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傳統戰略分析方法

傳統戰略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3-12-27 12:22:01

『壹』 常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有哪些

質量及生產管理工具

1.TPM:生產改善過程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2.TQM:一項持續變革的有效管理體系

3.定置管理:強化現場管理和謀求系統改善的科學管理方法

4.5S現場管理法:現場科學管理的基礎工具

5.六西格瑪:世界最先進的質量管理法

6.JIT生產方式:使生產有效進行的新型生產方式

7.QFD法:一種顧客驅動的先進質量管理應用技術

8.田口方法:質量管理利器、企業技術創新不可或缺的工具

9.甘特圖:最常用的項目控制管理的有效工具

10.OPT:改善生產管理技術的新方式

11.PDCA:循環有效控制管理過程和工作質量的工具

12.AUDIT法:保證產品質量的先進質量管理控制方法

13.大規模定製:21世紀最重要的、最具競爭優勢的生產模式

『貳』 swot分析的方法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SWOT分析方法或步驟
強勢——弱勢——機會——威脅 從競爭角度看,對成本措施的抉擇分析,不僅來自於對企業內部因素的分析判斷,還來自於對競爭態勢的分析判斷。成本的強勢——弱勢——機會——威脅(SWOT)分析的核心思想是通過對企業外部環境與內部條件的分析,明確企業可利用的機會和可能面臨的風險,並將這些機會和風險與企業的優勢和缺點結合起來,形成企業成本控制的不同戰略措施。 SWOT分析基本步驟為: (1)分析企業的內部優勢、弱點既可以相對企業目標而言的,也可以相對競爭對手而言的。 (2)分析企業面臨的外部機會與威脅,可能來自於與競爭無關的外環境因素的變化,也可能來自於競爭對手力量與因素變化,或二者兼有,但關鍵性的外部機會與威脅應予以確認。 (3)將外部機會和威脅與企業內部優勢和弱點進行匹配,形成可行的戰略。 SWOT分析有四種不同類型的組合: 優勢——機會(SO)組合、弱點——機會(WO)組合、優勢——威脅(ST)組合和弱點——威脅(WT)組合。 優勢——機會(SO)戰略是一種發展企業內部優勢與利用外部機會的戰略,是一種理想的戰略模式。當企業具有特定方面的優勢,而外部環境又為發揮這種優勢提供有利機會時,可以採取該戰略。例如良好的產品市場前景、供應商規模擴大和競爭對手有財務危機等外部條件,配以企業市場份額提高等內在優勢可成為企業收購競爭對手、擴大生產規模的有利條件。 弱點——機會(WO)戰略是利用外部機會來彌補內部弱點,使企業改劣勢而獲取優勢的戰略。存在外部機會,但由於企業存在一些內部弱點而妨礙其利用機會,可採取措施先克服這些弱點。例如,若企業弱點是原材料供應不足和生產能力不夠,從成本角度看,前者會導致開工不足、生產能力閑置、單位成本上升,而加班加點會導致一些附加費用。在產品市場前景看好的前提下,企業可利用供應商擴大規模、新技術設備降價、競爭對手財務危機等機會,實現縱向整合戰略,重構企業價值鏈,以保證原材料供應,同時可考慮購置生產線來克服生產能力不足及設備老化等缺點。通過克服這些弱點,企業可能進一步利用各種外部機會,降低成本,取得成本優勢,最終贏得競爭優勢。 優勢——威脅(ST)戰略是指企業利用自身優勢,迴避或減輕外部威脅所造成的影響。如競爭對手利用新技術大幅度降低成本,給企業很大成本壓力;同時材料供應緊張,其價格可能上漲;消費者要求大幅度提高產品質量;企業還要支付高額環保成本;等等,這些都會導致企業成本狀況進一步惡化,使之在競爭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但若企業擁有充足的現金、熟練的技術工人和較強的產品開發能力,便可利用這些優勢開發新工藝,簡化生產工藝過程,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從而降低材料消耗和生產成本。另外,開發新技術產品也是企業可選擇的戰略。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的開發與應用是最具潛力的成本降低措施,同時它可提高產品質量,從而迴避外部威脅影響。 弱點——威脅(WT)戰略是一種旨在減少內部弱點,迴避外部環境威脅的防禦性技術。當企業存在內憂外患時,往往面臨生存危機,降低成本也許成為改變劣勢的主要措施。當企業成本狀況惡化,原材料供應不足,生產能力不夠,無法實現規模效益,且設備老化,使企業在成本方面難以有大作為,這時將迫使企業採取目標聚集戰略或差異化戰略,以迴避成本方面的劣勢,並迴避成本原因帶來的威脅。SWOT分析運用於企業成本戰略分析可發揮企業優勢,利用機會克服弱點,迴避風險,獲取或維護成本優勢,將企業成本控制戰略建立在對內外部因素分析及對競爭勢態的判斷等基礎上。而若要充分認識企業的優勢、機會、弱點及正在面臨或即將面臨的風險;價值鏈分析和標桿分析等均等為其提供方法與途徑。

『叄』 企業戰略分析有哪些方法

1、進行外部宏觀環境分析,明確經濟,政治,科技,環境,法律和社會大中瞎神環境都公司的影響。

2、進行行業競爭因素分析。我們需要明確現有企業神族直接的競爭,替代品威脅的程度,買方討價的能力,潛在進入者威脅的程度,供應商討價的能力。

3、進行企業內部能力資源分析,比如營銷鏈、產品鏈、供應鏈、人力資源管理鏈、企業基礎設施、財務管理鏈。

4、進行綜合性的SWOT分析,明確公司的優勢與發展重點,洞悉公司的劣勢,引導公司往有優勢的領賣虧域發展。

5、進行公司財務目標與業務組合分

『肆』 戰略分析方法有哪些

戰略分析工具有:
一、PEST 分析
二、五種力量模型
三、利益相關者分析
四、競爭者分析
五、價值鏈分析
六、雷達圖
七、因果分析

有了分析結果,戰略制定與選擇一般採用以下工具:
一、SWOT 分析
二、戰略地位和行動評估矩陣
三、波士頓矩陣
四、通用矩陣
五、V 矩陣
六、EVA 管理
七、定向政策矩陣

戰略實施的常用方法有差距分析和平衡計分卡

『伍』 目前常用的戰略分析工具有哪些

一、態勢分析法:

就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並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後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

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對研究對象所處的情景進行全面、系統、准確的研究,從而根據研究結果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計劃以及對策等。

SWOT分析法常常被用於制定集團發展戰略和分析競爭對手情況,在戰略分析中,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二、戰略地位和行動評估矩陣

主要是分析企業外部環境及企業應該採用的戰略組合。

戰略地位和行動評估矩陣有四個象限分別表示企業採取的進攻、保守、防禦和競爭四種戰略模式。

這個矩陣的兩個數軸分別代表了企業的兩個內部因素:

財務態勢(financialposition,FP)和競爭優勢(competitiveposition,CP);

兩個外部因素:

環境穩定性態勢(stabilityposition,SP)和產業態勢(instryposition,IP)。

這四個因素對於確定企業的總體戰略地位起決定性作用。

三、波士頓矩陣

波士頓矩陣,又稱市場增長率-相對市場份額矩陣、波士頓咨詢集團法、四象限分析法、產品系列結構管理法等。

波士頓矩陣由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波士頓咨詢公司創始人布魯斯·亨德森於1970年首創。

波士頓矩陣認為一般決定產品結構的基本因素有兩個:即市場引力與企業實力。

市場引力包括整個市場的銷售量(額)增長率、競爭對手強弱及利潤高低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反映市場引力的綜合指標——銷售增長率,這是決定企業產品結構是否合理的外在因素。

四、通用矩陣

通用矩陣法又稱行業吸引力矩陣、九象限評價法,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設計的一種投資組合分析方法。

相對於BCG法,GE法有較大的改進,在兩個坐標軸上增加了中間等級,增加了分析考慮因素。

它運用加權評分方法分別對企業各種產品的行業引力(包括市場增長率、市場容量、市場價格、利潤率、競爭強度等因素)歲仔和企業實力(包括生產能力、技術能力、管理能力、產品差別化、競爭能力等因素)進行評價,按加權平均的總分劃分為大(強)、中、小(弱),從而形成9種組合方格以及3個區域。

(5)傳統戰略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戰略分析工具是企業戰略咨詢及管理咨詢實務中經常使用的一些分析方法。戰略分析的目的是通過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從復雜的信息與線索中,清理出重點影響客戶戰略形成的因素,以便於下一步的戰略選擇和制定。

客戶在經營活動中會經常受到內部、外部的各種因素的影響。如外部的經濟狀況的變化、技術的突飛猛進、及競爭對手的突然增多;又如內部的財務狀況的惡化、生產設備和能力的落後轎雀帶等因素,都會直接影響經營績效,從而影響著客戶的戰略形成。

在客戶進行戰略制定的過程中,無論是咨詢顧問還是客戶本身都需要進行影響客戶因素的專業分析,戰略分析便是閉蘆對於客戶戰略制定中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陸』 戰略管理常用的6種分析工具

戰略管理常用的6種分析工具

下面我為大家介紹六種常用的戰略管理分析工具,希望幫助到大家。

一、戰略管理分析工具之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五力分析模型是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於80年代初提出的戰略管理分析工具,對企業戰略制定產生全球性的深遠影響。用於競爭戰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戶的競爭環境。五力分別是: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業內競爭者現在的競爭能力。五種力量的不同組合變化最終影響行業利潤潛力變化。

二、戰略管理分析工具之安迪·格魯夫的六力分析模型

六力分析的概念是英特爾前總裁安迪·格魯夫(Andrew S. Grove),以波特的五力分析架構為出發點,重新探討並定義產業競爭的六種影響力。他認為影響產業競爭態勢的因素分別是:

1.現存競爭者的影響力、活力、能力;

2.供貨商的影響力、活力、能力;

3.客戶的影響力、活力、能力;

4.潛在競爭者的影響力、活力、能力;

5.產品或服務的替代方式;

6.協力業者的力量。

透過此六種競爭力量的戰略管理分析,有助於釐清企業所處的競爭環境,點出產業中競爭的關鍵因素,並界定最能改善產業和企業本身獲利能力的策略性創新。

三、戰略管理分析工具之新7S原則

新7S原則(Principal of New 7S),由美國管理大師達·維尼提出,強調的是企業能否打破現狀、抓住主動權和建立一系列暫時的優勢。新7S原則的經營思維架構,具體包括:這里的“7S”指的是:(1)更高的股東滿意度(Stockholder satisfaction)。這里的“股東”是一個十分廣泛的概念,即客戶的概念,包括過去企業最重視的股東、市場導向管理中迅速得到重視的顧客以及近幾年人本管理的主角即員工。

(2)戰略預測(Strategic soothsaying)。要做到客戶滿意,公司就必須用到戰略預測。了解市場和技術的未來演變,就能看清下一個優勢會出現在哪裡,從而率先創造出新的機會。

(3)速度定位(Speed)。在如今超強競爭環境下,成功與否在於能否創造出一系列的暫時優勢,所以公司快速從一個優勢轉移到另一個優勢的'能力非常重要。速度讓公司可以捕捉需求、設法破壞現狀、瓦解競爭對手的優勢,並在競爭對手採取行動之前就創造出新的優勢。

(4)出其不意的定位(Surprise)。經營者們要做的工作,是探尋價值創新的道路,而很少去控制和管理現有的業務運作。

(5)改變競爭規則(Shifting the rules against the Competition)。改變競爭規則可以打破產業中既有的觀念和標准模式。亦步亦趨,是被動應戰,常常取不到好的效果。

(6)告示戰略意圖(Signaling Strategic intent)。向公眾及產業內同行公布你的戰略意圖和未來行動,有助於告誡競爭對手,不要侵入你的市場領域;同時,還可以在顧客中有效地形成“佔位效應”,即有購買意圖的顧客會等待告示公司的該種產品研製生產出來後再購買,而不去購買市場上已有的其他公司的同類產品。

(7)同時的、一連串的戰略出擊(Simultaneous and sequential Strategic thrusts)。僅有靜態的能力,或是僅有優良的資源都是不夠的,資源需要有效地加以運用。公司戰略成功的關鍵,在於將知識和能力妥善運用,以一連串的行動奪取勝利,並將優勢迅速移到不同的市場。

四、戰略管理分析工具之藍海戰略(Blue Ocean Strategy)

藍海戰略(Blue Ocean Strategy)是由W·錢·金(W. Chan Kim)和莫博涅(Mauborgne)提出的。

藍海戰略認為,聚焦於紅海等於接受了商戰的限制性因素,即在有限的土地上求勝,卻否認了商業世界開創新市場的可能。運用藍海戰略,視線將超越競爭對手移向買方需求,跨越現有競爭邊界,將不同市場的買方價值元素篩選並重新排序,從給定結構下的定位選擇向改變市場結構本身轉變。

藍海以戰略行動(Strategic Move)作為分析單位,戰略行動包含開辟市場的主要業務項目所涉及的一整套管理動作和決定,在研究1880年~2000年30多個產業150次戰略行動的基礎上,指出價值創新(Value Innovation)是藍海戰略的基石。價值創新挑戰了基於競爭的傳統教條即價值和成本的權衡取捨關系,讓企業將創新與效用、價格與成本整合一體,不是比照現有產業最佳實踐去趕超對手,而是改變產業景框重新設定游戲規則;不是瞄準現有市場“高端”或“低端”顧客,而是面向潛在需求的買方大眾;不是一味細分市場滿足顧客偏好,而是合並細分市場整合需求。

五、戰略管理分析工具之戰略十步驟系統

戰略管理十步驟系統是有助於企業從受眾的角度發現市場的一種工具,十步驟系統模型包括:企業理念、環境分析、競爭控制、客戶分析、自身狀況分析、潛力分析、目標描述、視覺化/工作程序化、市場營銷戰略、市場營銷控制。每一部分的內容自成體系。

六、戰略管理分析工具之四種戰略類型

雷蒙德·邁爾斯(Raymond Miles)和查爾斯·斯諾(Charles Snow)在1978年《組織戰略、結構和方法》(Organization Strategy, Structure, and Process)一書中認為, 企業戰略並不是取決於組織的類型或風格,而是取決於那些需要戰略解決的基本性問題:

事業問題(Entrepreneurial problem): 企業如何管理市場份額。工程問題(Engineering Problem): 企業如何執行解決事業問題的方案。

行政問題(Administrative Problem):企業應該如何架構以適應解決前兩個問題的需要。

基於這三種類型的問題,他們將企業分為四種戰略類型:

1、防禦者(Defender)。作為成熟行業中的成熟企業,採用高效生產、嚴格控制、連續、可靠的手段,努力尋求保護自己的市場地位。

2、 探索者(Prospector)。一種致力於發現和發掘新產品和新市場機會的企業。它的核心技能是市場能力和研發能力,它可以擁有較多的技術類型和較長的產品線。

3、分析者(Analyser)。這是一類規避風險同時又能夠提供創新產品和服務的企業。它致力於有限的一些產品和技術,以質量提高為手段,力爭超越競爭對手。

4、反應者(Reactor)。這是一類對企業外部環境缺乏控制的企業,它既缺乏適應外部競爭的能力,又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機能。它沒有一個系統化的戰略設計與組織規劃。

閱讀全文

與傳統戰略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蘇泊爾凈水器使用方法 瀏覽:460
示波器電流探頭測量方法 瀏覽:342
傳統解剖學教學方法的探索 瀏覽:370
打娃娃什麼方法好 瀏覽:320
簡單木頭鞦韆製作方法 瀏覽:860
研究方法計算實驗方法 瀏覽:670
修復肌膚的方法圖片 瀏覽:332
口腔異味重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93
挽回女朋友的步驟和方法 瀏覽:517
oppo下載路徑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62
畫竹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212
金蘋果的食用方法 瀏覽:915
韓國娃娃面膜使用方法 瀏覽:964
新蒙迪歐燈光使用方法 瀏覽:201
音樂的知識與技能教學方法 瀏覽:731
igbt模塊萬用表檢測方法視頻 瀏覽:964
矛盾分析方法有哪幾個 瀏覽:229
沙糖桔多效唑使用方法 瀏覽:258
抓女方出軌有哪些技術方法 瀏覽:322
葛氏捏筋拍打方法視頻 瀏覽: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