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思想品德教學方法

思想品德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2-05 09:35:07

A. 初中政治課常用教學方法哪些

一建構特色教學方法體系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必須滿足下列要求:
1、邏輯認知與直覺感悟相結合.
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有兩種,第一是科學的方式,第二種是審美的方式,由此獲得兩種知識,第一種是事實性知識,思想性知識,科學性知識,第二種是評價性知識.價值性知識,規范性知識
2、接受式學習與研究性學習相結合
第一類知識具有客觀性,它應當主要以接受式方式學習獲得,但這種方式有有致命的弱點,缺少直接經驗的過程,缺少知識發展的歷史敘述,忽視具體知識結論的相對性和條件性,這樣的知識缺乏活力,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3、書本學習與社會學習相結合.社會學習的主要方式有調查研究,體察民情,觀察模仿,實踐反思.
二思想政治課各類方法的功能和適用條件
1、組織進行認識與實踐活動的明理導行方法
第一、直接傳遞信息和視覺感知信息的方法,即直觀演示法.包括現場實物直觀演示,形象性直觀教具演示,象徵性直觀教具演示三種方法
第二、口頭傳遞信息和聽覺感知信息的方法,即口述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講演法,談話法,討論法
講述法 主要用於敘述事件經過,描述人物和課堂舉例.
講解法 主要用於概念原理的教學
講讀法 主要用於關鍵性結論性內容教學
講演法 主要用於范圍較大深度較大問題的教學,適用於專題講座或綜合復習
談話法問答法對話法 圍繞某一課題,師生之間提問和對話的方法
討論法 教師引導學生圍繞某個問題進行討論辯論的方法,與談話法不同之處在於,有同學之間的交流.
第三、通過實踐活動來傳遞和感知信息的方法,即實踐活動法
它包括道德踐行活動,生活交往活動,角色模擬活動,專題研究活動
第四、邏輯認知法.包括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比較,邏輯與歷史的統一.所謂邏輯的方法,是撇開發展的曲折過程和偶然因素對事物進行研究的方法,所謂歷史的方法,就是從歷史的自然過程支研究事物的方法.
邏輯方法使用遵循的順序
運用歸納法 幫助學生形成概念和原理
運用分析與綜合法 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和原理
運用比較法 幫助學生弄清相近相似及相關概念原理的聯系與區別
運用論證 證明概念原理的科學性,消除學生疑慮
運用推理 使學生概念原理系統化深刻化
運用應用 加深學生對概念原理的理解,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2、 激發和形成學習動力培養學生情感的激情促信的方法
(1)激發和形成學習興趣的方法
提高教學內容的使用價值,滿足學生需要
教學內容呈現生動直觀,增強其刺激性和吸引力
改善師生關系,將學生對教師的積極情感遷移到老師所教內容上去
改善課堂教學結構,增強學生外顯活動分量,實現對教學最大參與
運用情感的感染功能,加強情感交流,以情激情
運用情感的情景性特徵,創設情境,以境激情
運用情感的強化和動力功能,幫助學生成功
(2)激發認知情感,振奮學習精神的方法
(3)激發學習義務和責任感的方法

B. 淺談思想品德在教學中常用的幾種教學方法

教案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等等,都要經過周密考慮,精心設計而確定下來,體現著很強的計劃性。《倪煥之》十七:「她做這些事絕不隨便,都運用無可加勝的心思寫成精密的教案,先送與級任教師看過,得到了完全的贊許,還不放心,又斟酌再三,然後拿來實施。

C. 思品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有哪些

太多了寫不下,詳見參考資料裡面的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新課程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每位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惑,面臨這樣或那樣的挑戰,可能須要放棄我們先前熟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按照新課程的要求重新構建新的課堂教學形態。

第1節 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方法

為了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師生在共同活動中必須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科學的教學方法,能啟迪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發揮學生潛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思維習慣,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見,教法運用是否得當,直接關系著教學效果的好壞,影響著教學質量的高低。

古今中外,「方法」一詞用得非常廣泛,無論對它的解釋增加多少新的內容,總離不開它最基本的含義,即指向一定目標的「途徑」,「道路」,「工具、手段」和「操作、步驟」。研究教學方法,同樣要抓住這些要義。

教學方法是師生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和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在教學活動中採用的教學方式、途徑和手段。其最終結果是學生按照預定的目標掌握知識、技能和技巧,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並發展他們的能力和創造素質。教學方法的本質主要取決於學生的學習認識活動(學習)和教師相應活動(教學)的邏輯程序以及心理方面,即由教與學的協調一致的效果來決定。20世紀80年代以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則將教學法分為三大類,每大類又分為幾小類。第一大類為組織和進行學習認識的方法,下分為:(1)傳遞信息和聽覺感知信息的方法;(2)直接傳遞知識信息和視覺感知信息的方法;(3)通過實際活動和觸覺、動覺傳遞與感知信息的方法。第二大類為激發和形成學習認識活動的方法,下分為:(1)激發學習興趣的方法;(2)激發學習義務感和責任心的方法。第三大類為檢查和自我檢查學習認識活動效果的方法,下分為:(1)口頭;(2)書面;(3)實驗、實踐。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教學引不起學生興趣或教學效果不佳,就是因為教師偏重於教,一些教師只知講條條,讓學生背條條,教學方法呆板、陳舊。全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曾在全國十省市搞了一個較大面積的理想、動機與興趣的調查,中學生把政治課作為自己最感興趣學科的只佔1.67% ,再深入調查他們為什麼喜歡政治課,回答卻是共同的:「老師教得好!」所以,在思想品德新課程的實施中,教師必須拋棄過去陳舊的教學方法,採用先進的教學方法,要真正重視學生的學,教的得法是為了學的有效。下面介紹國家級、省級實驗區所採用的一些教學方法。

一、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也叫實例教學法或個案教學法,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通過設置一個具體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討論、表達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索,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從總體上來說是一種歸納教學法,與我們經常採用的舉例說明相比較,雖然都涉及了引用實例,但兩者畢竟存在著顯著區別。很多老師在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是一種直接來自現實生活中的材料,經過人工處理過的例子,而不是真正的案例,案例卻是實實在在的現實情況的記錄。案例教學是一種穩定的或定型化的教學方法,具有特定的操作程序和要領,而舉例一般是講授、討論等教學方法的輔助形式,不具備一系列詳盡或定型化的操作程序。

(一)案例教學法的作用

案例教學法能夠創設一個良好的、寬松的教學實踐情境,把真實的典型問題展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討論,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創造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極有益處。其具體表現為:

1.可以提高學生運用理論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充分體驗角色,成為案例活動的主體,真正實現案例情境的「再現」,並設身處地地思考,學會運用理論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較好地激發自己創新思維,培養自己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案例教學的重點在於討論和相互交流,所以,學生要想在課堂上完成任務或有好的表現,就必須加強自己的語言能力,加強與他人的溝通並力爭在討論中說服對方。

3.縮短理論和實際的距離。學校是學習的小課堂,社會是學習的大課堂。案例是現實問題的縮影,它能把大課堂中的真實生活引進小課堂,通過展現一些真實的典型問題,讓學生在已經經過實踐的事件中充當角色,進行「實踐」操演,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使學生實現從理論向實踐的轉化,從而縮短理論和實際間的距離。

4.提高教學效果。案例教學中的案例既有實際情況的描述,又包含著問題。它採取以學生為主進行課堂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弄清案例中出現的問題並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學生能深刻理解課文知識。而且案例來源於活生生的現實,給學生造成身臨其境的感覺。內容生動有趣,沒有那麼多抽象的、復雜的概念、理論。因此,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比較高,容易產生學習興趣,能夠提高教學效果。

(二)案例教學的類型

案例教學離不開案例。我們似乎可以說,一個優秀的案例是案例教學成功的關鍵性因素,而一個優秀的案例總是以一定的形式來體現的。教學案例的類型大致有:

1.依據案例的情境不同,可以將案例劃分為語言情境案例和實際情境案例。語言情境案例是教師用語言呈現已發生過的情境,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相關的知識分析的案例。實際情境案例是教師藉助或設計一個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體驗情境,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案。

2.依據案例的性質不同,可以將案例劃分為描述性案例和分析性案例。描述性案例一般是將事物整體或部分面貌,或事物發展的全過程像講故事一樣原原本本、具體生動地描述出來,給學生以親臨其境之感。分析性案例除具有描述性案例的特點外,還包含著可分析討論的問題。

3.依據案例的內容不同,可以將案例劃分為專題性案例和綜合性案例。專題性案例是針對某一方面的問題而編寫的案例,供學生分析、理解某一問題時使用。這類案例的內容單一,主題鮮明。綜合性案例是對事物的整體或全局及事物發展的全過程進行描述,供學生思考分析,提高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學的基本方法

根據案例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的不同,案例教學的基本方法可分為以下幾類:

1.案例講授法。教師運用案例,通過講解來說明課程內容,使案例與課程的基本理論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課程內容體系。這種方法又可具體分為以講案例為主來說明理論知識,或者以講授基本理論為主,引用案例進行論證。

2.案例討論法。它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的一種方法。

3.案例模擬法。它是事先編好案例的「腳本」,由學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現案例情境,如小品、模擬法庭等,給學生以真實、具體的情境感受,然後引導學生對模擬的案例進行評析。

4.案例練習法。在課上、課後和單元練習及考試時,引入典型案例,創設問題情境,以培養和檢測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案例教學法的操作過程

【案例24】一位老師在上「肯定生命,尊重生命」這一課時,有這么一個教學片斷:

既然每個人對國家、社會、他人都有價值,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呢?讓我們來讀一讀下面的兩個真實的故事。(媒體展示)

桑蘭的故事

桑蘭,一個美麗的女孩,一個前程似錦的女孩,然而,一場意外卻改變了她的命運。那是1998年7月,桑蘭在美國紐約參加第四屆世界友好運動會期間,在訓練時不幸造成嚴重的頸椎脊髓損壞,使胸部以下完全癱瘓。從跌倒的那一刻起,她便不再是體操冠軍,不再有平靜的生活,甚至很難再行走,可17歲的桑蘭卻坦然擦去父母、親友的淚水,她說:「別難過,我會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高貴的施捨

一個乞丐來到我家門口,向母親乞討。這個乞丐很可憐,他的右手連同整條手臂斷掉了,空空的袖子晃盪著,讓人看了很難受。我以為母親一定會慷慨施捨的,可是母親卻指著門前一堆磚對乞丐說:「你幫我把這堆磚搬到屋後去吧。」乞丐生氣地說:「我只有一隻手,你還忍心叫我搬磚。不願給就不給,何必刁難我?」母親並不生氣,俯身搬起磚來。她故意用一隻手搬,搬了一趟說:「你看,一隻手也能幹活。我能幹,你為什麼不能幹呢?」乞丐怔住了,他用異樣的目光看著母親,尖突的喉結像一枚橄欖上下動了兩下,終於俯下身子,用他的左手搬起磚來,一次只能搬兩塊。他整整搬了兩個小時,才把磚搬完,累得氣喘吁吁,臉上有很多灰塵,亂發被汗水濡濕了,斜貼在額頭上。

母親遞給乞丐一條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過去,很仔細地把臉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變成了黑毛巾。

母親又遞給乞丐 20元錢。乞丐接過錢,很感激地說: 「謝謝你。」

母親說:「你不用謝我,這是你自己憑力氣掙的工錢。」

乞丐說:「我不會忘記你的。」他對母親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

幾年後,有個很體面的人來到我家。他西裝革履,氣度非凡,跟電視上的大老闆一模一樣。美中不足的是,這個大老闆只有一隻手,右邊是一條空空的衣袖,一盪一盪的。

不用說,你肯定知道了。他就是當年那個乞丐,他是來感謝我母親的。

問題:

(1)母親為什麼不直接對那個乞丐給予施捨?

(2) 「高貴」的本義是什麼?為什麼說母親的施捨是「高貴」的施捨?

(3)母親和桑蘭分別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對待生命?(小組討論)

在這兩個案例中,教師是運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從案例的類型來說,「桑蘭的故事」和「高貴的施捨」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案例、分析性案例、專題性案例。從案例教學的基本方法來看,屬於案例討論法。那麼,如何運用案例來進行教學呢?

1.精選案例

精選案例是順利實施案例教學的基礎。案例不是學習的最終目標,而是用於揭示思想品德原理和規律,啟迪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能力的載體。案例在案例教學法的運用中不但不能少,而且決定著實施效果的優劣好壞。所以,選用的案例必須典型、新穎、精緻、簡練、具體,富有時代感和貼近學生的生活,每個案例都要有其自身的應用價值、理論價值及現實意義。案例1中的「桑蘭的故事」和「高貴的施捨」兩個案例選得比較恰當,突出了教學重點。

2.呈現案例

呈現案例作為案例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案例課堂教學的開始。而選擇合理的呈現方式可以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益,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呈現案例既可以在講授知識之前,也可以放到講授知識之後。既可以在講授某一塊知識時呈現,也可以在講完一個單元或一個章節之後呈現。既可以先「案」後 「理」,或先「理」後「案」,或「案」、「理」同步,也可以「例—理—例」組合,或「例—例—理」組合。

不同案例的特點不同,呈現方式也應有所區別。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採用師(生)閱讀、學案配合、圖表展示、實景模擬、多媒體展示等多樣化的方式出示案例,以最適合案例內容,最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展示方法抓住學生的「興奮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案例1中的兩個案例是採用多媒體展示,採用先 「案」後「理」的組合形式。

3.據「案」析「理」

這是案例教學的重要環節。在這一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盡快進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關事實、情況,積極思考,開展討論。就分析討論的方式而言,教師組織學生採用的形式有:(1)個人思考;(2)小組討論;(3)分組討論;(4)情境模擬。

在分析討論中,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人。教師應做好有關討論的組織、啟發和引導工作,使得學生能圍繞中心課題積極發言,並且要注意鼓勵學生敢於觸及敏感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在相互啟迪中,尋求案例中的因果關系,弄清問題產生的原因,尋找合理的解決方法

4.點評總結

點評總結是指對學生討論過程的評價和對案例本身的評價,以及對案例中蘊涵的道理的歸納總結。

對學生討論過程的評價,應以正面激勵為主。對討論中積極發言的同學應給予肯定,對有獨到見解的同學應給予表揚,並指出他們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案例本身進行評價,使學生明確一個優秀案例的必備要素,以此來提高他們表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對案例中蘊涵的道理的歸納總結,要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下工夫,可以是對原理和規律的綱要性概括,可以是對學生推理結論中存在問題的矯正,也可以是對重點和難點內容的強調,還可以是對學生分析案例過程和方法的評價,但由於教師總結的時間較短,因此,每一節課的總結都應有所側重,而非面面俱到。

總之,實施思想品德案例教學,不僅能使教師在案例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趣味性,知識性和教育性,而且將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較大提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案例教學法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已經引起了廣大思想品德教師的重視和關注。

二、活動教學法

活動教學法不僅是一種具體的教學形式和方法,更是帶有新質的一種教學思想和教學主張,它已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在思想品德新課程教學中,活動教學法已顯得越來越重要,而且發揮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活動教學法的概念和特徵

活動教學法是以主體參與為內容,以主體互動為過程,以主體構建為結果,通過主體參與來完成教學,實現發展的教學方法。它的根本目的是試圖對現行以知識本位,教師中心,傳授與灌輸為主要特徵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造,實現對傳統課堂教學過程的根本變革,以煥發出課堂教學的真正活力。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主動探索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全面、多樣的主體性活動,促進他們主體精神、實踐能力和多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活動式教學法由六個基本要素構成,即活動的主體、活動的對象、活動的情境、活動的運作、活動的效果、活動的體驗。它的主要特徵為:

1.活動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以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為特徵的方法論體系和教學類型。它通過創造出貼近學生生活世界的情境和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活動中學,在做中學,主動地學,創造性地學,從而獲得生動活潑的發展。

2.活動教學法以活動為基礎構築了一個動態、開放的教學過程。教學活動不僅成為師生共同探求新知,共享認識成果,共求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動態的發展過程,同時也是一種建立在民主氛圍里,涵蓋了課堂、課外的全方位、全時空的以學生自主活動、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為主的現代教學過程。

(二)活動教學的類型

1.認知性活動。認知性活動是一種基本的思想品德教學活動。思想品德課有許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它們的形成是學生進行思考、分析、判斷的基礎,也是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基礎。但認知性活動不能等同於傳授課,更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傳授」。它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為核心,以討論為主要方式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中得到發展。

2.體驗性活動。一個人道德知識無論如何豐富,若無切身的體驗和情感的介入,就不可能產生真正的道德認知,也不可能產生道德行為。體驗性活動就是強調活動的開展旨在學生的親身體驗,以獲得直接的認知感悟和情意鍛煉。這類活動可以是:①課前演講;②小品表演;③模擬法庭;④社會實踐活動,包括參觀、訪問、調查等。

3.製作性活動。它是由學生自己設計、自己製作與思想品德課教學內容有關的作品,使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學會思考、理解、掌握相關知識。這類製作活動可以是手抄報製作、課文插圖製作、文獻參考資料剪輯、多媒體課件製作等。

4.探究性活動。所謂探究性活動,就是將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社會熱點轉換為問題形式,創設真實情境,通過課前預習、課堂分組討論或同桌交流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使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問題,在活動中提高能力。

認知性活動、體驗性活動、製作性活動和探究性活動教學從不同的側面構成了思想品德課活動教學的整體框架,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活動教學的策略

1.以「活動促發展」為指導思想

學生主體活動及主體發展是活動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以活動促發展」正是活動教學精髓的一種高度概括,是活動教學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切入點。主體性是學生作為人的發展的核心部分,主體性的發展需要通過主體的活動來實現。教師通過創設學生的主體實踐活動,努力促進學生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展,促使他們自覺參與、自我選擇、自我組織、自我指導、獨立思考、自我評價等一系列自我教育能力的生成,使他們真正成為具有主體意識和自主能力的人。

關注主體全面發展,要求活動教學必須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要求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不是從教材出發,而是從學生發展的現實需要出發,從解決融合了社會需要和學生興趣的問題入手,切實把學生的發展需要作為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的准則。

2.以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前提

有無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以及由這種關系營造出一種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是活動教學價值能否實現的基本條件和前提。學生只有在師生交往中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寬容,同時得到激勵、鼓舞、指導、忠告和建議,才可能以極大的熱情,無所畏懼的心態投入到創造性的學習活動中,從而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獲得人格的陶冶和自我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與學生交流中語言的使用必須符合規范,禁止使用一切有損於學生自尊和人格,不利於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語言,提倡使用體現民主、平等、關懷、友愛的教學用語。此外,教師要為學生創造適合於活動的必要的時空環境,把活動教學過程視為一個不斷面臨新問題的過程,一個知識擴展的過程,一個與學生共同學習的過程。教師要尊重學生差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不同的學習任務,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和需要,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

3.以教學問題為載體

從活動教學的特點和要求看,活動是以問題為載體,通過活動的開展使學生獲得直接經驗和知識,使學生情意狀態得到改組、重建與發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創設與活動教學要求相適應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提問和辯論,勇於發表不同意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和探求。

4.以學生自主、開放和創造性的活動為主體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把學生看作知識的學習者,更重要的是把學生看作一個具有豐富的內心世界、獨立的人格尊嚴和巨大的生命潛能的生命體,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通過創設有利於學生全面、主動發展的各種活動,讓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創造精神在豐富多樣的自主活動中得到充分釋放。活動教學從目標、內容、過程、方法、結果等方面都要體現出自主、開放和創造的特徵。

5.以評價的過程性和全面性為導向

促進學生的發展是思想品德課教學評價的出發點和歸宿。在活動教學中,學生既是評價的客體,也是評價的主體。活動教學的評價應體現出過程性和全面性。所謂教學評價的過程性,即強調評價的主要著眼點應在學習過程而非結果上,也就是說評價的主要依據是看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和態度的變化。所謂全面性,即評價應從個體認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著眼,而評價的標準是非統一的。評價多採用觀察記錄的方法,以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其性質是動態的和形式性的。

【案例25】

一位教師在執教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未來新規劃」這一節課時,採用活動教學法,通過學生活動進行自我認知,自我規劃,自我教育,將完善自我落實到行動上。

活動一:明確學習目標——設計理想形象,制定初中生活規劃。

活動二:未來暢想曲——設計自己的理想形象。

教師提出設計的要求:根據自身情況和社會要求為自己設計一個理想形象,具體內容包括:十年後,我可能在什麼地方,做什麼工作,有什麼樣的成績、能力和品質。

學生動筆思考,為自己設計未來的理想形象。然後,班內交流,把自己的理想告訴別人,也讓自己了解別人的理想。

活動三:大膽規劃,嚴格求證——制定自己的初中生規劃。

學生議一議,說一說,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形象,然後聽故事。故事的選擇,可以是偉人的故事,亦可以是學生熟悉的周圍人的故事,甚至可以是教師、學生自己的故事。接著,讓學生自己說說聽後的感受,從而激發學生規劃未來的慾望。最後,學生制定規劃,包括兩部分,初中階段的成長目標和具體的努力方向,並進行點評交流,修改補充,完善規劃。

活動四: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製作誓言卡

讓學生把初中階段的成長目標和努力方向填到老師統一發下的卡片上,製作誓言卡。

這個案例抓住了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學生自己的活動來完成教學任務,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觸動學生的心靈,對學生認識和情感的發展產生強烈的積極影響。給學生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聽故事、制定規劃、組內討論、製作誓言卡等,體現了認知性活動、體驗性活動和製作性活動,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活動教學法作為一種教學的基本形態和方法,它有著自己的適用范圍。活動教學法並不排斥或否定教學的其他形態和方法,而是強調各種形態和方法的相互補充和有機結合,把它們統一於現實的教學過程之中。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堅持「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生命質量,尊重學生的個性,精心設計與組織活動教學,認真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的教學就會不斷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三、討論教學法

討論法,是指教師組織和指導學生,圍繞某一理論問題或實際問題各抒己見,展開討論、對話、辯論等,以求得正確認識的教學方法。討論法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可用於傳授新知識,也可用於復習鞏固舊知識;既可穿插在教學過程中,也可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成為討論課。

(一)課堂討論的形式

課堂討論,按人數的多少,分為兩種基本形式:小組討論和全班討論。有時可以把兩者結合起來,先小組討論,後全班交流。

1.小組討論。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或讓前後桌的4名同學組成小組進行討論。這種討論規模小,發言充分,使同學能更多地參與討論。

2.全班討論。全班討論或大組討論,人數多,能集思廣益;教師能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直接了解學生情況;討論也容易深入,師生間相互啟發,教學相長。

課堂討論,按類型可分為以下幾種:辯論式、演講式、對話式、咨詢式、設置情境式和調查研究式討論。

1.辯論式討論

對一些有爭論,需要有一段時間醞釀,而且有一定深度的問題,可採用辯論式的討論形式。例如,「初中生上網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事先,可讓同學作一些准備,按不同觀點推選出善辯者4—6名,組成對立面的正反雙方。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一些輔導或提供必要的資料。這種形式的討論,由於雙方都作了認真准備,對自己的觀點考慮成熟,論點清楚,論據充分。又因辯論具有對抗賽的性質,刺激性較強,所以辯論過程中可使大家思想集中,課堂氣氛既緊張又熱烈。

2.演講式討論

它適合於引導學生把理論知識與社會現實生活有機聯系起來,並激勵他們學會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去觀察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例如,學完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發現自己的潛能」這一節之後,開展「我要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發掘自己的潛能」的短小演講。但這種討論形式對學生各方面要求比較高。

D. 思想品德教學如何落實學習目標

開放的教學目標,按新課程理念可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即我們通常所說的「三維目標」。新的課程改革一大亮點就是學科教學要體現三維教學目標的和諧統一,而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思想品德所有目標中最為重要的,最為核心的目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要關注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下面我就結合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幾個小片段,談一談自己在落實德育目標方面的一些具體做法,提供給各位老師一起探討研究,不足之處,敬請指教。
一、現身說法,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思想品德課程中最基礎的目標是:幫助初中學生提高道德素質品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全人格。而在座的各位骨幹教師的人格形成過程就是幫助我們實現這一目標的寶貴教學資源。我們經常說「親其師,信其道」,在學習過過程中,如果能夠真正實現這一點,相信離我們德育目標的落實也就不遠了。關鍵是如何做到「親其師」?我在這方面一個深切的體會就是結合教材內容和課標要求,與學生一同分享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故事,也就是「現身說法」。每位老師都有過自己的中學時光,回想那時的我們,有著和學生們類似成長的快樂和煩惱,也有著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那麼就將自己的這些故事、這份感悟再加上成人的理性的思考來引導我們的學生,它比起一些名人的事例,來得更加親切,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到平等、信服,。
比如在學習《生活處處有情趣》這一項目時,我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是「積極追求美好生活,培養高雅情趣,摒棄庸俗情趣,杜絕不良嗜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大部分學生此時對「什麼是情趣」,只是從資料中查來的一些抽象語言,了解得不是很透徹,更不要說德育目標的落實了。針對這一難點,我想到了自己的一項興趣愛好——收集樹葉標本。於是就將自己這些年來收集的比較有代表性的樹葉標本以及利用這些樹葉做的卡片拿到了課堂上展示,給學生講述自己在每片樹葉和卡片背後收獲到的快樂、親情和友誼。但丁說「一看見花,我就放慢了腳步」,對於美的事物大家是相通的。看著一片片普通而又美麗的葉子,聽著老師成長的故事,聰明的學生馬上真正理解了「什麼是情趣」,用學生自己的話來總結,那就是:通過做這些事情,讓自己體驗到快樂。學生們的思維也就豁然開朗起來:有的學生談到了父母的生活情趣,有的學生說到了自己。在學生們的暢所欲言中,很多同學感受到高雅情趣的熏陶。最令大家感觸的是,在談到庸俗生活情趣時,有一名學生勇敢地剖析自我,也來了個現身說法。他講道自己在小學四、五年級時沉迷於網路游戲,連續在網吧呆了三天,花費了兩千多元錢,身心疲憊,自己的手也變成了「滑鼠手」。在大家看著他的「滑鼠手」發出笑聲的同時,更發人深省,有些同學不自覺地偷偷看了看自己的手,相信那一刻「摒棄庸俗情趣」的課標要求已經深入到學生的內心。
人們常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同樣的,教師用自己健康、樂觀、向上的心態去引導我們的學生,學生也會「隨」老師的。一名學生在作文中寫道:「最喜歡老師給我們講她小時候的故事,老師同我們交流的是表情,是心靈,我們感到可以敞開心扉與老師平等對話,也受到了教育。」
二、課堂教學與主題班會相結合,拓展德育空間
所謂主題班會,它主要是圍繞一個專題,在班主任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主持、自己組織領導、採取各種形式,充分發揮班級中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依靠班集體的智慧和力量,開展一種生動活潑的自我教育活動。一些有著班主任經驗的老師或細心的老師會發現:很多時候,班級召開的主題班會內容和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內容異曲同工,甚至於有時班會內容就是我們課堂教學內容的延伸拓展,所達到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也就是一致的。有時思品課一個項目中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課堂學習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較好地完成知識能力目標,可能就對德育目標的落實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而這時,與之相對應的一堂好的主題班會為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落實提供了拓展的平台。
例如:「關於交往問題」「如何學會和同學、朋友建立發展真正的友誼」是這個年齡段的中學生迫切需要了解,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們的教材設計了《友誼伴我行》這一單元,其中《讓友誼之樹常青》這一項目著重從平等、尊重、真誠、理解、寬容、關愛、幫助這七個方面來幫助學生學會交往。應該說這七個方面無論從哪個角度都大有文章可做,一節課下來,感覺學生還有很多話要說,還有一些困惑沒有解決,產生情感上的迫切需要。抓住這個教育契機,一次名為「友誼之樹常情」的主題班會召開了。首先是一段詩朗誦和小品表演,學生們以自己的各種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的方式來表明他們在學習生活各方面的交往中所遇到的具體困惑和煩惱;然後進入全班活動的中心環節——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大討論,針對剛才呈現出的具體問題,尋找各種解決的具體方法,由學生主持人進行歸納總結;接下來的「我想對你說」,通過好朋友間的互相傾訴,鞏固了友誼,化解了矛盾,使整個班會進入高潮;最後主題班會在周華健的《朋友》中結束。
這堂班會正是對我們教材內容的拓展延伸,解決了學生們交往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喚起學生的參與熱情,撥動學生的心弦,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方面取得了較顯著的效果。
三、創設課堂情境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優化德育環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准》明確規定:「社會實踐活動是本學科不可缺少的部分。」讓學生到廣闊天地去,通過自主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提升生活經驗,在寬松、平等、愉悅的情景氛圍中去感受、去思維、去認識、去實踐,是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的有效途徑,這也是我們很多思想品德課教師所嚮往的教學方式。但是現實又往往制約著我們:到企業去參觀訪問吧,學生的交通安全問題、企業接待問題、時間問題等等,不是我們一名普通思品課老師所能決定的;布置一次社會調查活動,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做到,但很多學生以「作業多」為理由就搪塞過去了……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一方面在盡力為學生創造社會實踐機會的同時,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將實踐活動搬到課堂上來,進行模擬體驗,也就是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體驗情景,引導學生自主活動探究,並通過有效組織和適時點撥,激發學生情感,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人文精神。
如何創設體驗性學習的教學情境,在座的各位骨幹教師有著豐富的經驗:我們可以運用故事鋪墊、音樂渲染、小品表演等方式激發學生情智,促進學生感悟,讓學生走進生活,走進角色,為他們創造選擇真、善、美,摒棄假、惡、丑的機會。曾經觀摩過臨沂三中孫桂松老師執教的一堂《模擬法庭》效果就很好。通過模擬對一件典型案例的審理,再現法院庭審的過程,使學生真實體驗到正義戰勝邪惡的力量,更加深刻體會到法律的威嚴,增強法律意識,自覺學法、守法、用法。感覺不只是這堂課本身,就是學生們准備這堂課的過程,也是一次很好的德育教育,達到實踐活動內化思想品德的目的。
四、善於發現利用教育資源,豐富德育內容
普羅塔戈說:「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點燃的火把。」如何讓學生思想的火把熊熊燃燒?很多時候我們要藉助於豐富多彩的教育資源,創設特定氛圍,以喚起學生的熱情。而教育資源的獲得,關鍵在於我們教師開闊思維,做一個「有心人」
1、關注學生
有人說:十幾歲孩子的心扉是一扇玻璃做的門,裡面的人在好奇的看著外面的世界,而外面的人也可以通過玻璃看到裡面的人。所以我們教師在日常工作學習中要善於觀察、關注學生,從正在發生、活生生的生活實際中尋找教育資源,總結這個年齡段孩子共性的東西,提煉成典型的案例資料,結合教材內容,用於平時課堂教學,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撥動學生的心弦,使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起到良好的效果。
2、關注時政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不僅是思想品德課的要求,同時也為優化學生的德育教育提供了大的環境。比如八年級教材中的《養成親社會行為》一項目,一直是學習的難點,但結合「汶川地震」中志願者的行為,學生們自發為災區捐款的行為,不僅突破了教學難點,而且每個學生聯系實際真正理解,也做到了親社會行為,接受了一次愛的教育。正在舉行的北京奧運會更是寶貴的教育資源。
3、善用資料
豐富的教育資源來自很多地方。在這方面我的體會是:要用好教科書。思想品德教材中一些操作性較強、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小欄目不可丟,它可以讓學生在動與練的過程中去感悟、去體驗;要善於發現我們身邊可以利用的材料,注意學科間的綜合,拓展教材。比如說七、八年級的《實踐活動》教材,裡面的很多活動,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設計環節上對我們的課堂教學都有很大啟發。

當然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落實中,有一些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首先是德育目標落實的長期性。眾所周知,一個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因此,在平時的每一節課中,通過多種教育手段,學生能夠有所思、有所悟,心靈有所觸動,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而這點滴的感悟終會匯總成涓涓細流,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其次,三維目標的落實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不斷學習提高業務水平,加強理論素養;具備理論與實際結合的能力,具有廣博的知識,平時要注意點滴的積累。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讓我們攜起手來,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恆,導之以行,在新課標要求下,把思想品德課堂變成一個關注學生成長的樂園,相信我們的學生終會成長為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有用之人。將來有一天談論起我們,學生們也會由衷的說一句:那是一位好老師。

E. 淺談怎樣以人為本進行思想品德教學

一、以學生為「主角」,教師為「配
角」
數學課堂應以學生為「主角」。數學課堂應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發揮他們的潛能為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其主動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獨立思考、團結協作能力等。課堂上應給學生創造適宜發揮的環境,為學生提供參與創造的機會。它體現在「創設情境、主題探索、辨析、反思」的各個教學環節中。我們認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應視為一個探索的開始,解決了的問題意味著一個探索的結果。本次研究實踐還體現在課堂教學的雙邊過程,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我們經常使用這樣的話:你能想到什麼?你發現了什麼?你能給以證明或說明嗎?你能舉例嗎?你能寫出來或說出來么?你有哪些收獲?你還有哪些補充等,以此調動學生參與的語言,徹底扭轉了教師一味地講,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教師把講述的內容轉化成問題,用一定的情境在課堂上呈現出來,以設定學生的活動環節來實現教學。在這過程中,數學教育從「文本教學」回歸到了「人本教育」,教師是學生的朋友和夥伴。教師主動走進學生的心靈,一方面要「尊重」、「保護』、「關愛」學生,另一方面又要「喚醒」、「激勵」、 「發展」學生。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特別是本班學生,學困生更多的情況更要「尊重」、 「保護」、「關愛」學生,「激勵」、「發展」學生。
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1.讓學生快樂學習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需要學生自己去發現,自主學習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繫到學習的效果,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容、規律和聯系。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師的真正本領,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在教學中,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久而久之,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對數學的好奇心、求知慾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從思想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
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創設各種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積極參與、主動學習。這樣也可以使學生敢於暴露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對一些疑難問題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嚴格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
在教學中,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要經常告訴學生:課堂是你們的,數學課本是你們的,三角板、量角器、圓規等這些學具也是你們的,這節課的學習任務也是你們的。教師和同學都是你們的助手,想學到更好的知識就要靠你們自己去發揮。這樣,學生始終處於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但學到了感興趣的知識,還使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
總之,以人為本的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優化教學過程,重視過程評價,創造愉快和樂的課堂氣氛,形成寬松和諧人際關系,力求達到學生與教師共鳴,學法與教法共振,知識與能力辯證統一,認識與情感的同步發展,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有機結合。數學教學如果有了以上幾個方面的突破,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就一定能「美夢成真」。

F. 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方法單一表現有哪些

根據案例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的不同,案例教學的基本方法可分為以下幾類:
1.案例講授法。教師運用案例,通過講解來說明課程內容,使案例與課程的基本理論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課程內容體系。這種方法又可具體分為以講案例為主來說明理論知識,或者以講授基本理論為主,引用案例進行論證。
2.案例討論法。它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的一種方法。
3.案例模擬法。它是事先編好案例的「腳本」,由學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現案例情境,如小品、模擬法庭等,給學生以真實、具體的情境感受,然後引導學生對模擬的案例進行評析。
4.案例練習法。在課上、課後和單元練習及考試時,引入典型案例,創設問題情境,以培養和檢測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G. 初中思想品德課教法與學法有哪些

思想品德課教師應認真鑽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外,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從搞好課前預習,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教師巧設導語,巧妙設疑,培養思維,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通過形式多樣化來啟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培養學生興趣,使他們有獲取知識的要求和能力。
1.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工作是教與學的有機統一體。其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是為了學。 只有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需要、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使學生的知、情、意和個性得到全面、和諧地發展,學生的學習潛能才能得以充分地發揮。為此,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動」起來,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1 讓學生的腦動起來——「多思」。即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比校、抽象、概括。用恰當的「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他們於「無疑」處生「疑難」,產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維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展。當然,「問題」要提得准確,有一定的難度,又能使學生感興趣。
1.2 讓學生的口動起來——「多說」。即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對學習中的問題敢於陳述己見,展開討論,以開拓思路、活躍氣氛。實際上,學生准備發言的過程,也就是思考、運用、鞏固、拓寬教材知識的過程。善於抓住教學中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問題」,及時組織討論。如講到「公民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時,進行「權利和義務是否可以放棄」的課堂討論等。這樣,既啟發了學生思維,又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1.3 讓學生的手動起來——「多做」。即鼓勵學生勤做學習筆記,寫預習提綱,編制試題,動手解答,以鞏固知識、加深理解。所謂「不動墨筆不讀書」。在課前安排預習,課堂督促筆記,課後布置適當的練習,根據教材內容,要求學生自己編寫試題,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2.課堂生動活潑,創設和諧氣氛
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品德理論本身抽象性、邏輯性很強,在教學中更要講究授課的藝術。
2.1 語言表達要生動幽默。在講授概念、闡述理論觀點時,語言表達切忌平鋪直敘,「風平浪靜」,而應有抑揚頓挫,要生動形象。可選擇幽默故事和繪畫等內容,寓教於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笑聲中接受思想品德觀點。
2.2 理論分析可藉助例證名言。講授理論觀點時,可從有趣的例證講起,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於加深對理性概念的理解和擴展。漢語中的許多成語、諺語、格言、詩詞名句,現實生活中的許多活生生的事例等,都包含著或直接表現著精深的道理。像「單則易折,眾則難摧」有力地揭示了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為惡小而為之」,包含了一般違法和犯罪的關系。通過這些名言的分析,能將學生帶入到一種理論情境之中。
2.3 教學手段應多種多樣。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學生的興趣, 採用錄音錄像、幻燈投影等多媒體教學,還可以通過講故事、舉事例、看圖解意,圖表分析、時事品德報告、小品表演等方法,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讓學生在聽、看、思、說、演多種器官的並用中,學懂、記牢、運用品德知識。
3.在差異化教學方法中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傳統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衡量學生優秀與否的標志是學生對思想品德知識的識記程度,也正是這種過於對思想品德課程知識性的定位,使得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陷入了單一的狀態中,也就出現了傳統意義下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的方法。然而,我們必須意識到,此類教學方法的運用,不但忽視了對學生思維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養,而且影響到了思想品德課堂結構的改革,成為課堂教學內容、方法及組織形式改革和優化的制約瓶頸。
差異化教學方法的實質是以新課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為基礎理論,突破性的把學生進行「分類」,「分類」的真正目的在於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開展教學。也就是說,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對思想品德知識了解的基礎之上獲得新的提高,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區」體驗自己的成長,從而提高每個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思想品德課程差異化的教學方式的基礎得益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學習體現的是學生學習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師從「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轉變。自主學習倡導的是把更多的學習時間留個學生,把更多的發揮空間還給學生的教學的理念。比如,我講到「公民的義務和權利」一課,在講這一課前,先讓學生知道,公民的含義,權利和義務的含義,如果單純的用抽象的文字去論述兩者的定義,那麼學生對兩者的定義的理解變在無形中增加了約束成分。
4.回歸生活,讓思想品德理論及時得到實踐
思想品德知識學習的內在意義在於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綜合素質、身心修養、價值觀念、思想品德的影響。眾所周知,中學生正處在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對自己人生的發展定位尚處在「雛形期」,因此,如何讓思想品德知識發揮出特有的導向和基礎作用,將對學生的成長產生重要的影響。讓思想品德課堂回歸生活的教學理念,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巧設生活場景,
通過教學過程中生活場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學生與課堂的粘著力,使課堂氣氛一直處在活躍的狀態。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開學生的理解的閘門,從而培養學生對思想品德知識的發散性思維。
5.思想品德知識點的遷移、拓展教學法
思想品德知識是學生的思想支柱,是開展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之一。思想品德知識點的遷移與拓展的教學法,是以思想品德知識的網路構建為基礎,因此首先要幫助學生構建一個比較系統和全面的基礎知識的結構框架,讓學生具備知識點的遷移與拓展的結構脈絡。然後採用關聯發散思維的方式從新編排教學內容,從學生認知的發展模式出發,提出知識拓展的方向。例如,在講「多彩情緒」一課時,提出這樣的提問:「情緒的影響因素有哪些?」「當人產生情緒時,人的身體各部分將發生什麼變化?」等一系列的問題,這樣,通過思想品德知識與生物知識的結合,讓學生對思想品德知識的了解更加深刻,對生物知識也有了突破性的認識。
總之,在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是教師培養學生的一種手段,學生懂得高效的學習方法和掌握對人生的認知規律才是思想品德教學的最終目的 ,要本著「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注重教學方法的研究,才能從根本上改觀品德課教學的面貌,提高教學質量。

H. 思品課堂常用的教學策略有哪幾種

第一,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挖掘新教材的思想性。「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課的根本性質,是思想品德課的首要特徵,也是本課程的靈魂。「(《思想品德課程標准解讀》)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本質上是德育課程,必須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教學中,教師必須吃透教材,深挖其思想性,提煉思想品德觀點,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方向引導,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基本的善惡是非觀念,學做負責任的公民,過有意義的生活。
第二,發揮教師的能動創造性,對新教材進行加工創生。教材不是固定不變的,它隨著時代的發展需要不斷豐富、充實和完善。教師是有一定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的教學實踐者,不是教科書的執行者,而是教學方案的開發者。教師教學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如何使用教材(教科書)----是『教教科書』還是『用教科書教』,這是區分教師專業化程度的標尺。」(吉本均:《現代授業研究大事典》)。在教學中,教師應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能動地乃至個性化地解讀教材和運用教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道德認識出發,對教材提供的材料和信息進行合理取捨,對發生在學生身邊有典型教育意義的鮮活資料給以必要補充,使教材更豐富,內容更充實,從而實現教材的創生和教學目標的達成,提高教學效果。

I. 談初中政治的幾種教學方法

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必須滿足下列要求:
1、邏輯認知與直覺感悟相結合.
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有兩種,第一是科學的方式,第二種是審美的方式,由此獲得兩種知識,第一種是事實性知識,思想性知識,科學性知識,第二種是評價性知識.價值性知識,規范性知識
2、接受式學習與研究性學習相結合
第一類知識具有客觀性,它應當主要以接受式方式學習獲得,但這種方式有有致命的弱點,缺少直接經驗的過程,缺少知識發展的歷史敘述,忽視具體知識結論的相對性和條件性,這樣的知識缺乏活力,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3、書本學習與社會學習相結合.社會學習的主要方式有調查研究,體察民情,觀察模仿,實踐反思.
二思想政治課各類方法的功能和適用條件
1、組織進行認識與實踐活動的明理導行方法
第一、直接傳遞信息和視覺感知信息的方法,即直觀演示法.包括現場實物直觀演示,形象性直觀教具演示,象徵性直觀教具演示三種方法
第二、口頭傳遞信息和聽覺感知信息的方法,即口述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講演法,談話法,討論法
講述法 主要用於敘述事件經過,描述人物和課堂舉例.
講解法 主要用於概念原理的教學

閱讀全文

與思想品德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玫瑰疹治療方法 瀏覽:608
抑鬱症的解決方法 瀏覽:53
150蝦米彎頭下料最簡單方法 瀏覽:534
四階行列式直接的計算方法 瀏覽:342
搏擊拳訓練方法視頻 瀏覽:22
分析力的變化方法 瀏覽:605
解決商品生產基本矛盾的方法 瀏覽:757
租用土地和徵用測量方法 瀏覽:936
輸送皮帶裙邊粘接方法視頻 瀏覽:398
研究牛頓第一定律時用的什麼方法 瀏覽:895
三星vpn使用方法 瀏覽:258
絕地求生如何訓練狗的方法 瀏覽:814
轉筆方法一分鍾就學會視頻教程 瀏覽:549
解決一類題的方法 瀏覽:6
沙棘籽油食用方法 瀏覽:183
論文中實證分析研究方法怎麼寫 瀏覽:472
小米qq錄音許可權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05
褲子怎麼疊收納方法視頻 瀏覽:483
洗耳球使用方法圖解 瀏覽:196
新冠檢測標本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瀏覽: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