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歷史發展的第一個時期是
教育科學研究大致經過了三個發展階段:
1、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萌芽時期
又稱直覺觀察時期。一般認為,這一時期是從古希臘持續到16世紀。這一時期,人們還不能對自然界、社會和教育進行正確的剖析,主要是通過直觀感覺,把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當成一個整體進行觀察研究,並從中獲得最初的經驗認識。這一時期的研究方法帶有原始的、自發的、樸素的性質。主要特徵有:①採用觀察、歸納、演繹、類比的思維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研究並形成理論。②初步運用辯證法。
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時期,隨著文字的出現、學校教育的產生和發展,帶來了各方面文化科學知識的積累和豐富,觀察法、總結法等教育研究方法開始為教育家自覺運用。歷史法、文獻法、測量評價法、思辨法等教育研究方法也隨之出現。
歷史研究法和文獻研究法 中國古代許多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查閱歷史文獻資料、對先輩教育言論進行註疏詮釋,就屬於歷史研究法和文獻研究法。
測量評價法 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是世界最早的測量評價方法。
思辨法和邏輯法 思辨法是依靠尚不充分的觀察事實,用直覺和簡單的邏輯推理,概括性地把握現象一般性質的一種研究方法。在古代,思辨方法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如我國的「五行說」、印度的「四元素說」、古希臘赫拉克利特的「萬物的本原是火」等。亞里士多德對多種觀點進行概括,建立了比較完整的邏輯體系,提出了邏輯法,成為早期科學家、哲學家和教育家研究問題的思考模式,並對以後的科學研究與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總結法 古代的很多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都是通過經驗總結和思辨形成的。蘇格拉底對辯論過程進行總結,提出了「詰問—定義—總結」的教學三步法,即蘇格拉底助產術。昆體良對羅馬的教育情況進行了總結,最早提出了分班教學的設想。
古代的教育研究,多停留在定性描述和主觀分析推斷的水平上,缺乏全面系統的邏輯論證、科學實驗的驗證以及精確的定量分析。
2、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興盛時期
這一時期的科學研究方法以分析為主,又被稱為方法論時期。時間大約從16世紀末至20世紀初。這一時期的特徵主要有:①從經驗上升到理論概括,把教育作為一個發展過程來研究,著重揭示現象之間的聯系和發展歷程。②將認識論和研究方法結合起來,初步形成了歸納法和演繹法。③心理學思想開始成為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基礎。④從自然科學中移植了實驗方法。
15世紀末期到16世紀末期,自然科學開始了科學、系統和全面的發展,實驗在自然科學研究中的地位也得以確立。伽利略第一個對實驗方法進行了研究,提出感覺經驗應該來源於觀察和實驗,開創了實驗方法、理性方法和數學方法相結合的研究途徑。另一個對實驗法進行系統研究的是英國的培根(Francis Bacon)。培根在其《新工具》一書中指出,科學應當是實驗科學,並主張使用歸納法來實現對經驗的歸納和升華。他提出了8個實驗原則:變化法、重復法、倒轉法、轉移法、消除法、應用法、連接法和偶獲法。
17世紀開始,經驗方法和理性方法的結合有了更廣泛的運用,數學方法、邏輯方法等各種科學方法也都有了發展。科學領域各種研究方法的形成,促進了教育研究方法的發展,尤其是自然科學的實驗研究以及定量分析研究,為教育研究走向科學化奠定了基礎。
19世紀前後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1945年,是教育研究方法發展的全盛時期。在這一時期,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們大力提倡教育實驗,促進了教育實驗的開展。
實證主義的鼻祖,孔德(A.Comte)認為,社會科學要成為一門科學,就必須要運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如觀察法、比較法、實驗法,要把觀察和推理結合起來。他最早提出了量化研究方法的思想,成為社會心理學的奠基人。
將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應用到教育研究中,以及實證主義的應用成為這個時期的最典型的特徵。
實驗法 第一個提出對教育進行實驗研究的是康德(I. Kant)。他指出,教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要使教育成為科學,就必須提倡教育實驗。
1769-1804年,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在新莊創辦「貧兒之家」,進行教育實驗。
1825年,英國的歐文創設移民區「新和諧村」,進行教育實驗。
1879年,德國馮特首創心理實驗室,用實驗方法研究人的心理。
1882年,英國的高爾頓在倫敦設立人類學實驗室,研究個別差異問題。
1896年,美國的杜威創辦芝加哥大學實驗學校,進行教育實驗。
1932-1940年間,美國的桑代克把動物學研究方法和心理實驗的方法運用到教育研究中,主張教育現象和教育理論必須要有嚴格的實驗驗證,並在美國進行了為期8年的大規模教育實驗研究。
我國教育實驗運動始於20世紀20年代,受當時美國教育實驗運動的影響,各地紛紛建立教育實驗區。到1935年,各種教育實驗區有193處,遍及全國各地。這期間的著名人物有陶行知、梁漱溟。
測量法 測量法在20世紀初,有了比較大的發展。
1864年,英國的菲雪爾(George Fisher)編制了最早的成績量表。
1895-1905年,美國的來斯(Rice)編制了算術、拼字、語言等的測驗。
1905年,法國的比奈(A. Binet)和西蒙(T. Simon)編制了比奈智力量表。
1909年,被稱為教育測量鼻祖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E.L.Thorndike)運用統計學原理,編制了書法量表、拼字量表、作文量表等標准測量工具,使教育測量走上科學化的道路。
桑代克在1918年提出「凡物之存在必有數量」,麥柯爾在1923年提出「凡有數量的東西都可以測量」。在這些觀點的影響下,教育測量運動在20世紀初蓬勃興起,為教育統計學和教育測量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調查法 19世紀以後,教育研究人員開始重視調查法在教育研究中的運用,教育調查開始走向規范化和科學化。
19世紀90年代,美國的霍爾(Stanley Hall)採用問卷法進行教育調查。
1897年,美國的來斯(Rice)進行了拼寫練習調查;
1910年,哈佛大學教授哈諾斯(Paul Hanus)進行了學校調查。
1911-1912年,紐約市開展了大規模的學校調查。
從總體上看,這一時期,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以及其它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被廣泛移植,進入教育研究領域,使教育研究方法向科學化跨進了一大步。繼承、借鑒和創新,使得教育科學研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方法體系。
3、形成獨立學科時期
進入20世紀以來,教育科學研究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專門的學科。這一時期的特點主要有:①教育科學研究成為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②心理學研究的深入,促進了教育科學研究的發展。
綜合和人文成為這一時期的最典型特徵。隨著教育研究朝向科學化的方向發展,人們也發現了它的缺點,那就是——忽略人的心理特點、情緒因素、情境因素等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由此,20世紀40年代以來,教育科學研究開始關注將人文科學的研究方法,如實地體驗、開放式訪談、個案調查、行動研究、參與式觀察等開始被引入教育現象的研究中,並與原有的方法進行綜合,最終形成了今天的系統的教育科學研究體系。
幾個階段全在這了
⑵ 試論述教育研究方法發展的幾個歷史階段,代表人物及每個階段方法論的基本特徵
一、教育研究方法發展的歷史階段及基本特徵
(一)直覺觀察時期(從古希臘至 16 世紀)
1、考察教育問題的立足點,即研究的起點,是從當時社會發展的要求和統治
階級的根本利益出發,在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上則以倫理道德教育為主。
2、採用觀察法以及歸納、演繹和類比的思維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研究並形成
理論。
3、辯證法的初步運用以及樸素的系統觀。
4、各種學派基於不同的哲學觀、自然觀、社會觀和教育觀,而形成不同的教
育研究方法思想觀點。
(二)分析為主的方法論時期(17 世紀至 19 世紀末、20 世紀初)
1、從經驗的描述上升到理論的概括,把教育作為一個發展過程來研究,不僅
描述現象的特點,而且著重揭露現象間的聯系和發展歷程。
2、教育研究方法論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認識論揉合在一起的,並初步形成了以
不同哲學理論指導的兩種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風格,這就是歸納法和演繹法。
3、心理學思想開始成為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論的理論基礎。
4、反對權威專斷,主張教育要適應自然,並從自然科學中移植「實驗方法」 。
(三)形成獨立學科時期(20世紀以來)
1、構成教育研究方法體系的大部分方法是從其它學科移植而來的。
2、教育研究方法理論中的兩個基本派別——進步派與傳統派、實證的與思辨
的、實用的與理論的進一步分道揚鑣,各自的發展研究為方法論的發展開拓了新領域。
3、考察這個時期研究方法的哲學基礎,由於受西方哲學非理性主義、唯科學
主義思潮以及實用主義哲學影響,在研究方法的探討中,明顯地表現出實用主義傾向。
4、在教育研究方法形成為獨立學科的同時,教育科學領域內分科的學科研究
方法也同時取得顯著進步。
5、教育研究方法的發展還受到馬克斯辯證唯物論和心理學及心理學研究方法
兩個因素的影響。
(四)現代教育與現代教育研究方法論的變革(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
1、科學對自然和社會的研究越來越廣泛、深入,使科學研究中直觀性的程度
減少,抽象化的程度提高,產生了邏輯思維方法高度發展的必要性。
2、不同學科的相互滲透。
3、現代科學發現了一系列原有科學理論體系不能解釋和說明的新事實,出現
了一些佯謬,破壞了科學體系原有的原則和思維前後一貫的邏輯嚴密性,產生了現
代科學范疇體系的許多根本性的變化,同時也促使邏輯方法向前發展。
4、科學研究課題的復雜性、綜合性在日益加強,隨之而來的科學研究手段日
益復雜、精密,科學研究日益成為集體的、綜合的事業。
二、影響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發展的基本因素
(一)哲學認識論與教育研究
(二)科學技術發展與教育研究
(三)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發展與教育研究
(四)相關學科的發展與教育研究
(五)社會文化傳統與教育研究
⑶ 簡述學前教育科研方法的具體過程。
學前教育猜歷胡科研方法的具體過程如下:
隨著教育事業的蓮勃發展,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研究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向教育科研要質量,以教育科研帶動學校的各項工作,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從教育研究的歷史演變入手,著重闡述教育研究的意義、任務、基爛慧本特點、基本分類、基本方法,涉及教育研究的一些基本概念。教育研究方法及方法論經歷了一個孕育、發展和成熟的過程,經歷了從經驗思辨到科學 研究的過程。
學前教育的發展現狀:
中國學前教穗攔育研究會理事長馮曉霞教授認為,當前學前教育中的諸多問題,大都源於本世紀初進行的學前教育體制改革中的遺留問題:先是因為國有企業的改制、事業單位的縮編,原來由企、事業單位辦的幼兒園被作為包袱甩了出來。
之後又以優先保障義務教育經費或消減政府財政支出為理由,推向市場。而這些原企、事業單位幼兒園,恰恰是為廣大中低收入人群服務的。被冠以體制創新之名取而代之的、由個人承包的幼兒園或私立幼兒園,要麼價高得負擔不起,要麼質差得令人嘆息。
⑷ 處理好古今中外關系,在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上有哪些要求
代的中國和西方﹐都有總結教育經驗的記載﹐所用方法有的是有關事實的記錄﹐也有初步的經驗概括﹐但都沒有形成一套科學的研究方法。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教育事業的興起﹐社會科學研究的調查法﹑文獻法﹑歷史研究法﹐以及自然科學研究的歸納法﹑實驗法﹑統計法等﹐都先後進入教育科學研究領域。特別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教育科學研究奠定了科學的方法論基礎﹐使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使用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常用方法
觀察法
教育科學研究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並作出准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以便全面而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觀察法不限於肉眼觀察﹑耳聽手記﹐還可以利用視聽工具﹐如錄音機﹑錄像機﹑電影機等作為手段。觀察法的步驟是﹕①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備﹐制訂觀察計劃。先對觀察的現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後根據研究的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確定觀察的目的﹑內容和重點。如果情況復雜或內容多﹐可採取小組分工觀察。最後制定整個觀察計劃﹐確定進行觀察全過程所需的次數﹑時間﹑記錄用紙﹑表格﹐以及所採用的儀器等﹔並考慮如何保持被觀察對象的常態等等。②按計劃進行實際觀察。在進行過程中﹐既要嚴格按照計劃進行﹐必要時也可隨機應變。要選擇最適宜的觀察位置﹐集中注意力﹐記下重點﹐不為無關現象擾亂﹐觀察時可藉助儀器及時作記錄﹐不要事後回憶。③及時整理材料﹐對大量分散材料利用統計技術進行匯總加工﹐刪去一切錯誤材料﹐然後對典型材料進行分析。如有遺漏﹐及時糾正﹐對反映特殊情況的材料另作處理。
文獻法
通過閱讀有關圖書﹑資料和文件來全面地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查閱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須鑒別其真偽後才可選用。文獻法的步驟是﹕收集與研究問題有關的文獻﹐如圖書﹑資料﹑文件和原始記錄等。然後從中選擇重要的和確實可用的材料分別按照適當順序閱讀。詳細閱讀有關文獻﹐邊讀﹑邊摘錄﹑邊立大綱。根據大綱﹐將所摘錄材料分條組織進去。分析研究材料寫成報告。使用這一方法須注意﹕查閱文獻之前﹐要有與研究問題有關的知識准備﹐否則難於從材料的分析中作出正確的結論。
調查法
研究者有計劃地通過親身接觸和廣泛了解(包括口頭或書面的﹐直接或間接的)﹐比較充分地掌握有關教育實際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並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找出科學的結論﹐以指導以後的教育實踐活動。調查法一般的是在自然的過程中進行的﹐通過訪問﹑發問卷﹑開調查會﹑測驗等方式去收集反映研究現象的材料。在調查的過程中﹐經常利用觀察法作為調查和核對材料的手段。調查法必要時可同歷史研究法﹑實驗法等配合使用。調查法的步驟是﹕①准備。選定調查對象﹐確定調查范圍﹐了解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研究有關理論和資料﹐擬定調查計劃﹑表格﹑問卷﹑談話提綱等﹐規劃調查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各種必要的安排。②按計劃進行調查活動﹐通過各種手段收集材料。必要時可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對計劃作相應的調整﹐以保證調查工作的正常開展。③整理材料。包括分類﹑統計﹑分析﹑綜合﹐寫出調查研究報告。
統計法
通過觀察﹑測驗﹑調查﹑實驗﹐把得到的大量數據材料進行統計分類﹐以求得對研究的教育現象作出數量分析的結果。這是數理統計方法在教育方面的應用。統計法可用於對教育行政效率的檢驗﹐對教育經費的合理分配﹐對課程分量規定的測定﹐對學生的成績的科學比較等等。在教育實際工作中﹐經常使用描述統計研究情況﹐如整理實驗或調查來的大量數據﹐找出這些數據分布的特徵﹐計算集中趨勢﹑離中趨勢或相關系數等﹐將大量數據簡縮﹐找出其中所傳遞的信息。還可進一步使用推斷統計法﹐即利用描述統計取得的信息﹐通過局部去推斷全局的情況。近幾十年來隨著統計學的發展﹐提出了實驗設計﹐要求在較嚴謹的實驗研究中檢驗設計中所列的自變數和因變數之間的關系。統計法一般分為兩大步驟﹕統計分類。整理數據﹐列成系統﹐分類統計﹐制統計表或統計圖。數量分析。通過數據進行計算﹐找出集中趨勢﹑離中趨勢或相關系數等﹐從中找出改進工作的措施。掌握統計法﹐必須學會科學的推理方法和掌握統計計算的技術。
行為法
一種綜合的研究方法。主要用於觀察和訪問﹐了解兒童的行為﹐進行分析研究﹐探求關於兒童行為的規律﹐從而採取具體措施﹐幫助兒童修改他的行為﹐故也稱為行為修改法。現代行為修改派的主要代表是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他主張控制情境﹐採用褒獎和強化的方法﹐來修改兒童的行為。這種方法進行的步驟如下﹕①把兒童行為的表現作詳細的觀察和記錄。②根據觀察的結果和記錄﹐對兒童行為進行具體分析﹐確定行為修改的內容和程序。③按計劃幫助兒童改變行為。④進行過程中要注意強化是否及時﹐物質強化是否伴隨言語的贊賞﹐強化方式是否多樣化﹐強化是否恰當﹐給予強化的人是否為兒童所信任等。一般不用懲罰的方法。
歷史法
通過對人類歷史上豐富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的分析研究﹐去認識教育發展的規律性﹐用以指導今天的教育工作。歷史研究須廣泛地查閱文獻﹐它同文獻法有關﹐但不能等同文獻法。文獻法不一定研究某一現象的全部過程﹐歷史研究法也不限於只查閱文獻。歷史研究法的步驟是﹕史料的收集。要盡可能地收集與研究問題有關的史料﹐如政府的教育法令﹑規章制度﹑決議﹑規劃﹑條例等材料﹔還要收集反映當時教育情況的論著﹑報告﹑小說等有關材料。不僅要有文字的史料﹐還要有非文字的史料。史料的鑒別。要用各種方式對收集的史料鑒別其真偽﹐也要區別長期為大家所公認的史料中史實的真偽。史料的運用。史料鑒別後﹐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分析﹐要對具體事物作具體分析﹐批判地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比較法
比較法是對某類教育現象在不同時期﹑不同社會制度﹑不同地點﹑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表現﹐進行比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規律及其特殊表現。採用比較法﹐要考慮各個國家的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歷史傳統﹑科學和技術以及文化發展的水平﹑教育理論及其在教育實踐中的反映﹐明確可比較的指標。這樣﹐才能正確掌握某一國家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明確可以借鑒和學習什麼。進行步驟﹕①描述。把所要比較的國家的教育現象的外部特徵加以描述﹐要求准確﹑客觀﹐為進一步分析﹑比較提供必要的資料。②整理。把收集到的有關資料進行整理﹐如作出統計材料﹐進行解釋﹑分析﹑評價﹐設立比較的標准等﹔必要時須研究某些材料在歷史發展中的變化﹐以便深刻地理解所分析的教育對象的現狀。③比較。對資料進行比較和對照﹐找出異同和差距﹐提出合理運用的意見。比較法的使用離不開其他方法的配合﹐比較法本身還要求科學化和定量化。
分析法
或稱邏輯分析法﹐即對所收集的材料進行分析研究的方法。這種方法本身包括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具體方法。分析是把復雜的教育現象分為各個組成要素﹐抽出它的各種特點來﹐單獨地觀察它們﹐剖析每個組成因素的性質和特徵。分析之後﹐又必須進行綜合。即根據分析的結果﹐把事物或現象的各個要素聯成一個整體來認識。沒有分析就沒有綜合。抽象是對某種教育現象抽出基本的﹑本質的東西﹐撇開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集中注意力去掌握事物的本質﹐概括則是從某些教育現象中抽取出其本質屬性﹐從而形成概念。歸納是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即將所研究的同類教育現象概括出該類現象中的一般特徵來。演繹是由一般到個別的推理方法。分析法對研究成果的關系甚大﹐分析工作必須慎重地進行﹐特別要注意運用正確的方法論作為指導。
實驗法
在人工控制教育現象的情況下﹐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教育現象的變化和結果。它能使觀察﹑記錄更為精密﹐便於弄清每一個條件所產生的影響﹐保證研究工作的准確進行。實驗法可分為實驗室實驗法和自然實驗法。前者基本上是在人工設置的條件下進行﹐可採取各種復雜的儀器和現代技術。後者在日常教育工作的正常條件下進行。教育實驗法多數採用自然實驗法進行﹐但對某些問題的研究也需要應用實驗室實驗法。不論採用哪種實驗法﹐都要保證受試者處在正常的狀態中。實驗法一般分 3種﹕單組法。就一個組或班進行實驗﹐看施加某一實驗因子與不施加實驗因子或在不同時期施加另一實驗因子﹐在效果上有何不同。等組法。就各方面情況相等的兩個班或組﹐分別施以不同的實驗因子﹐再來比較其效果。循環法。把幾個不同的實驗因子﹐按照預定的排列次序﹐分別施加在幾個不同的班或組﹐然後把每個因子的幾次效果加在一起﹐進行比較。實驗法進行的步驟是﹕①決定實驗方法﹑組織形式﹐擬定實驗計劃。②創造實驗條件﹐准備實驗用具。實驗進行前﹐根據實驗目的﹐擬定測驗題目﹐准備教具﹑儀器﹑記錄表格﹑統一標准﹐擬定記錄方法﹑符號等﹐設法控制實驗因素﹐使重要因素不變或少變。③實驗的進行。在實驗過程中要作精確而詳盡的記錄﹐在各階段中要作準確的測驗。為了排除偶然性﹐可反覆實驗多次。④處理實驗結果。考慮各種因素的作用﹐慎重核對結論﹐力求排除偶然因素作用。與實驗法有關的還有模擬法﹐即創設專門類似物(模型)或情境的辦法。科學模擬便於進行精確分析﹐把所得結論用於現實環境。如外語教學中創造語言環境和外語演劇教學﹐直接教學法的試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