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淺談常用幾種課堂教學模式及其優缺點和功能
(一)講授式
1.講授式是以教師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通常以教師的講解、演示、范讀為主。 2.講授式的結構特點是:教學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掌握知識性、記憶性的知識;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主體是教師,學生是聽眾;教學程式大體是宣布本課教學目的並匯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復習、布置作業等四個階段。 3.講授式教學的優點是: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控制整個課堂、掌握教學進度;發揮正面教育和教學的作用,對學生直接傳授知識和進行直接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容納大量的聽眾。其缺點是:學生活動少;易受教師教學經驗與教材難易及趣味性的影響。講授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運用時不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又不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和想像,極易形成注入式教學。 4.講授法的運用要注意以下幾點:講授內容具有科學性和思想性,觀點與教材的統一;照應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同時抓住它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語言要准確、清晰、簡練、生動、通俗易懂。並符合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接受水平;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需要,與其他教學方法配合使用,並合理使用電化教育手段。
(二)啟發式
1.啟發式教學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體規律,以談話、問答、揭示等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掌握知識的教學形式。在中國,「啟發」一詞,源於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憤不啟,不排不發」。朱熹解釋說:「憤者,心求通而示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孔子之後,《學記》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進一步闡發了啟發式教學的思想,主張啟發學生,引導學生,但不要硬牽著他們走;嚴格要求學生,但不施加壓力;指明學習的路徑,但不代替他們達成結論。 2.啟發式教學的結構特點是:其目的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對教材內容的真正理解,並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和思考能力;其方法,仍然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講授、談話為主,但增加了學生的課堂活動,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由講清教材變為引導學生自己弄懂教材,在關鍵之處啟發學生思考,促使其領悟;其程式是:比較多樣、復雜,視教材的難度及學生的理解程度的變化,一般可按「自學—發疑—提問—釋疑」或「讀讀—議議—練練—講講」的步驟進行。3.啟發式教學的特點是: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積極性相結合;強調學生智力的充分發展,實現系統知識的學習與智力的充分發展相結合;強調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實現學生動力與學大檔習的責任感相結合;強調理論與實踐聯絡,實現書本知識與直接經驗相結合。啟發式教學的實質在於正確處理教與學的相互關系,它反映了教學的客觀規律。啟發的優點是有助於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和能力;缺點是不容易掌握,使不少新教師在運用時常常流於簡單的一問一答之中。
(三)討論式
1.討論式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獨立鑽研的基礎上,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2.討論式教學模式的結構特點是:目的上,引導學生探索問題,主動地解決問題,從中獲得知識、技能,發展能力和智力;方法上,課堂以學生活動為中心,教師退居輔助地位,採用分組或全班討論形式,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程式上,基本分兩個步驟,第一步,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並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第二步,學生解褲仿禪決問題,通過思考、辯論、總結,求得真正的答案。3.課堂討論有三種基本型別:一種是用於擴大和加深有關學科理論知識而組織的系統的專題討論;第二種是就某學科中個別主要問題或疑難問題而組織的課堂討論;第三種是日常教學中採用的帶有研究性的課堂討論。課堂討胡塵論的優點是,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助於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見,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缺點在於難以組織、發動學生,而學生一旦被發動起來又不易控制課堂秩序,而且討論問題一般費時較多。4.進行課堂討論一般要求是:討論前,教師根據教學目的確定討論的題目並提出具體要求,指導學生蒐集有關材料,認真准備意見和寫出發言提綱。討論進行時,充分啟發學生的獨立思想,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到問題的實質並就分岐的意見進行辯論,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討論結束時,教師作出總結,也可提出進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教學模式的功能
(一)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學模式能為各科教學提供一定理論依據的模式化的教學法體系,使教師擺脫只憑經驗和感覺,在實踐中從頭摸索進行教學的狀況,搭起了一座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教學模式的這種中介作用,是和它既來源於實踐,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形式的特點分不開的。
一方面,教學模式來源於實踐,是對一定是具體教學活動方式進行優選、概括、加工的結果,是為某一類教學及其所涉及的各種因素和它們之間的關系提供一種相對穩定的操作框架,這種框架有著內在的邏輯關系的理論依據,已經具備了理論層面的意義。另一方面,教學模式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表現方式,它可以通過簡明扼要的象徵性的符號、圖式和關系的解釋,來反映它所依據的教學理論的基本特徵,使人們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比抽象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程式性的實施程式。便於人們對某一教學理論的理解,也是抽象理論得以發揮其實踐功能的中間環節,是教學理論得以具體指導教學,並在實踐中運用的中介。
(二)教學模式的方法論意義。教學模式的研究是教學研究方法論上的一種革新。長期以來人們在教學研究上習慣於採取單一刻板的思維方式,比較重視用分析的方法對教學的各個部分進行研究,而忽視各部分之間的聯絡或關系;或習慣於停留在對各部分關系的抽象的辨證理解上,而缺乏作為教學活動的特色和可操作性。教學模式的研究指導人們從整體上去綜合地探討教學過程中各因素之間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樣化的表現形態,以動態的觀點去把握教學過程的本質和規律,同時對加強教學設計、研究教學過程的優化組合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教學模式是從教學的整體出發,根據教學的規律原則而歸納提煉出的包括教學形式和方法在內的具有典型性、穩定性、易學性的教學樣式。簡潔地說就是在一定教學理論指導下,以簡化形式表示的關於教學活動的基本程式或框架。教學模式包含著一定的教學思想以及在此教學思想指導下的課程設計、教學原則、師生活動結構、方式、手段等。在一種教育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種教學方法。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條,而是既穩定有發展變化的程式框架。
有效課堂,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全體學生主動而積極的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發展最大化的教學。
有效課堂的核心是教學的高效益——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是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有效課堂要在有限時間內使學生的發展達到最大化,做到優質、高效、低負、低成本。有效課堂的生命是以學生為主體——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師生智慧的生成和生命的共同生長。有效課堂的價值取向是學生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使學生高效獲得知識與技能,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效課堂教學實施的手段是互動——包括師生、生生互動;通過互動明確目的,發揮主動;通過互動進行交流,共享經驗;通過互動進行研究,深化思維。有效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思想是以學論教——以學生的學習來評價教師的教,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狀態來評價課堂教學的質量。有效課堂的發展動力是教師的不斷反思與創新——教師要具有主體意識,富有創新精神,進行反思探究,不斷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課堂教學要促進幼兒社會化和個性化的雙重積極發展,就必須打破傳統單一、封閉的教學方式,以多元目標體系——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及其它方面的素質目標為出發點,並努力達到多元目標體系的最優化。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課堂教學最優化理論其大意是:根據培養目標和具體的教學任務,考慮幼兒、教師和教學條件的實際,按教學規律設計最好的教學方案,獲得人力物力消耗最低、效益最高的結果。這個結果反映在幼兒身上就是全班每個人都能獲得最合理的教育和發展。這個理論的核心是要綜合地解決教育和個性一般發展的任務,包括發展創造性才能。其關鍵在於處理好時間、精力耗費和教育效果的關系,也就是要低消耗高產出。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化是當今教育界的一大熱點,如今的幼兒聰明、思維敏捷度高,但上課注意力易分散,也特別好動,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用最短的時間,最小的人力物力消耗,取得最大的教學效果,更是幼兒教師所要思考的問題。通過實踐與研究,我們對優化幼兒園課堂教學模式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議: 一、教學內容的優化,是課堂教學達到優化的前提和基礎,是實現優質課堂的首選因素 教學內容的優化也可以說是對教材的優化。作為教師應善於靈活地運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中一些多餘的或深淺度不適合幼兒的內容進行刪減,還要把把自己的經驗和見解與其結合起來。思考幼兒園教學內容的如何選擇更應具有幼兒的年齡特徵,即選擇的教材或作品一定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反映周圍社會世界的、是幼兒感興趣的、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 二、教學結構的優化,是課堂教學全過程達到優化的通道和保證,是實現優質課堂的第二因素 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是教師先講,幼兒後學或者教師講一步,幼兒學一步,教師包辦代替,幼兒死搬硬套。課堂中教師既主導又主體,幼兒成為灌輸的工具,教師教的累,幼兒學的苦,枯燥乏味。這種課堂教學結構顯然存在不合理的現象,必須加以改正。應採取以下方法:一是採用邊講解邊示範、邊練習、邊輔導的分段教學法,這樣有利於教師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糾正,提高幼兒的興趣。二是課堂開始可開展回顧式學習,幫助幼兒記憶,減少遺忘。三是增加幼兒活動環節,讓幼兒有充分的與材料、同伴、教師個別交流的時間和機會。四是重視課堂結束部分的經典安排,變單一的評價為互評、賞析與欣賞等多種形式,以此,激勵幼兒參與下次活動的信心和勇氣。 三、教學方法的優化,是課堂教學過程達到優化的催化劑,是實現優質課堂的的關鍵因素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園的課堂教學要實現開放互動,而盡量避免枯燥。在教學方法上,遵循巴班斯基提出了六條基本准則:一星教學方法必須符合教學的規律性和教學原則;二是教學方法必須符合教學的目的和任務;三是教學方法必須與教學內容的特徵相適應;四是教學方法必須考慮學生的學習可能性;五是教學方法必須考慮教學的現有條件和所規定的教學時間;六是教學方法必須適合教師本身的可能性。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潛下心來認真研究教材。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用新穎、實用和科學的教學手段來授課。比如利用幼兒爭強好勝的性格,教師可引進競爭機制;利用幼兒具體形象性思維的特點,教師可以採用多示範、多對比直觀教學法;利用幼兒興趣易轉移的特點,教師可以採用少練、精練、勤練的方法鞏固幼兒的興趣。關於教學方法的優化,可採用;1.運用直觀教具,引發學習興趣 直觀性教具,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掌握、領會教學內容,所以,我在教學中通過收集、自製等方法展示教具,引發幼兒學習美術的興趣。2.創設課堂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課堂情景教學,就是讓幼兒通過教師所創設的某一命題場景,設計並完成作業。比如:美術課上,講授《春天的世界……》,上課時,我掛出許多有關春天的圖片,讓孩子產生創作的靈感等。3.精心設定堂課匯入,讓幼兒瞬間進入角色 開動腦筋精心設計一堂課的匯入。力求在課的一開始就將幼兒的注意力緊緊地抓住,用獨特的匯入方法激起幼兒的興趣。這里介紹幾種的匯入方法:(1)利用談話匯入 談話是教師與幼兒之間最簡單的交流方式。利用談話,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幼兒從教師的談話中受到啟發和感染,從而引發幼兒學習的慾望。(2)觀看匯入法 這是幼兒通過欣賞故事、表演、文學作品、生活經驗回放等與教學相關的前期參與,而產生下面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的匯入方法,這種方法生動有趣,也是孩子集中注意力,啟迪孩子積極思維的最好方法。(3)聲音匯入法 通過幼兒的無意注意,傳來美妙奇特的聲音,來引起幼兒的有意注意。(4)嘗試匯入法 根據幼兒具有挑戰的心態,在教師沒教前,讓幼兒主動積極的參與任務。如:你們會搭房子嗎?你們知道為什麼要保護環境嗎等。問題一發出,幼兒就爭先恐後地說起來、做起來了。 4.採用電化現代化教學手段,促使幼兒較快的掌握知識,開闊視野,展開想像,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 電化教學它的魅力所在,不僅是直觀形象、光色絢麗和悅耳動聽,還能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使教學內容充滿趣味性,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並能造就個想像的空間,培養幼兒的思維、創造能力。5.引入音樂,聞樂起舞,激發幼兒的幻想 「聞樂起舞」是幼兒突出的一個特點。因此抓住孩子好動這個特點,讓幼兒在課堂上動起來,參與了表演,調動了幼兒的聽覺、視等多種感官的參與和發展。6.學會賞識,便是教育的一種藝術體現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賞識教育正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被確認和推廣,賞識幼兒是幼兒園課堂教學活力的源泉,恰當地運用賞識,不僅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使課堂充滿活力,而且還有利於促進幼兒個性的形成和全面發展。 7.堅持游戲法的教學方法,是幼兒教育最基本的原則性的方法,必須遵守 游戲教學是減輕負擔、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它的必要性表現在:游戲教學符合「愉快教育」的指導精神,「愉快教育」的實質是變「苦學」為「樂學」、變被動的「要我學」為主動的「我要學」。在游戲過程中,幼兒精神放鬆,課堂氣氛活躍,在愉快中得到知識,學到技能;鞏固知識游戲教學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 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在於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而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精神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因此,如何達到教學過程的最優化便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讓我們攜起手來,潛心研究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最優化,為孩子真正創造有利於他們和諧自主發展的新課堂。
不過這樣的煩惱又換來了什麼呢。城市的忙碌是不是也會帶給城市煩惱呢?或許吧,沒有一天停歇腳步,苦於,怨於,轉身的瞬間想到一個天真而幼稚的問題----那麼我呢,而是洋溢著快樂的氣息,人來人往。忽然有一絲絲感悟,現在成為燈紅酒綠。從一個鄉村演變為小鎮,忽然停住腳步,車水馬龍的大城市,不再掛著不情願走在街上?我這個忙於?剎那間,一種成長,望望這個繁忙的城市,人們臉上不再掛著失敗,那是一種生活,穿梭不息,燈紅酒綠,從一個小鎮演變為一座大城,換來了許多,恨於學習的學子呢,車水馬龍,一種收獲的快樂氣息,獲得了重視…… 回頭離去?是啊。是啊!城市也在成長,最終它獲得了發展,一切變地明朗起來
通過合作建設小學數學有效課堂的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是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學習的一種主要方式。是課改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它為學生的質疑、探究、交流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在高效課堂模式下
在新課程標准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要推行素質教育,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新要求,教師要面臨著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的轉變。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主要從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優化教學過程;澄清認識誤區
分層教學法是在學生知識基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教師有針對性地實施分層教學,從而達到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 分層教學法的四個環節: 1.學生編組 2.分層備課 3.分層授課 4.分類指導扎實工作,認真組織,周密實施,穩妥操作,搞好分層次教學
無為而為
教育者的表面上的有形的「無為」,隱含著實質上的無形的有為。莊子強調的是無為,有為當然能做成事,但無為、能做成事的更多;許多事可以通過意志來做成,但更多的事可以通過沒有意志來做成。只有不成為負擔的東西才能成為永恆;只有無一絲一毫不自然的東西才能永遠永遠與你在一起。所以學生的自主學習至關重要。
、教少學多
教的最高境界是使對方「得道」(獲得感悟,得到內化),「授漁而魚」,充分發動和依靠學生。最佳的教學的確不是依據教師的出色的教,而是依靠學生自主的學,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全部教育資源。包括學生自身的,學生與學生的,教師與學生的,家長與孩子的聯絡性資源,去獲得最大的教育效益。因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達到最高境界的不二法門。
為什麼要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 「要改變單純灌輸式的教育方法,探索創新型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尊重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更加註重培育學生的主動精神,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於教學改革,要減輕學生負擔,教學生學會如何學習
B. 教師教學方式方法
1、 大腦風暴教學法: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就某一課題自由發表意見,並對其意見的正確 性或准確性教師不進行任何評價的方法。它是一種能在最短的時間里,獲得最多的思想和觀點的工作方法。被廣泛應用於教學、企業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在職業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可通過大腦風暴法,討論和收集解決實際問題的建議(也稱為建議集合),通過集體討論得出結論。
這幾種常見的教師教學方法,你常用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2、案例教學法:是指通過—個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景進行討 論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的宗旨不是傳授最終真理,而是通過—個個具體案例的討論和思考,去誘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他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確答案,他真正重視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過程。在課堂上,每個人都需要貢獻自己的智慧,沒有旁觀者,只有參與者。學生一方面從教師的引導中增進對一些問題的認識並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從同學之間的交流、討論中提高對問題的洞察力。
3、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 動,在職業教育中,項目是指生產一件具體的、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產品為目的的任務。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及生產組織形式對職業教育要求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多地採用小組工作的方式及共同制定計劃、共同分工完成整個項目。在許多情況下,參加項目教學工作小組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和工種,不同的職業專業領域,目的是訓練他們在今後的實際工作中與不同的專業、不同的部門的同事合作的能力和對參與的整個項目完成的能力。
這幾種常見的教師教學方法,你常用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4、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獨立的獲取知識,培養自 我學習能力的方法,它包括指導學生閱讀教科書、參考書,指導學生預習,復習、使用工具書以及閱讀相應的課外書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書本知識的學習需要他們自己的閱讀和領會,因此讓學生掌握讀書方法,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習慣是十分必要的,讀書指導法有利於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認真讀書獨立思考的習慣與能力,可以彌補教師講授的不足;也有利於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並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自學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5、實習作業法:實習作業法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組織學生在校內或校外進行 實際操作,把書本知識運用於實踐的方法。該方法在自然學科的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採用這種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書本知識、從事實際工作的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對於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和實現勞動技術教育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這幾種常見的教師教學方法,你常用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6、發現法:發現法也稱解決問題法,該法從學生的好奇好問好動心理特點出發,以發 展探究性思維為目標,以學科的基本結溝為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去發觀、回答和解決問題。運用這種方法,可使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充分發揮認識能動性,發展對掌握知識的探究和創造精神。運用發現法的一般程序是:
(1)提出要解決的問題或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提出並探究問題的要求;
(2)學生利用教師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對課題進行分析、思考,提出解答的假設;
(3)引導學生展開爭論,驗證假設;
(4)對爭論做出總結;得到原理或概念並檢驗核實。該方法利於激發學生的探究靖神,使學生學到科學認識的方法。但也有不利於學生掌握系統知識的弱點。
C. 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導語: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討論法。下面和我一起來看看吧!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對重要的理論知識的教學採用講授的教學方法,直接、快速、精煉的讓學生掌握,為學生在實踐中能更游刃有餘的應用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
2、案例教學法:
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對選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審理和討論,做出自己的判斷和評價。這種教學方法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加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能力。案例教學法在課程中的應用,充分發揮了它的啟發性、實踐性,開發了學生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例如:王洪江老師的錄像課(學前兒童常見心理問題)就是利用這一教學法完成的。
3、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是將本課程的教學過程安置在一個模擬的`、特定的情景場合之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學生的演練,在模擬提煉、愉悅寬松的場景中達到教學目標,既鍛煉了學生的臨場應變、實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躍了教學氣氛,提高了教學的感染力。這種教學方法在本課程的教學中經常應用,因現場教學模式要受到客觀條件的一些制約,因此,提高學生實踐教學能力的最好辦法就是採用此種情景教學法。學生們通過親自參與環境的創設,開拓了視野,自覺增強了科學意識,提高了動手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此外,在本門課程的教學中,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既滿足了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培養的需求,也體現了其方便、有效、經濟的特點,能充分滿足教學的需求。
4、討論法:
在本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多處採用討論法,學生通過討論,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展開學習,讓所有的人都能參與到明確的集體任務中,強調集體性任務,強調教師放權給學生。合作學習的關鍵在於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依賴、相互溝通、相互合作,共同負責,從而達到共同的目標。通過開展課堂討論,培養思維表達能力,讓學生多多參與,親自動手、親自操作、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5、體驗學習教學法:
「體驗學習」意味著學生親自參與知識的建構,親歷過程並在過程中體驗知識和體驗情感。它的基本思想是: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過程並不是一個「教師傳授—學生聆聽」的傳遞活動,學生獲取知識的真實情況是學生在親自「研究」、「思索」、「想像」中領悟知識,學生在「探究知識」中形成個人化的理解。例如,劉艷華老師在「學前兒童生長發育的指標及測量評價」一節教學中,組織學生到幼兒園對兒童生長指標測量,然後進行統計分析,並讓學生針對非正常兒童生長狀況,設計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種親自體驗的學習,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喚起了學生的「求知熱情」,使學生在「求知興趣」和「求知信仰」的支持下熱情地求知,這時,真誠熱情的態度就化作了理智的力量。
教學特點
1、中外對教學方法的不同界定
由於時代的不同、社會背景、文化氛圍的不同、研究者研究問題的角度和側面的差異,使得中外不同時期的教學理論研究者對「教學方法」概念的界說自然不盡相同。
2、教學方法不同界定之間的共性
⑴教學方法要服務於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的要求。
⑵教學方法是師生雙方共同完成教學活動內容的手段。
⑶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行為的體系。
3、教學方法的內涵重點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
教學方法的內在本質特點:
⑴教學方法體現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學的價值觀念,它指向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
⑵教學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學內容的制約。
⑶教學方法要受到具體的教學組織形式的影響和制約。
D. 怎樣利用信息技術解決教學中的問題
一、依託多媒體教育技術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課堂教學中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生的一切認識、求知源於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也是最好的老師,也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小學生對外部世界充滿了好奇,每堂新課對學生來說更是充滿著無比的好奇,課堂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授課,會帶給學生變化多端的畫面及特殊的音響效果,刺激著學生的感官,使學生興趣盎然、觸景生情。多媒體展示中,學生通過眼看、耳聽、心想、口說等多種感官訓練,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更進一步探究的慾望,學習的興趣也在不自覺中增加了,教師可在輕松愉快中完成教學任務。
二、依託現代遠程教育技術手段,開拓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素質。
運用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可以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拓寬課程資源,看到大山外面的精彩世界;農村遠程教育中的素材就是有效的資源,把絢麗多彩的世界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可以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在適當的時間利用多媒體組織學生觀看他們所喜歡的動畫片、故事片、安全常識片等。通過觀看綜合資源片不僅教育了學生崇尚科學,珍愛生命,而且還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開拓了學生對人生的思考,提升了學生的素質。
三、依託多媒體教育技術手段,有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多媒體輔助教學集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和文字等媒體為一體的教學課件,能產生生動活潑的效果。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可更好地解決知識重難點。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對於重點的突出、難點的突破,教師是通過板書分析、提問探討的辦法來解決。用多媒體手段後,可以把知識的重難點設計成問題場景,在直觀形象的演示中,調動了學生各種感官的協同作用,解決了老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問題。教學內容從抽象轉為具體,從復雜轉化為簡單,從不可見轉化為可見,從平淡轉化為生動,這樣既縮短了教學時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解決了教學的重難點,有利於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和掌握。
四、依託多媒體教育技術手段,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新時代的教學理論中,培養和訓練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多媒體運用圖、文、聲並茂,動靜結合,有聲有色的情境,刺激著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通過製作課件,構建一個個問題情境,課堂上進行適當操作、控制,就能通過各種問題情境的變換,去觀察問題、發現問題、驗證結論、體驗本質、歸納和發現新結論。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了培養,從觀察、判斷、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新型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學生被看作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和咨詢者,教師的主導作用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優化,是教學活動中重要的一環。設計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課,是教師進行引導、點撥,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上教師創造條件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地去探究,主動地發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
五、利用多媒體教育技術手段,作升華的小結,布置多樣的作業。
完整的課堂教學過程,小結與作業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對一堂成功的課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傳統的小結給學生的印象不深。運用現代多媒體手段後,聲畫與共,表現力強;用演示文稿展示一道材料分析題,讓學生討論、思考,得出答案就是這節課的核心內容;還可播放本堂課的重點片斷,作為本節課核心內容的升華;根據目標要求,將教材中的重難點編成有分量、有代表性的幾道題,學生通過所展現當場鞏固練習或課後作業,學生可以直接從信息化環境和教學資源中獲取知識;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獲取課程內容,達到最終的學習目標。
六、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促進教師的教學技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讓信息技術幫助教師備好課,促進學生學好知識,而是應當科學地把信息技術通過課堂展現給學生。學校要經常組織教師進行校級信息技術培訓,促使老師在信息技術的應用方面有很大的提高。組織教師經常練習課件製作,定時評比出優秀的課件,然後展現給教師進行互相學習。教師講課應以多媒體為主,這樣可鍛煉老師們的電化教學能力與實際操作能力。在教學進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像力和積極的個性,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當今社會是信息化的社會,要求學生學會大量的獲取信息方法,學會快速的處理信息。課堂教學所用的教材畢竟不同於網路信息,網路信息無限的豐富,能無限的充實學科教材的內容。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擴充教材內容,優化學科教學,加大學生信息量的獲取,開闊學生課堂學習的視野。
總之,面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熱」,廣大一線教師應靜下心來,認真研究和領會課程整合的實質與精髓,避免陷入技術至上的誤區,撿了芝麻而丟了西瓜。真正的整合應是該用時就用,不該用時就不用,要用得恰到好處。
總之,「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的課程整合無疑將是信息時代中佔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及教學方式,必將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因此信息技術和學科的整合,對於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以多媒體化、網路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徵的現代化信息技術,把課堂教學中的一個個問題變成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點燃了學生創造火花的火種。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枯燥的問題趣味化、靜止的問題動態化,充分體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了課堂教學預期的目標。提高認識,努力學習信息技術,為培養新世紀合格人才、優秀人才做好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