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的研究方法:規范研究法,實證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較分析法,思維方法,內容分析法,文獻分析法,數學方法。
一、規范研究法
會計理論研究的一般方法,它是根據一定的價值觀念或經濟理論對經濟行為人的行為結果及產生這一結果的制度或政策進行評判,回答經濟行為人的行為應該是什麼的分析方法。
二、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認識客觀現象,向人們提供實在、有用、確定、精確的知識研究方法,其重點是研究現象本身「是什麼」的問題。實證研究法試圖超越或排斥價值判斷,只揭示客觀現象的內在構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聯系,歸納概括現象的本質及其運行規律。
三、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作為案例,交給受訓學員研究分析,培養學員們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解決問題及執行業務能力的培訓方法,具體說來:
四、比較分析法
是通過實際數與基數的對比來提示實際數與基數之間的差異,藉以了解經濟活動的成績和問題的一種分析方法。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常常用到,他與等效替代法相似。
五、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六、內容分析法
內容分析法是一種對於傳播內容進行客觀,系統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實質是對傳播內容所含信息量及其變化的分析,即由表徵的有意義的詞句推斷出准確意義的過程。內容分析的過程是層層推理的過程。
七、文獻分析法
文獻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鑒別、整理文獻,並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事實科學認識的方法。文獻分析法是一項經濟且有效的信息收集方法,它通過對與工作相關的現有文獻進行系統性的分析來獲取工作信息。一般用於收集工作的原始信息,編制任務清單初稿。
八、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
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數學方法主要有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② 碩士畢業論文常用的研究方法
碩士畢業論文常用的研究方法9條
1.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
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2.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3.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
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
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
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4.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5.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6.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7.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8.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9.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
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
(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③ 瀹炲湴璋冪爺娉曟槸紜曞+璁烘枃鐨勭爺絀舵柟娉曞悧
鏄銆
鍥犱負浼氳$曞+璁烘枃鍙浠ョ敤鏂囩尞鐮旂┒娉曪紝緇熻″垎鏋愭硶銆佸疄鍦拌皟鏌ユ硶絳夈
④ 會計理論研究的一般方法有哪幾種
會計理論來源於三個方面:一是從許多前人的過去經驗所積累起來的思想、著作中汲取的;二是自覺總結分析、認識現實而形成的思想、觀念;三是基於對會計未來發展趨勢的分析預測而形成的推理、判斷。不管哪一種情況,要形成理論,都需要運用一定的思維、論證的方法。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是人們研究會計理論時所運用的思維、判斷和推理的方法。常見的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有:
1.演繹法.
演繹法是指從某種目的和假設出發,從中推導出個別結論、概念、程序,而形成會計理論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認為,理論的主要目的在於為開創新概念和新程序提供一種體系,以及幫助對一些備選程序進行抉擇,在建立切實可行的程序間題上,也不必要求理論完全切合實際和實用。典型的演繹法是從會計報告目標和假設出發,推導出能指導會計實務的准則、原則、會計處理方法程序。演繹法非常強調邏輯推理的作用。這種方法的基本研究程序為:
假設、前提→推導→結論→驗證→具體問題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可以保持相關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使理論構建具有邏輯嚴密性;其缺點是如果假設和前提是虛偽的或錯誤的,其結論也將是虛偽或錯誤的。
2.倫理法.
倫理法又稱道德標准法,是指將制定會計處理和編制會計報表應遵循的道德標准,作為建立會計准則或理論體系依據的一種專門方法。在西方會計理論中,會計道德標准論將重點放在正當(Justice)、真實(Truth)和公正(Fairness)上。公正、(會計學習網http://www.2361.net)正當和無偏見是指會計報告和報表不受不正當的權勢或偏見的影響,它們不應帶著損害別人而為任何特定個人或集體服務的目的來編制;真實是指財務報告應當毫不歪曲地作真實和正當的陳述。
在中西方會計原則、會計處理方法程序中都滲透著道德標準的要求,如人們在選用會計方法上通常以道德標准為基礎進行判斷。但是,道德標准法的缺點是它不能為會計原則的形成或現行會計原則的評價,提供合理的基礎。
3.經濟學法.
經濟學法是指構建會計理論時,將不同會計方法、技能的選擇置於對宏觀經濟指標變動影響能力的基礎之上。它強調總體的經濟效益。其理論支點是:作為規范方法,會計的目的之一是將企業和人個的行為引向特定國民經濟政策的執行。(亨德里克森,1965)會計政策、會計程序應當反映經濟現實,會計方法的選擇應當考慮宏觀經濟效果。
4.系統法.
系統法是指將系統論的原理與方法,引人到會計理論的研究中去,來解釋或表述會計現象及其規律的一種方法。進人20世紀80年代以後,人們開始借鑒系統論原理將會計看作一個企業管理的子系統加以研究。《現代會計基本理論》(於玉林,1995)一書中指出:「會計是一個系統。它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而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會計系統的組成部分或者說基本要素是人、資金、會計方法、計算工具和會計信息。」
5.實證法.
實證法是指要根據實際效用或實在的因果關系來判斷、選擇會計概念、准則和各種程序的一種理論研究方法。美國會計學家詹森(M. T. Jensen)最早倡導會計實證研究,他在1976年發表的《關於會計研究和會計管制現狀的反映》中提出「由於規范的理論占優勢,會計研究是不科學的」。1986年美國R·L·瓦茨和J·L·齊默爾曼出版了《實證會計理論》一書,把實證會計理論推向一個嶄新的水平。
⑤ 會計研究方法的內容有哪些
一、會計學科按其研究內容,主要有基礎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學、高級財務會計學、成本會計學、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學、審計學和會計電算化等重要分支學科組成。
二、會計是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尺度,對一定單位的經濟業務進行計量、記錄、匯總和分析,向有關方面報導財務信息,並直接參與單位的經營管理,促使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經濟信息系統和經濟管理工作。
三、會計定義包含如下要點:
1、會計總是被用於「一定單位」,這個「一定單位」就是會計的主體。
2、會計是用來核算「經濟業務」的,這個「經濟業務」就是會計的客體,亦即會計對象。
3、會計對經濟業務進行「計量、記錄、匯總、分析和報導」,這就是會計的方法和程序。
4、會計主要採用貨幣計量尺度。
5、會計既向有關方面報導單位的財務信息,又參與單位的經營管理活動,這就是會計的主要職能。
6、會計既是一種經濟信息系統,又是一種經濟管理工作,這就是會計的本質屬性。會計是一種管理活動,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商品貨幣經濟條件下,它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並利用專門的方法和程序對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完整、連續、系統地反映和監督,旨在提供會計信息和提高經濟效益。
⑥ 會計實證研究方法的主要步驟和程序是什麼
一、實證會計研究的方法
實證會計研究所採用的方法是實證法。實證法是解釋和預測客觀現象的方法,它要以確實的證據,反映或檢驗客觀存在的現象,其哲學基礎是證偽主義。
證偽主義的創立者是英國著名的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爾。波普爾的科學方法論的核心是反歸納原理,以及建立在反歸納原理基礎上的經驗證偽原則。波普爾認為,過去的多次重復既不能證明未來的必然重復,也不能保證未來的可能重復,因此歸納推理既不可能得出必然知識,也不可能得出或然知識。波普爾的證偽原則是以"邏輯不對稱。原則為基礎的,即用數量極大的個別不能證實一般,而用數量極少的個別卻能證偽一般。波普爾認為科學知識或理論是不能用經驗來"證實"的,只能"證偽";一個"證實"『能證實一個經驗事實,而一個"證偽"卻能證偽整個理論。由於證偽主義徹底否定了歸納法,故實證方法論的推理方法只能是演繹法,並且主要是假說演繹法。假說演繹法的前提不是公理而是假說,是以假說為出發點進行邏輯推導,從而得出一系列個別結論的方法。假說演繹法的基本特點是,由於演繹推理的結論沒有超出其前提范圍,前提和結論之間是一種必然的關系,屬於必真推理的范疇,盯假說為真,則結論亦真。在假說演繹法下,證偽的具體對象是根據假說進行邏輯推理所得出的預測結論,而非假說本身。
一般認為,實證法包括下述方法:問卷調查、訪談調查、利用現有資料(如報刊、官方統計資料和資料庫等)、資本市場研究、預測能力、比率分析、實驗室研究、建立模型、模擬法、小組討論和實地試驗等。在假說檢驗過程中,又要涉及到許多數理統計方法。
二、實證會計研究的過程
實證研究方法主要採用假說演繹法。假說演繹法的過程可描述為:提出假說(猜想),然後進行邏輯推理,導出具體需要或關心的結論,最後進行實證檢驗,予以證實或證偽;若被證實則暫時接受結論,若證偽再進行新一輪的演繹過程。實證會計研究的過程具體來說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確立研究課題。會計中存在大量可作實證研究的課題,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受何因素影響,公司為何採用某一信息披露策略,公司信息披露策略的選擇和變更對股票價格的影響及對管理人員、投資者、信貸者和職員的影響,選擇和變更會計方法的制約因素,會計方法的選擇和變更對企業、企業股票價格、投資者和管理人員的影響,會計准則制定過程中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矛盾及其產生的原因,不同會計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差別等等。
選擇和確定實證會計研究課題,通常需考慮以下幾個方面:①課題是否對政府、會計准則制定者、公司決策和管理者、信貸者及投資者有政策意義;②課題是否對其他會計研究人員有意義,即是否具有學術價值;③是否有合適的理論來指導實證研究;④該項研究所需證據是否能取得;⑤是否有適當的數量方法來分析數據和測試假設。
2、進行文獻評述。研究者應根據所研究的課題尋找相關的基本理論,並對已有的相關文獻與研究成果進行檢索和評述。通過這一主要環節,了解有關問題的研究狀況和發展,如所涉及的理論、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技術、研究結果、研究特點和缺陷、進一步開展研究的可能性等等。
從提出理論假設。實證會計研究中,直接對理論加以實證是困難的,因此一般的做法是根據理論作出合乎邏輯的預測,然後對它們加以檢驗,這種預測就是假設。如經濟學中的代理理論認為,委託人和代理人均是理性的最大利益追求者,因此,代理人會將其自身利益置於委託人利益之前。據此,我們可就企業會計方法選擇和信息披露作如下假設:第一、公司管理人員選擇有利於本身利益的會計方法;第二、公司管理人員不披露或者有意粉飾於己不利的財務信息。
提出假設需注意如下凡點:①假設中的概念必須清晰明了;②假設應保持一種中立態度;③假設應明確表明它預測的是什麼;④假設的提出要考慮到相應的驗證技術;⑤假設應能與一種現有理論相聯系。
4、搜集數據資料。假設提出以後,研究者就應考慮如何搜集數據資料。收集數據資料前,需將假設具體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即:①對假設中的概念予以嚴格定義,使之轉化為可以計量的變數;②確定變數的計量方法;③檢查計量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由於實證會計研究要求通過數據資料來驗證假設是否成立,因此應盡可能採用科學的方法,從被研究對象的總體中採集數量足夠的、有代表性的數據資料。數據資料採集的方法有:問卷調查、訪談調查、利用現有資料、實驗模擬、建立模型等。
5、檢驗理論假設。假設檢驗,最能體現實證會計研究的特色。一般是在提出需要驗證的假設(動機假設)的同時,再從反面提出一個虛假設。假設檢驗存在著兩類錯誤:第一類是棄真錯誤,即虛假設為真卻被拒絕的錯誤;第二類是取偽錯誤,即虛假設為假卻被接受的錯誤。一般而言,研究者在進行測試前,要確立需承擔多大風險來聲明動機假設的真偽和拒絕虛假設,亦即需確立一個顯著性水平。通常人們取其值為0.05或0.01,即有95%或99%的把握確信動機假設為真。如果檢驗結果表明經驗事實並未證偽虛假設,則意味著動機假設未能得到確證,不可能被接受。如果檢驗結果表明經驗事實證偽了虛假設,則意味著動機假設已得到確證,可被接受,並可用以解釋和預測會計現象。
檢驗假設的方法多種多樣,具體選用何種方法,需要考慮許多因素,包括假設涉及的變數數目、變數類型、統計數為平均數還是方差數、研究的是變數間的差異還是聯系以及對總體的分布是否作出假設等。
6、分析研究結果。證實或否定假設並不等於實證會計研究過程的結束。研究者還應對其研究結果加以分析。這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①將研究結果反饋到作為該項研究的基礎的理論體系中去,說明假設的證實或否定對現有理論的意義,指出現有理論的正確性或者重建和修正的必要性,並提出實際的思路和做法;②討論研究結果的實際政策意義,包括對會計准則制定者、公司管理人員、,會、投資者、信貸者及政府等的意義;③討論進一步研究的餘地,如披露其研究在理論和方法上的不足,提出改進建議,以便他人借鑒或在此基礎上作進一步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更多合乎邏輯的理論假設,為新的研究提供基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