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白癜風怎麼治療
目前市面常見治療白癜風方法:
1、激素治療:包括系統治療和局部治療。系統治療是採用口服或肌肉內注射激素,能快速穩定進展期的白癜風,因此適用於泛發型進展期白癜風患者。局部治療是將外用糖皮質激素如糠酸莫米松乳膏、鹵米松軟膏等塗抹於受損害部位,能有效治療局限型白癜風,但長期使用可能會引起不良反應。因此,適用於短期內治療局限性白癜風。
2、光療及光化學療法:光療是通過光照進行治療,無論是治療局限型或泛發性白癜風,都有不錯的療效。具體方法是通過窄波紫外線照射受損害的部位,可以促進黑色素的沉著,達到治療的效果。光化學療法(PUVA)是採用局部外塗呋喃香豆素類葯物如補骨脂酊、8-MOP等並加以日光照射輔助,能有效治療局限性白癜風,這種方法適用於5歲以上的兒童和成人。
3、移植治療:適用於穩定期,皮膚受損時間不長且損傷部位無感染,患者無瘢痕體質。常用方法包括自體表皮移植、郵票皮片移植、異體皮移植、自體培養黑素細胞移植等。
4、葯物治療,包括免疫抑制劑治療、維生素D3衍生物聯合其他葯物治療。免疫抑制劑主要是鈣調神經磷酸抑制劑如吡美莫司等。這種方法在不能使用激素的情況下,能有效治療白癜風,可以避免長期使用激素的危害。維生素D3衍生物聯合其他葯物治療,如NB-UVB、PUVA,或聯合外用激素和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等。
1.8-甲氧補骨脂素療法。該葯是光敏性化合物,具有增強皮膚光感性的功能,配以長波紫外線照射或日曬,可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加快黑色素合成。其用法是內服或外塗1~2小時後,進行紫外線照射或者日曬5~10分鍾。部分患者應用本療法時,可引起皮損處較嚴重的紅斑與水皰症狀,還可引起頭暈、惡心等全身症狀,因此患者應酌情進行。
2.皮質類固醇激素療法。可用0.1%倍它米松二甲基亞碸酊或0.025%膚輕松霜外塗於皮損處。該療法長期應用會引起皮膚萎縮,應慎用。
3.白癜凈外塗。該葯為鹽酸氮芥制劑,經皮膚吸收後,能破壞巰基,解除對酪氨酸酶的抑制,促進黑色素細胞的正常生長。此葯遇光易分解,會降低療效,因此不要置於陽光下,也不宜放置過久。該療法的不良反應包括引起局部紅腫、起水皰及瘙癢,適用於白斑面積小而病情穩定的患者。
4.黑色素細胞移植。本療法是在無菌操作下,以人工或機械方法,將自身正常皮膚剪下,移植於白斑處創面上;或將離體正常皮片進行人工培養後,移植到白斑處創面上;或是將分離出的自身正常黑色素細胞進行人工培養3個月後,再經傳代培養,使黑色素細胞達到較高的濃度,然後將其混懸培養液注入自身白斑負壓發生的水皰內。
5.中醫療法。目前常用的中成葯品有白蝕丸、白癜風膠囊、白靈片等。
Ⅲ 白癜風常用治療方法是什麼
(1)紫外光(含日光)照射法。紫外光在光譜上位於紫色光的外側,也叫紫外線。日光中含有大量紫外光。紫外光照射法理論上能增加色素細胞的光敏反應,促使色素細胞製造更多的黑色素,是一種傳統的治療方法。目前,仍有書刊資料介紹使用。據我們臨床觀察,此法對本病治療並無益處,原因有兩點:過量的紫外光能對人體造成損傷;人體患病後對紫外光的抵禦能力下降。所以我們認為,白癜風患者應減少或避免紫外光的照射。
人體每天都或多或少從陽光中接受一定量的紫外光照射,對正常人體組織並無損害,這是因為人的體表有完整的保護機制,其中,色素細胞製造分泌黑色素以抵禦紫外光輻射、保護機體免受損傷就是重要的自我保護功能。當光照時間延長,光照量增強,色素細胞即呈代償性生理反應,根據光照時間和光線強弱相應的增加黑色素的製造量,皮膚便明顯增黑,以阻擋、減弱紫外光對體表的輻射,保護機體組織(也保護色素細胞自體)不受損傷。患病後的機體與正常機體完全不同,體表的某些色素細胞大多處於不同程度的損傷狀態,其功能減弱甚至喪失,保護功能受到了破壞,而紫外光療法非但不減少反而增加光照量,必然給色素細胞增加工作負荷,從而加重色素細胞的損傷,同時也給其他組織細胞造成較重損傷。臨床所見紫外光照射後,局部皮膚紅腫、起泡反應即是皮膚及皮下組織嚴重受損傷的表現。有時臨床也能見到增加光照後白斑周圍皮膚黑色加深,或白斑中心出現少量色素島,這是由於部分色素細胞還有一定的代償功能,呈暫時性代償反應。但隨著光照時間延長,強度增大,色素細胞損傷加重,便失去了製造黑色素的功能,白斑周圍及中心的黑色素逐漸消退,白斑面積擴大,白色加深,甚至引發病情迅速擴散。有人認為「黑斑色素褪去,顯露白斑是病情轉好的表現」,值得商榷。色素褪去,皮損擴大,說明色素細胞受損後脫失的越來越多,色素製造量越來越少,是病情加重的表現。此外,白癜風的治療是長期的過程,長期的紫外光照射還可能誘發細胞畸變,導致腫瘤的發生。所以我們認為,紫外光療法不宜用於白癜風的治療。
但採用特殊波長的紫外線避免了這些缺點,有很好的療效,參見本書下面的介紹。
(2)免疫調節療法。經醫學研究和臨床觀察證明,本病的發生、發展都與免疫功能失調有關,但臨床使用免疫調節劑治療未見明顯療效。免疫功能失調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生理病理過程,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反應過強等均可導致相應疾病的發生。哪種免疫因素與本病有關尚不明了,目前常用的免疫調節劑類葯物(如轉移因子、小牛胸腺素等),通常用於免疫力低下而發生的感染性疾病,療效較顯著,對本病的治療還處於觀察研究階段。口服類固醇激素雖有一定的療效,但長期使用副作用較大,停葯後又易發生「反跳現象」,反而加快病情發展,臨床一般也不用於常規治療。
(3)補充微量元素。有研究者認為,微量元素缺乏或比例失調是本病發病的原因。人體生理活動需多種微量元素的參與,哪種元素缺乏或哪些元素之間比例失調與本病有關,目前尚未完全清楚。
因此,微量元素的補充治療沒有確切理論依據,臨床試用銅、鋅等元素補充治療,療效並不明顯。但據我們臨床觀察,偏食少兒發病率高,且與相同病情的患兒比較治療效果差,糾正偏食後能提高療效,說明本病與營養素缺乏(包括微量元素缺乏)有關。
(4)補骨脂素與補骨脂酊療法。補骨脂素針劑是中葯補骨脂提取而成,用以肌內注射。對早期發病者治癒率約1%~2%,有效率在30%以上。補骨脂酊是補骨脂加酒精浸泡製成,外塗有一定療效,單獨使用痊癒者少見。
(5)針灸療法。從理論上講,針灸可調節內分泌功能,增強免疫力。但臨床觀察其療效與理論並不完全一致,有些患者針灸治療後反而促進病情發展。分析原因,可能是患者對針灸有恐懼感,致精神緊張所致。因此,針灸治療不能千篇一律,應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使用,對針灸有恐懼感的患者,尤其是少兒不宜選擇針灸療法。
另外,切不可使用直接損傷皮膚的一些療法,如梅花針、火針或直接用火器灼傷皮膚等。因本病皮膚受損後會發生「同形反應」,導致病情發展。嚴重者局部形成瘢痕組織,成為永久性損傷。
(6)自體表皮細胞移植。本法是針對白癜風皮損區色素細胞數量減少,甚至完全脫失的病理改變,採用儀器將自體正常部位的皮膚表皮層取下,然後移植於皮損區(白斑區),以增加皮損區黑素細胞的數量,促使病損區色素細胞恢復。本法最早由美國Kiistala於1964年報道,移植方法是用單純負壓吸引發泡法。我國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上海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臨床試用。單純負壓吸引發泡需時長,取皮面積小,不利於本法的普及。1995年,山東大學白癜風研究所與山東工業大學聯合研製出PFJ-ⅠA型自體表皮細胞移植治療儀,後又由山東工業大學相繼研製出PFJ-Ⅰ型、BLY-Ⅱ型等改進型。本機的特點是對移植的表皮施以負壓吸引發泡,同時施以加溫,在負壓和加溫的雙重生物物理作用下分離表皮,壓力與溫度自行控制、穩定性好,表皮分離速度快(60~90分鍾),分離層次准確,泡皮均勻一致,不形成瘢痕,分離面積大,最大一次總共可分離表皮15.7cm2。操作簡便,易於普及,至此,推進了我國自體表皮細胞移植術的開展應用,使我國自體表皮細胞移植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我們在中葯治療的基礎上,配合自體表皮細胞移植術,使總治癒率由原來的35.8%上升為57%。治癒患者中皮損面積最小者只施術1次,移植泡皮5個(每個0.5cm2);面積最大者施術22次,移植泡皮602個,約占體表面積的1/10,每次移植最大面積為64個泡皮。據我們臨床體會,葯物治療效果好,移植皮片成活率高,葯物治療無效,移植術療效也不顯著。對散發性、泛發性、肢端性患者必須先以葯物治療,待病情好轉、皮損面積縮小後方可施術,否則治療無效,甚至發生「同形反應」。通常以葯物治療3~6個月為選擇施術最佳時機,過早施術色素細胞成活率低,過晚則延長治療時間。由於塗擦外用葯方法不當致「皮膚老化、纖維化」施術效果不佳,不宜施術。此外,位於胸骨區、手指、眼周或瘢痕體質者施術,磨削時要慎重,嚴格掌握深淺度,避免造成損傷、形成瘢痕組織及生理功能障礙。
(7)其他進口類葯物。
Ⅳ 白癜風應該怎麼治療比較好
1、進展期治療:白癜風一般都採取個體化的治療,但是也有一些共性的地方,比如說進展期的白癜風,患者有較多白斑出現的時候,醫生一般都會選擇糖皮質激素。因為糖皮質激素,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皮膚白斑的產生的速度,一旦的白斑產生以後它的復色相對較困難。
2、急性期治療:急性期的話可以使用外擦的糖皮質激素、鈣調磷酸酶的抑制劑,比如說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的治療。
3、穩定期治療:穩定期的白癜風,可以使用一些光療,比如說窄譜紫外線。
4、頑固性白癜風:頑固性的白癜風,可以使用表皮移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