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試井分析方法實驗報告

試井分析方法實驗報告

發布時間:2024-06-17 07:23:27

⑴ 干擾試井方法和用途

以一口井作為激動井,另一口井或數口井作為觀測井,激動井改變工作制度,造成地層壓力的變化(即干擾訊號),在觀測井放置高靈敏度測壓儀表,記錄下由激動井改變工作制度造成的壓力變化。觀測井是否接收到「干擾」壓力,可以判斷觀測井與激動井之間是否連通,如果接收到壓力變化的時間和數值,可以計算井間的儲層和流動參數。

干擾試井的測試方法:①在觀測井放置如高精度壓力計,測量井底壓力變化趨勢,如果條件許可,應將激動井和觀測井提前關閉,形成一個穩定壓力分布,這將使試井資料解釋更加容易;②改變激動井的工作制度,為使觀測井能接收到詳細的壓力變化(常稱「壓力干擾值」),應當增大激動井的產量變化值(常稱「激動產量」),激動井的工作制度可以改變1次,也可以改變2次,以重復觀測壓力干擾的真實變化;③按照地質和生產情況決定測試時間(詳見專門的試井設計書籍)。

干擾試井可以確定激動井與觀測井之間地層的連通性,由此可以解決以下問題:①檢驗井間是否連通。如果井間儲層是連通的,則可以求得導壓系數η、流動系數Kh/μ或滲透率K、彈性儲量系數φCth等參數;②檢驗井間斷層是否具有封閉性,這是闡明斷層封閉性的最直接方法;③如果在一口激動井周圍不同方向上設置多口觀測井,則能測得儲層不同方向的非均質性;④對於原生裂縫型儲層或壓裂儲層,可以確定裂縫走向;⑤對於雙重孔隙介質的儲層,可以確定彈性儲容比ω和竄流系數λ。

因此,干擾試井是認識地下儲層性質的有效手段,特別是在斷塊油氣藏、裂縫型油氣藏開發中發揮重要作用。

⑵ 沙井酸壓後壓力恢復資料的試井解釋

王昔彬陳志海

(新星石油公司規劃研究院北京100083)

摘要65井經酸壓改造形成的人工裂縫與天然縫洞系統相溝通。針對該典型的酸壓措施井,藉助法國Kappa公司開發的Saphir軟體,利用復合油藏模型對該井壓力恢復測試資料開展了試井解釋。採用典型曲線非線性回歸擬合方法和MDH特徵直線法,獲得了人工酸壓裂縫和天然縫洞系統的一些基本參數,解釋結果比較符合地層實際情況。為今後類似酸壓井的試井解釋工作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研究方法

關鍵詞酸壓天然縫洞試井復合油藏模型壓力恢復

1油藏基本概況

沙65井是塔河4號油田沙48井西北約5km的一口探井,該井在構造上位於艾協克2號構造西翼。裸眼完井井段為5451.82~5520.0m,岩性上為灰色、黃灰色的微晶灰岩。該井完鑽後首先進行DST測試結論為干層,然後對測試層段開展了前置液酸壓,從酸壓施工曲線上分析,酸壓前期形成人工酸壓裂縫,隨後表現出泵壓下降、排量增加、與天然裂縫溝通的明顯特徵。該井於1999年9月4日12:40開井生產,8mm油嘴生產獲得336 m3/d的高產,至1999年9月10日11:52關井,開始測壓力恢復(以下簡稱壓恢)。

2解釋參數的選取

沙65井測試報告中沒有提供解釋所需的所有油藏地質參數和流體的 PVT物性參數,由於該井位於塔河4號油田,因此將沙65井和沙48井的油藏特徵和流體性質進行比較

新疆塔里木盆地塔河3號、4號油氣資料匯集成果(內部資料),1999。,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沙65井和沙48井的原油都屬於高粘稠油,PVT性質相差不大,因此對沙65井測試資料進行解釋時,油層厚度取裸眼完井層段厚度,綜合壓縮系數取沙48井的值,沙65井解釋參數具體取值如表2所示。

表1沙48井和沙65井地層及流體參數對比Table1Reservoir and fluid parameters comparison of S48 and S65

表2沙65井試井解釋參數取值Table2Interpretation parameters of S65

3實際測試資料的解釋

筆者採用法國Kappa公司開發的Saphir(2.3R)試井解釋軟體開展解釋工作。在解釋過程中,通過不同手段進行模型識別,力求選擇出最接近油藏地質特徵的解釋模型,對於同一模型通過多種解釋方法進行對比,解釋出油藏參數。

3.1流量史

經過核實,沙65井從1999年9月4日12:40開井生產至1999年9月10日11:52關井為止,總共生產時間為143.3h,以8mm油嘴生產平均原油產量為336m3/d,產氣量很小未計量,因此流量史如表3所示。

表3沙65井試井解釋流量史Table3The flowing history of S65

3.2模型識別

圖1是沙65井壓力恢復數據的雙對數曲線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早期壓力與壓力導數曲線不重合(壓力導數曲線在450線以上,壓力曲線在450線以下),主要因為壓力恢復測試時井口關井地面流量為0,但由於井筒續流效應的影響,井底流量並不為0引起的。

圖1沙65井壓力恢復數據雙對數圖Fig.1The log-log build-up pressure plot of S65

將圖1中關井時間進行校正,通過比較,將沙65井開井生產時間延長0.05h,壓力恢復數據取143.35h以後的數據。這樣修正後的壓力恢復數據雙對數圖如圖2所示。

圖2所示的壓力恢復雙對數特徵如下:

圖2沙65井修正後的壓力恢復雙對數圖Fig.2The corrected log-log build-up pressure plot of S65

早期(AB)段:壓力及其導數的斜率為0.5~1.0,由於該井經過酸壓措施,反應出無限導流能力裂縫特徵和雙井筒存儲特徵。

中期(BD)段:壓力導數出現「下凹」,由於地層原油的泡點壓力約為20MPa,而油藏原始壓力約為59.4MPa,因此油藏中是單相流,並且在開井生產過程中,因氣產量很小未計量,所以壓力導數上出現的「下凹」並非是原油中氣相的逸出而引起的變井筒存儲,但是油井與酸壓裂縫相連通,因此由裂縫存儲引起的雙井筒存儲效應可以在壓力導數上引起「下凹」,這一點可以在早期壓力及其導數斜率為0.5~1.0這一特徵上體現出來。

晚期(EF)段:反應出地層徑向流特徵。如果排除雙井筒存儲效應,中期和晚期壓力導數曲線上出現兩個台階,這說明酸壓措施形成的裂縫(人工裂縫)與地層天然裂縫-溶洞系統連通,從沙65井酸壓施工曲線圖(圖3)可以反映出這一特徵,從而形成兩個滲透率不同的區域。

圖3沙65井酸壓施工曲線Fig.3The acid fracturing curve of S65

因此實際解釋時,主模型應該選擇徑向復合油藏模型。基於以上分析,在解釋沙65井壓力恢復數據時,本文選擇的模型為:「無限導流裂縫+雙井筒存儲(變井筒存儲)+徑向復合油藏+無限大邊界」。

3.3地層參數的解釋

經過以上模型識別,採用Saphir軟體的典型曲線非線性回歸法和特徵直線法這兩種方法進行對比解釋,分別闡述如下:

3.3.1典型曲線非線性回歸法

選擇「無限導流裂縫+雙井筒存儲(變井筒存儲)+徑向復合油藏+無限大邊界」模型,對該模型典型曲線進行非線性回歸擬合結果如圖4所示。

圖4沙65井壓力恢復數據典型曲線非線性回歸擬合雙對數圖Fig.4The non-linear regression match log-log plot of S65

通過圖4的擬合,解釋結果如表4所示。

表4沙65井壓力恢復數據典型曲線非線性回歸擬合結果Table4Reservoir parameters interpreted by non-linear regression match of S65

根據以上解釋結果,我們可以計算出如下參數:

(1)初始井筒存儲系數Ci和終止井筒存儲系數Cf

計算初始井筒存儲系數和終止井筒井筒存儲系數公式如下:

塔里木盆地北部油氣田勘探與開發論文集

聯立方程(1)和(2)可以求出初始井筒存儲系數(Ci)為1.54m3/MPa,終止井筒存儲系數(Cf)為1.76m3/MPa。終止井筒存儲系數比初始井筒存儲系數大,主要是由於第二井筒存儲—裂縫存儲效應引起的。

(2)天然裂縫-溶洞滲透率k2

流度比定義公式為:

塔里木盆地北部油氣田勘探與開發論文集

復合油藏內外區流體粘度相等(μ1=μ2),所以外區(天然裂縫-溶洞區)的滲透率由下式計算:

塔里木盆地北部油氣田勘探與開發論文集

由(4)可以計算出天然裂縫-溶洞區的滲透率(k2)為1323×10-3μm2

(3)天然裂縫-溶洞與人工裂縫(酸壓縫)的孔隙度值

復合油藏內外區擴散系數比定義為:

塔里木盆地北部油氣田勘探與開發論文集

復合油藏內外區流體粘度相等(μ1=μ2),綜合壓縮系數基本相同(Ct1=Ct2),這樣,天然裂縫-溶洞與人工裂縫的孔隙度比值可以由以下公式計算:

塔里木盆地北部油氣田勘探與開發論文集

利用公式(6),可以計算天然裂縫-溶洞與人工裂縫的孔隙度比值(ψ1=ψ2)為1.455。解釋時輸入的孔隙度平均值為5%,利用體積加權平均方法計算油藏平均孔隙度,則有如下公式:

塔里木盆地北部油氣田勘探與開發論文集

聯立(6)式和(7)式,可以計算出人工裂縫平均孔隙度(ψ1)值為:3.45%;天然裂縫-溶洞的平均孔隙度值為:5.02%。

3.3.2特徵直線擬合方法

為了對典型曲線非線性回歸擬合方法進行驗證,由於沙65井測量壓力恢復數據前開井生產時間較長(143.3 h),所以作特徵直線擬合分析時,應該選用MDH曲線(而不是Homer曲線)進行擬合分析,MDH特徵直線擬合如圖5所示。

圖5沙65井壓力恢復數據MDH直線擬合圖Fig.5The MDH characteristic straight-line regression plot of S65

特徵直線擬合結果為:天然裂縫-溶洞滲透率(k2)為1390×10-3μm2,與典型曲線非線性回歸法擬合的結果1323×10-3μm2基本一致,說明所選擇的模型比較適合油藏實際情況。沙65井壓力恢復歷史擬合如圖6所示。

圖6沙65井壓力恢復歷史擬合圖Fig.6The build-up pressure history math plot of S65

綜合以上兩種擬合方法,解釋出的地層參數如表5所示。

表5沙65井壓力恢復數據地層參數解釋結果Table5The reservoir parameters interpreted by build-up pressure of S65

4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沙65井壓力恢復測試數據進行解釋,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在具有天然裂縫-溶洞型的碳酸鹽岩儲層中,如果具有兩種滲透性截然不同的儲層介質分布在不同的區域中(儲層非均質)時,可以用復合油藏模型(線性或徑向復合)進行擬合,並能得到比較滿意的解釋結果。

(2)用復合油藏模型擬合非均質的天然裂縫-溶洞型碳酸鹽岩儲層時,可以分別解釋出高滲區和低滲區的滲透率,以及各自的平均孔隙度。

(3)在非均質的天然裂縫-溶洞型碳酸鹽岩儲層的壓力恢復導數曲線上,中期(過渡期)往往出現「下凹」特徵,引起這一現象的原因包括:兩相流引起的變井筒存儲、裂縫引起的雙井筒存儲以及基質流體參與滲流的雙孔或雙滲介質等因素。解釋時應結合實際地質資料、岩心分析資料和流體PVT資料進行具體分析,以便准確選擇解釋模型。

(4)通過對該井的解釋,獲得了人工裂縫和酸壓裂縫的一些基本參數,加深了對酸壓裂縫滲透性的認識。該井酸蝕裂縫的滲透率為291×10-3μm2,孔隙度為3.45%,人工酸壓裂縫半長為44.4m。

(5)酸壓作為塔河奧陶系油藏油井增產上儲的重要措施,為今後類似酸壓井的試井解釋提供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6)本次壓力恢復測試沒有探測到油藏邊界,建議今後在該油藏壓恢測試設計時應盡可能地增加壓力恢復的時間,爭取使壓恢數據出現晚期地層徑向流段,探測到邊界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吳玉樹,葛家理.裂-隙油藏近井區變滲透率問題.石油勘探與開發,1981(2):55~63

[2]盧德唐.試井分析理論及方法.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8.69~70

[3]林加恩.實用試井分析方法.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6.48~51

[4]Heber,Cineo-Ley.Well-Test Analysis for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s.JPT.January,1996,51~54

Welllt-est analysis of build-up pressure for the acid-fractured reservoir:well S65

Wang XibinChen Zhihai

(Petroleum Institute CNSPC,Beijing100083)

Abstract::The artificial fractures of S65 by acid fracturing are connected with the natural fractures. According to the well-test software Saphir(Kappa),We developed composite model and interpreted the build-up pressure data by the non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and the MDH characteristic straight-line regression method.The basic parameters interpreted are accorded with those of the reservoirs,which is useful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other similar reservoirs.

Key words:acid fracturing natural fractures well test composite-reservoir build-up pressure

⑶ 試井解釋技術在Taq Taq油田的應用

李林地 劉 紅 陳志海

(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北京 100083)

摘 要 本文針對Taq Taq油田特殊的儲層地質特徵開展了解析試井和數值試井技術及應用研究。Taq Taq油田的基質普遍緻密,裂縫既是儲集空間又是滲流通道,因此該油田雙層油藏模型的雙重介質是指裂縫網路和裂縫通道;所謂竄流,理解為流體由裂縫網路向裂縫通道的流動。總結了壓力恢復測試時雙對數曲線經常出現的特徵,即:雙層油藏特徵、球形流動特徵和線形流動特徵。採用數值試井方法建立了油藏試井動態概念模型,為復雜油藏試井動態描述、評價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平台。試井解釋存在多解性,如果不結合靜態地質資料和井的實際情況,只憑試井曲線的形態進行模型診斷和解釋,有時候即使能完全擬合,其解釋結果也可能與井的實際情況相差甚遠或自相矛盾。因此數值試井和解析試井兩種方法可以互相對比驗證,以便求取更可靠的解釋結果。研究結果豐富了裂縫性碳酸鹽岩油藏的試井解釋方法,對指導碳酸鹽岩儲層進一步開發方案設計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 裂縫性碳酸鹽岩油藏 解析試井 數值試井

Application of Well Test Interpretation Techniquein Taq Taq Oilfield

LI Lindi;LIU Hong;CHEN Zhihai(SINOPEC Exploration & Proction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pecial reservoir geological features of Taq Taq Oilfield,this paper concts study on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well testing technology as well as its application.Based on the universal tight matrix of this oilfield,the al media of al-reservoir model refer to fracture network and fracture channel where fluid flows from fracture network to fracture channel.Characteristics frequently occurred in well testing with different well intervals have been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Numerical well test approach has been deployed to set up dynamic notional models,therefore,difficulties of boundary well test dynamic description of asymmetric complicated shape reservoir have been solved.This has supplied a reliable technical platform for well test dynamic description and evaluation for complex reservoirs.Well test analysis has ambiguity.So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way could compare and verify each other to gain more reliable results.Research result has enriched well test interpretation approach for fractured carbonate reservoir,which supplies a great importance for guiding further development scheme designs of carbonate reservoir.

Key words fractured carbonate reservoir;analytical well test interpretation;numerical well test interpretation

與常規砂岩油藏相比,裂縫性碳酸鹽岩油藏最突出的問題是極強的非均質性,這使得該類油藏的開發出現了許多困難。試井分析作為人們認識油藏動態特徵和流動規律的有效手段,是關繫到正確求取油藏特性參數和指導進一步開發的關鍵[1]。因此,深入開展裂縫性碳酸鹽岩油藏試井分析理論和解釋方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針對Taq Taq油田白堊系碳酸鹽岩油藏的儲層地質特徵,在技術調研和試井資料解釋狀況系統分析的基礎上,探索應用於裂縫性碳酸鹽岩油藏的試井解釋方法,為油田開發過程中油藏早期動態評價提供技術支持。

1 油藏概況

Taq Taq油田位於伊拉克庫爾德地區的扎格羅斯盆地,為北西-南東向背斜構造,裂縫發育,主要含油層系為中生界白堊系的3套地層Shiranish、Kometan和Qamchuqa,3套儲層縱向油藏埋深跨度為1000~1800m,3套儲層厚度達500m。原油油品很好,屬於輕質原油,重度為48°API。試采動態表明,Taq Taq油田白堊系儲層在平面上和垂向上均具有良好的連通性,具有統一壓力系統和油水界面。

Taq Taq油田為裂縫性碳酸鹽岩底水油藏,其裂縫可分為兩類:一是大規模裂縫,即裂縫通道;二是小規模裂縫,即裂縫網路。裂縫通道的滲透率為幾個達西,在垂向上穿過3套儲層。裂縫網路的滲透率為幾百毫達西,只存在於一套儲層中。裂縫通道往往與主要的斷層平行,裂縫網路則互相垂直,見圖1。

圖1 Taq Taq油田小規模裂縫(左)和大規模裂縫(右)的露頭

Taq Taq油田地質儲量規模較大,2P原始地質儲量為651 MMbbl,屬於大型油田規模。該油田目前共有10口生產井,1口報廢井。從2005年開始對該油田進行評價和早期開發活動,首先採集了覆蓋Taq Taq油田153km2的3D地震資料,然後開始鑽井,並於2006年末完鑽了TT-04井。在2006~2008年的評價階段,TT-04井、TT-05井、TT-06井、TT-07井、TT-08井和TT-09井在白堊系3套儲層相繼進行了測試,其中部分井層進行了酸化措施。

2 試井資料處理與分析

2.1 雙層油藏模型的理解與定義

Taq Taq油田白堊系碳酸鹽岩儲層的基質普遍緻密,裂縫既是儲集空間又是滲流通道,因此該油田雙層油藏模型的雙重介質是指裂縫網路和裂縫通道;所謂竄流,理解為流體由裂縫網路向裂縫通道的流動[2]

2.2 試井曲線典型特徵

2.2.1 雙層油藏特徵

由雙層油藏模型雙對數特徵曲線(圖2)可以看出:油井生產一段時間後,由於裂縫系統中壓力降低,基岩系統開始向其持續供液,或稱為介質間的流動,在介質間擬穩定流動階段的前期,壓力導數曲線下降,在後期又上升,形成一個 「凹子」(圖2中c-d);最後實現整個系統(基岩系統和裂縫系統)的流動。TT-04井是Taq Taq油田的第一口評價井,位於構造高部位,2006年5月14日開鑽,8月26日完鑽,鑽進過程中Kometan層泥漿漏失嚴重。006年11月9日至11日對Kometan層(1856~1945.7m MD)進行了壓力恢復測試。如圖3所示,導數曲線呈現 「凹子」,是雙層模型的典型特徵,表示流體在介質間有竄流。

圖2 雙層油藏模型雙對數特徵曲線

圖3 TT-04井Kometan層壓力恢復雙對數圖

2.2.2 球形流動效應

有時只在厚油層的某一部位打穿一個或若干孔眼,此時油層中流體從孔眼的上下、左右、前後徑向流入孔眼,出現了 「球形流動」,其特徵是雙對數壓力導數曲線呈斜率為-1/2的直線[3]。Taq Taq油田是裂縫性碳酸鹽岩儲層,採用裸眼完井,基質非常緻密,基質向井筒的流動可以忽略不計,流體只通過裂縫流向井筒。在測試的有限時間內,流體只能通過與井筒相交的有限的裂縫流入井筒,因此產生了 「球形流動」(圖4)。TT-07井位於構造東南方向,2007年4月30日開鑽,7月3日完鑽,2007年8月31日至9月4日在Shiranish層(1664~1895.9m)進行了壓力恢復測試。由圖5可以清楚地識別出導數曲線呈現-1/2的斜率趨勢,因此選擇「球形流動」 能夠較好地擬合雙對數曲線。

圖4 由裂縫結構引起的球形流動效應

圖5 TT-07井Shiranish層雙對數曲線圖(酸化前)

2.2.3 線性流動特徵

在雙對數曲線的早期階段,有時可以看到壓力和壓力導數曲線平行,呈斜率為1/2或1/4的直線,即 「線性流動」 或 「雙線性流動」 特徵,可以描述流體在裂縫通道中的流動(圖6)。TT-07井Shiranish層試井解釋的滲透率僅為7×10-3 μm2,說明井筒附近裂縫網路的連通性差,因此採用酸化措施。酸化後雙對數曲線如圖7所示,可以清楚地識別出線性流特徵,因此選擇 「無限導流垂直裂縫模型」。

圖6 線性流動模型雙對數特徵曲線

圖7 TT-07井Shiranish層雙對數曲線圖(酸化後)

3 數值試井技術研究

數值試井就是試井問題的數值求解,即直接用數值模擬的方法來求解復雜的油藏數學模型,從而得到油藏的參數場[4~6]。通過數值試井,把試井解釋結果和試採的動態資料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分析,可以進一步檢驗試井解釋結果,使它更加符合實際,為油田開發提供更加有價值的資料。

3.1 數值試井方法

數值試井所應用的描述滲流的基本數學模型,也是由達西定律、狀態方程和連續性方程推導出來的基本微分方程,加上符合實際情況的各種定解條件。因此,數值試井分析方法的步驟如下[7]

1)根據地質研究成果,建立或假設一個油藏模型,包括油藏結構(油藏的類型、外邊界的類型和分布,即各邊界的位置和距離等)、油藏參數(滲透率、孔隙度和厚度等)和流體參數(黏度和壓縮系數等)及其分布等,還要定義測試井的位置及其產量。

2)數值試井必須進行離散化,為此要選用合適的網格。離散化的方法有很多,KAPPA公司的Saphir試井解釋軟體使用的是Voronoi網格,這是一種把局部細分網格與基本粗化網格連接在一起的一種常用方法,即在井筒附近使用加密的細分網格,在離井較遠處使用較稀疏的基本網格。

3)通過調整油藏結構、油藏參數和流體參數及其分布,計算網格所有節點的壓力變化,從而找出與實測壓力變化相一致的油藏模型和參數分布,調整得到的最佳結果就是所尋求的解。

3.2 數值試井動態模型

在解析試井分析的基礎上,依據典型井實測壓力曲線形態和生產動態特徵,運用數值試井技術建立了試井動態概念模型。下面以TT-04井Kometan層為例來進行分析。由Kometan層的構造圖(圖8)可以看出,TT-04井附近有兩條近似平行的斷層,所以建立油藏模型如圖9所示。

圖8 Taq Taq油田Kometan層構造圖

圖9 TT-04井Kometan層油藏模型

考慮到裂縫性油藏的強非均質性,分別建立了厚度分布圖和孔隙度分布圖(圖10,圖11),這樣在模擬時就可以將油藏的厚度和孔隙度分布考慮在內了。

圖10 Kometan層厚度分布圖

圖11 Kometan層孔隙度分布圖

圖12 TT-04井Kometan層數值試井與解析試井對比

從圖12可以看出,無論是採用數值試井還是解析試井,均能較好地擬合雙對數圖曲線。然而,由表1可以看出,解析試井和數值試井的解釋結果存在著差異:

表1 TT-04井Kometan層數值試井與解析試井解釋結果對比

圖13 TT-04井Kometan層壓力分布模擬3D視圖

1)對於油藏模型,解析試井採用 「井儲+表皮+雙層模型+1條封閉斷層」,數值試井採用「井儲+表皮+雙孔擬穩定+2條不封閉斷層」。由油藏構造圖和干擾試井可知,數值試井選擇的模型更符合實際。

2)解析試井解釋的滲透率為3760×10-3μm2,數值試井解釋結果為1810×10-3μm2,約為解析試井的1/2,這主要是因為在數值試井油藏動態模擬中,斷層不封閉,具有高滲透性,滲透率在斷層附近沒有發生突變,流體可以通過斷層繼續供給井筒。

3)解析試井中井距離斷層1100ft,而數值試井中井與兩條斷層的距離分別為599ft和2212ft,與構造圖吻合。

4)解析試井ω=0.02,λ=1.52×10-8;數值試井ω=0.0138,λ=1.73×10-8。與解析試井相比,數值試井解釋出的彈性儲能比相對減小,而竄流系數相對增大,表明若沒有封閉斷層的阻隔,油藏的儲油能力相對增大,介質間的竄流能力也相對增大,流體更容易由裂縫網路向裂縫通道竄流,預示著產量和動態儲量都有所增加。

圖13是壓力分布模擬3D視圖,三維視覺效果使地質模型更接近實際,試井分析成果更具實際意義。

同Kometan層一樣,Qamchuqa層採用解析試井和數值試井均能較好地擬合雙對數曲線(圖14),但是解釋結果也存在著差異,見表2。

圖14 TT-04井Qamchuqa層數值試井與解析試井雙對數曲線對比

表2 TT-04井Qamchuqa層數值試井與解析試井解釋結果對比

1)對於油藏模型,數值試井採用 「井儲+表皮+雙孔擬穩定+2條不封閉斷層」,比解析試井採用的「井儲+表皮+雙層模型+1條封閉斷層」 更符合實際。

2)解析試井解釋的滲透率為2330×10-3μm2,數值試井解釋結果為1660×10-3μm2,二者差異也是由於斷層不封閉的緣故。

3)已知TT-04井與TT-05井相距1640ft,而解析試井中井距離斷層1740ft,顯然與實際不符。數值試井中井與兩條斷層的距離分別為936ft和1955ft,與構造圖完全吻合。

通過對TT-04井Kometan層和Qamchuqa層進行解析試井與數值試井方法的對比分析,充分說明由於地層條件復雜多樣,而且試井時間比較短,試井解釋常常具有多解性,實際曲線和理論曲線擬合完好並不表示試井解釋結果准確[8],試井時要綜合考慮測試井資料和儲層特性做出判斷。

4 結 論

1)Taq Taq油田白堊系碳酸鹽岩儲層的基質普遍緻密,裂縫既是儲集空間又是滲流通道,因此該油田的雙層油藏模型是指裂縫網路和裂縫通道;所謂竄流,理解為流體由裂縫網路向裂縫通道的流動。

2)總結了壓力恢復測試時雙對數曲線經常出現的特徵,即雙層油藏特徵、球形流動特徵和線性流動特徵。

3)試井解釋存在多解性,如果不結合靜態地質資料和井的實際情況,只憑試井曲線的形態進行模型診斷和解釋,有時候即使能完全擬合,其解釋結果也可能與井的實際情況相差甚遠或自相矛盾。數值試井和解析試井兩種方法可以互相對比驗證,以便求取更可靠的解釋結果。

參考文獻

[1]程時清,唐恩高,李相方.試井分析進展及發展趨勢評述[J].油氣井測試,2003,12(1):66 ~68.

[2]庄惠農.氣藏動態描述和試井[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4.

[3]廖新維,沈平平.現代試井分析[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2.

[4]劉立明,陳欽雷.試井理論發展的新方向——數值試井[J].油氣井測試,2001,10(1):78~82.

[5]申茂和.數值試井技術在大慶油田的應用[J].石油天然氣學報(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8,30(6):293~294.

[6]韓永新,庄惠農,孫賀東.數值試井技術在氣藏動態描述中的應用[J].油氣井測試,2006,15(2):9~11.

[7]劉能強.實用現代試井解釋方法(第五版)[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8.

[8]李仕祝,張厚冬,劉秀萍.大72井試井資料的解釋[J].油氣井測試,1997,6(4):26~29.

[9]楊春頂,王葳,劉能強.在實踐中加深和豐富對現代試井解釋方法的認識[J].油氣井測試,2007,16(4):29~31.

⑷ 勝利油區電子壓力計試井資料綜合分析

李友全張傳寶李慧葉良玉閻燕張莉

摘要勝利油區地質構造復雜,反映其動態特徵的試井曲線也異常復雜。本文在綜合分析了勝利油區15年來的電子壓力計試井資料的基礎上,研究了不同試井資料的曲線特徵,包括變井筒儲存的曲線特徵及資料解釋方法;不同油藏外邊界的曲線特徵及資料解釋方法;以及勝利油區多層、多井試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等。在此基礎上,總結出了一套適合勝利油區復雜地質特徵的試井方法和資料解釋方法。

關鍵詞試井試井解釋內邊界外邊界多層油藏勝利油區

一、引言

勝利油區的現代試井工作開始於1985年,經過十五年的引進、發展配套和應用研究,目前已形成油氣水井地面直讀測試、井底儲存測試、海上橇裝測試和抽油井環空測試的現代試井技術系列。相繼開展了油氣水井的壓力溫度測試、壓力恢復試井、壓降試井、干擾試井、脈沖試井、系統試井、改進等時試井、探邊測試、水平井試井、抽油機井環空測試及壓裂、酸化、堵水評價測試、計算熱採油藏參數測試等。到目前已累計完成電子壓力計測試280井(層),為油田的勘探開發提供了重要的動態資料。但由於勝利油區地質構造復雜、油藏儲集類型多,反映油藏特徵的試井曲線也異常復雜,試井資料的解釋難度很大,為提高我局的試井解釋水平,增加試井資料的應用價值,應結合油氣藏開發過程中的研究成果,對這些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和應用研究,以推動我局試井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本文在綜合分析勝利油區電子壓力計試井資料的基礎上,對不同類型內邊界、油藏外邊界、多層油藏試井資料(包括分層測試)及多井試井進行了研究分析。

二、具有不同內邊界類型試井資料的分析研究

內邊界模型是由井筒條件決定的,井筒條件包括井筒的動力狀況和井的完井情況,井筒的動力狀況是指與井筒動力效應有關的物理現象,包括井筒儲存效應、井筒相變影響、井溫影響、井筒漏失等現象;完井情況是指與井筒本身及井壁附近地層物理結構有關的影響,包括井筒的污染情況、射孔情況、儲集層穿透厚度及是否有裂縫、井斜等情況。這些情況對不穩定試井有很大的影響,往往直接影響解釋結果的准確性。

1.線源井

在不考慮井筒的動力狀況和井的完井情況下,井筒半徑與油藏大小相比,井半徑非常小,近似地把井半徑視為零,此時的井稱為線源井。井筒半徑為零時,解釋模型的解稱為線源解。

線源井模型在干擾測試資料解釋中應用較多,在無法確定激動井的內邊界情況時一般選用該模型[1]

2.井筒儲存

(1)定井筒儲存

由於井筒中流體的可壓縮性,關井後地層流體繼續向井內聚集,開井後地層流體不能立刻流入井筒,這種現象稱為井筒儲存效應。描述這種現象的物理量為井筒儲存系數,定義為與地層相通的井筒內流體體積的改變數與井底壓力改變數的比值。定井筒儲存的特種曲線是壓差(p)與時間(t)關系圖,其特徵是△p與 t的關系曲線為通過原點的一條直線。

(2)變井筒儲存

在相重新分布井、相變井等實測井中,井筒儲存系數往往表現出增大或減小的特徵。1997年Hegemen等人提出一種分析井筒儲存增大或減小的模型,在Laplace空間內,變井筒儲存井壓力反映可表示為[2,3]

勝利油區勘探開發論文集

式中:pD——無因次壓力;

S——表皮系數;

CD——無因次井筒儲存系數;

pD——無因次變井筒儲存壓力;

L(pD)——理想儲集層模型(S=0,C=0)的Laplace空間解;

z——Laplace變數。

Fair給出的變井筒儲存壓力函數為指數形式:

式中:CφD——常數;

勝利油區勘探開發論文集

tD——無因次時間。

將(2)式進行Laplace變換後代入(1)式再反演到真實空間,即得到指數形式的變井筒儲存的典型曲線(圖1、圖2)。具有變井筒儲存的井在早期會表現出與具有定井筒儲存並且儲存系數為CφD的井相似的特性,接著是變井筒儲存占優勢的過渡期,然後是晚期,井再次表現出單獨受 CD控制的定井筒儲存。

在一些實例中,需要比指數形式更急劇變化的井筒儲存壓力函數。Hegeman給出了另一種變井筒儲存函數—誤差函數形式:

勝利油區勘探開發論文集

式中:αD——無因次變井筒儲存時間;

erf——誤差函數。

誤差函數的變井筒儲存曲線的過渡段更大、更劇烈。使用多個變井筒儲存壓力函數PφD1、PφD2……,可以產生復雜的變井筒儲存模型。如早期井筒儲存減小,接著井筒儲存又增大的現象。對於一些井筒有積液的氣井,在壓力恢復測試期間有時出現這類井筒儲存特徵。早期,天然氣壓縮系數不斷降低,引起井筒儲存減小。後來,隨著液體回落和相重新分布,井筒儲存系數增加。

圖1井筒儲存增大的典型曲線圖

在勝利油區所進行的280口井的測試資料解釋過程中,變井筒儲存現象較多,共有105井的試井資料具有變井筒儲存效應,其中既有井筒儲存系數增大的曲線,也有井筒儲存系數減小的曲線和井筒儲存系數先減小後增大的曲線。如埕北古4井,該井於1999年7月3日至15日對東營組73、74兩層進行測試。關井前油產量313m3/d,氣產量26571m3/d。關井後由於井筒內壓力升高,部分天然氣又溶解到油中,從而引起井筒儲存減小,通過擬合,終井筒儲存系數為1.08×10-2m3/MPa,初終井筒儲存系數比為9.92417m3/MPa,無因次變井筒儲存時間為7400。

變井筒儲存對資料的解釋具有不利的影響,特別是當變井筒儲存時間很長且井附近存在外邊界時,變井筒儲存往往掩蓋掉最初的外邊界反映,如富111-8井等,從而對外邊界及其他參數的解釋產生影響,目前這種不利的影響在試井解釋理論上尚無法有效解決,但可以通過提高測試工藝來解決,具體方法是通過井底關井器進行井底關井或利用井底流量計計量井底產量變化,從而消除變井筒儲存對試井資料的影響。

圖2井筒儲存減小的典型曲線圖

3.表皮系數

在油田勘探開發過程中,利用不穩定試井方法確定的表皮系數廣泛應用於油氣層損害評價。但由試井所求得的表皮系數為一總表皮系數,它不僅包括由於鑽井液、完井液對井底附近地帶油氣層的污染與堵塞而引起的真實表皮系數,還包括油氣井打開不完善、井斜、非達西流等影響而引起的擬表皮系數之和[4]。因此為了獲取反映地層污染的真實情況,應該對油氣井打開不完善、井斜、非達西流等影響的擬表皮系數進行計算求解。如義941井,該井位於沾化凹陷渤南窪陷渤東斜坡帶,油層井段3275.3~3293.3m,有效厚度為16.8m,射開3275.3~3282.0m,射開厚度6.7m。通過試井得到總表皮系數為8.47,由於該井測試層為局部打開,局部打開造成的表皮系數為5.25,因此地層的實際污染系數為3.22,說明本井有污染,但污染程度沒有像試井分析的那樣嚴重。

在勝利油區的試井資料中,共有86口井的表皮系數大於0即存在污染,佔40%,說明勝利油區的大部分井不存在污染,其中表皮系數大於0小於1的井有16口,表皮系數大於 10的井有 33口,即有15%的井存在嚴重污染。此外有129口井的表皮系數小於0,占總井數的60%,其值為0~9,通過統計還發現表皮系數跟鑽井和完井條件有關,跟地層情況關系不大。

三、具有不同外邊界類型試井資料的分析研究

外邊界條件是指油藏外邊緣的情況,常見的有無限大地層、不滲透邊界、恆壓邊界、封閉系統和組合邊界等[1]。在實際油藏中不存在真正的無限大地層,所有地層都是有界的,將地層認為無限大是由於壓力波動尚未波及到地層邊界,邊界壓力特徵沒有反映出來。

目前已進行各種類型的油、氣、水井測試中,有83口井見到了邊界反映,占測試井的30%,其中單一不滲透邊界16口井,兩條相交不滲透邊界15口井,兩條平行不滲透邊界3口井,三條不滲透邊界14口井,四條不滲透邊界10口井,等壓邊界12口井,組合邊界(不滲透+等壓邊界)3口井,復合油藏10口井。

1.不滲透邊界

不滲透邊界指密封斷層或岩性尖滅,可以是一條邊界或多條邊界交叉所形成的較復雜的邊界。

(1)單一不滲透邊界

當測試井附近有一條不滲透邊界時,在半對數圖(pwf-lgt)上將出現兩條直線段,且前一直線段的斜率為後直線段的2倍。通過兩條直線交叉點的時間可求出測試井到斷層的距離。在雙對數圖上,壓力導數曲線在井筒儲存和表皮效應的影響結束後,穩定於縱坐標值為0.5的水平直線上,遇到斷層反映後,壓力導數曲線先上翹,最終趨於縱坐標為1.0的水平直線。

在勝利油田的試井中遇到單一不滲透邊界的情況較多,如埕北 12井,該井的壓力恢復資料在壓力導數曲線後期上翹,表明遇到了不滲透邊界,通過擬合得不滲透邊界的距離為153m。後經進一步探明構造,發現埕北大斷層在本井以北約150m處,可見電子壓力計在探邊測試中具有較高精度。

(2)兩條平行不滲透邊界(渠狀儲集層)

若井位於兩條平行斷層中,在井到最近斷層距離大約是兩斷層間距的10%或更小時,半對數圖上可顯示出一條斷層的存在,並可計算其距離,在雙對數圖上,壓力導數曲線可反映出兩條斷層的存在,可用典型曲線擬合法求得井與每條斷層的距離。若井位於兩條斷層的中間,半對數圖上曲線的斜率一直在增長。在晚期邊界之間的流動變成了線性流動,此時壓力與時間的平方根成正比,在雙對數圖上,壓力曲線與壓力導數曲線相平行,且沿斜率為二分之一的直線(傾角26°)上升。如夏70井,該井解釋得到兩條平行斷層,到井的距離分別為54.6m和55.7m,即兩平行斷層間距離為100.3m。

(3)兩條相交不滲透邊界(楔型儲集層)

當井處於兩條相交斷層附近時,在雙對數圖上,其壓力曲線形態與兩條斷層的夾角及井到兩條斷層的距離有關:當井到兩個斷層的距離相差較大時,壓力導數曲線表現出兩個依次上升的台階,如夏326井,該井通過擬合得斷層距離分別為687.0m和312.0m;若井處於兩斷層夾角的角平分線上,隨兩斷層夾角的減小,壓力導數曲線上翹幅度變大,最終穩定於縱坐標值為N=180°/θ的水平線上(θ為兩斷層的夾角)。如曲10井,經解釋該井到兩條邊界的距離分別為148.0m和156.0m。若井處於兩條正交斷層之中,壓力導數曲線最終將穩定於縱坐標為2.0的水平線上;單對數圖上前後直線段斜率之比為1:4。

(4)多條不滲透邊界

井周圍有多條不滲透邊界(兩條以上)但並不完全封閉,在雙對數圖的壓力導數曲線上的反映與兩條相交斷層反映很類似,都是上翹後變平,只是上翹的距離和幅度稍大些,故在判斷是否為多條不滲透邊界時,應參考地質資料,而不能只憑試井曲線來判斷,在勝利油田的探邊測試中這類井遇到的較多,如孤北30、孤南24等。

(5)斷層全封閉邊界

勝利油區的油氣藏多為斷塊油氣藏,故常遇到斷層全封閉邊界。這類邊界反映在壓力恢復曲線上,一般先表現各邊界的特徵,即壓力曲線和壓力導數曲線上翹,然後表現總特徵,壓力曲線穩定而壓力導數曲線下跌。

鹽16井的壓力恢復雙對數圖中,壓力導數曲線上翹後下跌,利用封閉邊界解釋的圈閉面積為0.41km2,後來該層位上報的Ⅲ類儲量面積為0.4km2,與試井解釋結果吻合較好。

2.等壓邊界

等壓外邊界主要發生在很大的氣頂、邊水供給充足或注采平衡的儲集層系統中。若井附近存在定壓邊界,不論是壓降還是恢復都會由於定壓的存在使壓力穩定下來,而壓力導數曲線則很快下降。

(1)單一等壓邊界

對於單一等壓邊界,其壓力導數曲線在見到邊界後將沿45°(斜率為-1)的直線下降,如義941井。該井壓力導數曲線在徑向流水平段後期出現下降,通過擬合得到等壓邊界距離為299.0m。從構造圖知該井距油水邊界的距離約300m,與測試結果一致。

(2)圓形等壓邊界

在勝利油區的探邊測試中圓形等壓邊界(即邊水圈閉)的井例不多,從實測資料看這類井的曲線特點是:當壓力激動波達到圈閉後,壓力導數曲線呈90°下降,如利371井。該井壓力導數曲線進入徑向流水平直線段後不久迅速以90°下跌,用圓形等壓封閉邊界擬合,得圓的半徑為850m。

3.不滲透邊界和等壓邊界的組合

井附近既有不滲透邊界又有等壓邊界時,分以下兩種情況:①井距等壓邊界近而距不滲透邊界較遠,此時壓力導數曲線先表現等壓邊界的特徵,沿45°直線下降,再表現不滲透邊界的特徵,壓力導數曲線停止下降,甚至回升(視邊界的組合情況而定),如官7井,該井具有上述特徵,通過擬合得等壓邊界距離為111.0m、不滲透邊界距離為287.0m;②井距不滲透邊界近而距等壓邊界遠,這時壓力導數曲線先上翹,遇到等壓邊界後又下降,如勝海8、孤島中37-311井等。

四、多層油藏試井資料的分析研究

由於勝利油區構造復雜,多數油田具有多套油水系統及多套產油層系,因此很多井都是多層合採,在所測試的試井資料中共有38井為多層油藏試井資料,這些油藏是由性質相同或不同的兩層或多層油層構成,層間為低滲透或不滲透的夾層隔開。對這些資料的研究發現,若各層性質相同或相差不大時,可用均質油藏模型解釋;若各層性質不同,用均質油藏就不能得到較好的擬合,此時就必須用多層油藏模型解釋。

1.無竄流雙層油藏解釋模型與曲線特徵

圖3無竄流多層油藏壓力及導數雙對數曲線圖

這種模型的基本假設條件為:兩層組成油藏中心一口井,油藏上下封閉,兩層具有無限大外邊界,層間為不滲透隔層分開,僅在井筒連通。油層均質,各向同性,流體微可壓縮,壓縮系數和粘度為常數,忽略重力影響。根據Boudet給出的Laplace空間解反演到實際空間後即得雙層油藏解釋模型的典型圖版[5]

多層油藏典型曲線具有明顯的蛇曲形狀,圖3是帶有封閉邊界的無竄流兩層油藏的壓力及導數雙對數圖,該曲線大致可分為幾個流動階段:

早期為井筒儲存影響段(a—b—c段),這一段的形狀主要受組合參數CDe25的影響。由於S在指數上,所以早期段受S的影響比較大。

然後是高滲層的徑向流段(c—d段),這時主要是高滲層生產,無因次雙對數坐標中,c—d段是縱坐標為0.5的水平線,半對數圖上出現斜率為二分之一的直線段,這與單層油藏情況類似。

d—e段為過渡段,也是高滲層的邊界反映段。曲線開始偏離直線段的無因次時間為0.1,這也正是恢復較快層(高滲層)的邊界反映無因次時間,邊界影響使壓力曲線和導數曲線上翹。e—f段為過渡段。

壓力傳播到恢復較快層的邊界後,當井底壓力趨於該層的平均壓力時,該層停止生產,此時流體完全從低滲層生產,導數曲線出現第二徑向流段(f—g),一般在無因次雙對數坐標下的壓力導數值為0.5/(1-k)(k為地層系數比),半對數圖出現第二直線段。若第二直線段明顯,且第二層為封閉邊界,則第二層的邊界反映無因次時間也為0.1。g—h段為低滲層的邊界反映段。

由於儲集層的復雜性和測試時間的局限性,在實際測試中可能只能測到其中的一段或某幾段,此時就只能了解其中的一部分參數。

圖4有竄流多層油藏壓力及導數雙對數曲線圖

2.具有層間竄流的雙層油藏模型及曲線特徵

對於具有不同表皮系數的兩層油藏中心一口井,假定流體由低滲層(下層)向高滲層(上層)竄流;各層均質,各向同性,微可壓縮單相流體流動;油藏無限大,頂、底封閉;各層的初始壓力相同,井產量q為常數,忽略重力影響[7,8]

該類油藏模型的曲線特徵如圖4所示,主要表現為四個流動期。

早期(曲線A)為井筒儲存影響段。

小時間期(曲線B):流體僅從高滲層流入井筒,與無竄流的多層油藏特性類似,在雙對數圖上壓力導數曲線呈水平段。

過渡期(曲線C):低滲層開始生產,層間竄流發生,產量曲線和壓力曲線均趨於平緩變化。

晚期(大時間期,曲線D):當時間足夠大時,兩層生產達到平衡,流體流動類似單層油藏情形,壓力導數曲線反映總系統的徑向流水平直線段。

3.實例分析

勝利油區的多層油藏試井資料中,大多數表現為均質油藏的特徵,即各層性質相近,但也有一些井表現為明顯的多層特徵,如孤東10-13、勝海8等井。對於這些井,利用上述兩模型一般也難以得到各小層的參數,其解決方法是利用分層測試,下面利用孤東10-13井為例簡單介紹該方法。孤東10-13井有三個生產層段,1999年9月8日將儲存式電子壓力計和智能分層裝置下入井底,根據預先編好的程序逐層開關井和自動記錄井底壓力變化,該井的測試中,先開第三層(關一、二層)測流壓5天,然後關第三層測恢復1天,依次對第二、一層進行測試,最後三層全開測流壓3天,再關井測恢復1天。測試前三層合採的液量為16.6m3/d,油量為0.7m3/d,含水96.6%,分層測試時第一、三層100%產水,第二層厚度雖僅有2.0m,產油量卻高達34.2m3/d,是主力產油層。通過解釋得到第一、三層的滲透率分別為11×10-3μm2和10×10-3μm2,表皮系數分別為44.4和55.3,表現出高污染低滲透的特徵;第二層得到的滲透率和表皮系數分別為574.88×10-3μm2和-0.15,可見第二層的油層特性較好。從測得的壓力來看,第一、二、三層的靜壓分別為13.2031、14.9668和19.5335MPa,壓力系數分別為0.97、0.94和1.00,說明第三層和第二層壓力較高,在低速三層合採時,主要由這兩層供液,故三層合採時產油量極低,因此應封堵第一、三層,以獲得高產油流。

五、多井試井

多井試井目的是確定井間連通情況和求解井間地層特性。干擾試井是最常用、技術最成熟的一種多井試井方法。試井時,以一口井作為激動井,另一口或數口井作為觀察井;也可以一口井作為觀察井,另一口或數口井作為激動井。激動井改變工作制度,造成地層壓力的變化(常稱為「干擾訊號」);在觀察井中下入高精度的測壓儀器,記錄由於激動井改變工作制度的壓力變化。從觀察井能否接收到「干擾」壓力變化,便可判斷觀察井與激動井之間是否連通,從接收到的壓力變化的時間和規律,可以計算井間的流動參數。

筆者以高17斷塊干擾試井為例進行分析。高17斷塊是高青油田的主力含油斷塊,該斷塊自1990年1月注水開發10個月以來,除高17-22井受到高17-26井的注水效果外,無其他明顯受效井,分析原因,可能與東部斷層有關。為了驗證該斷層的密封性及油水井的連通情況,以便於調整注采結構,對該斷塊進行干擾試井。

圖5高17-9井實測線性圖

本次測試選高17-9井為觀察井,高17-51井(注水井)為激動井。測試自1991年1月11日開始,於1991年1月21日結束。期間停注2次,開注 1次。圖5為本次測試線性圖。

試井以前,高 17-9井進行過洗井作業,因而壓力隨液面下降而減小,見圖5。測試開始時,高17-51井一直注水,經過20.38小時停注,觀察井壓力繼續減小,然後壓力自然恢復上升。激動井停注40小時後,又以302m3/d的注入量開注,持續96小時後停注。這期間觀察井壓力值仍然按原來趨勢上升,上升了0.044MPa,停注以後又觀察了71.86小時,壓力仍然上升,無下降趨勢。整個測試期間壓力恢復了0.093MPa。由曲線可以看出,高17-9井的壓力恢復未受到高17-51井幾次激動的影響,分析原因為該斷塊東部有斷層,密封性良好,導致兩井間不連通,從而證實了斷層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六、結論

井筒儲存對資料的解釋有不利的影響,應盡量通過施工工藝的改進來減少其影響;由壓力恢復或壓降試井求得的表皮系數往往不代表油藏的污染程度,應根據井的打開程度、井斜等情況將表皮系數分解,從而確定油藏的真實污染情況。

利用試井方法確定油藏的外邊界有較高的精度,因此符合試井條件的井都應進行探邊測試。由於試井解釋具有多解性,在進行邊界解釋時應盡可能多的參考其他地質資料。

多層油藏的試井資料目前仍為試井解釋的難點,若需獲得各小層的參數應進行分層測試,但分層測試具有現場施工工作量大、測試條件苛刻等缺點。

主要參考文獻

[1]林加恩.實用試井分析方法.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6.

[2]唐雪清,劉華強.具有變井筒儲存的試井分析.天然氣勘探與開發,1997,20(4).

[3]M A Vasquez,R A Camacho-Velazquez.Analysis Of ShortTransient Tests Affected by Changing Wellbore Storage.SPE.1998.

[4]李克向.保護油氣層鑽井完井技術.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3.

⑸ 誰能給我講講常規試井分析指什麼,跪謝。。研究半天也不懂,急!!

常規試井分析是指上世紀80年代初,國外學者提出的基於不穩定滲流的解析系列試井方法,主要使用壓力及導數試井分析方法。可完成採油井、注水井及采氣井壓降及壓力恢復試井分析,採用多流量疊加計算典型曲線圖版用於壓力及導數曲線擬合。
二、試井分析模型
1、 流動類型:達西流動、非達西流動及分形油藏等。
2、 滲流模型:均質地層、擬穩態雙孔、不穩態雙孔、雙滲等。
3、 地質模型:單一介質、徑向復合、線性復合及多層油氣藏等。
4、 井筒條件:全射開油井、部分射開油井、垂直裂縫、水平裂縫、水平井及斜井等12種井筒類型。
5、 井筒類型:定井儲、Fair變井儲、Hegmen變井儲及USTC變井儲。
6、 油藏邊界:無限大邊界、河道形邊界、角度形油氣藏等8種組合方式。
7、 流體類型:油、水、已知氣體組份及未知氣體組份等。
考慮氣頂、底水及外邊界的封閉、定壓組合,偏微分方程解將達到9萬余種。

閱讀全文

與試井分析方法實驗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二氧化碳連續檢測的方法 瀏覽:618
公司工資稅率計算方法 瀏覽:306
懶人在家做蛋糕的簡便方法微波爐 瀏覽:526
美國用什麼方法治療白內障 瀏覽:426
腹肌抬高腳趾鍛煉方法 瀏覽:166
藏紅花的食用方法與功能 瀏覽:810
地磚防水膠條安裝方法 瀏覽:992
筆記本電腦手機使用方法 瀏覽:338
中考不等式組的解題方法與技巧 瀏覽:734
感冒快速治療方法 瀏覽:463
如何洗白衣服的方法 瀏覽:759
統計學中p值的計算方法 瀏覽:432
地形分析方法步驟 瀏覽:354
總硫苷檢測方法 瀏覽:723
hp感染的治療方法 瀏覽:923
炮台支架使用方法圖解 瀏覽:585
手機洗衣機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257
自動激光焊機電腦製作操作方法 瀏覽:780
環形包子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85
水怪鉤的使用方法 瀏覽: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