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葉瀾教育研究方法論初探筆記

葉瀾教育研究方法論初探筆記

發布時間:2024-01-18 09:51:49

⑴ 論教育現象學研究和教育敘事研究比較

論教育現象學研究和教育敘事研究比較

【論文關鍵詞】現象學研究教育敘事研究經驗

【論文摘要】 教育現象學研究和教育敘事研究同屬於質性研究。其區別在於理論背景不同,“經驗”內涵不同,研究路徑不同,主體參與程度不同。釐清二者區別,是為探尋建構教育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形成精神生命互動。

質性研究一經被引入界就引起了教育研究者廣泛的關注,在質性研究方法中,教育敘事研究和教育現象學研究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成為重要學術話語。加拿大學者康納利(M.Connelly)及其學生D.簡·克蘭迪寧(J. Clandinin)的教育敘事研究和對馬克斯·范梅南(Max van Manen)的教育現象學研究都反對用客觀科學的方式研究人類經驗,他們強調人類經驗的理解性特徵,主張研究要對教育情境、經驗(體驗)、人際關系等進行描述,並對這些經驗描述作出解釋性的分析,因此兩者有著很多共同之處。也正因為如此,很多研究者把它們看做“差不多”而加以借用。事實上,現象學研究與敘事研究是兩種不同的研究方法,二者有許多共同之處,也有本質上的區別,筆者現將其如下:
1 理論背景不同【sup】[1]【/sup】
范梅南的教育現象學研究源自歐洲大陸的現象學傳統。現象學是胡塞爾在20世紀初始創立的一門“科學的”(同時他也稱其為“典型哲學的思維態度和典型的哲學的方法”)。現象學因其思想的深 邃 及方法的獨特,吸引並影響了舍勒、海德格爾、萊維納斯、梅洛一龐蒂、薩特、伽達默爾等一大批優秀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從而形成了20世紀歐洲大陸最重要的運動之一——現象學運動。現象學不僅成就了現象學運動中以及受現象學影響的哲學家,而且其效應已遠遠跨越哲學界,給教育研究帶來的變革主要體現在它所開拓的研究領域及其所帶來的看待事物的態度和方法的變化。現象學以一種強調事實、主張描述、關注意義的哲學取向,其走向“生活世界”思想為教育研究打開了一個新的視界,讓教育學者開始關注教育情境中師生的“生活體驗(世界)”,使得教育研究開始真正關注教育的實際發生領域,關注生活的意義。因此教育現象學研究的基本態度是首先朝向活生生的事情本身,自己睜開你的眼睛去看,去聽,去直觀,然後從這里頭得出最原本的東西。【sup】[2]【/sup】
康納利的敘事研究來源主要是杜威的實用主義思想。實用主義是美國的一種最悠久、影響最廣泛的哲學思想,大多強調行動、行為、實踐的決定性意義,認為哲學應該立足於現實生活,注重把確定的信念作為行動的出發點,把採取行動看做是生活的主要手段,把開拓、創新看做是基本的人生態度,把獲得成效看做是生活的最高目標。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繼續不斷的改組和改造。杜威的經驗連續性和互動性思想為康納利的敘述探究提供了理論解釋的基礎。康納利指出,“經驗的連續性表明,當下的經驗來自其他經驗,而且導致將來的經驗,因此,無論一個人處在連續體的哪一個點上-想像處在現在、過去或將來的某個時候-每一個點都有過去的經驗基礎,而且都通向經驗性的未來”。【sup】[3]【/sup】
同時,敘事研究也大量吸取了現象學的理論精華,強調“回到事實本身”,主張描述所看到的事實,展現事物呈現的方式,面向教育實踐,關注事實背後的意義並反思其教育價值。
2 “經驗”的內涵不同
敘述探究和現象學研究都以“經驗(experience)”、“自我經驗”“體驗”為起點,但他們的所指並不相同。因此,研究中具有不同的意義。
現象學研究認為經驗是“生活體驗”, 生活體驗是現象學研究的出發點和歸宿,“生活經驗”有具有確定的本質和主體間性特點。首先,生活經驗具有確定的本質,我們可以在反省中清楚地識別這種“質”。【sup】[4]【/sup】現象學研究將日常生活中晦澀、模糊的體驗變得清晰,通過現象學反思性地詢問是什麼構成了這一生活經驗的本質,從而使我們再次返回“生活世界”時能更好解自身和生活,更加智慧地行動。現象學將生活經驗的實質以軼聞趣事等現象學的方式表述出來,既提供體驗的情境,同時又在描述中埋藏著經驗的本質。其次,現象學相信,由於人類所使用的具有“家族相似性”,以及生活體驗具有主體間性特徵。從而具有一種人類體驗的共通性,使讀者閱讀時,充分激活他自己的生活經驗,引發與現象學文本的“對話”,獲得對這種體驗的反思性理解。現象學的目的就是要將生活體驗的本質以文本的形式表達出來,某些有意義的事情就在反思中迅速重現並被佔有,文本充分地激活了讀者自己的生活體驗。
教育敘事研究認為經驗就是個體在教育情境中的“經歷體驗”,“經歷體驗”具有關聯性和積累性。首先,個體故事不是個體在教育情境中分散的、消耗性的單純活動,它們並不構成經驗,而是關注活動本身的結果,以及研究對象是否有意識地實現這種結果,或者注意到了這種活動與結果之間的聯系。經驗的與結果之間的關聯性,“只有當我們把這種敘事看作是我們的經驗、行為以及作為群體和個體的生活方式,這種敘事就不再僅是主觀意義上的產物。”“我們可以進而認為,這種經驗品質因為其有著經驗的代表性和真實性,而且在敘事編織過程中運用了人科研究方法的巧思妙想”。【sup】[5]【/sup】其次,體經驗是一個不斷生長的積累過程,是對教育情境中諸關系的不斷認識、理解和感悟。教育敘事研究往往聚焦於理解個體過去的或者歷史的經驗,以及這些經驗是怎樣對現在以及將來的經驗發揮作用。【sup】[6]【/sup】教育敘事研究目的和研究問題指向對個體經驗意義的.理解,而且還是“一種體驗形式”、“一種生活方式”。
3 研究路徑不同
生活是一個意義的海洋。走近經驗就要在生活意義的大海里發現並選擇值得表達的東西。在如何選取生活意義的問題上,敘述探究和現象學研究體現出較大的差異。敘事研究以“整體單元”的方式為我們提供“生活世界”,其文本採取一種詳細的,豐富的、個人生活連續性的概念。強調事件的連續性。連續性對我們來說成為一種敘事建構,它開啟了各種思想和可能性的大門。研究文本之中不要求進行專門的文獻綜述,重新講述的故事要置於研究結果與分析部分的中心。
而現象學研究則採用“主題”的方式來表達意圖,現象學的主題可以理解為經驗的焦點、意義或要點。通過它們,研究者可以方便地對現象進行描述。主題不同於研究中的概念或現象,是理解概念或現象的手段,為理解概念或現象提供了一種確定的表達方式。它描述概念或現象的一個內涵,是對概念或現象的某種程度上的還原,每個經驗的主題都表達了這個概念或現象的某一方面。
我們可以用粽子作一個簡單的比喻:【sup】[7]【/sup】敘事探究的文本就像我們要拿起一串粽子。為此,需要把一個個的粽子用一根根線繩串起來,從而把本來零散的粽子組成一個整體。與此不同的是,現象學研究則即只選取其中的一個粽子。為了把粽子的樣子展示清楚,就要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去展示這個粽子。有時候,為了讓你看清楚某一個方面的特徵,研究者還需要借用其他方式或物體來展示,目的是讓讀者真正能夠“看”清它的樣子或本質特徵。
4 主體參與程度不同
敘事研究根據敘述內容的不同,可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分析他人的敘事,這時的研究者是獨立於敘事情景之外的,研究者通過對教師的觀察、訪談等收集到相關的資料,通過與敘事者之間建立平等友好的合作關系,從而獲得對事情背後所隱含意義的闡釋。另一種是分析自己的故事。這時的研究者與敘事者是同一個個體,研究者既是說故事的人,又是“故事”中的人。與現在所倡導的行動研究有相似之處。它追求的是以敘事的方式反思並改進自己的教育實踐。丁剛教授認為,教師與學者應該互相學習、互相勉勵,爭取能一起把教育敘事提升到可以與經典敘事作品相媲美的境界。爭論哪種敘事對教育敘事是毫無意義的。
而現象學研究是一種反省研究。雖然有時為了加深理解,需要以“做現象學”的方式去體驗生活,但它的研究終究要和生活保持一定距離。現象學希望能夠在熟悉的生活中發現不平常的意義,在日常的細節描述中,讓讀者看到自己熟悉的東西、曾經有過的體驗。因此,現象學希望通過審慎而細致的描述和准確的解釋,引領讀者去“看”某個現象的“本來面目”,研究者本人不需要出現在文本中。現象學把對現象意義揭示的判斷交給讀者,讀者可以發現所描述的體驗是自己曾經擁有或可能會擁有的。
教育現象學研究與教育敘事研究猶如兩條“林中小路”,它們雖然標識不同,時而分開,時而匯合,釐清二者區別,才是通向教育研究本真世界的“必經之路”。我國著名學者葉瀾教授說:“在教育研究中,人們不可能只選擇其中一類方法,而絕對、斷然拒絕另一類方法。我們需要遵循的原則是根據研究的教育問題在對象整體結構上所處的層面和問題性質、研究任務來選擇合適的方法,並作必要的修正。”【sup】[9]【/sup】唯有如此,我們對教育現象學和教育敘事研究的評析,才可能超越就研究方式論研究方式的狹隘視角,在教育研究的方法論層次上,深刻地體認和把握它,在個人化的、開放性的教育情境中,建構教育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形成精神生命互動。
參考文獻
[1][7] 朱光明,陳向明.教育敘事學研究與教育現象學研究之比較——以康納利的敘述研究和范美南的現象學研究為例.北京大學教育評論[J].2008(1).71,75
[2] 張祥龍.朝向事情本身——現象學導論七講[M].北京:團結出版社. 2003. 15
[3] Clandinin, D.J.&Connelly, F. M.(2000). Narrative inquiry: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San FranciscoJossey Bass.2
[4] (加)范美南.生活體驗研究——人文科學視野中的教育學[M].宋廣文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46
[5] 丁鋼.教育經驗的理論方式[J].教育研究.2003.(3).22
[6] 傅敏、田慧生.教育敘事研究:本質、特徵與方法[J].教育研究. 2008.(5).37
[8] 葉瀾.教育研究方法論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27

論文相關查閱: 畢業論文範文 、 計算機畢業論文 、 畢業論文格式 、 行政管理論文 、 畢業論文

;

⑵ 求教育學考研311各類參考書!!

考研歷年真題資料網路網盤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wUXZXt2F0Q1D0C_V20mfRg 提取碼: 1gew

通過不斷研究和學習歷年真題,為考生沖刺階段復習提分指點迷津,做真題,做歷年真題集,對照考綱查缺補漏,提高實戰素養,制定做題策略,規劃方向

⑶ 我現在是大一,想2016年考研(教育學)能不能考,要考哪些課目需要准備些什麼

《2016教育學考研強化班:教育研究方法(完畢)》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HsAIra3ZXGmj1rctgtyP4w

?pwd=3o8k 提取碼:3o8k

2016教育學考研強化班:教育研究方法(完畢)|2016教育學考研強化班:外國教育史(完畢)|2016年教育學中外教育史 第二版補充|2016年教育學考研基礎班:教育心理學|2016年教育學考研強化班|2016年勤思教育學考研強化班|名師講義(管理學或者運籌學)|2016年教育學考研基礎班:教育研究方法|2016年教育學考研基礎班:外國教育史|2016教育學考研導學班完整版|2016教育學考研強化班:教育心理學(完畢)|2016年教育學考研基礎班:中國教育史|VIP 中國教育史(13節)|VIP 外國教育史(13節)|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視頻

⑷ 關於教育學考研的問題

因為考教育學的同學,很多都是跨考的,對於教育學考研可以說是完全不了解,就是教育學相關專業的同學,對於教育學考研的相關知識也是一知半解,針對於此,先將教育學考研的相關知識以最淺顯易懂的話語表達出來,旨在做到普及,以便很好的進行備考。
教育學考研分為學碩和專碩,學碩通常被稱為教育學碩士,專碩通常被稱為教育碩士。學碩的考試科目是政治(100分)、英語一(100分)和教育基礎綜合(300分,一般統考代碼是311,自主命題代碼不同)專碩的考試科目是政治(100分)、英語二(100分)、專業課一教育基礎綜合333(150分)和專業課二(150分)。對於學碩的專業方向以及就業前景這些,由於篇幅有限,可以直接看我空間的另一篇日誌,專碩的專業大方向其實可以分為三類:學科教學(直接參與教學的方向,報考時最好是本科就是相關專業的,即有所謂的學科背景,這樣一般認為可以有利於後期復試)、教育管理(一般要求有教育管理等管理類相關工作經驗,且要求兩年以上),餘下的最後一類是小學教育,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這一類專碩方向可以跨考,但是去年有極少院校對於這類專業也出現要求,建議考生報考時候注意呢~
對於參考書目:
教育學學碩統考311的參考書目:
1、《教育學基礎》 教育科學出版社 十二所重點師范合編
2、《教育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郭文安
3、《當代教育心理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劉儒德、陳琦
4、《中國教育史》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孫培青
5、《外國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吳式穎
6、《教育研究方法導論》 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
教育學專碩333的參考書目:
1、王道俊、郭文安主編:《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2、孫培青主編:《中國教育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3、王炳照等著:《簡明中國教育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4、張斌賢主編,王晨副主編:《外國教育史》,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年
5、張大均主編:《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6、陳琦、劉儒德主編:《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首師大專碩333參考書目:
1、《教育學基礎》十二校聯編 教育科學出版社
2、《當代教育心理學》 陳琦、劉儒德主編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第二版)
3、《教育研究導論》寧虹主編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4、《教育研究方法導論》威廉?威爾斯曼著,袁振國主譯 教育科學出版社

⑸ 如何復習311教育綜合

可以仔細看看,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復習建議:
一、 311教育學基礎綜合 參考書目(星號為特別推薦)

本文參考書的說明僅供參考,對於參考書的選擇請大家參考:


(一)教育學原理:
1、全國12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學基礎》(透明推薦)★
2袁振國主編的《當代教育學》 (透明推薦)★
3王道俊 王漢瀾
《教育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
4.葉瀾:《教育概論》,人民教育出版社;
說明:以上三本綜合起來基本包括了全部大綱上的點,而且是公認的最權威的書目之一。尤其是《當代教育學》,今年大綱新增的地方很多是取自這本書。但是每本書都不全,而且每本書上都要很多根本用不著看的東西,所以大家要對照大綱,取其精華。

(二)中外教育史: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的孫培青編著的《中國教育史》 (透明推薦)★
北京師范大學吳式穎編蓍的《外國教育史教程》程》(透明推薦)★
孫吳的這兩本書基本上包括了全部知識點,而且標准答案明顯是參考的這兩本書,所以有這兩本書應該是足夠了。如果有時間,以下兩本書也可以看看:
王炳照等編寫的《簡明中國教育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
王天一等編著的《外國教育史》上下冊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三)教育心理學:
1.北師大出版社出版的陳奇、劉汝德主編的《當代教育心理學》
2.吳慶麟主編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學》
3.馮中良、武新春等編著的《教育心理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4.華東師大出版社
《教育心理學》
5..《認知教學心理學》吳慶麟,上海科技出版社;
說明:以上幾本內容都不能全部包括大綱,但各和所長,如果全買的話根本不現實,建議選一兩本買來看。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有兩個版本,都不錯。

(四)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1.裴娣娜編的《教育研究方法導論》(白皮的,安徽教育出版社)★
2.葉瀾《教育研究方法論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
3.袁振國《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4.鄭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學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5.楊小微主編:《教育研究的原理與方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說明:第一本裴娣娜的很詳細,和大綱符合的很好,如果有這本的話以這本為主。
我所列的這些書不需要都買,尤其是現在還沒怎麼准備的同學來說,你們根本看不過來。而且要花費很多錢。選精典的來讀就可以了,最後關頭再買一本大綱解析做為補充。大綱解析較常見的有:華中師范大學許文安編的,還有華東師范大學編的,還有山東李保強編的,金聖才編的等等。從2008年的真題來看,考的內容越來越細,光靠以前那種掌握大路邊上的知識的方法已經行不通了,所以一定要全面的學習.

二、復習順序
1.對於跨專業的考生來說,最好是從教育史學起,因為這是四部分中最容易學的。最好是先抽出時間把課本精讀一遍,這樣頭腦中就有了整體概念,然後再開始針對考試來學習。方法是把<<大綱>>和教材一起看,把大綱上每一個條目都在教材上找到對應在部分。把重要的東西劃下來,把該背的東西做上標簽,有時間拿出來背誦。最好是整理一個自己的大綱筆記。如果你懶的整理,就到書店買一本大綱解析。
2.然後是<<教育學原理>>,學習時就可以結合教育史部分的內容來理解了。也是要對著大綱,重在理解,學會用教育學的語言分析問題。對一些經典的考題一定要全文背誦。
3.接下來是<<教育心理學>>,對於跨專業的考生來說,這是最難學的一部分,一定要認真理解定義,尤其是各著名心理學家的著名理論,一定要背誦。這一部分同樣是理解為主,不僅要理解定義,還要理解各個心理實驗中得出的結論。
4.<<教育研究方法>>,必做題只佔30分,只要能把大綱上的東西弄下來就完全解決了。還有選做題30分,可能是讓你來搞個教育調查,這個應該在看教材時仔細揣摩研究的方法。比如如何設計問卷,如何撰寫調查報告,寫文獻綜述等。
從分值來看,教育學原理100分,分值大,要好好把握。能在大綱和真題上找到的大約能佔70分左右,剩下30分靠自己發揮。
教育史也是100分,內容較多,需要背的也多,但答案確定,容易得分。今年教育史部分的大題都可以在歷年真題上找到。這一部分必須拿下來,應該保證至少得80分。
教育心理學,40(+30)分,最最易失分的部分,平時要多理解定義,並試著解釋例子,多培訓自己這方面的能力。保證不拉後腿。
教育研究方法,30(+30)分。大綱上的東西以死記硬背為主。選做大題要學會自由發揮。這一部分內容很簡單,很多選擇題憑經驗就能做對,但也不能大意,一定要記牢。這一部分必做題要盡力去拿全分。

要說最重要的是什麼,那就是大綱,要把大綱吃透,另外要各個資料上經常出現的考題背下來,這是很重要的。從08年的題來看,比去年更靈活了,但仍舊是重點突出。結合這兩年的真題,理解是極其重要的,但背誦更為重要,所以一定要多背。有朋友問我輔導班是不是必要,我覺得對初學者有一定作用,可以建立起對考試的一個基本框架,增強信心,明確重點內容。精典試題也有一定作用,要多看。

三、學習的方法建議
1)「收網」式復習:書拿到手以後,要一本一本地看,拿出幾天時間攻完一本再看下一本(最好不要同時交叉看幾本書,不利於形成結構體系),和大綱對應的章節細看,要把概念都弄懂。然後把這些教材上的重點都匯集到大綱解析的空白處,寫不開可以加附頁。 到臨考前的時候,所有的教材都要拋開,手上只能剩下一本書,就是經過你精心整理的濃縮了所有教材精華的這本《大綱解析》。如果臨考試的時候你還扎在十幾本教材里不知道東西南北,那就很可怕了。
2)11年年的大綱一般到七月底八月初才會出來,你們現在能找到的《大綱解析》都是09、10年的,現在完全可以拿老大綱解析來學,千萬不要等11大綱,因為變化的東西很少。等新大綱出來後重點看一下變化的東西就行了,八月中旬時買一本新解析時再轉抄一下,還能加深印象。
3)側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的學習,並且能夠學以致用,解決有關的理論和實際問題。
4)重視基礎知識。最重要的還是要以基本教材為主,要加強對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吃透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內涵。
教育學考研經典復習教材復習2-3遍,從整體上對教育學的4門考試內容有一個認識,然後再針對大綱重點復習大綱規定的知識點進行復習,不要拋開教材而只看大綱,否則知識系統性不強,沒有一門學科的整體感,理解某些問題時會有困難。要認真研究大綱和近三年的統考真題。對考試題型、出題風格、考查重點有所把握。
5)關注熱點問題和現實問題,理論聯系實際。考生在復習的時候,要關注當前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的熱點問題和國家政策關注的問題,嘗試著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分析這些問題,拓寬視野和思路,考查的問題和實際聯系密切,就是考查同學們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6)多做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做足夠量的練習是提高考試成績的必經之路。在掌握了基本知識後,需要做各種習題對知識進行鞏固。在考試中客觀題佔140分左右,主觀題佔160分左右,這就要求考生有較好的答題思路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在練習主觀題的時候,同學們要先盡可能全面的論述出有關知識,獨立完成題目的論述,然後再對照答案,核查疏漏之處和大體測重點是否一致。同時,要注意不要輕易迷信答案,真題的標准答案都比較簡潔,而各種輔導資料良莠不齊,同學們注意分辨。
7)關注學科間聯系,做到融會貫通。教育學考試四門學科之間有很多的交叉點,他們是一個有機聯系著的整體,在復習中要關注這些聯系,做到互相照應,例如在復習教育史的時候可以運用教育學原理的分類把教育史的知識分為思想史、制度史、改革史等。各學科的綜合聯系、融會貫通是教育學統考的必然要求和發展趨。
以上數據由麻辣網搜集整理提供,感謝支持!

⑹ 教育研究的對象及其特點

教育科學研究的對象和特性
(一)教育科學研究的對象
其一、教育科學研究的對象是人
其二、教育科學研究的對象是教育現象及其規律
其三、教育科學研究的對象是教育存在。所謂教育存在包括兩個方面的存在,一是實踐形態的存在,一是理論形態的存在
其四、教育科學研究的對象是教育研究者所意識到或預見到了的教育問題。
葉瀾教授在《教育研究方法論初探》一書中對於教育研究對象進行了進一步的闡述:認為「教育存在」具有三種形態:教育活動型存在、教育觀念型存在、教育反思型存在。
基本特徵概括為六點:
1、教育系統的人為性
2、教育系統的實踐性
3、教育系統中主客體的復合性
4、教育系統結構的層次性
5、教育系統的自控性和它控性
6、教育系統效果的滯後性和隱蔽性。

⑺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參考文獻大全

教學論文是教師教學經驗和教學研究成果在寫作上的表現,簡單的說,就是教師將平時教學中的一些經驗或研究進行了總結,並綜合運用綜合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和討論。下面是我分享的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的`參考文獻,歡迎閱讀!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參考文獻一

1、李方.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導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袁振國.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鍾以俊,龍文祥.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97.

5、王鐵軍.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與應用.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6、顧春.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北京:知識出版社,1998.

7、葉瀾.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8、張福建,牟樹勛.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

9、楊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與方法.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10、王守恆.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基礎.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

11、周家驥.教育科研方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12、郭思樂.現代教育科學研究導引.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7.

13、吳新武等.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導論.香港:香港教育出版社,2003.

14、邵永良等.現代教育科研方法與應用.寧波:寧波出版社,1999.

15、黃全明,陳樹寶.小學語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6、董菊初.語文教育研究方法學.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

17、張孔義,方龍雲.語文教育科研導論.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

18、楊章宏.教育實驗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9、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0、陳向明.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1、李偉勝.實驗研究指導.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2、陳瑤.課堂觀察指導.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3、陳向明.在行動中學作質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24、白芸.質的研究指導.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5、蔡清田.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 1

26、陳桂生.到中小學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動研究」的嘗試.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7、王策三.教學實驗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

28、李晶.社會調查方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9、佟慶偉.教育科研中的量化方法.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30、江洪春.中小學教育論文寫作.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4.

31、歐陽周.實用學術論文寫作.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參考文獻二

陳玉秋主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叢立新著《課程論問題》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庄文中著:《中學語言教學研究》廣東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佐藤正夫著《教學原理》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1年版。

陳玉琨等著《課程改革與課程評價》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

葉瀾等著《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

黃書光等著《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

易連雲著《重建學校精神家園》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廖哲勛主編《課程新論》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田瑞雲著《語文教育行為論》 青島海洋大學2002年版。

曹明海著《語文教育智慧論》 青島海洋大學2001年版。

潘慶玉著《語文教育發展論》 青島海洋大學2001年版。

備課筆記》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作文個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語言大觀》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教學爭鳴錄》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課堂教學藝術》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李杏保、顧黃初著《中國現代語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彭華生著《語文教學思維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韋志成著《語文教學情境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周慶元著《語文教學設計論》 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佟士凡著《語文學習論》 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

倪文錦著《語文考試論》 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張田若等著《中國當代漢字認讀與書寫》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韓雪屏著《中國當代閱讀理論與閱讀教學》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董菊初著《語文教育研究方法學》 語文出版社1998年版。

王尚文著《語感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李維鼎著《語文言意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李海林《言語教學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韓雪屏著《語文教育的心理學原理》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余昱著《走向學校語文》廣東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裴娣娜主編《現代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參考文獻三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教育部2001年7月頒發

2. 國家教育部.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人教版,蘇教版,語社版.小學語文新課標教材

4. 巢宗祺等. 語文課程標准解讀.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5.周慶元. 語文教育研究概論.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

6.倪文錦. 語文教育展望.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7.倪文錦. 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江平. 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 語文課程標准研製組. 小學語文新課程案例與評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 吳忠豪. 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4

11. 崔巒. 小學語文教學論.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2.雷玲. 聽名師講課. 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

13.吳立崗. 小學語文教學研究. 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4

14.洪宗禮.當代外國語文課程教材評價.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15.王榮生.語文科課程學基礎.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6.葉聖陶.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17.張志公.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8.黎錦熙.黎錦熙語文教育論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9.劉國正.劉國正語文教育論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0.李杏保、顧黃初.中國現代語文教育史.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

21.於永正. 教海漫記.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999

22.韓雪屏.中國當代閱讀理論與閱讀教學.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23.崔巒,陳先雲.斯霞霍懋征袁容語文教育思想與實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4.李吉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5.賈志敏.賈老師教語文.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6.薛法根.薛法根經典課堂與創新設計.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27.王崧舟.王崧舟經典課堂與創新設計.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28.竇桂梅.聽竇桂梅老師講課.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9.劉濟遠,莫崇芬.新課程小學作文導寫藝術.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30.劉濟遠,莫崇芬.小學作文導寫獲獎教學案例,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31.王守恆. 小學語文教學研究.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2.王宗海. 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哈爾濱: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3.吳忠豪.語文教育研究大系(小學教學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4.姚春傑. 小學語文名師同課異教實錄.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5.姚春傑. 小學語文名師課堂深度解析.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
閱讀全文

與葉瀾教育研究方法論初探筆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凍排骨快速解凍好方法 瀏覽:113
解決動手問題的方法 瀏覽:570
定格烹飪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905
標准偏差偏差計算方法 瀏覽:507
6s日版小白點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80
封空間的方法視頻 瀏覽:436
如何預防騙婚的方法 瀏覽:493
尿酸中治療方法 瀏覽:62
安裝手機藍牙的方法 瀏覽:265
抖音關注不顯示解決方法 瀏覽:661
契爾氏藍精靈使用方法 瀏覽:924
權純雨的訓練方法 瀏覽:679
測量液體黏度的方法 瀏覽:987
ora01034解決方法 瀏覽:85
打開三星小窗口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15
皮草毛領的鑒別方法 瀏覽:592
白醋泡苦瓜的正確方法 瀏覽:490
手工剝玉米皮根部快速方法 瀏覽:297
液體中壓強的簡易測量方法 瀏覽:700
研究中重要的方法原則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