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戰時期蘇聯坦克兵是如何訓練的
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的時候,蘇聯的坦克部隊處於不利的局面,新式的T-34和KV-1還遠遠沒有替換掉老舊的BT系列坦克、T-26,T-28等。匆忙擴軍時徵召的大量新兵訓練沒有完成,軍事素質不盡如人意。但是戰爭也促使蘇聯坦克部隊為了戰爭,對訓練體系進行了巨大的改進。
兵員徵召
坦克學校主要培養坦克部隊的基層指揮員和坦克車長,畢業以後一般授予少尉軍銜,優秀的授予中尉軍銜。
坦克學校的學員入學要求是:學歷最低是七年級畢業(大致相當於初中),因為戰功獲得過勛章獎章的班長級以上級別的軍人不受學歷限制,年齡18-65歲。由此可見,坦克部隊這個技術兵種對兵員素質的要求是高於一般部隊的。
至於坦克部隊的營連級的指揮員和技術幹部,是從優秀的基層指揮員中選拔人才進行深造。深造機構有:1918年成立的列寧格勒裝甲坦克指揮幹部深造班,1933年成立的喀山紅軍技術人員深造班,1941年建立的哈爾科夫坦克兵預備人員深造班。
這三個深造班在1943年全部改編為軍校,分別是:列寧格勒紅旗高級坦克軍官學校、喀山紅軍裝甲高級技術軍官學校和哈爾科夫自行火炮高級軍官學校。
蘇德戰爭時期,除了沿用各軍區的後備坦克團,1941年也增設了坦克教導營和坦克訓練連,1942年繼續增設了坦克教導營。
後備坦克團、坦克教導營和坦克訓練連主要訓練坦克兵和士官。
訓練科目
戰時的坦克訓練要求可以簡單概況為一句話:戰爭需要什麼,坦克兵就訓練什麼。蘇軍要求所有教員都要把戰爭的經驗貫穿到教學內容中去,而且將一些富有戰斗經驗的坦克兵輪換到教學機構去,把經驗教授給學員們。
蘇軍坦克部隊在戰時依然遵循互換角色訓練的原則,所有指戰員必須學會坦克車組各乘員的所有技能,比如駕駛員也要掌握坦克主炮射擊技能,以備戰時出現傷亡後替補。
學制方面,坦克車長和基層指揮員的學制較和平時期縮短,先是改為6-8個月,到了1943年5月改為較為靈活的兩學期一年制,其中第一個學期(8個月)學習全部科目,第二個學期(4個月)為鞏固提高階段,這主要是為了幫助一些文化程度較低的學員強化知識。優秀學員可以只學習一個學期就畢業。
培養中級幹部的坦克軍官學校在戰時的學制是一個半月到3個月。
坦克學校的學員的學習任務比和平時期繁重,由於學制縮短,每個訓練日長達12個小時甚至更多,至少8個小時教學,4個小時自習,學習期間大約有一般的時間要用於野外訓練和和演習。
而後備坦克團,坦克教導營和坦克訓練連訓練的士兵,以掌握對應的技能,比如電台的實際操作時間不低於45個小時,行進間演練不低於6個小時。
㈡ 前蘇聯對宇航員的前庭功能耐力訓練是如何計劃安排的
前蘇聯對宇航員的前庭功能耐力訓練主要是與日常體質鍛煉結合起來進行。訓練方法有主動與被動之分,主動方法包括徒手體操、跳彈跳網、滑雪、滑冰、沖浪等運動項目;被動方法是把人放在轉椅、轉台、鞦韆、旋轉房、離心機、飛機上進行訓練。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訓練,目的是使受訓者在接受對前庭器官有刺激的因素(如轉動、旋轉、失重和超重等)刺激時,人體不會發生眩暈和錯覺症狀。訓練周期性進行。合格的表現是耐受時間延長,心率和血壓的波動幅度降低,頭暈等症狀減輕或消失。這項訓練安排在受訓期間的全過程,一直到上天之前。前蘇聯第二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季托夫,首先發生了「太空運動病」,出現頭暈、惡心等症狀,返回地面後,還要繼續對此項課目進行鍛煉。一直到他第二次進入太空時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