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調節心理的方法
你好,調節心理的方法有:
1.深呼吸調節法
當工作繁重、心理壓力過大時,抽出5~15分鍾的時間來做深呼吸。選擇安靜、光線不太強的地方,坐在沙發或椅子上,也可以在自己家的床上,放鬆身體,然後做深呼吸,每次緩慢吸入空氣,達到最大肺活量,盡可能多保持一會,然後再緩慢地把氣徹底吐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應有肢體肌肉由緊張漸漸放鬆的感覺。這是非常簡單而有效的心理放鬆方法。
2.音樂療法
現在在國內外都有專門的音樂心理治療,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來應用一些音樂幫助緊張的心理放鬆下來。這里所說的音樂不是流行歌曲,而是純粹的音樂。焦慮、緊張、煩躁者,可以選擇《春江花月夜》、《漁舟唱晚》等古典樂曲;而情緒低落、消沉、抑鬱者可以選擇《喜洋洋》《步步高》等歡快輕松的民曲或鋼琴曲。每天聽音樂可以幫助我們祛除消極情緒,緩解壓力。
3.學會傾訴
在緊張的工作之餘,人們應該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子,多結交一些朋友,遇到問題主動找朋友或家人傾訴,及時把不愉快的情緒化解。
4.要有一個客觀正確的要求
凡事要講究一個適度,不能對自己要求過高,根本辦不到的事情不要硬拼蠻干,對自己力不能及的,就應放鬆壓力,給自己鬆鬆綁,隨便一些。
5.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如果心理壓力過大,或者心理問題嚴重,特別是這些問題如果與一些負性的生活事件或者與本人的個性有關,那麼還是應該及時進行心理咨詢,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消極認知,解除心理障礙和疾病,以穩定的情緒、健康的心理狀態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應對挑戰,享受人生。
⑵ 調節情緒的四種方法
經常有負面情緒易生病,教你4種好方法來調節
1、傾訴心裡的壓力
當心理壓力過大時應該向自己的親朋好友來傾訴,直面人生,勇於揭露自己的優點,傾訴自己所郁悶的事情。通過傾訴能夠讓緊張的心理得到平靜,化解了煩躁的情緒。當壓力得到安慰時身體中會產生一種特殊的化學物質,幫助調節心理壓力。另外也可以通過睡覺的方式來緩解緊張的情緒,消除身體的疲勞感,調節好心情。只要事情並不是很嚴重,睡一覺就會讓心情得到緩解。
2、選擇性的記憶
不妨通過選擇性記憶的方式來緩解心裡的壓力,多想一下開心的事情,能夠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而且以寬廣的胸懷來面對一切,不要在意別人的態度。讓自己變得更快樂起來,不要因為小事而斤斤計較。巧妙的使用光線來調理心情,光線過於黯淡的話會讓人們的精神變得萎靡不振,對於長時間生活在黯淡光線的環境中會讓人們消沉,每天可以接受2~3個小時的陽光照射。
3、通過運動來緩解
每天抽出30分鍾的時間來快步走、跑步、騎自行車或者游泳等,能夠讓人們的精神變得振奮。運動比服用葯物更加有效,能夠加快心跳的速度,提高了血液循環,改善了身體攜氧的能力。巧妙使用顏色來緩解心情顏色能夠幫助滋養心靈,減輕不必要的緊張感及焦慮感,盡量選擇緩和並且具有鎮靜作用的冷色調,能讓人們的心情變得更加愉快,消除憤怒以及煩躁感。
4、合理的搭配飲食
多吃富含優質蛋白質以及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因為碳水化合物具有鎮靜功效,刺激大腦產生血清素,維持了人們的警覺性以及腦力,推薦選擇牛肉、雞肉或者魚類等,盡量不要喝濃茶和咖啡,不然會讓人們變得更加沮喪煩躁以及焦灼不安。
⑶ 心理調適的方法有哪些
心理調適的方法有認知結構調節、情緒調節、意志調節、個體調節以及注意記憶調節等,適用於臨床心理診斷治療、智力矛盾、應激救危困境等。在體育運動中主要包括:賽前、賽中或賽後的運動情緒調節,以運動動機調節、注意集中點的調節、意志力的調節等。
心理調適的方法有哪些
心理調適是使用心理科學的方法對認知、情緒、意志、意向等心理活動進行調整,以保持或恢復正常狀態的實踐活動。分自我調適與他人調適兩種。
自我心理調試是根據自身發展及環境的需要對自己進行的心理控制和調節,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潛力,維護心理平衡,消除心理問題。
⑷ 自我心理調節方法有哪些
自我心理調節方法:
1、意識調節
人的意識能夠調節情緒的發生和強度,一般來說,思想修養水平較高的人,能更有效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因為他們在遇到問題時,善於明理與寬容。
2、語言調節
語言是影響人的情緒體驗與表現的強有力工具,通過語言可以引起或抑制情緒反應,如林則徐在牆上掛有「制怒」二字的條幅,這是用語言來控制與調節情緒的例證。
3、注意轉移
把注意力從自己的消極情緒上轉移到其它方面上去,俄國文豪屠格涅夫勸告那些剛愎自用、喜歡爭吵的人:在發言之前,應把舌頭在嘴裡轉十個圈。這些勸導,對於緩和激情是非常有益的。
4、行動轉移
此法是把情緒轉化為行動的力量,即把怒氣轉變為從事科學、文化、學習、工作、藝術、體育的力量。
5、釋放法
讓憤怒者把有意見的、不公平的、義憤的事情坦率地說出來,以消怒氣,或者面對著沙包、人頭面像猛擊幾拳,可達到鬆弛神經功能的目的。
6、自我控制
人們還可以用自我調控法控制情緒。即按一套特定的程序,以機體的一些隨意反應去改善機體的另一些非隨意反應,用心理過程來影響生理過程,從而達到鬆弛入靜的效果,以解除緊張和焦慮等不良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