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方法是什麼
一、定量研究設計的主要方法有調查法、相關法和實驗法。
1、調查法
調查法是一種古老的研究方法,是指為了達到設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計劃全面或比較全面地收集研究對象的某一方面情況的各種材料,並作出分析、綜合,得到某一結論的研究方法。
2、相關法
相關法是指經由使用相關系數而探求變數間關系的研究方法。相關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確定變數之間關系的程度與方向。變數關系的程度,有完全相關、高相關、中等相關、低相關或零相關等;而變數關系的方向有正相關和負相關等。
3、實驗法
實驗法是指操縱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變數,並且控制研究環境,藉此衡量自變數與因變數間的因果關系的研究方法。實驗法有兩種,一種是自然實驗法,另一種是實驗室實驗法。
二、定性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 與幾個人面談的小組訪問,要求詳細回答的深度訪問,以及各種投影技術等。
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的區別
1、著眼點不同
定量研究著重事物量的方面;定性研究著重事物質的方面。
2、在研究中所處的層次不同
定量研究是為了更准確地定性。
3、依據不同
定量研究依據的主要是調查得到的現實資料數據,定性研究的依據則是大量歷史事實和生活經驗材料。
4、手段不同
定量研究主要運用經驗測量、統計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定性研究則主要運用邏輯推理、歷史比較等方法。
5、學科基礎不同
定量研究是以概率論、社會統計學等為基礎,而定性研究則以邏輯學、歷史學為基礎。
6、結論表述形式不同
定量研究主要以數據、模式、圖形等來表達;定性研究結論多以文字描述為主。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礎,是它的指南,但只有同時運用定量研究,才能在精確定量的根據下准確定性。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回歸分析、時間序列分析、決策分析、優化分析、投入產出分析等方法。
常用的定性分大碧析方法,包括歸納分析法、演繹分析法、比較分析法、結構分析法等分析方法。
德爾菲法,是採用背對背的通信方式征詢專家小組成員的預測意見,經過幾輪征詢,使專家小組的預測意見趨於集中,最後做出符合市場未來發揮在那趨勢的預測結論。德爾菲法又名專家意見法,是依據系統的程序,採用匿名發表意見的方式,即團隊成員之間不得互相討論,不發生橫向聯系,只能與調查人員發生關系,以反覆的填寫問卷,以集結問卷填寫人的共識及搜集各方意見,可用來構造團隊溝通流程,應對復雜任務難題的管理技術。
德爾菲法的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組德爾菲法 成專家小組。按照課題所需要的知識范圍,確定專家。專家人數的多少,可根據預測課題的大小和涉及面的寬窄而定,一般不超過20人。
(2)向所有專家提出所要預測的問題及有關要求,並附上有關這個問題的所有背景材料,同時請專家提出還需要什麼材料。然後,由專家做書面答復。
(3)各個專家根據他們所收到的材料,提出自己的預測意見,並說明自己是怎樣利用這些材料並提出預測值的。
(4)將各位專家念如第一次判斷意見匯總,列成圖表,進行對比,再分發給各位專家,讓專家比較自己同他人的不同意見,修改自己的意見和判斷。也可以把各位專家的意見加以整理,或請身份更高的其他專家加以評論,然後把這些意見再分送給各位滾高舉專家,以便他們參考後修改自己的意見。
⑶ 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分別是怎樣的
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是根據調查的方法和獲得數據的性質而劃分的。定性研究是旨在獲得受訪者關於感覺、情感、動機和喜好等深層次信息的一類研究,而定量研究的目的是獲取樣本的定量資料,試圖通過樣本的某些數字特徵推斷總體的數字特徵。
定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焦點小組座談、深度訪談和投影技法等,定量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各種訪問方法、觀察方法和實驗方法等。當然,有些方法既可以收集定性的數據,也可以收集定量的數據,如觀察法等。
⑷ 論述經濟學研究中定性分析與量性分析的關系
論述經濟學研究中定性分析與量性分析的關系
【摘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學研究的兩種基本手段。前者是對經濟事物本質及其屬性的分析;後者是對經濟事物進行量的考察。本文試圖就定性、定量分析的定義其各自的特點入手,闡述學術研究界關於他們的爭論,並分析經濟學研究中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關系。
【關鍵詞】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經濟學研究
研究是通過各種研究方法對事實或材料進行加工整理,以獲取新的可靠知識的思維活動。研究方法的選擇、運用和創新對研究工作至關重要。在經濟學的過程中,經濟學家不斷引進別的學科研究方法或開創一系列新的研究方法為之服務。這些研究方法的引進和創新都極大地推動了經濟理論及相關理論的發展,拓展了經濟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然而我們也必須正確的認識和運用經濟學方法論中的研究方法,把握正確的尺度和方向才能使我們的研究工作事半功倍。但由於經濟研究對象的特殊性和復雜性,關於經濟研究中的兩種分析方法即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哪一種方法更科學、更合理,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議。在經濟學界,主張定量分析的觀點認為,採用數學語言,遵循數學所固有的邏輯程序,有助於清晰地表達思想,使概念精確,論證富有邏輯性,避免曲解和混亂,混亂,如經濟學家施蒂格勒認為這種轉換不僅值得搞,而且非搞不可。其轉換有助於經濟學與數理經濟學的發展。另一方面,與其對立的觀點認為,雖然嚴格地遵循數學邏輯程序,能使混亂的思想呈清,但數學只是經濟認識的輔助手段,不能取代質的分析,濫用數學手段,也會產生許多謬誤。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就認為,這種轉換不僅無益,而且涉及到一種陳腐的智力幾何學。結合國內經濟學研究中所出現的對於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爭論,本文試圖就定性、定量分析的定義其各自的特點入手,分析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在經濟學研究中的相互關系。
一、定性分析的定義及特點
定性分析是認識事物的質、尋找事物的本質聯系,是對事物或事件的性質和特點的分析。所謂質,即指事物成為其自身並使之區別於其他事物的內部規定性。世間萬物之所以能呈現出多樣性,是其自身與他物相區別,具有自身的特定的質。只有正確地認識了事物的質,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區別開來。而只有清楚地認識事物本身並把握其發展變化的趨勢,才能在實踐中採取相應的政策措施。而定性分析正是在這一基礎上,根據事物的現象、性質來確定概念,判斷其未來的發展程度,對事物進行非數量化的分析。如對方針、政策的反映,某些商品的價格調整引起的生產和市場形勢的變化,經濟體制改革對市場形勢的影響,國際化貿易帶動下購買力投向的變化等,這些都難以准確地用數量來表示,只能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做出估計和判斷。定性分析是建立在經驗和邏輯思維的基礎上的,主要依靠個人主觀經驗和直觀材料來進行分析,從而確定未來事件和趨勢的發展性質、發展程度。它對長期遠規劃、重大問題的發展前景、市場形勢的估計和判斷,以及制定工作計劃和經營活動,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在經濟研究中,定性分析主要通過運用和邏輯相統一的抽象方法,將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經濟現象的本質上,歸納影響經濟運行機制的主要因素,然後通過對主要因素的分析和綜合,演繹出經濟發展的一般。回答各主要因素對經濟運行的影響,各主要因素間的抽象關系,經濟發展的歷史過程,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等問題,比較適合個案在不同層面進行深入的和多側面的分析研究。如專家調查法、主觀概率法、意見集合法、相互關系分析法、歷史經驗分析法等等,都是屬於定性分析的一些具體方法。
定性分析的特點是簡便易行,在缺乏資料的情況下也可以加以引用。它的'不足之處是,缺乏量的分析,是粗放性的,不夠具體,有一定的主觀成份因此容易受分析、判斷者的情緒和形勢氣氛的影響。
二、定量分析的定義和特點
定量分析是指對事物進行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量是指事物的規模、發展程度、速度,以及其構成成分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等可以數量表示的規定性。它是用數量指標來分析研究事物的實踐結果和發展趨勢及其程度的。定量分析是建立在數學、統計學、計量學、概率論、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運籌學和學等學科的基礎上,運用數字、方程、摸型、圖表和機等進行分析研究的。主要分析方法包括數理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兩方面。它可以應用於經濟活動中的市場預測、經營決策、經營動態分析、商品調運分析、庫存分析、成本核算、費用效益、經濟效果、勞動效率、市場動態分析等各個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經濟學研究中數理與計量分析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其作用將越來越大。因素量、時間量和比例量的分析都屬於定量分析的范疇。定量分析的特點在於它的敏感性,精確性和客觀性。定量分析相對於定性分析的主觀性而言的,定量分析基於經驗事實,可以通過數學或計量模型所具有的抽象性和邏輯結構的嚴謹性,對事物的發展變化及狀態趨勢給予客觀的分析,並立刻做出相應的判斷。但由於並非所有的經濟現象都能夠以數量或數值的形式表現出來,也必然造成了定量分析的局限性。
三、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關系
綜上所述,在學的研究中引入數學的方法是具有其必要性的。早在“邊際革命”時期,新古典經濟學派的瓦爾拉斯、帕累托、埃奇沃斯等人就大量的運用了數學方法對經濟理論和經濟現象進行研究分析。李嘉圖在其代表作《經濟學與賦稅原理》中,對等級地租、工資、資本周轉和比較成本等問題的論述,就多次運用了數學圖表分析。20世紀初,計量經濟學鼻祖費里希·丁伯根也將經濟理論、統計學和計量數學結合起來,運用數學模型研究經濟周期,並獲得了豐碩的成果。數學的抽象性可以使復雜的經濟關系變得清晰。數學的精確性可使經濟范疇之間的數量關系得到精確的研究和描述,也有助於經濟范疇得到精確的定義。數學的嚴密的邏輯性可使經濟學理論的推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使理論中的錯誤得到一定程度的匡正。但同時我們也必須正視數學方法所存在的缺陷,數學方法畢竟只是一種工具,它的好壞全在於人對它的使用。同時作為進行量的分析手段,數學分析的運用必須以質的分析為前提。再者,在現實的經濟領域中,有不少經濟現象很難簡單的運用數學模型加以解釋和說明。強性使用數學模型將一些因素量化反會導致與經濟想像的偏離、失真或者脫離研究的現實意義的狀況。凱恩斯在其《通史》中,也批判了“將經濟分析體系形式化了的符號偽數學方法”,認為“在令人自命不凡但卻無所助益的符號迷宮里,作者會喪失對於真實世界中的復雜性與相互依賴的洞察力。”
然而,當今的經濟學的研究領域中對於量的認識和處理出現了不少的偏差。國內外許多學者由於在經濟學研究上很難迅速出成果,就紛紛在數學形式上大做文章,而忽略了所研究經濟現象或事物的本質,缺乏對經濟現象的直觀判斷和價值的認識,只注重數學分析的花哨的表面和模型的復雜性。更有甚者,為了使和研究滿足數學邏輯一致性,編造經濟數據,並拼湊參數范圍,從而得到“理想”的實證結果,最終不是使經濟研究的內容脫離現實或失去研究的真正意義。定量分析雖具有一定的優越性,但它本身只是對大量樣本的部分特徵的精確研究,所以只能對經濟現象的比較表層的、可以量化的部分進行測量,但無法對其深層的原因和具體的細節進行深刻剖析。經濟研究的正確取向應建立在對經濟學本身的內容和研究對象的本質有了一定認識的基礎上。馬克思主義認為,“任何事物都具有質的規定性與量的規定性兩個方面,都是質與量的統一體。質是具有一定量的質,量是在一定質的基礎上的量。不同質的事物擁有不同的量和量的界限范圍。一方面,質決定著一定的量,規定著量的活動范圍。另一方面,質必須以一定的量作為必要條件,它決定於數量的界限。量變超過了數量的界限,事物的質就會改變。所以,質和量是互相結合、互相規定的,並形成事物質與量的統一體,即度”。同樣的,在經濟研究中,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實質上是同一認識過程的兩個方面。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礎,是認識的起點。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深化,是認識的精確性。定性分析主要是通過理解和解釋,來把握現象的整體意義和價值關系的,它揭示的是教育現象中的價值性、性和社會性。經濟學研究的問題提出、理論建構、假設驗證、結果評價都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展開的。定量研究中的邏輯命題、數學模型和統計分析都應當建立在對基本問題或理論假設的理解和解釋基礎之上。定量方法研究的是事物的量變過程,並通過研究事物所具有的度,即事物保持自己質的限度和范圍,來把握事物相對穩定的本質特徵。因此,經濟學研究中,不應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割裂開來,對立起來,而應把它們統一起來,通過對經濟學現象本身的量變以及數量關系的分析,來達到對於經濟現象本質的認識。
四、結論
總之,經濟學實質上是一門研究在既定資源約束下人類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的。人的行為往往具有盲目性、社會性和主觀性等非理性特徵,不是所有都可以用理性邏輯來進行量化分析並加以解釋的。同時人類社會又是一個多變數、多因素和多層次的復雜的動態系統。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決定了其研究方法不能單一,而應該容多角度的不同側面進行求證分析,經濟研究需要更加精密的研究理論加以深化。因此,決定了經濟學必須兼容其他自然學科與社會學科,作到定性與定量分析想結合。
[美]唐·埃思里奇.朱綱譯.應用學研究方法論[Ml.北京:經濟出版社,1998.
廖士祥.經濟學方法論[M].上海:上海社會利學院出版社,1991.
朱成全.經濟學方法論[Ml.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卜衛.方法論的選擇:定性還是定量[J].國際新聞界,1997(5).
沃野.關於社會科學定量、定性研究的三個相關問題[J].學術研究,2005(4).
董瑞華,傅爾基.經濟學說方法論[Ml.北京:經濟出版社,2001.
曹均偉,李凌.經濟學的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爭論與融合[J].上海立信學院學報,2007(5).
劉其昌.經濟學研究工作要自覺地把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起來[J].前線,1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