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指數分析有哪些方法

指數分析有哪些方法

發布時間:2024-06-15 22:59:36

1. 什麼是指數體系什麼是指數因素分析法

指數體系有廣義與俠義之分:
從廣義上講,指數體系是由若干個經濟上具有一定聯系的指數所構成的一個整體;
從俠義上講,指數體系是指經濟上具有一定聯系,且具有一定的數量對等關系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指數所構成的一個整體。

指數分析法是利用指數體系,對現象的綜合變動從數量上分析其受各因素影響的方向,程度及絕對數量。

2. 上證指數的計算方法

報告期指數=(報告期樣本股的調整市值/基期)×1000 其中,調整市值= Σ(股價×調整股本數×權重上限因子),權重上限因子介於0和1之間,以使樣本股權重不超過15%(對上證180風格指數系列,樣本股權重上限為10%)。

計算股票指數,要考慮三個因素:

一是抽樣,即在眾多股票中抽取少數具有代表性的成份股;

二是加權,按單價或總值加權平均,或不加權平均;

三是計算程序,計算算術平均數、幾何平均數,或兼顧價格與總值。

由於上市股票種類繁多,計算全部上市股票的價格平均數或指數的工作是艱巨而復雜的,因此人們常常從上市股票中選擇若干種富有代表性的樣本股票,並計算這些樣本股票的價格平均數或指數。用以表示整個市場的股票價格總趨勢及漲跌幅度。計算股價平均數或指數時經常考慮以下四點:

(1)樣本股票必須具有典型性、普通性,為此,選擇樣本對應綜合考慮其行業分布、市場影響力、股票等級、適當數量等因素。

(2)計算方法應具有高度的適應性,能對不斷變化的股市行情作出相應的調整或修正,使股票指數或平均數有較好的敏感性。

(3) 要有科學的計算依據和手段。計算依據的口徑必須統一,一般均以收盤價為計算依據,但隨著計算頻率的增加,有的以每小時價格甚至更短的時間價格計算。

(4)基期應有較好的均衡性和代表性。

(2)指數分析有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上海證券綜合指數,英文是:Shanghai(securities)composite index. 通常簡稱:「Shanghai composite index」(上證綜指) 。「上海證券綜合指數」它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的,以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全部股票為計算范圍,以發行量為權數綜合。

上證綜指反映了上海證券交易市場的總體走勢。上證指數最初是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信託投資公司靜安證券業務部根據上海股市的實際情況,參考國外股價指標的生成方法編制而成,於1991年7月15日公開發布。

並於1992年2月21日,增設上證A股指數與上證B股指數,1993年6月1日,又增設了上證分類指數,即工業類指數、商業類指數、地產業類指數、公用事業類指數、綜合業類指數、以反映不同行業股票的各自走勢。

3. 股指期貨分析方法主要有哪些

股指期貨分析主要包括股指期貨基本面分析方法和股指期貨技術分析方法,其中股指期貨基本面分析方法設計的方面比較廣。
除了需要對國際形勢把握和對國家政策的把握分析外,還需要相關的基本面統計數據,而股指期貨技術分析方法相對比較簡單,只要利用市場的交易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變可以進行,因此,股指期貨投資者大部分選用股指期貨技術分析方法來進行股指期貨的交易。
股指期貨基本面的分析主要包括:經濟、政策、供求三個方面。經濟是股市的基礎,經濟增長,會引起股指上漲;經濟下滑,會引起股指下跌;經濟出現拐點,股指走勢也會出現拐點。在經濟的基礎上,政策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股市上漲幅度過大,政府會出台利空政策,抑制股市上漲,股市一般會見頂,進入下跌周期;股市下跌幅度過大,政府會出台利好政策,股市一般會出現較大的反彈行情。資金或股票供應量也是影響股指走勢的重要因素。資金供應量增加,市場的購買力增強,會形成供不應求的局面,引起股指上漲;資金供應量減少,市場的購買力下降,會引起股指下跌。同樣的,股票供應增加,形成供大於求的局面,會引起股指下跌;股票供應減少,形成供不應求的局面,會引起股指上漲。基本面的變動,成為股指走勢變化的重要基礎。
股指期貨技術分析主要是:主要利用市場價格統計來分析,比如:
1.趨勢指標MACD:
MACD(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是Geral Appel
於1979年提出的,它是一項利用短期(常用為12日)移動平均線與長期(常用為26日)移動平均線之間的聚合與分離狀況,對買進、賣出時機作出研判的技術指標。MACD還有一個輔助指標——柱狀線(BAR)。MACD是從雙移動平均線發展而來的,但比移動平均線使用起來更為方便和有效。
2.均線系統
美國佬葛南維教授所創的移動平均線八項法則,歷來被平均線使用者視為至寶。而移動平均線也因為它,才能淋漓盡致地發揮道氏理論的精髓。八項法則中四條用來研判買進時機,四條研判賣出時機,在運用過程中應靈活使用,不可死記硬背、生般硬套。

4. 數據分析方法論有哪些

1、PEST分析法

PEST,也就是政治(Politics)、經濟(Economy)、社會(Society)、技術(Technology),能從各個方面把握宏觀環境的現狀及變化趨勢,主要用戶行業分析。


宏觀環境又稱一般環境,是指影響一切行業和企業的各種宏觀力量。


對宏觀環境因素作分析時,由於不同行業和企業有其自身特點和經營需要,分析的具體內容會有差異,但一般都應對政治、經濟、技術、社會,這四大類影響企業的主要外部環境因素進行分析。


政治環境:政治體制、經濟體制、財政政策、稅收政策、產業政策、投資政策等。


社會環境:人口規模、性別比例、年齡結構、生活力式、購買習慣、城市特點等。


技術環境:折舊和報廢速度、技術更新速度、技術傳播速度、技術商品化速度等。


經濟環境:GDP 及增長率、進出口總額及增長率、利率、匯率、通貨膨脹率、消費價格指數、居民可支配收入、失業率、勞動生產率等。


2、5W2H分析法


5W2H,即為什麼(Why)、什麼事(What)、誰(Who)、什麼時候(When)、什麼地方(Where)、如何做(How)、什麼價格(How much),主要用於用戶行為分析、業務問題專題分析、營銷活動等。


該分析方法又稱為七何分析法,是一個非常簡單、方便又實用的工具,以用戶購買行為為例:


Why:用戶為什麼要買?產品的吸引點在哪裡?


What:產品提供的功能是什麼?


Who:用戶群體是什麼?這個群體的特點是什麼?


When:購買頻次是多少?


Where:產品在哪裡最受歡迎?在哪裡賣出去?


How:用戶怎麼購買?購買方式什麼?


How much:用戶購買的成本是多少?時間成本是多少?


3、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也叫態勢分析法,S (strengths)是優勢、W (weaknesses)是劣勢,O (opportunities)是機會、T (threats)是威脅或風險。


SWOT分析法是用來確定企業自身的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並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後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


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對研究對象所處的情景進行全面、系統、准確的研究,從而將公司的戰略與公司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


4、4P營銷理論


4P即產品(Proct)、價格(Price)、渠道(Place)、推廣(Promotion),在營銷領域,這種以市場為導向的營銷組合理論,被企業應用最普遍。


可以說企業的一切營銷動作都是在圍繞著4P理論進行,也就是將:產品、價格、渠道、推廣。通過將四者的結合、協調發展,從而提高企業的市場份額,達到最終獲利的目的。


產品:從市場營銷的角度來看,產品是指能夠提供給市場,被入們使用和消費並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任何東西,包括有形產品、服務、人員、組織、觀念或它們的組合。


價格:是指顧客購買產品時的價格,包括基本價格、折扣價格、支付期限等。影響定價的主要因素有三個:需求、成本與競爭。


渠道:是指產品從生產企業流轉到用戶手上全過程中所經歷的各個環節。


促銷:是指企業通過銷售行為的改變來刺激用戶消費,以短期的行為(比如讓利、買一送一,營銷現場氣氛等等)促成消費的增長,吸引其他品牌的用戶或導致提前消費來促進銷售的增長。廣告、宣傳推廣、人員推銷、銷售促進是一個機構促銷組合的四大要素。


5、邏輯樹法


邏輯樹又稱問題樹、演繹樹或分解樹等。它是把一個已知問題當成“主幹”,然後開始考慮這個問題和哪些相關問題有關,也就是“分支”。邏輯樹能保證解決問題的過程的完整性,它能將工作細分為便於操作的任務,確定各部分的優先順序,明確地把責任落實到個人。


邏輯樹的使用必須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要素化:把相同的問題總結歸納成要素。


框架化:將各個要素組織成框架。遵守不重不漏的原則。


關聯化:框架內的各要素保持必要的相互關系,簡單而不獨立。


6、AARRR模型


AARRR模型是所有運營人員都要了解的一個數據模型,從整個用戶生命周期入手,包括獲取(Acquisition)、激活(Activition)、留存(Retention)、變現(Revenue)和傳播(Refer)。


每個環節分別對應生命周期的5個重要過程,即從獲取用戶,到提升活躍度,提升留存率,並獲取收入,直至最後形成病毒式傳播。

5. 數據分析的分析方法都有哪些

很多數據分析是在分析數據的時候都會使用一些數據分析的方法,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數據分析的分析方法有什麼?對於數據分析師來說,懂得更多的數據分析方法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數據分析師工作工程中會根據變數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數據分析方法,一般常用的數據分析方法包括聚類分析、因子分析、相關分析、對應分析、回歸分析、方差分析等,我們要學會使用這些數據分析之前一定要懂得這些方法的定義是什麼。
第一先說因子分析方法,所謂因子分析是指研究從變數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統計技術。因子分析就是從大量的數據中尋找內在的聯系,減少決策的困難。因子分析的方法約有10多種,如影像分析法,重心法、最大似然法、最小平方法、α抽因法、拉奧典型抽因法等等。
第二說一下回歸分析方法。回歸分析方法就是指研究一個隨機變數Y對另一個(X)或一組變數的相依關系的統計分析方法。回歸分析是確定兩種或兩種以上變數間相互依賴的定量關系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回歸分析方法運用十分廣泛,回歸分析按照涉及的自變數的多少,可分為一元回歸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按照自變數和因變數之間的關系類型,可分為線性回歸分析和非線性回歸分析。

接著說相關分析方法,相關分析是研究現象之間是否存在某種依存關系,並對具體有依存關系的現象探討其相關方向以及相關程度。相關關系是一種非確定性的關系。
然後說聚類分析方法。聚類分析指將物理或抽象對象的集合分組成為由類似的對象組成的多個類的分析過程。聚類是將數據分類到不同的類或者簇這樣的一個過程,所以同一個簇中的對象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不同簇間的對象有很大的相異性。聚類分析是一種探索性的分析,在分類的過程中,不需要事先給出一個分類的標准,聚類分析能夠從樣本數據出發,自動進行分類。
接著說方差分析方法。方差數據方法就是用於兩個及兩個以上樣本均數差別的顯著性檢驗。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研究所得的數據呈現波動狀。方差分析是從觀測變數的方差入手,研究諸多控制變數中哪些變數是對觀測變數有顯著影響的變數。
最後說一下對應分析方法。對應分析是通過分析由定性變數構成的交互匯總表來揭示變數間的聯系。可以揭示同一變數的各個類別之間的差異,以及不同變數各個類別之間的對應關系。對應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將一個聯列表的行和列中各元素的比例結構以點的形式在較低維的空間中表示出來。
通過上述的內容,我們發現數據分析的方法是有很多的,除了文中提到的聚類分析、因子分析、相關分析、對應分析、回歸分析、方差分析等分析方法以外,還有很多的數分析方法,而上面提到的數據分析方法都是比較經典的,大家一定要多多了解一下此類相關信息的發生,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

閱讀全文

與指數分析有哪些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什麼方法可以除掉衣服上的霉漬 瀏覽:728
佳源熱水器使用方法 瀏覽:292
旅遊線路的方法與步驟 瀏覽:961
酸性氣脫硫的測量方法 瀏覽:635
二氧化碳連續檢測的方法 瀏覽:621
公司工資稅率計算方法 瀏覽:306
懶人在家做蛋糕的簡便方法微波爐 瀏覽:526
美國用什麼方法治療白內障 瀏覽:426
腹肌抬高腳趾鍛煉方法 瀏覽:166
藏紅花的食用方法與功能 瀏覽:810
地磚防水膠條安裝方法 瀏覽:992
筆記本電腦手機使用方法 瀏覽:338
中考不等式組的解題方法與技巧 瀏覽:734
感冒快速治療方法 瀏覽:463
如何洗白衣服的方法 瀏覽:759
統計學中p值的計算方法 瀏覽:432
地形分析方法步驟 瀏覽:354
總硫苷檢測方法 瀏覽:723
hp感染的治療方法 瀏覽:923
炮台支架使用方法圖解 瀏覽: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