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園語言教學如何創新
導語:幼兒語言教育是一門藝術,在培養孩子語言能力的過程中,我們既要弄懂每個幼兒語言表達特點,做到有針對性的對症下葯,又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和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孩子語言思維的提升。
一、幼兒園語言教學中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應把握正確的創新原則
為了滿足幼兒語言教學的實際需要,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創新是提高教學實效性的重要措施。結合幼兒園語言教學實際,只有把握正確的創新原則,才能提高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創新的效果。
1.合理性原則
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既要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同時也要保證教學創新能夠在合理范圍內,只有在學生能夠接受以及符合教學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保證教學創新達到合理性要求。
2.科學性原則
為了提高教學創新的科學性,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創新過程中,應遵守相應的教學規則,使教學過程滿足科學性要求,使教學創新滿足教學過程的現實需求。
3.適度性原則
幼兒園語言教學中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既不能冒進,也不能停滯不前,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和接受程度選擇適當的方式進行創新。
二、幼兒園語言教學中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應積極開展情境教學
考慮到幼兒園幼兒的年齡特點,在語言教學中只有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基於這一認識,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創新中,積極開展情境教學是重要措施。
1.根據幼兒特點,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教學內容
基於幼兒的特點,在情境教學中,應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內容教學,並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降低語言教學難度,使幼兒對語言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達到教學目標。
2.在活動中模擬特殊情境,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在情境教學中,教師應模擬多個幼兒熟悉的情境,讓幼兒從熟悉身邊事開始,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語言教學中,從而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3.模擬生活場景,鍛煉幼兒的溝通能力
除了要模擬特殊情境之外,教師還要模擬生活場景,讓幼兒注意總結生活和體驗生活,並在生活場景中鍛煉幼兒的溝通能力,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和溝通能力能夠得到全面提升,進而滿足語言教學的實際需要。
三、幼兒園語言教學中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應積極開展分組教學
考慮到幼兒園幼兒的特點以及幼兒園語言教學的實際需要,積極開展分組教學是提高幼兒園語言教學質量的關鍵。基於這一認識,在幼兒園語言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創新中,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語言基礎分層若干小組進行分組教學。
1.了解幼兒特點和語言基礎
幼兒的個性特點和語言基礎不盡相同,要想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師要全面了解幼兒的個性特點和語言基礎,為分組教學提供完善的.信息保證。
2.根據幼兒特點和語言基礎合理劃分學習小組
在了解了幼兒的特點和語言基礎以後,合理劃分學習小組,將特點和語言基礎相近的幼兒分到同一學習小組,並採取差異化教學,提高分組教學的整體效果,滿足幼兒園語言教學需要。
3.針對不同小組開展有針對性的語言教學
分組之後,要正確考慮小組內學生的特點和語言基礎,在教學方案和教學計劃的制訂上,應區別對待,做到每個小組編制單獨的教學方案和教學計劃,提高小組教學的整體質量。
結合當前幼兒園語言教學實際,要想做好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工作,除了要把握正確的創新原則之外,還要積極開展情境教學和分組教學,使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創新能夠取得實效,最終達到幼兒園語言教學的預期目標。
❷ 淺談幼兒教師如何創新教學方法
(參考範文)
1. 創建新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隨著社會文明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競爭激烈,對幼兒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以往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與現代教育發展不相適應,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死板。分科教學,集體授課的比例很大。課堂一直被教師控制,幼兒不是聽老師講,就是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教學方法死板,影響了幼兒的發展。只有創建新型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才能使幼兒的創新能力得到發展。將分科教學改為整合課程,可多學科綜合,即:多個學科,共用主題,順序展開,學科教學,結合為本。跨學科綜合,即:圍繞主題,學科共通點,解決問題,較具整合性,過程為本。將集體教學改為個別,小組和集體相結合的靈活方法,充分體現師幼互動的價值,預成課程和生成課程相結合,及時解決幼兒提出的新問題,注重對幼兒多能力的培養。在組織活動時,教師應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創造的機會,激勵幼兒用不同的想法去解決問題。要克服死啃書本、按部就班、照葫蘆畫瓢,教條主義的傾向,把幼兒的發展放在首位,構建對幼兒發展具有價值的適合幼兒特點的教學模式,選擇能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可讓幼兒操作、探索的活動形式,選擇與幼兒生活相關的生動的活動內容,採取靈活的、幼兒喜聞樂見的方法去組織實施教學活動。設計以幼兒學會學習和創造為中心的活動方案,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探索式、去感受、去發現、去創造,力爭培育出有創新意識新個性的幼兒。
2.創造民主、和諧、寬松的教育環境
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氛圍,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自由創造的才能,幼兒和教師建立一種平等、信任、尊重、和諧的師生關系,創造民主和諧的教育與活動環境,能夠有效地激發幼兒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和活動的過程。外部的壓力過多,束縛過多,幼兒很少獨立自主,心理自由,這樣限制了幼兒創造性潛能的發揮。有的幼兒好奇心強,想像大膽,在他們充滿童真與稚氣的想像中,創造性若隱若現,教師要善於發現、精心培養。當幼兒想法稀奇古怪超越客觀現實時、當他們的描述與實際情況有出入時、當他們手舞足蹈自編自唱、亂塗亂畫而興致勃勃時,教師切不可以用成人固定的思維模式去限制他們或者盲目否定。在這種環境中,幼兒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得到充分表現自己的認識情感和思想的機會,使幼兒消除膽怯和依賴的心理,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進行積極地探索、積極地思考,逐步形成探求創新的心理願望和以一種創新的精神來看問題、思考問題。
3. 樹立與現代教育相適應的角色觀和職業觀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的角色不再限於文化的傳播者。教學的組織者、課堂的管理者,而且還應該是表演者,激勵者、服務者、支持者、引導者、促進者、參與者、和交往者,更應該成為教育工作的創新者,研究者、學習者、決策者,協調者和心理學工作者等。教師應該是全面發展的楷模,成為集眾多角色於一身的角色,為幼兒創新教育提供可能。教師的職業不再是僅有文化或者勝任就可以,教師必須是榜樣、是楷模,必須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車爾尼雪夫認為;「教師要把學生造一種什麼人,自己就應該是這種人。」教師除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外,還要忠於職守,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熱愛幼教事業。應該具體表現為對待幼兒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尊重幼兒,注重師幼互動的價值,善於用各種適應的方法去接觸和引導幼兒,實行雙向交流的溝通,使幼兒對教師親近、信服,這樣才容易接受教育。敢流露自己的感情、自尊、自信、活躍,敢於思考、敢說、敢問,使幼兒有一定的創造性。反之,教師的方法簡單、主觀、粗暴、甚至苛刻,只有命令,不講道理,重視權威,不許違抗,缺乏愛心、耐心,這樣會因為幼兒害怕老師而服從,往往對老師迴避。幹事縮手縮腳,有的甚至對老師產生厭惡和憎恨,時間長了幼兒的獨特意識隨之消失。
4. 樹立與現代教育理念一致的幼教觀
教育的任何變革最終是通過教師來完成的,而教師的教育觀念是引起教師行為的最直接因素,在諸多的教育觀念中,教師自身的觀念在實施幼兒創新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創新教育是傳統教育所欠缺的,傳統教育認為,循規蹈矩,老實聽話,少說少動,馴服馴從,按老師的規定去行事就是好孩子。而一些好奇、好問、好動的孩子則被稱為「調皮」、「搗亂」而加以限制訓斥,不顧幼兒的需求忽視幼兒的主體性和個體性,幼兒整天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培養模式既機械又單一。在本園一次音樂節奏觀摩課上,當教師出示五線譜音符問幼兒這像什麼時,幼兒積極性很高,紛紛回答說:像「氣球」、像「勺子」、像「小蝌蚪」,正在大家為幼兒豐富的想像而感到高興的時候,教師卻反問了一句,這像「蝌蚪」嗎?結果再沒有幼兒敢回答,活躍的思維一下被扼殺,原因只有一個:教師想要幼兒說出像豆芽。因此,在舊的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教學方法釆用灌、統、管。在日益重視素質教育的今天,樹立與現代教育觀念一致的幼教觀非常重要,重視創新意識的培養應該放在首位,教師要對幼兒回答的問題給予肯定,鼓勵並及時發現他們的小發現.小創造的火花,保護孩子創造力的萌芽。
5.建立新的課程評價體系
幼兒園課程是一個從理論到實踐,經過評價再到實踐的動態的整體。在這個整體中,評價起著檢測、判斷、矯正、反饋的中介作用。目前的評價方式,已經在觀念和評價標准上有所改進和創新,但與創新教育所要求的評價體系相比,還相差很遠,這是許多教師在實施創新教育時縮手縮腳的主要原因。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中,怕幼兒亂說、亂動,教學結果差,教師來回反復地說教,幼兒處在被動地位。因此,管理者、教育評價者一方面鼓勵教師大膽創新;一方面又以狹隘的教學結果作為課程評價的唯一標准和手段。這兩者之間的矛盾使創新教育流於形式,並直接影響了幼兒園創新教育的實施。目前必須建立新的課程評價體系,以更好更快地推進創新教育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