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醫的治療方法方式
中醫的治療方法包括外治法和內治法,具體如下:
1、外治法:包括針刺法、艾灸法、拔罐法、推拿及按摩法,通過良性的物理刺激可疏通臟腑經絡的氣血,以達到陰陽平衡的功效;
2、內治法:根據舌苔、脈象、癥候進行辨證分析後,將中草葯的性味、歸經,以君、臣、佐、使進行配伍組方,可以水煎內服或者加工成丸、散、顆粒劑、膏方後服用。
2. 中醫的治療有哪些方法
陰陽這一「標志」,是表示機體處於優勢還是處於劣勢的一種狀態。在一般的戰斗中(指戰場上的戰斗),在處於優勢而不斷向敵人發起進攻的時期,或是處於劣勢而不得不採取守衛的時期,其戰術是完全不同的。
機體內的戰斗也是這樣。當機體處於優勢,即在「陽」的時期里,由於體力(即戰鬥力)仍然非常旺盛,就會主動出擊,由此身體如同戰斗進入白熱化狀態那樣而出現發燒、出汗、說胡話、躁動不安、臉色發紅等症狀。這樣,在治療上就要以讓患者出汗、嘔吐或者腹瀉等積極用體力去戰勝敵人的處方為原則。
相反,在處於劣勢的「陰」的時期里,就必須像戰場上所採取的利用戰壕去進行守衛的消極戰術那樣,去保存剩下來的較少體力,通過各個擊破的辦法,逐漸地消滅敵人。具體來說,就是要採用保暖、促進血液循環、恢復體力的處方,慢慢使身體康復。
由於在「陽」的時期與「陰」的時期,其處方性質完全不同,所以在診斷時,如果將「陰陽」診斷錯了,有時就會導致難以挽回的後果。上面提到的虛實「辨證」也同樣如此。當處於實證狀態時,就要把不利於身體的外邪排出。相反,在虛證時,就要補充身體的正氣。這樣看來,虛實的診斷同陰陽的診斷是一樣的,如果將虛實弄顛倒了,同樣也會出現嚴重的後果。
事實說明,中醫治療的根本所在就是在診斷上。
3. 中醫的治療手法是什麼
中醫的治療手段主要有中葯湯劑、針灸、推拿、按摩、拔罐等方法。傳統中醫治療有兩大方法:外治法和內治法。內治法就是辨證使用口服湯葯以及中成葯,包括丸劑、散劑、沖劑、酒劑、酊劑,服用方便攜帶安全,還有中葯輸液,有扶正祛邪、清熱解毒、軟堅散結、化痰消積、活血化瘀、理氣通絡等治法。外治法主要是中葯外敷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疼、活血祛濕、軟堅散結等作用,有普通針刺、艾灸,以及穴位貼敷等。比如,配合中醫針灸、氣功,包括葯食同源康復治療,對延長腫瘤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質量,改善體質有重要意義。配合手術、放化療、靶向治療以及免疫治療等等,中醫中葯的應用可以貫徹腫瘤治療全程。比如治療面癱,可用經典方劑牽正散祛風通絡,也可配合在面部穴位針灸、療效更好。如治療帶狀皰疹,梅花針點刺配合拔罐可明顯控制皰疹擴散。
4. 中醫治病是用的什麼方法
中醫學,亦稱漢醫學,是一種起源於中國漢族且至今已有過千年歷史的傳統醫學。與現代西方醫學相比較時,其常被歸入傳統醫學的范疇。因此,現今世界上的中醫學的發展目標,多是追求自身的科學化和現代化。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名詞,中醫學是「以中醫葯理論與實踐經驗為主體,研究人類生命活動中健康與疾病轉化規律及其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和保健的綜合性科學」。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葯、針灸、跌打、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中醫治療的積極面在於希望可以協助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而消極面則是希望當必須使用葯物來減緩疾病的惡化時,還能兼顧生命與生活的品質.
受到西方沖擊後,大多認為中醫是充滿偏方與迷信的醫學,但上個世紀50年代,中醫開始引進西醫的研究系統,並且透過對療程的原理的科學性分析,重新解釋中醫,而這樣系統化的整理、導入西方生物、分子醫學等概念成就了現代中醫,從空虛的陰陽調和概念,改變為著重學理基礎。
在國際上中醫針灸作為中醫學的一個部分,引起醫學界的興趣,有學者認為,針灸已被證實在減輕手術後疼痛、懷孕期反胃、化療所產生的反胃和嘔吐、牙齒疼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非常低,針灸對痛證、神經性疾病療效非常顯著。世界衛生組織(簡稱:WHO)認為,只有部分的傳統葯學包含針灸和草葯在臨床實驗里得到比較有力的結果支持其功效,其他傳統療程與草葯仍需進一步的研究,不能忽視傳統療法存在的安全性及危險性的風險,乃至於偷獵保育類葯材,而且生物體內的麻醉劑、毒素積累近年來被逐漸發現,被證明很有可能弄巧成拙,以至於致人於死的案例多次上演,也因為本身就是地下經濟,存在冒充假葯獲取暴利等問題。WHO在2002年5月26日發表「2002-2005年傳統醫葯研究全球策略」,邀請全球180餘國將替代醫學納入該國的醫療政策。
WHO世界衛生大會將於2019年推出第11版全球醫學綱要,並首次將中醫傳統醫學納入其中。此舉意味著中醫在全球或躋身主流療法,而非僅僅作為手術、放射治療等准備療法之外的補充療法。 全球醫學綱要又稱為「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ICD),在全球范圍擁有極大的影響力。
以上取自wiki網路,本人覺得中醫是門經驗醫學,古人正確的經驗對現代人同樣有用,但也有不正確的經驗需要科學改正。唯有嚴謹才能造福病人,國家很難管理那些江湖騙子,所以才導致今天的局面,所以更需要我們正確得看待這個問題,而不是一棍子打死一片。
5. 中醫的治療手法是什麼
傳統中醫向來是防治結合,手段有:
一、湯液法——中葯內服法,有丸、散、膏各種葯劑,口服多為湯液。
二、針灸——針灸刺激某部位經穴(包括針刺放血)。通經脈,調氣血,平陰陽,調臟腑,防治疾病。
三、按摩——有捶打、施壓及揉擦三種。
四、導引——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
五、食療——葯食同源、葯膳。
六、其他——外治法等。
外治法:
拔罐:使局部皮膚充血,防治疾病。適用於各種疼痛、風濕、痹痛、神經麻痹、感冒、咳嗽、哮喘、消化不良、胃脘痛、眩暈等及丹毒、紅絲疔、毒蛇咬傷,瘡瘍初起末潰等外科病。
捏脊、刮痧、冬病夏治,夏病冬治貼、膏丹丸散外塗外敷、葯浴、坐浴、中醫骨傷科的整骨。
養生七法:神養:包括精神心理、情趣愛好和道德品質調養。居養: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為調養。氣養:健身氣功的內養功。形養:形體鍛煉及體育健身,多融合了醫學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食養:內容包括醫、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葯養:養生葯劑選配調制,中醫常有「葯膳」之說。術養:非食非葯的養生法。用按摩、推拿、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療法養生。
四時養生法: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安排生活起居。中醫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1、春三月,應晚卧早起,鬆弛心胸,庭間散步,呼吸新鮮空氣,順應春升之氣機,不束縛自己; 2、夏三月應晚卧早起,夏天該天熱而汗出,讓它出個夠,是陽光宣洩於外不要過於貪涼,順應夏長之氣;3、秋三月,應早卧早起,心情平靜安寧,不煩不燥,保養肺陰,免受燥氣之侵襲;4、冬三月,時令閉藏,冰天雪地,保護陽氣,勿使外泄,不使皮膚出汗過多,早卧晚起,像冬眠的動物一樣,祛寒就溫,減少活動,養精蓄銳,以待來春,這是冬藏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