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財政學的根本研究方法

財政學的根本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4-05-02 02:28:45

A. 財政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關鍵詞]財富源泉;福利;市場機制;非市場機制;牛頓方法
在1950年以前,財政學科通常被命名為「財政學(PublicFinance)」;之後,學者們更喜歡用「公共部門經濟學(PublicSectorEconomics)」的名稱;也有學者採用「政府經濟學」(GovernmentEconomics)或「公共經濟學」(PublicEconomics)的名稱。從學科發展的情況來看,「公共部門經濟學」的名稱更恰當些。財政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本質上是歷史的和發展變化的。因此,研究一門學科的「研究對象和方法」,似乎是「學說史」的任務。要把「對象和方法」截然區分開來研究似乎是不可能的,但用分別敘述的方法卻是適當的。本文討論這個問題,目的是想搞清財政學研究對象和方法演變的原因、現狀和趨勢。
一、財政學的研究對象
財政學的發展和經濟學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現代主流經濟學是伴隨資本主義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從經濟學的源流發展來看,把經濟學轉為「科學」的第一人是亞當·斯密,1776年發表了他的代表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同樣被認為是財政學的開山之作。
在學說史的研究中,把斯密的學說稱為「古典經濟學」。從斯密的《國富論》來看,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是財富」和「怎樣國富」的問題。斯密在創立科學經濟學的時候,可以說是屬於資本原始積累時期,也即「工業化」的開始時期。這里的「工業化」是指生產方式的資本主義化。「工業」從它來到世間就是以「交換」為前提的,但從起源來看,最初的交換並不是「資本主義方式」的,什麼方式最有利於「工業化」是思想家、經濟學家必須思考的問題。「工業化」還包括農業生產方式的資本主義化,但從農業經營方式的起源來看,最初卻不需要交換。如何把農業納入交換經濟,進而納入「工業化」的軌道,同樣是思想家、經濟學家必須思考的問題。上述的說明已經隱含了斯密的社會發展觀:資本主義方式最有利於「工業化」。因此,在這里,「工業化」和「資本主義化」是可以作為等同的概念來使用的。在工業化的過程中,最突出的現象是大量的農業人口被拋到無產階級的行列。斯密時期,全球人口只有8億(1750),農業人口占整個人口的比例高達95%[1](第180頁),在工業化的進程中,農業人口的比例急劇下降,並引起人口爆炸。用今天的話來說,解決「溫飽」問題是社會的當務之急,物質產品的需求是第一位的。但是,當時在「制度」安排上卻是不利於「工業化」的。在成文法上,不利於「貿易自由」的制度障礙很多;在不成文的社會意識形態中,貴金屬就是「財富」的重商主義觀點占統治地位,嚴重影響「貿易自由」。在這樣的背景下,斯密提出「財富」就是「價值」的著名論點;並指出「市場經濟」是「國富」的原因。這在當時來說,無疑是振聾發聵的。但斯密的「價值」只限於物質生產領域,並認為只有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才是創造價值的,是「生產性」的。他認為政府公共部門、教育、文藝等部門的勞動是不創造價值的,是「非生產性」的。因此,他的市場經濟只是指物質生產領域的生產方式。他倡導「廉價政府」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
上述表明,斯密經濟學的研究范圍是比較狹窄的,他的財政學是作為他理解的「市場經濟」的外生變數來看待的。他把「國家」擬人化,即把國家行為看作自然人一樣地理性行為,重點分析稅收對「市場經濟」的影響,主張政府對「市場經濟」「不作為」。這可以稱之為斯密傳統。
西方的「工業化」時期是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也是工場手工業全面轉入機器大工業時期(蒸汽機普及時期),也就是斯密「市場經濟」的全面確立時期。這一時期在歐洲大約起於1750年左右,止於1860年左右,但發展是不平衡的。在英國,大約在1830年就結束了,而歐洲大陸則要遲30年左右。因此,在這一時期的經濟研究中,英國和歐洲大陸呈現出明顯的不同。這與經濟學家的民族感情、社會環境、所關注的經濟問題的側重點不同有關。當時德國相對落後,意識到「國家」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德國的經濟學家是反斯密傳統的,比如德國的歷史學派,代表人物有李斯特(1789—1846)。但應該說,歷史學派在強調國家的經濟作用的時候也沒有把「國家」作為「市場經濟」的內生變數來看待。
「工業化」完成之後,用今天的話來說,資本主義社會已由「溫飽」轉入「小康」。社會關注的問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精神需求處於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從學說史的角度看,1890年馬歇爾發表代表作《經濟學原理》宣告古典經濟學的終結,同時,馬歇爾成為新古典經濟學的代表。但實際上,新古典經濟學的研究風氣在1860年前後就形成了。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1883—1950)在他的《經濟分析史》中認為,馬爾薩斯的《人口論》(1798)、馬克思的《資本論》(1867,第一卷)、傑文斯的《政治經濟學理論》(1871)、門格爾的《國民經濟原理》(1871)、社會政策協會的成立(1871),「是明顯標志著另一個時期到來的一些事件」。馬歇爾拓寬了斯密經濟學的研究范圍,他認為滿足人們消費需求的「勞務」也是有價值的,也是「生產性」的。這樣,就把斯密的市場經濟擴大到非物質生產領域,但他同樣認為政府部門的勞動是「非生產性」的。同時,馬歇爾也注意到「工業組織」的制度變遷,社會分工更為發達,從生產到消費的環節越來越多,經濟研究不應該再從「供給」出發,而應該從「需求」出發。他認為,斯密只強調自由競爭是不夠的,競爭也有缺點,合作也有優點。不僅如此,「國富」光憑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已經遠遠不夠了,需要人們深入認識,自覺「駕馭」。他認為社會發展不像斯密所說的那樣「自然而然」,而有「人為」選擇的作用。因此,他認為斯密理論中關於「自然工資」、「自然利潤」、「自然地租」、「自然利息」的概念是不貼切的,應把「自然」改為「正常」。這個「正常」的概念一直沿用至今,比如「正常利潤」、「正常利率」等等,甚至在此後發展起來的宏觀理論中對經濟狀況的分析也採用「常態」和「非常態」的概念。他認為「純粹」的經濟學只研究可以用貨幣數量表達的經濟問題。不可用貨幣數量表達的經濟問題,盡管對經濟有重大影響,比如政治問題,不屬於「純粹」經濟學的范疇。這就是說,「政治問題」、「國家問題」對於「純粹經濟學」來說,只是外生變數。從此古典經濟學喜歡使用的「政治經濟學」的名稱被「經濟學」替代。這一切就是相對於古典經濟學的「新」,並形成「馬歇爾傳統」,但理論的「本體」仍然是「古典」的。直至今天,可以用貨幣數量表達的經濟研究被列入「主流」的地位,而且不如此就似乎不正宗。
在學說史的研究中,通常把「新古典」時期劃到1936年,即凱恩斯發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那一年。我以為不妥,「新古典」時期的終結年代應該以1950年左右為界。凱恩斯在主流經濟學說史中的地位很高,名聲很大。我以為從經濟學說的角度看,凱恩斯的「名聲」大大超過了他的學術貢獻。從學術成就上看,他仍然應該被納入「新古典學派」,但標志著新古典學派的終結。他的名聲之所以那樣大,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他創立的宏觀理論為政府幹預經濟提供了根據。從1930年代以後,政府幹預經濟的力度日益加強,導致20世紀40年代發展為「混合經濟」。二是二戰以後直至1970年,資本主義進入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由於1930年代的危機給西方的打擊實在太大了,於是人們把「政府幹預」以後的經濟增長「歸功」於凱恩斯。三是凱恩斯是英國財政部的高官,參與重大經濟政策,包括國際經濟組織的策劃。而他的老師馬歇爾卻是純粹的學者,凱恩斯可能是開經濟學家直接參與政治先河的代表人物。這是政治決策發生明顯變化的重要標志。凱恩斯以後,英國在經濟學方面「原創性」成果最多且領先的地位也結束了。
馬歇爾有兩個著名學生:一個是庇古(1877—1959),福利經濟學的創始人;一個是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的創始人。他們不迷信老師劃定的經濟學研究范圍,一個把社會公平問題納入經濟學的大雅之堂;另一個把宏觀問題請進經濟學的殿堂。但在對市場經濟的「本體」認識上仍然是「斯密」的;在經濟分析方法的「本體」上仍然是「馬歇爾」的。因此,把他們列入「新古典學派」是適當的。
這就是說,新古典學派把經濟學的研究范圍拓展到「效率、公平和穩定」三大領域。在「效率」方面,把斯密的「物質生產領域」的「市場經濟」拓展到「非物質生產領域」的盈利性部門。經濟學研究的三個領域成為經濟學理論體系中的三條主線,沒有統一的理論模型,三者之間的關系很有一點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味道。凱恩斯學說確實名噪一時,主流派甚至一度認為微觀問題已經被研究得差不多了,社會的注意力幾乎主要被宏觀問題所吸引。事實當然並非如此。在主流研究中,「效率」是市場機制的事情,即「市場經濟」的事情:「公平」和「穩定」是政府的事情,即「非市場機制」的事情。而對於「市場經濟」來說,政府卻只是作為外生變數來處理,並沒有從微觀上研究「非市場」的「機制」問題。但社會關注的問題不是理論研究的全部,真正的理論家需要以他對社會進步的思考、以他獨特的知識積累、以他特有的熱情和敏銳、以他超群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來「捕捉」和「研究」有關問題。其中,有許多問題是當時社會所「不關心」的,但仍然有一批真正的理論家在「耐得住寂寞」狀態下進行研究。
美國經濟學家科斯在1937年發表「企業的性質」一文,僅比凱恩斯的《通論》遲了一年,可是在很長時期「默默無聞」,直到20世紀40年以後才名聲大噪,被譽為新制度學派的創始人。科斯的論文實際上把「企業組織」作為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回答了「企業組織」的「性質和原因」。在傳統的「效率」研究中,「企業組織」歷來是作為「價值」的外生變數來看待的,科斯卻把它內生化,並提出「交易費用」的著名觀點,從而確立了「企業組織」在經濟研究

B. 璐㈡斂瀛﹀嚭鐜扮殑鐞嗚轟緷鎹

璐㈡斂瀛﹀嚭鐜扮殑鐞嗚轟緷鎹錛氭垜鍥借儲鏀跨悊璁轟綋緋誨緩璁炬槸娌跨潃椹鍏嬫濅富涔夊拰寤鴻句腑鍥界壒鑹茬ぞ浼氫富涔変袱鏉″彂灞曠嚎緔㈣屽睍寮鐨勩傛垜鍥界殑璐㈡斂瀛︿綔涓虹爺絀惰儲鏀胯繍琛岃勫緥鐨勫︾戠戠洰,鍏剁悊璁哄熀紜搴旇ヤ互鍥藉剁殑鏀挎不鍒跺害鍜屾硶寰嬭勫畾涓哄熀鏈鐨勪緷鎹銆

璐㈡斂瀛︾爺絀舵斂搴滃備綍涓烘弧瓚崇ぞ浼氬叕鍏遍渶瑕佽岀歸泦銆佷嬌鐢ㄥ拰綆$悊璧勯噾銆傚唴瀹瑰寘鎷璐㈡斂鐞嗚恆佽儲鏀垮埗搴﹀拰璐㈡斂綆$悊鏂規硶銆傝儲鏀垮﹀彲鎸夎儲鏀垮垎閰嶄富浣撳垎涓猴細浠ュ浗瀹惰儲鏀誇負鐮旂┒瀵硅薄鐨勮儲鏀垮︼紝浠ュ強瀵瑰悇涓鍥藉惰儲鏀垮埗搴﹁繘琛屾瘮杈冪爺絀剁殑姣旇緝璐㈡斂鍒跺害瀛︺

C. 學習公共財政學的基本方法

導論部分:市場經濟的本質(從概念分析)、市場失靈的表現形式及內涵、財政的三個基本特徵 、財政職能及內涵、稅收對總供需平衡的影響、財政經濟形勢判斷方法、掌握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及財政改革的歷史進程
財政學理論基礎:公共品與准公共品 、公共品供給的均衡分析 、掌握公共品理論中的鮑溫模型及其他模型 、正外部效應對資源配置影響及政府矯正途徑、公共選擇理論的基本框架以及抉擇方式
財政收入概論導論:公共收入和財政收入的無謂損失經濟分析 、闡述財政收入結構及構成的影響因素 、我國財政收入面臨主要問題及改革重點(條條框框+解釋)、
稅收原理:稅收的經濟作用(收入效應與替代效應及其本質差別) 、稅收設置原理並舉典型案例、稅負轉嫁基本方式及一般規律
稅收制度啊啊:稅收的分類(簡要了解)、我國目前的稅制 、增值稅設計原理、計算、體制性歸屬政策 個人所得稅計算
國際稅收:.國際重復課稅分類及產生原因\進口關稅的經濟原理、所得稅國際協調一般規律 、.國際避稅主要形式 P214-215
財政支出概論:公共支出及原理 、財政支出增長趨勢的理論解釋 (這一考點不需要深入了解內容,只需要知道人名和理論的名字)、怎樣把握公共支出增長規律及結構變化趨勢、.財政職能及內涵 、.財政支出效率及評價、財政支出的管理(含義) 、政府采購的優化選擇與調控作用、
購買性支出:購買性支出的經濟作用與效應 、購買性支出的預算管理(這一考點需要知道哪些單位、部門是哪種管理形式、行政體制改革 、公共教育、我國支農政策及戰略目標
很多都是要求准確記憶的,還要注意結合時事,多關注時政。

閱讀全文

與財政學的根本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非事務方法中的資料庫連接 瀏覽:639
軸承拆解的方法傘形軸承怎麼拆 瀏覽:831
手機互聯使用方法視頻講解 瀏覽:105
釣魚方法大全圖片 瀏覽:878
嘀嗒車輛低於認證標准解決方法 瀏覽:5
奶療素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95
老銀子的鑒別方法 瀏覽:689
地皮菜的正確食用方法 瀏覽:849
風險控制開題報告研究方法 瀏覽:200
讓白膠快速凝固的方法 瀏覽:447
網路放大的連接方法有哪些 瀏覽:612
測量誤差的分類和消減方法 瀏覽:412
化工紫砂壺鑒別方法是什麼 瀏覽:38
菩提包漿方法視頻 瀏覽:832
訪談法質性研究方法文獻綜述 瀏覽:307
東北人參食用方法 瀏覽:630
電渣重熔錠晶粒金相檢測方法 瀏覽:43
男性勃起障礙治療方法 瀏覽:801
8歲問題兒童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484
傑諾吸塵器使用方法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