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們怎麼鑒賞美術作品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學習美術鑒賞的意義;理解美術鑒賞過程中產生不同差異的原因;掌握鑒賞美術作品的不同方式與角度。
【過程與方法】
通過欣賞感知與對比探究,理解美術鑒賞過程的實質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能夠以不同形式鑒賞一幅美術作品。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深化對作品的感受,提高審美體驗與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鑒賞美術作品的不同方式與角度。
【難點】理解美術鑒賞過程的實質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
三、教學方法
演示法、對比法、探究法等。
四、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視頻圖片、學生課前搜集的資料等。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教師展示齊白石大師的代表作品《祖國萬歲》引導學生欣賞思考:
——看到這幅作品,給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麼?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不同的人在觀賞相同的藝術作品時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感受,這與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密切相關——學習鑒賞美術作品。從而板書並導出課題。
(二)對比分析,找准角度
1.了解作品的歷史社會背景
教師出示黃胄的《洪荒風雪》和張瑀的《文姬歸漢圖》兩幅作品,學生欣賞並思考:
——兩幅作品的時代背景分別是怎樣的?帶給人怎樣的審美感受?為什麼?
學生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進行背景的簡要介紹,教師簡單總結後追問:
——為什麼要了解作品背後的故事?對我們鑒賞美術作品有哪些幫助?
教師在總結補充: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有助於深化我們對作品的主題含義、形象創造、形式意味的理解與鑒賞。
2.了解美術家的藝術觀點和生活經歷
教師繼續出示梵高的代表作品《星月夜》以及《麥田上飛過的烏鴉》,帶領學生一起分析藝術家的作品特點,並提出問題:
——藝術家風格特點的形成與什麼是密不可分的?
學生積極發言,教師總結:與藝術家的生平經歷和自身的藝術觀點是分不開的,因此,了解藝術家的生平使我們深入理解美術作品的另一個角度。
3.體會作品的形式美感
教師播放課件,依次出示版畫《到前線去》、套色版畫《初踏黃金路》、工筆作品《秋暝》,引導學生分析思考:
——當我們對於作品背景甚至藝術家均不甚了解時,還可以從哪些角度來鑒賞美術作品呢?
教師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問題,並提示學生結合教材內容來找尋答案。學生回答問題,教師補充總結:通過我們自身累積的美術知識,嘗試從作品的形式美感出發來進行鑒賞,從而理解特定作品形式美感的創造價值。
(三)總結評述,領悟探究
教師分別出示陳堅的《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時·南京》以及畢加索的《格爾尼卡》兩幅油畫作品,組織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的鑒賞美術作品的角度嘗試分析:
——兩件作品是如何從不同角度、不同藝術手法表現戰爭的殘酷與正義的力量的?
學生分小組進行作品鑒賞活動的展開,最後教師總結評述,得出美術鑒賞活動的本質是「再創造」的過程。
(四)拓展延伸,小結作業
教師鼓勵學生主動進行本節課重點內容的概括總結,強調鑒賞美術作品的意義與不同角度,提示學生課後應運用不同資源,做自身美術知識的積累,從而擴大知識面,提高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