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內容分析方法

內容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07 01:38:20

Ⅰ 內容分析法 案例

傳播學觀點

內容分析法:是一種對於傳播內容進行客觀,系統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實質是對傳播內容所含信息量及其變化的分析,即由表徵的有意義的詞句推斷出准確意義的過程。內容分析的過程是層層推理的過程。
內容分析的種類可歸納為:實用語義分析,語義分析和符號載體分析。
內容分析的研究模式有推理模式和比較模式兩類。

圖書館學情報學觀點

內容分析法是一種對文獻內容作客觀系統的定量分析的專門方法,其目的是弄清或測驗文獻中本質性的事實和趨勢,揭示文獻所含有的隱性情報內容,對事物發展作情報預測。它實際上是一種半定量研究方法,其基本做法是把媒介上的文字、非量化的有交流價值的信息轉化為定量的數據,建立有意義的類目分解交流內容,並以此來分析信息的某些特徵。

內容分析法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a.較為客觀的研究方法。內容分析是一種規范的方法,對類目定義和操作規則十分明確與全面,它要求研究者根據預先設定的計劃按步驟進行,研究者主觀態度不太容易影響研究的結果;不同的研究者或同一研究者在不同時間里重復這個過程都應得到相同的結論,如果出現不同,就要考慮研究過程有什麼問題。b.結構化研究。內容分析法目標明確,對分析過程高度控制,所有的參與者按照事先安排的方法程序操作執行,結構化的最大優點是結果便於量化與統計分析,便於用計算機模擬與處理相關數據。c.非接觸研究。內容分析不以人為對象而以事物為對象,研究者與被研究事物之間沒有任何互動,被研究的事物也不會對研究者做出反應,研究者主觀態度不易干擾研究對象,這種非接觸性研究較接觸研究的效度高。d.定量與定性結合。這是內容分析法最根本的優點,它以定性研究為前提,找出能反映文獻內容的一定本質的量的特徵,並將它轉化為定量的數據。但定量數據只不過把定性分析已經確定的關系性質轉化成數學語言,不管數據多麼完美無缺,僅是對事物現象方面的認識,不能取代定性研究。因此這種優點能夠達到對文獻內容所反映「質」的更深刻、更精確、更全面的認識,得出科學、完整、符合事實的結論,獲得一般從定性分析中難以找到的聯系和規律。e.揭示文獻的隱性內容。內容分析可以揭示文獻內容的本質,查明幾年來某專題的客觀事實和變化趨勢,追溯學術發展的軌跡,描述學術發展的歷程;依據標准鑒別文獻內容的優劣。其次,揭示宣傳的技巧、策略,衡量文獻內容的可讀性,發現作者的個人風格,分辨不同時期的文獻體裁類型特徵,反映個人與團體的態度、興趣,獲取政治、軍事和經濟情報;揭示大眾關注的焦點等等。

Ⅱ 什麼是內容分析法,它在傳播研究領域主要有哪些方面的應用

內容分析法:是一種對於傳播內容進行客觀,系統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實質是對傳播內容所含信息量及其變化的分析,即由表徵的有意義的詞句推斷出准確意義的過程。內容分析的過程是層層推理的過程。
作為一種全新的研究方法,內容分析法在很多方面都不同於傳統方法,例如,從方法屬性看,它雖然被列為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但明顯受到自然科學研究方法的滲透影響;從方法特點看,它既有獨特的個性,又處處顯示出交叉性、邊緣性、多樣性……從以上定義來看,學者基本認同內容分析法具有以下三個關鍵特性。
1系統性

是指內容或類目的取捨應依據一致的標准,以避免只有支持研究者假設前提的資料才被納入研究對象。因此,首先,被分析的內容必須按照明確無誤、前後一致的原則來選擇。選擇樣本必須按照一定的程序,每個項目接受分析的機會必須相同。其次,評價過程也必須是系統的,所有的研究內容應以完全相同的方法被處理。編碼和分析過程必須一致。各個編碼員接觸研究材料的時間應相同。總之,系統評價意味著研究自始至終只使用一套的評價規則,在研究中交替使用不同的規則會導致結論混淆不清。
2客觀性

是指分析必須基於明確制定的規則執行,以確保不同的人可以從相同的文獻中得出同樣的結果。這包括兩層含義:①研究者的個人性格和偏見不能影響結論。如果換一個研究者,得出的結論也應該是相同的。②對變數分類的操作性定義和規則應該十分明確而且全面,重復這個過程的研究者也能得出同樣的結論。這就需要建立一套明確的標准和程序,充分解釋抽樣和分類方法,否則,研究者就不能達到客觀的要求,結論也會令人置疑。
應該強調的是,在內容分析的前期階段,研究者選擇分析題目、制定評價標准、定義分析類別和單元等過程基本上仍是主觀的。內容分析法需要研究者首先將文字的(或圖畫的)非定量的內容轉化為定量的數據,這一轉化過程是根據理論引導觀點來進行的。但一旦評價標准、分析的類別和單位被確定,轉化過程完成,其後續的研究過程就被認為是客觀的了。這時,研究者的個人意志不再能左右分析的數量結果,他必須按照確定的評價標准、分析的類別和單位進行計量,計量出什麼結果,就只能表述什麼結果。任何研究者都應該得出同樣的結論。由此,內容分析法的客觀性被確立。
3定量性

是指研究中運用統計學方法對類目和分析單元出現的頻數進行計量,用數字或圖表的方式表述內容分析的結果。首先,內容分析的目的是對信息實體作精確的量化描述。其次,統計數據能使研究者用最簡要扼要的方式描述研究結果。再次,統計數字有助於結論的解釋和分析。定量性是內容分析法最為顯著的特徵,是達到「精確」和「客觀」的一種必要手段。它通過頻數、百分比、卡方分析、相關分析以及T-TEST等統計技術揭示傳播內容的特徵。「定量」並不排斥解釋。當研究者得出一組說明傳播內容特徵的數據後,需要對這組數據進行解釋,即說明數據的意義。
系統性、客觀性和定量性相互關聯,共同構成了內容分析法的主要特徵。

Ⅲ 內容分析法的教育學

在教育科學研究中,內容分析法既是一種主要的文獻資料分析方法,又是一種獨立、完整的科學研究方法。
內容分析法具有對於明顯的傳播內容,進行客觀而有系統的分析,並加以量化描述的基本特徵。內容分析法可以藉助計算機進行數據的分析處理,為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處理研究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Ⅳ 內容分析法的分析維度

分析的維度,又稱分析的類目,是根據研究需要而設計的將資料內容進行分類的項目和標准。設計分析維度、類別有兩種基本方法,一是採用現成的分析維度系統,二是研究者根據研究目標自行設計。第一種方法:先讓兩人根據同一標准,獨立編錄同樣用途的維度、類別,然後計算兩者之間的信度,並據此共同討論標准,再進行編錄,直到對分析維度系統有基本一致的理解為止。最後,還需要讓兩者用該系統編錄幾個新的材料,並計算評分者的信度,如果結果滿意,則可用此編錄其餘的材料。第二種方法:首先熟悉、分析有關材料,並在此基礎上制定初步的分析維度,然後對其進行試用,了解其可行性、適用性與合理性,之後再進行修訂、試用,直至發展出客觀性較強的分析維度為止。分析維度必須有明確的操作定義。
設計分析維度過程基本原則:
·分類必須完全、徹底、能適合於所有分析材料,使所有分析單位都可歸入相應的類別,不能出現無處可歸的現象。
·在分類中,應當使用同一個分類標准,即只能從眾多屬性中選取一個作為分類依據。
· 分類的層次必須明確,逐級展開,不能越級和出現層次混淆的現象。
·分析類別(維度)必須在進行具體評判記錄前事先確定。
·在設計分析維度時應考慮如何對內容分析結果進行定量分析,即考慮到使結果適合數據處理的問題。

Ⅳ 內容分析法是對文獻內容進行系統分析的一種什麼方法

文獻(研究)法和內容法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這也是它們為什麼容易搞混的原因。
共同點:做法很類似,都主要是通過閱讀;所需條件和環境類似,都是只需紙質書籍或電子書籍就行。
不同點:
內容分析法:對象一般是固定的。比如研究一本書。
文獻(研究)法:對象不是固定的。你可以根據你的需要查找各種各樣的資料。
拿做菜來類比。
內容分析法就是一碗紅燒肉給你,你要看通過它看出它是怎麼做出來的,用了什麼肉,什麼調料,用得就是內容分析法。
文獻法,就是如果你要做一碗創意紅燒肉,你就要知道別人是怎麼做這個菜的,所以你去查各種各樣的菜譜,而這些菜譜,正是你需要的文獻。

Ⅵ 文獻研究法和內容分析法的區別

二者的區別是在分析的重點分析的手段上有不同。兩種方法的主要差別是:內容分析法將非定量的文獻材料轉化為定量的數據,並依據這些數據對文獻內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做出關於事實的判斷和推論。而且,它對組成文獻的因素與結構的分析更為細致和程序化。

拓展資料

1.文獻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鑒別、整理文獻,並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事實的科學認識的方法。文獻法是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學研究方法。

文獻法的一般過程包括五個基本環節,分別是:提出課題或假設、研究設計、搜集文獻、整理文獻和進行文獻綜述。文獻法的提出課題或假設是指依據現有的理論、事實和需要,對有關文獻進行分析整理或重新歸類研究的構思。

Ⅶ 文本分析法和內容分析法有什麼區別微觀與宏觀定性與定量

文本分析法和內容分析法的區別如下:

1、分析特點不同:

內容分析法是通過對大眾傳播內容量和質的分析,認識和判斷某一時期的傳播重點,對某些問題的傾向、態度、立場,以及傳播內容在某一時期的變化規律等,屬於定量分析。文本分析是指對文本的表示及其特徵項的選取,屬於定性分析。

2、應用不同

文本分析法的研究主要集中於文本表示模型的選擇和特徵詞選擇演算法的選取上。內容分析主要是針對文字形式的報刊,現已被廣泛應用於社會科學中,成為一種重要的文獻研究方法。

(7)內容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內容分析法的優缺點:

1、優點:內容分析的研究對象客觀記錄在案,可以真實表現出信源的特徵;研究對象來自報刊、書籍、錄橡,研究費用低。

2、缺點:無法得出某一內容對受眾的影響程度等深層次的結論,只有和其他研究方法配合使用作用最佳;其分析對象必須能代表總體狀況,反映真實情況,防止研究者主觀因素影響研究的科學性、嚴密性。


Ⅷ 內容分析法的特徵

是指分析必須基於明確制定的規則執行,以確保不同的人可以從相同的文獻中得出同樣的結果。這包括兩層含義:①研究者的個人性格和偏見不能影響結論。如果換一個研究者,得出的結論也應該是相同的。②對變數分類的操作性定義和規則應該十分明確而且全面,重復這個過程的研究者也能得出同樣的結論。這就需要建立一套明確的標准和程序,充分解釋抽樣和分類方法,否則,研究者就不能達到客觀的要求,結論也會令人置疑。
應該強調的是,在內容分析的前期階段,研究者選擇分析題目、制定評價標准、定義分析類別和單元等過程基本上仍是主觀的。內容分析法需要研究者首先將文字的(或圖畫的)非定量的內容轉化為定量的數據,這一轉化過程是根據理論引導觀點來進行的。但一旦評價標准、分析的類別和單位被確定,轉化過程完成,其後續的研究過程就被認為是客觀的了。這時,研究者的個人意志不再能左右分析的數量結果,他必須按照確定的評價標准、分析的類別和單位進行計量,計量出什麼結果,就只能表述什麼結果。任何研究者都應該得出同樣的結論。由此,內容分析法的客觀性被確立。 是指研究中運用統計學方法對類目和分析單元出現的頻數進行計量,用數字或圖表的方式表述內容分析的結果。首先,內容分析的目的是對信息實體作精確的量化描述。其次,統計數據能使研究者用最簡要扼要的方式描述研究結果。再次,統計數字有助於結論的解釋和分析。定量性是內容分析法最為顯著的特徵,是達到「精確」和「客觀」的一種必要手段。它通過頻數、百分比、卡方分析、相關分析以及T-TEST等統計技術揭示傳播內容的特徵。「定量」並不排斥解釋。當研究者得出一組說明傳播內容特徵的數據後,需要對這組數據進行解釋,即說明數據的意義。
系統性、客觀性和定量性相互關聯,共同構成了內容分析法的主要特徵。

Ⅸ 內容分析法的一般過程

內容分析法將非定量的文獻材料轉化為定量的數據,並依據這些數據對文獻內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做出關於事實的判斷和推論。而且,它對組成文獻的因素與結構的分析更為細致和程序化。
內容分析法的一般過程包括建立研究目標、確定研究總體和選擇分析單位、設計分析維度體系、抽樣和量化分析材料、進行評判記錄和分析推論六部分。

閱讀全文

與內容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褥瘡貼使用方法 瀏覽:510
袖子夾毛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643
無痕祛斑的最佳方法 瀏覽:189
安裝天然氣表的正確方法 瀏覽:304
圖層蒙版使用方法 瀏覽:178
冬蟲夏草的使用方法 瀏覽:750
魚秋串食用方法 瀏覽:198
如何用多種說明方法描寫雪 瀏覽:232
99乘以16用簡便方法 瀏覽:604
山楂研究方法 瀏覽:362
萬用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瀏覽:746
桂花栽培種植方法 瀏覽:279
多變數分析方法與應用 瀏覽:652
電腦電源雜訊測量方法 瀏覽:630
汽車座椅清洗方法有哪些 瀏覽:779
如何用線圈纏繞方法確定電流 瀏覽:421
電腦筆記本惡搞方法 瀏覽:654
如何長高方法12歲 瀏覽:400
真皮皮帶質量好不好的鑒別方法 瀏覽:916
脊柱炎物理治療方法 瀏覽: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