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做腸檢查用什麼方法最好

做腸檢查用什麼方法最好

發布時間:2024-07-07 20:44:14

1. 如何做腸鏡檢查

你好,不知道你是不是想問過程. 檢查前一天下午3、4點鍾,用開水沖泡番瀉葉3-6g,代茶飲服,檢查當天早晨用溫鹽水或肥皂水清潔灌腸一次,或在檢查前用開塞露一隻,排空腸腔內的糞便,相隔一小時後,腸腔內清晰.以便利於檢查. 醫生具體操作步驟是:患者取胸膝位,先做肛門直腸指診檢查,再將塗潤滑劑的鏡筒及芯子用右手持之,並用拇指頂住鏡芯,將鏡管上的長度標記向上,便於了解插入深度,先將腸鏡的頭端朝臍孔方向緩慢插入約5cm,然後以左右旋轉動作逐漸進入直腸壺腹部,取出鏡芯,開亮光源,裝上接目鏡和橡皮球,在直視下將鏡管改向骶部插入,當鏡管插入8cm處可見到3個半月形直腸瓣(上下兩個常在左側,中間一個常在右側).當鏡筒插入15cm處時,可見直腸狹窄及較多的粘膜褶緩,即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此時腸鏡較難推進,應在直視下特別小心進行檢查,絕不可強行盲目插入,以免損傷腸壁發生意外;若腸鏡進入盲袋或粘膜窩內,看不到腹腔,可將腸鏡抽回數厘米,改變方向,顯露腸腔,方可繼續插入,或當腸鏡進入乙狀結腸必要時可打入空氣使腸腔鼓起,便於繼續前進.腸鏡一般可放入25-30cm深度,當進入乙狀結腸下部時,病人常感到下腹部不適或微痛,檢查完畢後再慢慢將腸鏡向外遲出,邊退邊觀察,並作左右上下旋轉鏡頭,觀察腸腔的全貌.檢查時注意粘膜顏色,充血程度,有無出血點、潰瘍、分泌物、息肉、結節或腫瘤等病理改變,具有可疑病變如潰瘍息肉、腫塊等可作活體組織檢查,用咬取鉗在潰瘍或腫瘤的邊緣取數塊小組織送病理檢查.咬取後的創面若有出血,可用棉花蘸腎上腺素或止血粉按壓數分鍾,也可用明膠海綿壓迫止血.

2. 小腸檢查有什麼方法

小腸鋇劑造影:小腸鋇劑造影可顯示小腸疾病的部位、范圍等,但陽性率較低。氣鋇雙重造影法,特別是插管法小腸氣鋇雙重造影,使對小腸出血性病變的診斷率提高10%~25%。小腸鋇劑造影對血管性病變幾乎沒有任何診斷。
放射性核素顯像:放射性核素顯像為非創傷性檢查,主要用於小腸出血的定位,其敏感性強於血管造影。其小腸活動性出血診斷陽性率為40%~50%,但有時會出現假陽性。
血管造影檢查 :小腸疾病尤其是消化道出血時選擇血管造影檢查。此方法是一種有效的診治方法,只要看到造影劑外滲即可做出明確診斷並同時進行栓塞治療
。但此項檢查受失血速度和檢查時機影響,必須在出血活動期將造影劑注入出血部位的供血動脈才能成功。
膠囊內鏡: 膠囊內鏡的問世,為小腸疾病的診斷帶來了一次革新。膠囊內鏡只有曲別針樣大小,檢查時患者只需像吞服葯物膠囊一樣吞服膠囊內鏡,穿著數據記錄儀背心。吞服膠囊後,經醫生檢測確認膠囊進入小腸後即可離開醫院
。整個檢查過程需要8~10小時,檢查後膠囊從肛門自行排出。膠囊內鏡具有安全、無創、依從性好等特點,但其也具有不能進行病理檢查和內鏡下治療的缺點。
雙氣囊內鏡:雙氣囊內鏡可彌補膠囊內鏡的缺點,進一步提高了小腸疾病的確診率,對小腸出血、小腸梗阻和不明原因腹痛的確診率較高,目前是小腸疾病診斷的金標准。缺點是檢查時間長,患者痛苦較大。鑒於雙氣囊內鏡操作較費時,對操作者技術要求高,有一定的操作風險,在國內尚未完全普及。
小腸檢查的方法包括CT模擬內鏡:利用螺旋CT薄層無間隔掃描和計算機三維重建,即可獲得類似內窺鏡的動態重建圖像。其局限性是不能觀察黏膜顏色變化,對淺表細微結構變化不能分辨,不能進行活檢及鏡下治療。

閱讀全文

與做腸檢查用什麼方法最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去牙疼用什麼方法好 瀏覽:441
黃花菜解決失眠睡不著的方法 瀏覽:553
女性骨膜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454
正確的熬中葯方法 瀏覽:865
簡述網路廣告的創意方法有哪些 瀏覽:360
講解談戀愛的技巧方法 瀏覽:187
常看的英語教學方法 瀏覽:374
體內葯物分析常用血清處理方法 瀏覽:509
裸根牽牛花種植方法 瀏覽:654
平底鍋做披薩的正確方法 瀏覽:306
排查乳腺癌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266
如何快速獲得盤感的方法 瀏覽:130
排水管網的定線步驟和方法 瀏覽:545
排水管熱熔的連接方法視頻 瀏覽:59
桃樹落花後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202
劉海怎麼剪最好看4種方法 瀏覽:746
有什麼簡單方法讓室內降溫 瀏覽:784
有什麼方法可以清潔毛孔 瀏覽:476
用什麼方法消除皮下脂肪 瀏覽:466
小金剛菩提正確盤玩方法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