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歷史法、比較法、統計法、實驗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
觀察法:觀察法是進行教育科學研究常用的一種方法。研究者依據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並做出准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以便全面而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 觀察法的一般步驟是:(1)事先做好准備,制訂觀察計劃,先對觀察的對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後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確定觀察的目的、內容和重點,最後制定整個觀察計劃,確定進行觀察全過程的步驟、次數、時間、記錄用紙、表格,以及所用的儀器等;(2)按計劃進行實際觀察,在進行觀察過程中,一般要嚴格按計劃進行,必要時也可隨機應變,觀察時要選擇最適宜的位置,集中注意力並及時作記錄;(3)及時整理材料,對大量分散材料進行匯總加工,刪去一切錯誤材料,然後對典型材料進行分析,如有遺漏,及時糾正,對反映特殊情況的材料另作處理。
調查法:調查法是研究者有計劃地通過親身接觸和廣泛考察了解,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並在這一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研究有關教育實際的歷史、現狀及發展趨勢,找出科學的結論,以指導教育實踐的方法。調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過程中進行,通過訪問、開調查會、發問卷、測驗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現象的材料。調查法常同觀察法、歷史研究法、實驗法等配合使用。調查法的步驟是:(1)准備,選定調查對象,確定調查范圍,了解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研究有關理論和資料,擬定調查計劃、表格、問卷和談話提綱等,規劃調查的程序和方法及各種必要的安排;(2)按計劃進行調查,通過各種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對計劃作相應的調整,以保證調查工作的正常開展;(3)整理材料,研究情況,包括分類、統計、分析、綜合,寫出調查報告。
歷史法:歷史法強調一國的歷史傳統和民族特性對教育的決定性作用,注重廣泛搜集被研究國家教育的歷史文獻資料,鑒別和整理史料,分析比較被研究國家教育的發生和發展過程,最後得出相應的結論。
比較法:比較法是對某類教育現象在不同時期、不同社會制度、不同地點、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表現,進行比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規律及其特殊表現的方法。採用比較法要注意各個國家的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歷史傳統、科學和技術以及文化發展的水平、教育理論及其在實踐中的反映,等等,明確可比較的指標。
Ⅱ 小學科學課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信度:研究所測量的結果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誤 差:指與測量目標無關的任何一種變數或多次測量結果不一致所造成的不準確的測量結果。(接受並清楚地認識到誤差的存在以及誤差產生的原因是減少誤差的前提告迅條件。
一、簡述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
選題——查閱文獻——提出假設——制定研究計劃或方案——收集資料——分析和整理材料——作出結論——撰寫研究報告或論文
二、在運用訪談法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1、如何接近訪談者。自我介紹,說明來意,行到配合。
2、如何處理拒絕、態度要誠肯
3、追問的技巧。被訪者回答含糊不清,追問就很有必要。
4、記錄技巧。1)准確記錄訪談對象所說內容2)隨時觀察訪談者的表情動作並記錄。
三、在編制調查問卷時需注意哪些問題
1、問題內容。要著眼於課題研究的內容,問題與問題之間,問題的各個答案之間,防止交叉和重疊。
2、問題的數量。一般讓被試能夠在30分鍾內完成,題目以30——50題為宜。
3、問題的排列。一般遵循原則,同類組合先易後難,先一般後特殊,先封閉後開放。
四、觀察法有哪些類型
根據觀察過程的結構性質與控製程度可分為:
1、 正式觀察與非正式觀察。正式觀察一般用於教育研究。
2、 開放性與封閉性。
3、 選擇性與非選擇性
4、 推斷程度
5、 理論參照程度
按照觀察是否有預先嚴密計劃和程序來劃分,觀察法可以分為結構性觀察與非結構性觀察法。。
根據研究者在觀察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分為參與觀察與非參與觀察。
五、科學觀察應滿足哪些要求
1、 安排觀察預備期
2、 不幹預被觀察者的活動。
3、 講究記錄方法
4、 集中目標
5、 足夠的時間和次數
6、 了解誤差來源,減少誤差
六、什麼是行動研究、主要特點。
行動研究就是用行動去研究,在行動中研究。為了更好地行動而研究,通過研究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生活的世界。
行動研究是在社會情境中(包括教育情境),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種形式,參與者包括教師、學生、校長等人,其目的在促發社會的或教育實踐的合理性及正義性、幫助研究者對實踐工作的了解、情境(或組織內)之實踐工作能夠付之實施而有成效。
1、 為行動而研究——指出行動研究的目的。
2、 在行動中研究——指出行動研究的情情境和方式
3、 由行動者研究——指出行動研究的主體是實際工作者。
七、什麼是實驗研究的內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內在效度是指研究結果能被明確解釋的程度;
外在效度是指研究結果能被推廣到其洞友做他情境與樣本的程度。
內部效度主要與內部的因果聯系相關,外部效度主要與研究結果的可推廣程度相關。
八、影響內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實驗研究的效度?
1、實驗情景以外的事件。2、測驗效應與練習效應。(2、兒童的自然發展與成熟影響實驗效果,體自變數的作業難以區分)3回歸效應4分組誤差5失去被試
6、反應方式與反應心向。
1)隨機化控制(隨機抽樣、分組)2)設對照組控制3)對外部情境的控制4)對人為因素的控制(主試和被試)5)研究設計模式控制
九、結構調查問卷的問題設計有哪些類型,請就學生厭學問題的影響因素設計一套調查問卷,拳頭題目應包括結構問卷的幾種類型。
答:選擇式、排列式、是否式、尺度式。
關於技校學生厭學現象的調查問卷
親愛的同學:
大家都知道作為一名學生,首要任務是學習。但是,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因為各種原因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有厭學的現象或曾經厭學過。這份問卷目的是探尋學生厭學的原因,為幫助學生解決厭學問題貢獻一份力量。本次測試只作為一項調查活動,不記名,不會對你產生任何影響,希望你能如實地回答問卷上的問題。我們保證資料僅供研究決不外泄。感謝您接受我們的調查,謝謝!納衡
性別: 年級: 專業:
一、個人原因
1、你經常曠課、遲到或找各種借口請假不上課嗎?( )
A 、是 B 、否
4.你怎樣看待學習的?( )
A、學習是一種負擔B、學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C、認為學不學無所謂 D、其他
5、你學習的目的是( )
A、為自己的前途 B、父母之命難違 C、大勢所趨 D、自己的興趣
6、你厭學的原因是什麼?(可多選) ( )
A、家長期望過高 B、教師枯燥的教學方法 C、學習壓力過重 D、基礎太差跟不上 E、學習太單調太無聊 F、不知道什麼原因,反正不願意學 G、不喜歡某老師
7、當你厭學是你怎麼做?( )
A、逃課 B、上課不認真心不在焉 C、聽之任之D、找信得過的師長或朋友解決
8、你認為厭學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
A被社會淘汰B、受老師的批評C、同學看不起D、學習越來越差E、從未想過
9、你是否想擺脫厭學的困擾?( )
A、會 B、不會
10、如果你認為學校不是你理想的學校是你厭學的原因么?*
A、是 B、不是 C、可能是 D、沒有
11、.你喜歡在自己所處的學習環境嗎:
A.很喜歡 B.比較喜歡 C.一般 D.不太喜歡 E.很不喜歡
18、產生厭學現象與家庭教育的不當有關。(可多選)( )
A.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關心
B.家長外出打工,難以教育孩子
C.家長對孩子提出不切合實際的要求
D.家長放縱孩子的要求
Ⅲ 小學教育科研方法有哪些
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實驗研究,
調查研究,
個案研究,
田野研究,
行動研究,
敘事研究,
比較研究。
活動過程:確定教研專題------根據專題研究確定年級、科目、課題-------同科組教師討論教學教法------確定主講教師--------主講老師備課-------主講、聽課-------評課------會有提高的
學會聽課:教材的處理技巧、課堂的導入、結束、提問技能,語言表達技能、板書設計、討論的組織、課件的製作、審題解題技能等都是聽課時要當堂記錄並在課後深入反思的。
Ⅳ 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哪些方法進行學生研究
一、小學數學新教學方法介紹
(一)發現法
發現法是由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50年代至60年代初所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
1、發現法的基本含義及特點
發現法是指教師不直接把現成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根據教師和教科書提供的課題與材料,積極主動地思考,獨立地發現相應的問題和法則的一種教學方法。
發現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相比較,有以下幾個特點:
(1)發現法強調學生是發現者,讓學生自己去獨立發現、去認識,自己求出問題的答案,而不是教師把現成的結論提供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被動的吸收者。
(2)發現法強調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的作用。學生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於他們對所學課程具有內在的興趣。發現法符合兒童好玩、好動、好問和喜歡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遇到新奇、復雜的問題,他們就會積極地去探索。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利用新奇、疑難和矛盾等引發學生的思維沖突,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主動地去探究和解決問題,改變了以往傳統教學法僅利用外來刺激促發學生學習的做法。
(3)發現法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為潛在的、間接的。由於該法是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教 師提供的各種學習材料、直觀教具等,自己去觀察,用頭腦去分析、綜合、判斷、推理,親自去發現事物的本質規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是潛在的、間接的。
(二)嘗試教學法
嘗試教學法是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中一種影響比較大的教學方法。它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方法。嘗試教學法是由常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的邱學華老師最早設計和提出的,經過在一些地區和全國逐步推廣,到現在已有十多年的時間,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甚至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影響。
1、嘗試教學法的基本內容
什麼是嘗試教學法?嘗試教學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不是先由教師講,而是讓學生在上知識的基礎上先來嘗試練習,在嘗試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自學課本,引導學生討論,在學生嘗試練習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嘗試教學法的基本程序分為五個步驟: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
嘗試教學法與普通的教學方法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改變教學過程中「先講後練」的方式,以「先練後講」的方式作為教學的主要形式。
(三)自學輔導法
1、自學輔導法的基本含義
自學輔導法是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盧仲衡教授主持的「中學數學自學輔導實驗」中所採用的教學方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它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這種方法的基本思想,對於小學數學教學也有一定影響。有人也在小學進行相似的實驗研究。特別是運用自學輔導教學的基本原理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
自學輔導的實驗研究最早是在1958年提出並且進行實驗的,開始是借鑒了西方的程序教學的原理,實行小步子、多反饋的教學原則,後來進行了改造,並命名為自學輔導法。
自學輔導法是一種在教師的指導和輔導下,以學生的自學為主的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自學輔導法一般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閱讀課本,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方法。
Ⅳ 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科學研究方法還包括實驗法、教育行動研究法、教育敘事法、個案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等。
實驗法可分為自然情境中的實驗和實驗室中的實驗等,
教育行動研究法,是指教師在現實教育教學情境中自主進行反思性探索,並以解決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的研究方法,他強調研究與活動一體化,使教師從工作中學習、思考、嘗試和解決問題。凱米斯提出教育行動研究由計劃、行動、觀察和反思四個基本步驟組成。
教育敘事法,是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開展的教育研究,教師通過對有意義的校園生活、教育教學事件、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的描述與分析,發掘或揭示內隱於這些生活、事件、經驗和行為背後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教育信念,從而發現教育本質、規律和價值意義。
個案研究法是指對某一個體 (群體、組織)長期研究。歷史研究法指的是對事件發生發展過程的研究。 比較研究法指的是與其他國家對比的研究方法。
Ⅵ 什麼是中小學教師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 觀察法是教育科學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觀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對人的行為進行有目的的、有計劃的系統觀察和記錄,然後對所做記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