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最初的思維研究方法是

最初的思維研究方法是

發布時間:2024-03-12 13:01:52

1. 幾種重要的思維方式(資料備存)

思維是人類所具有的高級認識活動。按照資訊理論的觀點,思維是對新輸入信息與腦內儲存知識經驗進行一系列復雜的心智操作過程 。

思維的分類

  從抽象性來分,主要可分為:

 (1)直觀行為思維

 直接與物質活動相聯系的思維,又叫感知運動思維。孩子最初的思維往往是直觀行動思維。運動員對技能和技巧的掌握也需要直觀行動思維做基礎。這種思維主要是協調感知和動作,在直接接觸外界事物時游裂產生直觀行動的初步概括,感知和動作中斷,思維也就終止。

 (2)具體形象思維

 以具體表象為材料的思維,是一般形象思維的初級階段。它藉助於鮮明、生動的表象和語言。在文藝創作中經常運用。

 (3)抽象邏輯思維

 以抽象概念為形式的思維,是人類思維的核心形態。它主要依靠概念、判斷和推理進行思維,是人類最基本也是運用最廣泛的思維方式。一切正常的人都具備邏輯思維能力,但一定有高下之分。

 以目的性來看,可以分為:

 (1)上升性思維

 以實踐所提供的個別性經驗為起點,把個別經驗上升為普遍性的認識。個別性思維大多來自日常的活體驗,過於直接和個性化,因而不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其真實性有待實踐檢驗,最終上升為普遍性認識。

 (2)求解性思維

 圍繞問題展開思維,依靠已有的知識去尋找與當前現狀之間的中間環節,從而使問題獲得解決。如小孩子解答數學題,先分析已知條件,看看問題,最後再找由條件到問題之間的橋梁。

 (3)決斷性思維

 以規范未來的實驗過程或預測其效果為中心的思維。遵循具體性、發展轉化、綜合平衡三條原則。

 從智力品質上劃分,可以分為:

 (1)再現思維

 是依靠過去的記憶而進行的思維。把已經學過的知識原封不動地照搬套用,就屬於這一種。

 (2)創造思維

 依賴過去的經驗和知識,但卻是皮森把它們綜合組織而形成全新的東西。如把已經學過的幾個數學公式綜合起來運用到某個具體的問題上來。那些被稱作有發明天才的人,就是善於進行這種創造思維的人。

  從思維技巧上看,還可分為:

 (1)歸納思維

 從一個個具體的事例中,推導出它們的一般規律和共通結論的思維。

(2)演繹思維

 把一般規律應用於一個個具體事例的思維。在邏輯學上又叫演繹推理。它是從一般的原理、原則推及到個別具體事例的思維方法。

 (3)批判思維

 一面品評和批判自己的想法或假說,一面進行思維。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歷來都強調批判思維。批判思維包括獨立自主、自信、思考、不迷信權威、頭腦開放、尊重他人等六大要素。

 (4)集中思維

 從許多資料中,找出合乎邏輯的聯系,從而導出一定的結論;對幾種解決方案加以比較研究,從而導出一種解決辦法的,就屬於這種思維。

 (5)側向思維

 利用「局外」信息來發現解決問題的途徑的思維,如同眼睛的側視。側向思維就是從其它領域得到啟示的思維方法。

 (6)求異思維

 也叫發散性思維。同一個問題探求多種答案,最常見的就是數學中的一題多解或語文中的一詞多意。

 (7)求證思維

 就是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和經驗去驗證某一個結論神握閉的思維。求證思維的結構包括論題、論據和論證方式。每個人每天都會用到求證思維。

 (8)逆向思維

 反面想,看看結果是什麼

它是目標思維的對應面,從目標點反推出條件、原因的思維方法。它也是一種有效的創新方法。

 (9)橫向思維

 簡單地說就是左思右想,思前想後。這種思維大都是從與之相關的事物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橫向思維的思維方向大多是圍繞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或是在對各個與之相關的事物的分析中尋找答案。

 (10)遞進思維

 從目前的一步為起點,以更深的目標為方向,一步一步深入達到的思維。如同數學運算中的多步運算。

 (11)想像思維

 就是在聯想中思維,這是在已知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創造出新形象的思維,是由此及彼的過程。

(12)分解思維

 把一個問題分解成各個部分,從每個部分及其相互關系中去尋找答案。

(13)推理思維

 通過判斷、推理去解答問題。也是一種邏輯思維。先要對一個事物進行分析、判斷,得出結論再以此類推。

 (14)對比思維

 通過對兩種相同或是不同事物的對比進行思維,尋找事物的異同及其本質與特性。

 (15)交叉思維

 從一頭尋找答案,在一定的點暫時停頓,再從另一頭找答案,也在這點上停頓,兩頭交叉匯合溝通思路,找出正確的答案。在解決較為復雜的問題時經常要用到這種思維,如「圍魏救趙」。

 (16)轉化思維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遇到障礙時,把問題由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使問題變得更簡單、更清晰。

 (17)跳躍思維

 跳過事物中的某些中間環節,省略某些次要的過程,直接達到終點。

 (18)直覺思維

 一次性猛然接觸事物本質的思維,它是得出結論後再去論證。這種思維需要平時對事物本質認識的積累。直覺思維由顯意識→潛意識→顯意識構成一個動態整體結構,以整體性和躍遷性區別於其他思維形式。

 (19)滲透思維

 分析問題時,看到錯綜復雜的互相滲透的因素,通過對這些潛在因素關系的分析解決問題。

 (20)統攝思維

 憑借思維來把握事物的全貌,並統攝推論各個環節。它是用一個概念取代若干個概念,是一種高度抽象的思維。

 (21)幻想思維

 「脫離現實性」是它最主要的特點。幻想思維可以在人腦中縱橫馳騁,也可在毫無現實干擾的理想狀態下,進行任意方向的發散,從而構成了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為幻想的脫離實際,也就無法避免錯誤的產生,但只要幻想最終能回到現實中來並加以現實的檢驗,錯誤就會被發現和糾正。

 (22)靈感思維

 人們在創造過程中達到高潮階段以後出現的一種最富有創造性的思維突破。它常常以「一閃念」的形式出現,是由人們潛意識思維與顯意識思維多次迭加而形成的,也是人們進行長期創造性思維活動達到的一種境界。

 (23)平行思維

 是為了解決一個較為大型的問題,需要從不同的方向尋求互不幹擾、互不沖突即平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一種思路。它也是發散思維的一種形式。

 (24)組合思維

 在思維過程中,通過對若干要素的重新組合,產生新的事物或是創意。組合法是根據需要,將不同的事物組合在一起,從而創造出新的事物。

 (25)辯證思維

 以變化發展的視角認識事物的思維方式,通常被認為與邏輯思維相對立。運用辯證法的規律進行思維,主要是運用質與量互相轉化、對立統一、否定之否定三個規律。

 (26)綜合思維

 就是多種思維方式結合起來運用。很多問題光靠一種思維方式是不能解決的,必須有多種思維方式綜合運用才能解答。

 (27)核心思維:就是對於事物只索取重點,不關心任何雜亂無章的東西,學識淵博的人才具有這種凝聚核心的思維方式,在他們看來這個世界都是裸露的。他有別於思維核心整個思維運行中最初的奇點,這一點還沒有定位角色。

(28)虛擬思維: 21世紀高速發展的網路時代,科學家們不得不定性虛擬思維的含義。它是以自我核心為實點參照,以大腦為初始虛擬折射平台,以網路信息為外部虛擬折射平台的現實思維過程。

  (29)發散思維——它是根據已有的某一點信息,然後運用已知的知識、經驗,通過推測、想像,沿著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組記憶中的信息和眼前的信息,產生新的信息。它可分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三個層次。

(30)  聚合思維法——又稱求同思維。是指從不同來源、不同材料、不同方向探求一個正確答案的思維過程和方法。

(31)移植思維——是指把某一領域的科學技術成果運用到其他領域的一種創造性思維方法,仿生學是典型的事例。

(32)聯想思維法——相似聯想、接近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

比較重要的思維方式:

  01形象思維

 形象思維是指以具體的形象或圖像為思維內容的思維形態,是人的一種本能思維,人一出生就會無師自通地以形象思維方式考慮問題。

 形象思維是反映和認識世界的重要思維形式,是培養人、教育人的有力工具,在科學研究中,科學家除了使用抽象思維以外,也經常使用形象思維。在企業經營中,高度發達的形象思維,是企業家在激烈而又復雜的市場競爭中取勝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高層管理者離開了形象信息,離開了形象思維,他所得到信息就可能只是間接的、過時的甚至不確切的,因此也就難以做出正確的決策。

 主要有:形象性;想像性;直接性;敏捷性;創造性;思維結果的可描述性;情感性等。

 模仿法。以某種模仿原型為參照,在此基礎之上加以變化產生新事物的方法。很多發明創造都建立在對前人或自然界的模仿的基礎上,如模仿鳥發明了飛機,模仿魚發明了潛水艇,模仿蝙蝠發明了雷達。

 想像法。在腦中拋開某事物的實際情況,而構成深刻反映該事物本質的簡單化、理想化的形象。直接想像是現代科學研究中廣泛運用的進行思想實驗的主要手段。

 組合法。從兩種或兩種以上事物或產品中抽取合適的要素重新組合,構成新的事物或新的產品的創造技法。常見的組合技法一般有同物組合、異物組合、主體附加組合、重組組合四種。

 移植法。將一個領域中的原理、方法、結構、材料、用途等移植到另一個領域中去,從而產生新事物的方法。主要有原理移植、方法移植、功能移植、結構移植等類型。

 02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思維方式,它的思維取向總是與常人的思維取向相反,比如人棄我取,人進我退,人動我靜,人剛我柔等等。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逆向思維模式,當一種公認的逆向思維模式被大多數人掌握並應用時,它也就變成了正向思維模式。

 逆向思維並不是主張人們在思考時違逆常規,不受限制地胡思亂想,而是訓練一種小概率思維模式,即在思維活動中關注小概率可能性的思維。

 逆向思維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有助於克服思維定勢的局限性,是決策思維的重要方式。

 反向思維。通常對普遍接受的信念或做法進行質疑,然後察看它的反面是什麼。如果對立面是有道理的,那麼就朝對立面方向進行。

 在如下情況下,可以進行反向思維:一是考慮要做某種相反的事情;二是考慮用其對立面來取某物;三是如果意識到別人是錯的,而你是正確的,但你仍然認為對方錯誤的觀點中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懷疑法。有一種敢於懷疑的精神,打破習慣,反過來想一下,這種精神越強烈越好。習慣性做法並不總是對的,對一切事物都報有懷疑之心是逆向思維所需要的。

 對立互補法。以把握思維對象的對立統一為目標。要求人們在處理問題時既要看到事物之間的差異,也要看到事物之間因差異的存在而帶來的互補性。

 悖論法。就是對一個概念、一個假設或一種學說,積極主動從正反兩方面進行思考,以求找出其中的悖論之處。

 批判法。對言論、行為進行分辯、評斷、剖析,以見正理。以批判法來進行逆向思維仍然需要以一般性的思維技能為基礎,比如比較、分類、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等。

 反事實法。在心理上對已經發生了的事件進行否定並表徵其原本可能出現而實際未出現的結果的心理活動,是人類意識的一個重要特徵。這就是反事實思維。主要有加法式、減法式、替代式三種類型。

 03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是指符合某種人為制定的思維規則和思維形式的思維方式,我們所說的邏輯思維主要指遵循傳統形式邏輯規則的思維方式。常稱它為「抽象思維」或「閉上眼睛的思維 」。

 邏輯思維是人腦的一種理性活動,思維主體把感性認識階段獲得的對於事物認識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運用概念進行判斷,並按一定邏輯關系進行推理,從而產生新的認識。邏輯思維具有規范、嚴密、確定和可重復的特點。

 04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比較常見,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

 發散思維又稱輻射思維、放射思維、擴散思維或求異思維。

 材料發散法——以某個物品盡可能多的「材料」,以其為發散點,設想它的多種用途。

 功能發散法——從某事物的功能出發,構想出獲得該功能的各種可能性。

 結構發散法——以某事物的結構為發散點,設想出利用該結構的各種可能性。

 形態發散法——以事物的形態為發散點,設想出利用某種形態的各種可能性。

 組合發散法——以某事物為發散點,盡可能多地把它與別的事物進行組合成新事物。

 方法發散法——以某種方法為發散點,設想出利用方法的各種可能性。

 因果發散法——以某個事物發展的結果為發散點,推測出造成該結果的各種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測出可能產生的各種結果。

 集體發散思維發散思維不僅需要用上我們自己的全部大腦,有時候還需要用上我們身邊的無限資源,集思廣益。集體發散思維可以採取不同的形式,比如我們常常戲稱的「諸葛亮會」。

 05靈感思維

 靈感直覺思維活動本質上就是一種潛意識與顯意識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貫通的理性思維認識的整體性創造過程。

 靈感直覺思維作為高級復雜的創造性思維理性活動形式,它不是一種簡單邏輯或非邏輯的單向思維運動,而是邏輯性與非邏輯性相統一的理性思維整體過程。

 突發性和模糊性由於是沒有在顯意識領域單純地遵循常規邏輯過程所形成,所以靈感直覺思維產生的程序、規則以及思維的要素與過程等都不是被自我意識能清晰地意識到的,而是模糊不清、「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獨創性獨創性是定義靈感思維的必要特徵。不具有獨創性,就不能叫靈感思維。

 非自覺性其他的思維活動,都是一種自覺的思維活動,靈感直覺思維的突出性,必然帶來它的非自覺性。

 思維靈活活動的意象性在靈感直覺思維活動過程中,潛意識領域或顯意識領域總伴有思維意象運動的存在。沒有意象的暗示與啟迪就沒有思維的頓悟。

 思維高度靈活的互補綜合性思維高度靈活的綜合互補性是其思維的重要特徵,如潛意識與顯意識的互補綜合,邏輯與非邏輯的互補綜合,抽象與形象的互補綜合等等。

 久思而至指思維主體在長期思考竟日不就的情況下,暫將課題擱置,轉而進行與該研究無關的活動。恰好是在這個「不思索」的過程中,無意中找到答案或線索,完成久思未決的研究項目。

 夢中驚成夢是以被動的想像和意念表現出來的思維主體對客體現實的特殊反映,是大腦皮層整體抑制狀態中,少數神經細胞興奮進行隨機活動而形成的戲劇性結果。並不是所有人的夢都具有創造性的內容。夢中驚成,同樣只留給那些「有準備的科學頭腦」。

 自由遐想科學上的自由遐想是研究者自覺放棄僵化的、保守的思維習慣,圍繞科研主題,依照一定的隨機程序對自身內存的大量信息進行自由組合與任意拼接。經過數次、乃至數月、數年的意境馳騁和間或的邏輯推理,完成一項或一系列課題的研究。

 急中生智利用此種方法的例子,在社會活動中數不勝數。即情急之中做出了一些行為,結果證明,這種行為是正確的。

 另闢新徑思維主體在科學研究過程中,課題內容與興奮中心都沒有發生變化,但尋解定勢卻由於研究者靈機一動而轉移到與原來解題思路相異的方向。

 原型啟示在觸發因素與研究對象的構造或外形幾乎完全一致的情況下,已經有充分准備的研究者一旦接觸到這些事物,就能產生聯想,直接從客觀原型推導出新發明的設計構型。

 觸類旁通人們偶然從其他領域的既有事實中受到啟發,進行類比、聯想、辯證升華而獲得成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觸類旁通往往需要思維主體具有更深刻的洞察能力,能把表面上看起來完全不相乾的兩件事情溝通起來,進行內在功能或機制上的類比分析。

 豁然開朗這種頓悟的誘因來自外界的思想點化。主要是通過語言表達的一些明示或隱喻獲得。豁然開朗這種方法中的思想點化,一般來說要有這樣幾個條件:一是「有求」,二是「存心」,三是「善點」,四是「巧破」。

 見微知著從別人不覺得稀奇的平常小事上,敏銳地發現新生事物的苗頭,並且深究下去,直到做出一定創建為止。見微知著必須獨具慧眼,也就是用眼睛看的同時,配合敏捷的思維。

 巧遇新跡由靈感而得到的創新成果與預想目標不一致,屬意外所得。許多研究者把這種意外所得看作是「天賜良機」,也有的稱之為「正打歪著」或「歪打正著」。

 06系統思維

系統是一個概念,反映了人們對事物的一種認識論,即系統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元素相結合的有機整體,系統的整體不等於其局部的簡單相加。這一概念揭示了客觀世界的某 種本質屬性,有無限豐富的內涵和處延,其內容就是系統論或系統學。系統論作為一種普遍的方法論是迄今為止人類所掌握的最高級思維模式。

 系統思維是指以系統論為思維基本模式的思維形態,它不同於創造思維或形象思維等本能思維形態。系統思維能極大地簡化人們對事物的認知,給我們帶來整體觀。

 按照歷史時期來劃分,可以把系統思維方式的演變區分為四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古代整體系統思維方式——近代機械繫統思維方式——辯證系統思維方式——現代復雜系統思維方式。

 整體法是在分析和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始終從整體來考慮,把整體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讓任何部分的東西凌駕於整體之上。

 整體法要求把思考問題的方向對准全局和整體、從全局和整體出發。如果在應該運用整體思維進行思維的時候,不用整體思維法,那麼無論在宏觀或是微觀方面,都會受到損害。

 結構法進行系統思維時,注意系統內部結構的合理性。系統由各部分組成,部分與部分之間組合是否合理,對系統有很大影響。這就是系統中的結構問題。

 好的結構,是指組成系統的各部分間組織合理,是有機的聯系。

  要素法每一個系統都由各種各樣的因素構成,其中相對具有重要意義的因素稱之為構成要素。要使整個系統正常運轉並發揮最好的作用或處於最佳狀態,必須對各要素考察周全和充分,充分發揮各要素的作用。

 功能法是指為了使一個系統呈現出最佳態勢,從大局出發來調整或是改變系統內部各部分的功能與作用。在此過程中,可能是使所有部分都向更好的方面改變,從而使系統狀態更佳,也可能為了求得系統的全局利益,以降低系統某部分的功能為代價。

 07辯證思維

 辯證思維是指以變化發展視角認識事物的思維方式,通常被認為是與邏輯思維相對立的一種思維方式。在邏輯思維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辯證思維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時間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無礙思維活動的正常進行。

 辨證思維模式要求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時,以動態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

 辯證思維是唯物辯證法在思維中的運用,唯物辯證法的范疇、觀點、規律完全適用於辯證思維。辯證思維是客觀辯證法在思維中的反映,聯系、發展的觀點也是辯證思維的基本觀點。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也是辯證思維的基本規律,即對立統一思維法、質量互變思維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維法。

 聯系就是運用普遍聯系的觀點來考察思維對象的一種觀點方法,是從空間上來考察思維對象的橫向聯系的一種觀點。

 發展就是運用辯證思維的發展觀來考察思維對象的一種觀點方法,是從時間上來考察思維對象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縱向發展過程的一種觀點方式。

 全面就是運用全面的觀點去考察思維對象的一種觀點方法,即從時空整體上全面地考察思維對象的橫向聯系和縱向發展過程。換言之,就是對思維對象作多方面、多角度、多側面、多方位的考察的一種觀點方法。

受益一生的思維習慣

從現在起,培養五個獲益終生的思維習慣

1客觀冷靜的事物分析意識:千萬不要對任何事物抱有成見。刻板成見是個害人不淺的東西,它不僅讓你變得偏執而封閉,目光短淺,更會殃及你思維的獨立性,影響你與他人良性關系的建立。

2 迎難而上的問題解決意識:沒有什麼問題是不能溝通的,沒有什麼矛盾是不能解決的。

3 富人思維:富人,是腦子里先想到要做一件什麼事情,目標定下了之後才開始考慮要怎樣籌措資源。

4 價值導向思維:如果我們多運用一些經濟學方面的知識來認識生活,多用一些價值導向思維來評判是非對錯,長久堅持下來,一切都會變得井井有條,效率也會高很多。

5 從本質上看待一切,學會換位思考:從本質上來看,想讓別人幫助你做某事,或是想通過你的努力獲得你想要得到的收益,就必須從根本上看待問題,搞清楚你所擁有的交換籌碼與對方的現實所需。看看自己手裡有什麼,再想想對方那裡缺什麼東西。

有句話說得真沒錯:思維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2. 常用於思維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辯證思維方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思維方法,其主要內容可分為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抽象和具體等。
第一 歸納和演繹。這是用得最為廣泛、思維方向正好相反的辯證思維方法。歸納和演繹的客觀基礎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個性與共性、特殊與一般的關系。唯物辨證法告訴我們,矛盾的共性和個性不是各不相乾的,而是不可分割的,個性包含著共性,特殊性中包含著一般。因此,才能從個別中歸納出一般來。同時,又由於共性存在於個性之中,一般存在於特殊之中,因此,才能從一般中演繹出個別來。認識的秩序是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辨證過程。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歸納和演繹還是互相聯系、互為條件、互為補充、互相轉化的。認識通常從歸納開始,歸納是演繹的基礎,歸納的結論常常是演繹的前提;演繹得出的結論又成為歸納的指導,演繹轉化為歸納,再用事實的歸納來驗證和豐富演繹的結論。例如:當達爾文接受了他人的生物進化論觀點後,收集了大量事實,從中歸納、研究,得出了生物進化的系統理論和結論。科學的產生,都是從發現和整理個別的、具體的事實開始的,對大量的具體事實進行歸納、分析和綜合,從中發現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就是科學,而科學理論一經產生,就會為生產技術的進步開辟廣闊的道路。
第二 分析與綜合。這是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之一。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科學思維方法的運用,是由事物的客觀屬性決定的,即作為整體的事物都是由它的各個部分、關系和屬性有機組成的;作為過程的事物都是由它的若干變化、發展階段的內在聯結而成的。分析是用矛盾的觀點分析一切問題,把客觀事物分解為各個部分、各個側面和各個屬性,分別加以研究,並把各個部分、側面和屬性放到矛盾的諸方面的相互聯系中去,運用矛盾分析法把握事物的本質規律和具體特徵。例如:醫生治病,「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無濟於事的。高明的醫生總是把病人視作有機整體,先找出主要矛盾,具體分析各種症狀、特徵,再對症下葯進行綜合治療,真正治好病。在培養學生學會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思維方法的過程中,還要注重發揮學生的合理想像和創造性思維,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認識潛能。
第三 抽象和具體。這也是重要的辯證思維方法。在思維過程中,具體和抽象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階段。感性具體就是人們通過感官得到的事物的生動而具體的完整形象,這是認識過程的起點。抽象規定是通過思維分析活動,把事物整體分析成各種屬性、特點和關系,從中去掉那些偶然的、非本質的東西,抽象出那些必然的、本質的東西,分別加以規定。最後,再把事物的各種屬性、特點和關系加以綜合,形成概念,達到對事物完整、全面而深刻的本質認識,即理性認識。

3.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歷史發展的第一個時期是

教育科學研究大致經過了三個發展階段:
1、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萌芽時期
又稱直覺觀察時期.一般認為,這一時期是從古希臘持續到16世紀.這一時期,人們還不能對自然界、社會和教育進行正確的剖析,主要是通過直觀感覺,把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當成一個整體進行觀察研究,並從中獲得最初的經驗認識.這一時期的研究方法帶有原始的、自發的、樸素的性質.主要特徵有:①採用觀察、歸納、演繹、類比的思維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研究並形成理論.②初步運用辯證法.
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時期,隨著文字的出現、學校教育的產生和發展,帶來了各方面文化科學知識的積累和豐富,觀察法、總結法等教育研究方法開始為教育家自覺運用.歷史法、文獻法、測量評價法、思辨法等教育研究方法也隨之出現.
歷史研究法和文獻研究法 中國古代許多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查閱歷史文獻資料、對先輩教育言論進行註疏詮釋,就屬於歷史研究法和文獻研究法.
測量評價法 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是世界最早的測量評價方法.
思辨法和邏輯法 思辨法是依靠尚不充分的觀察事實,用直覺和簡單的邏輯推理,概括性地把握現象一般性質的一種研究方法.在古代,思辨方法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如我國的「五行說」、印度的「四元素說」、古希臘赫拉克利特的「萬物的本原是火」等.亞里士多德對多種觀點進行概括,建立了比較完整的邏輯體系,提出了邏輯法,成為早期科學家、哲學家和教育家研究問題的思考模式,並對以後的科學研究與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總結法 古代的很多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都是通過經驗總結和思辨形成的.蘇格拉底對辯論過程進行總結,提出了「詰問—定義—總結」的教學三步法,即蘇格拉底助產術.昆體良對羅馬的教育情況進行了總結,最早提出了分班教學的設想.
古代的教育研究,多停留在定性描述和主觀分析推斷的水平上,缺乏全面系統的邏輯論證、科學實驗的驗證以及精確的定量分析.
2、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興盛時期
這一時期的科學研究方法以分析為主,又被稱為方法論時期.時間大約從16世紀末至20世紀初.這一時期的特徵主要有:①從經驗上升到理論概括,把教育作為一個發展過程來研究,著重揭示現象之間的聯系和發展歷程.②將認識論和研究方法結合起來,初步形成了歸納法和演繹法.③心理學思想開始成為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基礎.④從自然科學中移植了實驗方法.
15世紀末期到16世紀末期,自然科學開始了科學、系統和全面的發展,實驗在自然科學研究中的地位也得以確立.伽利略第一個對實驗方法進行了研究,提出感覺經驗應該來源於觀察和實驗,開創了實驗方法、理性方法和數學方法相結合的研究途徑.另一個對實驗法進行系統研究的是英國的培根(Francis Bacon).培根在其《新工具》一書中指出,科學應當是實驗科學,並主張使用歸納法來實現對經驗的歸納和升華.他提出了8個實驗原則:變化法、重復法、倒轉法、轉移法、消除法、應用法、連接法和偶獲法.
17世紀開始,經驗方法和理性方法的結合有了更廣泛的運用,數學方法、邏輯方法等各種科學方法也都有了發展.科學領域各種研究方法的形成,促進了教育研究方法的發展,尤其是自然科學的實驗研究以及定量分析研究,為教育研究走向科學化奠定了基礎.
19世紀前後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1945年,是教育研究方法發展的全盛時期.在這一時期,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們大力提倡教育實驗,促進了教育實驗的開展.
實證主義的鼻祖,孔德(A.Comte)認為,社會科學要成為一門科學,就必須要運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如觀察法、比較法、實驗法,要把觀察和推理結合起來.他最早提出了量化研究方法的思想,成為社會心理學的奠基人.
將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應用到教育研究中,以及實證主義的應用成為這個時期的最典型的特徵.
實驗法 第一個提出對教育進行實驗研究的是康德(I. Kant).他指出,教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要使教育成為科學,就必須提倡教育實驗.
1769-1804年,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在新莊創辦「貧兒之家」,進行教育實驗.
1825年,英國的歐文創設移民區「新和諧村」,進行教育實驗.
1879年,德國馮特首創心理實驗室,用實驗方法研究人的心理.
1882年,英國的高爾頓在倫敦設立人類學實驗室,研究個別差異問題.
1896年,美國的杜威創辦芝加哥大學實驗學校,進行教育實驗.
1932-1940年間,美國的桑代克把動物學研究方法和心理實驗的方法運用到教育研究中,主張教育現象和教育理論必須要有嚴格的實驗驗證,並在美國進行了為期8年的大規模教育實驗研究.
我國教育實驗運動始於20世紀20年代,受當時美國教育實驗運動的影響,各地紛紛建立教育實驗區.到1935年,各種教育實驗區有193處,遍及全國各地.這期間的著名人物有陶行知、梁漱溟.
測量法 測量法在20世紀初,有了比較大的發展.
1864年,英國的菲雪爾(George Fisher)編制了最早的成績量表.
1895-1905年,美國的來斯(Rice)編制了算術、拼字、語言等的測驗.
1905年,法國的比奈(A. Binet)和西蒙(T. Simon)編制了比奈智力量表.
1909年,被稱為教育測量鼻祖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E.L.Thorndike)運用統計學原理,編制了書法量表、拼字量表、作文量表等標准測量工具,使教育測量走上科學化的道路.
桑代克在1918年提出「凡物之存在必有數量」,麥柯爾在1923年提出「凡有數量的東西都可以測量」.在這些觀點的影響下,教育測量運動在20世紀初蓬勃興起,為教育統計學和教育測量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調查法 19世紀以後,教育研究人員開始重視調查法在教育研究中的運用,教育調查開始走向規范化和科學化.
19世紀90年代,美國的霍爾(Stanley Hall)採用問卷法進行教育調查.
1897年,美國的來斯(Rice)進行了拼寫練習調查;
1910年,哈佛大學教授哈諾斯(Paul Hanus)進行了學校調查.
1911-1912年,紐約市開展了大規模的學校調查.
從總體上看,這一時期,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以及其它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被廣泛移植,進入教育研究領域,使教育研究方法向科學化跨進了一大步.繼承、借鑒和創新,使得教育科學研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方法體系.
3、形成獨立學科時期
進入20世紀以來,教育科學研究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專門的學科.這一時期的特點主要有:①教育科學研究成為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②心理學研究的深入,促進了教育科學研究的發展.
綜合和人文成為這一時期的最典型特徵.隨著教育研究朝向科學化的方向發展,人們也發現了它的缺點,那就是——忽略人的心理特點、情緒因素、情境因素等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由此,20世紀40年代以來,教育科學研究開始關注將人文科學的研究方法,如實地體驗、開放式訪談、個案調查、行動研究、參與式觀察等開始被引入教育現象的研究中,並與原有的方法進行綜合,最終形成了今天的系統的教育科學研究體系.
幾個階段全在這了

4. 中國傳統思維方式

中國傳統思維方式最有特色的是整體思維、直觀思維、類比思維、辨證思維
一、整體思維
所謂整體思維,是指把天地、人、社會看做密切貫通的整體,認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處在一個整體系統中,各系統要素之間存在著互相依存的聯系。
古人在這方面有許多典型的言論,例如儒家的孟子說:「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豈曰小補之哉?」(《孟子·盡心上》)道家的莊子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莊子·齊物論》)我們把「上下與天地同流」跟「萬物與我為一」聯系起來看子可以知道無論是先秦的儒家還是道家,都是把人與天地萬物看做是一個整體系統的。由此我們可以明白先秦典籍中大量出現的「一」的含義。例如《易·系辭傳下》說:「天下之物,貞乎一者也。」老子說「聖人抱一以為天下式」從根本上看,「一」都是講整體、系統及其貫通的。
華夏民族在《易經》時代形成了由「天——地——人」組成和諧整體的宇宙觀念。《易經》以陽爻和陰爻構成的六十四卦,象徵天地萬物及其變化,表明天地和同,萬物化生,人與天地分而相合。
在整體思維上,漢代使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得以完善,對陰陽的對立統一關系,陰陽相互調節維持整體平衡的功能,都作了充分的說明。到宋代,理學的開創者周敦頤著《太極圖說》,上篇講天地,下篇論人,認為天地系統的秩序結構,就是人的行為道德的規范,人的思想、行為與天地秩序相合,才能真正實現「天——地——人」宇宙大系統的和諧統一。宋代把古代中國整體系統的思維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探索宇宙的本體和深層的內在聯系;注重從直觀體驗、心性、精神去接近天理。
二、直觀思維
所謂直觀思維,是指在已往經驗知識積累的基礎上突發地把握事物本質,以及基於這種能力而產生的思維方式。古代整體思維認為,對於宇宙本體,對於「天——地——人」的系統,僅僅依靠語言、概念、邏輯推理去認知是無法窮盡其奧義的,必須憑借對於「象」的直覺、頓悟去把握。《周易.系辭傳上》說:「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顯然,「立象」包括了對於「觀象」、「體悟」的過程與結果的表述。
儒家、道家都主張以直觀為基礎去領悟、把握宇宙、人生。莊子的「乘物以游心」「游心於物之初」 都是講直觀、體悟一切存在的根源與自然運行的規律。宋代張載的「大其心則能體天下之物」,朱熹的「眾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陸九淵的「吾心」與「宇宙」相冥契,則是強調用身心體驗宇宙終極的實在。
直覺思維方法的基本特徵之一,是非邏輯性。在現代科學研究中,邏輯證明和實驗的方法都表現了一定的局限。許多科學家認為,唯一的道路就是直覺地把握整體,並且洞察到正確的東西。而中國傳統的直覺思維,經過科學改造後也能適合現代科學的需要。如在量子力學中有不確定原理、引進了概率的概念,西方人很難掌握,而東方人極易接受,這不能不說與東方思維方式有關。同時,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中國傳統直覺思維的合理性。
三、類比思維
類比思維是從「天、地、人」系統整體思維衍生出來的,是指由兩個對象內部屬性關系的某些方面相似,而推出它們在其他方面可能相似的推理方法。
古代漢民族很早就發現天地萬物、人事習俗存在著類別,當兩類事物之間的不同性和相似性都被認識得很清楚時,類比思維就會變得更加富有成果。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很擅長的一個領域,表現類比的最古形式就是比喻,常常用以發現說明世界的真理。例如莊子主要依靠比喻和類比來論證哲學問題。如《齊物論》通過狙公賦芧、罔兩問影、莊周夢蝶等比喻,來論證對任何事物的認識本無確定不變的是非標准,一切是非之爭,都是對道的全面性的歪曲和割裂,反對認識的片面性。《逍遙游》借用大鵬和小鳩,大椿和朝菌的比喻,說明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越自己本性和客觀環境,主張各任其性,逍遙自在。《秋水》篇借河伯與海若的對話說明萬物的大小、貴賤、生死、是非都是相對的。
四、辯證思維
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三卷中曾經對中國古代光輝的辯證思維加以總結,他說:「當希臘人和印度人很早就仔細地考慮形式邏輯的時候,中國則一直傾向於發展辯證邏輯,與此相應,在希臘人和印度人發展機械原子論的時候,中國人則發展了有機宇宙的哲學。」 李約瑟所說的這種「辯證邏輯」就是中國傳統思維模式的一個突出內容——辯證思維。所謂辯證思維,就是運用對立統一的觀點、方法來認識、分析各種自然現象及其變化。
中國的辯證思維起源較早,老子講「正言若反」,就是說一句話看起來是反面的,其實有深刻的含義。他講「反者道之動」,老子特別強調這個「反」",這個「反」用黑格爾的名詞說就是「否定性」,老子認為一切事物後來都歸於否定。老子又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音聲相和,前後相隨」「萬物負陰而抱陽」「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老子指出事物是在對立關系中造成的。孔子講「叩其兩端」,遇到什麼問題,從兩方面來考慮,問題就解決了。從老子、孔子開始,中國的許多思想家都有辯證思維,到宋朝張載,辯證思維尤其豐富,後來明清之際的王夫之,辯證思維也很豐富。中國的太極圖就表示著辯證思維:兩端互補,相反相成,相滅相生。中國古代辯證思維有一定的水平,這也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優秀遺產。在西方,也有豐富深刻的辨證思維,可是東西方講的重點不一樣,西方特別強調斗爭,而中國哲學講的辯證思維比較注重對立的統一,注重和諧,認為和諧、對立的融合是最重要的。
辯證思維是指以變化發展視角認識事物的思維方式,通常被認為是與邏輯思維相對立的一種思維方式。在邏輯思維中, 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辯證思維中, 事物可以在同一時間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無礙 思維活動的正常進行。
辨證思維模式要求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時,以動態發展的眼 光來看問題。  辯證思維是唯物辯證法在思維中的運用,唯物辯證法的范疇、 觀點、規律完全適用於辯證思維。辯證思維是客觀辯證法在 思維中的反映,聯系、發展的觀點也是辯證思維的基本觀點。 辯證思維對傳統文化的影響 辯證思維深深地滲透到傳統文化的各個領域: 影響社會的發展進步; 決定傳統文化的發展走向; 影響古代的軍事理論和戰爭決策; 影響傳統的中醫理論; 對中國的歷史發展、民族智慧的開發、文化的健康 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中國傳統思維方式偏向於理性思維

5. 辯證的思維方式有哪些

辯證思維的四種基本方法: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具體,邏輯與歷史。

辯證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理性思維的方法,主要有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從抽象上升到具體、邏輯和歷史相一致等方法。其中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是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所共有的方法,而從抽象上升到具體、邏輯和歷史相一致則是辯證邏輯所特有的方法。

(1)歸納與演繹是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思維方法

歸納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方法,即從個別事實中概括出一般原理。演繹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方法,即從一般原理推論出個別結論。歸納和演繹的客觀基礎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個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的關系。

歸納和演繹是辯證統一關系:歸納是演繹的基礎,演繹是歸納的前提。在實際的思維過程中,歸納和演繹相互補充、交替使用。歸納雖然能概括出同類事物的共性,但不能區分本質屬性和非本質屬性,所得結論還不是充分可靠的,要由演繹來補充和修正。演繹所依據的前提是事物的共性,但共性只大致地包含個性,個性也不能完全地進入共性,從共性出發不能揭示個別事物的多方面的屬性。可見,歸納和演繹都具有局限性,需要藉助更為深刻的其他思維方法。

(2)分析與綜合是一種更為深刻的思維方法

分析是在思維過程中把認識的對象分解為不同的組成部分、方面、特性等,對它們分別加以研究,認識事物的各個方面,從中找出基礎的部分、本質的方面。綜合是把分解出來的不同部分、方面按其客觀的次序、結構組成一個整體,從而達到對事物整體的認識。分析與綜合的客觀基礎是事物整體與部分、系統與要素之間的關系。

分析和綜合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分析是綜合的基礎,沒有分析就沒有綜合;綜合是分析的完成,離開了綜合就沒有科學的分析。分析與綜合的統一是矛盾分析法在思維領域中的具體運用。

(3)抽象與具體是辯證思維的高級形式

抽象是對客觀事物某一方面本質的概括或規定。思維具體或理性具體是在抽象的基礎上形成的綜合,它不同於感性具體。感性具體只是感官直接感覺到的具體,而理性具體是在感性具體基礎上經過思維的分析與綜合,達到對事物多方面屬性或本質的把握。由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就是由抽象的邏輯起點經過一系列中介,達到思維具體的過程。馬克思的《資本論》是成功地運用從抽象上升到具體方法的傑出典範。

(4)邏輯與歷史的統一

由抽象上升到具體的邏輯思維過程同客觀事物的歷史過程和認識的歷史過程應當符合,也就是邏輯和歷史的統一。邏輯與歷史相統一,是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內在要求。邏輯指的是理性思維或抽象思維,它以理論的形態反映客觀事物的規律性。歷史包括兩層意思:①指客觀現實的歷史發展過程;②指人類認識的歷史發展過程。真正科學的認識是現實歷史發展的反映,要求思維的邏輯與歷史的進程相一致。歷史是邏輯的基礎和內容,邏輯是歷史在理論上的再現,是「修正過」的歷史。邏輯和歷史的一致是辯證思維的一個根本原則。

6. 辯證思維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辯證的思維方法包括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抽象與具體,邏輯與歷史相統一。
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所共有的方法是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
辯證思維所特有的方法是抽象與具體邏輯與歷史相統一。
最初的和最基本的思維方法是歸納與演繹。
抽象與具體抽象是對客觀事物某一方面本質的概括或規定。思維具體或理性具體是在抽象的基礎上形成的綜合,它不同於感性具體,人對事物的認識經歷著從(感性)具體到抽象和從抽象到(理性)具體的過程,對辯證思維而言,重要的是從抽象上升到具體。
歷史與邏輯相統一。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過程同時就是以邏輯必然性再現對象的歷史發展的過程,邏輯與歷史相統一是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內在要求。
邏輯是理性思維或抽象思維,它以理論的形態反映客觀事物的規律性。
歷史包括兩層意思:
一是指客觀現實的歷史發展過程,
二是指人類認識的歷史發展過程。歷史是邏輯的基礎和內容,邏輯是歷史在理論上的再現,是「修正過」的歷史。

閱讀全文

與最初的思維研究方法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陵肺癌免疫治療方法 瀏覽:983
各個季節的白菜種植方法 瀏覽:889
寶寶高燒如何降溫方法 瀏覽:325
解決無賴老闆可用的方法 瀏覽:169
怎麼在控制台執行main方法 瀏覽:756
房貸利率計算方法中lpr是什麼意思 瀏覽:360
提取雞血清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212
犬瘟熱的快速的診斷方法 瀏覽:192
怎麼用化學方法鑒別丁酮 瀏覽:731
大米白酒的手工方法步驟 瀏覽:487
垂直度公差測量方法步驟 瀏覽:284
機器人學習簡單方法 瀏覽:586
同步到蘋果手機的音樂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05
做餃子皮的簡單方法不用雞蛋 瀏覽:459
摩托電噴常見故障檢測方法 瀏覽:649
熱敷貼使用方法圖解 瀏覽:435
冷凍肉的正確解凍方法 瀏覽:333
割傷緊急處理方法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431
手機清理垃圾方法的小視頻 瀏覽:107
蠍子培育方法有哪些 瀏覽: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