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研究項目科學方法與科學原理

研究項目科學方法與科學原理

發布時間:2024-02-23 14:04:48

❶ 地球科學的研究方法

由於地球科學以龐大的地球作為研究對象,並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所以它的研究方法與其他自然科學有較大的差異。它既要藉助於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及天文學的一些研究方法,同時又有自己的特殊性。

地球科學的研究方法與其研究對象的特點有關,地球作為其研究對象主要有以下特點:

(1)空間的廣泛性與微觀性

地球是一個龐大的物體,其周長超過4×104 km,表面積超過5×108 km2。因此,無論是研究大氣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固體地球,其空間都是十分廣大的。這樣一個巨大的空間及物體本身由不同尺度或規模的空間和物質體所組成。因此,要研究龐大的地球,就必須研究不同尺度或規模的空間及其物質體,特別是要注重研究微觀的空間和物質特徵,如不同學科都要研究其相應對象的化學成分、化學元素的特性等。地質學要研究礦物晶體結構,水文學和海洋學要研究水質點的運動等,氣象學要研究氣體分子的活動等。而且,整個地球系統是一個開放的動力系統,其與宇宙環境(地-月系、太陽系及銀河系等)之間總是不斷地進行著物質、能量的交換;地球系統中各種自然現象、作用過程的發生、發展和演化與其所處的宇宙環境是分不開的。因此,現代地球科學已開始充分重視宇宙環境對地球系統的影響研究;也就是說研究的空間范圍還要超越地球系統,涉及更加宏觀的宇宙環境(圖0-1)。只有把不同尺度的研究結合起來,把宏觀和微觀結合起來,才能獲得正確的和規律性的認識。

(2)整體性(或系統性)與分異性(或差異性、多元性)

整個地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由不同層次的、具有緊密聯系的子系統組成的統一系統;不僅在空間上地球的內部圈層、外部圈層都表現為連續的整體性,而且地球的各內部圈層之間、內部與外部圈層之間、各外部圈層之間也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某一個圈層或某一個部分的運動與變化,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其他部分甚至其他圈層的變化,這也充分表現了它們的有機整體性。然而,地球也是一個非均質體,它的不同的組成部分(或子系統)無論在物質狀態還是運動和演變特點上都具有一定的差異,表現出分異性或多元性。例如,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氣候環境具有明顯的差異,不同地區的水文條件也具有明顯差異。固體地球特別是地殼的不同地區或不同組成部分的差異性更為顯著,如大陸、海洋、山系、平原等。這種差異性不僅表現在空間和物質組成上,也表現在它們的運動、變化與形成、發展上。

(3)時間的漫長性與瞬間性

據科學測算,目前可追溯的地球年齡長達46億年。在這漫長的時間里,地球上曾發生過許多重要的自然事件,諸如海陸變遷、山脈形成、生物進化等。這些事件的發生過程多數是極其緩慢的,往往要經過數百萬年甚至數千萬年才能完成。短暫的人生很難目睹這些事件發生的全過程,而只能觀察到事件完成後留下來的結果以及正在發生的事件的某一階段的情況。但是,有些事件的發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例如,天氣現象往往表現為幾天、幾小時甚至更短的時間,地震、火山爆發等也都發生在極短的時間內。

(4)自然過程的復雜性與有序性

地球演化至今經歷了復雜的過程。其中既有物理變化,也有化學變化;既有地表常溫、常壓狀態下的作用過程,也有地下深處高溫、高壓狀態下的作用過程。此外,各種自然過程還會受地區性條件的影響而具有地區的差異性。所以,自然過程是極其復雜的,而且這種過程由於其漫長性和不可逆性,依靠人類的力量很難完全重塑和再現其過程,因而更增添了地球科學研究工作的艱巨性。但是,這些復雜的自然過程並不是雜亂無章的,它們都具有其發生、發展的條件和過程,都具有一定的規律可循,這也正是地球科學工作者的重要研究任務。

研究對象的特點決定了地球科學具有一些獨特的研究方法,並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地球科學的研究方法也會得到不斷的補充和推進。現擇要簡述研究方法如下:

(1)野外調查

空間的廣泛性決定了地球科學工作者首先必須到野外去觀察自然界,把自然界當做天然的實驗室進行研究,而不可能把龐大而復雜的大自然搬到室內來進行研究。野外調查是地球科學工作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環節,它能獲取所研究對象的第一手資料。例如野外地質調查、水系與水文狀態調查、自然地理調查、土壤調查、資源與環境調查等。只有有針對性地到現場去認真、細致地收集原始資料,才能為正確地解決地球科學問題提供可能。

(2)儀器觀測

儀器觀測是地球科學用來獲取研究對象的定性和定量資料的重要手段,通過儀器觀測可以了解到研究對象的各種物理、化學性質,參量的靜態特徵和動態變化,為科學的分析、推理提供依據。儀器觀測為地球的研究步入科學的軌道提供了條件,例如,16~17世紀氣溫、氣壓、濕度等氣象儀器的發明與創造,使氣象學逐漸發展成為一門完善的學科。現代高精度的常規與高空氣象儀器觀測仍然是氣象學的重要研究基礎。同樣,儀器觀測在水文學、海洋學研究中也佔有特殊重要的位置。儀器觀測對於現代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的地球內部研究,對於土壤學的研究特別是對於環境地學中的各種監測與評價,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現場進行的儀器觀測也屬於第一手資料,除了科學工作者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在現場進行各種觀測外,人們還常常設立各種定點觀測台站,如氣象站、水文站、地震台站、環境監測站等,並通過大量的台站建立觀測網,以便獲得系統的觀測資料。

(3)大地測量

這是地球科學中既古老而又發展迅速的一種重要研究方法,它對推動地球科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早在古埃及和古中國的時代,人們就藉助於步測及其他一些簡單的測量工具,進行土地規劃、地形與地理制圖、水利與工程建設等。到了近代,隨著測量儀器的進步,逐漸發展成為傳統的大地水準測量和大地三角測量。20世紀中葉發展起來的海洋測深技術(聲吶)對於海洋學的發展和地質學的革命曾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近些年發展起來的激光測距、全球定位系統(GPS)又給地球科學帶來了深刻影響。大地測量的方法對於地理學、地質學、海洋學、水文學及土壤學等的研究十分重要。

(4)航空、航天和遙感技術

現代航空、航天和遙感技術極大地推動了地球科學的發展,成為現代地球科學不可缺少或不可忽視的重要研究方法。由於地球的空間廣大,要在短時間內獲取大區域的資料,特別是大區域的動態變化情況,就必須充分利用航空、航天和遙感技術,如衛星雲圖、衛星遙感影像、航空照片等。航空、航天和遙感技術對現代氣象學的發展和進步起了決定性作用,成為其重要支柱。它們也是現代海洋學、地理學的主要研究手段,而且對於現代地質學、土壤學、水文學、環境地學等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5)實驗室分析、測試與科學實驗

這是地球科學中各門學科均普遍採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從研究對象中取得所需的各種樣品或標本,然後在實驗室進行分析、測試,以便獲取物質成分、結構、物理與化學性質以及形成歷史等方面的定性和定量資料,並通過科學實驗分析推斷其形成、演變過程和發展趨勢等。隨著科學的發展,地球科學中的實驗科學已有相當的進步。但由於自然過程的影響因素復雜,加之時間的漫長性與空間的廣泛性以及現代實驗技術水平的限制,在地球科學中有時很難進行與自然界一致的真實實驗。因此,地球科學上常採取簡化影響因素,創造一些特定的物理、化學環境,模擬自然現象的成因、過程和發展規律,這種方法稱為模擬實驗。模擬實驗只能是近似的,實驗結果往往與自然過程有一定差距,但它在再造自然現象的過程、驗證和探索地球科學規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6)歷史比較法

這是地質學最基本的方法論。時間的漫長性決定了地質學必須用歷史的、辯證的方法來進行研究。雖然人類不可能目睹地質事件發生的全過程,但是,可以通過各種地質事件遺留下來的地質現象與結果,利用現今地質作用的規律,反推古代地質事件發生的條件、過程及其特點,這就是所謂的「歷史比較法」(或稱「將今論古」「現實主義原則」)的原理。這一原理是由英國地質學家萊伊爾(C.Lyell,1791~1875年,現代地質學的創立者)在赫頓(J.Hutton,1726~1797年,蘇格蘭地質學家,被譽為現代地質學之父)的均變論學說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圖0-2,圖0-3)。萊伊爾明確指出:「現在是了解過去的鑰匙。」例如,現代珊瑚只生活在溫暖、平靜、水質清潔的淺海環境中,如果在古代形成的岩石中發現有珊瑚化石,便可推斷這些岩石也是在古代溫暖、清潔的淺海環境中形成的(圖0-4);又如,現在的火山噴發能形成一種特殊的岩石——火山岩,如果在一個地區發現有古代火山岩存在,我們就可以推斷當時這一地區曾發生過火山噴發作用,等等。歷史比較法是一種研究地球發展歷史的分析推理方法,它的提出,對現代地質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圖0-2 英國地質學家萊伊爾

(C.Lyell,1791~1875年)

圖0-3 蘇格蘭地質學家赫頓

(J.Hutton,1726~1797年)

圖0-4 生活在溫暖、清潔淺海中的珊瑚

a—現代珊瑚;b—2億多年前的珊瑚化石

這一原理的理論基礎是「均變論」。均變論認為,在漫長的地質歷史過程中,地球的演變總是以漸進的方式持續地進行,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其方式和結果都是一致的。但是,現代地質學的研究證明,均變論的觀點是片面和機械的。地球演變的過程是不可逆的,現在並不是過去的簡單重復,而是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前進性。例如,地質學的多方面研究揭示,在地球演變過程中,地表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的組成、數量、溫壓以及地球或地殼內部的結構、構造等特徵都在發生不斷的變化,與現代的狀況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這些必然會導致當時發生地質作用的方式與過程具有一系列與今天不同的特點。地球演變的過程也並不總是以漸進、均變的形式進行,而是在均變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短暫的、劇烈的激變過程。例如,在岩層中常常發現其物質組成及結構構造發生突然性的變化;在古生物演化中也常常發現大量的生物種屬在短期內突然絕滅的現象,如6500萬年前後恐龍全部迅速絕滅等。所以整個地球的發展過程應是一個漸變—激變—漸變的前進式往復發展過程,這也符合量變—質變—量變的哲學規律。

因此,在運用歷史比較法時,必須用歷史的、辯證的、發展的思想作指導,而不是簡單地、機械地「將今論古」,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地質學的「將今論古」分析方法,實際上對於地球科學中的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地理學、氣象學、水文學、海洋學、土壤學、環境地學等學科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7)綜合分析

自然過程的復雜性和不可逆性決定了地球科學必須採用綜合分析的研究方法。在漫長的地球演化過程中,不同時期、不同方式(物理、化學、生物等)、不同環境(地表、地下、空中等)的自然作用給我們留下的是一幅錯綜復雜的結果圖案。要根據這一圖案恢復和解析自然界發展的過程,就必須利用多學科的原理和方法,結合復雜的影響因素,進行綜合分析。這一點與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利用單純的推導、實驗等方法進行研究是大不一樣的。例如,在地質學中,由於過程和影響因素很復雜,根據某些個別特徵,利用單學科的原理和方法,往往會得出片面甚至錯誤的結論,這就是在地質學研究中經常碰到的「多解性」或「不確定性」問題。所以,只有在綜合各方面研究的基礎上,才能得出統一的、最合乎實際情況的結論。

(8)計算機技術應用

有人說20世紀後半葉以來,人類社會已步入計算機的時代,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已給各門自然科學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和革命性的變化。對地球科學也是一樣,例如,在現代氣象學、地理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學、海洋學、環境地學等領域中,計算機技術已發揮出巨大的作用,成為不可缺少的研究手段和方法。而且計算機技術正在向地球科學的各個領域滲透。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為解決地球科學的研究對象空間廣闊、觀測處理資料量大、模擬形成演變過程復雜等問題帶來了無限的前景。因此,要想提高地球科學的研究水平,必須充分地重視、加強和進一步開拓計算機技術在地學中的應用。

20世紀末期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廣泛興起的「數字地球」(Digital Earth)計劃或「數字地球學」研究正是現代計算機技術、信息科學與地球科學相結合的產物。「數字地球」主要是探討運用現代計算機技術、信息科學對整個地球系統進行全方位的定量化、數字化描述的方法,建立相關的「數字地球」資源平台,並服務於地球科學的研究、應用。因此,「數字地球」實質上是地球系統的一種數字化的表示形式,其基本的理論支撐主要包括相互聯系的兩個方面,即與地球科學有關的理論以及與數字化技術有關的理論。比「數字地球」稍早一些興起的「地理信息系統(GIS)」的成功開發與廣泛應用,可以說為推動「數字地球」的興起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數字地球」將涵蓋地球科學的所有研究分支學科或領域(而不僅僅局限於地理學),其涉及的科學內容與數據量是「地理信息系統」所無法比擬的。1998年1月,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在「開放地理信息系統協議(Open GIS Consortium)」年會上首次提出「數字地球」的概念,認為「數字地球」是指一個以地球坐標為依據的、具有多解析度的海量數據和多維顯示的虛擬系統。數字地球的概念一經提出便立刻引起了世界范圍的廣泛關注,並取得了快速發展。數字地球的研究和實現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前景,如資源與環境的監測與管理,氣候和各種自然災害的預測、預報與防治,土地利用與各種生產、生活的規劃及一些危機事件的處理等;它還為地球科學的教育和多學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極好的資源平台,特別是為地球系統科學的層圈相互作用研究、全球變化研究及人類可持續發展研究創造了有利條件。

地球科學研究的工作方法通常具有下列程序:

(1)資料收集

根據所要研究的課題和所要解決的問題,盡可能詳盡、客觀和系統地收集各種有關的數據、樣品和其他資料。資料的來源包括對研究區詳細的野外調查、儀器觀測和收集、分析已有的各種資料和成果等。

(2)歸納、綜合和推論

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加工整理、歸納、綜合,並利用地球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原理,作出符合客觀實際的推論。

(3)推論的驗證

通過生產實踐或科學實驗來證實或檢驗推論是否正確,並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修正錯誤,提高認識,總結規律。

地球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人們通過不斷地科學實踐,逐漸形成了若干假說和學說。假說是根據某些客觀現象歸納得出的結論,它有待進一步驗證;而學說則是經過了一定的實踐檢驗、在一定的學術領域中形成的理論或主張。假說和學說對推動地球科學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們為探索地球科學的客觀規律指出了方向,對實踐起著一定的指導作用,同時在實踐中不斷得到檢驗、補充和修正,使其日趨完善。當然,有些假說和學說也可能在實踐中被拋棄或否定。

❷ 項目研究方法有哪些

問題一:課題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一、 調查法 :為了了解事實情況,分析事實情況,得出結論,證實某種問題,以便改進工作(包括改進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包括問卷調查、訪問調查等。了解事實情況、分析情況、認真研究,得出結論,尋找解決辦法或進一步研究的方案。舉例說明調查法的操作過程: 抽樣調查的主要步驟大致分為如下步驟:1.確定調查的目的(確定問題,形成假說;通過調查驗證假說,使問題明確化,得出結論)。2.確定抽樣總體。要從中進行抽樣的總體應與要得到信息的總體(目標總體)一致。從樣本得出的結論適用於被抽樣總體,超出這個范圍結論的適用程度取決於被抽樣總體與目標總體的差異程度。3.確定待收集的數據。一般只收集與調查目的有關的數據,過長的調查表會降低回答的質量。4.選擇抽樣方法。這時總體中的哪種單位作為個體基本上可定下來。5.編制抽樣框。如學校名錄、學生花名冊等。 6.確定需要的精確度。因抽樣調查是要由樣本推斷總體,會帶有某些不確定性。一般是對相對誤差或絕對誤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計樣本容量,估計費用。 8.抽樣試驗,在小范圍內試鏈圓核填一下調查表,做些必要的改進。 9.實地調查工作的組織。按抽樣方案進行調查。對收回的調查表的質量及時進行檢查。對不回答的表要有處理方案。10.根據所用的抽樣方法進行數據分析。11.可對同樣的數據採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較。 12.寫出調查報告。留存有關總體的信息,它們可能對將來的抽樣起指導作腔賀用。對於教育現象,有時難於進行嚴格意義上的概率抽樣,可以考慮採用下列方法抽樣:從總體中選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單位(群),在群內進行概率抽樣;從一個小總體中選出接近於研究者對總體平均數的印象的那些個體;樣本限於總體中易於取到的部分;樣本是隨便選取的;樣本由自願被調查的人員組成;等等。但對這樣得到的樣本要選擇適當的數據分析方法,對結論也要慎重,應充分利用其它信息進行核查、確認。在教育現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經驗和抽樣技術的有機結合,是獲取好樣本的關鍵。學習反思:以「在初中思想政治課中進行活動教學」的研究為例。政治教學中的所謂「活動」 ,是集討論、辯論、演講、表演、調查等實踐於一爐的教學形式,它棚掘能夠更大范圍地給學生一個發表看法、交流心得、討論問題、展示自我的機會和舞台,從而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感受道理認識分析社會現象,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課題研究過程中,在不同年級開設與教材相應的主題性活動,例如:在初一教學中,開展「綠色校園至多少」和「保護地球 保護太湖水資源」等社會調查活動,通過活動使學生更好的看到學校的美麗和家鄉的驕傲,同時又能發現環保中存在的問題,增強環保意識,提高環保能力。在初二法律知識教學中,開展「法律和道德哪個更重要」的班級辯論,「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主題演講活動,通過活動,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自覺遵紀守法,做一個好公民。在初三教學中,開展關於網吧、網路游戲與中學生學習關系的調查研究,引導學生在這些問題上的正確態度。課題研究方法:個案法:政治組老師根據初中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學習能力,聯系教材設置主題性課堂和課內活動,並進行階段總結。實驗法:在初一、初二、初三年級中設立實驗班,在取得成功經驗基礎上再向全初中年級推廣。調查法:通過個別訪談、座談會、問卷調查方式,對班級實施課題研究前後變化情況收集第一手資料,進行研究。對比法:對實驗班學習政治課的興趣、課堂氣氛、思維習慣與非實驗班進行對比,總結成功經驗與失敗的教訓。確定課題研究步驟:准備階段:組織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教育文獻,制定課題方案。實施階......>>

問題二:課題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問卷調查法、訪談、個案研究、實驗法、觀察法、文獻研究等1、行動研究法:制定個性研究方案,通過學生實踐情況進行分析,再研究調整重新進行實踐。並將經驗總結、記錄,形成有價值的文字。2、資料收集法: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個體,對學生現狀進行調查,利用不同的資源進行收集,找准問題所在,明確研究對象。3、學生帶動法:通過一小部分學生先學、先走,在帶動、感染他周圍的學生也來學習。4、教育實驗法:立足於自己的所在的教學班級,通過實驗前、後學生科學學習的變化,找到適合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方案。5、個案研究法:結合課題研究目標,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制定學習計劃,針對個性發展的需要,進行有效指導。6、文獻法:廣泛收集整理文獻資料,如經典書籍,名人格言,以及課程標准推薦的書目,為學生閱讀提供具有時代性,創造性的正面教材。7、教育調查法: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個體,就學生課外閱讀現狀進行調查,選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進行縝密分析,找准問題所在,明確研究對象。教育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觀察法 1.觀察法:為了了解事實真相,從而發現某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2.觀察法的步驟:觀察法的實施分為以下三個步驟,步驟之一就是進行觀察研究的設計,此步驟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1)作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 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於搜集材料,而在於掌握基本情況,以便能正確地計劃整個觀察過程。例如:要觀察某一教師的教學工作,便應當預先到學校大致了解這位教師的工作情況,學生的情況,有關的環境和條件等等。這可以通過跟教師和學校領導人談話,查閱一些有關的材料,如教案、教學日記、學生作業等,以及聽課等方式進行。(2)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考慮弄清楚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材料和條件,然後作明確的規定。如果這規定不明確,觀察便不能集中,結果就不能深入。觀察不能有幾個中心,范圍不能太廣,全部觀察要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如果必須要觀察幾個中心,那就採取小組觀察,分工合作。(3)確定觀察對象一是確定擬觀察的的總體范圍;二是確定擬觀察的個案對象;三是確定擬觀察的具體項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學任教的中師或大專畢業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業務、文化進修的情況,那麼,擬觀察總體就是教師工作年限達一年或兩年的新教師。在這一總體范圍內,再定下具體觀察哪幾所小學,哪幾個教研組中的哪些教師。具體觀察名單確定以後,再把擬觀察的時間、場合、具體觀察項目確定下來。 (4)制定觀察計劃觀察計劃除了明確規定觀察的目的、中心、范圍,以及要了解什麼問題、搜集什麼材料之外,還應當安排觀察過程:觀察次數、密度、每次觀察持續的時間,如何保證觀察現象的常態等。(5)策劃和准備觀察手段 觀察手段一般包括兩種:一種是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一種是保存觀察資料的手段。 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覺器官,但有時需要一些專門設置的儀器來幫助觀察,如觀察屏、計算機終端裝置、更高級的如動作反應器等。這些儀器主要起兩方面作用:保證觀察的客觀性與提高觀察的精確性。在保存資料的手段中,人腦是天然器官。但這種與觀察主體連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確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實現資料的客體化。因此,人們先利用文字、圖形等符號手段,進而又利用攝影、錄音、錄像等技術手段,把觀察時瞬間發生的事、物、狀況以永久的方式,准確地、全面地記錄下來,供研究地反復觀察資料和分析資料所用。無論哪一類手段,都應在觀察開始前就准備好,對觀察中使用的種儀器也須事先作好功能檢查,以保證在使用過程中不出現障礙。對於觀察人員來說,必須掌握使用儀器的基本方法,並知道在觀察中應做些什麼。如要詳細、全......>>

問題三: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觀察法 1.觀察法:為了了解事實真相,從而發現某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 2.觀察法的步驟:觀察法的實施分為以下三個步驟,步驟之一就是進行觀察研究的設計,此步驟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 (1)作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 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於搜集材料,而在於掌握基本情況,以便能正確地計劃整個觀察過程。例如:要觀察某一教師的教學工作,便應當預先到學校大致了解這位教師的工作情況,學生的情況,有關的環境和條件等等。這可以通過跟教師和學校領導人談話,查閱一些有關的材料,如教案、教學日記、學生作業等,以及聽課等方式進行。 (2)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考慮弄清楚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材料和條件,然後作明確的規定。如果這規定不明確,觀察便不能集中,結果就不能深入。觀察不能有幾個中心,范圍不能太廣,全部觀察要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如果必須要觀察幾個中心,那就採取小組觀察,分工合作。 (3)確定觀察對象 一是確定擬觀察的的總體范圍; 二是確定擬觀察的個案對象; 三是確定擬觀察的具體項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學任教的中師或大專畢業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業務、文化進修的情況,那麼,擬觀察總體就是教師工作年限達一年或兩年的新教師。在這一總體范圍內,再定下具體觀察哪幾所小學,哪幾個教研組中的哪些教師。具體觀察名單確定以後,再把擬觀察的時間、場合、具體觀察項目確定下來。(4)制定觀察計劃 觀察計劃除了明確規定觀察的目的、中心、范圍,以及要了解什麼問題、搜集什麼材料之外,還應當安排觀察過程:觀察次數、密度、每次觀察持續的時間,如何保證觀察現象的常態等。 (5)策劃和准備觀察手段 觀察手段一般包括兩種: 一種是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一種是保存觀察資料的手段。 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覺器官,但有時需要一些專門設置的儀器來幫助觀察,如觀察屏、計算機終端裝置、更高級的如動作反應器等。這些儀器主要起兩方面作用:保證觀察的客觀性與提高觀察的精確性。 在保存資料的手段中,人腦是天然器官。但這種與觀察主體連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確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實現資料的客體化。因此,人們先利用文字、圖形等符號手段,進而又利用攝影、錄音、錄像等技術手段,把觀察時瞬間發生的事、物、狀況以永久的方式,准確地、全面地記錄下來,供研究地反復觀察資料和分析資料所用。 無論哪一類手段,都應在觀察開始前就准備好,對觀察中使用的種儀器也須事先作好功能檢查,以保證在使用過程中不出現障礙。對於觀察人員來說,必須掌握使用儀器的基本方法,並知道在觀察中應做些什麼。如要詳細、全面拍攝一堂課,一部攝像機是不夠的。觀察者應准備幾部攝像機,並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觀察記錄,也需要事先作好設計。在記錄紙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須記錄的項目,還可以約定一些記錄符號,以盡量減少現場記錄時書寫文字的時間。 我們以中學生課堂行為記錄為例,見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員根據研究需要,列出他認為在課堂上學生可能發生的行為。但估計所列不會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讓觀察員在需要時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請別人幫助觀察,必須事先和觀察人員講清楚每一個項目的具體所指,遇到意外情況的處理方法,要求他們熟悉每一個項目的所在位置。為了穩妥起見,還可以在正式觀察前先作幾次觀察練習,幫助觀察人員熟悉表格的內容;如發現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觀察前作出調整。(6)規定統一性標准 為了增加觀察的客觀性,為了便於衡量和評價各種現象,為了易於用數量來表達觀察的現象,為了使觀察結果可以核對、比較、統計和綜合,......>>

問題四: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 課題研究方案基本內容
教育科研課題的種類多種多樣,其研究方法也各不相同,研究方案也有不同的種類,但究其結構,則大同小異。它基本上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
⑴課題的表述
一項研究課題必須有一個名稱表述其所研究的內容。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得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了整個課題的形象和質量.一個好的課題名,要符合準確、規范、簡潔、醒目的要求。
准確,就是課題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研究內容)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課題名稱的表述是否清晰、是否能涵蓋所要研究的內容和方法,在一定意義上說,也是檢驗與衡量研究者認識程度和水平的標志。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有一個適宜的切口,能准確地把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規范、科學,一些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方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果作為一篇經驗總結論文的題目還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則不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准備進行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此外,在確定課題名稱時,還應慎用疑問句。因為,疑問句表述的是一個問題,而不是一個論點或假設。課題應以陳述式句型表述。比如,「家庭壓力對小學生學習成績有何影響」就是一個問題,一般不宜用作課題名稱。如果要作為課題來研究則應改為「家庭壓力對小學生學習成績影響的研究」或「家庭壓力與小學生學習成績關系的研究」。簡潔,就是名稱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盡量不要,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醒目,就是課題研究的切口適宜、新穎,使人一看就對課題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作為課題方案,首先應對課題研究的背景和需要達到的研究目的進行闡述,回答「為什麼要進行研究」這樣一個問題。在方案中,課題研究的背景通常以「課題的提出」或「課題的背景」的方式來闡述的,主要是介紹所研究課題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
⑶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針對課題的研究內容,要陳述課題范圍內有沒有人研究,哪些方面已有人作過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這些成果所表達出來的觀點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麼他們伐分歧是什麼?存在什麼不足以及正在向什麼方向發展等。這些內容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論證本課題研究的地位和價值,另一方面也說明課題研究人員對本課題研究是否有較好的把握,是否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因為我們對某一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必須對該問題的研究現狀有清醒的了解。
⑷研究的理論依據
我們中小學教師現在進行的課題研究,基本上是應用研究,這就要求我們的研究必須有一些基本的理論依據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我們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學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試驗的理論依據。我們進行教育模式創新實驗研究,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為理論依據。
⑸研究的假設
課題選定後,根據事實和已有資料對研究課題設想出一種或幾種可能的答案、結論,這就是「假設」。假設是根據一定的科學知識和新的科學事實對所研究的問題的規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種推測性論斷和假定性解釋,是在進行研究之前預先設想的、暫定的。在研究的假設中要涉及到一些研究的變數,研究的變數依其相互關系可分為:......>>

問題五:課題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教育觀察法
教育研究中的觀察法即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藉助於感官或輔助儀器,對處於自然狀態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感知,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一種方法。
教育觀察法的分類:自然觀察法與實驗觀察法,直接觀察法與間接觀察法。
自然觀察法是在自然發生的條件下,在對觀察對象不加變革和控制的狀態下進行的觀察;實驗觀察法是在控制條件的情形下進行的觀察。
直接觀察法是指直接通過感官考察研究對象的方法;而間接觀察法是人的感官通過儀器觀察研究對象的方法
2、調查研究法
調查研究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的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發現問題、揭示事物的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調查研究法一般和其他研究法配合使用。按調查對象的性質和調查工作的方式,可以分為訪問調查、問卷調查、個案調查和文獻調查等。
調查研究法的步驟
第一步,做好調查的准備工作。首先要根據科研課題確定調查的題目是什麼,比如對「高村溫泉呼雷湯」的研究。首先要確定調查對象,擬定調查研究的提綱,確定調查研究的具體方案,如調查的方式方法,調查的組織安排、人員分工,所需要的經費等等。
第二步:具體實施調查。這是調查研究最關鍵的環節,科研工作是否取得成功,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具有多大的理論和應用價值,往往都取決於這一步。最大限度地獲得第一手真實的資料,是這一階段的根本目的。
第三步:對材料進行研究分析。通過對所搜集到的資料進行科學的整理,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推斷出結論,找出問題的症結所在,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第四步:總結階段。根據資料分析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撰寫調查報告,進行課題總結。
3、文獻法
就是用書中的理論作為依據,推斷或驗證一個觀點的正確與否。也就是我們要站在歷史的角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從中抽取出有規律性的東西為我所用,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調查或者比較分析,展開深層次的研究,從中總結出經驗,尋找出規律。但一定要避免重復別人的東西。
4、教育實驗法
它是根據研究目的,人為地改變或創設條件,讓一種因素發揮作用,從而引起或產生某種現象,揭示事實之間的必然聯系和客觀規律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教育實驗主要採用自然實驗法,也就是在自然的、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進行實驗,使學生保持常態。這樣的實驗結果才是可靠的、可信的、真實的,才具有科學價值。按實驗對象的分配方法把教育實驗分為單組實驗、等組實驗和循環實驗等。
單組實驗:比如說一個地區、一個學校、一個年級或者一個班的學生,分期實施不同的實驗因素,每次對一個實驗因素的效果加以測量和分析。比如,「分層教學法在教學中的作用」的研究,就可以採用單組實驗法,通過對某個班級學生前後行為的變化,我們可以分析出分層教學法對教學質量產生了多大的影響。
等組實驗:是選擇兩個條件相同或相似的組進行實驗,一組施加實驗因素,另一組不施加這種實驗因素,通過兩組間的比較,來看實驗因素的效果。比如,「新型××訓練法對提高運動成績的實驗研究」,我們就可以安排一個以傳統方法進行訓練的對照組,來對照分析這種新型的訓練方法對提高運動成績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循環實驗:是把幾個實驗因素循環施加於幾個不同的實驗組,按照各實驗因素變化的總和來判定實驗結果。比如對「和諧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的研究,就可以通過循環實驗,輪流對不同的實驗班施測,通過最後的結果,綜合分析和諧教學法對學生學習行為改變的影響程度。...>>

問題六: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涉及到方方面面,有自然科學方面的,也有社會科學方面的,或者既包括自然科學又涉及社會科學范疇的。因此,採用的研究方法也會有多種多樣,不能機械地認為,一個課題中只能用一種方法。也許;在課題中某廠問題上你用這一方法,而在解決課題中另一個問題時,你採用其他的方法。總之,在研究的過程中你要選擇適合自己課題的研究方法,才能進行實質性的研究。
長期以來,人們在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中創立了許許多多的研究方法。如觀察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預測研究法、溯因研究法、內容分析法等。這里我們介紹幾種常用的研究方法,即觀察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調查研究等方法。

問題七:寫論文時具體用到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

❸ 科學研究方法有什麼

問題一:科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一)研究程序的公開性
(二)收集數據資料的客觀性
(三)觀察和實驗條件的可控性
(四)分析方法的系統性
(五)所得結論的再現性
(六)對未來的預見性

問題二:科學研究有哪些方法 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是:(1)假設與理論;(2)實驗與觀察(3)科學抽象.包括:非邏輯方法(理想化方法,模型方法,類比方法)和邏輯方法(分析與綜合,演繹與歸納)(4)數學方法(5)三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系統論)與系統科學方法(耗散結構論,協同學理論,突變論).

問題三:請問科學研究中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科學實驗法
科學實驗、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並稱為人類的三大實踐活動。實踐不僅是理論的源泉,而且也是檢驗理論正確與否的惟一標准,科學實驗就是自然科學理論的源泉和檢驗標准。特別是現代自然科學研究中,任何新的發現、新的發明、新的理論的提出都必須以能夠重現的實驗結果為依據,否則就不能被他人所接受,甚至連發表學術論文的可能性都會被取締。即便是一個純粹的理論研究者,他也必須對他所關注的實驗結果,甚至實驗過程有相當深入的了解才行。因此,可以說,科學實驗是自然科學發展中極為重要的活動和研究方法。

問題四:論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功能分析......>>

問題五: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 課題研究方案基本內容
教育科研課題的種類多種多樣,其研究方法也各不相同,研究方案也有不同的種類,但究其結構,則大同小異。它基本上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
⑴課題的表述
一項研究課題必須有一個名稱表述其所研究的內容。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得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了整個課題的形象和質量.一個好的課題名,要符合準確、規范、簡潔、醒目的要求。
准確,就是課題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研究內容)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課題名稱的表述是否清晰、是否能涵蓋所要研究的內容和方法,在一定意義上說,也是檢驗與衡量研究者認識程度和水平的標志。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有一個適宜的切口,能准確地把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規范、科學,一些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方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果作為一篇經驗總結論文的題目還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則不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准備進行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此外,在確定課題名稱時,還應慎用疑問句。因為,疑問句表述的是一個問題,而不是一個論點或假設。課題應以陳述式句型表述。比如,「家庭壓力對小學生學習成績有何影響」就是一個問題,一般不宜用作課題名稱。如果要作為課題來研究則應改為「家庭壓力對小學生學習成績影響的研究」或「家庭壓力與小學生學習成績關系的研究」。簡潔,就是名稱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盡量不要,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醒目,就是課題研究的切口適宜、新穎,使人一看就對課題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作為課題方案,首先應對課題研究的背景和需要達到的研究目的進行闡述,回答「為什麼要進行研究」這樣一個問題。在方案中,課題研究的背景通常以「課題的提出」或「課題的背景」的方式來闡述的,主要是介紹所研究課題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
⑶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針對課題的研究內容,要陳述課題范圍內有沒有人研究,哪些方面已有人作過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這些成果所表達出來的觀點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麼他們伐分歧是什麼?存在什麼不足以及正在向什麼方向發展等。這些內容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論證本課題研究的地位和價值,另一方面也說明課題研究人員對本課題研究是否有較好的把握,是否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因為我們對某一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必須對該問題的研究現狀有清醒的了解。
⑷研究的理論依據
我們中小學教師現在進行的課題研究,基本上是應用研究,這就要求我們的研究必須有一些基本的理論依據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我們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學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試驗的理論依據。我們進行教育模式創新實驗研究,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為理論依據。
⑸研究的假設
課題選定後,根據事實和已有資料對研究課題設想出一種或幾種可能的答案、結論,這就是「假設」。假設是根據一定的科學知識和新的科學事實對所研究的問題的規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種推測性論斷和假定性解釋,是在進行研究之前預先設想的、暫定的。在研究的假設中要涉及到一些研究的變數,研究的變數依其相互關系可分為:......>>

問題六:什麼是科研方法?科研方法有哪些特點 科研方法是指在科學研究過程中,為解決課題研究中出現的科學問題、技術難點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按其普遍程度可分為三個層次:
一、 哲學方法。又稱「全科學方法」是適用范圍最廣的方法,無論是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還是思維科學都適用。哲學方法要求我們用哲學的觀點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 一般研究法。
這是指對某類學科具體研究過程中所使用的一般方法。可分為三大類型:
1、 經驗方法。即獲得經驗材料的方法
(1)、文獻研究法。通過專業的文摘、索引、工具書、光碟以及英特網教育信息資源等文獻的檢索來發揮文獻價值與創造性的利用文獻的方法。
(2)、社會調查法。是人們有目的、有意識的對社會現象進行考察,從中獲得來自社會系統中各種要素和結構的直接資料的一種方法。根據調查目的、對象、內容的不同,可分為:訪問調查,問卷調查,個案調查等多種方法。
(3)、實地觀察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計劃的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或藉助科學觀察儀器,直接了解當前正在發生,處於自然狀態下的社會現象的方法。
(4)、實驗研究法。是實驗者有目的,有意識的通過改變某些社會環境的實踐活動,來認識實驗對象的本質及其規律的方法。
2、理論研究法
就是把感性材料進行整理、分析、加工,上升為本質的,深刻的和系統的理性認識的方法。一般有數學方法和思維方法。
3、 系統科學方法。
主要是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來使用,來獲得感性資料,又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來使用。
三、專門研究法。專門問題所採用的特殊的研究方法,如教育技術研究中的內容分析法,學習反應分析法,概念圖分析法等。

❹ 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實驗法的原理是什麼

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實驗法的原理是什麼

實驗法的基本原理是:實驗者假定某些自變數會導致某些因變數的變化,並以驗證這種因果關系假設作為實驗的主要目標。在實驗開始時,先對因變數進行測量(前測),再引入自變數實施激發,然後選擇其後的某一櫻蘆個時點對因變數進行再測(後測),比較前後兩次測量的結果就可以對原理論假設完全證實或部分證實或證偽

社會調查研究考試實驗法的原理是什麼

一、實驗法的基本原理
1、實驗法的一般邏輯原理
實驗法的一般邏輯原理是:
---- 先測量在沒有受到A的影響之前B的情況(前測),
---- 然後施加實驗 *** A並保持其他條件完全相同,
---- 再對受A影響後的B進行測量(後測)。
---- 最後通過比較前後兩次測量的結果的是否存在差異來判定A和B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如果前後兩次情況發生變化,則能夠初步認為A是導致B變化的原因,即A→B。)
2、有控制組實驗原理
在實驗法中常常通過引入一個控制組來解決其它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問題。引入控制組的實驗被稱為「有控制組實驗」。
3. 實施實驗法研究的一些條件
一項具體的實驗研究必須具備以下一些基本條件:
(1)必須明確界定各個變數,以及各變數之間的因果關系的假設。
(2)能夠排除其他因素的影響。
(3)實驗 *** 有足夠的強度並容易操控。
(4)實驗程式必須是可重復的。
(5)實驗條件應該得到較高程度的控制。

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

一、單選題1、當一個變數的值增加時,另一個變數的值反而減少,這是( )。 A.正相關 B.負相關 C.直線相關D.曲線相關2、( )是實驗結果具有高度確定性、可經驗性的重要基礎。 A.可檢驗性 B.可重復性 C.可測量性 D.可調整性3、( )注重通過對第一手的資訊的分析達到認識社會的目的。A.社會調查研究B.實驗研究C.文獻研究D.方法論研究4、( )是資料整理的第一個環節。A.資料的稽核 B.資料的補充 C.資料的分類 D.資料的匯總5、實驗室觀察就是典型的( )。 A.實驗室觀察 B.實地觀察 C.結構式觀察 D.非參與式觀察6、社會研究的( )是社會研究的一般方法,是社會研究方法的指導思想。A.方法論B.社會研究的方式C.社會研究的目的D.社會研究的具體方法和研究技術7、在實驗法的基本程式中,十分關鍵而又十分困難的一環是( )。 A.查閱文獻、確定研究問題 B.建立兩變數因果關系的簡明的假設 C.選取實驗物件 D.在實驗組中引入自變數,進行實驗 *** 8、( )是依靠第二手的資料對社會現象進行分析。A.社會調查研究B.實驗研究C.文獻研究D.案例研究9、參與式觀察又稱為( )。A.實驗室觀察 B.實地觀察 C.局內觀察 D.局外觀察10、從程式上來看團侍,( )是社會研究活動的起點,是整個研究過程中具有戰略意義的首要環節。A.確定研究課題B.設計研究方案C.資料收集D.資料分析、總結和評估11、主體部分是整個調研報告中分量最重的部分,大概要佔到整個篇幅的( )。 A.50%至60% B.60%至70% C.70%至80% D.80%至90%12、非參與式觀察又稱為()。 A.實驗室脊或帶觀察B.實地觀察 C.局內觀察 D.局外觀察13、社會調查研究報告是集中體現社會研究( )的一種書面報告。 A.目的 B.過程 C.結果 D.方法14、( )是問卷法收集資料的基本工具和依據。 A.計算機B.問卷C.郵寄D.訪談15、抽樣誤差是指由於抽樣本身的( )而導致的用樣本值推論總體值時的誤差。 A.客觀性 B.主觀性 C.系統性 D.隨機性16、下面哪種是以揭示事物的本質及發展規律為主要目的的報告型別?() A.綜合性的社會調研報告B.普通的社會調研報告C.專題性的社會調研報告 D.學術性的社會調研報告17、( )是資料整理的基礎性工作。A.資料的稽核 B.資料的補充 C.資料的分類 D.資料的匯總18、結果變數又稱為( )。A.自變數 B.因變數 C.原因變數 D.實驗 *** 19、定距測量是對測量物件的()的測量。A.性質或類別 B.等級或順序 C.數量差別或間隔距離 D.比例或比率關系20、資料標准性的稽核是指( )。A.將錯誤的資料剔除掉,以保證資料的質量B.檢查調查得來的資料中有沒有不合理以及相互矛盾的地方C.檢查整體上的完整性和檢查已收集上來的調查資料每一份是否完整D.檢查資料牽涉到的計量單位、使用的名詞或者對定序資料進行的分組是否規范一致二、多選題1、集體訪談除了常見形式焦點訪談外,還有三種特殊形式,即( )。 A.專家法 B.頭腦風暴法 C.反頭腦風暴法 D.德爾菲法 E.反德爾菲法2、根據觀察者的角色不同,觀察法可以分為( )。 A.實驗室觀察 B.實地觀察 C.結構式觀察 D.非參與式觀察 E.參與式觀察3、訪談員的表情關鍵在( )。 A.眼 B.耳 C.鼻 D.口 E.臉4、設定記錄單位的原則包括( )。 A.窮盡性 B.互斥性 C.系統性 D.客觀性 E.邏輯性5、根據觀察物件的不同,觀察法可以分為( )。 A.實驗室觀察 B.直接觀察 C.結構式觀察 D.間接觀察 E.參與式觀察6、提問的控制應注意以下方面( )。 A.語調提高 B.語調轉換 C.題目轉換 D.對問題的重述和追問 E.掌握發問與插話的時機7、根據訪談員與被訪談人的交流方式,訪談法可分為( )。A.個別訪談 B.直接訪談 C.集體訪談 D.間接訪談 E.結構式訪談8、從變數的相互關系的方向看,相關關系可以分為( )。A.正相關 B.負相關 C.直線相關D.曲線相關E.非直線相關9、根據測量內容的數學特徵的不同,可以把社會測量分為四個層次,具體包括( )。 A.定類測量 B.定序測量 C.定性測量 D.定距測量 E.定比測量10、間接觀察的型別包括( )。A.局內觀察 B.局外觀察 C.痕跡觀察 D.行為標志觀察 E.實地觀察11、從變數的相互關系的表現形式看。相關關系可以分為( )。 A.正相關 B.負相關 C.直線相關D.復相關E.非直線相關12、觀察記錄的准確性取決於( )。 A.如何提前做記錄 B.如何客觀地整理與分析觀察記錄C.如何正確和詳細地做記錄 D.如何科學地整理與分析觀察記錄 E.如何系統地整理與分析觀察記錄13、觀察法的步驟包括( )。 A.前期階段B.准備階段 C.實施階段 D.整理分析觀察記錄,撰寫調查報告 E.計劃階段14、根據觀察的程式不同,觀察法可以分為( )。 A.實驗室觀察 B.實地觀察 C.結構式觀察 D.非結構式觀察 E.參與式觀察15、一份完整的問卷包括( )。 A.目的 B.封面信C.指導語D.問題與答案 E.其他資料16、一般說來,訪談大致可分為( )等幾個步驟。 A.准備訪談 B.進入訪談 C.進行訪談 D.結束訪談 E.訪談後活動17、根據報告寫作的視角不同,社會調研報告可以分為( )。 A.綜合性的社會調研報告 B.專題性的社會調研報告C.單視角的社會調研報告D.復視角的社會調研報告E.全視角的社會調研報告18、反映離散趨勢的測量法主要有( )。 A.全距 B.標准差C.平均數D.異眾比E.四分位差19、社會研究中研究現象之間相互關系的方法主要有( )。 A.觀察法 B.實驗法 C.相關分析法 D.訪談法 E.問卷法20、下列哪些步驟是完成研究目的的基本工作?()A.查閱文獻、確定研究問題 B.建立兩變數因果關系的簡明的假設 C.實驗物件的選擇 D.自變數的引入 E.撰寫實驗報告

一) 特點
1、內容真實,觀點鮮明。
2、材料性強,夾敘夾議。
3、結構嚴謹,有條不紊。
4、語言簡潔,筆調明快。
(二) 類別
調查報告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如下幾種:
1、反映基本情況的調查報告。
2、總結典型經驗的調查報告。
3、介紹新生事物的調查報告。
4、考察歷史事實的調查報告。
5、揭露問題的調查報告。
6、表現其他內容的調查報告。
(三) 作用
二、怎樣進行調查研究
(一) 立場、觀點要正確
搞調查研究首先必須要有正確的立場、觀點,才能實事求是地進行調查研究,認識事物的本來面貌,得出合乎客觀實際的結論。
(二) 調查態度要端正
要想獲得豐富的材料,就要有飽滿的熱情、艱苦深入的作風和實事求是的態度。
(三) 調查目的要明確
我們進行調查研究,從根本上來說,就是為了掌握實際情況,有助於制定和執行正確的方針政策,樹立先進典型,批判錯誤的傾向,使我們各項工作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四) 調查方法要講究
為了獲得豐富的材料,還要講究調查的方法。按照工作的步驟來說,應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1、調查前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思想武裝。
(2)選定調查研究題目。
(3)似定調查提綱。
2、調查時靈活運用有效的調查方法。
(1)開會調查。
(2)個別訪問。
(3)現場觀察。
(4)蹲點調查。
(5)閱讀有關書面資料。
3、調查後還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
一是對所得的材料進行整理、分類、核實,發現遺漏疑問的地主,再作調查補充。
二是分析、思考,提示材料的內部聯絡,發現事物的本質。
三、調查報告的寫作
(一)精選材料,突出觀點
運用材料說明觀點,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幾種:
1、用典型事例。
2、有對比方法。
3、用精確數字。
(二)從實際出發,安排好結構
調查報告的結構形式,一般根據本文內容和表達的需要來決定,除標題外,通常有開頭、主體和結尾三個部分。
1、開頭。
一般來說,調查報告常常在正文的前面,寫一段不加任何小標題的文字作為開頭,類似訊息中的導語。
調查報告的開頭起「提示」全文的作用,必須簡明概括,以幫助讀者正確、深刻地理解全文。
2、主體(正文)
這一部分寫的是調查研究所得的具體情況、做法和經驗。為了眉目清楚,常常列出綱目,用小標題標明,常見的安排有如下幾種:
(1)按事情產生、發展、變化的過程來寫。
(2)用對照比較的方法來寫。
(3)根據內容的特點,把問題的幾個方面列舉出來。
3、結尾
這一部分是調查報告的結束語,即全文的結論。
調 查 報 告
調查報告是把調查得來的情況用書面形式向有關領導部門匯報的一種公文。調查報告的種類很多,大致可分為典型經驗的調查、揭露問題的調查、歷史沿革的調查,新情況新事物的調查,以及基本情況的調查等。(如:薪酬調查報告)其中常用的調查報告有兩種:
1.群眾來信的調查報告。是對來信反映的情況或揭露的問題進行核實。包括調查了哪些人,所調查問題的真實情況以及對來信的處理意見。
2.典型的調查報告。包括典型經驗、典型事件的敘述和分析。
調查報告的一般寫法:
標題。直截了當地把調查的問題寫在標題里,如《關於╳╳╳問題的調查報告》。
概況。交代所調查問題的基本情況,點明調查的結論。
調查內容。寫清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及產生的影響、後果。可以按時間順序寫,也可以按問題性質從不同側面來寫。
結論。對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性意見。
最後寫調查人姓名及整理調查報告的時間。
寫調查報告應注意。要深人群眾,深人實際從各方面了解有關情況,包括直接的、間接的、正面的、反面的。要盡可能掌握大量的事實材料。要對掌握的材料作認真的分析研究,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得出正確的判斷和結論。要如實反映調查情況,要具體,不要空洞。要簡明,不要繁瑣。要有點有面,要有觀點,還要有說明觀點的典型材料,不要籠統浮泛,不要以偏概全。要有敘有議,不要羅列現象,也不要空泛議論。要注意觀點和材料的統一。要善於運用一些統計數字,還要善於運用群眾生動活潑的語言。

電大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 調查研究方案包括哪些內容

一個完整的統計調查方案包括以下主要內容:(1)確定調查目的。(2)確定調查 物件和調查單位。(3)確定調查專案,擬定調查表。 (4)確定調查時間和時限。 (5)確定 調查的組織和實施計劃。

如何學好《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這門課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課是一門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中非常重要的方法性學科,它的主要內容既包括社會調查的基礎理論,又包括一系列社會調查的操作方法,是一門兼具理論性、實踐性和方法性的應用性學科。我校文法學院於2011年開設了社群治理專業,因為社群治理是公共治理理論在社群領域的實際應用,所以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了解社會現象、分析社會問題的能力必須得到加強。社會調查方法課程正是社群治理、社會工作等專業的必修課程,也是這些專業學生以後更好地從事社群管理與服務工作必須掌握的方法和手段。這門課程的學習不僅能促進社會教育工作的開展,更能培養學生的專業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因此,如何更好地上好社會調查研究方法這門課,是每一位任課老師需要認真思考、精心准備的。筆者已教授本門課程多年,通過自己多年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的反思,對如何完善這門課程有了較深刻的感悟。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簡答,什麼是對照組實驗

又叫平行組試驗。是既有對照組,又有試驗組的試驗方式。主要是為了減少無關變數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以增強實驗的可信度

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社會測量有什麼特點

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理論是指社會調查研究的指導思想和有關社會調查研究物件、目的、方法的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原則和公式等。這些基本理論貫穿於任何一個具體的社會調查研究全過程之中。它們的基礎有二,即哲學原理和具體科學原理。
根據不同的要素(目的、時序、范圍、性質等),社會調查研究可以分為不同的型別。按照目的來劃分,可分為描述型和解釋型研究;依時序可分為橫剖研究與縱貫研究;依調查的性質,可分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依調查物件的范圍可分為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兩大類。不同型別的社會調查研究在調查方式、方法、適用范圍上具有不同的特點。

電大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簡答調查研究方案包括哪些內容

根據社會調查研究的一般認識,調查研究方案主要包括:
(1)社會調查研究目的的操作化,主要有三種方法: 第一,調查研究目的的分解,就是把目的分解為若幹部分、若干要素,然後對各個部分或要素進行調 查研究,並將其結果綜合,達到完成調查的目的。如果在社會調查研究中,對目的進行第一次分解,還達 不到目的的操作化或具體化,可進行第二次或第三次分解。在分解過程中,必須注意到調查目的的明確程 度,調查目的所囊括的范圍,構成調查的的結構因素,以及調查目的的層次性等。 第二,確定實現調查目的的研究型別。調查研究型別,基本上反映了人們認識活動、認識過程特徵的 類別。在進行調查目的的操作化或具體化過程中j 必然要選擇調查研究的型別。究竟選擇哪一種調查研究 型別,其主要根據是調查研目的認識深度。一般來說,在認識深度上,描述型和比較型調查型別不如因果 解釋型和評價型調查型別。 第三,調查研究目的的陳述形式,通常用三種形式陳述:條件式陳述形式,是先描述先決條件,而後 得出結果。其基本特徵是前一個條件成立或存在,則後一個條件也得存在;差異式陳述形式,基本特徵是 二個或二個以上被調查物件的某一狀況不同,則決定了另一狀況不同;因果式陳述形式,是一種函式式表 述形式,由於某種狀況必然導致另一種狀況。
(2)調查方式方法的選擇。在考慮研究方式方法時需要明確或作出選擇的問題有:研究的型別;研究 的時序性;分析的單位;研究物件的范圍;蒐集資料的方法;研究分析的方法。其中最關鍵的是要選取最 切合課題要求的和最有效的蒐集資料方法。分析單位的選擇涉及研究者在研究中將採用哪些概念和在哪一 層次上展開研究。研究物件的范圍和抽樣方法的確定關繫到研究成果有多大普遍意義及其代表性和誤差大小問題。選擇研究方法還應當包括對研究方法的具體考慮。
(3)調查時間與步驟的安排。從根本上說,調查的內容要求與時間要求是統一的。但是,也有特殊情 況,就是調查的時間性很強,錯過一定的時機,就會降低調查的價值。在這種情況下,時間本身就是調查 任務的要求。遇到這種情況,調查內容就要考慮到時間的要求,甚至服從時間的要求。調查的具體時間確 定之後,應根據調查研究全過程中各個環節的不同要求,制定出調查研究的進度表,控制調查計劃的均衡完成。
(4)調查研究的組織領導問題。社會調查研究,特別是大規模的時間較長的社會調查研究,強有力的高效能的組織領導系統是完成調查任務的組織保證。社會調查研究的組織形式,一般有調查委員會,領導 小組,辦公室、課題組等組織形式。必要時,還可設立調查設計、調查指導、調查宣傳等組織形式。調查 組織的人選應視課題性質、目的、內容而定。
(5)調查人員的選擇與培訓。由於課題性質不同,每一個人在課題調查研究所處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選拔條件也應該不同。在選定調查研究之後,進行必要的培訓,培訓應該包括培訓目的、培訓內容,培訓方式方法、模擬調查訓練等。
(6)實驗性調查。為了使調查方案的計劃正確,必須經過實驗性調查這個階段,根據實際情況,修改方案和計劃。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的基本步驟

社會調查研究的一般步驟
作為一種科學的研究活動,社會調查研究也要遵循科學的程式和原則。從社會調查研究的內在邏輯來看,一項社會調查研究一般要包含課題選擇、研究設計、物件確定、資料蒐集、資料分析和報告撰寫等關鍵步驟。
一、課題選擇
選好研究課題是社會調查研究的邏輯起點。對一項社會調查研究的選題加以評判的主要標准包括:選題的價值、時效性、前瞻性、可操作性以及可行性等等。
二、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可以從兩個意義上理解。一種意義上的研究設計指的是包括選題在內的研究方案的設計編制過程,主要是回答「為什麼要研究」和「怎樣進行研究」。
理論建構是調查研究設計的起點,也是一項研究的基礎和前提。理論建構的核心在於界定相關概念和提出科學假設,而科學假設是調查研究得以順利進行的根本保證。科學假設並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其大致有三種主要的來源:一是個人的思考。這種思考依賴於個人良好的思維品質,特別是思維習慣。二是習慣說法或者前人的研究。三是理論,也就是專家對某個問題較為系統的理性思考。基於已有理論進行的理論建構可以從某種單一的理論出發,也可以對已有的幾種代表性理論觀點加以整合。
研究設計的另一關鍵環節是將主要概念和理論假設加以操作化,轉化為變數和變數語言。對復雜的變數還要構建相應的指標體系。指標體系必須具有內在的邏輯結構,這類結構也是在理論建構的基礎上形成的。
三、工具編制與選取
任何一項社會調查研究都必須藉助於特定的工具來實施。這里所講的工具包括問卷、調查表、量表、測驗、訪談提綱等。其中,問卷和調查表是社會調查研究中最為普遍的工具。一份問卷是由一組問題和提示所組成的,旨在從受訪者那裡獲取相應的資訊。量表和測驗與問卷之間存在著根本的區別。首先,在結構性上,量表和測驗一般是依據特定的理論編制的,具有更強的結構性。在編制的過程上通過專案分析,最大限度地保證其信度和效度。在一定范圍內取樣,對量表和測驗加以標准化,並形成常模。採用量表和測驗這類標准化的研究工具,不僅可以提高研究的質量,而且也為復雜程度更高的研究(如解釋性研究)提供了可能。
四、物件確定
調查物件與研究物件並不完全相同。一般而言,研究物件是針對理論總體而言,在實際調查研究中是難以實際操作的。而調查物件是針對調查總體而言的,必須能夠加以操作。實際調查研究很少針對調查總體進行了普查,在許多情況下需要進行抽樣,確定一個足夠大的樣本,然後針對所抽取的樣本進行調查。因而,社會調查研究中物件確定環節的關鍵在於抽樣。抽樣方法可分為概率抽樣和非概率抽樣。
五、資料蒐集
資料蒐集過程,也就是調查實施的過程。調查研究實施的效果,直接取決於所選擇的調查方式是否適當。研究者經常採用的調查方式包括郵寄、面訪、電話問卷調查、網路調查等。網路調查成本低,執行便利,調查范圍廣,然而,網路的虛擬性會影響到資訊的真實性,而且樣本的代表性也經常會受到質疑。
六、資料分析
通過調查所獲得的資料資料往往並不能直接為研究者提供有效的資訊,這時就需要藉助於統計方法和技術,對觀察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
從統計方法的具體應用而言,對社會調查資料的分析可以從兩個層面進行,即描述統計和推斷統計。如果僅就某次調查的資料進行整理、概括,對該組資料的分布特徵加以描述,或者對變數之間的關系加以探討,則稱之為描述統計。推斷統計是根據樣本所提供的資訊,運用概率的理論對總體的分布特徵和變數關系進行估計、推測。社會調查研究在運用推斷統計時,主要是對總體引數進行估計和對研究假設進行檢驗。描述統計是推斷統計的基礎,推斷統計通過樣本的描述統計資訊來估計、推測總體,從已知情況推測、估計未來情況。
七、報告撰寫
根據研究目的的不同,社會調查研究報告可以分為規范的學術報告和決策建議報告。規范的學術研究報告一般包括引言、研究方法、結果分析、對策建議、小結、參考文獻等部分。社會調查研究報告的文字與寫作風格要盡量採用客觀的表述,語言要准確、朴實、簡潔、生動,可以採用必要的圖表和數字說明問題。

閱讀全文

與研究項目科學方法與科學原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瑜伽墊拉力器使用方法圖片 瀏覽:6
肌肉鍛煉的原則和方法 瀏覽:212
單相交流電機的檢測方法 瀏覽:43
腰大肌拉傷的治療方法 瀏覽:632
目前常用的幾種產前篩查方法 瀏覽:866
會計案例分析學習方法 瀏覽:878
檢測是否對粉底液過敏的方法 瀏覽:675
鍛煉大腦前廳的方法有 瀏覽:255
什麼方法豐胸最見效 瀏覽:464
手提袋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869
機械五金cad圖紙測量方法 瀏覽:171
濃痰怎麼去除方法 瀏覽:783
生產食用菌保存最多的方法是什麼 瀏覽:249
茶花的嫁接方法視頻 瀏覽:936
天麻丸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255
提前還貸等額本金計算方法 瀏覽:943
新車除味有哪些方法 瀏覽:247
心的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373
百度地圖位置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09
如何改變電腦連接方法 瀏覽: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