點鞏固與運用。 在考試中,首先得考慮構圖完整,飽滿。其次,要考慮物體的形體比例是否准確,把握層面的層次關系和疏密關系。如果規定了色調,還要注意畫面的定調問題,當在,也不能一味地強調色調而忽略了物體自身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環境色以及它們的相互關系,當然,色彩的整體性也是需要注意的。 一幅優秀的色彩靜物寫生作品必然是有其獨特色調傾向的,那種雜亂無章、各自為政、無調性的色彩作品是不會引起人們的美感的。 在一組靜物中,我們如何感受或「找到」這種色調呢?色調是指在一組靜物中的物體色彩所構成的總的色彩傾向。在寫生訓練中,有時我們注視對象,感到色調的傾向不是很明顯,這時我們應當採取整體觀察和歸類定位的方法,這樣我們就能抓往一組物體的基本色調。例如:我們首先感受一下靜物的背景,襯布與物體之間哪種色彩占的比例大,襯布的色彩傾向與主要靜物的色彩是協調的還是對比關系。如果襯布與主要靜物的色彩屬同類色系的范圍,那麼它們就基本決定了這組靜物的色調傾向,占據畫面主要位置大面積的襯布顏色就構成了該畫面的主要色調。靜物的擺布與組織,通常是在以大面積的具有某一色彩傾向的襯布或物體占據主控位置的基礎上,配以具有其他色彩的一些小面積的襯布,以此與物體產生對比關系,從而活躍畫面。 在對一組靜物的色塊面積的分布和比例構成上有了初步的感受和比較分類之後,為了明確色調的具體定位,我們應當學會從下列幾個方面來辨別其特點:從明度上來分,有亮色調(或稱高調),有暗色調;從色性上來分,有冷色調、暖色調和中性色調;從色相上來分,有褐調子、紫調子、黃灰調子等。這些都是該組靜物中的整體色彩的總體傾向所構成的色調。我們應在寫生中牢牢地把握並記住靜物的色調,並將其貫穿於寫生的始終。 畫面的構圖和色調確定之後,要考慮如何進行塑造的問題。用色彩塑造形體往往會出現只有色彩關系而忽視素描關系,或只有素描關系而忽視色彩關系的現象。因為沒有具體物體作參照,很容易把握不好,容易概念化。這就要求考生在作畫時,須一邊考慮色彩關系一邊把握素描關系,根據以往的作畫經驗和對物體形體結構的把握和理解,抓住大的明暗關系。 三、及時反饋作業情況,解決學生繪畫過程中常見問題 初學水粉畫的人易犯臟、粉、火、花的毛病,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作畫過程中的不良習慣造成的。 有的人在作畫時不能及時清洗畫筆、調色盤,致使殘留的顏色影響了下一筆色彩的准確性。比如殘留的色彩中有白色,而要畫的下一筆調子又較深,在畫面沒有乾的時候還看不出影響,等畫面幹了以後就會發現已經粉了。看起來並不起眼的細節就會讓畫面的純度、明度提不高,色相對比達不到要求。解決它的方法就是勤於清洗畫筆、調色盤,特別在畫較暗、較亮、較純處時更應注意。 2、作畫時用筆用色應飽和一點,不要出現太多的飛白(有目的的除外)。因為後面的一筆如果不能完全把原有的色覆蓋住,上下的色彩滲到一起會顯得臟。調色應勻(也稱熟)一些,如果在畫面上大范圍出現沒調勻的色彩也會顯得臟。 3、由於作畫者沒有熟練地把握水粉顏料的性能。水粉顏料在未乾的時候,給人的感覺是比較純、亮,等它幹了以後,會有很大的變化,其純度明度的對比都變低了,畫面也隨之變得灰、粉。這種性能如何把握呢?比較可行的方法是:作畫時把每一色彩的純度、明度都有意識地提高,比你所看到的色彩純度、明度要高一點,等幹了以後正是你所要求的效果。至於明度、純度提到什麼樣為好,就需要自己在作畫過程中不斷地摸索總結提高。 4、如果在畫完以後才發現畫面臟、粉,可以在每個物體較深的灰面用上一些較純的色。一般用筆不要太多,面積不要太大,把物體的亮部加亮一些,用筆同樣要少,必要時還可以把明暗交界線加深一些,以提高畫面的對比度。 「火」,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用色純度過高,幾乎用管裝或瓶裝的顏料原色未加調和即直接作畫,給人以火、生、楞的感覺。此外,用色太厚,特別是用非常厚的顏色在畫面上「干拖」、「干拉」都會造成畫面的焦枯、火氣。這些都說明初學者缺乏水粉畫的調色和用筆經驗。 「灰」,是指在整幅畫面中缺乏物體的暗部與亮部的色彩對比,這其中包括明度對比和色彩的冷暖對比。此外,靜物中有些鮮艷、明亮的色彩因純度不夠從而產生灰的感覺。另外一個比較普遍的原因是用色彩表現某一物體時,調配色彩的種類過多,復色間相調必然產生灰、悶的感覺。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水粉寫生用過量的水分調少量的色彩,畫出的作品也會產生灰、臟的感覺。這是由於水粉顏料的特性造成的,因為水粉顏料主要由填充劑和著色劑混和而成,加水稀釋後,飽和度就會降低,色彩會變得灰暗。它與水彩顏料的性能不同,稀薄的水彩會產生透明、柔和的微妙效果,而水粉顏色調了過多的水分就會變得蒼白無光。所以調色時一定要控制用水量,以保證顏色的鮮明度。揚其所長,避其所短,才會最大限度地發揮水粉的優勢。 「臟」,造成畫面臟色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第一,在表現某種色彩時,調配的色彩種類過多,最後導致色彩傾向不明確而成為臟色。另外一個很典型的原因是,很多初學水粉畫或經驗不足的考生,在水粉靜物寫生中經常會用水或很稀薄的色彩在較厚的底色上刷抹、揉擦並加以修改,以求協調柔和的過渡面色彩。這樣畫出的物體色彩,乾燥生就會產生臟、灰暗的感覺。協調鄰近色、過渡色,必須調出明確的傾向色彩,擺上或趁濕畫上去,這樣的色彩銜接才是真實而漂亮的。 「花」,產生的原因是對整組靜物大的色彩關系、大的明度關系缺乏把握的能力。有這方面問題的考生往往素描基礎也比較薄弱,作畫時容易一頭鑽進細節關系,一味去摳細小的色彩變化,從而喪失了物體大的色彩冷暖關系及色調傾向,特別是大的明暗層次關系。要克服這個毛病,需要在觀察和著色時從大處著眼。建議考生用寬大的扁筆進行開始階段的鋪色,注重大的暗面、中間面及亮面的色彩變化,暫時忽略細微的起伏及微妙的色彩變化,抓住並控制了大的體面色彩關系後,再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的表現,相對較容易克服瑣碎的毛病。但從根本上說,整體觀察與整體表現才是克服瑣碎毛病的有效方法 無論是寫生還是默寫,在作畫過程中,還須注意物體所具有的個性因素,如色相、純度、明度、冷暖等,把物體畫得豐富而有變化。將自己對物體的感受表現出來,不要單純去追求客觀色彩的真實和相似,這樣很容易被局限在固有色里,色彩也難免單調。 深入塑造具體物體時,力求用筆、用色准確,色彩層次要銜接自然,質感的表現也要充分。高光是表現物體質感的重要因素,不能過於簡單和隨便,以免破壞結構。襯布在畫面中主要起陪襯和調劑色彩的作用,表現時可根據畫面的需要進行處理,有的地方可表現得充分一些,有的地方只需一筆帶過,畫面中次要的物體簡單的交待出形和色就可以了,切不可面面俱到, 到處都刻畫得很仔細,造成主次不分、呆板、沒有層次和空間感的現象,也容易破壞畫面的整體效果。 在畫面基本完成的時候,要注意從色彩、素描、冷暖、空間等幾個方面去檢查。
D. 美術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美術教育中的美術學科性專業,是一種以教育為手段,向學生傳授一定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發展和傳播美術文化;以美術為媒介,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審美能力,發展智力和創造力,獲取一般教育學意義的功效。下面由我為大家帶來以下文章
美術教學方法
(一)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教師通過語言的描述、說明,向學生傳授美術技能知識的方法,它是使用范圍較廣、頻率較高的教學方法。但是單純的講授並不能更多的引起學生的注意,而對教師的藝術表達語言、知識面等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
2、談話法(問答法)是教師與學生以口頭語言相互交流進行教學的 一種方法。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開拓學生的思維。但是問答法中由於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同,提出的問題也就會千奇百怪,就要求教師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語言、問題難度也要相當的考究,否則容易引起課堂的混亂。
3、討論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班或組為單位、圍繞某一個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各抒己見、相互啟發或辯論,獲得或鞏固美術知識的教學方法。
4、讀書指導法,教師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美術教科書和課外美術資料獲取知識;擴大美術視野的教學方法。
(二)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
1、演示法 2、參觀法 3比較法
直接感知的教學方法,能擴大學生的審美視野,但是在期間容易發生突發性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有相當機靈的反應能力,能積極應對各種突發性的問題。
(三)以實踐為主的教學方法
實踐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提高繪制實踐活動,形成、鞏固、完善相應技能知識的教學方法,輔導練習法是以實踐為主的最重要的教學方法。它能促進學生在美術活動中能眼、手協調並用,從而提高與發展美術的創造能力與審美素質。
(四)以陶冶情操為主的教學方法——欣賞法、情境法
觀察比較法是教師根據教學任務、組織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研究而直接獲得知識、感受、教育的方法。這種方法打破課堂和書本的約束,使教學與生活聯系緊密,擴大學生視野,從現實社會生活中接受教育。美術教育離不開觀察,觀察又總是伴隨著比較。沒有觀察,便沒有視覺和感知。觀察獲得感性的認識。沒有比較,不可能有正確的感知和准確的判斷。比較是進行思維地去認識事物。美術教學的觀察比較對象,一是對客觀景物、物象世界的觀察比較,一是對畫面及其表現形象的觀察比較。
(五)以指導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觀察法、發現法
引導學生明確比較的標准。比較是相互對比中進行的思維判斷。無論是寫生還是臨摹,都是在其對象與自己畫畫之間,不停頓的互相對照比較之中進行觀察的。其標准就是寫生或臨摹的對象。寫生畫的形象比例的觀察,則以物體的自身的長與寬為標准,得出長、寬的比例關系。物體間的比例,則以其中一物(一般多以大物體)為標准得出其間的比例關系。物體的傾斜角度則是以垂直、水平線為標准進行比較、觀察……包括品評作業的好差亦應以優秀作業作為比較標准。
美術教育學
培養目標
美術學教育專業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較系統地掌握美術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美術教師必備的
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能夠較好地適應民族教育改革發展,勝任小學美術教育教學工作為宗旨,兼顧培養從事與美術專業相關工作的實用性、應用性人才。
研究對象編輯
對美術教育的正確理解正是建立在這種相輔相成,有機統一的基礎上。 在美術取向的美術教育中,主要是藉助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傳授美術知識和技能(客觀上獲得的效果可能要超出其外),因此,不具備復雜性,易於被人領會和形成共識。 而在教育取向的美術教育中,情況就復雜多了。最難以把握的是美術知識、技能的傳授與教育學功效之間的關系。如果把握不當,就會出現極端化的傾向,導致教學方向偏離。這一點,可由美國美術教育的情況加以說明。
研究方向
美國早期美術教育以實用性為特徵,重視掌握美術技能,以滿足個人生活和工業僱傭勞動的需要。因此,整個美術教育側重於探索可行的方法,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技巧,主要內容是介紹幾何圖畫。 隨後,一些教師開始嘗試超出美術自身目的的范圍,通過圖畫教學進行道德教育。19世紀末,一些教育家開始利用圖畫和色彩來研究兒童成長和心理,以及培養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
美術是確立美術教育的學科基礎,在美術取向的美術教育中地位十分突出,因而傳播和發展美術文化成為其主要追求的目標;在教育取向的美術教育中美術同樣是不容忽視的基礎因素,傳授適量的美術知識和技能仍是十分重要的,離開了這一點,就談不上教育學功效的獲取。不忽視美術知識與技能的重要性,才能突出美術教育的學科性。 美術教育一般的分類 對美術教育進行分類,是為了更好地把握某一美術教育類型的特徵,進行合理的組織和管理,有針對性地研究和採用一定的教學方法,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主要內容
目前,對美術教育一般存在以下幾種分類方法: 1.從年齡段上分為學前美術教育、小學美術教育、中學美術教育和大學美術教育 學前美術教育的對象是學齡前兒童,主要指在幼兒園、托兒所或學前班進行的美術教育。 小學美術教育指在各類小學實施的美術教育。 中學美術教育包括在普通中學、職業中學,以及中等師范學校進行的美術教育。 大學美術教育則包括在專業美術院校進行的美術教育和普通高等院校進行的美術教育。 此外,各類老年書畫學校,則可相應地歸為老年美術教育。 2.從教育的場所方面可分為學校美術教育、社會美術教育和家庭美術教育 學校美術教育是在各級各類學校進行的美術教育。這類美術教育一般有權威性的教學大綱,正式教材,嚴格的教學計劃和一定的考核方法等。 社會美術教育包括青少年宮美術教育,以及通過博物館;美術館、各類短訓班、補習班進行的美術教育。 家庭美術教育指在家庭進行的美術教育,一般由家長或家庭教師擔任指導。根據美術教育涵義進行的分類 從美術教育涵義出發進行劃分時,我們可以按美術取向的美術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術教育,將美術教育相應地分成以技能傳授為主,以培養專門人才為目的的專業美術教育和以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與美術素質為目的的普通美術教育。
這兩種美術教育類型的差異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目標專業美術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各類美術專門人才,並以此滿足社會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學生以某種專業技能獲取社會職業。而普通美術教育的著眼點是對人的素質的培養,對學生的未來社會角色不具備決定性,但具有間接和隱性作用。這表現在,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具有美術素養的人完成某些工作的有效性更高,從而被社會選擇的機會更大。
2.本體性與工具性專業美術教育著眼於美術本體,傳播美術知識和技能,發展美術文化。盡管客觀上,在專業訓練的過程中,也會引起學生心理素質、精神狀態和行為特徵上的某些改變,但在主觀上並未將其作為外在目的而追求。普通美術教育雖然作為專業美術教育的寬廣而雄厚的基礎,也包括一定的對美術技能的傳授,然而更重要的是通過美術活動(以其作為工具)達到完善學生人格的目的,獲得教育學意義的效果。
3.對 既然專業美術教育的任務主要是培養專業美術人才,那麼就意味著它所實施的對象是少數經過遴選的有強烈興趣和較強基礎的學生。普通美術教育作為一種素質教育,則基本上是對全體學生實施的。
4.內容專業美術教育在要求學生具有廣博知識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向精度和深度發展。因而,教學內容的專業劃分十分精細,而且深入到美術學科的內部構成中,如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工藝、陶瓷、服裝等。為了適應向專業精度和深度發展的要求,教學內容的連續性一般都很強,一個具體內容往往連續安排一周乃至數周以上。此外,本專業的學習還按嚴格的科學程序,循序漸進地進行。如中國畫專業一般都按白描、工筆和寫意的程序進行教學。而普通美術教育對美術只作一般性的了解和嘗試,因此,其教學內容幾乎包容了美術的所有門類。鑒於如此廣泛的教學內容,而且,教學時數還必須受制於學校總體教學計劃和條件,所以,教學的嚴謹性和連續性只能是相對的。
5.評價專業美術教育培養的人才,直接以其專業知識和技能接受社會的選擇。因此,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將直接受到社會的檢驗和評價。而且,社會也不斷向學校反饋信息,以使有關部門和學校不斷調整某類專業,改變其設置、培養人數和質量規格。相反,社會對普通美術教育的效果的評價就不可能那麼直接。這是因為學生——般不以美術作為職業追求,美術教學也不以技能訓練為主要目的,美術教學的效果不那麼顯見,難以引起社會的關注。而學生素質的變化又難以以某種硬指標檢驗,因此,對這一變化的評價往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確定了美術教育的主要分類並找到各類的主要差異後,我們就可以將既存的美術教育現象和活動分派至這2種教育類型中。 各級各類專業美術院校的美術教育,師范院校美術系科的美術教育,以及某些職業中學的美術教育,屬專業美術教育。 普通中小學、幼兒園的美術教育,中、高等師范院校,中、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及普通高等院校進行的以培養學生素質為目的的美術教育為普通美術教育。至於社會和家庭存在的美術教育現象和活動,則因情況的不同,表現出相當酌復雜性。 美術教育學形成的背景 馬克思主義關於教育起源的理論認為,教育起源於生產勞動,起源於人類傳授生產勞動和生活經的需要。原始社會生產力十分低下,文化科學知識也相對貧乏,因此,教育的內容往往是綜合性的,且這種綜合性是以一種低水平的面貌呈現的。教育的基本內容由生產經驗、勞動技能和社會生活常識雜而成,獨立的學科知識尚未出現。有鑒於此,嚴格意義的學科教育在原始社會還不可能出現。 人類進入奴隸社會後,生產力持續發展,文字開始產生,文化科學知識也日益豐富。人們不可能也無必要將全部知識不加分別地傳授給所有的人。
文化知識的分化,也即學科化傾向的日趨明顯,導了學科的產生,並由此順理成章地導致了學科教育的出現。可見,學科的獨立是學科教育產生的必然提。 學科的形成經歷過漫長的過程。
歷史起源
早在西周,我國就形成了一套組織比較完備的學校教育系統。教學內容由德、行、藝、儀4個方面構成,而學科教育則形成了禮、樂、射、御、書、數6個基學科,由此開啟了我國學科教育的源流。到了封建社會,我國的教育內容除了儒家經典外,進一步涉及到科學與藝術,如唐代就包括算學、天文、醫學、律學等,宋代則設有律學、算學、醫學、畫學、武學等。 鴉片戰爭以後,由於西方科學文化的傳人,我國學科教育更趨豐富。譬如,1904年清政府頒布的<奏定學堂章程)(癸卯學制)中規定,中學堂的必修科目包括:·修身、講經讀經、中國文學、外國語、歷史、地理、算學(算術、代數、幾何、三角、簿記)、博物(包括動物、植物、礦物和生理衛生理化(物理、化學)、法制、理財、圖畫、體操。辛亥革命以後至今,我國學科教育的內容仍以綜合、分化等不同形式不斷變化與調整,新學科逐步得到補充,總的趨勢是向合理和科學方面發展、變化。 在國外,最早的學科起源可溯自古埃及。天文學、算術與幾何學科產生於計算尼羅河水漲落期,以及土地的測量與計算的需要。然而,西方奴隸社會學科教育的真正源流,則應從古希臘算起。柏拉圖根據「鍛煉身體」與「陶冶心靈」的不同原則,將學科區分為初級與高級兩類。當時的學科就包括游戲、音樂、舞蹈、算術、幾何學、天文學。經過以後的希臘、羅馬學者的不斷修訂,最終形成西歐中世紀早期學校的「七藝」(全稱「七種自由藝術」),包括:文法學、修辭學、辯證法(邏輯學)、音樂、算術、幾何學、天文學。 文藝復興以後,人文學科逐漸被重視,它們包括文法、修辭、邏輯以及拉丁文、希臘文等。學科也進一步分化,譬如,文法分成文法、文學、歷史等;幾何學分成幾何學和地理學;天文學分成天文學和力學。到了17、18世紀,學科的分化仍在繼續進行。隨著生產高速發展,科學日益繁榮,傳統的人文教育開始向科學教育轉化,物理、化學、植物學、動物學等學科進入了學校教育。
19、20世紀,數學成為所有學校教育中最重要的學科,學校教育中陸續增設了現代外國語、現代本國語、歷史、地理等「近代人文學科」。此後,體育、勞作、美術也逐漸進入學校教育,最終衍成了現代學科教育的完整體系。 綜上所述,人類教育的內容,最初是一些初級水平的綜合性知識,經過不斷地分化和發展,形成了自成體系的獨立學科,並由此誕生了相對完整的學科教育。美術學科知識同樣脫胎於這種分化和發展過程,美術學科教育也同樣導源於此。 隨著學科教育的誕生,人們開始自然地探索學科教學方法的問題。然而,在人類漫長的教育史中,盡管不乏頗具價值的學科教學方法,卻未成體系。直到近代師范教育制度出現以後,學科教學法才成為獨立的學科。 1794年法國設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師范院校,開創了師范教育的先河。1896年12月創辦的上海南洋公學內設師范院,可視為我國師范教育的發端。京師大學堂附設的師范館,可謂我國高等師范教育之始。而我國最早的中等師范學校則應算1902年創辦於江蘇南通的通州師范學堂。 師范教育是培養師資的專門教育,教學方法的掌握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職業技能,因此,師范教育制度在我國學科教學法的形成中起了關鍵作用。1904年1月清政府頒布的<奏定優級師范學堂章程)就規定師范生第二、三學年每周開8學時的「教育學」課程,主要內容包括教育史、各科教學法、學校衛生、教育法令、教授實事驗習等。 1922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教法與學法應該合一,主張改「教授法」為「教學法」。 1925年頒布的(新學制師范課程標准綱要)正式採用了「教學法」這一名稱,規定師范院校必修這一課程。 30年代後期,人們注意到教學法太拘泥於對教學方法的研究,而忽略了對與教學密切相關的教學內容的研究,於是將教材研究引入教學法中,並將學科定名為「教材教法研究」。後來,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學科知識只與教學法及教材發生聯系的局限性又獲得突破;學科教育開始與一般教學論發生更廣泛的聯系,舉凡學科教學的特殊的教學過程問題、教學組織、教學原則和教學評價等均在其研究范圍之中。這樣,就誕生了「學科教學論」。198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發文將「教材教法研究」更名為「學科教學論」。 近些年,學科教育的研究不斷向縱深發展,人們開始在更高的層面上探索學科教育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的科學規律,從而為學科教育學的誕生提供了契機。 上述有關學科產生以及學科教育理論發展的基本線索和規律,構成了美術教育學形成的基本背景。了解這一背景,對我們了解美術教育學的形成過程不無裨益。
20世紀初,當教育家杜威的所謂進步教育被全面介紹到美術教育中後,便導致了美術與其他學科的結合,美術教育成為一般教育之附庸的傾向變得明顯起來,傳授美術知識和技能反而變得無足輕重。
美國美術教育家羅恩菲德和英國美術教育家赫伯·里德成了這一學術流派的執旗人。這一派的美術教育主張可以用赫伯·里德的「通過藝術的教育」(EcationthroughArt)表述。這種矯枉過正的美術教育主張,往往難以自禁地導致脫離美術本體的現象,而產生種.種弊端。針對這一情況,美國美術教育家艾斯納提出了一種具有綜合性的教育思想,即「藝術的教育」(EcationinArt)以補偏救弊。這樣,就形成了以里德和羅恩菲德為代表的工具主義和以艾斯納為代表的本質主義的現代美術教育兩大流派相持的局面。兩個英文介詞through(通過)和in(在……內)的差異,清楚地顯示了兩種美術教育思想的分野。 應該認識到,在教育取向的美術教育領地里,教育學意義的功效十分隱伏和虛遠,不像美術本身的效果反映得直觀實在並易於檢驗。<易·系辭上)中說:「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藉以喻美術教育的內部關系,美術本身比之於器,教育功效比之於道。須先識「器」,後得 「道」,離「道」談「器」則盲,境界不高,生發不遠;離「器」言「道」則玄,空虛飄忽,乏於礎基。所以,美術教育不能拘於美術自身的目的,否則,其作為教育學科的地位便大可懷疑,但美術教育的功效又斷不能不在美術的基礎上生發。換句話說,目的必須假以手段方能達至,離開了具體手段,目的只能成為空想。對美術教育中的內部關系也應作如此理解。
E. 淺議色彩教學的幾種訓練方法
「素描」和「色彩」(本文限指水粉畫)是美術學習的兩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其中素描是繪畫藝術表現形式的基礎,講究明暗對比,而色彩除了明暗對比之外還存在多種比較,如冷暖對比,色相對比,純度對比,面積對比等。此外「素描」和「色彩」還存在繪畫工具上的區別,例如「素描」一般使用鉛筆作畫,而「色彩」除了使用水粉筆之外還用水充當媒介來作畫。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素描學習之後,如何讓學生順利而有效地轉化到的色彩訓練當中去,這是值得我們探討和研究的。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和總結,筆者認為以下幾種訓練方法具有較強的可行性。一, 單色臨摹法:目的:1,使學生在素描和色彩的學習之間有一個校穩定的過渡階段。2,通過單色臨摹學習一些簡單的用筆技巧,如擺筆,掃筆,拖筆,轉筆等。色彩的學習和素描一樣也是從臨摹他人的優秀作品開始的,因為臨摹的難度不大,是初學者比較容易接受和消化的一種學習方式,有一定基礎的學生要通過臨摹來提高自己,初學者更要有大量的臨摹來體會和實踐水粉帶給自己的感受。最初接觸色彩的時候,很多學生難以從素描的學習習慣以及思維方式中轉換過來。對此我們可以先做一些單色(如:群青色)臨摹的練習。即對物體的暗面加黑,亮面加白,用水粉顏料來畫它的素描關系(明暗),色彩關系(色相,冷暖,純度)則一概省略。這樣學生便能更加快速地掌握水粉畫的特性。由於是單色畫,學生不用顧及色彩關繫上的諸多變化,因而作畫的膽氣便大一些,但在臨摹過程中要求把素描中的三大面五大調子塑造出來。要明確自己所要達到的目的和作二,限色臨摹法:目的:通過限色臨摹練習,完善從單色臨摹到多色臨摹的過渡,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調色能力。在單色臨摹一段時間且學生能熟練使用水粉工具塑造物體之後,便可以開始限色臨摹階段的訓練。限色臨摹是指只用有限的幾種顏色(如黑色,白色,綠色或其他的幾種顏色)來作畫。因為用色較少,練習的針對性則相應增強。學生的時間和精力主要用在以下幾方面:1,了解物體的黑白灰和冷暖之間的關系。2,樹立色彩筆觸為形體服務的意識。3,奠定基本的調色能力。就顏料本身來說,如今的繪畫用品店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中性灰色種類,例如「藍灰」,「紅灰」,「淺蟹灰」,「芽黃灰」,「米駝」等等,讓人眼花繚亂。但奇怪的是這些灰色卻很受學生的歡迎。原因可能是學生調色的能力太差或不願過多的去調配自己滿意的顏色。但筆者認為顏料盒裡的灰色種類太多畢竟不是什麼好事情,最終它會不同程度的影響到學生的調色能力。所以限色臨摹還有一個顯著的作用就是讓學生用盡量少的顏色搭配出最為豐富的色彩。另外在一幅完整的畫面中,要求限色臨摹所表現的物體以兩三個為宜。物體太多學生的注意力和興奮點則容易分散。三,小色稿寫生練習法:目的:1,通過小色稿寫生練習培養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2,培養學生敏銳的色彩感覺有了前面兩個階段的臨摹作為基礎,再往後我們就可以做一些小色稿的寫生練習。所謂的「小色稿」主要是指畫幅較小,通常以十六開或三十二開為宜。小色稿寫生練習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兩點:1, 抓住對物體色彩的第一感覺:當作畫者最初看到一個景色或一組物象時會產生一種特別強烈新鮮的色彩感覺,這就是對色彩的第一感覺。但隨著觀察時間越長,這種新鮮的感覺會慢慢消退。要保持對物象的新鮮感,作畫的速度則要快,盡量用大筆作畫。寫生的正確觀察方法是:目光環形流動比較各物體差異的同時,還要在物體和畫面之間不斷切換比較。切忌死盯住某個局部不放。2, 掌控畫面色彩的整體性:小色稿練習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讓學生把主要的精力用於考慮畫面的「整體性」和「統一性」方面。由於畫幅小,因而學生可以不拘泥於對物體細節的深入描繪。它更多的是強調畫面的整體性,畫面的整體性包括:構圖,比例,透視,色彩的協調性。作畫時只需在區分開物體黑,白,灰這三大面的基礎上對細節稍加刻畫就可以了。一般來講,小色稿宜用大筆作畫,一氣呵成,時間應控制在一小時之內,同時力求減少作畫遍數。四,同組靜物的多色調寫生練習法:目的:1,通過多色調寫生練習培養學生迅速捕捉色彩的能力和對色彩敏銳的感受力。2,使學生掌握物體在日常光線或不同的「人造光」照射下的色彩變化的基本規律。「色調」是指畫面色彩總的傾向性。一幅好的的作品,它的色調總會是和協統一的。影響畫面的色調主要有兩方面因素:一是受背景色影響,例如一幅黃綠色調的繪畫作品,那麼在畫面中佔有絕大面積的就是黃綠色。因為背景色是佔主導地位的,所以在做多色調寫生練習時,要求黃綠色調中的靜物不變,只要把黃綠色背景——一般指襯布改為藍灰色,或其他的顏色即可。初次練習的時候,靜物以黑色或白色為宜,以免物體固有色過於繁雜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二是受光線的影響,在不改變物體的情況下,如果要把作為冷色的天光色,改為偏暖色的人造光,只需要把窗戶蒙上再加一盞聚光燈就行了。色彩的變化規律:當光線為天光色(人造光)時物體暗面偏暖(偏冷),灰面以物體固有色為主,亮面偏冷(偏暖),反光處則受環境色影響,高光處是光源色的反映。對於色彩的變化規律,學生應熟記在心,並在多色調寫生的練習中反復實踐。總之,色彩的學習應按照由簡入繁的原則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