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肉眼可見物分析方法

肉眼可見物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4-03-02 15:35:05

㈠ 岩石肉眼鑒定的標志與方法

三大岩類野外觀察描述定名總結:
(一)岩漿岩的觀察與描述
對岩漿岩的觀察,一般是觀察其顏色、結構、構造、礦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後確定其岩石名稱。肉眼鑒定岩漿岩,首先看到的就是顏色。顏色基本可以反映出岩石的成分和性質。
對岩漿岩進行肉眼鑒定

第一步是要依據其顏色大致定出屬於何種岩類。比如,若是淺色,一般為酸性岩(花崗岩類)或中性岩(正長岩類);若是深色,一般為基性岩或超基性岩。由酸性岩到基性岩,深色礦物的含量逐漸增多,岩石的顏色也就由淺到深。同時還要注意區別岩石新鮮面的顏色和風化後的顏色。還可根據其中暗色礦物與淺色礦物的相對含量來進行描述,如暗色礦物含量超過60%者為暗色岩,在30—60%者為中色岩,在30%以下者為淺色岩。

第二步是觀察岩漿岩的結構與構造。據此,便可區分出是屬深成岩類、淺成岩類或是噴出岩類。根據岩石中各組分的結晶程度,可分為全晶質、半晶質和玻璃質等結構。不僅要對全晶質的結構區分出顯晶質或隱晶質結構,還要對其中的顯晶質結構岩石按其礦物顆粒大小,進一步細分出等粒、不等粒、粗粒或細粒等結構。對具有斑狀結構的岩石要描述斑晶成分、基質的成分及結晶程度。假如岩石中礦物顆粒大,呈等粒狀、似斑狀結構,則屬深成岩類;假如礦物顆粒微細緻密,呈隱晶質、玻璃質結構,則一般皆屬噴出岩類;假如岩石中礦物為細粒及斑狀結構,即介於上述兩者之間,屬於淺成岩類。觀察岩石中礦物有無定向排列,進而就能推斷岩石的形成環境,含揮發組分多少以及岩漿流動的方向。若無定向排列稱之為塊狀構造;若有定向排列,則可能是流紋構造、氣孔構造或條帶狀構造。深成岩、淺成岩大多是塊狀構造;噴出岩則為流紋構造和氣孔構造等。對於岩石中有規律排列的長柱狀礦物、氣孔捕虜體等均要觀測其方向。對於那些在接觸面上有規則排列的片狀礦物,要描述其組成成分,並測其產狀要素。

第三步是觀察岩漿岩的礦物成分。礦物成分是岩石定名最重要的依據。岩漿岩類別是根據SiO2含量百分比確定的,而SiO2含量可在岩石礦物成分上反映出來。假如有大量石英出現,說明是酸性岩;如果有大量橄欖石存在,則表明是超基性岩;如果只有微量或根本沒有石英和橄欖石,則屬中性岩或基性岩。假如岩石中以正長石為主,同時所含石英又很多,就可判定是酸性岩;倘若以斜長石為主,暗色礦物又多為角閃石,屬於中性岩;若暗色礦物多系輝石,則屬基性岩。對於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識別的礦物均要進行描述。首要的是描述主要礦物形態、大小及其性質。其次,要對次要礦物作簡略描述

第四步是為岩漿岩定名。在肉眼觀察和描述的基礎上確定岩石名稱。請注意在岩石名稱前面冠以顏色和結構,比如,可將某岩石定名為淺灰色粗粒花崗岩。

另外,在野外還要注意查明岩漿岩體的產狀,即岩體的空間分布位置、規模大小以及與圍岩的接觸關系等,結合岩石的結構與構造,以推論岩石的形成環境。也要注意不同侵入體或同一侵入體之間的岩性變化、時間順序及相互關系。

(二)沉積岩的觀察與描述
沉積岩是分布於地表的主要岩類。它種類繁多,岩性變化較大。野外識別沉積岩,其最顯著的宏觀標志就是成層構造,即層理。據此,很容易與岩漿岩、變質岩相區別。根據沉積岩成因、結構和礦物成分,可進一步區分出次一級的類別。凡具碎屑結構,即碎屑粒徑大於2—0.005毫米,被膠結物膠結而成的岩石,是碎屑岩;凡具泥質結構,即粒徑小於0.005毫米,質地均勻、較軟,有細膩感,常具頁理的岩石是粘土岩;凡具化學和生物化學結構,多為單一礦物組成的岩石,是化學岩和生物化學岩。由於各類沉積岩的岩性差別,因此在鑒定方法上也不相同
1、碎屑岩的肉眼鑒定

鑒定碎屑岩時著重觀察其岩石結構與主要礦物成分。首要的是看碎屑結構。抓住這一特徵,就不會與其他岩石相混淆了。要仔細觀察碎屑顆粒大小:粒徑大於2毫米是礫岩,2—0.05毫米是砂岩,0.05 —0.005毫米是粉砂岩。粉砂岩顆粒肉眼難以分辯,用手指研磨有輕微砂感。按砂岩的粒徑又可定出粗砂岩(2—0.5毫米)中砂岩(0.5—0.25毫米)和細砂岩(0.25—0.05毫米)。對於礫岩,還應注意觀察其顆粒形狀,顆粒外形呈稜角狀者是角礫岩,系圓狀或次圓狀者為礫岩。其次,看碎屑岩的礦物成分(碎屑顆粒成分和膠結物成分)。礫岩類的碎屑成分復雜,分選較差,顆粒較大,一般不參與定名;砂岩,主要礦物成分有石英、長石和一些岩石碎屑。在碎屑岩中,常見的膠結物有鐵質(氧化鐵和氫氧化鐵)、硅質(二氧化硅)、泥質(粘土質)、鈣質(碳酸鈣)等。鐵質膠結物多呈紅色、褐紅色或黃色。硅質最硬,小刀刻不動。鈣質滴稀HCI起泡。弄清楚了結構和成分,就可為碎屑岩定名。例如,碎屑礦物成分以石英為主,其含量超過50%,長石和岩屑含量均小於25%的砂岩,叫做石英砂岩。也可按其膠結物命名,如可稱某岩石為鐵質石英砂岩。碎屑岩中可見化石,但一般保存較差。

火山碎屑岩的鑒別比較困難。因為,它在成因上具有火山噴發和沉積的雙重性,是一種介於岩漿岩與沉積岩之間的過渡型岩石。常常是以其成因特點、物質成分、結構、構造和膠結物的特徵來區別於碎屑岩。
2、粘土岩的肉眼鑒定

鑒定粘土岩的主要依據是其泥質結構。粘土岩礦物顆粒非常細小,肉眼僅能按其顏色、硬度等物理性質及結構、構造來鑒定。它多具滑膩感,粘重,有可塑性、燒結性等物理性質。若是純凈的粘土岩,一般為淺色的土狀岩石。層理是粘土岩中最明顯的特徵,因此,人們就按粘土岩層理(倘層理厚度小於1毫米稱頁理)及其固結程度進行分類,將固結程度很高、頁理發育,可剝成薄片者稱作頁岩。頁岩常含化石。粘土岩中以頁岩為主。將那些固結程度較高、不具頁理,遇水不易變軟者稱泥岩。最後,再根據顏色與混入物的不同進行命名,如可稱作紫紅色鐵質泥岩、灰色鈣質頁岩等。
3、化學岩和生物化學岩的肉眼鑒定

此類岩石中分布最廣和最常見的有碳酸鹽岩、硅質岩、鐵質岩和磷質岩,尤以碳酸鹽類岩石分布為廣。有無生物遺骸是判斷屬於生物化學岩或是化學岩的標志。化學岩成分常較單一。它們多為單礦物岩石,故此,可按其礦物的物理性質進行鑒定。
化學岩具有化學結構,即結晶粒狀結構和鮞狀結構等;生物化學岩具生物結構,即全貝殼結構、生物碎屑結構等。
綜合上述,在觀察和描述沉積岩時應注意:

要描述岩石整體的顏色,區分岩石是碎屑結構、泥質結構或結晶結構和生物結構等;

據其礦物成分、顆粒大小及顏色上的差異,觀察岩石的層理,注意層面上波痕、泥裂等構造特徵;

要描述組成岩石的主要礦物、碎屑物及膠結物等成分。

對礫石的形狀、大小、磨圓度和分選性等特徵要描述,並要確定膠結類型,以及膠結程度。

對沉積岩命名時應遵循「顏色+膠結物+岩石名稱」的法則。此外,還需注意沉積岩體形狀、岩層厚度及產狀、風化程度、化石保存情況及其類屬。

(三)變質岩的觀察與描述
我國區域變質岩系十分發育,時代自太古宙到期中生代均有出露。其變質岩石類型十分復雜,主要有片麻岩、粒狀岩石(變粒岩、淺粒岩)、片岩、千枚岩、變質硅鐵質岩、大理岩、變質鐵鎂質岩及區域混合岩等。有關原岩建造主要有超基性到酸性噴出岩(包括熔岩、凝灰岩)、硬砂岩、各種沉積岩及不同性質的侵入岩。上述變質岩類均屬不同的原岩建成造經受不同時期、不同類型區域變質作用的結果。區域變質作用的主要類型大致可分為地殼演化早期造盾階段的區域中高溫變質作用,及造盾階段之後與造山運動有關的區域動力熱流變質作用、區域低溫動力變質作用和埋深變質作用。不同成分的原岩經受不同類型的區域變質作用,在一定的溫高壓力條件下,形成各具特徵的礦物和常見礦物共生組合,並因之分別構成不同溫壓條件的麻粒岩相、角閃岩相(高角閃岩 、低角閃岩相)、綠片岩相(高綠片岩相、低綠片岩相)、藍閃石片岩相(藍閃綠片岩相、藍閃石—硬柱石片岩相)及次綠片岩相(濁沸石相和葡萄石—綠纖石相)。我國區域層狀變質岩系按大地構造運動可分為12期,從太古宙遷西期—新生代喜馬拉期變質岩系均有。所以,變質岩系的發生和發展與大地構造環境和地殼演化有密切的關系。在全球構造位置上,我國處於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及度板塊的結合部位,地質環境差異較大,發展歷史很不相同,因而區域地質各具特色,造成變質岩石類型復雜,岩石相對難以識別。

在野外鑒別變質岩的方法、步驟與前述岩漿岩類似,但主要根據是其構造、結構和礦物成分。這是因為,變質岩的構造和結構是其命名和分類的重要依據。第一步可先根據構造和結構特徵,初步鑒定變質岩的類別。譬如,具有板狀構造者稱板岩;具有千枚構造者稱千枚岩等。具有變晶結構是變質岩的重要結構特徵。例如,變質岩中的石英岩與沉積岩中的石英砂岩盡管成分相同,但前者具變晶結構,而後者卻是碎屑結構。第二步再根據礦物成分含量和變質岩中的特有礦物進一步詳細定名。一般來講,要注意岩石中暗色礦物與淺色礦物的比例,以及淺色礦物中長石和石英的比例,因這些比例關系與岩石的鑒定有著極大關系。例如,某岩石以淺色礦物為主,而淺色礦物中又以石英居多且不含或含有較少長石,就是片岩;若某岩石成分以暗色礦物為主,且含長石較多,則屬片麻岩。變質岩中的特有礦物,如藍晶石、石榴子石、蛇紋石、石墨等,雖然數量不多,但能反映出變質前原岩以及變質作用的條件,故也是野外鑒別變質岩的有力證據。關於板岩和千枚岩,因其礦物成分較難識辯,板岩可按「顏色+所含雜質」方式命名,如可稱黑色板岩、炭質板岩;千枚岩可據其「顏色+ 特徵礦物」命名,如可稱銀灰色千枚岩、硬綠泥石千枚岩等。
在野外,還要觀察地質體產狀、變質作用的成因。比如,石英岩與大理岩兩者在區域變質與接觸變質岩中均有,就只能根據野外產狀和共生的岩石類型來確定。假如此類岩石圍繞侵入體分布,並和板岩共生,則為接觸變質形成;假如此類岩石呈區域帶狀分布,並和具片狀或片麻狀構造的岩石共生,則為區域變質所形成。
對變質岩我們也應描述岩石總體顏色,注意其岩石結構。若為變晶結構,則要對礦物形態進行描述。注意觀察岩石中礦物成分是否定向排列,以便描述其構造。用肉眼和放大鏡觀察可見的礦物成分應進行描述。若無變斑晶,就按礦物含量多少依次描述;若有變斑晶,則應先描述變斑晶成分,後描述基質成分。至於其它方面,如小型褶皺、細脈穿插、風化情況等,亦應作簡略描述。在為變質岩定名時,應本著「特徵礦物+片狀(或柱狀)礦物+基本岩石名稱」的原則。如,可將某岩石定名為藍晶石黑雲母片岩。

http://ke..com/view/2934607.htm

㈡ 變質岩肉眼鑒定和描述

變質岩的肉眼觀察和描述方法也與其他岩石相似,其主要內容為礦物成分、結構、構造等,而這些也是變質岩命名的主要根據。

1.變質岩肉眼鑒定觀察內容

(1)礦物成分。在觀察變質岩時,除含量最多的主要造岩礦物應注意觀察外,更要注意對變質礦物的觀察。這是因為變質礦物能反映出變質前原始岩石的化學成分,能夠幫助我們恢復和判斷它是由什麼岩石變來的,如紅柱石(Al2O3·SiO2)的存在說明此種岩石在變質前是富含Al2O3的泥質岩,其次它可以反映出變質作用過程中的物理化學條件,幫助我們分析和判斷變質作用的性質和變質程度的深淺。如藍晶石和紅柱石的化學成分是一樣的,但藍晶石一般僅出現在區域變質的岩石中,而紅柱石則主要出現在接觸熱變質的岩石中。

圖11-29 千糜岩

(2)結構構造。變質岩結構的觀察是根據礦物顆粒的大小、形狀以及自形程度等方面來進行的。在觀察時,要注意岩石的結構類型(變晶結構、變余結構、碎裂結構等)。這在判斷岩石的變質類型和變質作用程度方面起重要作用。尤其是變余結構和一些特殊結構,對於我們解決變質岩的形成歷史和恢復原始物質成分方面往往具有重要意義。變質岩構造的觀察主要根據礦物顆粒的排列方式,分為塊狀構造與定向構造(如片狀、片麻狀、眼球狀等),其次是礦物成分或結構的不同部分在岩石中的分布狀況(如帶狀和斑點狀等)。

結構和構造在變質岩定名時起很重要的作用,如具有片麻狀構造的岩石叫片麻岩,具片理構造的岩石叫片岩等。此外,變質岩的產狀及其上下岩石的特徵也是重要觀察內容。

2.變質岩肉眼鑒定描述方法

(1)顏色。指岩石總體的顏色(如灰色、淺綠色等)。

(2)礦物成分。要描述肉眼及用放大鏡可見的礦物成分。如有變斑晶,則先描述變斑晶,然後再描述基質部分。如無變斑晶,則按礦物百分含量多少的順序先後一一加以描述。其中對變質礦物更要注意描述。

(3)結構構造。如岩石同時具有幾種結構特徵時,應指出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並加以綜合。例如:某一岩石按顆粒的相對大小而言是斑狀變晶結構,但基質部分為鱗片變晶結構,則此岩石的結構應描述為「基質具鱗片變晶結構的斑狀變晶結構」。又如岩石是由大部分的鱗片變晶和部分的纖維變晶所組成,則此岩石的結構應稱為「纖維鱗片變晶結構」等等。另外,也要注意描述岩石中礦物顆粒的絕對大小。

(4)岩石的斷口(如貝殼狀、平坦狀、參差狀等)、光澤(如閃光的、暗淡的等)。

(5)其他特點。如細脈穿插、小型褶皺、產狀特點,風化程度等。

(6)岩石名稱。

3.變質岩肉眼描述舉例

紅柱石角岩

深灰色。岩石為斑狀變晶結構,基質為細粒變晶結構。變斑晶為長柱狀紅柱石,深灰色,在新鮮的岩石斷口處變斑晶和基質很難區別,只有在岩石風化面上由於變斑晶較基質的抗風化力強而顯露出來。柱長5~10mm不等,橫斷面近方形,由於風化光澤暗淡。基質主要由0.5mm左右的細粒礦物組成,因顆粒細小,除黑雲母外其他很難鑒別,塊狀構造。

4.主要變質岩肉眼鑒定表(表11-1)

表11-1 主要變質岩肉眼鑒定表

續表

本章小結

1.具面理構造的區域變質岩從低級變質到高級變質的典型岩石類型依次為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無(弱)面理構造的區域變質岩的主要岩石類型有長英質粒岩、角閃質岩、麻粒岩、榴輝岩等。

2.片岩是中級變質程度的區域變質岩,具典型的片理構造。片麻岩是變質程度較高的區域變質岩,粒度一般比相應的片岩稍粗一些,具典型的片麻狀構造。

3.藍閃石片岩是高壓變質作用的產物,外觀呈黃綠、藍綠色,具片狀構造,含特徵變質礦物藍閃石,硬柱石等。藍晶石片岩也是高壓變質岩石,具片狀構造,主要由藍晶石和滑石組成。

4.混合岩以普遍發育交代現象而區別於區域變質岩。混合岩通常由基體和脈體兩部分組成。基體一般是鐵鎂質的,顏色較深,脈體一般是長英質的,顏色較淺。基體與脈體常以不同比例、不同形式,相互混合、交織形成各種類型的混合岩。

5.混合花崗岩是混合岩化作用最強烈的一類混合岩,有人稱為混合岩化的極端產物,脈體與基體已難以區分。其岩性與岩漿成因的花崗岩極為相似,其中暗色礦物隱約顯現斷續定向的構造特徵。

6.接觸變質岩的特徵變質礦物主要是紅柱石、堇青石、硅灰石、石榴子石等。

7.大理岩是由石灰岩、白雲岩等碳酸鹽岩經區域變質作用或熱接觸變質作用而形成的變質岩石。主要由方解石、白雲石等碳酸鹽類礦物所組成,具等粒變晶(花崗變晶)結構,塊狀構造。

8.常見的矽卡岩是酸性或中酸性岩漿侵入到石灰岩中經接觸交代作用形成的。主要由石榴子石(鈣鋁榴石-鈣鐵榴石)、輝石(透輝石-鈣鐵輝石)、符山石、方柱石、硅灰石等富鈣的硅酸鹽礦物組成。

9.蛇紋岩是一種主要由蛇紋石組成的變質岩,是典型的氣水熱液變質產物。一般呈隱晶質緻密塊狀,質較軟,略具滑感,常呈灰綠、黃綠至暗綠色,顏色分布不均勻而顯示斑塊狀或網狀構造。

10.糜棱岩是經強烈破碎、塑變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在磨碎的基質中有時殘留有稍大的石英、長石單個晶粒(或兩者集合的碎屑),常構成「眼球」狀構造。

1.片岩中的片理是如何形成的?形成片理的片狀和柱狀礦物有哪些?

2.片麻岩的礦物成分和結構構造特點是什麼?與片岩有什麼不同?

3.榴輝岩代表什麼特殊的變質條件?

4.混合岩中的基體和脈體各是什麼特徵?

5.何謂網狀-樹枝狀混合岩?何謂眼球狀混合岩?

6.什麼是接觸變質暈?典型的接觸變質岩有哪些?

7.大理岩、矽卡岩的礦物成分特點分別是什麼?

8.蛇紋岩通常是由什麼原岩變質來的?什麼礦物最易受蛇紋石化?

9.糜棱岩、千糜岩的結構構造和組分特徵是什麼?

㈢ 任務明確肉眼礦物鑒定的方法和步驟

礦物的肉眼鑒定一般應從礦物的形態著手,然後觀察礦物的光學性質、力學性質,進而參照其他物理性質或藉助於化學試劑與礦物的反應,最後綜合上述觀察結果,查閱有關礦物特徵鑒定表,即可初步確定礦物的定名;對有疑問的礦物可將樣品送實驗室做儀器鑒定。

一、礦物的形態特徵

1.結晶質礦物和非晶質礦物

絕大多數礦物呈固態,固態礦物中大多數為結晶質,少數為非晶質。

結晶質礦物的內部質點 (原子、分子或離子)在三維空間有規律的周期性排列。因此,在一定條件下,每種結晶質礦物都具有固定的規則幾何外形,這就是礦物的固有形態特徵。例如,石鹽具有良好固有形態的晶體。在自然界中,這種自形晶較少見到,因為在晶體生長過程中,受生長速度和周圍自由空間環境的限制,晶體發育不良,形成了不規則的外形,稱為他形晶,而岩石中的造岩礦物多為粒狀他形晶體的集合體。

2.礦物的形態習性

一向延伸類型 晶體向一個方向發育,形成柱狀、針狀、纖維狀晶體,如輝銻礦、電氣石等。

二向延伸類型 晶體向兩個方向發育,形成板狀、片狀晶體,如石墨、雲母等。

三向延伸類型 晶體向三個方向發育均等,形成立方體、八面體等晶體,如石榴子石、黃鐵礦等。

3.晶面條紋

晶面條紋是指晶體的晶面上呈現的平行而寬窄不一的階梯狀條紋。如黃鐵礦的晶面條紋、石英柱面上的橫紋、電氣石柱面上的縱紋等。

4.礦物集合體形態

同種礦物多個單體聚集在一起的整體,稱為礦物的集合體。自然界中絕大多數礦物是以集合體方式出現的。礦物集合體的形態千姿百態、絢麗多彩。

礦物集合體的形態取決於單體的形狀和它們的集合方式。常見的礦物集合體形態有:

(1)顯晶集合體

柱狀集合體——普通角閃石、電氣石、紅柱石 纖維狀集合體——石膏、石棉

片狀集合體——雲母、鏡鐵礦 粒狀集合體——橄欖石、石榴子石

晶簇——石英、方解石

(2)隱晶及膠態集合體

結核狀——鈣質結核、黃鐵礦結核 鮞狀及豆狀——赤鐵礦

鍾乳狀——方解石 土狀——高嶺土

二、礦物的光學性質

礦物的光學性質是指礦物對光線的反射、折射、吸收等所呈現的光學現象,礦物的光學性質包括礦物的顏色、條痕、光澤和透明度。

1.顏色

礦物的顏色取決於其化學成分和內部結構,礦物的顏色分為自色、假色和他色。自色是指礦物本身所固有的顏色,是由礦物成分中所含的色素離子決定的,因而比較穩定;他色是由帶色雜質的機械混入所染成的顏色,他色在礦物中隨著混入物的不同而不同,例如純凈的石英是無色透明的,而含有少量的氧化錳時呈紫色,含氣泡時呈乳白色;假色是礦物表面的氧化物及內部的解理、裂隙、包裹體等引起光波的干射而呈現的顏色。對顏色的描述可採取標准色譜法、實物對比法及綜合法 (詳見學習情境2任務2)

描述時要注意:礦物顏色應以新鮮乾燥礦物為准,如果礦物表面遭受風化而顏色發生了變化時,則需颳去風化表面後再進行觀察描述。

2.條痕

條痕能夠消除假色,減弱他色,因而比礦物的顏色更為穩定,是鑒定深色礦物的重要依據。條痕色的描述方法與顏色相似。鑒定時需注意:擦劃條痕時,用力要均勻;觀察測試的礦物應選新鮮標本。

3.光澤

光澤是指礦物表面對光的反射能力的表現。礦物表面對光的反射越大,光澤就越強,反之則弱。根據礦物對可見光的反射能力,將光澤分為金屬光澤、半金屬光澤、金剛光澤及玻璃光澤 (詳見學習情境2任務2)。這四種光澤是指礦物單體晶面或解理面所呈現的光澤。如果礦物表面不平,或者為礦物的集合體,由於光線多次折射、反射而增加了散射光量,常使光澤發生變異,而呈現出各種特殊光澤。如油脂光澤、絲絹光澤、珍珠光澤、蠟狀光澤、土狀光澤等。

觀察礦物光澤時,一定要在新鮮面上觀察,主要觀察晶面和解理面上的光澤。

4.透明度

透明度是指可見光能夠透過礦物的程度,觀察礦物的透明度時礦物的厚度應以0.03mm為標准。依據光線透過的程度,可將礦物分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個等級。

觀察描述礦物光學性質時,一定要注意掌握顏色、條痕、光澤和透明度四者之間的關系。金屬光澤的礦物,其顏色一定為金屬色,條痕為黑色或金屬色,不透明;半金屬光澤的礦物顏色為金屬色或彩色,條痕呈深彩色或黑色,不透明至半透明;非金屬光澤的礦物顏色為各種彩色或白色,條痕呈淺彩色到白色,半透明至透明。

三、礦物的力學性質

礦物的力學性質是指礦物在外力作用下所呈現的性質,包括礦物的硬度、解理和斷口。

(1)解理

光滑的平面稱為解理面。

觀察解理等級 根據解理面的完好程度通常分為極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和不完全解理四個等級。中等解理和不完全解理有時難以區分,可寫成中等-不完全解理。

觀察解理組數 礦物中相互平行的一系列解理面稱為一組解理。注意觀察雲母、正長石、方解石、螢石的解理組數。

觀察解理面間的夾角 兩組及兩組以上的解理,其相鄰兩解理面間的夾角亦是鑒定礦物的標志之一。注意觀察正長石、輝石、角閃石、螢石的解理夾角。

需要注意的是,肉眼觀察礦物的解理只能在顯晶質礦物中進行。確定解理組數和解理夾角必須在一個礦物單體上觀察。

(2)斷口

礦物在外力作用下破裂成不規則不平坦的斷面,稱為斷口。礦物的解理和斷口是互為消長的,解理完全時則不會出現斷口,反之,解理不完全或無解理時則斷口顯著。

(3)硬度

硬度是指礦物抵抗機械作用的能力。由於礦物的化學成分和內部結構不同,所以礦物的軟硬程度也不一樣,肉眼鑒定礦物時常用摩氏硬度計測定礦物的相對硬度。

野外工作中為了方便,常採用指甲 (硬度為2.5±)、小刀 (硬度為5.5±)等作為標准測定相對硬度。

(4)礦物的其他性質

除了上述性質之外,礦物的其他性質,如雲母的彈性,高嶺石的吸水性、可塑性,磁鐵礦的強磁性,方解石遇鹽酸起泡等性質也是我們鑒定礦物的重要依據。

閱讀全文

與肉眼可見物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父母教育子女的最佳方法 瀏覽:546
正確發聲的方法視頻 瀏覽:974
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方法 瀏覽:31
觀賞魚戰爭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599
自做生日蛋糕最簡單的方法家庭版 瀏覽:747
手汗蒸的最佳方法 瀏覽:475
點菜寶系統使用方法 瀏覽:622
檢驗絛蟲蟲卵常用的檢查方法 瀏覽:204
比例均勻的訓練方法 瀏覽:755
硅錳合金錳的分析方法 瀏覽:125
土豆做菜的最簡單方法 瀏覽:868
活性炭法檢測氡方法 瀏覽:887
如何提高數學成績的最佳方法小學 瀏覽:123
干鍋包菜製作方法怎麼樣燒才好吃 瀏覽:433
java如何根據傳入參數調方法 瀏覽:521
用什麼方法能緩解口舌乾燥 瀏覽:81
apollo計算方法 瀏覽:800
有肚子t恤下擺打結方法步驟 瀏覽:632
4歲幼兒口齒不清晰的治療方法 瀏覽:833
子宮肌瘤的治療方法小 瀏覽: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