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育教學中的真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的途徑與方法有哪些
1、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轉型,由於社會、家庭與學生的個性差異,基礎教育階段出現了一大批「問題學生」,為了更好的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社會和上級學校輸送合格人才,做好「問題學生」的轉化教育工作已經越來越重要,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乃至整個社會要思考和解決的重大課題。
對「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是基礎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要求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看到,能否更好地實現「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直接關繫到素質教育能否真正體現面向每一個學生,面向學生的每一個方面;關繫到教育改革發展的大局和社會綜合治理的成果能否得到鞏固。本課題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對我校「問題學生」通過問卷、心理咨詢、師生座談、舉辦專欄等形式進行研究。在工作實施中,我們按照教育規律辦事,一手抓研究,一手抓轉化,循序漸進,抓反復、反復抓,一定會抓出實效,一定會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本課題的主持人擁有多年的管理經驗,組織能力強。參與教師均是一線教師,研究水平高。課題組成員均參加者過「十五」期間各級各類課題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學校有一定的教學設備、各類資料和充足的經費來保障該課題的實施。
2、市內外研究現狀
如何轉化「問題學生」,這一課題由來已久,20世紀80年代以來市內外許多學校在有關教育科研人員的指導下,對這一課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問題學生」已產生了新的變化,相應的方法和對策已不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本課題通過研究「問題學生」的特徵、成因和類型,必將會探索出具有科學性和前瞻性的適應新形勢的轉化「問題學生」的方法與途徑。
3、課題的界定
「問題學生」是指那些在學習、思想或行為方面存在偏差的學生,表現為厭學、違紀、打架,甚至偷盜。「問題學生」不是天生的,而是受不良的社會風氣侵蝕,不正常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影響,通過學生內部的心理活動即身心發展過程中各種消極因素惡性膨脹,逐漸形成所謂雙差生或後進生的,現在的稱謂應該是「問題學生」更為合適。
問題學生雖然在學校中占的比例很小,但他們能量大,輻射面廣,是集體中的消極因素,常常拖班級的後腿甚至影響學校聲譽。他們一般精力充沛,活動能力強,處事機靈膽子大,重感情講義氣,要教育好他們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復雜的、細致的和更需要耐心的教育工作。問題學生有存在的必然性、客觀性和普遍性,因此,廣大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應分析問題學生的心理成因,並以相應對策矯治,這樣不但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而且使學生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二、實驗假說
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我們必須按照黨的教育方針,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轉化「問題學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環節。假如通過這一課題的實施,我校確立了以「愛」為中心,以「典、線、面」(典是典型教師,線為班主任為主線,面為全體教師)相結合的教育體系,倡導班主任、任課教師樹立「轉變一個差生比培養一個優生更光榮」的觀念,建立「問題學生」幫教制,一定會使我校教職工不斷克服轉化「問題學生」中所遇到的困難,增強做此項工作的自學性;一定會調動各方面因素,形成合力做好這項工作;也一定會做到「問題學生」的徹底轉化並能健康發展;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更符合時代的要求,更符合學生成長的實際,學校的辦學質量也會不斷提高,成為有很高聲譽的育人搖籃。
三、實驗目標
1、科研目標
通過課題的實施,能總結出「問題學生」的特徵、成因和類型,探索出具有科學性和前瞻性的適應新形勢的轉化「問題學生」的方法與途徑,拿出一定的經驗來。
2、工作目標
使教師在管理能力和水平上得到顯著提高,「問題學生」身心和精神面貌得到根本改變。
3、育人目標
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轉化「問題學生」,激發他們奮發向上的熱情,重新點燃他們奮發向上的火花,讓問題學生能夠戰勝自我、自立自強,融入到大家庭中。
四、實驗內容
本課題的研究是一個集教育政策與法規、師德建設和教育藝術等具有現實性、實踐性和可操作性的系統工程,主要分以下內容:
1、問題學生存在的現狀分析研究
2、問題學生的診斷研究
3、問題學生的轉化對策研究
4、問題學生轉化的個案研究
5、問題學生的跟蹤評價研究
Ⅱ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基本途徑和方法有哪些
一、使所有幼兒均能適應的原則 這是學前教育最基本的原則。幼兒能否適應學前階段的教育,直接關繫到以後學校教育的成敗。因此,許多國家特別注意研究每個幼兒的家庭經濟情況、社會地位、父母的職業和文化素養等因素對幼兒的影響,然後根據幼兒不同的經歷、素質、獨創性等進行有針對性地教育,這樣自然會提高每個幼兒對教育的適應性。 二、促進思維的原則 學前教育一方面要適應幼兒的思維發展水平,另一方面要幫助幼兒掌握越來越復雜的思維方法,促進幼兒思維發展。由此,要多讓幼兒接觸實際,觀察事物,並加以集中、分類、比較,鼓勵幼兒經常思考。 三、依靠自身發展的原則 真正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而不是強加於人的。學前教育也一樣,只能在幼兒毫無對抗情緒的情況下進行,促使他們自願地得到發展。因而,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創造各種能給幼兒帶來新感受的環境,以幫助他們從各種感受中獲取新知識。為此,許多國家十分重視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幼兒廣泛持久的興趣。這是幼兒自我教育的動力。 四、重視能力培養的原則 知識只有成為智力活動的推動力才具有價值。學前階段,應該讓幼兒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發現周圍五彩繽紛的世界,逐漸豐富感性知識。為此,教師不應該把精力放在毫無意義的知識羅列上,而應該明白一切活動都是為了發展幼兒的注意力、感覺能力、知覺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語言能力和審美能力等。 五、面向未來的原則 培養幼兒的創造性,讓幼兒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生活。父母和教師應該引導幼兒思考,發現並鼓勵他們的新想法,在創造性方法的運用中提高幼兒的創造能力。 六、追求人格平衡發展的原則 追求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培養良好的個性,是當前世界學前教育的一個重要趨勢。學前期是幼兒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學前教育應為幼兒未來的人格形成打下基礎,只有基礎牢固,人格才能得到均衡發展。幼兒的個性是在社會團體中,依靠集體的力量得到發展的。因此,教師在給予幼兒個人活動機會的同時,應給予他們參加社會活動的機會,並教給他們在社會中生活的方法。
Ⅲ 幼兒科學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幼兒園科學教育的方法 一、科學探究是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基本方法 幼兒園階段探究式科學教育的五個步驟: 第一步:確定探究的題目/主題,提出問題。 第二步:推測與討論。 第三步:進行實驗和觀測。 第四步:處理信息和數據,並把它們轉換成證據。 第五步:表達和交流。 五個步驟所要實現的教育目的: 第一步:提出問題 ——幼兒關注問題,進入探究的情境之中。 第二步:推測與討論 ——孩子主動建構知識的前提。 第三步:實驗和觀測 ——幼兒學習獲得事實依據和實證材料。 第四步:信息處理 ——幼兒學習對事物的客觀描述。 第五步:表達和交流 ——幼兒學習表達自己和傾聽別人。 第一步:確定探究的題目/主題,提出問題—— 幼兒關注問題,進入探究的情境之中。 思考: 什麼樣的問題才是適合引領孩子探究的? 怎樣促使幼兒關注問題,進入探究情境? 案例: 炎炎夏日來臨,孩子近段提出了一系列關於「風」的問題,如: 風是從哪兒來的? 有些什麼樣的風? 教室里為什麼沒有風? 哪兒的風最大? 哪些東西喜歡風? 哪些東西不喜歡風? 我能造風嗎?哪些東西方便造風? …… 思考: 如果你是老師,你會選擇哪個問題來引領孩子進行探究?為什麼? 12幼 適合引領孩子探究的問題是: 適合幼兒發現的知識經驗—能反映出某一領域的關鍵概念,具有方法論意義。 ※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經驗水平—能引起幼兒的探究興趣。 促使幼兒關注問題、進入探究情境的途徑: 一是:對幼兒的興趣點和關注點進行教育價值的判斷,即順應——生成途徑。 二是:創設有教育價值又能引起幼兒興趣的情境,教師將兒童引入情境,讓他們觀察和獲得有關的信息,逐步明確要探究的問題,即預成——轉化途徑。 第二步:推測與討論——孩子們主動建構知識的前提。 孩子進行推測與討論時,教師指導時需注意: 要引導幼兒有依據地進行推論,而不是瞎猜亂想。 ﹡要積極鼓勵幼兒同伴間觀點的相
Ⅳ 如何創新傳統文化的教育途徑和方法
通過藝術教育實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編定校本教材;2、課堂教學積極滲透;3、課外活動拓展創新。
中學階段中華傳統文化的探究,主要是通過綜合性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擴大視野,更好地了解祖國的優秀文化遺產,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根據學科特點和學校特色建設的情況,我校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是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研發校本教材為依託,注重在《音樂》、《美術》課中滲透情感教育、審美教育,在《體育》教學中提升身體素質、愉悅身心、積極進取的教育。各教師在課題研究和實踐過程中挖掘傳統文化對學生人格塑造、加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增強社會主人翁意識、加強傳統道德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用傳統文化彰顯本校的辦學特色,使傳統文化從行為模式、思想傾向、心理傾向、心理素質、自我意識等多個方麵塑造學生的人格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