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肩甲肩肘拉傷錯位用什麼方法復位

肩甲肩肘拉傷錯位用什麼方法復位

發布時間:2024-01-23 15:35:14

Ⅰ 關節損傷的肩關節脫位

肩關節脫位最常見,約佔全身關節脫位的50%,這與肩關節的解剖和生理特點有關,如肱骨頭大,關節盂淺而小,關節囊鬆弛,其前下方組織薄弱,關節活動范圍大,遭受外力的機會多等。肩關節脫位虛物多發生在青壯年、男性較多。 1.手法復位
脫位後應盡快復位,選擇適當麻醉(臂叢麻醉或全麻),使肌肉鬆弛並使復位在無痛下進行。老年人或肌力弱者也可在止痛劑下(如75~100毫克杜冷丁)進行。習慣性脫位可不用麻醉。復位手法要輕柔,禁用粗暴手法以免發生骨折或損傷神經等附加損傷。常用復位手法有三種。
(1)足蹬法(Hippocrate's法)
患者仰卧,術者位於患側,雙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於患側腋窩,兩手用穩定持續的力量牽引,牽引中足跟向外推擠肱骨頭,同時旋轉,內收上臂即可復位。復位時可聽到響聲。
(2)科氏法(Kocher's法)
此法在肌肉鬆弛下進行容易成功,切勿用力過猛,防止肱骨頸受到過大的扭轉力而發生骨折。手法步驟:一手握腕部,屈肘到90度,使肱二頭肌鬆弛,另一手握肘部,持續牽引,輕度外展,逐漸將上臂外旋,然後內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線,再內旋上臂,此時即可復位。並可聽到響聲。
(3)牽引推拿法
傷員仰卧,一助手用布單套住胸廓向健側牽拉,第二助手用布單通過腋下套住患肢向外上方牽拉,第三助手握住患肢手腕向下牽引並外旋內收,三方面同時徐徐持續牽引。術者用手在腋下將肱骨頭向外推送還納復位。二人也可做牽引復位。
後脫位可用足蹬法或牽引推拿法復位。
復位後肩部即恢復鈍園豐滿的正常外形、腋窩、喙突下或鎖骨下再摸不到脫位的肱骨頭,搭肩試驗變為陰性,X線檢查肱骨頭在正常位置上。如合並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因骨折片與肱骨幹間多有骨膜相連,在多數情況下,肩關節脫位復位後撕脫的大結節骨片也隨之復位。
復位後處理:肩關節前脫位復位後應將患肢保持在內收內旋位置,腋部放棉墊,再用三角巾,綳帶或石膏固定於胸前,3周後開始逐漸作肩部擺動和旋轉活動,但要防止過度外展、外旋,以防再脫位。後脫位復位後則固定於相反的位置(即外展、外旋和後伸拉)。
2.手術復位
有少數肩關節脫位需要手術復位,其適應症為:肩關節前脫位並發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向後滑脫阻礙手法復位者;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頭與關節盂之間影響復位者;合並肱骨外科頸骨折,手法不能整復者;合並喙突、肩峰或肩關節盂骨折,移位明顯者;合並腋部大血管損傷者。
3.陳舊性差雀液肩關節脫位的治療
肩關節脫位後超過三周尚未復位者,為陳舊性脫位。關節腔內充滿瘢痕組織,有與周圍組織粘連,周圍的肌肉發生攣縮,合並骨折者形成骨痂或畸形癒合,這些病理改變都阻礙肱骨頭復位。
陳舊性肩關節脫位的處理:脫位在三個月以內,年輕體壯,脫位的關節仍有一定的活動范圍,X線片無骨質疏鬆和關節內、外骨化者可試行手法復位。復位前,可先行患側尺骨鷹嘴牽引1~2周;如脫位時間短,關節活動障礙輕亦可不作牽引。復位在全麻下進行,先行肩部按摩和作輕輕的搖擺活動,以解除粘連,緩解肌肉痙攣,便於復位。復位操作採用牽引推拿法或足蹬法,復位後處理與新鮮脫位者相同。必須注意,操作切忌粗暴,以免發生骨折和腋部神經血管損傷。若手法復位失敗,或脫位已超過三個月者,對青壯年傷員,可考慮手術復位。如發現肱骨頭關節面已嚴重破壞,則應考慮作肩關節融合術或人工關節置換術。肩關節復位手術後,活動功能常不滿意,對年老患者,不宜手術治療,鼓勵患者加強肩部活動。
(四)習慣性肩關節前脫位的治療
習慣性肩關節前脫位多見於青壯年,究其原因,一般認為首次外傷脫位後造成損傷,雖經復位,但未得到適當有效的固定和休息。由於關節囊撕裂或撕脫和軟骨盂唇及盂緣損傷沒有得到良好修復,肱骨頭後外側凹陷骨折變平等病理改變,關節變得鬆弛。以後在輕微外力下或某些動作,如上肢外展外旋和後伸動作時可反復發生脫位。肩關節習慣性脫位診斷比較容易,X線檢查時,除攝肩部前後位平片外,應另攝上臂60~70°內旋位的前後X線片,如肱骨頭後側缺損可以明確顯示。
對習慣性肩關節脫位,如脫位頻繁宜用手術治療,目的在於增強關節囊前壁,防止過分外旋外展活動,穩定關節,以避免再脫位。手術方法較多,較常用的有肩胛下肌歲鎮關節囊重疊縫合術(Putti-Platt氏法)和肩胛下肌止點外移術(Magnuson氏法)。

如何處理肩關節脫位 5種方法來處理肩關節脫位

目錄方法1:牽拉上肢進行復位1、屈曲上肢。2、轉動手臂。3、慢慢舉起手臂。方法2:利用重力進行復位1、找個地方躺下。2、找一個東西進行負重。3、慢慢放下手臂。4、耐心等待。方法3:利用膝蓋進行復位1、坐位,膝蓋貼在胸前。2、抓住膝蓋。3、施力。方法4:朋友幫助下進行復位1、找個地方躺下。2、讓朋友握住你的手。3、牽拉手臂。方法5:復位後處理1、將手臂放在冰上。2、綁上吊帶。3、用葯。4、看醫生。5、物理治療。關節脫位如果不及時處理,會使人感到很痛苦。肩關節脫位時,伸展肩部、上臂和軀乾的肌肉都會引起劇烈的疼痛。如果你不幸肩膀脫位,嘗試一下下面的方法來快速復位。
方法1:牽拉上肢進行復位
1、屈曲上肢。你可以在坐位、站位或仰卧位進行復位。屈肘,使前臂和上臂呈90度角。這個動作可能會很痛苦,但是如果不是不堪忍受,你還是可以繼續的。
2、轉動手臂。旋轉手臂使背面朝前,伸展手臂,不要放在身體前面。慢慢地向上旋轉,這樣你就把手臂轉出關節里。
3、慢慢舉起手臂。緩慢將手臂舉過頭部。當你到達略高於頭部的一個點時,肩關節就會自動復位。如果這樣很難成功,手牽拉時用一定的力量,使肌肉更加舒展。
方法2:利用重力進行復位
1、找個地方躺下。如果你在家,可以躺在桌子或床上。假使你在野外,可以躺在低垂的樹枝上。你需要平躺下,手臂懸垂而不接觸地面。
2、找一個東西進行負重。雖然你可以在沒有負重的情況下進行這項復位,但是重物可以使復位更順利。如果可能的話,將重物綁在手臂上納槐,你也可以緊握住重物。
3、慢慢放下手臂。動作不要過於生澀或劇烈,保證手和手臂以平穩的速度下降。當手臂和身體垂直時就不要再動了,保持手高於地面。
4、耐心等待。通過休息手臂,你就在慢慢牽拉肌肉。當手臂脫位時,肌肉會收縮從而導致疼痛。當肌肉放鬆和舒展時,不出幾分鍾,肩關節應該就會自動復位了。
方法3:利用膝蓋進行復位
1、坐位乎茄鬧,膝蓋貼在胸前。地面和床上是首選,這樣你就可以有足夠的空間滾動。如果這樣做舒服的話,可以只屈曲患側的膝蓋,健側保持伸展。
2、抓住膝蓋。交叉手指,將雙手放在膝蓋前,大拇指朝天。
3、施力。當你把手放在膝蓋前時,慢慢後仰對手臂施歲罩力。你也可以將膝蓋拉向前來製造張力。做這個動作時一定要非常慢,動作不要太生硬以免進一步損害肩關節。繼續牽拉直到關節復位。
方法4:朋友幫助下進行復位
1、找個地方躺下。如果你在戶外,躺在寬的、低掛的樹枝上;在家可以躺在桌子或床上。調整一下使肩膀和上肢垂在邊緣,同時保證身體的其他部分有支撐。
2、讓朋友握住你的手。朋友要緊緊抓住你,不要突然打滑或猛拉你的手臂。你們可以把手指交叉起來,當然最主要是保證別人可以舒服的拉伸你的手臂。
3、牽拉手臂。有必要的話,在拉的過程可以讓朋友的腳頂住你的身體作為支點。平緩的牽拉手臂遠離身體,不要加速。手臂上持續的張力可以拉伸肩部肌肉,幾分鍾後就會彈回原位。
方法5:復位後處理
1、將手臂放在冰上。在復位前你也可以進行冰敷,可以減少疼痛肩膀的腫脹。切勿直接冰敷,把冰塊包在毛巾或其他東西里,再放在手臂上。
2、綁上吊帶。盡管在復位後你很快會感到疼痛緩解,但是隨後的幾天你仍會感到持續的疼痛。為防止進一步損傷,你要一直用吊帶將肘部固定。這個要戴一到兩周,直到你感覺不到疼痛為止。
3、用葯。為了減輕肩部疼痛,你可以吃一些非處方的止痛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或萘普生。葯物會減少疼痛程度,同時有助於緩解關節腫脹。
4、看醫生。如果你的肩膀復位不成功或擔心關節的損傷情況嚴重,盡可能早去看醫生。越早就醫,治療就越容易。
5、物理治療。為了重新獲得肩膀功能,避免以後可能的問題,你有必要去看一下物理治療師。他們會幫你伸展和按摩來減輕疼痛,在保證不增加脫位的危險性的情況下做關節全范圍活動。
小提示盡量減少關節脫位者的移動。走路和任何牽拉肩膀的動作都會造成疼痛。
脫位後盡可能早的復位,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復位會越來越困難。
如果他們需要去急診室,帶他們去最近的醫院,在轉運過程中要托著手臂。用膠帶、襯衫等任何可以當做懸帶的東西,包在手臂和肘的下面,掛在對側肩膀上。
保證足夠的時間來癒合。
警告嚴重創傷時不要按照指南復位。
肩袖周圍軟組織損傷如肩袖有填充時,癒合會很慢或不癒合。
反復脫位的患者可能會有並發症,如肱骨骨折和肩袖損傷。
這些方法只是在緊急情況下,或在邊緣、偏僻地區時,用於就醫前的穩定肩關節使用。正常情況下,你最好還是去醫院、診所或醫療機構就診。
韌帶和肌腱受牽拉或撕裂時會癒合很慢。這種情況就要增加就醫和物理治療的時間。
一些並發症,如嚴重軟組織損傷、骨折或骨頭碎片都會加大肩關節手法復位的難度。

Ⅲ 運動過程中扭傷的處理辦法

1、冷敷,就是用冷水或冰塊放在患處10—15分鍾,讓血管收縮,減少出血,讓腫痛降低到最小;

2、在沒有骨折的情況下,找懂行的立即給正位,讓錯位的筋恢復原位;

3、看扭傷情況卧床休息24——48小時;

4、熱敷,每天早晚兩次。一般3——5天痊癒。

治療原則:

1、扭傷當天,每3到4小時進行15分鍾冷敷(可以緩解腫脹)。

2、至少讓受損肌肉休息一天。

3、保持拉傷的肌肉處於抬高的位置可以縮短症狀持續時間。

(3)肩甲肩肘拉傷錯位用什麼方法復位擴展閱讀:

鑒別診斷:

1、運動損傷運動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損傷。其損傷部位與運動項目以及專項技術特點有關。如體操運動員受傷部位多是腕、肩及腰部,網球肘多發生於網球運動員與標槍運動員。

2、關節囊損傷關節囊損傷是在外力打擊、壓砸,碰撞或顛撲、負重、扭轉時造成的局部腫脹、疼痛、瘀斑、肢體活動受限等症狀。

Ⅳ 常見的運動損傷與處理辦法(2)

(2)各部位骨折的臨時固定

①上肢骨折

鎖骨骨折,用兩個棉墊分別置於雙側腋下,然後用雙環包紮法或「8」字形包紮法,最後以小懸臂帶將傷肢掛起。

肱骨骨折,用2-4塊合適夾板固定上臂,肘屈90°,用懸臂帶懸吊前臂於胸前,最後以疊成寬頻的三角巾把傷肢綁在軀幹上加以固定。如無夾板,可用布帶將上臂包纏在胸部側方,並將前臂懸吊胸前。

前臂及腕部骨折,用1-2塊有墊夾板在掌背側固定前臂,屈肘90°,前臂中立位用大懸臂帶懸吊胸前。

手部骨析,用手握紗布棉花團或綳帶卷,然後用有墊夾板或木板置於前臂掌側固定,用大懸臂帶懸吊於胸前。

②下肢骨析

股骨骨折,用長短兩塊夾板,分別置於傷肢外側和內側,外側上自腋下,下達足跟,內側自大腿根部至足部。夾板內面應墊軟物,然後用布帶進行包紮固定,在外側作結。如無夾板,可將兩腿並擾捆在一起。

髕骨骨折,在腿後放一夾板,自大腿至足跟,用布帶在膝上,膝下和踝部將膝關節固定在伸直位,防止屈曲。

脛腓骨及踝部骨折,用夾板1-2塊,上自大腿中部,下達足跟部,或用一長鋼絲托板,上自大腿中部,下在足跟部轉成直角,包紮固定。

③脊柱骨折臨時固定與搬運

搬運時必須使脊柱保持在伸直位,不能前屈,後伸和旋轉,嚴禁1人背運,2人抱抬或用軟墊搬運,否則會加重脊髓的損害。

正確搬運法

一般由3-4人搬運,分別於患者兩側,用雙手托起背部,腰部,臀部和大腿,(若頸椎骨折可一人專管頭部的牽引固定),幾人托起的力和時間要保持一致,使脊柱保持水平位,緩慢地搬放於硬板單架上。也可用滾動法,即將擔架置於病人體側,一人穩住頭,其餘將病人推滾到木板或擔架上。胸腰推骨析可在腰部墊一薄墊;頸椎骨折應將頭頸放在中立位,頭頸兩側用沙袋或衣物固定,以防頭部活動。

腰椎骨折:疑有腰椎骨折時,要盡量避免骨折處有移動,更不能讓傷員坐起或站起,以免引起或加重脊髓損傷,不論傷員是仰卧或俯卧,盡可能不要變動原來的位置。用硬板擔架或門板放在傷員身旁,由數人協力輕輕把傷員搬至木板上,取仰卧位,並用數條寬頻把傷員縛扎在木板上。若腰部懸空時,應在腰下墊一小枕或捲起的衣服。若使用帆布擔架時,傷員要俯卧,使脊柱伸直,禁止屈伸。

頸椎骨折:若固定與搬動方法不當,有引起脊髓壓迫的危險,可立即發生四肢與軀乾的高位截癱,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務必使頭部固定於傷後位置,不屈不伸不旋轉,數人協力把傷員搬至木板上,頭部兩側用沙袋或捲起的衣服固定,用數條寬頻把傷員縛扎在木板上,嚴禁頭頸左右旋轉與屈伸。

關節脫位的急救

脫位或脫臼是指關節面失去正常的聯系。關節脫位可分為損傷性脫位,先天性脫位,習慣性脫位,病理性脫位,開放性脫位和閉合性脫位,以及完全脫位與不完全脫位等。關節脫位同時可伴有關節囊、骨膜、關節軟骨、韌帶、肌腱等組織的損傷或撕裂,嚴重時還會傷及神經或伴有骨折。

(一)原因

關節脫位在運動中大多是由於間接外力所致。如摔倒後用手撐地,可引起肘關節或肩關節脫位,這在田徑、球類、體操等項目中時有發生。也有少數為直接暴力引起。

(二)關節脫位的急救:

關節脫位後,關節內發生血腫,如果復位不及時,血腫會機化而發生關節粘連,使關節復位增加困難。因此,脫位後應盡早進行整復,不但容易成功而有利於關節功能的恢復。

若不能及時復位則應立即用夾板和綳帶在關節脫位所形成的姿勢下進行臨時固定,保持傷員安靜,盡快送醫院處理。

在運動損傷中以肩,肘關節脫位為常見,其臨時固定方法為:

肩關節脫位 可用大懸臂帶懸掛傷肢前臂於屈肘位。

肘關節脫位 最好用鐵絲夾板彎成合適的角度,置於肘後,用綳帶固定後再用大懸臂帶掛起前臂。如無鐵絲夾板,可直接用大懸臂帶固定傷肢。若現場無三角巾、綳帶、夾板等,可就地取材,用頭巾、衣物、薄板、竹板、大本雜志等作為替代物。

心肺復甦

呼吸停止和心跳停止,可以單獨或同時發生。呼吸停止後則全身缺氧,隨即可引起心跳

停止;心跳停止後,延髓血流即停止,可迅速引起延髓缺氧及中樞性呼吸衰竭而導致呼吸停止。引起呼吸、心跳驟停的原因較多,較常見的有電擊傷,一氧化碳中毒或葯物中毒、嚴重創傷和大出血、溺水和窒息等。

呼吸停止但心跳尚未停止的病人,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並注意心臟工作情況;心跳停止而呼吸尚未停止的傷員,應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擠壓並注意維護呼吸道通暢;呼吸和心跳都停止的病人,應同時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最好由兩人配合進行,一人作人工呼吸,一人作胸外心臟擠壓,兩者操作頻率之比1∶4。呼吸、心跳驟停的搶救,必須做到行動迅速,爭分奪秒,才可能挽救病人生命。雖然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法在運動實踐中應用較少,但在群眾性游泳中發生溺水卻非少見。因此,體育教師和教練員掌握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法是非常必要的。

現場急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

1.人工呼吸 肺位於富有一定彈性的胸廓內,當胸廓擴大時,肺也隨著擴張,於是肺的容積增大,外界空氣進入肺內,即為吸氣;當胸廓縮小時,肺也隨之回縮,肺內氣體排出體外,即為呼氣。對呼吸停止的人,可根據以上原理用人工被動擴張與縮小胸廓的方法,使空氣重新進出肺臟,以實現氣體交換,稱為人工呼吸法。人工呼吸方法較多,最有效的是口對口吹氣法。

(1)口對口吹氣法:傷員仰卧,頭部置於極度後仰位,打開口腔並蓋上一層紗布。救護者一手托起患者下頜,掌根部輕壓環狀軟骨,使其間接壓迫食道,以防吹入的空氣進入胃內;另一手捏住患者鼻孔,深吸一口氣後,對准患者口部吹入。吹氣完後,立即松開捏住鼻孔的手。如此反復進行,每分鍾吹氣16~18次。

(2)注意事項:施行人工呼吸前,應迅速消除患者口腔、鼻腔內的假牙、分潑物或嘔吐物,松開衣領、褲帶和胸腹部衣服。開始時,吹氣的氣量和壓力宜稍大些,吹氣10~20次後應逐漸減少,以維持上胸部輕度升起為度。牙關緊閉者,可採用口對鼻吹氣法,救護者一手閉住患者口部,以口對鼻進行吹氣,其他操作與口對口吹氣法相同。

(3)有效的表現:(1)吹氣時胸廓擴張上抬;(2)在吹氣過程中聽到肺泡呼吸音。

2.胸外心臟擠壓法 心臟位於胸腔縱隔的前下部,前鄰胸骨下半段,後為脊柱,其左右移動受到限制。胸廓具有一定的彈性,擠壓胸骨體下半段,可間接壓迫心臟,使心臟內的血液排出;放鬆擠壓時,胸廓恢復原狀,胸內壓下降,靜脈血則迴流至心臟。因此,反復擠壓和放鬆胸骨,即可恢復血液循環。

(1)操作方法:病人仰卧在木板或平地上。救護者雙手手掌重疊,以掌根部放在病人胸骨體的下半段,肘關節伸直,藉助於自身體重和肩臂肌的力量,均勻而有節律地向下施加壓力,使胸骨體下半段和相連的助軟骨下陷3~4cm,隨後立即將手放鬆(掌根不離開病人皮膚),如此反復進行。成人每分鍾擠壓60~80次;小兒用單手掌根擠壓,每分鍾擠壓100次左右。

(2)注意事項:救護者只能用掌根壓迫病人胸骨體下半段,不可將手平放,手指要向

上稍翹起與肋骨離開一定距離;擠壓方向應垂直對准脊柱;擠壓時應帶有一定的沖擊力;用力不可太輕或太大,太輕不能起到間接壓迫心臟的作用,太猛會引起肋骨骨折。在就地進行搶救的同時,要迅速請醫生來處理。

(3)擠壓有效的表現:摸到頸動脈或股動脈搏動,上肢收縮壓在8kpa(60mmHg)以上,口唇、指甲床的顏色比擠壓前紅潤,有的病人呼吸逐漸恢復,原來已散大的瞳孔也隨著縮小而趨恢復。若出現以上表現,說明擠壓有效,應堅持做到病人出現自動心跳為止;如果沒有出現上述表現,則說明擠壓無效,應改進操作方法和尋找其他原因,但不可輕易放棄現場搶救。

3.心肺復甦的有效指標:(1)按壓時在頸,股動脈處應摸到博動,聽到收縮壓在60毫米汞柱以上。(2)面色、口唇、指甲床及皮膚等色澤轉紅。(3)擴大的瞳孔再度縮小。(4)呼吸改善或出現自主呼吸。只要有前1-2項有效指標出現。心臟按壓就應堅持下去。

無論是呼吸驟停或心跳驟停,或呼吸與心跳均驟停,在進行現場急救的同時,都應迅速派人請醫生來處理。

附:真死和假死的判斷

病人死亡具有如下特徵:(1)呼吸停止:(2)心跳停止:(3)瞳孔擴大,對光反射消失;(4)角膜反射消失,若只出現上述1-2個徵象,為假死。若四個徵象齊備,並且用手捏眼球時,瞳孔變形,即為真死。

搬運傷員的方法

傷病員在現場進行初步急救處理和隨後送往醫院的過程中,必須要經過搬運這一重要環節。正確的搬運術對傷病員的搶救、治療和預後都至關重要。從整個急救過程來看,搬運是急救醫療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僅僅把搬運看成簡單體力勞動的觀念是一種錯誤觀念。

搬運方法:

1.徒手搬運:

a.單人搬運:由一個人進行搬運。常見的有扶持法、抱持法、背法。

b.雙人搬運法:椅托式、轎杠式、拉車式、椅式搬運法、平卧托運法。

2.器械搬運法:將傷員放置在擔架上搬運,同時要注意保暖。在沒有擔架的情況下,也可以採用椅子、門板、毯子、衣服、大衣、繩子、竹竿、梯子等製作簡易擔架搬運。

3.工具運送:如果從現場到轉運終點路途較遠,則應組織、調動、尋找合適的現代化交通工具,運送傷病員。

4.危重傷病員的搬運:

a.脊柱損傷:硬擔架,3~4人同時搬運,固定頸部不能前屈、後伸、扭曲。

b.顱腦損傷:半卧位或側卧位。

c.胸部傷:半卧位或坐位。

d.腹部傷:仰卧位、屈曲下肢,宜用擔架或木板。

e.呼吸困難病人:坐位。最好用折疊擔架(或椅)搬運。

f.昏迷病人:平卧,頭轉向一側或側卧位。

g.休克病人:平卧位,不用枕頭,腳抬高。

休克的急救

運動損傷的急救,是在運動現場對傷員採取迅速合理的急救方法,不僅能挽救傷員生命,減輕痛苦和預防並發症,而且可以為進一步治療及康復創造良好條件。

一、休克和休克的現場處理

休克是機體多到各種有害因素的強烈侵襲而導致有效循環血量銳減,主要器官組織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嚴重全身性綜合征。

(一)原因和原理:

休克產生的原因很多,運動損傷中並發的休克主要是創傷性休克,多為嚴重創傷引起的劇烈疼痛,如多發性骨折,睾丸挫損,脊髓損傷等,主要是通過神經反射使周圍血管擴張,血液分布的范圍增大,造成相對的血容量不足,脊髓損傷可以阻斷血管運動中樞與周圍的血管間的聯系,使血管擴張,引起休克;其次為出血性休克,由於損傷引起急劇體內外出血造成大量失血,失血漿,失液均可導致循環血量減少而發生休克。如,腹部挫傷致肝脾破裂的內出血,股骨骨摺合並大動脈的外出血等。

休克的發病原理是有效循環血量不足,引起全身組織和血流灌注不良,導致組織缺血缺氧,代謝紊亂和臟器功能障礙(包括心腦、肺、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

(二)急 救:

對於休克病人要盡早進行急救。應迅速使病人平卧安靜休息。患者的體位一般採取頭和軀幹部抬高10度,下肢胎高約20度的體位,這樣可增加回心血量並改善腦部血流狀況。松解衣物,保持呼吸道暢通,清除口中分泌物或異物,對病人要保暖,但不能過熱,以免皮膚擴張,導致血管床容量增加,使回心血量減少,影響生命器官的血液灌注量和增加氧的消耗。在炎熱的環境下則要注意防暑降溫,同時盡量不要搬動病人;若傷員昏迷,頭應側偏,並將舌頭牽出口外,必要時要吸氧和行口對口人工呼吸,並針刺成掐點人中、百會、合谷、內關、湧泉、足三里等穴。與此同時,應積極去除病因,如由於大量出血引起的休克,應立即採取有效的方法止血;由於外傷,骨折等劇烈疼痛所引起的休克,應給予鎮痛劑和鎮靜劑,以減少傷員痛苦,防止加重休克;骨折者應就地上夾板固定傷肢。

以上是一般的抗休克措施,由於休克是一種嚴重的,危及生命的病理狀態,所以在急救的同時,應迅速請醫生或及時送醫院處理。對休克病人應盡量避免搬運顛簸。

第三節 常見運動損傷的處理

一、軟組織損傷

這類損傷可分為開放性損傷和閉合性損傷。前者有擦傷,撕裂傷,刺傷等;後者有挫傷,肌肉拉傷等。

1.擦傷

(1)原因與症狀 因運動使皮膚受搓致傷。跑步摔倒時,體操運動時身體擦磨器械受傷。擦傷後皮膚出血或組織液滲出。

(2)處理 小面積擦傷,可以用紅葯水塗抹傷口即可。大面積擦傷,先用生理鹽水洗凈,再塗抹紅葯水,再用消毒布覆蓋,最後用紗布包紮。面部擦傷最好不用龍膽紫等染色劑塗抹,因為用後可能在數月內染色不退,有礙美觀。如膝關節處皮膚擦傷,先要洗凈,然後用消炎油膏塗抹,蓋上無菌紗布,粘膏固定,必要時纏上綳帶。

2.撕裂傷

(1)原因與症狀 在劇烈運動時,或受到突然強烈的撞擊時,造成肌肉撕裂。其中包括開放性傷和閉合性損傷。常見有眉際撕裂,跟腱撕裂等。開放傷頓時出血,周圍紅腫。閉合傷觸及時有凹陷感和劇烈疼痛。

(2)處理 輕度開放傷,用紅葯水塗抹即可;裂口大時,則需止血和縫合傷口,必要時注射破傷風抗毒血清,以防破傷風症。如肌健斷裂,則需要手術縫合。

3.挫傷

(1)原因與症狀 因撞擊器械或練習者之間相互碰撞而造成挫傷。單純挫傷會在損傷處出現紅腫,皮下出血,並有疼痛。內臟器官受傷時,則會出現頭暈,臉色蒼白,出虛汗,四肢發涼等現象,嚴重者甚至出現休克。

(2)處理 在24小時內冷敷或加壓包紮,抬高患肢或外塗中葯。24小時以後,可按摩或理療。進入恢復期可進行一些功能性鍛煉。如果懷疑內臟損傷,則臨時處理後,送醫院檢查和治療。

4.肌肉拉傷

(1)原因與症狀 通常在外力直接或間接作用下,使肌肉過度主動收縮或被動拉長時引起肌肉拉傷。特別是由手准備活動不充分,動作不協調以及肌肉彈性、伸展性、肌力差者更易拉傷,損傷後傷處腫脹、壓痛、肌肉痙攣,觸診時可摸到硬塊。嚴重的肌肉拉傷是肌肉撕裂。

(2)處理 輕者可即刻冷敷,局部加壓包紮,抬高患肢。24小時後可施行按摩或理療。如果肌肉已大部分或完全斷裂者,在加壓包紮急救後,固定患肢,立即送醫院手術縫合。

二、關節、韌帶扭傷

扭傷是由於受到外力的沖擊,使關節和韌帶產生非正常的扭動而致傷。

1.原因與症狀

受外力的觸擊或撞擊;運動時身體落地重心不穩向一側傾斜或踩在他人足上或高低不平的地面上而致傷。傷後局部能力立即喪失,有明顯腫脹、疼痛等。

2.處理

(1)傷後立即抬高患肢,傷情嚴重的要立即冷敷或用自來水沖淋,加壓包紮,固定休息;使毛細血管收縮,防止腫脹。

(2)24小時後即可拆除包紮,可採用熱敷、理療,使毛細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

(3)嚴重扭傷;如韌帶斷裂,關節脫位,應盡快到醫院縫合或做固定處理。

三、溺水

1.原因與症狀

在游泳時,因肌肉痙攣或技術上的原因導致溺水。溺水時,水經過鼻進入肺內,造成呼吸道阻塞,或者因吸水的刺激,引起喉部肌肉痙攣使氣體不能進出,導致窒息和昏迷。如果時間稍長,則因缺氧而危及生命。

窒息後,臉色蒼白而腫脹,眼睛充血,口鼻充滿泡沫,四肢冰冷,神志昏迷,胃腹吸滿水而鼓起,甚至呼吸跳停止。

2.處理

(1)立即將溺水者救上岸後,清除口腔中的分泌和其他異物,並迅速進行倒水,但不要過分強調倒水而延誤了寶貴的搶救時間。

(2)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若心跳已停止應同時施行心臟外擠壓法。人工呼吸和心臟胸外擠壓以1∶4的頻率進行,急救者之間應密切配合,進行積極而耐心的搶救,直至自主恢復呼吸為止。

(3)清醒後,立即送醫院,作進一步檢查和治療。在運送途中必要時繼續進行人工呼吸。

四、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

這種損傷以內側損傷較常見,多發生在膝關節處,小腿突然外旋,或足部固定,大腿突然內收內旋,都可使內側副韌帶損傷。如旋風腳落地方法不當,極易造成內側副韌帶損傷。另外,關節外側受暴力撞擊也可造成損傷。症狀表現為傷部疼痛,腫脹,皮下淤血,活動困難。處置的方法是受傷後應立即冷敷,嚴重的要用綳帶固定包紮。24小時後可按摩、熱敷。

五、急性腰扭傷

運動時,身體重心不穩定或肌肉收縮不協調,腰部受力過重或脊柱運動時超過了正常生理范圍都易引起腰部扭傷。病狀表現為傷後一側或兩側當即發生疼痛,有時聽到「格格」的響聲,有時出現腰部肌肉痙攣和運動受限。輕微扭傷當時無明顯疼痛感,第二天起床時覺得腰部疼痛,不能前屈,用不上勁,損傷部位有明顯的壓痛點。

處置的方法是輕微扭傷可按摩、熱敷。較嚴重的應讓患者平卧,一般不應立即搬動。如果疼痛劇烈,應用擔架抬送醫院診治。

拓展: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

1.科學健身、科學鍛煉是最主要的預防措施

對於普通的'業余運動愛好者來說,運動更多是為了緩解壓力,促進健康,降低體脂肪等。因此運動時應該降低競爭性、增強娛樂性,讓自己能享受運動的過程;同時運動項目盡量多樣化,避免單一的運動方式,爭取身體的各個部位都能鍛煉得到。在選擇運動項目時也要根據個人的情況來選擇,要做到循序漸進計劃、由慢到快、少到多、短到長、簡單到復雜。把運動鍛煉當成和吃飯睡覺一樣重要的事情,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不要長時間的中斷,。

2.重視小傷小病

很大一部分的慢性損傷是由於在健身運動中對運動量的安排不夠科學合理,從而造成了身體局部過於疲勞,最終導致過勞損傷。也有一部分人是因為在健身運動中一次急性損傷並沒有得到恰當的治療或者是損傷尚未完全康復又恢復運動,發展成的慢性損傷。因此,在健身運動中要特別注意對急性損傷作及時准確的治療,並科學合理的安排好健身運動的強度和時間,掌握好運動量,避免各種組織勞傷的發生。

3.准備活動要充分

在健身運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備活動,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准備活動不但可以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克服機體的生理惰性,而且能增加肌肉中毛細血管開放的數量,提高肌肉的彈性,同時還能提高運動器官的機能,增強韌帶的彈性,使關節腔內的滑液增多,防止肌肉和關節的損傷。在沒有做准備活動的情況下進行健身訓練,身體的機能可以在20~30秒內發揮出較大的工作效率,而內臟器官則在2~3分鍾才能發揮較大的工作能力。內臟器官的機能不能適應肌肉運動的要求,不僅影響運動表現,而且還會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甚至會出現休克的現象。因此,不做准備活動就進行健身運動其潛在的威脅是非常大的。

4.注意運動間歇的放鬆

在看一些健身方案或者指導的時候,你一定會注意到各個動作之間都會說休息xx秒(一般是幾十秒或者幾分鍾不等),別忽略這小段的間歇休息時間。在健身運動中,這小小的休息能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勞,防止由於局部負擔過重而出現的運動損傷。

另外,放鬆應根據健身項目特定來進行。如側重於上肢練習的項目,在間隙期可做一點下肢的練習。這樣可以改善血液供給,使肢體中已疲勞的神經細胞加深抑制,得到休息,對於消除疲勞及有效防止運動損傷有著積極的意義。

5.健身鍛煉後要注意放鬆活動

健身鍛煉後通過拉伸放鬆方法使得體溫,心率、呼吸、肌肉的應激反映恢復到鍛煉前的正常水平。這種鍛煉後的恢復與鍛煉前的熱身運動同等的重要,對於有效的預防運動損傷是非常有意義的。根據不同的健身項目進行有針對性的放鬆活動,可以防止鍛煉後出現的肌肉緊張充血,恢復更快。

運動損傷發病的潛在因素:

運動技術的發病多因運動項目的不同而不同,有其自身的發病規律,即各項運動有其不同的損傷好發部位及其專項多發病。例如,體操運動員的跟腱斷裂、羽毛球運動員的椎斑疲勞骨折等,其他項目也是如此,尤其是慢性損傷。究其規律多由運動項目與人體兩方面所存在的潛在因素共同決定的。

其一,運動項目及其技戰術對人體的特殊要求;

其二,人體自身某些部位在運動中所表現出的解剖生理弱點。

大家知道:人體上體占人體體重的50%,是用有限的骨骼來支撐的。骨骼因不能直接抵抗外來的撞擊,必須同關節組成一體,起到吸收及減緩沖擊力的作用,如此構造,遍布全身各處,在沒有多少肌肉覆蓋的脛部等抵禦沖擊的能力很若。

例如:人由於直立行走,腰椎受到內臟的壓力,以及頸椎抵禦7公斤的頭顱,過度彎曲和牽拉,非常容易造成損傷。因此,這兩方面潛在因素在運動中是客觀潛伏存在的,並不一定直接導致運動損傷的發生。兩個致傷條件是:技術動作錯誤、不合理、不正確,違反人體解剖學和生物力學規律,從而導致運動損傷發生,此時多為急性損傷;人體的某些局部運動負荷長期過重,超出該組織所能承受的最大程度,而逐漸發生退行性病理改變,導致慢性損傷。

運動損傷發生的直接原因:

造成運動損傷的兩個潛在因素是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是對立統一,也是客觀存在的,它們的存在僅能說明運動中具有發生損傷的可能,並不一定直接導致損傷的發生,在進行體育運動及身體鍛煉中沒有適當的保護措施則使受傷的危險性增高。但是身體的不協調性也非常容易引起損傷。下面介紹促使運動損傷發生的直接原因:

(一)認識不足,措施不當。

首先:體育教師和體育鍛煉者對預防運動損傷的意義認識不足,思想麻痹,存在一些片面的認識,如「運動損傷難免」、「運動損傷不過是些小傷小病」,關系不大,甚至將預防運動損傷的科學態度與勇敢、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對立起來。因此,在教學中未能積極地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發生損傷後也不認真總結分析。

其次:不少男性青少年生活經驗不多,思想麻痹,缺少防傷觀念,運動中好勝心強,好奇心大,心血來潮,忘乎所以,常盲目、冒失地從事力所不及的運動動作,導致運動損傷;一些女學生在體育運動膽小、害羞、畏難,做動作時恐懼、猶豫、緊張、這些都會造成動作失敗而受傷。

(二)准備運動不足:

不論在何種體育運動中,充分的准備活動是保證學生不受損傷主要手段。因此,無論是在平常的體育鍛煉還是教學、訓練中,都應充分做好准備活動,准備活動的目的是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特別是克服植物性神經的惰性。通過全身各關節、肌肉的活動,加速血液循環,使肌肉組織得到充分的血液供應,以便增強肌肉的力量和彈性,並恢復技術動作的條件反射聯系,為正式活動做好充分的准備。但是,在體育運動中經常犯的毛病是:

A、不做准備活動就進行激烈的體育活動,極易造成肌肉損傷、關節扭傷;

B、准備活動敷衍了事,在神經系統和各器官系統的功能尚未達到適宜水平;

C、准備活動的內容不得當;

D、過量的准備活動致使身體功能不是處於最佳狀態而是有所下降。

例如:我市某學校的體育教師,今年初在教體育課墊上運動時,一位準備活動沒做開的學生在做動作時不慎扭傷了脖子。引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

(三)運動量安排不合理

運動實踐證明,運動量安排不合理,不但不能起到鍛煉身體的效果,還會引發運動損傷。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局部運動負荷安排不合理

長期局部負荷過大(例如單打一的鍛煉,以致超過了人體組織所能承受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進行體育鍛煉,人體組織結構因過度摩擦、擠壓、或因過度牽拉,引起微細損傷積累,導致慢性損傷。

例如:慢跑使人上癮,除了消耗熱量、維持體型之外,還可以強化免疫力。就運動心理學來說,慢跑還可以降低焦慮、強化自信、以及增強抗壓能力;對心臟而言,它可以使心肌細胞活性上升、心室生理性擴大、心搏量與心輸出量增加、以及增進冠狀動脈循環;對肺臟而言,長期慢跑也有助於提升肺活量。美中不足的是,長跑也會有運動傷害,其中最常見的是「過度使用傷害」。

「過度使用傷害」一詞首見於1968年美國醫學協會期刊一篇分析慢跑生物力學的文章,成因除了內在因子,如慢跑者本身骨骼肌肉異常,以及年齡、性別、體重的差異之外,主要是外在因子,即由於耐力訓練或是重復使用而造成,其中又以突然增加跑步的強度最容易造成傷害。跑步的強度指數包括距離、速度、坡度與頻率,不論你慢跑的目的是為了改善體能還是挑戰極限,這些指數都必須逐次增加,(即循序漸進原則)否則就很容易受傷。

閱讀全文

與肩甲肩肘拉傷錯位用什麼方法復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工剝玉米皮根部快速方法 瀏覽:297
液體中壓強的簡易測量方法 瀏覽:700
研究中重要的方法原則 瀏覽:263
增加糖耐量的最佳方法 瀏覽:70
x1到2y的計算方法 瀏覽:192
雷區取水時間計算方法 瀏覽:927
形容想出好方法的成語有哪些 瀏覽:951
財智賬戶卡登錄企業手機銀行方法 瀏覽:754
bim構件連接方法 瀏覽:871
如何用物理方法恢復散光 瀏覽:683
外螺紋加工方法有哪些 瀏覽:143
蜂保溫最佳方法 瀏覽:263
冬天電動汽車耗電快解決方法 瀏覽:171
常用的論證方法和論據 瀏覽:560
求長方體的面積有什麼簡便方法嗎 瀏覽:236
藍莓怎麼養殖方法 瀏覽:331
四年級數學未知數計算方法 瀏覽:351
已知等式求解方法視頻 瀏覽:395
通大便有什麼最快方法 瀏覽:902
女人如何長高的好方法 瀏覽: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