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案例中李老師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案例中李老師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4-05-22 09:37:01

❶ 論文的研究方法哪些

1、歸納方法與演繹方法:歸納就是從個別事實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結論原理;演繹則是從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個別結論。歸納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方法;演繹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方法。

門捷列夫使用歸納法,在人們認識大量個別元素的基礎上,概括出了化學元素周期律。後來他又從元素周期律預言當時尚未發現的若干個元素的化學性質,使用的就是演繹法。

2、分析方法與綜合方法:分析就是把客觀對象的整體分為各個部分、方面、特徵和因素而加以認識。它是把整體分為部分,把復雜的事物分解為簡單的要素分別加以研究的一種思維方法。

分析是達到對事物本質認識的一個必經步驟和必要手段。分析的任務不僅僅是把整體分解為它的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透過現象,抓住本質,通過偶然性把握必然性。

3、因果分析法:就是分析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認識問題的產生原因和引起結果的辯證思維方法。使用這種方法一定要注意到真正的內因與結果,而不是似是而非的因果關系。

要注意結果與原因的逆關系,一方麵包括「用原因來證明結果」,同時也包括「用結果來推論原因」。不同的事物,一般都一身二任,既是原因,又是結果,而且一個結果往往有不同層次的幾個原因。因此,在研究過程中,對所分析的問題必須尋根究底。

(1)案例中李老師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一般高校將論文重合度30%以上定為抄襲的文章,即論文審核不通過。

在確認抄襲行為中,需要與形式上相類似的行為進行區別,具體如下:

(1)抄襲與利用著作權作品的思想、意念和觀點。一般的說,作者自由利用另一部作品中所反映的主題、題材、觀點、思想等再進行新的創作,在法律上是允許的,不能認為是抄襲。

(2)抄襲與利用他人作品的歷史背景、客觀事實、統計數字等。各國著作權法對作品所表達的歷史背景、客觀事實統計數字等本身並不予以保護,任何人均可以自由利用。但是完全照搬他人描述客觀事實、歷史背景的文字,有可能被認定為抄襲。

(3)抄襲與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是作者利用他人作品的法律上的依據,一般由各國著作權法自行規定其范圍。凡超出合理使用范圍的,一般構成侵權,但並不一定是抄襲。

(4)抄襲與巧合。著作權保護的是獨創作品,而非首創作品。類似作品如果是作者完全獨立創作的,不能認為是抄襲。



❷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行動研究法、資料收集法、學生帶動法、教育實驗法、個案研究法。

1、行動研究法:制定個性研究方案,通過學生實踐情況進行分析,再研究調整重新進行實踐。並將經驗總結、記錄,形成有價值的文字。

2、資料收集法: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個體,對學生現狀進行調查,利用不同的資源進行收集,找准問題所在,明確研究對象。

3、學生帶動法:通過一小部分學生先學、先走,在帶動、感染他周圍的學生也來學習。

如要詳細、全面拍攝一堂課,一部攝像機是不夠的。觀察者應准備幾部攝像機,並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觀察記錄,也需要事先作好設計。在記錄紙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須記錄的項目,還可以約定一些記錄符號,以盡量減少現場記錄時書寫文字的時間。

❸ 中小學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1.實證方法
基本方法有:教育測量法、定量觀察法、問卷調查法、教育實驗法、內容分析法
(1)教育測量法基本特點:根據一定法則,以測驗為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測試,從而獲得數量化的結果,並通過進一步分析獲得相關結論。它可以把抽象、概括的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為反映個體發展水平、教育發展狀況的方便工具,並提供可靠的數據。
(2)定量觀察法特點:定量觀察法也是事先設計好的一種方法,有人稱之為系統化的、結構性的、標准化的觀察。
(3)問卷調查法特點:調查工具標准化、調查過程標准化、調查結果標准化 、研究效率高
(4)教育實驗法兩個基本特點:第一,揭示教育現象或教育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第二,教育實驗對因果關系的預先設想以假說形式表現出來,實驗過程圍繞假說展開操縱、控制等一系列干預活動,經觀察、分析,最後檢驗假說。
(5)內容分析法是對教育文獻的內容作客觀而系統的量化分析,並加以描述,從而對相關的教育現象作出事實判斷的研究方法。
2.質性方法。訪談調查法、定性觀察法、敘事研究法
訪談調查法:調查過程靈活深入;獲取信息完整真實;適用范圍更廣泛
定性觀察法:指研究者在一個真實的情境中對被觀察的人或事所作的開放性觀察。
敘事研究法:就是以敘述故事的方式來描述人們的經驗、行為和生活方式,通過所敘述的故事來探究經驗、行為的意義,及其蘊涵的思想和哲理。

❹ 課題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問卷調查法、訪談、個案研究、實驗法、觀察法、文獻研究等1、行動研究法:制定個性研究方案,通過學生實踐情況進行分析,再研究調整重新進行實踐。並將經驗總結、記錄,形成有價值的文字。2、資料收集法: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個體,對學生現狀進行調衫譽查,利用不同的資源進行收集,找准問題所在,明確研究對象。3、學生帶動法:通過一小部分學生先學、先走,在帶動、感染他周圍的學生也來學習。4、教育實驗法:立足於自己的所在的教學班級,通過實驗前、後學生科學學習的變化,找到適合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方案。5、個案研究法:結合課題研究目標,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制定學習計劃,針對個性發展的需要,進行有效指導。6、文獻法:廣泛收集整理文獻資料,如經典書籍,名人格言,以及課程標准推薦的書目,為學生閱讀提供具有時代性,創造性的正面教材。7、教育調查法: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個體,就學生課外閱讀現狀進行調查,選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進行縝密分析,找准問題所在,明確研究對象。教育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觀察法 1.觀察法:為了了解事實真相,從而發現某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2.觀察法的步驟:觀察法的實施分為以下三個步驟,步驟之一就是進行觀察研究的設計,此步驟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1)作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 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於搜集材料,而在於掌握基本情況,以便能正確地計劃整個觀察過程。例如:要觀察某一教師的教學工作,便應當預先到學校大致了解這位教師的工作情況,學生的情況,有關的環境和條件等等。這可以通過跟教師和學校領導人談話,查閱一些有關的材料,如教案、教學日記、學生作業等,以及聽課等方式進行。(2)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考慮弄清楚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材料和條件,然後作明確的規定。如果這規定不明確,觀察便不能集中,結果就不能深入。觀察不能有幾個中心,范圍不能太廣,全部觀察要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如果必須要觀察幾個中心,那就採取小組觀察,分工合作。(3)確定觀察對象一是確定擬觀察的的總體范圍;二是確定擬觀察的個案對象;三是確定擬觀察的具體項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學任教的中師或大專畢業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業務、文化進修的情況,那麼,擬觀察總體就是教師工作年限達一年或兩年的新教師。在這一總體范圍內,再定下具體觀察哪幾所小學,哪幾個教研組中的哪些教師。具體觀察名單確定以後,再把擬觀察的時間、場合、具體觀察項目確定下來。 (4)制定觀察計劃觀察計劃除了明確規定觀察的目的、中心、范圍,以及要了解什麼問題、搜集什麼材料之外,還應當安排觀察過程:觀察次數、密度、每次觀察持續的時間,如何保證觀察現象的常態等。(5)策劃和准備觀察手段 觀察手段一般包括兩種:一種是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一種是保存觀察資料的手段。 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覺器官,但有時需要一些專門設置的儀器來幫助觀察,如觀察屏、計算機終端裝置、更高級的如動作反應器等。這些儀器主要起兩方面作用:保證觀察的客觀性與提高觀察的精確性。在保存資料的手段中,人腦是天然器官。但這種與觀察主體連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確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實現資料的客體化。因此,人們先利用文字、圖形等符號手段,進而又利用攝影、錄音、錄像等技術手段,把觀察時瞬間發生的事、物、狀況以永久的方式,准確地、全面地記錄下來,供研究地反復觀察資料和分析資料所用。無論哪一類手段,都應在觀察開始前就准備好,對觀察中使用的種儀器也須事先作好功能檢查,以保證在使用穗羨過程中不出現障礙。對於觀察人員來說,必須掌握使用儀器的基本方法,並知道在觀察中應做些什麼。如要詳細、全面拍攝一堂課,一部攝像機是不夠的。觀察者應准備幾部攝像機,並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觀察記錄,也需要事先作好設計。在記錄紙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須記錄的項目,還可以約定一些記錄符號,以盡量減少現場記錄時書寫文字的時間。我們以中學生課堂行為記錄為例,見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員根據研究需要,列出他認為在課堂上學生可能發生的行為。但估計所列不會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讓觀察員在需要時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請別人幫助觀察,必須事先和觀察人員講清楚每一個項目的具體所指,遇到意外情況的處理方法,要求他們熟悉每一個項目或族段的所在位置。為了穩妥起見,還可以在正式觀察前先作幾次觀察練習,幫助觀察人員熟悉表格的內容;如發現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觀察前作出調整。(6)規定統一性標准為了增加觀察的客觀性,為了便於衡量和評價各種現象,為了易於用數量來表達觀察的現象,為了使觀察結果可以核對、比較、統計和綜合,必須事先考慮自己的觀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種因素,並對每一因素規定出統一的標准。每次觀察或觀察同一現象的不同觀察者,要堅持採用統一的標准去衡量。這主要在於,不同的研究項目常會涉及到不同性質的標准。如:有的涉及到單位問題,如怎樣衡量學生表現的知識質量;有的涉及到定義問題,如怎樣才算違反紀律;有的涉及計算方式問題,如怎樣登記和表達學生之間產生的矛盾的頻率,等等。對類似問題,都應事先做好統一規定。(7)逐段提出觀察提綱 在觀察計劃的基礎上,應對每次或每段(幾次同一性質上一內容的觀察組成一段)觀察提出具體提綱,以便使觀察者對每一次觀察的目的、任務和要獲得什麼材料非常明確。觀察提綱可以包括本次觀察要解決的具體問題,並且應當在前一次觀察的基礎上,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提出來。亦可採用表格的方式,以便於分類統計。觀察實際過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種結論。也許可以形成某個研究課題。二、調查法 :同樣是為了了解事實情況,分析事實情況,得出結論,證實某種問題,以便改進工作(包括改進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包括問卷調查、訪問調查等。了解事實情況、分析情況、認真研究,得出結論,尋找解決辦法或進一步研究的方案。舉例說明調查法的操作過程:抽樣調查的主要步驟 在實際的抽樣操作中,整個過程可大致分為如下步驟: 1.確定調查的目的(確定問題,形成假說;通過調查驗證假說,使問題明確化,得出結論)。2.確定抽樣總體。要從中進行抽樣的總體應與要得到信息的總體(目標總體)一致。從樣本得出的結論適用於被抽樣總體,超出這個范圍結論的適用程度取決於被抽樣總體與目標總體的差異程度。 3.確定待收集的數據。一般只收集與調查目的有關的數據,過長的調查表會降低回答的質量。4.選擇抽樣方法。這時總體中的哪種單位作為個體基本上可定下來。5.編制抽樣框。如學校名錄、學生花名冊等。 6.確定需要的精確度。因抽樣調查是要由樣本推斷總體,會帶有某些不確定性。一般是對相對誤差或絕對誤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計樣本容量,估計費用。 8.抽樣試驗,在小范圍內試填一下調查表,做些必要的改進。 9.實地調查工作的組織。按抽樣方案進行調查。對收回的調查表的質量及時進行檢查。對不回答的表要有處理方案。 10.根據所用的抽樣方法進行數據分析。 11.可對同樣的數據採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較。 12.寫出調查報告。留存有關總體的信息,它們可能對將來的抽樣起指導作用。對於教育現象,有時難於進行嚴格意義上的概率抽樣,可以考慮採用下列方法抽樣:從總體中選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單位(群),在群內進行概率抽樣;從一個小總體中選出接近於研究者對總體平均數的印象的那些個體;樣本限於總體中易於取到的部分;樣本是隨便選取的;樣本由自願被調查的人員組成;等等。但對這樣得到的樣本要選擇適當的數據分析方法,對結論也要慎重,應充分利用其它信息進行核查、確認。在教育現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經驗和抽樣技術的有機結合,是獲取好樣本的關鍵。三、測驗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為的狀況,或推論某些行為的狀況(包括:能力與成就,個性、興趣、動機、態度、觀念及心理需要等);從而考慮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進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中,測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評估、診斷和預測。(舉例,如XXX老師所做的「學生自學能力測驗(試驗)」,就是為了了解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自學能力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所謂測量就是根據一定的法則,將某種物體或現象所具有的屬性或特徵用數字或符號表示出來的過程。測驗法是教育和心理學測量的一項主要內容和形式。測驗的客觀性是關於測驗系統化過程好壞程度的指標。測驗的控制,在不同時間對於同一個被試,或同一時間對於不同的被試,其意義都應該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觀性則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師在做這一測試前邀請我去在他們的家長會上的講話,目的就在於排除和避免人為因素影響,排除測驗的隨意性和不真實性,實現評測標準的同一性)。推論的客觀性指對同一結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論應該一致,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對同一結果的所做解釋應該相同。四、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范圍內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於建立理論、歸納規律,而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改進工作,解決教育實際問題。行動研究將改革行動與研究工作相結合,與教育實踐的具體改革行動緊密相連。(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模式基本是:計劃——行動——考察——反思(即總結評價)。教師個體比較適用。另一種模式:預診——搜集資料初步研究——擬訂總體計劃——制訂具體計劃——行動——總結評價從上述行動研究法的幾個步驟中可以發現三個明顯的特徵:一是具有動態性,所有的設想、計劃、,都處於一個開放的動態系統中,都是可修改的;二是較強的聯合性與參與性,研究者、教師、行政人員的全體小組成員參與行動研究法實施的全過程。三是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貫穿於行動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終。具體說說操作方法:1.預診:這一階段的任務是發現問題。對教學或學校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反思發現問題,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診斷,得出行動改變的最初設想。在各步驟中,預診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收集資料初步研究:這一階段成立由教研人員、教師和教育行政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對問題進行初步討論和研究,查找解決問題的有關理論、文獻,充分佔有資料,參與研究的人員共同討論,聽取各方意見,以便為總體計劃的擬定做好診斷性評價。3.擬定總體計劃:這是最初設想的一個系統化計劃。行動研究法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系統,所以總體計劃是可以修訂更改的。4.制定具體計劃:這是實現總體計劃的具體措施,它以實際問題解決的需要為前提,有了它,才會導致旨在改變現狀的干預行動的出現。5.行動:是整個研究工作成敗的關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在實施計劃的行動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動的反饋信息,可行的,則可以進入下一步計劃和行動。反之,則總體計劃甚至基本設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調整或修改。這里行動的目的,不是為了檢驗某一設想或計劃,而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在行動研究中,過程性資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6.總結評價:首先要對研究過程進行考察。考察內容有:一是行動背景因素以及影響行動的因素。二是行動過程,包括什麼人以什麼方式參與了計劃實施,使用了什麼材料,安排了什麼活動,有無意外的變化、如何排除干擾。三是行動的結果,包括預期的與非預期的,積極和消極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資料,背景資料是分析計劃設想有效性的基礎材料,過程資料是判斷行動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帶來和怎樣帶來的考察依據;結果資料是分析方案帶來的什麼樣的效果的直接依據。考察要靈活運用各種觀察技術以及數據、資料的採集和分析技術,充總結評價實際上是對行動研究過程及其結果的「反思」。反思是行動研究第一個循環周期的結束,又是過渡到另一個循環周期的中介。這一環節包括:整理描述,評價解釋,寫出研究報告。這是對整個研究工作的總結和評價。這一階段除了要對研究中獲得的數據、資料進行科學處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結論外,還應對產生這一課題的實際問題作出解釋和評價。五、經驗總結法:這是教師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經驗總結法是根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分析概括教育現象,挖掘現有的經驗材料,並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導新的教育實踐活動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關鍵是要能夠從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出實際經驗中的規律;從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進自己的教學。進行教育經驗總結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要注意經驗的先 進性(觀念必須更新)2.要全面考察總結的對象,充分佔有原始的事實材料;且做到有「點」有「面」,「點」、「面」結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3.要以教育實踐活動為依據,不能憑空想當然,那是毫無價值。4.要善於進行理論分析六、文獻法: 分類閱讀有關文獻(包括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理論價值和資料價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結論或者發現問題,尋找新的思路。文獻按內容性質分,有零次文獻、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和三次文獻。零次文獻是未經發表和有意識處理的最原始的資料。一次文獻指直接記錄事件經過、研究成果、新知識、新技術的專著、論文、調查報告等文獻。二次文獻是指對一次文獻進行加工整理,包括著錄其文獻特徵、摘錄其內容要點,並按照一定方法編排成系統的便於查找的文獻。三次文獻是指工具書和在二次文獻的基礎上,又對眾多一次文獻的綜合研究結果。七、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就是對單一的研究對象進行深人而具體研究的方法。個案研究的對象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個別團體或機構。前者如對一個或少數幾個優生或差生進行個案分析,後者如對某先進班級或學校進行個案研究。個案研究一般對研究對象的一些典型特徵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謂「解剖麻雀」的方法。個案研究中,原始的資料積累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個案研究不僅停留在對個案的研究和認識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認識教育與發展之間的因果關系,提出一些積極的教育對策,以改革教育教學方法。也可能通過對某個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說,進而產生新的研究課題或教改實驗。觀察或追蹤一個人、幾個人、一個團體、一節課……的過程,時間可長可短,依需要而定,進行分析概括,透過現象看本質,得出規律性的結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個案研究的對象少,研究規模也較小;同時個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沒有控制的自然狀態中進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時間內突擊完成。所以,個案研究就特別適合教師的研究。教師可以抓住一兩個典型的學生或一類學生,結合教學、教育工作實踐進行研究。對於每一個教育實踐工作者來說,總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對象,而且也不需要什麼特殊的處理,不影響正常的教育活動)。八、案例研究法:什麼是「案例」?中外學者尚無普遍公認的、權威的定義,一般認為,案例是對現實生活中某一具體現象的客觀描述。教育案例是對教育活動中具有典型意義的,能夠反映教育某些內在規律或某些教學思想、原理的具體教學事件的描述、總結分析,它通常是課堂內真實的故事,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實記錄。對這些「真實記錄」進行分析研究,尋找規律或產生問題的根源,進而尋求解決問題或改進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關於案例含義的基本觀點:第一,所有的案例都是事件,但並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教育上的案例首先表現為一個事件。但是能夠作為案例的事件必須要具備這樣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在事件中必須要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換句話說,沒有問題在內的事件不能稱為案例;二是這個事件應該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過這個事件可以給人帶來許多思考,帶來若遇到同樣或類似事件如何應對的借鑒意義和價值。第二,所有的案例都是故事,但並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成, , 為案例。案例講述的肯定是一個故事,並且許多情況下講述的一個有趣的故事,其中會有一些生動的情節、鮮活的人物。作為案例的故事至少應該具備這樣兩個兩個條件:一是這個故事必須是一個真實的事例,不能是編制者自己憑空想像杜撰出來的,沒有真實發生的故事不能作為一個案例;二是這個要有一個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情節,片段的、支離破碎的無法給人以整體感的所謂故事不能成為一個案例。第三,所有的案例都是對某一個事例的描述,但不是所有事例的描述都可以成為案例。除了滿足上述兩個方面的要求外,在案例的敘寫上,要具備下列條件:一是事例的描述中要包括有一定的沖突;二是事例的描述要具體、明確,不應是對事情大體如何的籠統描述,也不應對事情所具有的總體特徵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說明;三是描述中要把事例置於一個時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說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等;四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教育教學工作的復雜性,揭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態度、動機、需要等;五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故事發生的特定的背景。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雖然一項練習、一個難題、一篇文章或其它近似於案例的材料,也可以在課堂上起到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效果,但它們並不能稱為案例。既然任何案例的基礎,都是個人或一個單位在實際情景中所面對的事實,若把虛擬的材料、沒有任何問題或疑難包含在內的材料也納入案例的陣營,案例的主要特徵也就幾乎不存在了。案例的結構(每個完整的案例大體包括以下四個部分):①主題與背景——每個案例都提煉出一個鮮明的主題,它通常應關繫到課堂教學的核心理念、常見問題、困擾事件,要富有時代性、體現現代教育思想和改革精神。②情境描述——案例描述應是一件文學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課堂實錄,無論主題是多麼深刻、故事是多麼復雜,它都應該以一種有趣的,引人入勝的方式來講述。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應來源於教師真實的經驗(情境故事,教學事件)、面對的問題;當然,具體情節要經適當調整與改編,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緊緊環繞主題並凸顯了討論的焦點。③問題討論——首先可設計一份案例討論的作業單,包括學科知識要點、教學法和情境特點,以及案例的說明與注意事項。然後提了建議討論的問題,如學科知識問題、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學方法和情境問題、擴展問題。④詮釋與研究——對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讀,可包括對課堂教學行為作技術分析,教師的課後反思等,案例研究所得結論可在這一部分展開。這里的分析,應回歸到對課堂教學基本面的探討才能展現案例的價值。最後,案例可以是單個的,也可以是多個的,例如橫向的差別比較,縱向的改變和進步,各有不同的作用。九、實驗法: 1.什麼是「實驗法」通俗地說,這是一種先想後做的研究方法(相對來說)——「想」:從已有的理論和經驗出發,形成某種教育思想和理論構想,即「假說」(亦可稱「假設」);——「做」:就是將形成的假說在積極主動有計劃有控制的教育實踐中加以驗證。通過對實驗對象變化、發展狀況的觀察,確立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的因果關系,有效的驗證和完善假說。2.試驗法的特徵:「驗證假說」和「控制條件」是一切實驗方法所具備的共性。但教育實驗還有倫理原則、有限控制、控制下的形成性(其過程是很有價值的)等特徵。教育實驗的幾層含義:首先,教育實驗必須確立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的因果關系。其次,教育教學實驗必須科學地選擇研究對象。再次,教育教學實驗也必須控制和操縱實驗條件。實驗應當具有可重復性,亦即應不僅具有效度而且具有信度(即經過重復實驗後所得到的實驗結果應大致相同)。3.什麼叫「假說」?所謂「假說」,就是根據事實材料和一定的科學理論,對所研究問題的因果性和規律性在進行研究之前 預先做出一個推測性論斷和假定性解釋。假說的形成是一個理論構思過程。一般經過三個階段:發現問題——初步假設——形成假說。4.教育實驗中的「變數」①自變數(又稱做實驗因子或實驗因素因素)。它由實驗者操縱,由實驗者自身獨立的變化而引起其它變數發生變化。舉例如:考察不同教材對學生的學習影響。在這里,教材就是實驗自變數。再如我校構建「『樂學·會學』式課堂教學基本模式」的實驗……。一個實驗因子至少要有兩種水平(比如兩個組、兩個班級等等)才能進行比較(如上所舉就必須至少要有兩種教材)。否則其本身就不能構成實驗因子。②因變數。因變數是一種假定的結果變數是對自變數的反應變數,或曰「輸出」。它是實驗變數作用於實驗對象之後所出現的效果變數。實驗因變數必須具有一定的可測性。③無關變數(也稱「控制變數」)。那些不是某實驗所需要研究的、自變數與因變數之外的一切變數,這些統稱為該實驗研究的無關變數,也稱非實驗因子或無關因子。例如不同教材的比較實驗,教材之外的教師水平、學生原有基礎、家教、學習時間等一切可能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都是該實驗中的無關變數。控制無關變數非常重要:為了很好地探索因果關系,以確實保證因變數的變化是由自變數的變化所引起的,就必須排除其它無關因素的影響,控制無關因素,使實驗除了自變數以外的其它條件保持一致,這樣才能保證實驗實驗研究具有一定的效度,否則,實驗就失敗了。5.實驗的操作(嚴密控制實驗過程至關重要):——形成假說——研究制定嚴謹科學的實驗方案(選擇被試、確定對比組、實驗方法過程的設計、實驗材料和工具的選擇、研究無關變數及其控制措施、實驗的階段劃分、原始過程性資料積累的方案與分工、成果形式的確定等等)—— 按照方案實施實驗—— 形成實驗的階段性報告和總結性報告。—— 對實驗進行評價論證。教育科研的方法當然不只是上述這些。但以上方法是一般教師都可以方便使用的方法。

❺ 研究問題的方法有哪些

問題一:論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功能分析......>>

問題二: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 課題研究方案基本內容
教育科研課題的種類多種多樣,其研究方法也各不相同,研究方案也有不同的種類,但究其結構,則大同小異。它基本上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
⑴課題的表述
一項研究課題必須有一個名稱表述其所研究的內容。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得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了整個課題的形象和質量.一個好的課題名,要符合準確、規范、簡潔、醒目的要求。
准確,就是課題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研究內容)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課題名稱的表述是否清晰、是否能涵蓋所要研究的內容和方法,在一定意義上說,也是檢驗與衡量研究者認識程度和水平的標志。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有一個適宜的切口,能准確地把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規范、科學,一些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方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果作為一篇經驗總結論文的題目還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則不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准備進行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此外,在確定課題名稱時,還應慎用疑問句。因為,疑問句表述的是一個問題,而不是一個論點或假設。課題應以陳述式句型表述。比如,「家庭壓力對小學生學習成績有何影響」就是一個問題,一般不宜用作課題名稱。如果要作為課題來研究則應改為「家庭壓力對小學生學習成績影響的研究」或「家庭壓力與小學生學習成績關系的研究」。簡潔,就是名稱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盡量不要,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醒目,就是課題研究的切口適宜、新穎,使人一看就對課題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作為課題方案,首先應對課題研究的背景和需要達到的研究目的進行闡述,回答「為什麼要進行研究」這樣一個問題。在方案中,課題研究的背景通常以「課題的提出」或「課題的背景」的方式來闡述的,主要是介紹所研究課題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
⑶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針對課題的研究內容,要陳述課題范圍內有沒有人研究,哪些方面已有人作過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這些成果所表達出來的觀點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麼他們伐分歧是什麼?存在什麼不足以及正在向什麼方向發展等。這些內容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論證本課題研究的地位和價值,另一方面也說明課題研究人員對本課題研究是否有較好的把握,是否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因為我們對某一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必須對該問題的研究現狀有清醒的了解。
⑷研究的理論依據
我們中小學教師現在進行的課題研究,基本上是應用研究,這就要求我們的研究必須有一些基本的理論依據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我們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學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試驗的理論依據。我們進行教育模式創新實驗研究,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為理論依據。
⑸研究的假設
課題選定後,根據事實和已有資料對研究課題設想出一種或幾種可能的答案、結論,這就是「假設」。假設是根據一定的科學知識和新的科學事實對所研究的問題的規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種推測性論斷和假定性解釋,是在進行研究之前預先設想的、暫定的。在研究的假設中要涉及到一些研究的變數,研究的變數依其相互關系可分為:......>>

問題三:課題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問卷調查法、訪談、個案研究、實驗法、觀察法、文獻研究等1、行動研究法:制定個性研究方案,通過學生實踐情況進行分析,再研究調整重新進行實踐。並將經驗總結、記錄,形成有價值的文字。2、資料收集法: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個體,對學生現狀進行調查,利用不同的資源進行收集,找准問題所在,明確研究對象。3、學生帶動法:通過一小部分學生先學、先走,在帶動、感染他周圍的學生也來學習。4、教育實驗法:立足於自己的所在的教學班級,通過實驗前、後學生科學學習的變化,找到適合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方案。5、個案研究法:結合課題研究目標,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制定學習計劃,針對個性發展的需要,進行有效指導。6、文獻法:廣泛收集整理文獻資料,如經典書籍,名人格言,以及課程標准推薦的書目,為學生閱讀提供具有時代性,創造性的正面教材。7、教育調查法: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個體,就學生課外閱讀現狀進行調查,選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進行縝密分析,找准問題所在,明確研究對象。教育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觀察法 1.觀察法:為了了解事實真相,從而發現某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2.觀察法的步驟:觀察法的實施分為以下三個步驟,步驟之一就是進行觀察研究的設計,此步驟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1)作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 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於搜集材料,而在於掌握基本情況,以便能正確地計劃整個觀察過程。例如:要觀察某一教師的教學工作,便應當預先到學校大致了解這位教師的工作情況,學生的情況,有關的環境和條件等等。這可以通過跟教師和學校領導人談話,查閱一些有關的材料,如教案、教學日記、學生作業等,以及聽課等方式進行。(2)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考慮弄清楚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材料和條件,然後作明確的規定。如果這規定不明確,觀察便不能集中,結果就不能深入。觀察不能有幾個中心,范圍不能太廣,全部觀察要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如果必須要觀察幾個中心,那就採取小組觀察,分工合作。(3)確定觀察對象一是確定擬觀察的的總體范圍;二是確定擬觀察的個案對象;三是確定擬觀察的具體項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學任教的中師或大專畢業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業務、文化進修的情況,那麼,擬觀察總體就是教師工作年限達一年或兩年的新教師。在這一總體范圍內,再定下具體觀察哪幾所小學,哪幾個教研組中的哪些教師。具體觀察名單確定以後,再把擬觀察的時間、場合、具體觀察項目確定下來。 (4)制定觀察計劃觀察計劃除了明確規定觀察的目的、中心、范圍,以及要了解什麼問題、搜集什麼材料之外,還應當安排觀察過程:觀察次數、密度、每次觀察持續的時間,如何保證觀察現象的常態等。(5)策劃和准備觀察手段 觀察手段一般包括兩種:一種是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一種是保存觀察資料的手段。 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覺器官,但有時需要一些專門設置的儀器來幫助觀察,如觀察屏、計算機終端裝置、更高級的如動作反應器等。這些儀器主要起兩方面作用:保證觀察的客觀性與提高觀察的精確性。在保存資料的手段中,人腦是天然器官。但這種與觀察主體連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確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實現資料的客體化。因此,人們先利用文字、圖形等符號手段,進而又利用攝影、錄音、錄像等技術手段,把觀察時瞬間發生的事、物、狀況以永久的方式,准確地、全面地記錄下來,供研究地反復觀察資料和分析資料所用。無論哪一類手段,都應在觀察開始前就准備好,對觀察中使用的種儀器也須事先作好功能檢查,以保證在使用過程中不出現障礙。對於觀察人員來說,必須掌握使用儀器的基本方法,並知道在觀察中應做些什麼。如要詳細、全......>>

問題四:課題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一、 調查法 :為了了解事實情況,分析事實情況,得出結論,證實某種問題,以便改進工作(包括改進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包括問卷調查、訪問調查等。了解事實情況、分析情況、認真研究,得出結論,尋找解決辦法或進一步研究的方案。舉例說明調查法的操作過程: 抽樣調查的主要步驟大致分為如下步驟:1.確定調查的目的(確定問題,形成假說;通過調查驗證假說,使問題明確化,得出結論)。2.確定抽樣總體。要從中進行抽樣的總體應與要得到信息的總體(目標總體)一致。從樣本得出的結論適用於被抽樣總體,超出這個范圍結論的適用程度取決於被抽樣總體與目標總體的差異程度。3.確定待收集的數據。一般只收集與調查目的有關的數據,過長的調查表會降低回答的質量。4.選擇抽樣方法。這時總體中的哪種單位作為個體基本上可定下來。5.編制抽樣框。如學校名錄、學生花名冊等。 6.確定需要的精確度。因抽樣調查是要由樣本推斷總體,會帶有某些不確定性。一般是對相對誤差或絕對誤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計樣本容量,估計費用。 8.抽樣試驗,在小范圍內試填一下調查表,做些必要的改進。 9.實地調查工作的組織。按抽樣方案進行調查。對收回的調查表的質量及時進行檢查。對不回答的表要有處理方案。10.根據所用的抽樣方法進行數據分析。11.可對同樣的數據採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較。 12.寫出調查報告。留存有關總體的信息,它們可能對將來的抽樣起指導作用。對於教育現象,有時難於進行嚴格意義上的概率抽樣,可以考慮採用下列方法抽樣:從總體中選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單位(群),在群內進行概率抽樣;從一個小總體中選出接近於研究者對總體平均數的印象的那些個體;樣本限於總體中易於取到的部分;樣本是隨便選取的;樣本由自願被調查的人員組成;等等。但對這樣得到的樣本要選擇適當的數據分析方法,對結論也要慎重,應充分利用其它信息進行核查、確認。在教育現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經驗和抽樣技術的有機結合,是獲取好樣本的關鍵。學習反思:以「在初中思想政治課中進行活動教學」的研究為例。政治教學中的所謂「活動」 ,是集討論、辯論、演講、表演、調查等實踐於一爐的教學形式,它能夠更大范圍地給學生一個發表看法、交流心得、討論問題、展示自我的機會和舞台,從而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感受道理認識分析社會現象,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課題研究過程中,在不同年級開設與教材相應的主題性活動,例如:在初一教學中,開展「綠色校園至多少」和「保護地球 保護太湖水資源」等社會調查活動,通過活動使學生更好的看到學校的美麗和家鄉的驕傲,同時又能發現環保中存在的問題,增強環保意識,提高環保能力。在初二法律知識教學中,開展「法律和道德哪個更重要」的班級辯論,「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主題演講活動,通過活動,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自覺遵紀守法,做一個好公民。在初三教學中,開展關於網吧、網路游戲與中學生學習關系的調查研究,引導學生在這些問題上的正確態度。課題研究方法:個案法:政治組老師根據初中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學習能力,聯系教材設置主題性課堂和課內活動,並進行階段總結。實驗法:在初一、初二、初三年級中設立實驗班,在取得成功經驗基礎上再向全初中年級推廣。調查法:通過個別訪談、座談會、問卷調查方式,對班級實施課題研究前後變化情況收集第一手資料,進行研究。對比法:對實驗班學習政治課的興趣、課堂氣氛、思維習慣與非實驗班進行對比,總結成功經驗與失敗的教訓。確定課題研究步驟:准備階段:組織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教育文獻,制定課題方案。實施階......>>

問題五:科學研究問題的方法有哪些?除了控制變數法 控制變數法,累計法,轉換法.類比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比較法,實驗法,假象實驗法

問題六: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觀察法 1.觀察法:為了了解事實真相,從而發現某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 2.觀察法的步驟:觀察法的實施分為以下三個步驟,步驟之一就是進行觀察研究的設計,此步驟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 (1)作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 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於搜集材料,而在於掌握基本情況,以便能正確地計劃整個觀察過程。例如:要觀察某一教師的教學工作,便應當預先到學校大致了解這位教師的工作情況,學生的情況,有關的環境和條件等等。這可以通過跟教師和學校領導人談話,查閱一些有關的材料,如教案、教學日記、學生作業等,以及聽課等方式進行。 (2)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考慮弄清楚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材料和條件,然後作明確的規定。如果這規定不明確,觀察便不能集中,結果就不能深入。觀察不能有幾個中心,范圍不能太廣,全部觀察要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如果必須要觀察幾個中心,那就採取小組觀察,分工合作。 (3)確定觀察對象 一是確定擬觀察的的總體范圍; 二是確定擬觀察的個案對象; 三是確定擬觀察的具體項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學任教的中師或大專畢業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業務、文化進修的情況,那麼,擬觀察總體就是教師工作年限達一年或兩年的新教師。在這一總體范圍內,再定下具體觀察哪幾所小學,哪幾個教研組中的哪些教師。具體觀察名單確定以後,再把擬觀察的時間、場合、具體觀察項目確定下來。(4)制定觀察計劃 觀察計劃除了明確規定觀察的目的、中心、范圍,以及要了解什麼問題、搜集什麼材料之外,還應當安排觀察過程:觀察次數、密度、每次觀察持續的時間,如何保證觀察現象的常態等。 (5)策劃和准備觀察手段 觀察手段一般包括兩種: 一種是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一種是保存觀察資料的手段。 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覺器官,但有時需要一些專門設置的儀器來幫助觀察,如觀察屏、計算機終端裝置、更高級的如動作反應器等。這些儀器主要起兩方面作用:保證觀察的客觀性與提高觀察的精確性。 在保存資料的手段中,人腦是天然器官。但這種與觀察主體連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確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實現資料的客體化。因此,人們先利用文字、圖形等符號手段,進而又利用攝影、錄音、錄像等技術手段,把觀察時瞬間發生的事、物、狀況以永久的方式,准確地、全面地記錄下來,供研究地反復觀察資料和分析資料所用。 無論哪一類手段,都應在觀察開始前就准備好,對觀察中使用的種儀器也須事先作好功能檢查,以保證在使用過程中不出現障礙。對於觀察人員來說,必須掌握使用儀器的基本方法,並知道在觀察中應做些什麼。如要詳細、全面拍攝一堂課,一部攝像機是不夠的。觀察者應准備幾部攝像機,並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觀察記錄,也需要事先作好設計。在記錄紙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須記錄的項目,還可以約定一些記錄符號,以盡量減少現場記錄時書寫文字的時間。 我們以中學生課堂行為記錄為例,見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員根據研究需要,列出他認為在課堂上學生可能發生的行為。但估計所列不會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讓觀察員在需要時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請別人幫助觀察,必須事先和觀察人員講清楚每一個項目的具體所指,遇到意外情況的處理方法,要求他們熟悉每一個項目的所在位置。為了穩妥起見,還可以在正式觀察前先作幾次觀察練習,幫助觀察人員熟悉表格的內容;如發現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觀察前作出調整。(6)規定統一性標准 為了增加觀察的客觀性,為了便於衡量和評價各種現象,為了易於用數量來表達觀察的現象,為了使觀察結果可以核對、比較、統計和綜合,......>>

問題七:課題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研究主要指具體的研究方法、手段和工具。每一課題都要有相應的研究方法,一般可以採取綜合的方法,或者以一種方法為主,其它方法為輔。這樣有利於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可以得到可靠的結論。下面介紹課題中常用的幾種研究方法。 一、行動研究法 1、行動研究是由社會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參與者為提高對所從事的社會的或教育實踐的理性認識,為加深對實踐活動及其背景的理解所進行的反思研究。行動研究的核心是自我反思的螺旋式行進過程,包括計劃行動觀察反思幾個步驟 。 2、行動研究有這樣兩個鮮明的特點: (1)以提高行動質量、改進實際工作、解決現實問題為首要目標 。 (2)主要研究人員就是實踐者,強調研究過程與行動相結合, 行動研究法可采 取這些步驟: a.選擇問題 即對學校在教育、教學上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對問題作出歸納、分類,形成一定時期內要通過研究解決的問題。教師從眾多的問題中概括出具有普遍性和研究價值的問題,通過討論和交流,初步形成各年級或各門學科以及各人的主要問題,形成一個時期學校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群。 b.理論探討即從教育理論中有針對性地選取最合適的內容,為解決篩選出的問題提供理論指導和操作規范,從而保證行動研究的正確性。如有專業人員參與,則專家要根據教師選出的問題,尋找與問題相關的理論,有針對性地向教師介紹,讓教師了解與問題相關的教育理論,通過組織教師學習、討論,教師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一步從中選出適合自己需要的教育理論。 c.實施和反思 即教師按照計劃、行動、觀察和反思的順序,創造性地運用自己已經選擇的、有針對性的教育理論,解決具體教育教學問題,改善教育教學工作,並對實踐的結果作出總結和反思。行動研究的目標是在實施和反思這一階段實現的,它是行動研究的關鍵階段。這一環節需要教師撰寫開展行動研究、總結實踐經驗的論文,為繼續開展行動研究提供參考。 二、觀察法 是指研究者通過感官和輔助儀器,有目的、有計劃地對處於自然情境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感知觀察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 1、觀察法的分類 : (1)按照觀察的情境條件來分,可以分為自然情境中的觀察與實驗室觀察 ; (2)按觀察者是否直接參與被觀察者所從事的活動,可分為參與式觀察與非參與式觀察 。 (3)按觀察實施的方法,可分為結構式觀察與非結構式觀察。 結構式觀察預設有明確的目標、所要觀察的問題以及大致范圍,有較詳細的觀察計劃、步驟以及合理設計的可控性觀察,能獲得翔實的材料,並能對觀察資料進行定量分析和對比研究。 2、觀察法的步驟: (1)明確觀察的目的和意義(在觀察中要了解什麼,情況,搜集哪些方面的事實材料),確定觀察對象、時間、地點、內容和方法。 (2)搜集有關觀察對象的文獻資料,對所要觀察的條件有一個一般的認識。 (3)編制觀察提綱。對觀察內容進行明確分類,並確定觀察的重點。 (4)實施觀察。該步要做到有計劃、有步驟、全面而系統地觀察。 (5)記錄並收集資料。 (6)分析資料,得出結論。 3、觀察法的記錄 (1)實地筆記,專門記錄觀察者看到和聽到的事實性內容; (2)個人筆記,用來記錄觀察者個人在實地觀察時的感受和想法; (3)方法筆記,記錄觀察者所使用的具體方法及其作用; (4)理論筆記,用於記錄觀察者對觀察資料進行的初步理論分析。 三、調查法 調查法是指在教育過程中研究者憑借一定的手段或方法對一些教育現象或事實進行考察,通過對收集到的各種事實資料的分析處理,進而得出結論的一種研究方法。 四、文獻法 通過查閱文獻資料了解、證明所要研究對象的方法。

❻ 課題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課題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課題研究的方法有哪些,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研究,研究是人們獲得真知的硬道理,想要明白一件事情就必須得通過研究,那怎麼研究呢,課題研究的方法有哪些,以下是我整理的相關內容。

課題研究的方法有哪些1

1、行動研究法:制定個性研究方案,通過學生實踐情況進行分析,再研究調整重新進行實踐。並將經驗總結、記錄,形成有價值的文字。

2、資料收集法: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個體,對學生現狀進行調查,利用不同的資源進行收集,找准問題所在,明確研究對象。

3、學生帶動法:通過一小部分學生先學、先走,在帶動、感染他周圍的學生也來學習。

4、教育實驗法:立足於自己的所在的教學班級,通過實驗前、後學生科學學習的變化,找到適合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方案。

5、個案研究法:結合課題研究目標,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制定學習計劃,針對個性發展的需要,進行有效指導。

(6)案例中李老師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無論哪一類手段,都應在觀察開始前就准備好,對觀察中使用的種儀器也須事先作好功能檢查,以保證在使用過程中不出現障礙。對於觀察人員來說,必須掌握使用儀器的基本方法,並知道在觀察中應做些什麼。

如要詳細、全面拍攝一堂課,一部攝像機是不夠的。觀察者應准備幾部攝像機,並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觀察記錄,也需要事先作好設計。在記錄紙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須記錄的項目,還可以約定一些記錄符號,以盡量減少現場記錄時書寫文字的時間。

課題研究的方法有哪些2

第一、資料文獻法

資料文獻法即是依託圖書館查閱相關的報刊及著作,利用網路,合理利用傳統教育的經典案例、成功做法和相關理論等。收集、檢索國內國際相關理論成果,為課題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論學習和研究基礎。我們要借鑒現代教育理論,廣泛吸收各校先進經驗,在課題研究中,運用文獻研究法搜集、整理和運用國內外與本課題相關的論文、論述,使課題的研究能有較科學的定位和更高的層次,使課題成果更具普適性。如我們學校的文化課題、班主任課題、藝術教育課題、養成教育課題等,我們要准確收集信息、查閱文獻,參考、指導、把握課題研究的對象、內容、原則、方法。

第二、調查研究法

追蹤調查「養成教育」的心理、行為、能力表現、成績等發展狀況,為研究提供可靠依據。設計相關調查問卷,分類整理統計數據,在走訪專家進一步佐證的基礎上提煉觀點。例如我們運用調查研究法對教師在「問題生」轉化方面所採取的措施進行調查和分析,掌握豐富的第一手材料,為課題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實依據。針對「問題生」的學習習慣和日常行為習慣等對學生採取座談、問卷等手段進行調查。以作對比分析,從而改進我們的教育行為。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對比研究,使轉化「問題生」的措施更有效。通過問卷調查,要包括:家庭成員的文化素質、政治背景、經濟狀況、對孩子的管理程度、學生心理需求及學生在家表現等。重點追蹤調查「問題生」的家庭狀況、心理、行為、能力表現等發展情況,對具有典型特徵的學生建立個案登記表,首先進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後對其施加影響並跟蹤觀察,從觀察記錄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較科學的事實結論。

第三、個案分析法

個案研究法是針對學生個人狀況,逐一分析,找出前後差距,總結出養成教育的經驗。根據背景資料,採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針對現實生活中正反兩方面的案例,提出具體有效的構建和實施學校德育建設的途徑和手段。我們將利用個案研究法對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個案進行研究,以期尋找到具有高實效性的教育對策。在調查的基礎上,確定研究對象,對具有典型特徵的學生建立個案登記表,要進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後對其施加影響並跟蹤記錄,從觀察記錄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較科學的事實結論。要求兩點,一是對典型的學生個體,詳細地描述個案,反映其研究前後的發展變化情況,二是對於一堂典型的班會課、一個典型的實驗班,進行個案分析。針對課題中涉及的典型案例,綜合應用跟蹤法、追因法、分析法等方法進行研究分析,充分發揮學生生活實際和教學信息載體中正反典型事例的作用。

第四、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指全體參研教師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研究水平,總結經驗,提高學業成績,逐步轉化的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是一個螺旋式的不斷加深的過程,每一個螺旋發展圈又都包括計劃、實施、觀察、反思四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基本環節。行動研究是教師基於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的需要,與專家、學者共同合作進行的有系統的研究。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對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踐最佳效果的有力保障。教師應善於創設一種民主、和諧、輕松、自然的氛圍,用親切、和諧的態度,帶給學生勇氣和信心。

第五、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實質是實驗探索、提煉成果、理論創新、推廣成果。根據課題研究計劃,對各階段或全過程研究進行分析概括,揭示內在聯系和規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高度,促進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化,最終形成比較科學的、系統的、行之有效的問題生工作經驗與理論。我們將運用經驗總結法對已有經驗進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統地揭示經驗的實質,使之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找到可以運用和推介的規律性內容,依照實際提供的事實,研究相關現象和經驗,使從中得到的認識、體會,上升為教育理論和理性的教育觀念,並記錄每一階段的實驗成果。我們爭取做到在實踐中提升理論,在理論指導下完善實踐。

第六、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是通過對某些學生各科學習成績和行為習慣在不同時期(如期中、期末成績的比較)、不同地點、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表現進行比較分析,切實調查學生在實驗的初始狀態及實驗各階段的情況和變化趨勢,認真比較,進行統計分析,看學生的變化是朝著實驗所希望的方向發展還是事與願違,並及時調控。以揭示課堂教學和德育教育的普遍規律。分析學生導致出現問題的原因,找出他們的「病根」,以便分析歸納總結轉化他們的方法。

第七、觀察記錄法

觀察記錄法主要觀察研究對象參與教學活動情況,了解其發展狀態。其核心是研究者對研究對象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系統觀察,通過觀察來積累原始資料,並加以理性分析與研究。建立跟蹤記錄檔案,並作好記載,寫出研究個案。

第八、問卷測試法

主要應用問卷和測試兩種方法。通過小測驗了解學生的發展情況,檢驗轉化成果,並將藉助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測查、數據管理和數據分析,對學習狀況、家庭教育現狀進行調查;探索帶有普遍性和傾向性問題,為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實依據。

以上是課題研究的幾種基本方法,在課題研究中,要靈活採用。以行動研究、個案研究為主,輔之以文獻資料研究;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相結合;調查研究法與問卷測試法相結合;個體研究與群體研究相結合,共同完成課題的研究

❼ 物理學中,經常用的科學方法有哪些如:轉換法,控制變數法

研究物理的科學方法有許多,經常用到的有觀察法、實驗法、比較法、類比法、等效法、轉換法、控制變數法、模型法、科學推理法等。研究某些物理知識或物理規律,往往要同時用到幾種研究方法。如在研究電阻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我們同時用到了觀察法(觀察電流表的示數)、轉換法(把電阻的大小轉換成電流的大小、通過研究電流的大小來得到電阻的大小)、歸納法(將分別得出的電阻與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溫度有關的信息歸納在一起)、和控制變數法(在研究電阻與長度有關時控制了材料、橫截面積)等方法。可見,物理的科學方法題無法細致的分類。只能根據題意看題中強調的是哪一過程,來分析解答。下面我們將一些重要的實驗方法進行一下分析。一、 控制變數法物理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研究方法——控制變數法。所謂控制變數法,就是在研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影響事物變化規律的因素或條件加以人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條件按照特定的要求發生變化或不發生變化,最終解決所研究的問題。可以說任何物理實驗,都要按照實驗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條件來研究。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以及導體的電阻都有關系,中學物理實驗難以同時研究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的電阻的關系,而是在分別控制導體的電阻與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的情況下,研究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的電阻的關系,分別得出實驗結論。通過學生實驗,讓學生在動腦與動手,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找到這「兩個關系」,最終得出歐姆定律I=U/R。為了研究導體的電阻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控制導體的長度和材料不變,研究導體電阻與橫截面積的關系。為了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保證壓力相同時,研究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
利用控制變數法研究物理問題,注重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於扭轉重結論、輕過程的傾向,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使學生學會學習。中學物理課本中,蒸發的快慢與哪些因素的有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動能、重力勢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導體的電阻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電阻一定、電流與電壓的關系;研究電壓一定、電流和電阻的關系;研究電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關系;電流的熱效應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跟哪些因素有關系等均應用了這種科學方法。二、轉換法一些比較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的微觀現象,要研究它們的運動等規律,使之轉化為學生熟知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宏觀現象來認識它們。這種方法在科學上叫做「轉換法」。 如:分子的運動,電流的存在等,如:空氣看不見、摸不到,我們可以根據空氣流動(風)所產生的作用來認識它;分子看不見、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過研究墨水的擴散現象去認識它;電流看不見、摸不到,判斷電路中是否有電流時,我們可以根據電流產生的效應來認識它;磁場看不見、摸不到,我們可以根據它產生的作用來認識它。再如,有一些物理量不容易測得,我們可以根據定義式轉換成直接測得的物理量。在由其定義式計算出其值,如電功率(我們無法直接測出電功率只能通過P=UI利用電流表、電壓表測出U、I計算得出P)、電阻、密度等。 中學物理課本中,測不規則小石塊的體積我們轉換成測排開水的體積我們測曲線的長短時轉換成細棉線的長度在測量滑動摩擦力時轉換成測拉力的大小大氣壓強的測量(無法直接測出大氣壓的值,轉換成求被大氣壓壓起的水銀柱的壓強)測硬幣的直徑時轉換成測刻度尺的長度測液體壓強(我們將液體的壓強轉換成我們能看到的液柱高度差的變化)通過電流的效應來判斷電流的存在(我們無法直接看到電流),通過磁場的效應來證明磁場的存在(我們無法直接看到磁場),研究物體內能與溫度的關系(我們無法直接感知內能的變化,只能轉換成測出溫度的改變來說明內能的變化);在研究電熱與電流、電阻的因素時,我們將電熱的多少轉換成液柱上升的高度。在我們研究電功與什麼因素有關的時候,我們將電功的多少轉換成砝碼上升的高度。密度、功率、電功率、電阻、壓強(大氣壓強)等物理量都是利用轉換法測得的。在我們回答動能與什麼因素有關時,我們回答說小球在平面上滑動的越遠則動能越大,就是將動能的大小轉換成了小球運動的遠近。以上列舉的這些問題均應用了這種科學方法。例:1、分子運動看不見、摸不著,不好研究,但科學家可以通過研究墨水的擴散現象去認識它,這種方法在科學上叫做「轉換法』。下面是小明同學在學習中遇到的四個研究實例,其中採取的方法與剛才研究分子運動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利用磁感應線去研究磁場問題
B。電流看不見、摸不著,判斷電路中是否有電流時,我們可通過電路中的燈泡是否發光去確定
C。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系時,先使電阻不變去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然後再讓電壓不變去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D。研究電流時,將它比做水流
解析:B。三、放大法在有些實驗中,實驗的現象我們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觀察。我們就將產生的效果進行放大再進行研究。 比如音*的振動很不容易觀察,所以我們利用小泡沫球將其現象放大。觀察壓力對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時我們將玻璃瓶密閉,裝水,插上一個小玻璃管,將玻璃瓶的形變引起的液面變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變化。四、積累法在測量微小量的時候,我們常常將微小的量積累成一個比較大的量、比如在測量一張紙的厚度的時候,我們先測量100張紙的厚度在將結果除以100,這樣使測量的結果更接近真實的值就是採取的積累法。要測量出一張郵票的質量、測量出心跳一下的時間,測量出導線的直徑,均可用積累法來完成。五、類比法在我們學習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的物理量時,由於不易理解我們就拿出一個大家能看見的與之很相似的量來進行對照學習。如電流的形成、電壓的作用通過以熟悉的水流的形成,水壓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進行類比,從而得出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的結論。學生在學習電學知識時,在老師的引導下,聯想到:水壓迫使水沿著一定的方向流動,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類似的,電壓迫使自由電荷做定向移動使電路中形成了電流。抽水機是提供水壓的裝置;類似的,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水流通過渦輪時,消耗水能轉化為渦輪的動能;類似的,電流通過電燈時,消耗的電能轉化為內能。我們學習分子動能的時候與物體的動能進行類比;學習功率時,將功率和速度進行類比。例: 1、某同學在學習電學知識時,在老師的引導下,聯想力學實驗現象,進行比較並找出了一些相類似的規律,其中不準確的是( ) A。水壓使水管中形成水流;類似地,電壓使電路中形成電流
B。抽水機是提供水壓的裝置;類似地,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C。抽水機工作時消耗水能;類似地,電燈發光時消耗電能D。水流通過渦輪時,消耗水能轉化為渦輪的動能:類似地,電流通過電燈時,消耗電能轉化為內能和光能 解析:C
通過類比,用大家熟悉的水流、水壓的直觀認識,使得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電流、電壓等知識躍然紙面,栩栩如生。六、理想化物理模型:實際現象和過程一般都十分復雜的,涉及到眾多的因素,採用模型方法對學習和研究起到了簡化和純化的作用。但簡化後的模型一定要表現出原型所反映出的特點、知識。模型法有較大的靈活性。每種模型有限定的運用條件和運用的范圍。中學課本中很多知識都應用了這個方法,比如有:液柱、(比如在求液體對豎直的容器底的壓強的時候,我們就選了一個液柱作為研究的對象簡化,簡化後的模型依然保留原來的特點和知識)光線、(在我們學習光線的時候光線是一束的,而且是看不見的,我們使用一條看的見的實線來表示就是將問題簡化,利用了理想化模型)液片、(在我們研究連通器的特點,求大氣壓時我們都在某一位置取了一個液面,研究該液面所受到的壓強和壓力,也是將問題簡化,利用理想化模型法)光沿直線傳播;(在我們學習中我們知道真正的空氣是各處都不均勻的,比如越往上空氣越稀薄,在比如因為空氣各處不均勻形成了風,而在光是沿直線傳播一節中我們將問題簡化,只取一個簡單的模型,一條光線在均勻的介質中傳播)勻速直線運動;(生活中很少有一個物體真正的做勻速直線運動,在我們研究問題的時候勻速直線運動只是一個模型)磁感線(磁感線是不存在的一條線,但是我們為了便於研究磁場我們人為的引入了一條線,將我們研究的問題簡化。)例:1、在我們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運用物理模型進行研究的是( )
A、建立速度概念 B、研究光的直線傳播 C、用磁感應線描述磁場 D、分析物體的質量 解析:B、C。七、科學推理法:當你在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解釋的時候就是在進行推理,或說是在做出推論,例如當你家的狗在叫的時,你可能會推想有人在你家的門外,要做出這一推論,你就需要把現象(狗的叫聲)與以往的知識經驗,即有陌生人來時狗會叫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得出符合邏輯的答案如:在進行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時,當我們把物體在越光滑的平面運動的就越遠的知識結合起來我們就推理出,如果平面絕對光滑物體將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在做真空不能傳聲的實驗時,當我們發現空氣越少,傳出的聲音就越小時,我們就推理出,真空是不能傳聲的。八、等效替代法:比如在研究合力時,一個力與兩個力使彈簧發生的形變是等效的,那麼這一個力就替代了兩個力所以叫等效替代法,在研究串、並聯電路的總電阻時,也用到了這樣的方法。在平面鏡成像的實驗中我們利用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驗證物與像的大小相同,因為我們無法真正的測出物與像的大小關系,所以我們利用了一個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蠟燭來等效替代物體的大小。九、歸納法:是通過樣本信息來推斷總體信息的技術。要做出正確的歸納,就要從總體中選出的樣本,這個樣本必須足夠大而且具有代表性。在我們買葡萄的時候就用了歸納法,我們往往先嘗一嘗,如果都很甜,就歸納出所有的葡萄都很甜的,就放心的買上一大串。比如銅能導電,銀能導電,鋅能導電則歸納出金屬能導電。在實驗中為了驗證一個物理規律或定理,反復的通過實驗來驗證他的正確性然後歸納、分析整理得出正確的結論。在阿基米德原理中,為了驗證F浮=G排,我們分別利用石塊和木塊做了兩次實驗,歸納、整理均得出F浮=G排,於是我們驗證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確性,使用的正是這種方法。在驗證杠桿的平衡條件中,我們反復做了三次實驗來驗證F1×L1=F2×L2也是利用這種方法。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結論的得出(在實驗中對多種結論進行分析整理並得出最後結論時),都要用到這一方法。在驗證導體的電阻與什麼因素有關的時候,經過多次的實驗我們得出了導體的電阻與長度,材料,橫截面積,溫度有關,也是將實驗的結論整理到一起後歸納總結得出的。在所有的科學實驗和原理的得出中,我們幾乎都用到了這種方法。十、比較法(對比法)當你想尋找兩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就需要用到比較法,可以進行比較的事物和物理量很多,對不同或有聯系的兩個對象進行比較,我們主要從中尋找它們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從而進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如,比較蒸發和沸騰的異同點。如,比較汽油機和柴油機的異同點 如,電動機和熱機 如,電壓表和電流表的使用利用比較法不僅加深了對它們的理解和區別,使同學們很快地記住它們,還能發現一些有趣的東西。十一、分類法把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兩類、導體和絕緣體。十二、觀察法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人們的許多物理知識是通過觀察和實驗認真地總結和思索得來的。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材中的實驗,如長度、時間、溫度、質量、密度、力、電流、電壓等物理量的測量實驗中,要求學生認真細致的觀察,進行規范的實驗操作,得到准確的實驗結果,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培養實驗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觀察法。十三、比值定義法:例:密度、壓強、功率、電流等概念公式採取的都是這樣的方法。十四、多因式乘積法:例:電功、電熱、熱量等概念公式採取的都是這樣的方法。 十五、逆向思維法例:由電生磁想到磁生電以上這些方法,還只是在初中物理的學習中會遇到和使用的一些科學方法,列舉出來,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幫助。也希望大家都來關注這方面的問題,多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學方法,靈活運用,以便於指導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配套練習題例1、質量、速度、密度、慣性、功率、比熱容、電功率這些物理量可按一定的特徵進行分類:(1)表示物質某種特性的物理量有:
(2)表示物體本身屬性的物理量有:
(3)表示某方面的「快慢」的物理量有:
答案:[密度、比熱容;質量、慣性;速度、功率、電功率]例2、在初中物理學習中涉及了許多科學研究方法,如等效替代、控制變數等,在下列物理研究實例中,
所用方法相同的是 : 。
所用方法相同的是 : 。(選填序號)。a. 研究液體內部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b. 在研究磁場時,引入「磁感線」的概念;c. 在研究串、並聯電路時,引入「總電阻」的概念;d. 研究光的傳播時,引入「光線」的概念;e. 在研究物體受幾個力作用的情況時,引入「合力」的概念;f. 用擴散現象證明分子的無規則運動;g. 研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h. 通過小磁針指向偏轉,判定磁場的存在;i。 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哪些因素有關。
此為半開放習題:a、g、i控制變數;b、d物理模型;c、e等效替代;f、h轉換法
例3、某同學為了粗略測出排球擊地時對地面作用力的大小,他想出了一個辦法:在地上鋪一張紙,把球用水沾濕,然後用球擊紙,在紙上留下一個圓形的濕跡,然後再將這張紙鋪在台秤上,用力將球按在紙上,直至球與紙上的圓形濕跡完全重合,根據此時台秤的讀數,計算出球擊地的作用力。此同學實驗的理論依據是:。
他在此實驗中運用的方法是:。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等效替代例4、某同學做「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他先用彈簧秤沿水平方向拉著木塊在水平放置的平滑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並在木板上逐次加砝碼,得到實驗數據。然後他將一條毛巾鋪在木板上,用彈簧秤沿水平方向拉著同一個木塊在粗糙的毛巾表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並重復上述實驗過程。問:實驗中要求彈簧秤必須沿水平方向拉木塊,使其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彈簧秤的示數就可以知道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大小,其理論根據是: 。用到的實驗方法是: 。答案:拉力與滑動摩擦力為平衡力;轉換法例5、為了搞清運動和力的關系,「我們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上的同一位置向下運動到不同材料的水平面後,觀察小車從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的方法來研究,這個是運用了 方法。答案:控制變數法例6、在牛頓第一定律時,運動最典型的一種科學方法是 。答案:推理法例7、測量液體內部壓強的壓強計是採用了 方法,把壓強的變化用連通器兩邊液面差的變化來表示。答案:轉換例8、在研究串聯、並聯電路或混聯電路中,我們可以用一個電阻代替所有電阻,在這個問題的研究中採用的是 方法。答案:等效替代法例9、在我們學過物理知識的過程中,運用物理模型進行研究的是( )A、建立速度的概念 B、研究光的直線傳播C、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 D、密度概念的建立答案:B A、比值定義法 C、歸納法 D、比值定義法例10、在物理實驗中,我們利用轉換法測得的物理量有( )A、質量 B、功率 C、電阻 D、密度答案:BCD B、轉換成測UI C、轉換成測UI D、轉換成測m、v例11、下列不屬於理想化模型的是( )A、液柱 B、輪軸 C、光線 D、液片答案:B 理想化模型是原型的簡化,近似的反應,所以B不是。例12、一元硬幣的外觀有銀色的金屬光澤,一位同學認為它是不銹鋼製成的,在討論時,有同學提出:「我們先拿磁鐵吸一下」。「測量它的密度」「測量它的電阻率」等建議,第一位同學的意見,屬於科學探究法中的( )A、實驗操作 B、猜想與假設 C、觀察與思考 D、分析與論證答案:A例13、探究物理規律和解決實際問題常用到許多重要的物理思想和方法,下列過程中運用了「等效替代」方法的是 ( )A、測量一張白紙的厚度 B、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C、曹沖稱象 D、牛頓總結出慣性定律答案:A、積累法 B、控制變數法 C、等效替代法 D、理想實驗法例14、在學習歐姆定律時,為了研究導體的電流I與導體兩端的電壓U、導體的R的關系,實驗中先保持R一定,研究I與U的關系;再保持U一定,研究I與R的關系,這種方法叫「控制變數法」是物理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方法。下面研究過程中應用了控制變數法的是( )A、通過電流做功的多少來判斷電能的多少B、研究物體受兩個力作用的效果時,引入合力的概念C、在研究磁場時,引入磁感應線D、研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電流的關系時保持電阻和時間一定答案:A、等效替代法 B、等效替代法 C、物理模型法 D、控制變數例15、以下研究問題的方法與「用光線表示光」相同的是( )A、把電流比作水流 B、利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測量硬幣的直徑C、利用磁感線來描述磁場的分布D、利用20歐的總電阻代替串聯的15歐和5歐的電阻答案:A、類比 B、轉換法 C、模型法 D、等效替代法例16、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變數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類比法」等方法,下面是初中物理中的幾個研究實例:1、 研究一個物體受到幾個力的作用時,引入合力的概念2、 用光線表示光的傳播方向3、 研究電流時把它與水流相比4、 利用磁感應線來描述磁場上述幾個實例中,採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A、13 B、23 C、24 D、14答案:1、等效替代法 2、模型法 3、類比法 4、模型法例17回顧所學過的科學方法,下列不正確的是( )A、將固體分子看成是一些用彈簧連接的小球,這是模型法B、在研究由多個電阻組成的電路時,引入總電阻,這是等效法C、為觀察玻璃瓶受力的形變,採取觀察瓶塞上玻璃管中液面的變化,這是應用了放大法D、由電生磁想到磁生電,這是應用了控制變數法答案:D 逆向思維法例18下面是物理學習中的幾個研究實例1、在研究物體受力問題時,引入合力2、在研究光時,引入「光線」的概念3、在研究多個用電器組成的電路時,引入總電阻4、在研究分子運動時,利用擴散現象來研究上述幾個實例中,採取「等效替代」研究問題的是A、13 B、12 C、23 D、34答案:13為等效替代 2模型 4轉換法例19下列三項實驗:(1)用刻度尺測量細銅絲直徑:把細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N圈(N數根據情況確定),然後用刻度尺量出線圈的總長度再除以N;(2)測一個大頭針的質量;先測出N個大頭針的總質量,再除以N;(3)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先保持壓力相同,研究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再保持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研究摩擦力與壓力大小的關系。上述三項實驗中,實驗的思想方法相同的是 ,它們遇到問題的共同特點是 ,解決方法的共同特點是 。答案:12;被測量物體小,不容易測量;採取積累法把不容易測量的物理量積累成較大的值在進行測量例20根據作用效果相同的原理,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我們可以用一個力的合力來代替它。這種「等效方法」是物理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可使研究的問題簡化,以下幾種情況中,屬於這種「等效方法」的是( )A、在研究磁現象時,用磁感線來描述看不見,摸不著的磁場B、在研究電現象時,用電流產生的效果來研究看不見,摸不著的電流C、兩個電阻並聯時,可用並聯的總電阻來代替兩個電阻D、在研究電流的變化規律時,用水壓和水流來類比電壓和電流答案:A、模型 B、轉換 C、等效替代 D、類比例21下面是同學們在物理學習中的幾個研究實例:1、在學習汽化現象時,研究蒸發與沸騰的異同點2、根據熔化過程的不同,將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兩類3、比較電流表與電壓表在使用過程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4、在研究磁場時,引入磁感線對磁場進行描述上述幾個實例中,採用「比較法」為主要科學研究方法的是A、13 B、34 C、23 D、24答案:1、比較法 2、分類法 3、比較法 4、模型法例22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時,關鍵的問題是設法確定象的位置,回想我們實驗時的具體做法是 。這樣確定像的位置,憑借的是視覺效果的相同,因而可以說是採用了 的科學方法。答案:另拿一支相同的蠟燭在玻璃板後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等效替代例23分子運動看不見、摸不著,不好研究,但科學家可以通過研究墨水的擴散現象認識它,這樣方法在科學上叫做「轉換法」 ,下面是小明同學在學習中遇到的四個研究實例,其中採取的方法與研究分子運動的方法相同的是( )A、利用磁感線去研究磁場問題B、電流看不見、摸不著,判斷電路中是否有電流時,我們可通過電路中的燈泡是否發光去確定。C、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時,先使電阻不變去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然後再讓電壓不變去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D、研究電流時,將它比做水流答案:A、模型 B、轉換法 C、控制變數法 D、類比例24利用作用效果相同的原理來研究問題的方法稱為「等效法」。如在研究力對物體的作用時,用一個力代替兩個力。以下幾種情況中,屬於等效法的是( )A、在研究磁場時,用磁感線來描述磁場B、用右手螺旋定則確定通電螺旋管的磁極或電流方向C、用一電阻兩端的電壓與通過它的電流之比確定電阻的阻值D、在研究並聯電路時,用並聯電路的總電阻代替兩個並聯的電阻答案:A、模型法 B、模型法 C、比值定義法 D、等效替代法例25下面是小明同學在物理學習中的幾個研究實例:1、在學習汽化現象時,研究蒸發與沸騰的異同點;2、根據熔化的過程不同,將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兩類3、比較電流表與電壓表在使用過程中的相同點與不同點4、在研究磁場時,引入磁感線對磁場進行描述。其中採用的主要科學研究方法是「比較法」的為( )A、13 B、34 C、23 D、24答案 :A

閱讀全文

與案例中李老師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快速系繩子的方法圖解 瀏覽:120
測量天線角度的方法 瀏覽:981
用戶研究方法一舨分為兩大類 瀏覽:895
寶寶肥皂過敏的治療方法 瀏覽:656
中值定理論文研究方法 瀏覽:456
人參膏食用方法 瀏覽:742
有什麼方法快速積累財富 瀏覽:495
修補圖書的方法幼兒園圖片 瀏覽:189
函數的方法視頻講解 瀏覽:102
韌帶先天發育不良的鍛煉方法 瀏覽:281
excel中and函數的使用方法 瀏覽:269
榮耀20不允許截屏的解決方法 瀏覽:825
腋下測體溫方法夾哪裡 瀏覽:356
盆栽大蔥種植時間和方法視頻 瀏覽:928
副作用小的治療方法 瀏覽:868
了解松樹和椰樹是什麼傳播方法 瀏覽:171
男的早射能治療方法 瀏覽:114
簡單又好的的方法 瀏覽:732
學壓腿的正確方法 瀏覽:395
金花梨施肥的正確方法 瀏覽: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