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政策文本分析法是研究方法嗎
政策文本分析法不是研究方法
文本分析法是指從文本的表層深入到文本的深層,從而發現那些不能為普通閱讀所把握的深層意義。
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發現新現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論、新觀點,揭示事物內在規律的工具和手段。這是運用智慧進行科學思維的技巧,一般包括文獻調查法、觀察法、思辨法、行為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較研究法等。
政策分析:
對政策的調研、制訂、分析、篩選、實施和評價的全過程進行研究的方法,又稱政策科學。政策分析的核心問題是對備選政策的效果、本質及其產生原因進行分析。它是在運籌學和系統分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運籌學和系統分析側重於對系統進行定量分析,政策分析則側重於對問題的性質進行分析,從而發現新的政策方案和解決途徑。
①收集信息,確定應考慮的因素及其中無法控制、純由環境決定的因素。②用經濟學和社會學的理論和數據來分析要素間的關系。③建立目標體系和評價指標體系。④建立模型,常用的政策模型有:理性模型,經濟合理模型,啟發式模型,程序決策模型,超理性模型,突變模型等。⑤對不同的政策方案進行評價。
『叄』 政治學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根據你的研究方式來決定,看是你喜歡的是哪科?
『肆』 論文調查方法有哪些
論文調查方法
文獻研究法:通過對某一領域,某一專業或某一方面的課題、問題或研究專題收集大量相關資料,通過分析、閱讀、整理,提煉當前課題、問題或研究專題的最新進展、學術見解或建議。
調查法: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一般是通過書面或口頭回答問題的方式獲得大量數據,進而對調查中收集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比較、總結歸納,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伍』 什麼是政策分析
政策是一個古老的話題,政策分析卻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在20世紀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一些政治學家把微觀經濟學多年來對效率(O/I)問題進行分析研究的方法運用於社會政治領域,建立了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並在此基礎上創立了政策科學。這種理性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指為了解決存在的問題,根據掌握的事實或數據運用科學的方法與手段,尋求最佳的對策。 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具有這樣一個假設前提,即固定的資源或投入,經由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徑,能夠獲得最高的產出。政治學家以此為據,先設定明確的目標或產出,然後尋求如何可以增加效率,即以最低的投入或最少的資源達到事先確立的目標。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政策分析最初實際上只是一種效率研究,它僅限於有助於決策的分析工作。 政策分析的前期准備要涉及問題的確認和資料的收集,政策分析的最終目的是為決策者提供決策的依據。這種政策分析從50年代開始首先在軍事領域得到運用,而在社會一般決策領域的普及則是60年代的事情。在這個時期,美目的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和其他一些以政策分析為主要工作的機構都是以這種政策分析的理念開展其研究工作的。這類基於理性原則的政策分析(投入一產出分析)在政策分析領域影響甚大,它構築了現代政策分析的基礎架構。 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人們很難把政策分析僅限於政策方案的選擇過程,而不考慮政策過程的其他環節。隨著政策科學的不斷發展,對政策分析一詞的解釋出現了多種不同的版本,各種學派所強調的研究重點也存在很大的差異。的確,社會的發展和變化不可能完全按照人為設計的邏輯進行,所以,學科發展過程中出現概念問題的鴨嘴獸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政策分析的范圍目前看似已擴展到影響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的諸多因素,人們視其為「在政策領域創造、溝通和應用社會知識的復雜過程」。當政策分析一詞被用作學科名稱時,它所代表的含義就更為廣闊。 公共政策關注的是社會和公眾的問題,那麼這些問題是怎樣被定義和構建的?它們又是如何進入政府政策議程的?政府對此做了些什麼和沒有做什麼?為什麼要這么去做或為什麼不這么去做?這么做會有什麼樣的結果?為什麼會有這些結果?怎樣對政策進行評估和修正?怎樣進行貫徹和執行?這種對於公共政策本質、起因和結果的研究構築了當今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
正如美國匹茲堡大學威廉·鄧恩教授在其《公共政策分析導論》一書中所總結的那樣:「政策分析是針對整個政策制定過程並在政策制定的各個環節中創造知識的一項活動。為創造和獲得這種知識,政策分析家必須對公共政策的產生原因、結果及其執行情況展開認真的分析和調查。盡管如此,調查中得來的知識仍然不全面,除非這些知識能使政策制定者及其他們為之服務的廣大公眾所知曉。只有當政策制定過程中的知識與關於政策制定過程的知識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時,國家的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權力主體,以及公共決策的目標群體才能夠利用政策分析的成果改善政策制定過程及其政策執行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