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當歸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當歸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發布時間:2023-12-18 09:15:13

⑴ 「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是什麼意思

「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為宋代醫家陳自明治療婦人邪風久留筋絡之法。因風邪入侵、流竄經絡、阻礙氣血、血絡閉阻。以致出現肌膚麻木,半身不遂等一系列動風之狀。治療時從養血行血著手,使血脈通利、血液暢行,則邪風自無可容之地。借用陳氏的這一理論觀點,可以闡釋「內風」的病機,且對指導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它有兩種解釋:

第一種為通過調理血,如,補血、活血化瘀等方法,使身體上原有的風邪被清除;

第二種解釋為通過治血達到氣血充足,身強力壯,內風不能生,外風不能侵而風自會滅之。


(1)當歸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擴展閱讀:

血的基本概念

血是循行於脈中而富有營養的紅色液態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

脈是血液運行的管道,血液在脈中循行於全身,所以又將脈稱為「血府」。脈起著約束血液運行的作用,血液循脈運行周身,內至臟腑,外達肢節,周而復始。

如因某種原因,血液在脈中運行遲緩澀滯,停積不行則成瘀血。若因外傷等原因,血液不在脈中運行而逸出脈外,則形成出血,稱為「離經之血」。離經之血若不能及時排出或消散,則變為瘀血。離經之血及瘀血均失去了血液的正常生理功能。

血循脈而流於全身,發揮營養和滋潤作用,為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提供營養物質,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保證。人體任何部位缺少血液的供養,都能影響其正常生理活動,造成生理功能的紊亂以及組織結構的損傷,嚴重的缺血還能危及生命。

水谷精微和腎精是血液化生的基礎。它們在脾胃、心、肺、腎等臟腑的共同作用下,經過一系列氣化過程,而得以化生為血液。血液運行於脈道之中,循環不已,流布全身,才能保證其營養全身生理功能的發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血

⑵ 新葯的開發研製過程是怎樣進行的

新葯研製主要分新葯臨床前研
究和新葯臨床研究兩個過程。
l新葯臨床前研究內容
葯學研究
葯理學研究
毒理學研究
一、葯學研究主要內容
⑴ 原料葯生產工藝研究
⑵ 制劑處方及工藝研究
⑶ 確證化學結構或組分研究
⑷ 質量研究:包括理化性質、純
度檢查、溶出度、含量測定等

⑸ 質量標准草案及起草說明
⑹ 穩定性研究
⑺ 臨床研究用樣品及其檢驗
報告
⑻ 產品包裝材料及其選擇依據
二、新葯葯理毒理學研究
1.葯理學內容:
①葯效學試驗:
主要葯效學試驗
一般葯理學試驗;
②葯動學試驗。
2.主要葯效學研究
1) 葯效學試驗:應以動物體內試驗
為主,必要時配合體外試驗,從
不同層次證實其葯效。
2) 觀測指標:應選用特異性強、敏
感性高、重現性好、客觀、定量
或半定量的指標進行觀測。

3)實驗動物:根據各種試驗的
具體要求,合理選擇動物,對
其種屬、性別、年齡、體重、
健康狀態、飼養條件、動物來
源及合格證號等,應有詳細記
錄。

5) 給葯劑量及途徑
⑴ 試驗分組:各種試驗至少應設
三個劑量組,劑量選擇應合理,盡
量反映量效和/或時效關系,大動
物(猴、狗等)試驗或在特殊情況
下,可適當減少劑量組。
⑵ 給葯途徑:應與臨床相同,如
確有困難,也可選用其他給葯途徑
進行試驗,但應說明原因。

6)對照:主要葯效學研究應設對照
組,包括:
⑴ 正常動物空白對照組;
⑵ 模型動物對照組;
⑶ 陽性葯物對照組(必要時增設
溶媒或賦形劑對照組)。陽性對照葯
應選用正式批准生產的葯品,根據需
要設一個或多個劑量組。
3.一般葯理學研究
主要觀察給葯後對動物以下三個系統的影響:
⒈)神經系統:活動情況、行為變化
及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
⒉)心血管系統:對心電圖及血壓等
的影響。
⒊)呼吸系統:對呼吸頻率、節律及
幅度的影響。

須設2~3個劑量組,低劑量
應相當於葯效學的有效劑量;給
葯途徑應與主要葯效學試驗相同,

4.葯動學研究
對有效成分明確的第一類新葯,
可參照化學葯品的葯動學方法,研
究其在動物體內的吸收、分布、代
謝及排泄,並計算各項參數。
5.毒理學研究 Toxicology Study
1)急性毒性(Acute toxicology)
2)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ology)
3)特殊毒性(Special Test)

半數致死量
Lethal Dose 50 (LD50)
最大耐受量
Maximal Resistance Experiment

1)急性毒性試驗
(1)LD50測定選用擬推薦臨床試驗
的給葯途徑,觀察一次給葯
後動物的毒性反應並測定其
LD50。

水溶性好的一、二類新葯應測定
二種給葯途徑的LD50。給葯後至少
觀察7天,記錄動物毒性反應情況、
體重變化及動物死亡時間分布。對
死亡動物應及時進行肉眼屍檢,當
屍檢發現病變時應對該組織進行鏡
檢。

2)最大給葯量試驗
如因受試葯物的濃度或體積限制,
無法測出半數致死量(LD50)時,可
做最大給葯量試驗。試驗應選用擬推
薦臨床試驗的給葯途徑,以動物能耐
受的最大濃度、最大體積的葯量一次
或一日內2~3次給予動物。

(如用小白鼠,動物數不得少於
20隻,雌雄各半),連續觀察7天,
詳細記錄動物反應情況,計算出
總給葯量(摺合生葯量g/kg)。

3)長期毒性試驗
長期毒性試驗是觀察動物因連
續用葯而產生的毒性反應及其嚴重
程度,以及停葯後的發展和恢復情
況,為臨床研究提供依據。

長期毒性實驗條件 Conditions for Chronic Experiment
⑴ 動物 (Animals)
⑵ 劑量 (Dosage)
⑶方法與給葯途徑
(Methods and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⑷ 實驗周期(Experimental cycle)

治療局部應用的葯物 Drugs for local application
治療局部疾患且方中不含毒性葯
材或有毒成分的第三、第四類外用葯,
一般可不做長期毒性試驗。
但需做局部刺激試驗、過敏試驗,
必要時需做光敏試驗。

可能影響胎兒或子代發育的葯物,
除按一般毒理學要求進行試驗外,
還應增做相應的生殖毒性試驗
(reproctive experiment) 。

特殊毒性實驗(Special Test)
致癌實驗(Carcinogenesis test)
genetic mutation
致突變實驗(Mutagenesis test)
cancer inction
致畸癌實驗(Teratogenesis test)
congenitally deformed baby or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Drug dependence Test: addiction
進行臨床研究應具備的條件
申報臨床研究並獲得國家食品葯品監督
管理(SFDA)局批准
Application for Clinical Study
Approval by CDA
獲得倫理委員會批准
Supervised by Ethic Council
新葯臨床實驗 Clinical Study of New Drugs
臨床試驗(Clinical Trials)
生物等效性試驗
(Bio-equivalent Study)
臨床試驗分期 Clinical trials
I 期
II期
III期
IV期

I期臨床試驗
為初步的臨床葯理學及人體安全性評價試驗,主要觀察人體對新葯的耐受性(tolerance)和葯動學規律,為制定給葯方案提供依據。

Biological equipotent
experiment 生物等效性試驗

II 期臨床試驗
為隨機盲法對照臨床試驗,主要對新葯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評價,並推薦臨床給葯劑量。
III期臨床試驗
為擴大的多中心臨床試驗,
應遵循隨機對照原則,進一步評
價新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IV期臨床試驗
為新葯上市後的監測,在廣
泛使用條件下進一步考察新葯的
療效和不良反應(尤其注意罕見
的不良反應)。

臨床研究要求Principle Require
⒈獲得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SFDA)
局批准
⒉符合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葯品臨
床試驗管理規范》的有關規定。
⒊臨床研究的病例數應符合統計學要
求。

4.在SDA確定的葯品臨床研究基地中
選擇臨床研究負責和承擔單位
⒌ 臨床研究單位應了解和熟悉試驗用
葯的作用和安全性,按GCP要求制
定臨床研究方案。
⒍ 應指定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員遵
循GCP的有關要求,監督臨床研究
的進行。

⒎ 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 )
臨床研究期間若發生嚴重不
良事件,須立即採取必要措施
保護受試者安全,並在24小時
內向當地省級葯品監督管理部
門和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報告。

⒏ 臨床研究完成後,臨床研究單
位須寫出總結報告,負責單位
匯總,交研製單位。

有關試驗和具體要求
⒈ 耐受性試驗
受試對象、受試例數、分組、
確定初試劑量
⒈ 耐受性試驗
⑴ 受試對象:應選擇健康志願者,
特殊病證可選輕型患者。健康狀況
須經健康檢查,除一般體格檢查外,
尚要做血、尿、糞便常規化驗和心、
肝、腎功能檢查,並應均屬正常。

要注意排除有葯物、食物過敏史者。
對妊娠期、哺乳期、月經期及嗜煙、
嗜酒者亦應除外。還應排除可能影響
試驗結果和試驗對象健康的隱性傳染
病等。

受試例數20~30例,以18~50歲為宜,
男女例數最好相等。
⑵ 分組:在最小初試劑量與最大初試
劑量之間分若干組。
⑶ 確定初試劑量:最小初試劑量一般
可從同類葯物臨床治療量的1/10開
始。
⒉ 葯動學研究
⑴ 可與耐受性試驗結合進行
⑵ 質控要求:檢測方法應靈敏度
精、專屬性強、回收率高和重
現性好。

葯品不良反應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不良事件
(adverse event)
葯品不良反應和不良事件 的判斷與處理
⑴ 葯品不良反應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指在規定劑量正常用葯過程中所產
生的有害而非期望的、與葯品應用有
因果關系的反應。

在一種新葯或葯品新用途的
臨床試驗中,如治療劑量尚未確
定時,所有的有害而非期望的、
與葯品應用有因果關系的反應,
也應視為葯品不良反應。

⑵ 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
病人或臨床試驗受試者接受一種葯
品後出現的不良醫學事件,但並不
一定與治療有因果關系。

⑶ 嚴重不良事件
(serious adverse event):
臨床試驗過程中發生需住院治療、
延長住院時間、傷殘、影響工作能
力、危及生命或死亡、導致先天畸
形等不良事件。

⑷ 葯品不良反應分類
臨床試驗中葯品不良反應分臨
床反應和化驗異常兩部分。
臨床反應常分為A、B、C三型。

① A型反應:由葯物葯理作用過強或
與其他葯物出現相互作用所引起。
臨床試驗中觀察、檢查和評價的主
要是A型反應,其評價方法與上市
後監測葯物不良反應的方法相似,
都是通過所發現的反應與所用葯物
之間的因果分析來評定反應與葯物
是否有關。

②B型反應:又稱特異反應,可危
及生命且不能預測,一旦發生,
需立即向主辦單位與葯政管理
部門報告。
③C型反應:常以疾病形式出現,在
新葯試驗中不易被察覺,常通過流
行學研究發現。
葯品不良反應的評價標准
①五級標准:
有關 / 很可能有關 / 可能有關 /
可能無關 / 無關
用前二種相加來統計不良反應發生率。

② 七級標准:
有關/很可能有關/可能有關/不大可能有關/可能無關/無關/無法評價。

如何確定不良事件與葯物存在因果關系
①用葯與出現不良事件的時間關系以
及是否具有量效關系
②停葯後不良事件是否有所緩解
③在嚴密觀察並確保安全的情況下,
觀察重復給葯時不良事件是否再次
出現等。
⒋臨床試驗設計原則Principle of clinical trials
隨機性(randomization)
合理性(rationality)
重復性(replication)
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

⑴ 隨機性:兩組病人的分配均勻,不
隨主觀意志為轉移。
⑵ 合理性:既要符合專業要求與統計
學要求,又要切實可行。
⑶ 代表性:受試對象的確定應符合樣
本抽樣符合總體的原則。
⑷ 重復性:經得起重復驗證。排除系
統誤差。
⒌ 對照試驗
⑴ 平行對照試驗:
隨機分組對照試驗,最常用的是試
驗葯A與對照葯B(或安慰劑)進行
隨機對照比較。
⑵ 交叉對照試驗:
拉丁方設計(latin square design)。

⒍ 設盲(blinding/masking):
使一方或多方不知道受試者治療分配的一種程序。
雙盲法試驗(double blind technique)
⒎ 安慰劑(placebo)
安慰劑是指沒有葯理活性的物質如乳
糖、澱粉等,常用作臨床對照試驗中
的陰性對照。
安慰劑可引起療效(正效應)和不良
反應(負效應)。鎮痛、鎮靜止咳等
的有效率平均可達35.2%土2.2%。

分類:
純安慰劑:無葯理活性
不純安慰劑:指作用不強的葯物,
有時起安慰劑的作用。
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

⒏ 療效判斷
臨床療效評價(response assessment)
公認標准採用四級評定。
痊癒(cure)
顯效(excellence)
好轉(improvement)
無效(failure)
痊癒率+顯效率=有效率(%)。
⒈ 葯品臨床前試驗管理規范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
GLP是對從事實驗研究的規劃設計、執行實施、管理監督和記錄報告等實驗室組織管理、工作方法和有關條件所提出的法規性文件。它主要是針對有關葯品、食品添加劑、農葯、化學試劑、化妝品及其他醫用物品的動物

毒性評價而制定的法規,目的在
於嚴格控制葯品安全性評價的各
個環節,包括嚴格控制可能影響
實驗結果准確性的各種主、客觀
因素,如保證實驗研究人員具備
一定素質、實驗設計慎密合理、
各種實驗條件合格、數據完整准
確以及總結資料科學真實等。

2. 葯品臨床試驗管理規范
(good clinicaI practice,GCP)
GCP的核心是保障受試者與患者的權利,保證臨床試驗的科學性。這些規范規定了臨床試驗的有關各方,即申辦者、研究者及管理當局在臨床試驗中的職責、相互關系和工作方式。

3. 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
(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 GMP)
GMP是為生產出全面符合質量標準的葯品而制定的生產規范,它由硬體和軟體組成,其實施包括葯品生產的全過程,從對原料、制劑一直到銷售、退貨以及葯品管理部門

全體人員應具備的條件等都做了詳細的規定。原料葯的製作與制劑在實質上有一定差別,但GMP要求基本精神要一致。

⒋ 葯品供應質量管理規范
(good supply practice,GSP):
GSP是為保證葯品在運輸、貯存
和銷售過程中的質量和效力所
制定的管理規范。

⒌ 道地葯材生產規范
(good organic practice,GOP)
GOP是關於大宗葯材基地化和集約化的
生產管理規范,目前正進行GOP基礎研究,
爭取到2010年,使100種最常用道地葯材
的質量穩定在高標准水平上,基本消滅
次、劣品;使出口值排在前10位的葯材
達到國際無公害葯材(Organic)水平。
國家基本葯物 Essential Drugs in China
1985年,WHO在內羅畢會議上擴展
了基本葯物的概念,使其包括了高度重
視合理用葯的內容,同時,在推薦基本
葯物目錄遴選程序時,還把基本葯物的
遴選過程與標准治療指南以及國家處方
集結起來,也就是使基本葯物與合理用
葯相結合。

我國的國家基本葯物是從我國臨床應用
的各類葯物中,經科學評價而遴選出的
具有代表性的葯品,無論從療效、不良
反應、價格和質量,還是從穩定性、使
用方便性和可獲得性等方面,都是同類
葯物中最佳的;是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
況下,治療某種病症的首選葯品,它必
須能滿足大部分人口衛生保健的需要。
處方葯與非處方葯
⒈ 處方葯(prescription drug)
⑴ 剛上市的新葯:對其活性和副作用
還需進一步觀察;
⑵ 可產生依賴性的葯品:如嗎啡類鎮
痛葯及某些催眠安定葯;
⑶ 本身毒性較大的葯品,如抗癌葯等;

⑷ 用葯時要經醫生開處方並在其指
導下使用,或治療需實驗室確診
的某些疾病的葯品,如治療心血
管疾病的葯品。

國家非處方葯遴選原則
應用安全、療效確切、
質量穩定,使用方便。

⒉ 非處方葯(Over the counter, OTC)
OTC多治療諸如感冒、發燒、咳
嗽、消化系統疾病、頭痛、關節疾
病、過敏症(如鼻炎)等疾病;它
還包括營養補劑如維生素、中葯補
劑等葯品,大多安全而有效。

甲類非處方葯的零售企業必須具有
《葯品經營企業許可證》。經省級
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或其授權的葯品
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的其它商業企業
可以零售乙類非處方葯。

零售乙類非處方葯的商業企業必
須配備專職的具有高中以上文化
程度,經專業培訓後,由省級葯
品監督管理部門或其授權的葯品
監督管理部門考核合格並取得上
崗證的人員。

使用注意:因非處方葯不需要憑執業
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消費者即
可按葯品說明書自行判斷、購買和使
用,為此,對部分品種除規定了使用
時間、療程外,還強調遇到某些情況
時應向醫師咨詢等。

The End

⑶ 中葯葯理研究的具體方法

1 血清葯理學方法學研究
在中葯葯理學研究中,有相當一部分葯理活性實驗和作用機理是在體外進行的,而利用中葯粗提物直接進行體外實驗,其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都受到很大影響。中葯血清葯理學研究方法是指給動物經口用葯後一定的時間采血,取含葯血清進行體外實驗的一種研究方法,該方法由日本學者田代真一提出,95年前後國內即陸續開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曾於1996年資助重點項目:中葯復方體外實驗的方法學研究,在含葯血清葯理作用強度與體內給葯的量效關系研究、給葯方案研究、反應體系中含葯物血清加入量的確定、采血時間的確定及時效關系研究、含葯血清低溫保存和血清滅活對效應的影響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以含頭風飲(川芎、天麻為主)葯物血清抗血小板釋放5-HT和阻滯內皮細胞鈣通 道作用為指標的實驗中證實:在一定范圍內,動物給葯量與吸收入血的葯物量及含葯血清的體外葯理效應呈正相關〔1〕;含葯血清的葯物濃度除與給葯劑量有關外,還與給葯方案 (如一日內給葯次數及給葯天數等)直接相關〔2〕;體外實驗體系中含葯血清加入量 的多少對葯理效應產生明顯的影響,因而對最佳反應體系的探索具有重要意義〔3〕 ;在採用血清葯理學方法進行實驗前,進行時效關系研究,找出給葯後最佳采血時間是十分 必要的〔4〕;含葯血清低溫保存和血清滅活可能對葯理效應產生明顯影響,應以使 用新鮮血清或保存時間較短的血清
為宜〔 5〕。鑒於目前多數中葯或復方有效成分尚不明確,成為制約中葯現代研究的瓶頸,近年 進行了中葯血清葯化學與血清葯理學協同研究的嘗試,以揭示產生葯效的物質基礎。提出在 建立血清化學成分指紋圖譜並測定相應含葯血清葯理效應強度後,進行葯物效應成分分析, 如果含葯血清的葯理效應強度與其血清指紋圖譜中某成分指紋峰大小相一致,則說明該成分 與所觀察葯理作用密切相關〔6〕。中葯血清葯理學針對中葯及其復方復雜多樣的化 學成分的特點,結合化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多學科的先進技術手段,將有可能成為 中葯葯理學研究的一種新的方法體系。
2 單味葯葯理研究
常用單味中葯葯理研究是中葯葯理研究的重要內容。近年仍以對整體動物 葯理效應觀察及對器官、組織、細胞的影響等為主,現代生物技術如分子生物學研究方法 也受到廣泛關注和應用。研究的葯味相對集中,以補益葯、活血化瘀葯居多,不少常用中葯 的新葯理作用機理被揭示。
研究發現黃芪對自然衰老大鼠腦皮質、海馬、紋狀體3個腦區降低的M膽鹼受體和M1亞型受體密度有顯著的上調作用,並可調節老年大鼠血漿環核苷酸含量〔7〕;衰老大鼠心肌 β受體密度及T3、T4、皮質醇含量均降低,黃芪、人參、枸杞子可 升高之〔8,9〕;對肝硬化大鼠存在的下丘腦血管加壓素系統異常有改善作用 〔10〕;可以明顯提高腎病綜合征大鼠血漿白蛋白水平,改善腎小球濾過率和尿鈉排泄 〔11〕;對環磷醯胺所致免疫功能抑制小鼠細胞毒活性有顯著增強作用,並可能
通過調控巨噬細胞C1q的分泌功能來增強免疫和抗腫瘤作用〔12,13〕;還發現 黃芪煎劑及含黃芪小鼠血清均對小鼠脾淋巴細胞增殖、混合淋巴細胞培養反應及IL-2的產生有促進作用〔14〕。冬蟲夏草水提液能降低正常心肌細胞內Ca2+ 的濃度,減輕缺氧再給氧時細胞內Ca2+超載現象,並明顯減輕缺氧再給氧時細胞 內脂質過氧化〔15,16〕。紅參在預防高血壓性視網膜動 脈硬化起重要作用,能使內皮細胞膜的光整性、細胞器的結構及內皮細胞分泌各種血管舒縮 物質保持正常,抑制平滑肌細胞的異常增生,還有擴張血管、減少外周阻力及調節血壓的作 用〔17〕。生地黃可明顯抑制皮質酮致「陰虛」模型小鼠巨噬細胞Ia抗原 的高水平表達,降低其提呈抗原能力,從而表現出一定的免疫抑製作用〔18〕。丹參注射液可明顯降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腦水腫,減少腦皮層及海馬組織丙二醛含量,提高過氧化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還原型谷胱甘肽、三磷酸腺苷的含量〔19〕。
3 有效部位、有效單體葯理研究
隨著中葯化學成分提取、分離技術的進步,中葯葯理學與中葯化學學科結合更為密切, 中葯 有效部位、有效單體的葯理研究日益增多。近年研究涉及的有效部位和有效單體有數十種, 研究較多、較深入的有人參皂甙、雷公藤多甙、三七皂甙、淫羊藿總黃酮、川芎嗪、天花粉 蛋白、牛膝多糖、地黃多糖等。有效部位、有效單體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有助於揭示中葯 治療疾病的機理。研究發現,人參皂甙對輻射引起的細胞膜損傷有防護作用〔20〕 ;人參二醇皂甙對心肌缺血再灌注犬心臟功能具有保護作用〔21〕;人參根總皂甙 具有明顯抗DNA損傷及抗突變效應〔22〕;人參皂甙Rb1對應激性性行為低下有保護 作用,其機制可能與抑制應激動物血漿皮質酮升高和提高睾酮水平有關〔23〕。雷 公藤多甙具有抗炎和免疫抑製作用,能顯著降低人工晶體表面、虹膜和睫狀體的炎症反應 〔24,25〕;對哮喘豚鼠肺組織的磷脂酶A2有明顯抑製作用 〔26〕。三七總皂甙顯著提高心肌細胞內肌漿網膜鈣泵活性,減少心肌細胞Ca2 +〔27〕,對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有保護作用〔28〕。天花粉蛋白能 明顯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細胞S期DNA合成,通過抑制瘤細胞分裂增殖以及誘導瘤細胞凋亡而 抗腫瘤〔29〕。
4 復方葯理研究
復方是中醫用葯的主要形式,以中醫葯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科學手段,對古方和現代經驗方進行多指標的系統葯理研究,可以在更深的層次揭示方劑的治療原理,有效地指導臨床用葯和中葯新產品研創。近年來,中葯復方在葯效學、葯代動力學和分子葯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進展。
近年古方的葯理研究有數十首,其中桂枝湯、六味地黃湯、四君子湯、四物湯、大承氣湯、 補中益氣湯、當歸補血湯等研究較多。在古方研究中較多地探討了方劑的作用機制,給方劑 的傳統功效描述賦予現代葯理學內容。如桂枝湯可能通過影響興奮胃腸運動的胃泌素、胃動素、P物質以及抑制胃腸運動的生長抑素、 血管活性腸肽等在下丘腦和胃腸道中的含量來調節胃腸運動〔30~33〕;桂枝湯 對與呼吸道感染有關的10株病毒致細胞病變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其含 葯血清能抑制單純皰疹病毒等4株病毒對Hep-2細胞的增殖〔34〕。當歸補血湯 含葯血清隨給葯劑量增加可使造血祖細胞集落數明顯增多〔35〕。將六味地黃湯 方視為一個整體,以活性評價為導向,從六味地黃湯中定向追蹤分離 ,獲得了具有調節免疫功能的活性部位,該部位對TH及TC的功能有調節 作用〔36〕。這些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方劑的作用原理。經驗方的葯理研究 開展得更為廣泛,其研究內容多結合新葯研究的有關要求,著重於葯效及安全性評價,不少 方劑已經或即將開發為新葯。
配伍是中醫用葯的特點和優勢所在,用葯理研究方法觀察方劑配伍與葯理效應變化之間的關系,探討方劑的配伍規律,仍然是復方葯理研究的重要內容。近年雖然還是以方劑葯味加減 、正交設計等方法為主,但在應用中也有明顯提高,採用一些新方法來更好地分析方劑的配伍問題〔37〕。關於復方配伍規律的基礎研究99年納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研究 項目,強調運用高新技術手段探討方劑的物質基礎,綜合分析配伍-化學成分變化-葯理效 應三者之間的聯系,闡明配伍內涵,成為新的探索方向。生脈散復方化學動態變化與葯效關 系研究表明,各葯配伍後葯效的變化可能與產生新物質有關〔38〕。以方劑的物質 基礎研究為核心,注重方劑配伍理論與現代葯理交互作用理論結合,物質基礎分析與葯理效 應觀察相結合,從組成方劑的單味葯、方劑的化學部分以及化學成分三個層次探討方劑的配 伍與物質基礎的變化的關系,在整體動物、器官組織、細胞亞細胞及分子生物學四個水平上 探討方劑的配伍、物質基礎的變化與葯理效應間的聯系,已成為復方配伍研究的基本思路 〔39〕。
5 葯代動力學研究
葯代動力學研究機體對葯物的處理規律,對於深入了解葯物的作用機理,指導臨床合理用葯 ,制定適宜的用葯方案等均有重要意義。中葯葯代動力學尤其是方劑的葯代動力學研究尚 無很好的方法和手段,目前主要採用體內葯物濃度法、葯物累積法(動物急性死亡率法)、葯理效應法、微生物指標法等,但因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尚待進一步完善。近年進行了黃 芩 甙、葛根素、苦參鹼、芸香甙、綠原酸、鉤藤鹼、馬錢子鹼、千金藤素等成分在動物體內的 葯代動力學研究,但單一有效成分的葯代參數顯然還難以反映含有該成分的單味中葯或復方 的葯代動力學過程。1991年黃熙等提出復方效應成分動力學假說,將中葯復方看作是一個整 體的葯物,研究方劑效應成分在體內的命運。認為所謂「復方效應成分」可以是母方中的原 形單體,也可以是母方中不含有的新成分,既可能是一個,也可能是多個化學成分(組成); 「效應」既可以是活性效應,也可以是毒性效應〔40〕。有人提出綜合運用中葯有 效成分葯動學-葯效學同步分析統一模型、血清葯理學方法及高效毛細管電泳、二維及三維 高效液相色譜法、液質聯用或質質聯用技術等,進行中葯及復方的葯代動力學研究〔4 1〕。

閱讀全文

與當歸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求職面試正確方法與錯誤方法 瀏覽:912
如何做證明題的方法七年級下冊 瀏覽:474
用什麼方法提dna好 瀏覽:651
車漏氣跑偏解決方法 瀏覽:693
如何烤羊肉串的腌制方法 瀏覽:703
清洗發動機有哪些方法 瀏覽:333
後來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290
肩周炎最好的鍛煉方法 瀏覽:48
三個方法教你如何用手吹口哨 瀏覽:242
女人失眠有什麼方法可以調理 瀏覽:812
如何施食十個簡易方法 瀏覽:1000
郭富城練腹肌鍛煉方法 瀏覽:1002
蘭蔻小黑瓶大眼精華使用方法 瀏覽:216
老街這一課短文的命題方法是什麼 瀏覽:658
手指發黑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752
小羔羊口瘡快速治療方法 瀏覽:525
手機做飯的成功方法 瀏覽:557
如何三十秒就可以瘦腿的方法 瀏覽:692
分析政治事件的方法 瀏覽:404
威朗汽車電動座椅安裝方法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