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耳前瘺管病如何治療
耳前瘺管或稱先天性耳前瘺管,為胚胎期第一腮溝的遺跡。多單側發病。瘺口常位於耳輪前腳,瘺管可形成分支或樹叉狀,管內表面襯以復層鱗狀上皮,管腔內有脫落的上皮及角化物,因感染腐敗可排泄出有臭味的豆腐渣樣分泌物。本病一般常無症狀,偶爾在擠壓時有少量粘液或粘膿從瘺口溢出;感染時,局部可紅腫疼痛或形成膿腫,或膿性分泌物增多;反復感染化
膿者,局部可形成膿瘺或瘢痕。一般來說,無症狀者不需要治療。若有感染化膿,可給予抗生素或磺胺類葯物治療,如青黴素,每次80萬單位,肌肉注射(注意做過敏試驗);或紅黴素,每次0.25g,每日3次,口服。若形成膿腫應及時切開,排膿引流,局部清潔消毒,碘伏紗條換葯;待紅腫消失,感染控制後可行瘺管切除術,務必一次徹底切除,否則遺留部分瘺管感染復發,再行手術效果甚差。
中醫認為本病為先天稟賦不足,正氣虛弱,胎毒內蘊而形成。若感染反復發作,常流膿液,治宜益氣養血,補托排膿。可用托里消毒散加減治療,常用葯物有:黃芪15g,黨參12g,白術12g,熟地黃15g,白芍12g,當歸12g,金銀花15g,皂角刺15g,白芷15g,桔梗10g,甘草3g,紫花地丁20g,連翹15g等,水煎服。外治可先用九一丹或紅升丹葯捻插入瘺口,盡可能內伸,外敷生肌玉紅膏,隔天換葯1次。飲食上宜清淡,以瘦肉或鮮蛋為主,忌海鮮魚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