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新教改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革新

新教改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革新

發布時間:2024-01-01 21:11:55

㈠ 新課改形勢下語文教學的幾種新法

新課改下如何選擇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此談一談自己的想法,不當之處,權當拋磚引玉:1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特點第一,具有相對性。任何一種教學方法,既有優點,也有缺點,語文教學方法也不例外,根本不存在絕對好的方法或絕對壞的方法。即每種教學方法就其本質來說,都是相對辯證的,它們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每種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決某些問題,而解決另一些問題則無效;每種方法都可能會有助於達到某種目的,但都可能妨礙達到另一些目的。
第二,具有針對性。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針對不同對象和特點,不同的目的要求,採取不同的態度,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一般說來,教師往往對教學方法掌握得越多,就越能找出適合特定情況的教學方法,就越能使用那些掌握得比較好的教學方法。同時教學媒體的多樣化、現代化也為教學方法的選擇提供了可能。
第三,具有綜合性。教學方法是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的綜合體。教師教的方法,在於示範、啟發、訓練、輔導和指引;學生學的方法,在於觀察、仿效、體驗、運用和創造。
第四,具有多樣性。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目的多樣性的呈現,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化。諸如:講授法、提問法、討論法、演示法、實驗法、研究法、觀察法、練習法、復習法、獨立作業法、媒體教學法、欣賞教學法、愉快教學法、成功教學法以及交流與合作、自主與探究等。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是語文教育科學化、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單一的教學方法只能遏制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很難達到《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規定的要求。
2 新課改下選擇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依據?要適應教材內容與教學目標的需要。小學語文教材內容非常豐富,可謂「縱橫八萬里,上下五千年」。從文體上說,有記敘文、說明文、詩歌、童話、寓言等。就記敘文來說,還可分為記人、敘事、寫景、狀物四種。這樣,選擇教學方法就要考慮教材的內容、體裁特點等。此外,小學語文教學的每節課都要體現總的教學要求的具體教學要求,必須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如脫離了教學要求,教學方法就失去了服務的針對性。
要體現語文學科的性質和特點。語文學科是以語言教育和言語訓練為主,以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為主要任務的基礎工具學科。但它又不是一般的工具,人們憑借它思維,運用它交際,依靠它傳播文化,利用它建設精神文明與民族文化。特點是事物本質屬性的反映,是一事物區別另一事物的根本點。語文學科之所以與眾不同,在於它間接地將品德情感教育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以優美的語言、美好的形象、真摯的感情、引人入勝的故事,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起到潛移默化地熏陶人、感染人的作用。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整合的必要。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林林總總,數量可觀。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它的長處與短處。例如講授法在傳授新知識時較有效果,然無助於學生的自主性與實踐性的培養;思路教學法適合中、高年級的閱讀與習作教學,但對低年級學生來說無法適應。
從教學方法的運用過程來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一般來說一節課里不可能由一種教學方法演獨角戲,肯定要運用其他的辦法。
從教學方法的運用者而言,擅長各種教學方法的「全面教師」為數顯然不多。大多數老師擅長、熟悉若干種教學方法,但面對豐富多採的課程內容,面對多元智能的當代少兒,教學中運用時就會感到力不從心,捉襟見肘;有的教師可能醉心於某種教學方法,而在實際教學中,是不課能「一把大刀舞到底」的。
從上述三個角度來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整合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從學生實際出發,研究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實施教學的對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任何教學方法效果的驗證都是要通過學生才能夠反映出來的。所以,我們無論准備採用什麼教學方法,都必須以學生為主要對象,以學生對教材的承受能力為主要根據,以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學習上的創造力為主要目的。而要真正做到這些,就必須先對學生實際狀況進行了解和掌握。
學生情況包括其知識基礎、思維感知基礎、個性愛好、生活學習習慣、家庭情況、班級環境情況,前任教師的教學情況(包括前任教師的施教方法及習慣,學習的適應程度和接受情況等),還有學生對外界影響的反映情況等,這些都是我們應該了解和必須了解的。一個合格或優秀的教師,應是在此基礎上選擇教法,形成自己的個性教學特色的。因為不同年齡段、甚至同一年齡段的學生,優等生和差等生,男生和女生,他們在心理、生理等方面是有差異的。他們的個性、愛好、興趣、習慣、思維、感知、技能以及受影響的程度等方面都呈現著色彩紛呈的景象。我們要了解這些情況,要從中找出共性和個性的東西,尋找出他們共有的感知規律,以便為我們選擇適宜靈活的教學方法做好准備。

㈡ 新課改下如何讓學生輕松有效地學好語文

新課改下如何讓學生輕松有效地學好語文 摘要:隨著新課改步伐漸進, 語文 課堂教學的方法也做出了很大的調整和變化。過去的教學中,大家往往注重的是學生能了解各種方法,記住公式,考一個好成績,結果導致學生明顯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質量不高能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進行思維活動,發展觀察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中,人們在教學過程中也很重視直觀感知類的方法,它指教師在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範性的實驗,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的知識。
關鍵詞:小學 語文 新課教法問題教學
在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課堂討論法、實驗法、啟發法和實習法。而小學課堂經常使用的是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如何在課堂上合理運用某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簡單地說教學就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結合在一起,考慮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下面簡單的談談我在教學中的一些認識。
一、新課改下的 語文 教學策略
講授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和講演法。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大多都伴之以講授法。在課堂上教學,老師把課本的內容講述給學生們聽,便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講授法能在較短的時間里給學生傳授大量的、系統的科學知識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智力、能力。這也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一種的主導作用。教師每上一堂課都不只是在用一種教學方法,而都是幾種方法一起使用的。在上課時,教師會提問學生引導課文,這叫談話法亦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談話法特別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的能力。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常用談話法。談話法可分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復習談話是根據學生已學教材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形式以幫助學生復習、深化、系統化已學的知識。啟發談話則是通過向學生提出來思考過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識。例如,在小學二年級「大海睡了」這一課,上課時,老師提問學生到海邊玩的時候見到的事物是什麼,接著老師又進一步問見到事物的形狀顏色等,這就是談話法。淡活法的作用是有助於教師了解學生的思想過程和品質,便於教師訓練,優化學生的思維,有助於鍛煉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在每天早上都有的一門早讀課,由老師來帶領學生讀書,以及每星期一節的閱讀課,這也是一種教學方法,即讀書指導法,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
二、小學 語文 教學中問題意識培養的策略
1.何謂「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在思維方式層面上的解釋是,「問題意識是對問題的一種敏感,產生這種敏感的動因是人對周邊世界的好奇心。」而也正是因為有了問題意識,才產生了創新。在教育層面「問題意識」是「表現為孩子在學習認識活動中,經常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感到疑惑的實際問題,並產生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這一心理狀態既是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表現,又再一次促進了學生去積極思考,擴展思維、提出問題和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在學習中問題意識的產生,促進了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2.如何在小學 語文 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首先,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好奇心很強,因此在我們的 語文 教學過程中用 語文 學科的人文性等特點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鼓勵他們大膽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要多用激勵的手法,多創設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能用已有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或自主求知,在成就感和對知識的滿足感中促進知識與能力的全方面發展。
其次,教師應創設問題情境,在小學 語文 教學中好的問題情境的創設往往能夠將學生們帶進學習的良好狀態。教師要從班級本身學情、班情、生情等實際情況出發,創設開放性強的問題,難度適當,和已有的知識儲備聯系有啟發性的鏈接要學習的新知識,生活氣息強,能夠外延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引發共鳴。具有探索性,是小學生能夠理解,能解決的,「跳一跳摘蘋果」的教育學原理在此極為適用。
再次,營造民主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寬松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才能夠使得學生們敢於提問,敢於嘗試解決問題。允許學生犯錯誤,促進師生的平等良好互動。
最後,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提倡教學方式的轉變。要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滿堂灌」、「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方法肯定是不能夠滿足對學生素質、能力培養的現實需要的,因此在教學中要促進教學方式的改變,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教師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相信學生,給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與平台。
總之,教育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每位教師只有掌握了這門藝術,才能駕輕就熟,在教海中自由地航行。雖然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有著重大的作用,但教學方法也必須在合理的情況下使用。在小學 語文 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僅僅有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去思考,去嘗試解決問題,還有利於強化和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思維能力和實踐與創新能力。 ;

㈢ 小學語文創新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創建和諧環境,為創新課堂奠定基礎

小學生對老師的授課一般是一種嚴肅對待,敬畏的心理。很多小學生在授課過程中要麼就是不敢發言,不能積極地融入到授課氛圍中去,要麼就是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老師寫什麼就記什麼,目前這樣的教學現狀,很難為小學語文老師開辟一個創新的課堂奠定基礎。
所以,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應該有足夠的意識去創立一個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與學生打成一片,這樣才有利於為創新課堂教學打下堅定的基礎。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嘗試在上課前給學生講一段小笑話,問問學生們今天發生什麼重要的事情等,讓學生喜歡上老師,願意與老師溝通,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僅僅是師生,更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二、實行生本教學

從很多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以往的教學方法是老師在上面教授,學生在下面記筆記,老師提問的時候,有想回答問題的就舉手,沒有想回答問題就不作聲,從來沒有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去,學生從來不去向老師反映一下自己是否能接受老師這樣的教學方法,教學速度以及向老師反映自己的疑難點。
小學生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學習者,應該是課堂的主體,而不是教學的輔助工具,一切知識的傳授都應該以小學生的情況為主。所以,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嘗試著將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去,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近幾年來,多媒體也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教學中去。多媒體以其特有的生動性能夠更好地將一些知識進行詮釋,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興趣,調動積極性,以及更加准確生動地傳遞教學內容。

四、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在很多小學語文課堂中,因為語文是學生的母語,很多學生就會產生不重視的心理,很多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容易散漫,注意力不集中。我們不難發現,在課堂上積極發言的永遠都是那幾個學生,愛講話做小動作的也永遠有幾個典型,同時這也告訴我們,高效的課堂不能僅僅只有幾個學生參與,而是應該找到一種方法,用積極參與課堂的學生帶動消極參與課堂的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就是這樣的方法。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老師以小組為單位給學生安排一些任務,小組內的同學合作完成,這樣子,在整個小組的合作過程中,學生都會為了集體榮譽感而積極參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不會拘謹,也有利於學生之間的溝通與創新,在此過程中,還能鍛煉學生的配合默契以及集體榮譽感。
最重要的是,在小組合作這樣的創新教學中,能夠保證學生都參與其中,沒有人思維脫軌,跟不上節奏,以及讓一些一開始不參與的學生,在這樣的氣氛環境中,也更容易隨之參與進去,有利於學生之間取長補短。所以說,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是一種高效率的教學方法,也是一種新時代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

㈣ 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在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如果能夠圍繞實際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情境,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進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供有力的保障。
.2閱讀教學法
對於語文這門學科而言,閱讀可以說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方法,其主要原因在於:通過閱讀不僅可以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同時也能夠有效培養和激發學生對於語文學習的興趣。
.3競賽教學法
競賽教學法就是說學生可以根據語文教學的內容和既定的教學目標在學生們開展趣味競賽,當然這種競賽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分出勝負來,而是通過這種較為特殊的方式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此外,還有很多教學方法,如讓學生們堅持寫讀書筆記、過程性評價以及分組討論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這些教學方法較傳統的教學方法而言,最大的優勢莫過於能夠將學生真正視作學習活動中的主體,能為為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揮提供一個良好的平台。

㈤ 小學語文教學改進好方法

古人讀書,強調「口誦心惟」。「誦」決不僅僅是「口」的發音活動,同時包含了豐富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關於小學語文教學改進好 方法 ,希望對你有幫助!

1小學語文教學改進好方法

小學語文的基礎性地位不容忽視,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必須重視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努力改進傳統的小學語文 教學方法 。

一、讀書讀書,貴在讀熟

書聲琅琅是古人傳統的教學形式之一。因為它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訓練,是理解和記憶的先導,是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試想,一個人讀起書來,結結巴巴,吞吞吐吐,它能對課文內容心領神會,說起話來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嗎?心理學家研究表明:要使課文的「外部語言」轉化為學生頭腦中的「內部語言」,在大腦皮層中留下深刻的溝紋,一般要經過20遍以上的朗讀實踐。

在反復讀,把書讀熟的同時,學生眼睛看,心裡想,嘴裡念,耳朵聽,許多器官同時並用,就容易把課文記得牢固,把課文讀得正確,讀得流暢,增強語感。教師在此基礎上加強指導,可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他們自覺朗讀的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學生在一次次的朗讀過程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由情感產生思考,從而受到品德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同時對學生掌握規范的語言文字大有裨益。對方言區的學生使用規范的語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為此,在講讀課文中,我們都以讀為先,將讀貫穿教學始終。

二、熟讀精思,心知其義

古人讀書,強調「口誦心惟」。「誦」決不僅僅是「口」的發音活動,同時包含了豐富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我國古代大 教育 家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這充分說明讀書一定要勤於思考,二者不可分割。為此,我們總是在學生做到了對課文能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還要讓學生進一步地讀,不過這時是帶著問題而讀,一邊讀一邊想,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再讀,哪是重點詞,哪是重點句,作者為什麼要用這個詞不用那個詞呢?通過一讀再讀,從而加深印象。

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時,這篇課文以情感人,催人淚下,充分表達了全國人民對周總理無限愛戴,無限懷念的思想感情。但對於學生年齡小,了解總理 事跡 不多,所以總有一種隔靴搔癢之感。為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反復朗讀中,讓學生在讀中思考:首都人民為什麼不分男女老少冒著刺骨的寒風,在長安街兩旁迎送總理的靈車?他們等了多長時間?為什麼用「焦急而耐心」這樣的一對 反義詞 哪?作者在向我們說明什麼呢?周總理為國為民嘔心瀝血,日理萬機,艱苦樸素,關心下一代的高大形象隨之躍然紙上,也肯定會浮現在學生的腦海里,使他們一下子把自己同總理的感情拉近了,原來總理就是這么一個為國為民操碎心的人。學生對周總理的愛戴,是學生的認識過程,也是思維的過程。學生思考時,自然地會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去判斷事物。此時,教師有機地滲透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惡的能力,更能收到「教書育人」的整體效益。

三、方法科學,形式多樣

多讀固然知其意,但並不是一遍又一遍的機械的、重復地讀,要講究方法,形式多樣,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讀書積極性,避免單調枯燥感。我常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提出要求,有目的地讀。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要循序漸進。否則欲速不達。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不但要考慮不同年級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而且還應認真的備好每一課的朗讀要求,也就是為什麼要讀,讀後要達到什麼目的。

2、教師以身作則,范讀引領。「打鐵還要榔頭硬」,一名語文教師要使學生鍾愛朗讀,那麼自己還真需是把硬硬的榔頭,不然怎麼能使那一位位試與天公比高的調皮小子們信服呢?教師范讀能幫助學生正音,喚起學生的感情,把學生帶入文本之中,讓學生達到忘我境界,從而培養學生對朗讀的興趣。

3、創設氛圍,進入情境。首先可以利用電教手段創設情景交融的氛圍。這樣,孩子們朗讀時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語言美、意境美。

4、邊讀邊想,再現情境。 文章 是表述作者感知到的客觀情境,要讓學生理解課文,重要的一環是使學生大腦中再現這種情境。通過讀,學生不斷調動自己的表象積蓄,按自己的 思維方式 設計出作者所表述的情境(畫面),通過讀,又不斷調整,使之更清晰、更准確。

5、重點地方反復讀,品詞品句,提高學生分析理解的能力。重點地方一般指課文中的關鍵性、主導性的詞、句、段。

6、自讀批註,邊讀邊悟。讀書要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可安排學生在課前或課中進行邊讀邊想邊批註的練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功,閱讀批註應先交給學生方法,然後讓學生反復實踐練習,練中提高批註的質量。

7、讀寫結合,相互滲透。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自內而外的表達,讀則是自外而內的吸收。在語文教學,「讀」實際上是作者「寫」的逆向活動過程。老師指導學生讀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打開文章的字、詞、句、篇等外在語言材料入手,像剝竹筍一樣,層層進取。讀一次有一次的認識、所得、進展。教學生朗讀和熟讀了許多課文以後,課文里許多詞句,許多語言的表達方法,以及課文的篇章結構等,不斷地被學生吸收、積累和掌握,說話、寫作就能夠做到出口成章、信手拈來,熟讀了課文,詞彙多了,語言豐富了,他們的寫作能力也就提高了。從讀學寫,以寫固讀,強化練筆。借讀之力促輕松習作,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2小學語文教學改進好方法

一、讓學生具有質疑的 學習態度

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多讓學生提問,讓學生具有質疑的學習態度,才能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只有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學習作風,才能使其具備學好語文的問題意識和 創新思維 ,並在課堂上強調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努力營造出一派平等祥和的課堂氛圍,充分尊重學生的共性和個性,才能有效消除學生在課堂上的緊張感和不安感,使他們在一個愉快輕松的學習情境下自由大膽的學習語文;

二、使學生獲得群組交流機會

小學語文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各項綜合因素和個體差異,在課前進行自由分組,使學生獲得各種不同的群組交流機會,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和 經驗 交流,獲得同齡人之間的肯定或啟發是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在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的時候,老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巧妙啟發和引導,或者由淺入深,也可以指導學生進行 辯論 式的討論等,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動力,讓他們在各抒己見的活躍氣氛之下進行自主學習。此外,小組討論還可以擴展到全班討論,讓小組討論的成果在班級整個集體中得到肯定或者交流,從而在最大可能上提高整個班級的 語文學習 效果;

三、抓住學生學習的興趣所在

小學語文老師應該抓住學生學習的興趣所在,努力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才能真正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動力,因為正如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所示,學生學習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與其學習情緒有著某種直接的聯系。因此,老師必須注重語文學習的非智力因素,注重學生的情緒變化,在課堂上創設有利於激發學生積極情緒的教學情境,使其學習思維處於活躍狀態,才能在學習的時候表現出踴躍的態勢。因而,語文老師應該加強自身知識能力的修養,並結合使用具有感染力的教學方法,使得語文教學體現出美與智慧的完美結合,有利於學生進行主動學習;

四、重視直觀性的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項需要更多記憶的課程,因此,語文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填鴨式的記憶模式,而是應該通過直觀性的教學方法,比如說使用簡明扼要的板書把課堂內容呈現給學生,並通過口頭講解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記憶。換句話說,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視覺和聽覺並用,且重視書面的內容質量,以高度濃縮的板書內容來歸納出知識的重點,難點和要點,使知識具有直觀性,系統性和結構性,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內容具有內在聯系,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就非常有利於學生進行學習,以清晰的脈絡來加深對於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五、培養一定的語感

小學語文雖說屬於基礎課程,但是仍然屬於語言范疇,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一定的語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培養一定的語感,使學生能夠從心靈上走進語文文章所描述的情境當中去,從心靈深人體會到語文文字的美感與魅力所在,從而使得學生真正理解文章,身臨其境的朗讀課文,感悟文章之美,可以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來加強對於語文的學習動力,讓學生意識到語文學習不是單純的學習,更是體會語文之美的藝術再現;

六、創建融洽的課堂氣氛

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盡快轉變角色,確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和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情境表演,努力創建融洽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發展學生思維和語言能力。並且,語文老師要盡快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突破工作,即突破課堂,突破書本,突破單一,突破共性,從而走向生活,走向實踐,走向綜合,走向個性,在這種「突圍意識」的指引下,運用教學的智慧和熱情走出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誤區,重視對於學生自身能力的培養,而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這樣,可以使學生做到舉一反三或者觸類旁通,激活學習的思維。

此外,語文教師還要重視對於學生綜合朗讀能力的培養,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並對學生所犯的錯誤和面臨的困難進行正確對待,要認真細致的給予學生學習評價,切不可隨便從事,那樣,很可能會傷了學生的自尊和自信心,這樣,對於學生的學習是非常不利的。因而,小學語文老師一定要謹記,對於學生的學習評價要具有勵志性,真誠性和動態性,一切以學生為根本教學目標,才能寫出具有內涵的教學評語來。

3小學語文教學改進好方法

一、質疑中提高教學

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點明了思與學的密切聯系。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戰場,教學方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手段,而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首先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認知沖突、設疑、解疑,點燃思維的火花。例如,教學《草原》一課時,教師針對「到處是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一句質疑:「翠色怎麼會流?怎麼會流到天邊雲際去呢?」

我就此問題設置思維 熱點 ,引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帶著上述問題抓住主線,感知課文,引導學生細讀課文第一段,一邊讀一邊想,讓學生在頭腦中產生一幅幅畫面:「整個草原只見濃綠的草色連成一片而分不清界線,望不到邊際,像綠色的海洋。」進而引導:「草原的綠色不會流動,但由於綠的鮮亮,微風吹來,綠草隨風擺動,形成層層草浪,給人什麼感覺?書中用了哪四個字?」學生回答:「翠色慾流。」教師又問:「好像綠色在流動。草原無邊無際與藍天相接,微風吹來,草浪起伏,輕柔地向遠處延伸,你會看到什麼?」學生答:「看到草浪輕輕流入雲際。」教師小結:「作者僅以12個字寫出草原的美。」讓學生體會意境,這就是要緊的地方,不能表層滑過。打擦邊球,教師找准了發展語言、發展思維的結合點,一點點地引導,從而奠定了課堂教學的基礎。

二、啟發中改進教學

「教是為了不教」,語文教學,要幫助學生形成終生賴之的學習習慣。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形成能力,開啟思維閘門,深化思維過程,並內化為學習動機。寓言《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體裁相同、情節相似、文章結構類同。在學第一篇寓言時,我讓學生 總結 出 學習方法 :①抓關鍵問題解決;②讀議詞句促理解;③聯系實際知理,運用三步法,知識遷移。學第二篇寓言時,學生就可以自己閱讀體味,揣摩詞句,適時反饋,展示思維過程,從而「求大同,存小異」地學會了這兩篇寓言。課後,我幫助學生以此類推,舉一反三,總結其他寓言的學法,形成自學能力,養成思考的習慣。

三、情感中融進教學

語文教學尤其講究教師真情實感的傳送,教師富於感情地朗讀能架起作者心靈與學生情感的橋梁,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波瀾。因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讀的優勢,以讀為主旋律融聲音、表情、姿態、手勢於一體,營造濃烈的情感氛圍,作用於學生行為,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產生良好課堂情感效應,使師生之間、作者與讀者之間,形成精神交流,使情感共鳴,達到思想情操的提升,使學生受到人格美的洗禮。

四、運用多媒體拓展教學

語言文學是思維的重要工具,每一篇課文就是一個例子。在教學課文中,教師首先從字詞入手釋疑,帶領學生揣摩字、詞、句的含義,品味語言美和意境美,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中碰到許多不能異懂的問題,恰當選擇多媒體課件,能深化學生對詞句的理解。如《小池》課始,為了使學生了解「小池」這首詩所描繪的初夏荷花池的美景,教師設計製作了動畫片,畫面中有細流從泉眼中湧出,樹陰映照在水面上,小荷葉剛露尖角,蜻蜓在飛舞。

學生的審美感被激發起來,進入情景中,情不自禁地贊嘆,夏天的荷花池真美啊!課文中的「惜」「愛」兩字,有「愛惜、喜愛」之意,從字面上可解釋為泉眼愛惜細細地流,樹陰喜愛初夏柔和的風光。進一步挖掘內涵,不難看出,這是作者托物抒情,把自己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融入到景物之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是歷代受人稱道的絕妙佳句,蘊含著活力和生機,使全詩富有生氣。課件形象地演示了小荷清新可愛的形象,使學生正確地理解詩句,陶然於美景之中,如身臨其境,降低了思維的難度。

4小學語文教學改進好方法

一、範例展示法

西德教育家根舍提倡「範例教育」,認為從日常生活中選取隱含著基礎因素和本質因素的典型範例的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可以使學生掌握到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其做法是以典型帶一般,由特殊見普遍。我們在閱讀教學時,教師先具體地指導學生學習一個重點語段,並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把它作為範例,然後要求學生在學習大體相同的語境時去運用。如低年級《小猴子下山》一文,課文是由結構相似的幾部分內容組成,敘述的形式也基本一樣:小猴子來到什麼地方?看到了什麼?扔下了什麼?摘了什麼往前走?教師應抓住這一教材特點,先精心地教學第一、二段,從中總結了學習方法。第三、四段就可放手讓學生用這一方法自己去學,教師只要適當的指導、點撥。在中年級的 作文 教學上,我們可遵循葉聖陶先生所倡導的由教師先行「下水」,然後用自己切身體會作範例來指導學生寫作文,學生有了借鑒,容易學到行之有效的寫作技巧和方法。

二、歸類演繹法

歸納是學生在接觸了一定的語言材料,在教師引導下認識、理解這些材料而獲得的可一般應用的某種學習方法。演繹,就是要求學生把歸納中剛學到的學習方法與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發生聯系,重構自己的認知體系,形成新的技能,然後獨立地運用這種新的學習方法到新的語言情境去解決學習上的問題。如第十一冊課文《學弈》是小學生第一次接觸的古文,不僅讀起來拗口,詞語的古今意思也相差甚遠,學生學起來有一定困難。教學中,我在學生基本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礎上,重點引導學生歸納整理學習古文的方法。第二天學習《兩小兒辯日》前,再一起復習學習古文的方法,在這個基礎上,學生運用剛學到的學習方法學習第二篇的古文就顯得得心應手了。整個滲透過程沿著「發現―內化―運用」這一程序進行,不斷反復,不斷拓展,不斷應用,學生新的學習方法不斷積累,能力也就不斷提高。

三、相機點撥法

葉老說過:「方法的指導不全盤給予,而在相機誘導。」所謂相機是指這種方式不是事先設計的,而是在教學過程中對偶然出現的、需要點撥的即時給予點撥,因為它不是事先安排好的,所以需要教師很高的機智,善於發現、把握並採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例如,當學生學習一時陷入困境時,教師「雪中送炭」指點迷津,學生可能會茅塞頓開,從困境中解脫出來,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題一旦獲解還會有一種「柳暗花明」的愉悅感。這樣的相機點撥,既把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的濃厚興趣激發出來,還能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的自信心和勇氣。

而在學生學習「一帆風順」時,教師宜「引而不發」。如學生在閱讀諸如《苦柚》、《小音樂家楊科》一類可以一目瞭然的淺課文時,會學得 很順利,似乎沒遇到什麼障礙。教師則不應該滿足於這種表面現象,而應有針對性的提出學習方法方面的問題,在坦途中設置一點奇險,引而不發,留有充分餘地給學生思考探索,會收到掌握知識與學法雙重效益。當學生「學有所得」時,宜採用「尋根溯源」,讓做得最好最快的學生談談他的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然後師生共同研討、整理,刪除枝節,用盡量准確的幾個詞語概括解決問題的程序,得出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這樣,由教師的教到用不著教師的教的教學過程,對他們今後在學習相類似的語言情境中,能夠自我學習是大有好處的。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教任何功課,教都是為了不需要教。」為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始終堅持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為目的。我們進一步認識到,讓學生「會學」比只要學生「學會」重要得多。因為知識如汪洋大海,一個人在校學習的時間有限,所以應在小學階段就重視培養學生學海泛舟的能力,使他們能駕馭知識的風帆,在浩翰無邊的大海中航行。學生有了這種本領,才能在未來的學習、工作中,掌握探索的主動權。

四、師生互動

教學本是師生雙方共同參與的傳授活動,所謂「雙主互動」,實質就是師生的雙邊活動,這種教學是一種雙向式的自學――質疑――討論――歸納的教學方法,它是一切教學模式的核心。《綱要》指出:「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這說明,構建「雙主互動」的教學模式,是新課改的當務之急。課堂要互動,就要使教與學形成共時、多向、分層、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教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自己的知識為學生引路、搭橋,學生則以表情、動作、語言表達自己的理解程度。可見,沒有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學是跛足的,不可能成功的。



閱讀全文

與新教改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革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銀針擦根的方法視頻 瀏覽:406
世界投資分析方法 瀏覽:847
分析多動症最簡單方法 瀏覽:806
練肌肉的最好方法視頻 瀏覽:916
政治題如何學習的答題方法 瀏覽:909
正確吃牛排的方法 瀏覽:661
取法魏晉的最佳方法 瀏覽:524
中華結縷草種植方法 瀏覽:143
財務報表分析橫向分析方法 瀏覽:712
失眠了怎麼辦最簡單的方法ld 瀏覽:654
兒童清潔鼻子的最佳方法 瀏覽:237
硒麥芽如何食用方法 瀏覽:798
腕管綜合征如何鍛煉方法 瀏覽:720
大球的分析方法 瀏覽:231
5乘58乘4乘5的簡便方法 瀏覽:216
給婆婆洗衣服的正確方法 瀏覽:186
如何找出一篇論文的理論方法 瀏覽:813
125乘46乘8簡便方法怎麼寫 瀏覽:982
民歌解決內容和形式上矛盾的方法 瀏覽:957
如何理解古文的方法 瀏覽: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