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通識課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通識課

發布時間:2024-06-15 20:04:34

Ⅰ 畢業論文中的研究方法怎麼寫啊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和實施步驟
1、研究什麼?——怎樣確定研究課題
一切科學研究始於問題——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則就不是研究);進步與成果即成長。
教育科研課題主要來源於兩大方面:
A.實踐來源——客觀存在的或潛在的教育實際問題,教育教學實踐本身存在的問題。
教育教學與其外部的矛盾(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學校、學校與社會、教育與社會發展)。
B.理論來源——現有教育理論所揭示的問題以及理論體系中的空白和矛盾點(例如《關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產生的過程)

2、怎樣進行研究課題的論證?

我們既然已選定了一個課題,我們就必須對這個課題的所有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了解這個課題目前在國外、國內的研究情況,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了解這一課題所屬的理論體系等等。對課題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少走彎路,確立研究的主攻方向,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怎樣對一個課題進行論證呢?論證一個課題主要是弄清如下幾個問題:
A.所要研究的問題是什麼性質和類型的問題?
B.要研究的問題具有什麼現實意義?它的理論價值(即在理論上預計有哪些突破?)
C.要研究的問題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麼?
D.要研究的問題所應具備的條件分析。
E.課題研究的策略和步驟如何
F.課題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現形式有哪些?

3、教育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⑴ 觀察法 ⑵ 調查法 ⑶ 測驗法 ⑷ 行動研究法 ⑸ 文獻法 ⑹ 經驗總結法 ⑺ 個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實驗法(在一個課題研究過程中,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會用到兩種以上方法)
3.1 觀察法:為了了解事實真相,從而發現某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
觀察法的步驟:觀察法的實施分為以下三個步驟,步驟之一就是進行觀察研究的設計,此步驟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
3.1.1 作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
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於搜集材料,而在於掌握基本情況,以便能正確地計劃整個觀察過程。例如:要觀察某一教師的教學工作,便應當預先到學校大致了解這位教師的工作情況,學生的情況,有關的環境和條件等等。這可以通過跟教師和學校領導人談話,查閱一些有關的材料,如教案、教學日記、學生作業等,以及聽課等方式進行。
3.1.2 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考慮弄清楚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材料和條件,然後作明確的規定。如果這規定不明確,觀察便不能集中,結果就不能深入。觀察不能有幾個中心,范圍不能太廣,全部觀察要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如果必須要觀察幾個中心,那就採取小組觀察,分工合作。
3.1.3 確定觀察對象
一是確定擬觀察的的總體范圍;
二是確定擬觀察的個案對象;
三是確定擬觀察的具體項目。

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學任教的中師或大專畢業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業務、文化進修的情況,那麼,擬觀察總體就是教師工作年限達一年或兩年的新教師。在這一總體范圍內,再定下具體觀察哪幾所小學,哪幾個教研組中的哪些教師。具體觀察名單確定以後,再把擬觀察的時間、場合、具體觀察項目確定下來。

3.1.4 制定觀察計劃

觀察計劃除了明確規定觀察的目的、中心、范圍,以及要了解什麼問題、搜集什麼材料之外,還應當安排觀察過程:觀察次數、密度、每次觀察持續的時間,如何保證觀察現象的常態等。
3.1.5 策劃和准備觀察手段
觀察手段一般包括兩種:
一種是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一種是保存觀察資料的手段。

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覺器官,但有時需要一些專門設置的儀器來幫助觀察,如觀察屏、計算機終端裝置、更高級的如動作反應器等。這些儀器主要起兩方面作用:保證觀察的客觀性與提高觀察的精確性。

在保存資料的手段中,人腦是天然器官。但這種與觀察主體連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確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實現資料的客體化。因此,人們先利用文字、圖形等符號手段,進而又利用攝影、錄音、錄像等技術手段,把觀察時瞬間發生的事、物、狀況以永久的方式,准確地、全面地記錄下來,供研究地反復觀察資料和分析資料所用。

無論哪一類手段,都應在觀察開始前就准備好,對觀察中使用的種儀器也須事先作好功能檢查,以保證在使用過程中不出現障礙。對於觀察人員來說,必須掌握使用儀器的基本方法,並知道在觀察中應做些什麼。如要詳細、全面拍攝一堂課,一部攝像機是不夠的。觀察者應准備幾部攝像機,並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觀察記錄,也需要事先作好設計。在記錄紙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須記錄的項目,還可以約定一些記錄符號,以盡量減少現場記錄時書寫文字的時間.

我們以中學生課堂行為記錄為例,見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員根據研究需要,列出他認為在課堂上學生可能發生的行為。但估計所列不會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讓觀察員在需要時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請別人幫助觀察,必須事先和觀察人員講清楚每一個項目的具體所指,遇到意外情況的處理方法,要求他們熟悉每一個項目的所在位置。為了穩妥起見,還可以在正式觀察前先作幾次觀察練習,幫助觀察人員熟悉表格的內容;如發現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觀察前作出調整。
3.1.6 規定統一性標准

為了增加觀察的客觀性,為了便於衡量和評價各種現象,為了易於用數量來表達觀察的現象,為了使觀察結果可以核對、比較、統計和綜合,必須事先考慮自己的觀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種因素,並對每一因素規定出統一的標准。每次觀察或觀察同一現象的不同觀察者,要堅持採用統一的標准去衡量。這主要在於,不同的研究項目常會涉及到不同性質的標准。如:有的涉及到單位問題,如怎樣衡量學生表現的知識質量;有的涉及到定義問題,如怎樣才算違反紀律;有的涉及計算方式問題,如怎樣登記和表達學生之間產生的矛盾的頻率,等等。對類似問題,都應事先做好統一規定。
3.1.7 逐段提出觀察提綱

在觀察計劃的基礎上,應對每次或每段(幾次同一性質上一內容的觀察組成一段)觀察提出具體提綱,以便使觀察者對每一次觀察的目的、任務和要獲得什麼材料非常明確。觀察提綱可以包括本次觀察要解決的具體問題,並且應當在前一次觀察的基礎上,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提出來。亦可採用表格的方式,以便於分類統計。
觀察實際過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種結論。也許可以形成某個研究課題。
3.2 調查法 :
同樣是為了了解事實情況,分析事實情況,得出結論,證實某種問題,以便改進工作(包括改進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
包括問卷調查、訪問調查等.。了解事實情況、分析情況、認真研究,得出結論,尋找解決辦法或進一步研究的方案。
舉例說明調查法的操作過程:
抽樣調查的主要步驟
在實際的抽樣操作中,整個過程可大致分為如下步驟:
1.確定調查的目的(確定問題,形成假說;通過調查驗證假說,使問題明確化,得出結論)。

2.確定抽樣總體。要從中進行抽樣的總體應與要得到信息的總體(目標總體)一致。從樣本得出的結論適用於被抽樣總體,超出這個范圍結論的適用程度取決於被抽樣總體與目標總體的差異程度。

3.確定待收集的數據。一般只收集與調查目的有關的數據,過長的調查表會降低回答的質量。
4.選擇抽樣方法。這時總體中的哪種單位作為個體基本上可定下來。
5.編制抽樣框。如學校名錄、學生花名冊等。
6.確定需要的精確度。因抽樣調查是要由樣本推斷總體,會帶有某些不確定性。一般是對相對誤差或絕對誤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計樣本容量,估計費用。
8.抽樣試驗,在小范圍內試填一下調查表,做些必要的改進。
9.實地調查工作的組織。按抽樣方案進行調查。對收回的調查表的質量及時進行檢查。對不回答的表要有處理方案。
10.根據所用的抽樣方法進行數據分析。
11.可對同樣的數據採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較。
12.寫出調查報告。留存有關總體的信息,它們可能對將來的抽樣起指導作用。

對於教育現象,有時難於進行嚴格意義上的概率抽樣,可以考慮採用下列方法抽樣:從總體中選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單位(群),在群內進行概率抽樣;從一個小總體中選出接近於研究者對總體平均數的印象的那些個體;樣本限於總體中易於取到的部分;樣本是隨便選取的;樣本由自願被調查的人員組成;等等。但對這樣得到的樣本要選擇適當的數據分析方法,對結論也要慎重,應充分利用其它信息進行核查、確認。在教育現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經驗和抽樣技術的有機結合,是獲取好樣本的關鍵。
3.3 測驗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為的狀況,或推論某些行為的狀況(包括:能力與成就,個性、興趣、動機、態度、觀念及心理需要等);從而考慮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進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課題。

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中,測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評估、診斷和預測。(舉例,如XXX老師所做的「學生自學能力測驗(試驗)」,就是為了了解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自學能力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

所謂測量就是根據一定的法則,將某種物體或現象所具有的屬性或特徵用數字或符號表示出來的過程。測驗法是教育和心理學測量的一項主要內容和形式。

測驗的客觀性是關於測驗系統化過程好壞程度的指標。測驗的控制,在不同時間對於同一個被試,或同一時間對於不同的被試,其意義都應該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觀性則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師在做這一測試前邀請我去在他們的家長會上的講話,目的就在於排除和避免人為因素影響,排除測驗的隨意性和不真實性,實現評測標準的同一性)。
推論的客觀性指對同一結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論應該一致,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對同一結果的所做解釋應該相同。
3.4 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范圍內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於建立理論、歸納規律,而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改進工作,解決教育實際問題。行動研究將改革行動與研究工作相結合,與教育實踐的具體改革行動緊密相連。(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
模式基本是:計劃——行動——考察——反思(即總結評價)。教師個體比較適用。
另一種模式:預診——搜集資料初步研究——擬訂總體計劃——制訂具體計劃——行動——總結評價
從上述行動研究法的幾個步驟中可以發現三個明顯的特徵:
一是具有動態性,所有的設想、計劃、,都處於一個開放的動態系統中,都是可修改的;
二是較強的聯合性與參與性,研究者、教師、行政人員的全體小組成員參與行動研究法實施的全過程。
三是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貫穿於行動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終。
具體說說操作方法:

(一)預診:這一階段的任務是發現問題。對教學或學校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反思發現問題,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診斷,得出行動改變的最初設想。在各步驟中,預診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收集資料初步研究:這一階段成立由教研人員、教師和教育行政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對問題進行初步討論和研究,查找解決問題的有關理論、文獻,充分佔有資料,參與研究的人員共同討論,聽取各方意見,以便為總體計劃的擬定做好診斷性評價。
(三)擬定總體計劃:這是最初設想的一個系統化計劃。行動研究法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系統,所以總體計劃是可以修訂更改的。
(四)制定具體計劃:這是實現總體計劃的具體措施,它以實際問題解決的需要為前提,有了它,才會導致旨在改變現狀的干預行動的出現。

(五)行動:是整個研究工作成敗的關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在實施計劃的行動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動的反饋信息,可行的,則可以進入下一步計劃和行動。反之,則總體計劃甚至基本設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調整或修改。這里行動的目的,不是為了檢驗某一設想或計劃,而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在行動研究中,過程性資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六)總結評價:首先要對研究過程進行考察。考察內容有:一是行動背景因素以及影響行動的因素。二是行動過程,包括什麼人以什麼方式參與了計劃實施,使用了什麼材料,安排了什麼活動,有無意外的變化、如何排除干擾。三是行動的結果,包括預期的與非預期的,積極和消極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資料,背景資料是分析計劃設想有效性的基礎材料,過程資料是判斷行動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帶來和怎樣帶來的考察依據;結果資料是分析方案帶來的什麼樣的效果的直接依據。考察要靈活運用各種觀察技術以及數據、資料的採集和分析技術,充 分利用錄象、錄音等現代化手段。

總結評價實際上是對行動研究過程及其結果的「反思」。反思是行動研究第一個循環周期的結束,又是過渡到另一個循環周期的中介。這一環節包括:整理描述,評價解釋,寫出研究報告。這是對整個研究工作的總結和評價。這一階段除了要對研究中獲得的數據、資料進行科學處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結論外,還應對產生這一課題的實際問題作出解釋和評價。
3.5 經驗總結法:

這是教師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經驗總結法是根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分析概括教育現象,挖掘現有的經驗材料,並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導新的教育實踐活動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關鍵是要能夠從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出實際經驗中的規律;從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進自己的教學。進行教育經驗總結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要注意經驗的 先 進 性(觀念必須更新)
二、要全面考察總結的對象,充分佔有原始的事實材料;且做到有「點」有「面」,「點」、「面」結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三、要以教育實踐活動為依據,不能憑空想當然,那是毫無價值。
四、要善於進行理論分析
3.6 文獻法:

分類閱讀有關文獻(包括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理論價值和資料價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結論或者發現問題,尋找新的思路。

文獻按內容性質分,有零次文獻、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和三次文獻。零次文獻是未經發表和有意識處理的最原始的資料。一次文獻指直接記錄事件經過、研究成果、新知識、新技術的專著、論文、調查報告等文獻。二次文獻是指對一次文獻進行加工整理,包括著錄其文獻特徵、摘錄其內容要點,並按照一定方法編排成系統的便於查找的文獻。三次文獻是指工具書和在二次文獻的基礎上,又對眾多一次文獻的綜合研究結果。
3.7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就是對單一的研究對象進行深人而具體研究的方法。
個案研究的對象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個別團體或機構。前者如對一個或少數幾個優生或差生進行個案分析,後者如對某先進班級或學校進行個案研究。個案研究一般對研究對象的一些典型特徵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謂「解剖麻雀」的方法。
個案研究中,原始的資料積累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個案研究不僅停留在對個案的研究和認識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認識教育與發展之間的因果關系,提出一些積極的教育對策,以改革教育教學方法。也可能通過對某個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說,進而產生新的研究課題或教改實驗。

觀察或追蹤一個人、幾個人、一個團體、一節課……的過程,時間可長可短,依需要而定,進行分析概括,透過現象看本質,得出規律性的結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個案研究的對象少,研究規模也較小;同時個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沒有控制的自然狀態中進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時間內突擊完成。所以,個案研究就特別適合教師的研究。教師可以抓住一兩個典型的學生或一類學生,結合教學、教育工作實踐進行研究。對於每一個教育實踐工作者來說,總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對象,而且也不需要什麼特殊的處理,不影響正常的教育活動)。
3.8 案例研究法:

什麼是「案例」?中外學者尚無普遍公認的、權威的定義,一般認為,案例是對現實生活中某一具體現象的客觀描述。教育案例是對教育活動中具有典型意義的,能夠反映教育某些內在規律或某些教學思想、原理的具體教學事件的描述、總結分析,它通常是課堂內真實的故事,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實記錄。對這些「真實記錄」進行分析研究,尋找規律或產生問題的根源,進而尋求解決問題或改進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Ⅱ 畢業論文所用的研究方法

畢業論文所用的研究方法

畢業論文所用的研究方法,畢業論文對於每個學生來說都有重要意義,畢業論文中所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種,那麼下面大家就跟隨我一起來看看畢業論文所用的研究方法的相關知識吧,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畢業論文所用的研究方法1

1、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2、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

3、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

第一、主動變革性。

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

第二、控制性。

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

第三,因果性。

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4、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

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

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

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

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5、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6、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7、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8、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

9、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

(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

(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

(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10、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畢業論文所用的研究方法2

畢業論文寫作步驟

在寫作過程中,論文寫作基本步驟一般分為"前奏——提綱——寫作——收尾——校對"。

1、前奏

就是對資料的收集和遴選,並對文章需要的內容進行消化處理。

2、提綱

就是對文章的整體思路進行總體掌握,這樣才能對論文寫作質量有充分的保障。

提綱是由序碼和文字組成的一種邏輯圖表,是幫助作者考慮文章全篇邏輯構成的寫作設計圖, 是作者構思謀篇的具體體現。

圖表在手,作者可以初觀論文結構的全貌,層次清楚,重點明確,簡明扼要,一目瞭然。

提綱是論述框架,是構思的外化。思如流水,稍縱即逝,要盡快捕捉記錄並固化。

3、寫作

這個過程是比較重要的,也是核心,在論文的正是寫作過程中需要整合各種資源以及各種優勢資料,這樣才能寫出好文章。

4、收尾

開頭和收尾都是文章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這樣保持文章的高質量具有保障意義。

5、校對

校對工作是對文章的最終處理,這種校對包括文章寫完後的校對以及對作者不滿意地方的修改,這個很關鍵,也很重要,是對作者負責任的集中體現。

畢業論文寫作方法

(一)選題方法

選題是畢業論文寫作的開端。能否選擇恰當的題目,對於整篇畢業論文寫作是否順利,關系極大。好比走路,這開始的第十步是具有決定意義的,第一步邁向何方,需要慎重考慮。否則,就可能走許多彎路,費許多周折,甚至南轅北轍,難以到達目的地。選題,要遵循這樣兩條基本原則:第一條是價值原則,即論文的選題要有價值。論文價值有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之分,選題時,要把應用價值擺在首位。寫的畢業論文不是毫無實際意義的「空對空」的文字游戲,而是來源於現實,並為現實服務的。衡量一篇論文是否有價值以及價值之大小,應當首先看它能滿足社會需要的程度如何。我們要從現實生活中選取有意義的題目,寫出文章來最好能指導現實,為當前的現實服務。第二條是可行原則。選題時要充分考慮主客觀條件。客觀條件主要是寫作的時間、地點、環境;主觀條件包括作者的才能、學識和所掌握的材料等。在選擇畢業論文題目時,必須考慮自己的主、客觀條件,量力而行。即要選擇那些客觀上需要,主觀上又有能力完成的題目。

(二)搜集材料方法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寫文章不能沒有材料。畢業論文如果缺少翔實的材料,就會像毛澤東同志曾經批評過的黨八股那樣,「空話連篇,言之無物」,「像個癟三,瘦得難看」。

寫作的材料從哪裡來?第一來自生活。人民群眾豐富多採的生活實踐是文章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魯迅曾對青年作家說過,「此後如要創作,第一須觀察」,要去「讀『世間』這一部活書」。黨校學員來自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大都具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指引導他們從自己的工作實踐中,從自己的「生活倉庫」中攝取寫作材料。第二來自書本,包括各種文獻資料、報刊雜志等。宋朝朱熹詩曰:「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講的是讀書的好處。書籍是人生最好的老師,寫作者如能經常向書本請教,文章的材料就像「源頭活水」那樣源源不斷。指時博覽群書,瀏覽各種報刊,發現有用的材料,就可以向學員推薦。材料靠自己去搜集。指導教師可以指導學員先制定一個搜集材料的目錄,如是調查材料,可按時、地、對象擬定目錄;如是文獻資料,可按書刊名稱和發行年月安排目錄。要著重搜集第一手材料,對第二手材料要查明出處、核對原著。

(三)立意方法

立意就是確立文章主題。主題在文章中處於核心地位,是文章的「靈魂」和「統帥」。一篇文章質量高低、價值大小,主題是其衡量的主要尺度。

指導學員立意,要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符合現實需要,體現時代精神。文章是時代的產物、現實的反映,它的主題應體現出那個時代的特徵及發展方向。因此,畢業論文應牢牢把握時代脈膊,回答時代提出的最尖銳、最迫切、最現實的問題,以推動社會向前發展。

第二,反映客觀事物本質。文章是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反映,但並不是像鏡子那樣機械地反照現實,而應當反映客觀事物的某種本質,揭示其內部的規律性。

第三,要有獨到的見解。只有獨到的見解,才能使人受到啟發,令人感奮,於人有益。什麼是「獨到的見解」?就是古人所說的「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筆下俱無」的思想、認識、意見、主張。要獲得獨到的見解,關鍵在於多思。其次,要有膽識,敢於標新立異。站在時代的高度,深入事物的本質,多思深思,確立有現實意義;有獨到見解、有理論深度的主題。

(四)謀篇布局方法

所謂謀篇布局,就是考慮和安排文章的整體結構。結構是文章的骨架。確定了主題,選定了材料,接著就要把文章的框架搭起來。安排結構的基本要求是:(一)要圍繞主題安排結構;(二)要有明確、清楚的層次;(三)要完整、自然、嚴密。指導教師應根據文章所要表現的內容,合理安排結構,做到有中心,有層次,首尾圓合,重點突出,嚴謹自然,富於變化

Ⅲ 寫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寫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寫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畢業季,大學生畢業的時候是需要寫畢業論文的,不少人好奇寫畢業論文的有什麼研究方法。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了解寫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的相關內容。

寫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1

1、調查法

調查法是現在用戶在撰寫論文過程中使用最多的研究方法,調查法主要是通過用戶系統化的搜集有關研究課題的現在狀況或者歷史狀況進行綜合分析得到研究成果的方式。

2、觀察法

觀察法,顧名思義就是用戶藉助自己的感官和一些其它的輔助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直接的觀察,記錄數據內容,以此來獲得研究論文課題的方式,很多大型的科研機構等都是採用這種方法進行課題研究。

3、實驗法

實驗法相信只有接觸過化學課程的用戶都是可以理解的,實驗法主要是通過控制實驗對象的各方面要素來明確研究對象間的關系,這是現在很多用來發現研究對象間關系的方法之一。

4、文獻法

文獻法主要是通過不斷的搜集該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進行系統全面的分析,以此來得到研究數據的方法,但是用戶一定要知道挑選的論文文獻資料一定要全面,這樣才能全面的分析研究成果。

寫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2

畢業論文怎麼寫

1、題目:畢業論文題目應簡潔、明確、有概括性,字數不宜超過20個字。

2、摘要:論文摘要應闡述學位論文的主要觀點,說明本論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結論。盡可能保留原論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論文的創造性成果和新見解。摘要以500字左右為宜,要有高度的概括力。

3、關鍵詞:關鍵詞是能反映論文主旨最關鍵的詞句,一般3-5個。關鍵詞之間需要用分號或逗號分開。

4、目錄:目錄既是論文的提綱,也是論文組成部分的'小標題,應標注相應頁碼。

4、正文:專科畢業論文正文字數一般應在5000字以上,本科文學學士畢業論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碩士論文可能要求在3萬字以上。畢業論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論、結論三個部分。

前言是論文的開頭部分,主要說明論文寫作的目的、現實意義、對所研究問題的認識,並提出論文的中心論點等。本論是畢業論文的主體,包括研究內容與方法、實驗材料、實驗結果與分析等。結論是畢業論文的收尾部分,是圍繞本論所作的結束語。其基本的要點就是總結全文,加深題意。

7、注釋: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有些問題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闡述和說明。

8、致謝:簡述自己通過做畢業論文的體會,並應對指導教師和協助完成論文的有關人員表示謝意。

9、參考文獻:在畢業論文末尾要列出在論文中參考過的所有專著、論文及其他資料,所列參考文獻可以按文中參考或引證的先後順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

10、對於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參考價值的內容,可編入附錄中。

Ⅳ 鎺屾彙縐戝︾爺絀朵笌璁烘枃鍐欎綔鏂規硶鏈変綍鐢ㄥ

鎺屾彙浜嗙戝︾爺絀朵笌璁烘枃鍐欎綔鏂規硶鍚庯紝鍙浠ユ洿鏈夋晥榪涜岀戝︾爺絀跺拰璁烘枃鍐欎綔銆

涓銆侀噸瑕佹剰涔

縐戞妧鍐欎綔鏄鍐欎綔瀛︾戠殑涓涓鍒嗘敮錛屽畠鏄浠ョ戝﹀拰鎶鏈涓轟富瑕佸唴瀹圭殑鍐欎綔錛岀戞妧鍐欎綔鍏鋒湁鎮犱箙鐨勫巻鍙詫紝鑷鏈夌戝︽妧鏈鐨勬枃瀛楄拌澆浠ユ潵灝卞瓨鍦ㄤ簡銆

闅忕潃縐戝︽妧鏈鐨勯為熷彂灞曪紝縐戞妧淇℃伅鐨勫墽澧烇紝縐戞妧鍐欎綔寮曡搗浜嗗浗鍐呭栫殑鏅閬嶉噸瑙嗭紝涓嶄絾鏈夌浉褰撴暟閲忕殑涓撻棬鐮旂┒瀹冪殑璁烘枃銆佷笓钁楅棶涓栵紝鑰屼笖榪樺湪澶у﹂噷鏈変簡涓甯涔嬪湴銆

縐戝︽妧鏈鐮旂┒鍒涙柊鐨勬垚灝憋紝鍙鏈夐氳繃璁烘枃涔嬬被鐨勪俊鎮杞戒綋涓哄獟浠嬪叕寮鍙戣〃錛屾柟鑳藉緱鍒扮ぞ浼氭壙璁ゆ垚涓虹敓浜у姏錛岄犵忎簬浜虹被騫舵祦浼犲悗涓栥

璁烘枃綆浠嬩笌鍙戣〃浣滅敤

涓銆佽烘枃綆浠

褰撲唬錛岃烘枃甯哥敤鏉ユ寚榪涜屽悇涓瀛︽湳棰嗗煙鐨勭爺絀跺拰鎻忚堪瀛︽湳鐮旂┒鎴愭灉鐨勬枃絝狅紝綆縐頒箣涓鴻烘枃銆傚畠鏃㈡槸鎺㈣ㄩ棶棰樿繘琛屽︽湳鐮旂┒鐨勪竴縐嶆墜孌碉紝鍙堟槸鎻忚堪瀛︽湳鐮旂┒鎴愭灉榪涜屽︽湳浜ゆ祦鐨勪竴縐嶅伐鍏楓傚畠鍖呮嫭瀛﹀勾璁烘枃銆佹瘯涓氳烘枃銆佸︿綅璁烘枃銆佺戞妧璁烘枃銆佹垚鏋滆烘枃絳夈

浜屻佸彂琛ㄤ綔鐢

璁烘枃 鏄鎸囪繘琛屽悇涓瀛︽湳棰嗗煙鍦ㄧ粡榪囩爺絀跺悗鎻忚堪瀛︽湳鐮旂┒鎴愭灉鐨勬枃絝犮傚畠鏃㈡槸瀵圭爺絀剁殑瀛︽湳闂棰樿繘琛屾帰璁ㄧ殑涓縐嶆墜孌碉紝鍙堟槸瀵瑰︽湳鐮旂┒鎴愭灉榪涜屼氦嫻佺殑涓縐嶅伐鍏楓備笉鍚岀殑浜哄彂琛ㄨ烘枃鐨勪綔鐢ㄤ篃涓嶅悓錛

1銆佽瘎鑱岀О錛堟檵鍗囪亴縐幫級錛氱爺絀剁敓姣曚笟闇瑕侊紱鏁欏笀銆佸尰鎶や漢鍛樸佺戠爺闄㈡墍鐨勪漢鍛樸佷紒涓氬憳宸ョ瓑鏅嬪崌楂樹竴綰х殑鑱岀О鏃訛紝鍙戣〃鏈熷垔璁烘枃鏄浣滀負涓欏瑰繀闇鐨勫弬鑰冩寚鏍囥

2銆佺敵鎶ュ熀閲戙佽鵑橈細鏁欒偛銆佺戞妧銆佸崼鐢熺郴緇姣忓勾鐢蟲姤鐨勫浗瀹惰嚜鐒剁戝﹀熀閲戦」鐩銆佸叾瀹冨悇縐嶅熀閲戦」鐩銆佸悇縐嶇爺絀惰鵑樻椂錛屽彂琛ㄨ烘枃鏄浣滀負鍩洪噾鎴栬鵑樺畬鎴愮殑涓縐嶇爺絀舵垚鏋滅殑緇撹烘у睍紺恆

3銆佷笘鐣屾у熀紜棰嗗煙鐨勭爺絀訛紝姣斿傚湪鍖誨︺佹暟瀛︺佺墿鐞嗐佸寲瀛︺佺敓鍛界戝︾瓑棰嗗煙寮灞曠殑鍩虹鎬х爺絀訛紝鍏寮鍙戣〃璁烘枃鏄瀵規渶鏂扮戞妧縐戝︾爺絀舵垚鏋溿佺爺絀舵柟娉曠殑涓縐嶅睍紺哄拰鎶ラ亾銆備互鎺ㄥ姩鏁翠釜紺句細鐨勭戞妧榪涙ョ瓑銆

Ⅳ 研究性論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

研究性論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

研究性論文也是屬於畢業論文其中的一種,大家都知道,掌握一定的畢業論文寫作方法與技巧,能夠使我們更好的完成畢業論文,下面為大家介紹研究性論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

1.畢業論文材料的收集整理方法與技巧

1.1 廣泛地搜集、閱讀

論文提出的問題要集中, 材料的收集卻要盡可能地廣泛。一般說來,至少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知識、材料准備。

1)能夠反映研究對象本身各種具體特徵的專題材料

充分熟悉對象,是正確認識對象的必不可少的前提。除了直接了解對象本身的各種具體特徵(通過有關作家的全部作品,有關問題的各種知識,……),還要把握一切能夠影響研究對象的生成和發展變化的社會、歷史條件或精神、物質因素。只有盡可能全面地掌握這些材料。進行研究時才能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對於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

2)作為明確方向和思想指導的理論准備

所謂科學研究,就是通過正確、嚴密的分析、概括和抽象工作, 從具體的事物和現象中找出本質性和規律性的東西來。這項工作,本身就要有正確的理論(專業理論和作為世界觀和方法論起作用的哲學思想)所指導。科學實踐和發展的歷史還告訴我們,進行一項研究工作,不僅需求充分的專業理論、知識,最好還能力求廣泛通曉其它有關學科的理論和知識。通過不同學科的理論和方法的相互滲透,相互啟發(例如, 用系統的方法分析藝術形象的美學特徵和社會功能;把模糊數學的方法引入修辭學研究中去), 往往可以更好地帶來新的發現;新的突破。

3)別人對於這一問題已經發表過的意見

這方面的材料要盡量搜集。別人已經解決的問題,自然不必再花力氣去作重復勞動; 充分吸收別人已有的經驗,或是了解別人所遇疑難的焦點所在,對不同觀點仔細進行比較研究,既可以少走彎路,也便於發現問題,就象兵法上所說的那樣,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1.2 認真地整理、辨析

要使材料發揮作用,還需運用科學的觀點和方法,下一番辨析、整理的工夫,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使材料系統化,條理化,真能有助於分析、解決問題。整理材料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1)製成文獻、資料的目錄索引。可以利用有關的現成材料(圖書館、資料室的目錄卡片和報刊索引等),根據自己的選題加以編寫。

2)剪報、札記、文摘卡。這一類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必須力求眉目清楚。一要詳細註明每則資料的作者、篇名、出處、發表日期,二要有細致合理的分類。

3)大事記、年譜或著譯年表。通過這一類材料的編寫,可以加強對於研究對象的總體印象,有助於在胸有全局的基礎上深化對於某一專題、某一側面的研究。

2 畢業論文內容寫作的方法與技巧

2.1 論文的結構

論文的結構,並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從一般的情況來看,大體上可以分作“引言”“正文”和“結論”三個部分。引言的作用,主要是說明選題的原因,概述前人已有的成果和尚存的'疑難、爭執,提出本文所要探討、解決的問題;正文是分析、論證的過程;結論則是整個研究成果的總結性的表述。有的文章在引言之前,還有小標題目錄和全文的內容摘要。

2.2 提綱的作用

論題擬定,材料大致齊備,動手寫作論文之前,應仔細擬出論文提綱。提綱也有個反復修改補充的過程。這步工作做好了,論文已大致成竹在胸。一個成熟的提綱,有助於樹立全局觀念,從整體出發,去考察每一個局部,並考慮個部分之間應有的邏輯聯系。各部分所佔的篇幅應與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相稱,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既要重點突出,又要照顧全面。

2.3 要有正確而多樣的研究、分析方法

初學學術論文寫作的人,往往容易犯歸納多而分析少的毛病。要麼是就事論事的材料羅列,要麼是輕易而簡單化地得出結論,不善於通過有層次、有根據的分析、論證,充分顯示其思想觀點的說服力和深刻性。這里就需要注意研究方法或分析方法的改進、提高。一般說來,有以下幾種:

1)哲學的方法

這是指如何根據唯物主義辨證法對於哲學基本范疇(現象和本質,存在和運動,原因和結果……)的理解,正確解決具體研究工作中的本體論和一般方法論的問題(比如,從認識對象的現象到認識對象的本質)。

2)歷史的方法

這是強調尊重對象本身的歷史具體性的方法。它要求研究工作者必須充分熟悉客觀對象歷史發展的實際進程,佔有大量資料,從中尋找出客觀對象的特點及其發展規律性。

3)邏輯的方法

這是要求我們必須正確運用形式邏輯和辨證邏輯所揭示的關於人們思維的一般規律(概念、判斷、推理、分析與綜合、具體與抽象……), 對客觀事物的各種現象進行邏輯分析,尋求它們之間的規律性聯系,並用理論的形態加以體現。

4)假說的方法

所謂假說,並不是隨意的幻想和碰運氣的猜測,而是以一定的經驗事實材料為基礎, 以一定的科學理論為依據,藉助於研究者的活躍聯想或直覺感受, 提出的一種富有預見性、然而尚待繼續驗證的新觀點。它們雖然還不能稱為科學的結論,但卻常常是新思想、新理論的萌芽。

科研成果的正確獲得,往往是和上述各種方法的另國而緊密地結合使用分不開的。

2.4 引用材料的方式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但是,援引不當,交代不清,也會影響文章的質量。引用材料的方式有這么幾種:

1)完整引用。照錄原文一句或一段話,不能任意刪削或添加別的內容。前後要加引號。如果引文單獨成一段,每行均比其它文字往後空兩格。

2)概括引用。用作者自己的語言將引文的原意轉述出來。前後無須加引號,也不用其它格式或符號加以突出。

3)分析引用。將引文的內容拆散、打碎,和論文作者自己的闡述分析文字自然地 糅 合在一起。這樣可以避免由於單獨的引文太多而使文章顯得累贅或影響風格的統一。

;

Ⅵ 論文寫作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論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

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二、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

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啟發人們的思維;導致新的發現。

三、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

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

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四、文獻研究法(查找文獻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

其作用有: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五、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英文題名方法

1、英文題名以短語為主要形式,尤以名詞短語最常見,即題名基本上由一個或幾個名詞加上其前置和(或)後置定語構成;短語型題名要確定好中心詞,再進行前後修飾。各個詞的順序很重要,詞序不當,會導致表達不準。

2、一般不要用陳述句,因為題名主要起標示作用,而陳述句容易使題名具有判斷式的語義,且不夠精煉和醒目。少數情況下可以用疑問句做題名,因為疑問句有探討性語氣,易引起讀者興趣。

3、同一篇論文的英文題名與中文題名內容上應一致,但不等於說詞語要一一對應。在許多情況下,個別非實質性的詞可以省略或變動。

Ⅶ 科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的目錄

前言
第一章科學研究概述
第一節科學與科學研究
第二節科學技術與社會進步
第二章選題
第一節選題的意義
第二節選題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選題的類型
第四節選題的過程
第五節選題的程序
第六節選題的途徑
第七節選題的方法
第八節選題的來源
第三章文獻利用
第一節文獻的定義和類型
第二節文獻檢索
第三節重要檢索系統的介紹及其使用
第四節紙質文獻及其利用
第五節電子文獻及其利用
第六節文獻的閱讀與管理
第四章開題報告
第一節開題報告的作用及其意義
第二節開題報告的寫作規范
第三節生命科學相關基金項目介紹
第四節課題申請書的撰寫
第五章實驗設計
第一節實驗設計概述
第二節簡單實驗設計
第三節單因素實驗設計
第四節拉丁方設計
第五節兩因素實驗設計
第六章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第一節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概述
第二節實驗研究
第三節調查研究
第四節問卷調查
第五節訪談法
第六節評價研究
第七節行動研究
第七章數據處理
第一節基本概念
第二節數據處理原理及方法
第三節數據轉換
第四節數據處理軟體介紹
第八章論文的基本格式
第一節前導部分
第二節論證部分
第三節附屬內容
第九章學位論文寫作
第一節學位論文與創新
第二節學位論文與研究
第三節學位論文與讀書
第十章學術成果及評價
第一節學術成果概述
第二節論文答辯
第三節論文的發表
第四節學術報告
第五節專利申請
第六節報獎
第十一章學術規范
第一節學術規范概述
第二節學術活動中的基本規范
第三節學術道德
附錄(見配套光碟)
·收起全部<<

閱讀全文

與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通識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什麼方法可以除掉衣服上的霉漬 瀏覽:728
佳源熱水器使用方法 瀏覽:292
旅遊線路的方法與步驟 瀏覽:962
酸性氣脫硫的測量方法 瀏覽:635
二氧化碳連續檢測的方法 瀏覽:621
公司工資稅率計算方法 瀏覽:306
懶人在家做蛋糕的簡便方法微波爐 瀏覽:526
美國用什麼方法治療白內障 瀏覽:426
腹肌抬高腳趾鍛煉方法 瀏覽:166
藏紅花的食用方法與功能 瀏覽:810
地磚防水膠條安裝方法 瀏覽:992
筆記本電腦手機使用方法 瀏覽:338
中考不等式組的解題方法與技巧 瀏覽:734
感冒快速治療方法 瀏覽:463
如何洗白衣服的方法 瀏覽:759
統計學中p值的計算方法 瀏覽:432
地形分析方法步驟 瀏覽:354
總硫苷檢測方法 瀏覽:723
hp感染的治療方法 瀏覽:923
炮台支架使用方法圖解 瀏覽: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