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水下地形圖的測量方法
一般有斷面法,角度交會法,斷面角度交會法,極坐標法,六分儀法,距離交會法(微波測距),GPS全球定位系統定位,雙曲線無線電定位法和衛星多普勒定位法等。
1、斷面法:沿斷面測量水深。在水流湍急的河段,測船難以循斷面行駛或錨定船位時,間或以鋼纜固定廚面,沿鋼纜遂點定位側出水深。
2、角度交會法:以2~3台經緯儀或平板儀在岸上已知點設站,同步測定方向、交會船在測深時的點位。常用於流速較大的河段。
3、斷面角度交會法:斷面祛和角度交會法的結合。測船沿確定的斷面航行,同時用1~2台經緯儀或平板儀測定方向,與斷面線相交,確定船上的測深點位。
4、極坐標法:以電磁波測距儀或經緯儀在岸上已知點設站並選定零方向,測最測深點的距離和水平角,確定點位。
5、六分儀法:在船上靠近測深點處以2台六分儀同步觀測岸上已知點,確定點位,適用於能目視觀測岸,上目標的較開闊水域。
(1)一種水下雙目視覺測距方法研究擴展閱讀
水深測量的傳統工具是測深桿和測深錘。現代普遍使用回聲測深儀,精度和效率均大為提高,最大測深可達10000m,並已從單頻、單波束發展到多頻、多波束,從點狀、線狀測深發展到帶狀測深,從單純測深發展到圖像顯示和實時繪圖。
例如海底地貌探測儀(又稱側掃聲納),可探測礁石、沉船等船底航行障礙物的概略位置、范圍、形狀、性質和海底表面形態,並以圖像顯示。多被束測深系統能同時發射數十個相鄰的窄波束,配合微處理機精確測出,並以圖像顯示一定寬度的航行線水下障礙物位置,深度、范圍、形狀以及海底的地貌,由機助繪圖儀繪出等深線圖。
此外,還在探索利用雙頻激光、衛星像片或航空像片測量解譯水深,為水深測量技術的發展開辟新的途徑。
B. 雙目視覺測距原理
單目測距原理:
先通過圖像匹配進行目標識別(各種車型、行人、物體等),再通過目標在圖像中的大小去估算目標距離。這就要求在估算距離之前首先對目標進行准確識別,是汽車還是行人,是貨車、SUV還是小轎車。准確識別是准確估算距離的第一步。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建立並不斷維護一個龐大的樣本特徵資料庫,保證這個資料庫包含待識別目標的全部特徵數據。比如在一些特殊地區,為了專門檢測大型動物,必須先行建立大型動物的資料庫;而對於另外某些區域存在一些非常規車型,也要先將這些車型的特徵數據加入到資料庫中。如果缺乏待識別目標的特徵數據,就會導致系統無法對這些車型、物體、障礙物進行識別,從而也就無法准確估算這些目標的距離。
單/雙目方案的優點與難點
從上面的介紹,單目系統的優勢在於成本較低,對計算資源的要求不高,系統結構相對簡單;缺點是:(1)需要不斷更新和維護一個龐大的樣本資料庫,才能保證系統達到較高的識別率;(2)無法對非標准障礙物進行判斷;(3)距離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測量,准確度較低。
雙目檢測原理:
通過對兩幅圖像視差的計算,直接對前方景物(圖像所拍攝到的范圍)進行距離測量,而無需判斷前方出現的是什麼類型的障礙物。所以對於任何類型的障礙物,都能根據距離信息的變化,進行必要的預警或制動。雙目攝像頭的原理與人眼相似。人眼能夠感知物體的遠近,是由於兩隻眼睛對同一個物體呈現的圖像存在差異,也稱「視差」。物體距離越遠,視差越小;反之,視差越大。視差的大小對應著物體與眼睛之間距離的遠近,這也是3D電影能夠使人有立體層次感知的原因。
上圖中的人和椰子樹,人在前,椰子樹在後,最下方是雙目相機中的成像。其中,右側相機成像中人在樹的左側,左側相機成像中人在樹的右側,這是因為雙目的角度不一樣。再通過對比兩幅圖像就可以知道人眼觀察樹的時候視差小,而觀察人時視差大。因為樹的距離遠,人的距離近。這就是雙目三角測距的原理。雙目系統對目標物體距離感知是一種絕對的測量,而非估算。
理想雙目相機成像模型
根據三角形相似定律:
根據上述推導,要求得空間點P離相機的距離(深度)z,必須知道:
1、相機焦距f,左右相機基線b(可以通過先驗信息或者相機標定得到)。
2、視差 :,即左相機像素點(xl, yl)和右相機中對應點(xr, yr)的關系,這是雙目視覺的核心問題。
重點來看一下視差(disparity),視差是同一個空間點在兩個相機成像中對應的x坐標的差值,它可以通過編碼成灰度圖來反映出距離的遠近,離鏡頭越近的灰度越亮;
極線約束
對於左圖中的一個像素點,如何確定該點在右圖中的位置?需要在整個圖像中地毯式搜索嗎?當然不用,此時需要用到極線約束。
如上圖所示。O1,O2是兩個相機,P是空間中的一個點,P和兩個相機中心點O1、O2形成了三維空間中的一個平面PO1O2,稱為極平面(Epipolar plane)。極平面和兩幅圖像相交於兩條直線,這兩條直線稱為極線(Epipolar line)。
P在相機O1中的成像點是P1,在相機O2中的成像點是P2,但是P的位置是未知的。我們的目標是:對於左圖的P1點,尋找它在右圖中的對應點P2,這樣就能確定P點的空間位置。
極線約束(Epipolar Constraint)是指當空間點在兩幅圖像上分別成像時,已知左圖投影點p1,那麼對應右圖投影點p2一定在相對於p1的極線上,這樣可以極大的縮小匹配范圍。即P2一定在對應極線上,所以只需要沿著極線搜索便可以找到P1的對應點P2。
C. 雙目立體視覺的簡單介紹
雙目立體視覺的簡單介紹
1. 什麼是視覺
視覺是一個古老的研究課題,同時又是人類觀察世界、認知世界的重要功能和手段。人類從外界獲得的信息約有75%來自視覺系統,用機器模擬人類的視覺功能是人們多年的夢想。視覺神經生理學,視覺心裡學,特別是計算機技術、數字圖像處理、計算機圖形學、人工智慧等學科的發展,為利用計算機實現模擬人類的視覺成為可能。在現代工業自動化生產過程中,計算機視覺正成為一種提高生產效率和檢驗產品質量的關鍵技術之一,如機器零件的自動檢測、智能機器人控制、生產線的自動監控等;在國防和航天等領域,計算機視覺也具有較重要的意義,如運動目標的自動跟蹤與識別、自主車導航及空間機器人的視覺控制等。
人類視覺過程可以看作是一個從感覺到知覺的復雜過程,從狹義上來說視覺的最終目的是要對場景作出對觀察者有意義的解釋和描述;從廣義上說,是根據周圍的環境和觀察者的意願,在解釋和描述的基礎上做出行為規劃或行為決策。計算機視覺研究的目的使計算機具有通過二維圖像信息來認知三維環境信息的能力,這種能力不僅使機器能感知三維環境中物體的幾何信息(如形狀、位置、姿態運動等),而且能進一步對它們進行描述、存儲、識別與理解,計算機視覺己經發展起一套獨立的計算理論與演算法。
2. 什麼是計算機雙目立體視覺
雙目立體視覺 (Binocular StereoVision)是機器視覺的一種重要形式,它是基於視差原理並利用成像設備從不同的位置獲取被測物體的兩幅圖像,通過計算圖像對應點間的位置偏差,來獲取物體三維幾何信息的方法。融合兩隻眼睛獲得的圖像並觀察它們之間的差別,使我們可以獲得明顯的深度感,建立特徵間的對應關系,將同一空間物理點在不同圖像中的映像點對應起來,這個差別,我們稱作視差(Disparity)圖像,如圖一。
雙目立體視覺 測量方法具有效率高、精度合適、系統結構簡單、成本低等優點,非常適合於製造現場的在線、非接觸產品檢測和質量控制。對運動物體(包括動物和人體形體)測量中,由於圖像獲取是在瞬間完成的,因此立體視覺方法是一種更有效的測量方法。
雙目立體視覺 系統是計算機視覺的關鍵技術之一,獲取空間三維場景的距離信息也是計算機視覺研究中最基礎的內容。
雙目立體視覺 的開創性工作始於上世紀的60年代中期。美國MIT的Roberts通過從數字圖像中提取立方體、楔形體和稜柱體等簡單規則多面體的三維結構,並對物體的形狀和空間關系進行描述,把過去的簡單二維圖像分析推廣到了復雜的三維場景,標志著立體視覺技術的誕生。隨著研究的深入,研究的范圍從邊緣、角點等特徵的提取,線條、平面、曲面等幾何要素的分析,直到對圖像明暗、紋理、運動和成像幾何等進行分析,並建立起各種數據結構和推理規則。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初,Marr首次將圖像處理、心理物理學、神經生理學和臨床精神病學的研究成果從信息處理的角度進行概括,創立了視覺計算理論框架。這一基本理論對立體視覺技術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在這一領域已形成了從圖像的獲取到最終的三維場景可視表面重構的完整體系,使得立體視覺已成為計算機視覺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支。
經過幾十年來的發展,立體視覺在機器人視覺、航空測繪、反求工程、軍事運用、醫學成像和工業檢測等領域中的運用越來越廣。
3. 雙目立體視覺系統
立體視覺系統由左右兩部攝像機組成。如圖二所示,圖中分別以下標l和r標注左、右攝像機的相應參數。世界空間中一點A(X,Y,Z)在左右攝像機的成像面Cl和Cr上的像點分別為al(ul,vl)和ar(ur,vr)。這兩個像點是世界空間中同一個對象點A的像,稱為「共軛點」。知道了這兩個共軛像點,分別作它們與各自相機的光心Ol和Or的連線,即投影線alOl和arOr,它們的交點即為世界空間中的對象點A(X,Y,Z)。這就是立體視覺的基本原理。
4. 博安盈雙目立體視覺系統:平行光軸的系統結構
在平行光軸的立體視覺系統中(圖三),左右兩台攝像機的焦距及其它內部參數均相等,光軸與攝像機的成像平面垂直,兩台攝像機的x軸重合,y軸相互平行,因此將左攝像機沿著其x軸方向平移一段距離b(稱為基線baseline)後與右攝像機重合。
由空間點A及左右兩攝像機的光心Ol、Or確定的極平面(Epipolar plane)分別與左右成像平面Cl、Cr的交線pl、pr為共軛極線對,它們分別與各自成像平面的坐標軸ul、ur平行且共線。在這種理想的結構形式中,左右攝像機配置的幾何關系最為簡單,極線已具有很好的性質,為尋找對象點A在左右成像平面上的投影點al和ar之間的匹配關系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
5. 雙目立體視覺智能視頻分析技術
恢復場景的3D信息是立體視覺研究中最基本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一個完整的立體視覺系統通常包含六個模塊:圖像獲取、攝像機標定、特徵提取、立體匹配、三維恢復和視頻分析(運動檢測、運動跟蹤、規則判斷、報警處理)。
5.1. 圖像獲取(ImageAcquisition)
數字圖像的獲取是立體視覺的信息來源。常用的立體視覺圖像一般為雙目圖像,有的採用多目圖像。圖像獲取的方式有多種,主要由具體運用的場合和目的決定。立體圖像的獲取不僅要滿足應用要求,而且要考慮視點差異、光照條件、攝像機性能和場景特點等方面的影響。
5.2. 攝像機標定(CameraCalibration)
立體視覺系統攝像機標定是指對三維場景中對象點在左右攝像機圖像平面上的坐標位置al(ul,vl)、ar(ur,vr)與其世界空間坐標A(X,Y,Z)之間的映射關系的確立,是實現立體視覺三維模型重構中基本且關鍵的一步。
5.3. 特徵提取(FeatureAcquisition)
特徵提取的目的是要獲取匹配賴以進行的圖像特徵,圖像特徵的性質與圖像匹配的方法選擇有著密切的聯系。目前,還沒有建立起一種普遍適用的獲取圖像特徵的理論,因此導致了立體視覺研究領域中匹配特徵的多樣化。特徵可以是像素相位匹配是近二十年才發展起來的一類匹配演算法。相位作為匹配基元,本身反映信號的結構信息,對圖像的高頻雜訊有很好的抑製作用,適於並行處理,能獲得亞像素級精度的緻密視差。但存在相位奇點和相位卷繞的問題,需加入自適應濾波器解決。或者是像素的集合,也可以是它們的抽象表達,如圖像結構、圖像目標和關系結構等。常用的匹配特徵主要有點狀特徵、線狀特徵和區域特徵等幾種情形。
一般而言,尺度較大的圖像特徵蘊含較多的圖像信息,且特徵本身的數目較少,匹配效率高;但特徵的提取和描述過程存在較大的困難,定位精度也較差。而對於尺度較小的圖像特徵來說,對其進行表達和描述相對簡單,定位精度較高;但由於其本身數目較多,所包含的圖像信息少,在匹配時需要採用較嚴格的約束條件和匹配策略,以盡可能地減少匹配歧義和提高匹配效率。總的來說,好的匹配特徵應該具有要可區分性、不變性、唯一性以及有效解決匹配歧義的能力。
5.4. 圖像匹配(ImageMatching)
在立體視覺中(圖二、圖三),圖像匹配是指將三維空間中一點A(X,Y,Z)在左右攝像機的成像面Cl和Cr上的像點al(ul,vl)和ar(ur,vr)對應起來。圖像匹配是立體視覺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問題,一直是立體視覺研究的焦點。當空間三維場景經過透視投影(PerspectiveProjection)變換為二維圖像時,同一景物在不同視點的攝像機圖像平面上的成像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扭曲和變形,而且場景中的光照條件、被測對象的幾何形狀和表面特性、雜訊干擾和畸變、攝像機特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都被集中體現在單一的圖像灰度值中。顯然,要對包含了如此之多不利因素的圖像進行准確匹配是很不容易的。
5.5. 三維恢復(3DReconstruction)
在完成立體視覺系統的攝像機標定和圖像匹配工作以後,就可以進行被測對象表面點的三維信息恢復。影響三維測量精度的因素主要有攝像機標定誤差、CCD成像設備的數字量化效應、特徵提取和匹配定位精度等。
5.6. 視頻分析(運動檢測、運動跟蹤、規則判斷、報警處理)
通過視差計算,得到全屏幕的視差圖像後,採用背景建模的方式,得到運動前景物體的視差圖像,再進行膨脹和腐蝕演算法進行圖像預處理,得到完整的可供分析的前景運動物體視差圖。採用運動跟蹤演算法,全屏實時檢測物體的大小、運動軌跡,並與事先設置的規則進行對比,如果有人進入或離開設置報警區域,系統則實時報警。
5.7. 視差效果圖:
註:過濾掉距離地面60cm以內,200cm以上的視差值,即檢測范圍為60-200cm之間。故左邊蹲下的人沒有視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