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大事記的歷史研究方法

大事記的歷史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4-04-01 01:34:37

㈠ 拜求!寫一篇,研究中國近代史「重大事件」的社會實踐報告

《關於研究中國近代史重大事件的社會實踐報告》
關鍵詞:辛亥革命 中國共產黨 孫中山
摘要:「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偉大的歷史事件,總是在推動歷史車輪轉動的同時,讓一代代人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汲取前進的力量。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透過武昌城頭飄過的歷史煙雲,回首南湖紅船起航90年來的時代變遷,特別是將這兩大歷史事件聯系起來思考、辨析,我們將從中獲得感悟、啟迪。

1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總是以偉大的歷史事件為標識。
掀開2011年的日歷,我們將迎來兩個不尋常的紀念日:一是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100周年,一是19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這兩個改變近代以來中國歷史命運的紀念日,使本來尋常的公元紀年平添了不尋常的印記。
2 泱泱中華,滄海桑田
我們曾經有過國力強大的盛世輝煌;我們更有著國運衰微的痛楚記憶。
19世紀的世界歷史呈現給人們的是:一邊是生氣勃勃的西方資本主義的崛起,一邊是腐朽沒落的東方封建帝國的衰敗。
當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撞開封建王朝緊鎖的國門時,中華民族的歷史開始了它最屈辱的一頁——國土被宰割,生靈遭塗炭,百姓在呻吟。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歷史任務。鴉片戰爭以來幾代中國人面臨兩大歷史性課題: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簡而言之,一要救亡圖存,二要振興發展。這就是面臨生死存亡之際的中華民族發出的吼聲!
為此,多少志士仁人在呼號、在求索、在抗爭。強國,猶如一個美好而又難圓的夢,給一代代中國人帶來多少憧憬,又帶來多少幻滅。
100年前武昌城頭的槍聲,宣告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王朝的覆亡,成為中華民族邁向獨立、富強的歷史起點。
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歷史性巨變。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政府,打擊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侵略勢力,在人民群眾中傳播了民主主義思想的種子,為中國的進步潮流打開了閘門。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辛亥革命矗起了中國人民為改變自己命運而奮起革命的一個偉大里程碑。
90年前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從此,中國人民革命進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經過社會主義革命、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華民族的發展開啟了新的歷史紀元。
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把辛亥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以及改革開放,列為近一個世紀以來我國先後發生的三次偉大革命。這種劃分如同一把歷史刻刀,切下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單元,確實具有「深刻」的寓意。在紀念辛亥百年和我們黨誕生90周年之際,更是耐人尋味。因為第一次偉大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領導的,第二、三次偉大革命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可以說,辛亥革命和我們黨的誕生這兩大歷史事件,展開了一幅中國人民百年來救亡圖存、強國富民的壯麗畫卷,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決定了中國歷史的發展方向,在世界上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3紀念孫中山
每逢國慶節等重大節日,新中國的心臟——天安門廣場都擺放高6.18米、寬5.24米的孫中山畫像。
矗立在天安門廣場中央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基座浮雕,「武昌起義」與「南昌起義」「抗日戰爭」「渡江戰役」等依次排列。
這是一種象徵,也是一種胸懷和自信。它寓示著辛亥革命與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必然聯系,反映了共產黨人的歷史觀。
4歷史是一條源源不息、難以割斷的河流
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毛澤東同志在1942年關於《如何研究中共黨史》的講話中,曾經指出:「我們研究黨史,只從1921年起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從辛亥革命說起差不多」。
辛亥革命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一個內在生長點。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推翻帝制,把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掃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礙;辛亥革命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辛亥革命後,中國社會基本矛盾的更加激化、顯現,在中國孕育著一場新的高於辛亥革命的革命;辛亥革命宣揚了民主和科學,為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思想條件。如1905年創刊的《民報》只能秘密傳播,而1915年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得以公開發行,便是典型一例。
更為重要的是,早期共產黨人基本上都受過辛亥革命的洗禮和啟蒙,然後由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
從辛亥革命說起,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社會這個母體中的孕育、發展過程,從而深刻揭示黨的領導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中國共產黨成立90年來的發展,是對辛亥革命的繼承、揚棄和超越。中國共產黨人「都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的繼承者」,繼承了辛亥革命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大無畏革命精神,繼承了孫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遺志和正確策略。同時,在民主革命的理論指導、政治綱領、依靠力量、階段目標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歷史局限和資產階級自身弊端。黨開辟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真正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辛亥革命沒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使中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跨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黨領導新時期的改革開放,引領中國人民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廣闊道路,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
如果說,辛亥革命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門,那麼,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奠定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基,改革開放找到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
這就是20世紀中國發展進步的歷史軌跡!
5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
幾千年來中國封建統治下的「君權神授」、「君為臣綱」觀念根深蒂固。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辛亥革命使中國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為探索救國興邦的道路打開了新的視野。經過維新與保守、革命與保皇的激烈較量,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的倒行逆施,終歸曇花一現。
「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對比封建專制時代「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的訓誡,這是何等深刻的轉變。連至尊至極、神聖不可侵犯的皇帝都可以打倒,還有什麼陳腐、落後的東西不可以懷疑、唾棄?
列寧在高度評價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時,曾用了5個字來概括:「東方的覺醒」。
如果說,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覺醒,那麼,中國共產黨本身就是思想解放的產物。五四新文化運動繼承了辛亥革命思想解放的成果,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及其與工人運動的結合,催生一個新型政黨登上了中國的歷史舞台。
中國共產黨的成長、壯大的過程,也是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過程。沒有思想解放,不突破對馬克思主義機械理解「條條」、「框框」的束縛,就沒有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的開辟,就沒有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沒有思想解放,不擺脫「兩個凡是」的羈絆,就沒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業的輝煌成就。
實踐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時代在前進。思想解放永無止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只有堅持繼續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才能突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和發展定勢,進一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開創科學發展的新局面,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6馬克思主義
建黨前夕,毛澤東同志就指出,革命的人們要實行「主義的結合」,「主義譬如一面旗幟,旗幟立起來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對於中國共產黨人來說,立起的旗幟,就是馬克思主義。
說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並不缺乏「主義」。鴉片戰爭以來,為拯救民族危亡,先進的中國人嘗試過、尋覓過各種思想武器。西方的各種思潮,如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等等,都曾在那個風雨如晦的時代粉墨登場,又都成為匆匆的歷史過客,因為它們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問題。孫中山把他的三民主義叫作「救國主義」,那是當時舊民主主義所能達到的歷史高度,是同馬克思主義傳入以前中國歷史舞台上「諸子百家」相比較最具進步性的主義,但孫中山和他的主義沒能看到自身的局限性以及中國國情的復雜性和中國命運的嚴峻性,未能指引中國擺脫受奴役、受欺侮的命運,他臨終還在深切地呼喊:「和平、奮斗、救中國」。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90年,是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起來的90年。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在波瀾壯闊的實踐基礎上,經歷了艱難的探索,實現了兩次歷史性飛躍:第一次飛躍形成了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形成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兩大歷史性飛躍,為解決近代以來兩大歷史課題提供了科學指南。
90年來的實踐雄辯地證明,只有與本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同命運,馬克思主義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結合新的發展實踐,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一定能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7 歷史是一部博大的教科書。
20世紀的中國的歷史,向人們展示了一幅千回百轉、絢麗多彩的雄渾畫卷。
辛亥革命雖然「起共和而終帝制」,譜寫了中國民主革命的歷史新篇章,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由於其固有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決定了它既沒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氣和決心,也沒有能力將民族民主革命引向最後勝利。辛亥革命建立政權後3個月,便被帝國主義支持下的封建軍閥所竊奪,孫中山提出的包括聯俄、聯共在內的新三民主義也被國民黨反動派所背棄,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完全破滅。
從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的失敗,一系列的史實說明,中國革命不可能由農民階級或資產階級來領導,資本主義道路不能行之於中國。要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獨立,就必須有一個新的領導階級和代表人民和民族根本利益的政黨。
1921年7月23日,一個新興政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108號)召開。
這次大會是在反動統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舉行的,除了會場一度遭到巡捕騷擾,不得不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遊船上舉行,在社會上沒有引起任何注意,但一個新的革命火種卻在漫漫黑夜中點燃。
從此,在古老的中國大地上出現了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的中國工人階級的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適應了近代以來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擁有馬克思主義這個最先進的思想武器,因而能夠為中國革命指明前進的方向。「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
中國共產黨能夠從幾個人、十幾個人、幾十個人,發展到今天擁有7000多萬黨員、領導人民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執政黨,展示了一個先進的無產階級政黨的強大生命力和凝聚力。

8 兵權——革命的關鍵
回首辛亥革命和我們黨領導中國革命的歷史,可以清楚地看到:辛亥革命失敗的一個直接原因,是在軍事上沒有建立一支完全由革命黨自己掌握的有強大戰鬥力的革命軍隊;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則是有一支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人民軍隊。
當時武昌起義的成功,雖為革命黨人組織策劃,卻只是對武漢守軍的一次策反,南方各省的獨立之舉也是一時的革命影響所致,臨時政府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都勢單力薄,無法與手握北洋重兵的袁世凱相抗衡。當袁世凱軍隊攻佔漢陽、通電南京以派兵鎮壓要挾時,孫中山不得不將臨時大總統之職拱手相讓。
魯迅在評論孫中山失敗的原因時,曾指出:「最大原因還在於他沒有黨軍,因此不能不遷就有武力的人。」這樣的「遷就」,是多麼慘痛而深刻的歷史教訓!
盡管中國共產黨一大通過的黨綱就明確提出,「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消滅資本家私有制」。但由於特殊歷史條件的局限,我們黨在初創時期並沒有獨立掌握自己的武裝力量,直到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人才從血的教訓中認清了中國革命的核心問題,那就是: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戰國時期政治家管仲說過:「國富者兵強,兵強者戰勝,戰勝者地廣。」翻開中華民族的歷史,凡是繁榮昌盛的時期,都是國富兵強的盛世,反之則是屈辱、衰敗和沒落。堅定不移地走富國強軍之路,是我們唯一的正確選擇。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胡主席以高度凝練的語言對富國與強軍的辯證關系作出了新概括——「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富國和強軍,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兩大基石。富國是強軍之本,強軍是富國之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是全局性、交互性、融合性的協調統一。堅持富國與強軍的統一,既是強國之策,也是強軍之道。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軍隊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不斷提高我軍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才能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航船到達成功的彼岸。
9為新中國奮斗
我們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而來,向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而去。
100年前,孫中山在檀香山和香港建立「興中會」時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100年來,這一宏願始終是燃燒在一代代中華兒女心中熊熊不息的火焰。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無數革命先驅孜孜以求的理想,是當代中國人不可推卸的歷史使命。
列寧曾經指出,對一個節日最好的紀念,就是完成我們未竟的事業。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自信和清醒地看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逢其時。我們黨正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偉大事業的繼承和發展,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實現國家富強偉大事業的繼承和發展。撫今追昔,展望未來,我們對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任務充滿信心,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充滿信心。
參考文獻
蔣廷黻《中國近代史》
孫中山對待新文化的態度評議.張艷國.中州學刊,5
孫中山開發西北思想之影響.沈社榮.寧夏大學學報,5

㈡ 如何有效記憶和活用歷史大事年表

歷史學習方法
第一部分:學會學習
首先,同學們一定要樹立自己是學習的主體的學習觀念。一其次,同學們應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預習是首要環節。預習的目的在於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個總體了解,以便上課時有目的地聽講,集中精力解決好新課的重點和難點。所以,學習新課前必須預習。預習時要認真仔細地閱讀新課內容,對照注釋或例題,參考課後練習題。預習時要讀懂詞句,聯系有關知識,了解課文內容及重點難點,劃出生字新詞或概念。預習時要邊讀邊記,把疑難問題注在書上或筆記本里,為上課作好准備。課前預習中如果發現有與新知識相關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舊知識時,應先回頭來重溫舊課,並弄懂舊知識。良好的預習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的,需要堅持每天預習。在預習的時候,應做到看、做、思結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預習僅當作任務完成,而要將它作為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來看待。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邊看書,邊用筆在書上進行「圈、點、勾、畫、批」。圈點的過程,就是提煉重點的過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上課的時候,課前准備好需用的課本、筆記本、作業本、工具書及學慣用具等。上課時要認真專注地聽老師講解和同學發言,要積極思考,課堂上回答問題和討論問題,都要積極踴躍,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要記課堂筆記,記學習要點,要記得正確、完整。把自己自學的心得和老師對新教材的闡述加以對照比較,加深或更正自己的認識,不斷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若有疑問,可以及時提出或課後探討。
課後要進行及時的復習。復習分為三種:平時復習、階段復習和總復習。不同的復習有不同的目的與要求。
平時復習,其目的主要是鞏固課堂所學的新知識,因此平時復習必須做到及時,整理、修改、補充課堂筆記,深化和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記憶。對重要的知識,要經常復習,牢固掌握。
階段復習的主要目的是使知識條理化、結構化。對單元、章節知識的復習鞏固,復習時要進行知識歸類,把握重點,新舊聯系,融會貫通,在階段復習時注意養成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復習的目的是對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所學的知識全面復習鞏固,因此復習時要對照大綱教材的要求,根據復習時間制定好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對已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梳理,查漏補缺,解決疑難,達到全面掌握。此外,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復習不僅僅是知識的復習,還應包括學習方法的回顧和總結。通過學習方法的不斷總結和完善,就可以不斷提高學習能力。
最後,學會學習,關鍵在於學會如何讀書。
讀書之前,大家應該對「書」
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拿高中歷史教材來說,從形式上講,它大致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①目錄和大事年表。目錄是各章節知識的總綱,大事年表是簡明的大事記,這是全冊課本的總體知識框架,應從宏觀上把握。②每章開頭的「引言」。「引言」主要說明本章內容的歷史背景和本階段的時代特徵和本章內容的特點。③正文內容(大字)和閱讀內容(小字)。正文部分是課文的主體,是考試命題的依據,屬於必須掌握的內容。閱讀部分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或是對正文內容的補充,或是正文上下段內容的過渡,或是正文的展開性敘述等等,應有不同的要求。④原始資料。應聯系課文內容加以分析,可培養思維問題的能力。⑤表格、圖畫。要弄清其與正文的關系,安排這圖表的用意和作用等。⑥思考題和練習題。思考題是高層次的練習,練習題是基本的作業。⑦學術爭鳴。旨在提高思辨能力,要求大家能大膽質疑,養成求知的好習慣。
就歷史知識而言,歷史知識可以分為歷史背景、歷史經過、歷史影響等。
歷史背景又可分為動機、條件和原因。原因又分為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內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
歷史經過一般包括時間、地點、人物、政黨、團體、階層、階級、事件、現象、著作、制度等。
歷史影響包括結果、性質、功績、經驗、教訓、意義等等。
歷史知識還可分為歷史概念、歷史結論、歷史特徵、歷史線索等。其中最為基本的也是最為重要的是歷史概念。
歷史概念是以歷史理論為指導,對歷史現象進行抽象概括而成,是基本史實的拓展和深化,它反映著歷史事物、歷史現象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規律。由於歷史知識是由眾多有聯系的歷史概念所組成,因此,形成並掌握歷史概念,也就成了掌握歷史知識的關鍵。
另外,大家還要學會自學歷史課本。
一般來說,自學歷史課本應包括以下幾個程序:
一、逐段寫出小標題。知道各個自然段主要說的是什麼,並用簡明的語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
二、全面寫出教材要點提綱。逐段找出知識點和層次結構,進行適當加工,形成提綱。
三、找出教材的內在聯系。就是要搞清歷史的發展是怎樣一環套著一環,搞清它的發展線索,形成一個系統結構。
四、總結基本觀點。通過以上步驟,總結出一些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五、找出必須記住的內容並設法記牢。什麼是重要的歷史內容,就是歷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六、對教材做出評價。這是對讀書提出的最高的要求,也是善於讀書的標志。盡信書不如無書。課本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可商榷的地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學們應該大膽質疑。
第二部分:掌握方法,增強信心。
許多同學頭疼歷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歷史需要大量的記憶。的確如此,學好歷史的基礎就是記憶。人的智力系統包括觀察力、想像力、思維力、記憶力等等。其中,記憶力是基礎,思維力是核心。法國著名思想家伏爾泰曾經說過:「人如果沒有記憶力,就無法聯想和發明創造。」日本記憶學家高木重郎認為:「記憶力是效率的別名……是發展創造性的基礎。」記憶的東西越多,觀察就越敏捷,思維推理就越縝密,判斷就越准確,就越富有創造力。因此,發展記憶力是和發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輔相成的,是發展智力的基礎和紐帶。
對於歷史學科的記憶來說,有以下一些具體的方法:
(1) 順序記憶法:按照事件本身的發展的順序依次記憶。
(2) 特徵記憶法:對於內容相似的知識,通過細致地觀察和全面地比較後,找出所要記憶內容中特別容易記住的特徵。
(3) 規律記憶法:在學習過程中,尋找具有規律性的東西加以記憶。
(4) 隔年記憶法:將發生時間具有某種特定規律的歷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記憶。
(5) 重復記憶法:通過反復閱讀來鞏固記憶。
(6) 回憶記憶法:將學過的內容,經常地、及時地嘗試回憶,在回憶過程中加強記憶。
(7) 諧音記憶法:將要記的東西,變成讀音相同或相近的詞、片語、短語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於記憶。
(8) 形象記憶法:對於較抽象的內容,可用圖、表等形象地描繪出來。
(9) 討論記憶法:在學習過程中有不夠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見與同學討論,在討論就比較容易記住。
(10)口訣記憶法:將記憶內容編寫成口訣或歌謠,是一種變枯燥為趣味的記憶方法。
(11)詞頭記憶法:將要記憶材料的詞頭連成句子。
(12)練習記憶法:一些可以通過動手來記憶的內容可以自己親自練習、檢測、實驗,增強記憶效果。
(13)聯想記憶法:利用聯想是促進記憶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種感官參與記憶法:多種感覺器官參與記憶活動,可大大提高記憶的水平。
(15)信息壓縮記憶法:先記住大體輪廓,然後逐漸記住每一細節,由粗到細進行記憶。
(16)對比記憶法:在記憶相類似的事物時,可將兩種事物進行對比,找出異同。
(17)歸類記憶法:把要記憶的內容列出提綱,分門別類整理歸納,然後進行記憶。
(18)重點記憶法:記住整個內容中的公式、定理、結論、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點,作為記憶的「鏈條」來聯系全部內容。
(19)理解記憶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識才能牢固地記住它。
(20)推理記憶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關系的事物來記憶。
(21)網路記憶法:如能把所學的各知識點連成線,組成面,編成網的話,那麼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系也就清晰可見了。
最後,
需要提醒同學們的是:重復是記憶之母。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學者顧炎武,可以背誦14.7萬字的十三經。據《先正讀書訣》記載:「林亭(即顧炎武)十三經盡皆背誦。每年用3個月溫故,余月用以知新。」我國當代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80多歲高齡還能熟練地背誦圓周率小數點後一百位以內的數。有人向他請教記憶訣竅,他的回答是:「重復!重復!再重復!」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記憶就是如此。
第三部分:學習升華,培養能力。
有的同學認為:我們從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在學歷史,而且,初中、高中的歷史課本的內容大體相似,其實,大家只看到了現象,而沒有看到事情的本質。實際上,它們是點、線、面的關系。高中歷史更注重歷史的線索和時代特徵以及一定的歷史理論。因此,要學好高中歷史,決非簡單的背背就能順利過關。高中歷史知識可以分為章節知識、專題知識和理論知識,其中,章節知識是基礎。章節知識和專題知識縱橫交錯,構成知識網路;歷史理論支撐起網上的知識點,形成一個多層面的立體交叉體系。比如說,中國近代史有三條線索:外國資本主義侵華史、中國人民抗爭史、中國人民探索史。像這樣的線索和時代特徵,就需要大家在學習的時候及時予以總結。注重知識的整體性、階段性、理論性,因此,在學完每一個歷史時期或階段內容時,一定要及時將每一個歷史時期或階段的知識由點到線構建成一完整知識體系框架,注重對每一個歷史階段特徵的分析和理解,把握歷史發展的總體脈絡,以高屋建瓴,拓展思路,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注意分析歸納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徵、階段面貌、歷史趨勢、經驗教訓,使繁雜的知識條理清晰,並從中總結出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
要學好高中歷史,還需要一定歷史理論的學習。高中歷史比初中歷史的難度提高了一個層次,注重歷史的前因後果,加強了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而在這其中就蘊藏著歷史理論。與高中歷史聯系比較密切的歷
史理論主要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范疇和基本觀點。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第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這便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規律。生產力就是人們在勞動過程中形成的解決社會和自然之間矛盾的實際能力,是改造自然和影響自然並使之適應社會需要的客觀物質力量。
生產力包括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三個主要因素。生產關系指的是人們在生產勞動中結成的社會關系。它是生產力的社會存在形式,包括產品的分配、交換和消費三個主要環節,含有生產資料所有制和分配製度等主要內容。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
第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要適應經濟基礎的需要,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又一基本規律。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了社會經濟基礎。社會上層建築指的就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思想、觀點,以及相應的制度、設施和組織的復雜體系。具體說,它指的就是社會的政治、法律、宗教、藝術、哲學等觀點,以及同這些觀點相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的總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定的經濟基礎要求相應的社會上層建築與之相適應。社會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有著很大的反作用。適應於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對社會發展起到推動作用,落後的或超前的社會上層建築對社會發展起著阻礙作用。
第三、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主人。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個人在社會中是比較渺小的,只有當個人結合成群體,才能真正地發揮出社會主體的重大作用。即使是傑出人物,他們的作用再偉大,也只反映群眾要求,依靠群眾力量的基礎上,才能對社會歷史發揮一定的影響。
第四、歷史是不斷進步的。任何歷史人物、政黨、團體、歷史活動、制度、措施等都必須適應歷史發展的潮流,違背歷史發展潮流的必將滅亡。
第五.掌握一定的評價方法。我們學習歷史,決不能「為歷史而歷史」,而是要有一定目性的。學習歷史,主要是為了以史為鑒、學以致用,能夠將在歷史課上學到的東西用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我們分析問題的時候,就要採取正確的評價方法:
(1)堅持正確的立場。人民的立場、進步的立場、愛國的立場、全球利益的立場等等,就是正確的立場。比如說希特勒的所作所為,完全是在拉歷史的倒車,他違背了人性,企圖從根本上抹煞人類文明。因此,希特勒是整個人類的公敵,為人不恥,遭人唾棄。
(2) 堅持歷史評價而非道德評價。這條原則涉及到的主要是人物的評價。對歷史人物,應根據他們對歷史發展、社會進步在客觀上所起作用來進行評價,不能用道德來衡量一個歷史人物。
(3)
評價歷史應堅持階級分析方法。一般而言,歷史人物生活在階級社會,客觀上都代表一定階級的利益。因此,只有運用階級分析方法,才能更深刻地揭示其活動的本質。運用階級分析方法,首先,在分析歷史人物的歷史活動時,應給歷史人物以階級定位,注意確定階級屬性的標准不是觀其出身而是觀其言行代表哪個階級的利益。如康有為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自幼飽讀四書五經,一生從未當過資本家,但其思想主張和行為卻符合民族資產階級上層的利益,因此他是民族資產階級上層的代表人物。其次,對一定歷史人物或社會集團,應該用其階級屬性來解釋其言行。如太平天國之所以失敗,從主觀原因來講,是由於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另外,在運用階級分析方法時,注意不要簡單化、一刀切,如認為只要是地主階級就一定反動、腐朽,只要是農民階級就當然肯定。
(4)評價歷史事物應堅持效果第一,動機第二。歷史是復雜和矛盾的。在歷史文明的進程中,主觀上的善良願望未必都能得到善的效果,惡的動機又常常成全了善的效果,以至以往文明處處交織著這種善與惡的二律背反。在評價歷史時,應將效果與動機結合起來進行分析,不可偏廢,同時應將對效果的評價放在首位,因為對歷史起作用較大的是結果而不是動機,同時動機對效果的實現又有一定的關系,所以也要兼顧動機。
綜上所述,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首先要學會學習,然後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解決最基本的基礎知識,最後要掌握一定的歷史理論和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以達培養能力的目的。這樣,成功一定會屬於你。

㈢ 鍘嗗彶澶т簨浠剁殑鍏瑕佺礌

鍘嗗彶澶т簨浠剁殑鍏瑕佺礌鍖呮嫭錛氭椂闂淬佸湴鐐廣佷漢鐗┿佽儗鏅銆佽繃紼嬨佸獎鍝嶃

涓嬮潰浠ヤ縿鍥藉巻鍙蹭笂鐨勨滃嶮鏈堥潻鍛解濊繘琛岃存槑錛

1銆佹椂闂達細鍙戠敓鍦ㄤ縿鍘嗭紙鍎掔暐鍘嗭級1917騫10鏈25鏃ワ紙鍏鍘11鏈7鏃ワ級錛屾晠縐頒負鈥滃嶮鏈堥潻鍛解濄

2銆佸湴鐐癸細鍦e郊寰楀牎鍐瀹銆

3銆佷漢鐗╋細浠ュ垪瀹佸拰鎵樻礇鑼ㄥ熀棰嗗肩殑甯冨皵浠緇村厠姝﹁呭姏閲忋佷互鍏嬩雞鏂鍩轟負棰嗗肩殑璧勪駭闃剁駭涓存椂鏀垮簻銆

6銆佸獎鍝嶏細鑻忚仈銆佷腑鍥界瓑紺句細涓諱箟鍥藉跺強緇勭粐鏅閬嶈や負鍗佹湀闈╁懡鏄緇忎紵澶ч潻鍛藉煎笀鍒楀畞鍚屽織棰嗗間笅鐨勫竷灝斾粈緇村厠棰嗗肩殑姝﹁呰搗涔夛紝寤虹珛浜嗕漢綾誨巻鍙蹭笂絎浜屼釜鏃犱駭闃剁駭鏀挎潈鍜岀敱椹鍏嬫濅富涔夋斂鍏氶嗗肩殑絎涓涓紺句細涓諱箟鍥藉垛斺斾縿緗楁柉鑻忕淮鍩冭仈閭︾ぞ浼氫富涔夊叡鍜屽浗錛岀畝縐拌嫃淇勩

闈╁懡鎺ㄧ炕浜嗚祫浜ч樁綰т縿緗楁柉涓存椂鏀垮簻錛堜縿緗楁柉鍏卞拰鍥斤級錛屼負1918騫磋嚦1920騫寸殑鑻忎縿鍐呮垬鍜1922騫磋嫃緇村焹紺句細涓諱箟鍏卞拰鍥借仈鐩熺殑鎴愮珛濂犲畾浜嗗紑絝銆傚嶮鏈堥潻鍛界殑鑳滃埄寮鍒涗簡浜虹被鍘嗗彶鐨勬柊綰鍏冿紝涓轟笘鐣屽悇鍥芥棤浜ч樁綰ч潻鍛姐佹畺姘戝湴鍜屽崐孌栨皯鍦扮殑姘戞棌瑙f斁榪愬姩寮杈熶簡鑳滃埄鍓嶈繘鐨勯亾璺銆

鍙傝冭祫鏂欙細鍗佹湀闈╁懡鈥斺旂櫨搴︾櫨縐

閱讀全文

與大事記的歷史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腎陽虛腹瀉最快治療方法 瀏覽:134
吊扇變速器的安裝方法 瀏覽:294
如何選擇生茶存放方法和條件 瀏覽:521
讓頭發直有哪些方法 瀏覽:466
大腸菌群檢測方法實驗報告 瀏覽:848
把手機變成高逼格的方法 瀏覽:255
晶片拋光有哪些方法 瀏覽:542
籃球運動的訓練方法 瀏覽:80
零基礎學葫蘆絲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466
iphone和電腦無線同步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62
基因作用機制研究方法 瀏覽:370
食品試驗設計常用的方法 瀏覽:432
利用肚臍除濕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473
中醫治療性強迫症的方法 瀏覽:389
推拉門線條的安裝方法 瀏覽:761
輪胎擋板安裝方法 瀏覽:483
太田痣治療方法 瀏覽:286
因道炎最好的治療方法 瀏覽:249
房代代款計算方法 瀏覽:598
黑惡案件執行中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瀏覽: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