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十種家庭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是對孩子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一種教育,有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大部分時間其實是在家庭搜乎中度過的,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終與家庭小集體有密切的聯系。在家庭中,隨著社會進步和社會結構的復雜化,更突現家庭教育的重要。下面為大家整理的是十種家庭教育方法,歡迎閱讀。
一、樹立榜樣:
榜樣是以別人的好思世哪悉想好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學、鄰居、教師、英雄模範人物、文藝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領袖的優秀品質,都是子女學習、模仿的對象。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二、環境熏陶:
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要組織好生活,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系,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為准則,形成團結和睦的家庭氣氛,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三、批評懲罰:
批評和懲罰都是對子女不良思想行為的否定,不過後者是對嚴重不良思想行為的一種教育手段。批評懲罰時,首先要全面了解情況,掌握不良思想行為的具體情節和嚴重程度,從錯誤的實際出發,批評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進而產生改正錯誤的動力。批評時不要諷刺,不要奚落,不要謾罵。懲罰主要是剝奪某種權利,而不是體罰,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殘身心。
四、指導安排生活秩序:
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養子女良好習慣的有效方法。指導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環境,教給子女學習安排和利用時間,使之有條不紊。要讓孩子自己安排,家長可以在旁指點。
五、說服教育:
說服教育的具體做法:一是談話,家長根據子女的思想實際,擺事實,講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談話要有針對性、靈活性,態度要和氣,不要板著面孔,居高臨下地訓斥、挖苦。二是討論,家長與子女共同討論。討論時要尊重孩子,耐心傾聽其意見,有不正確的觀點,也要耐心地講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長觀點不正確要勇於承認。
六、實際鍛煉:
實際鍛煉的內容相當廣泛,如適應周圍環境,鍛煉身體,生活自理,家務勞動,獨立作業,文明禮貌,社會交際等等。進行實際鍛煉,首先要孩子明確目的意義(為什麼),提出具體要求(怎樣做),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堅持到底。鍛煉內容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徵和個性特徵,從他們的實際能力出發,交給的任務和提出的要求必須適當。要允許孩子在實踐中有失誤,不可過分苛求。家長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鍛煉。
七、表揚獎勵:
表揚獎勵是對子女的思想行為給予肯定和好評。通過肯定和好評,以加強子女進取心和榮譽感,爭取更大的進步。表揚獎勵要實事求是,要及時,要說明原因,並且應以精神獎賞為主,物質獎賞為輔。
八、指導緩老課外閱讀:
指導子女閱讀書報雜志,從中吸取有益的精神營養。家長要掌握子女閱讀的內容,和子女一起討論,引導子女通過閱讀增長知識,開擴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九、利用家庭電視:
電視進入家庭,子女可以從看電視中得到許多知識,增長見識,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沒有選擇,不要時間過長。看完電視最好和子女談論,討論電視內容。
十、帶領子女外出接觸社會:
帶領孩子到公園、風景區、商店、工廠、農村去,或者去訪問同學、親友,進行社會交往,使之開擴眼界,接觸社會,認識社會。
一 、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
二、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三、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緩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四、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五、有創意的贊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贊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贊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六、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盡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七、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八、常常擁抱
輕輕的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九、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盡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十、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凈,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
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么嚴重嗎?』如果**是No,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十一、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系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當他遇到阻礙時,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
(1)確認他的問題。
(2)讓他描述他的解決方式。
(3)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
(4)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
(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
十二、給他表演的舞台
每一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下?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帶著他去逛街,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並表現出你的熱情時,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我們身邊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僅僅是衣食無慮的生活環境而已,他們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經歷』它的成長過程。句話說:'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得先蹲下來,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B. 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
1、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隨性玩耍的時間。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認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隨性玩耍的時間。
2、教導孩子關心別人
即使很小的孩子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鼓勵孩子多運動
運動讓孩子喜歡自己,並從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煉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緩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笑口常開
開懷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有創意的贊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贊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贊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讓孩子身體健康、情緒穩定。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盡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激發孩子內在的藝術天份
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塗鴉,其實都是孩子抒發他內心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常常擁抱
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用心聆聽
用心聆聽,會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盡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放棄完美主義
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事情。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凈,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么嚴重嗎?」如果不是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教導孩子解決問題
孩子的每一個進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
從學會系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當他遇到阻礙時,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
(1)搞清楚他的問題。
(2)鼓勵他自己描述他的解決方式。
(3)幫助他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
(4)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
(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
12、給孩子表演的舞台
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並表現出你的熱情時,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
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帶著他去逛街,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並表現出你的熱情時,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
我們身邊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無慮的生活環境,他們需要大人陪伴他們去「經歷」他們的成長過程。
父母若要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就不能剝奪了孩子履行責任的機會。讓孩子處理自己的事情,並為自己的決定承擔後果,從而達到培養孩子責任心的目的。只有這樣,孩子才能養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位老師對年輕父母的忠告:
1、上帝是公平的。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對孩子小時候付出的越多、教育的越理性、越科學,孩子大的時候你付出的就會越小,你將越省心,越有成就感。
2、「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一條真理。對孩子的教育要有科學的計劃、正確的指導、理性的措施,父母要做好表率。孩子的生活習慣、處事方式、思維方式、世界觀價值觀都將帶有你們的影子,因為孩子小時候學習的重要方式是無意識或有意識的模仿。
3、父母不要為了自己的事業而忽視對孩子的教育,否則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會毀掉你的事業。不要為了自己的休息娛樂而忽視與孩子的交流,否則孩子長大後你將無快樂可言,你將擁有更多的愁苦、惱怒和無奈。
4、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孩子年幼無知,動手打父母、爺爺奶奶或姥爺姥娘時,我們千萬不要高興,更不能認為孩子長本事了,這時要嚴肅地告訴孩子這是不對的,要尊敬老人。否則,孩子會認為打人是贏得家長高興的方式,是自己獲得價值感的途徑,這樣是非觀念就混亂了,長大後他就很可能動手打你了。諸如此類。我們都應引起高度重視。
C. 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
導語:通過人格教育、創新教育、生死教育,幫助家長重塑科學的家教方法,培養健康、成功教育、民主教育、情感教育、快樂且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孩子。以下是科學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歡迎大家前來借鑒查看!
(一)人格教育——培養自信、獨立、合作的孩子
做人教育是家教的核心,孩子人格的最好壞,直接受父母的影響,父母的人格力量是潛移默化地通過模仿、暗示和感染的機制而影響、傳遞給孩子:
有一個成功的例子:遼寧文科狀元黃曉慶說:“我學習上有點失誤,父母不大批評、、若在做人方面不行,可就難過關了。 ”浙江文科狀元陳春仙說:“我父母沒有什麼文化,但人格偉大,給我奮斗的精神和力量。 ”甘肅文科狀元張瑞採的父親是人事幹部,她說:“我爸爸從來不收任何人的禮物,教育我做無私的人,我就照我父親說的那樣做。 ”
我認為人格教育應從3個方面著手:
①自信心的培養。 自信是一個人個性成長的重要心理儲備。 家長最初的客觀評價是奠定孩子自我評價的基石。 如果孩子在學校社會遭到不客觀評價,他能在家中獲得感情呵護和客觀修正,他會是很幸運的。 家庭應該為孩子的精神發育建立一個有效的“心理支持系統”。 家庭是孩子成長和學習社會的第一課堂,孩子面對外部世界的勇氣和力量及自信心首先來自於家庭。 孩子需要疼愛、接納和安全感,只有父母的愛、保護和支持,才有面對生活的信心和在社會上奮斗的勇氣,才能夠排除精神上的各種困擾。 兒童少年身上存在的缺點、錯誤、不完美,是心理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現象,家長不能苛求和挑剔,應看重孩子的優勢和長處。 每個孩子內心全都是一座蘊藏豐富的金礦,聰明的家長應努力去發現、、開采,並合理地保護和利用。 家長的責任是教孩子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尊重長處發揚優勢,同時糾正短處。 若是有的短處暫時難以糾正,就要勇敢地承認它們,要鼓勵孩子欣然接納自己,在發展長處的同時,進一步完美自己。
有人對中美學生的心理素質進行比較,發現中國學生在自信心、獨立性、冒險性三方面的品質明顯落後於美國學生,這也是中國人在中國領土上從未獲得諾貝爾獎的原因之一。 中國的學生普遍自卑,這與中國的父母經常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有關。
我們中國的父母是如何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父母老說其他孩子比自己強!多數家長總喜歡找出孩子的缺點加以批評。 由於中國教育普遍以分數論英雄,只有10%的中國孩子嘗試過成功的快樂,而其他孩子普遍缺乏自信,較自卑。
孩子自信心不足的表現:遇到挫折失敗,易產生輕生念頭、多疑、缺乏自知之明,敏感、各種心理障礙不斷增加、壓力發生自虐行為:考試焦慮症、因學習、學校恐懼症和人際關系緊張、自卑,自我否定,破罐破摔,或是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盲目樂觀而且缺乏勤奮之心。
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家長應該找出孩子的優點加以表揚。 我們可以做一個實驗:家長作一個統計,一周內發現了孩子幾條優點加以表揚、幾條缺點加以批評。 如果你一周內表揚孩子的次數比批評孩子的次數多了。 這樣,你的孩子的自信心就會逐漸被培養起來了。
②獨立意識的培養。 讓孩子獨立完成自己應做的事。 學會獨立處理與周圍人的矛盾。 當孩子碰到一件事情時,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家長在旁加以引導、督促。
③合作意識的培養。 與人合作的能力已成為當今世界人才的重要素質之一,而一個人在童年時期沒有形成良好的合作習慣和感情,待他長大成人後是很難彌補的。
首先,父母要做好表率,一個整天爭吵不休的家庭很難造就出一個具有和諧人際關系的孩子。 為此,父母必須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處理好,對鄰居、對同志、有禮貌,以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逐步養成尊重、對來客要熱情、平、、愛護別人的最好習慣。 其次,要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活動中他們能逐漸意識到要處處考慮別人的意見,做事要與人合作。 在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時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使之獲得與人相處的經驗,培養其與人合作的能力。
再次,家長要教育兒童關心別人,遇事為別人著想,因為只有會關心別人的人才有可能與別人合作。 而要使孩子學會關心別人,要教育他們從小關心自己的父母,關心父母的健康,關心家庭中所遇到的困難,知道父母在為自己操勞。
(二)創新教育——營造寬舒、、自由的心理環境
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 家長給孩子自己的空間,就體現了創新教育。 家長不要在一道題上去具體指導什麼,而要從大方面去鼓勵孩子,讓孩子樹立大學習觀,課內、課外、社會活動、全都是學習的范疇。 我們鼓勵孩子學習奮斗,不是要他讀一個名牌學校,找一份好工作就行了,而是要他將來對社會做出貢獻。 走自己的路,別重復別人,按照自己的情況去學習,去生活,去發展。 不僅父母與他平、、對話,開展討論,甚至家中來了客人,談起社會的事,也允許孩子與客人爭論,允許孩子發表不同意見,使孩子敢於質疑。
創新教育要求家長要有開放的心態,營造輕松自由的家庭心理環境。 家庭成員在心理狀態的外在表現形式上要“直白”,即用對方能接受的方式,心平氣和地來展現自己的心理情緒。 家長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錯誤的也不必顧慮,只有這樣,才不至於出現兩代人之間的“代溝”。 家長對孩子有所創造的期待如能滲透於整個環境和教育過程中,孩子將會逐漸體現到創造氣氛的激勵,產生創造的願望和動力。
現代的最好孩子不再只是聽話的孩子,而是有獨立見解、、有創意的孩子。 對孩子要盡量讓他自己安排生活,少陪讀。 鼓勵孩子多創新。 孩子有創新就會擁有信心。
(三)民主教育——讓親子平、、交流
傳統文化要求孩子一定聽父母的,父母全都是用自己的眼光要求孩子,與孩子缺乏交流,也不聽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更不喜歡讓孩子自己出主意。 現代教育應是家長能蹲下來和孩子平、、交流。 現代家庭要求成員之間建立真正平、的關系,道德與心理上的平、關系。
缺乏平、積極、精神的家庭則有利於養成孩子自信、盲從、而富於平、不健康心理、自卑和自私、自尊、開朗、精神的家庭,孩子容易養成怯懦、樂觀的性格。
家長要有民主平、的觀念和態度,尊重孩子,平、對待自己的子女。 家長與子女是父子、、母子關系,除了生存的依賴關系外,還有最可依賴的朋友關系。 應有長幼之分,也同樣應講求理解和溝通。
對子女的要求必須合情合理。 合情,符合子女的意願:合理,符合身心發展規律。 反之,提出子女根本辦不到的要求,也是不尊重子女人格的一種表現。 家長不能任意剝奪子女正當的興趣和愛好,必須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積極鼓勵子女的獨立自主,激勵他們全心全意去做喜愛而又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直言不諱,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即使有時幼稚的錯誤的意見,也不要急於訓斥或奚落。 魯迅先生提出應理解兒童,指導兒童,解放兒童,正是家長與子女民主平、、態度的概括。
(四)情感教育——培育充滿愛心、、好學樂群的孩子
中國人的情感很細膩,但不喜歡表達自己的情感。 親子交流也很枯燥,無情趣,孩子也很少和父母交流情感,孩子也不了解父母為什麼會這樣或那樣考慮問題。
情感教育的首要方面是培養孩子的愛心。 學會愛世界,愛屬於世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 學會感受愛、表達愛、體會愛。 家長應讓孩子大膽表露自己的情感,用平常心來看待成敗,這樣也會減弱孩子的嫉妒心,不至於無法容忍別人的成功。
劉海洋學識超群卻獨缺愛心,人格嚴重缺陷。 “傷熊事件”應引起中國教育界和所有家庭對“人才”標準的深刻反思。 應試教育使眾多的青少年在最富於理想的學生時代把豐富多彩的追求化為單一的成績追求。 仁愛之心是健全人格的基本要求,而片面的過度的知識教育卻導致部分青少年嚴重偏科和情感的荒漠化,注意力只集中在知識的某一極狹窄的領域,而忽略了豐富的情感世界的培育,造成情感冷漠、、缺乏愛心,為實現個人慾望很少考慮後果。
情感教育的第二方面是讓孩子學會交往。 當孩子遇到苦惱時,通常會向誰傾訴呢?學生首選媽媽、其次選擇朋友、再次選擇爸爸。 還有的選擇老師或選擇對誰都不說。 可見朋友在孩子心中的分量僅次於媽媽。 可父母們總喜歡用自己的標准衡量孩子的朋友,甚至武斷地限制孩子交友。 父母們在允許孩子選擇朋友的問題上的基本標準是“能對孩子的學習有益”,選擇與孩子志趣相投的父母僅有少數(有人選擇了兩項)。 父母們的這種擇友標准,會使孩子們中間出現一個交友怪圈,誰與比自己學習差的孩子交朋友?而當孩子需要認同的時候,需要依賴的時候,需要肯定、、幫助或批評的時候,他們卻不知道該找誰。
孩子不知道怎樣學習時,父母肯定會著急。 但是如果孩子不知道該怎樣和朋友及其它人交往時,父母還會著急嗎?還會給他們一些引導和方法嗎?近幾年來,教育專家們提出一個新概念:同伴教育。 就是說同伴在交往中相互學習、相互幫助,更容易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寫作能力、交往能力。
(五)成功教育——調整恰當的期望值
一個成功的人是什麼?答案是實現自己的理想、、那麼,一個成功的孩子是什麼?不是實現父母的理想,而是孩子自身的身心健康的成長
當今中國獨生子女教育中出現的“翹翹板原理”。 中國孩子的自下而上狀態猶如一個華麗的翹翹板:一邊是物質生活的“小皇帝”、一邊是精神上不能自主、得不到新生的“小奴隸”,簡單地在生活上強加給孩子各種各樣的挫折教育,父母兩頭施壓的結果只能是翹翹板折斷,孩子人格分裂,體驗到深深的挫敗感。 如果生活上是父母慣壞了孩子的話,那麼在學習上,恰恰是孩子慣壞了父母。 孩子對父母的各種要求都盡力滿足,使望子成龍的父母貪得無厭。 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會讓孩子經常體驗到失敗,家長高期望導致孩子出現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心理壓力大,怕成績不好對不起父母、產生逆反心理,對父母的話,不分是非一概反對、由於達不到父母提出的高期望目標而喪失信心,自卑自責、心跳加快、因持續的失敗感和內疚而形成緊張不安、伴以恐懼的焦慮情緒狀態,甚至出現考前失眠,考試時胸悶、神經系統反應、為父母被動學習,學習動力不足。 為此,家長應對孩子寄予恰當的期望,根據孩子的現有條件實事求是地制定出適當的期望值,不能盲目攀比,更不能拔苗助長。
(六)生死教育——讓孩子對生命負責
讓孩子了解什麼是生命,生命來之不易,了解什麼是死亡,死亡對周圍人意味什麼,以避免孩子遇到挫折就輕生。 例如:武漢一位五年級的小學生因作業沒做好被老師批評而上吊自殺。 萬名中小學心理健康檢測得出結論顯示:我國三分之一的中小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異常表現。 對於屢見不鮮的中小學生自殺現象,一些心理教育工作者呼籲:應加強對中小學生心理衛生教育,開展生死觀教育
與尚未成年的孩子談論生死似乎過於沉重,長期以來,成人對孩子的生死教育大多是採取迴避的態度和閃爍其詞的說法。 這樣的結果,會不斷地傳達給孩子關於死亡的一些不正確的信息,讓他們覺得死是一件很好玩、、很容易的事,還帶著一點兒神秘。 孩子在小學階段的重點是學習習慣和生活心理的培養,所以在這個階段實施生死觀的教育對孩子的一生十分重要。 在國外和港台地區小學生會被老師帶到醫院太平間接受死亡教育,老師會讓學生摸著死者冰涼的手感知死亡,還會用通俗的語言告訴孩子們:再也看不到爸爸媽媽、看不到好看的動畫片、吃不到好吃的冰淇淋,這就叫做死。 與此同時,也輔之以生的教育,老師也會讓孩子們摸著孕婦的肚子給他們講人的出生。 這些全都是在告訴孩子們,生與死全都是很自然的事情,只有認識了生的可貴,才能珍惜生命。 在我們的“生死教育”中一定要告訴孩子:不僅要愛黨、愛祖國、愛親人,還要愛自己。
一、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育方法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現在的青少 年無論思想、心理、智力發展上都有自己的特點。為了適應這些特點,家長要學習教育知識,轉變家教觀念,改進教育方法。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在生活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家長和教師可以人為地設置一些場景,讓孩子去體會,去認識。當你的孩子學習退步或偶爾一次考試不理想時,千萬不要因此否定他的努力。這時,他需要的是關愛和理解。哪怕是一句贊美的話語,一束關注的目光,這些表揚和激勵會給孩子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孩子的成長,除了需要物質上的給予外, 更需要您的寬容、安撫、理解、激勵和耐心的教誨。
二、做人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許多家長往往注重的是做“有用”的人,在知識和技能上下功夫,忽視了對孩子品質和性格的培養。其實,正直、善良、誠信,才是“有用”的基礎。只有具有優秀品質和健全人格,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家長要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愛心和自強自主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逐步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
三、注重全面素質的培養
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機遇和挑戰,孩子們不但需要知識技能,更需要健全的人格、健壯的體魄、積極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許多有識的家長正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學慣用科學的方法全面培養孩子,鋪就一條寬廣的成長之路。他們注重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不斷激發求知慾。他們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尊重孩子自身的成長規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以慈母的愛心溫暖孩子,以嚴師的教誨要求孩子,以朋友的姿態幫助孩子,重視與孩子的心靈溝通,注重心理健康培養。
四、重視誠實、守信教育
學生犯錯誤很正常,沒什麼大驚小怪的,也沒什麼了不起,只要能正確認識,正確對待,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培養孩子誠實、守信最好的方法是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起表率作用。一項調查顯示,中小學生心中理想的父親應該是勇敢、堅定、大度、和藹可親,有責任感,有現代意識,是孩子最好的朋友。心中理想的母親應該是溫柔、賢慧、理解、寬容,是孩子最好的朋友,是心靈的港灣……
五、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鼓勵他展翅高飛
孩子在身心發育過程中,有著廣泛的興趣和求知慾,這是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要保護這種求知慾並培養其創造力,給孩子一個自己探索和選擇的空間。對孩子行為的不當干預,不僅會束縛孩子的求知慾,而且會挫傷孩子的自信心,對他的智力發展和人格形成都有不利影響。保護孩子的興趣就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自由的空間,並注意幫助和引導,要激發他們的熱情,使之不斷努力,有所成就。
六、用智慧與耐心尋求孩子成才之道
每個孩子都有與別人不同的天賦、興趣與個性。只有根據孩子的特點揚長避短、因材施教,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這種教育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智慧,需要了解孩子、認識孩子,發現其特長和短處,根據孩子的個性、興趣、愛好和特點,進行循序漸進的教育。
七、把痛苦和難堪留給自己,把快樂與自信留給孩子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快樂、痛苦,苦也罷、痛也罷,能扛的都該由大人去扛,不該把不幸的陰影留給孩子,造成孩子感情創傷和性格缺陷。父母雙方的言行,都要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彼此都需要大度和責任心。要努力把快樂和自信送給孩子,給孩子一個堅強的精神支撐和正常的生活空間,使孩子的智力和情感都得到正常的發展。
八、家教中最忌諱的幾個問題
1、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觀點,按自己想像的方式學習、生活。
2、期望過高,逼子成龍,望女成鳳;
3、粗暴施教,孩子心靈受摧殘;
4、不重素質重分數;
5、有愛無教,過於溺愛;
6、忽視青春期,該導航時未導航;
7、外界污染——疏於防範引導。
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是指家長對子女實施教育所採取的具體措施和手段。通常有下列數種:
一、樹立榜樣:榜樣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學、鄰居、教師、英雄模範人物、文藝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領袖的優秀品質,都是子女學習、模仿的對象。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二、環境熏陶: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要組織好生活,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系,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為准則,形成團結和睦的家庭氣氛,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三、說服教育:說服教育的具體做法:一是談話,家長根據子女的思想實際,擺事實,講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談話要有針對性、靈活性,態度要和氣,不要板著面孔,居高臨下地訓斥、挖苦。二是討論,家長與子女共同討論。討論時要尊重孩子,耐心傾聽其意見,有不正確的觀點,也要耐心地講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長觀點不正確要勇於承認。
四、實際鍛煉:實際鍛煉的內容相當廣泛,如適應周圍環境,鍛煉身體,生活自理,家務勞動,獨立作業,文明禮貌,社會交際等等。進行實際鍛煉,首先要孩子明確目的意義(為什麼),提出具體要求(怎樣做),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堅持到底。鍛煉內容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徵和個性特徵,從他們的實際能力出發,交給的任務和提出的要求必須適當。要允許孩子在實踐中有失誤,不可過分苛求。家長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鍛煉。
五、表揚獎勵:表揚獎勵是對子女的思想行為給予肯定和好評。通過肯定和好評,以加強子女進取心和榮譽感,爭取更大的進步。表揚獎勵要實事求是,要及時,要說明原因,並且應以精神獎賞為主,物質獎賞為輔。
六、批評懲罰:批評和懲罰都是對子女不良思想行為的否定,不過後者是對嚴重不良思想行為的一種教育手段。批評懲罰時,首先要全面了解情況,掌握不良思想行為的具體情節和嚴重程度,從錯誤的實際出發,批評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進而產生改正錯誤的動力。批評時不要諷刺,不要奚落,不要謾罵。懲罰主要是剝奪某種權利,而不是體罰,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殘身心。
七、指導安排生活秩序: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養子女良好習慣的有效方法。指導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環境,教給子女學習安排和利用時間,使之有條不紊。要讓孩子自己安排,家長可以在旁指點。
八、指導課外閱讀:指導子女閱讀書報雜志,從中吸取有益的精神營養。家長要掌握子女閱讀的內容,和子女一起討論,引導子女通過閱讀增長知識,開擴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九、利用家庭電視:電視進入家庭,子女可以從看電視中得到許多知識,增長見識,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沒有選擇,不要時間過長。看完電視最好和子女談論,討論電視內容。
十、帶領子女外出接觸社會:帶領孩子到公園、風景區、商店、工廠、農村去,或者去訪問同學、親友,進行社會交往,使之開擴眼界,接觸社會,認識社會。
D.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學科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則
(一)、環境熏陶法 1、組織相應的家庭生活 2、建立融洽的家庭關系 (二)興趣誘導法 1、了解孩子的喜好 2、提供新異的刺激 3、激發孩子的慾望 4、趣味盎然地施教 (三)、暗示提醒法 1、多與孩子溝通 2、多種方式暗示 3、巧妙使用反暗示(大班年齡段的孩子使用) (四)活動探索法 1、開展體育活動 2、組織游戲活動 3、倡導勞動活動 4、鼓勵探索活動 (五)榜樣示範法(身教重於言教) 1、父母自身樹立榜樣 2、藉助文學作品榜樣 3、利用孩子同伴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