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提示型教學方法示範

提示型教學方法示範

發布時間:2023-12-16 05:25:28

1. 教學法理論提示有哪幾種方法

一、講授法
二、談話法
三、討論法
四、讀書指導法
五、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憑借一定的儀器設備,人為的引起所要學習的自然現象和過程的出現,以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方法。例如《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一課,通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的方案,再通過實驗的完成來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實驗的結論。優點是:能使學生看見事物的因果關系,體現實驗檢驗事實和證明真理的價值,堅信所學知識的正確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實驗和小組協作的能力和愛科學、用科學的嚴謹態度和求實精神。
六、多媒體教學法

2. 00467課程與教學論2

16.04

1.拉特克在教育史上第—個倡導:教學論

2.兒童與學科的心理經驗與邏輯經驗的統一,為實現統一需要把各門學科教材和各個知識分支恢復到抽象出來的原來經驗。這個過程就是:教材心理化

3.決定課程的過程以及作決定時所依據的各種思想取向:課程開發

4.不屬於有意義學習類型:發現學習

5.提出先行組織者策略的是:奧蘇泊爾

6.贊可夫發展性教學理論出發點是:最近發展區

7.贊可夫在實驗研究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在對實驗工作進行理論概括時定型的原則:以高難度進行的原則

8.提出為「完滿生活」作準備:斯賓塞

9.斯賓塞提出「什麼知識最有價值」的命題,所提出的問題屬於:課程選擇

10.「示範」屬於:提示型教學方法

11.一項課程變革計劃能否成功實施取決於課程變革的特徵、學校的特徵、外部環境的特徵和:學區的特徵

12.根據評價使用的方法進行劃分,可以將評價分為:量的評價與質的評價

13.文化交往和發展中的兩種不同的特質:國際性與民族性

14.把課程視為「學校材料」,課程研究即探究「價值中立的」課程開發的理性化的程序,這種研究取向也被稱為:程序主義

15.「學習者中心」、「情境中心」和「問題中心」特徵的建構主義教學模式:情景教學

16.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核心是追求對被評價對象的有效控制和改進,這種評價屬於:目標取向

16.10

1.「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裡,就全變壞了」,持該觀點的是:盧梭

2.學生通過自我反省活動及情感體驗,在融洽的心理氛圍中自由地表現自我、認識自我,最後達至改變自我、實現自我:非指導性教學模式

3.博比特和查斯特的課程理論屬於學校課程與社會生活關系的:被動適應論

4.教學對話的范型:精神助產術

5.以文化知識為基礎,按照一定的價值標准從不同知識領域或學術領域選擇一定的內容,根據知識的邏輯體系將所選出的知識組織為:學科課程

6.布拉梅爾德提出的「輪形課程」屬於:社會本位綜合課程

7.「課程實施」作為一個主要的研究焦點,直接起因源是反思:學科結構運動 

8.「研究、開發與傳播」模式體現的是課程實施的:忠實取向

9.體現「在不同情境、從不同角度建構知識的意義和理解」特徵的建構主義教學模式:隨機訪問教學

10.教育要回歸社會生活,不只是適應著社會生活,更根本的是對社會生活進行持續批判與超越,這反映的是:主體教育觀

15.10

1.作為學術中心課程的最基本特徵,也是課程現代化最基本特徵的是:結構性

2.實踐性課程開發所採用的方法是:審議

3.認為課程與教學目標實際上包括「行為」和「內容」兩個方面的學者是:泰勒

4.「沒有教師的發展就沒有教育的發展,而且發展最好的手段不是通過明晰目的,而是通過批評實踐。」正是基於這種認識,斯騰豪斯提出了一個命題,即:教師作為研究者

5.「你這門學科對那些不會成為這個領域專家的年輕人的教育有什麼功用?你這門學科對外行或一般公民有什麼貢獻?」,這是在確定課程與教學目標時,在哪一維度上應考慮的問題:學科的發展

6.教師在課堂上通過講解、示範等提示活動來教授課程內容:提示型教學方法

7.20世紀世界課程改革運動中,國際性與民族性的內在統一要求在課程改革中體現:多元主義價值觀

8.不屬於衡量一個完整的評價模式的指標的是:資料的可靠性

9.表現性目標在本質上追求的:解放理性

15.04

1.施瓦布倡導的實踐性課程開發的主體:課程集體

2.「注意課程經驗之間的橫向聯系」表述符合泰勒模式中有效組織學習經驗的:整合性

3.「任何學科都能夠用在智育上是誠實的方式,有效地教給任何發展階段的任何兒童。」這句話出自:布魯納

4.「能寫出清晰有條理的社會學科計劃的報告」,屬於下列課程的:行為目標

5.認為教育的目的是「為完美生活作準備」,而適應「完美生活」之需要的最有價值的知識是科學,所以課程就是由實用科學知識所構成的:功利主義課程論

教學目標的取向是:普遍性目標取向

6.要素課程說的創立者是:亞里士多德

7.兩種或兩種以上學科既在一些主題或觀點上相互聯系起來,又保持各學科原來的相對獨立:相關課程

8.不屬於道爾頓計劃的主要措施的:材料整理

9.把教學設計視為一種工程、一種技術:忠實取向視野中的教學設計

10.以所有與方案有利害關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關心的問題為中心的評價模式是:回應模式

11.當前的課程研究方法正在走向:「盤的研究」與「質的研究」的整合

12.重視社會交互作用和文化在知識理解和意義建構中的作用,認為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不僅是一個個體的過程,還是一個社會和文化的過程,具有這一基本特徵的建構主義教學模式是:支架式教學

14.10

1.兒童與課程僅僅是確定一個單一過程的兩極。正如兩點決定一條直線,兒童現在的觀點和學科中所包含的事實與真理決定著教學:杜威

2.赫爾巴特教學論建立的基礎:觀念心理學

3.三年級數學課與四年級數學課所提供的學習經驗之間的聯系屬於泰勒模式中學習經驗:縱向組織

4.奧蘇伯爾的意義學習的心理機制是:同化

5.「非指導性教學」的根本目標在於促進人的:自我實現

6.系統確立起課程開發的過程模式的學者,其代表作是:《課程研究與開發導論》

7.不屬於贊科夫新體系的教學論原則的是【    D  】

A.以高難度進行教學的原則        B.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的原則

C.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的原則      D.逐漸分化原則

8.折中的態度把學習者的需要、當代社會生活的需求、學科的發展並列為課程目標的三個來源的是:泰勒

9.「學校課程不僅適應著社會生活,還不斷改造著社會生活」,這體現了學校課程與社會生活的:主動適應關系

10.蘇格拉底早在2400年前就為我們確立了教學對話的范型:精神助產術

11.恰當地處理學科知識與課程內容的關系意味著要實現:學科邏輯與兒童心理邏輯的統一

12.學生實際體驗到的課程:經驗的課程

13.蘭德課程變革動因模式發現,課程變革過程包括:啟動階段、實施階段、合作階段

14.04

1.課程開發的經典模式是:目標模式

2.提示型教學方法相對應的是:接受性學習

3.在課程發展史上,課程組織基本標准與原則最早見:泰勒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

4.以英國為核心發展起來功利主義課程論形成於:19世紀

5.「經驗自然主義經驗課程」內容的基本來源是:兒童、學科、知識、社會

6.最早實行選修制度的學校是:德國大學

7.在課程實施的忠實取向看來,課程變革:一種線性過程

8.所有評價模式中最全面、最有效並代表著課程與教學評價發展方向的是:回應模式

9.美國80年代以來倡導的「卓越教育」是一種:謀求平等與高質量兼得的教育

10.有意義學習產生的條件:

(1)學生具有有意義學習的心向。

(2)學生認知結構中具有同化新知識的適當知識基礎。

(3)要學習的新知識本身具有邏輯意義,而不是隨意編造的無意義材料。

11.簡述確定課程與教學目標的基本環節:

(1)確定教育目的。

(2)確定課程與教學目標的基本來源。

(3)確定課程與教學目標的基本取向。

(4)確定課程與教學目標。

12.如何理解「課程內容即學習者的經驗」:

(1)學習者是主體,學習者經驗的選擇過程即是尊重並提升學習者的個性差異的過程。

(2)學習者是課程的開發者。

(3)學習者是知識與文化的創造者。

(4)學習者創造著社會生活經驗。

13.教學過程的本質:

(1)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以課堂為主渠道的交往過程。

(2)教學過程是教學認識過程與人類一般認識過程的統一。

(3)教學過程是教養和教育的統一。

13.07

1.「體現不同性質的教育和不同階段的教育的價值,如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指的是:教育目標

2.支架式教學理論基礎是:最近發展區理論

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80年代以來提出的「全民教育」口號,實質上就是追求:平等與高質量的內在統一

4.確立「學科結構運動」的理論基礎與行動綱領的著作是:《教育過程》

5.第一次試圖將課程與教學進行整合的教育家是:杜威

6.實踐性課程開發理論的代表:施瓦布

7.20世紀倡導社會本位綜合課程的典型課程哲學是:改造主義

8.贊可夫認為教學應著眼學生:一般發展

9.赫爾巴特提出的教學的「形式階段」包括哪幾個階段?

(1)第一階段:「明了」,即清楚、明確地感知新教材。

(2)第二階段:「聯合」,即把新的觀念與舊的觀念結合起來。

(3)第三階段:「系統」,即把已建立起的新舊觀念的各種聯合與兒童的整個觀念體系統一起來,概括出一般概念和規則,建立起具有邏輯性的、結構嚴整的知識系統或觀念體系。

(4)第四階段:「方法」,即把業已形成的知識系統通過應用於各種情境而使之進一步充實和完善。

3. 教學方法有哪些 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技巧

教學肯定也是有方法的,好的教學方法能幫助老師更好的教學生,你有更好的教學方法能幫助大家嗎?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技巧」,僅供參考,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來閱讀。

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者臘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並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1、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首攔滑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2、參觀法

參觀法是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到一定的校外場所——自然界、生產現場和其他社會生活場所,使學生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研究獲得新知識的方法。

(三)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以形成學生的技能、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練習、實驗和實習作業等方法。

1、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衡簡各種學習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2、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伯的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3、實習法(或稱實習作業法)

實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紐上,利用一定實習場所,參加一定實習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關的直接知識,或驗證間接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技巧

1 抓住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是課程需要把握的重要內容。其實,每一個學科或每一門課都應有教學重點。什麼是教學重點?要求學生們掌握什麼問題?作為任課老師應該明確。教師在授課時,應該通過板書或者投影把其顯示出來,並積極引導學生去把握它,絕對不能含糊不清或不知所雲。如果教師不指出教學重點,或者強調所教內容都是重點,每個章節都是中心,那麼,你講的課既沒有重點,也沒有中心。連教師本身都不是很清楚的問題,要求學生們去把握它就更難了。

2 理論聯系實際

書本知識是理論對實踐的概括和總結,它具有系統性、理論性,但缺乏直觀性等特點。教師授課時,如果照本宣科,即使你自以為講得很好,也會顯得枯燥無味。講課不生動,就沒有吸引力,學生就沒有興趣去學,教學效果就不理想,它是環環相扣的。所以,筆者認為理論課要達到講授生動的效果,很重要的技巧就是理論聯系實際。盡量做到理論的闡述與生活的廣度密切結合。

3 運用啟發式教學

教師的授課方式通常有兩種類型:一是灌注式。無論學生理解與否都講,多多益善、廣種薄收。這種方式的顯著特點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至於是否會運用似乎無關緊要,這就窒息了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興趣。表面上看該講的都講了,完善無缺,但實際上教學效果並不理想,平時人們談論較多的所謂「書獃子」、「高分低能型人材」就是通過這種灌注式教學培養出來的。二是啟發式。所謂啟發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認識水平。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對啟發式教學曾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論語·述而》)。按南宋大學問家朱熹的解釋:「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答其詞。」可見,孔子關於「啟」與「發」的表述,是一種相輔相成的因果關系,沒有學生的求知慾,教師不啟;沒有教師的「啟」,就沒有學生的「發」。

那麼,教師如何運用啟發式進行教學呢?首先,要善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工作涉及到教與學兩方面,教師是教的主導,學生是學的主體,是一種互動活動,只有教師的積極性顯然是不夠的,你講我聽,就會變成「獨角戲」;或者你講我不聽,就會變成「對牛彈琴」;教師在課堂上高談闊論、滔滔不絕而沒有引起共鳴,曲高和寡,學生看課外書,或竊竊私語,或昏昏欲睡,那麼你的講授算是失敗了。要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營造一個師生相互配合,積極探討的氛圍。比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去組織材料,作出解答;或者將學生分成正反兩個小組進行辯論。通過辯論,分清是非,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和口才,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這樣,課堂氣氛更為活躍,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更為深刻。

其次,要善於選材。要啟發學生的思維,就必須要有可供思維的材料,因此,應特別注意選材的典型性、生動性和時代感。典型事例可以啟發學生透過現象提示事物的本質,具有開拓思維,豐富閱歷的教育意義;取材的生動性和時代感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我在講《哲學》中關於「規律」這一問題時,既注意講清規律的概念,更注重啟發學生通過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得見的現象去理解規律的本質。規律是隱藏在事物內部的一種必然聯系,人們通常不易直接看得到,這就造成了規律的神秘感。於是,我運用十六世紀波蘭籍偉大天文學家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即地球自轉形成的晝夜更替和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形成的四季更替的規律,進一步啟發學生們去認識和把握其他的規律,例如: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價值規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於生產力狀況的規律等等。這樣就收到了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最後,要善於提問。教學過程對於學生來說是向未知欲域的探索過程,教師授課則起到類似向導的作用,由此引發學生去思考。如果教師把什麼問題都講得「明明白白」,沒有疑問,課堂上也從不提問,學生也沒有問題可問,這不利於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把握。表面上沒有問題,但實際上學生不一定理解和把握,問題可能還多著呢。因此,筆者在授課時很注意設置疑問並經常提問。比如,世界的本源是什麼?事業與愛情的關系怎樣?前蘇聯為什麼解體等等。通過提問和解答,師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答案,有利於學生拓寬視野,對問題的認識由淺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實現認識上的飛躍。

教學技巧的綜合運用是一種實踐和探索,教無定法,教師只有辛勤耕耘,開拓進取,精心設計,注重積累,巧妙地運用各種教學技巧,才能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

4. 小學音樂課授課方法

音樂課總是與其他課程不一樣,課上總是輕松愉悅的氛圍,所以很多學生都很喜歡音樂課。音樂課的授課方式有很多,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一些音樂課教學方法。

小學音樂課教學方法

1. 教師主導式教學方法

教師主導式教學方法主要是由教師向學生傳授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它包括:講授法、演示法、呈示法等。這種教學方法是傳授型的教學方法,從表面上看是教師主動,學生被動,教師傳授,學生接受。但在實際教學中是要求教師在充分激發、鼓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後,才可以實施的教學方法。

教師主導式教學方法主要特點是:① 能夠充分發揮教師音樂技能和語言能力方面的特長,是一種省時有效的音樂教學方法。②適用於在短期內系統傳授大量音樂知識素材的教學。③能夠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接受並逐漸把握系統的知識結構,養成系統的思考習慣。④能夠有計劃地發展學生接受知識和技能的能力,使學生能夠不斷地掌握並積累眾多的音樂知識與技能。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遞知識的教學方法,是音樂教師在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方法之一,目的是讓學生獲得知識和發展能動地接受、掌握音樂知識素材的能力。在音樂實際教學過程中,講授法又可分為講述、講解、講評三種形式。

① 講述。是指教師向學生對某個事件或某種事物以敘述或描繪的方式進行教學,其強有力的情緒作用能使學生獲得深刻的體會和感動,如對音樂作品的作家生平、創作背景的介紹與描述。

② 講解。是指教師對某個概念、原理加以說明、解釋、論證等方法進行的教學,如講解識譜知識、譜號、調號等,闡明發聲器官、樂器構造原理等。

③ 講評。是指教師針對某一事物或某一音樂現象所進行的評論和分析,如講評音樂作品、課堂小結等。

運用講授法須要注意的問題是:

① 教師講授的內容要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具有系統性和思想性,使學生形成較完整的知識結構。

② 講授的語言要力求精練、概念准確、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切忌亂、散、晦澀、平淡、空洞,否則,便削弱了音樂教學的獨特魅力。

③ 要善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情緒反映,啟發學生展開想像,引起學生思維的共鳴。

④ 講授時應輔助於其他的教學手段,如藉助多媒體、板書、樂譜等,這樣能使講授的內容更加形象化、條理化,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

(2)演示法

演示法也稱為「示範教學法」,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實際音響、示範、直觀教具等,讓學生獲得感性知識及深化學習內容,引起學生相應模仿行為的方法。音樂教學中的演示手段大致有三種:一是實際音響聆聽,動作的觀察,包括人聲、樂器聲的演唱、演奏(唱片、錄音、錄像、電影)等,其特點是能突破時空界限,使靜態的樂譜變成動態的音響、圖像,使抽象的概念、理論具體化。二是教師的示範,包括范唱、范奏、律動以及演唱、演奏等技術動作的分解等。三是利用學生演唱、演奏後的錄音錄像的方式,及時反饋信息,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分析,有效地提高演唱演奏水平。

運用演示法須要注意的問題是:

① 教師要有精湛的演唱、演奏技能及良好的示範技巧,演示的音樂或動作要清晰、准確,以最有利於學生積極效仿的形式進行示範。

② 選擇技能難點或最關鍵的過程進行演示。

③ 對於學生已能夠掌握的音樂技能和方法,應盡量讓學生自主地去學習,讓學生做示範,這樣有利於發揚學生的主體性和探索精神,而教師的反復示範反而會使學生感到厭煩。

(3)呈示法

呈示法是教師藉助靜態的物像進行直觀教學,以及將某些事物、現象、過程直觀化展示的教學方法。在音樂教學中表現為圖片、實物、模型等教具的呈示或聽錄音、觀看錄像、實地表演、觀看音樂會等等。

運用呈示法須要注意的問題是:

① 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精心選擇呈示的教具,使之與講授內容緊密配合並適合於學生的年齡特點,而且應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② 呈示的教具要少而精,要有高質量的視覺和聽覺效果,以保證呈示質量和教學效果。

2. 師生互動式教學方法

師生互動式教學方法是藉助師生對話與活動,共同思考、共同探求、共同解決問題、共同獲取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方法。教學活動的主動性由師生共同掌握,學生知識技能及洞察力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獲得的,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能力、社交能力和自主性的培養。

師生互動式教學方法應該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並具備一定的洞察、判斷能力的條件下,或已經具備一定的音樂基本技能的情況下才能運用,否則就無法指導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如音樂常識、音樂欣賞的教學,往往要先施以教師主導式的教學方法,接受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然後藉助對話、討論去發現與應用知識和概念,才能運用這一教學方法,再通過對話與討論,形成一定的音樂知識結構,進而擴大師生互動式教學方法的范圍。

(1)對話法

對話法又稱為「回答法」,是通過師生間的問答、對話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得出結論,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

對話法的主要特點是:師生之間不像講授法那樣教師講學生聽,呈現信息單向流動,而是通過師生間相互提問、回答促進思維,獲得新知識,並根據反饋信息進行學習的調整、指導、評價等手段形成信息的雙向交流,有利於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師生雙方的溝通。

運用對話法須要注意的問題是:

① 音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實際經驗、課堂紀律、平時發言情況,講究提問的方式和技巧,鼓勵學生大膽而積極地發言,多用鼓勵性的評語。

② 教師必須熟悉教材,有較高的音樂藝術知識,並善於啟發誘導學生的參與性,

③ 所提出的問題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難度適當、緊扣主題、立意明確,同時要具有啟發性,但教師要准備好正確的答案,對話後要及時地加以評價和小結。

(2)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根據一定的音樂標准和教師指導,將知識運用於實際,從而掌握和學會運用音樂技能、技巧的一種教學方法。由於音樂教學具有技藝性的特點,練習法在音樂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特別是在歌唱與器樂、識譜等教學中尤為重要,要達到一定的演唱、演奏能力就必須通過大量的練習才能掌握和熟練。

運用練習法須要注意的問題是:

① 練習目標要明確,練習重點要突出,要有教學評價的依據,否則學生就會偏離教學目標而影響教學質量。

② 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驟。音樂教師首先要提出練習要點,作必要的示範;其次是讓學生進行集體或個別的練習,教師加以指導;再次是師生共同對練習情況進行分析、小結,並提出改進方法及要求;最後再練習以達到完美。

③ 練習方法要多樣化,始終保持學生練習的新鮮感,開始練習時必須有正確的觀念、方法,盡可能避免盲目、機械地練習。

④ 教師要積極主動、全面認真地加以檢查或按學生的個性差異進行輔導,及時糾正學生練習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和錯誤。

⑤ 充分發揮學生間相互合作、相互啟發的作用,形成一個積極的音樂學習氣氛。

(3)參觀法

參觀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需要,組織學生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接觸而獲得新音樂知識的方法。這種方法能使學生由無意注意變為有目的的觀察,從而開闊眼界,加深形象記憶,激發創作和表現的慾望。音樂教學的參觀可以包括:組織學生聽音樂會、參加社區音樂文化活動、組織學生參觀樂器博物館、參觀樂器製造工廠、訪問民間藝人、採集鄉土音樂等等。

運用參觀法須要注意的問題是:

① 要根據教學要求和實際條件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如到實地參觀必須取得有關方面的支持與協助,做好參觀前的准備工作,加強紀律教育。

② 學生要根據教師提出的要求或問題進行參觀。教師在參觀中要提醒學生悉心聆聽、觀察、適當記錄、搜集資料等,要注意培養學生獨立的觀賞能力。

③ 參觀後要及時地進行總結,組織現場討論,教師作必要的講解和指導,從而引導學生把獲得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4)情境法

「情」即感情、情緒、情況、情景等,「境」是環境、場景、意境等。情境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為學生創設的一種生動、具體、形象的學習情境,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引發學生相應的情感態度來促進音樂學習的教學方法。情境法是建立於學生心理邏輯基礎之上的,隨著現代教學設備的發展和教學手段的推陳出新,這些都更加豐富了情境法教學的形式,更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種方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是最為普遍的。

運用情境法須要注意的問題是:

① 力求形式上的新異性。創設的情境一定要新穎、多變,充分引發學生的新奇感,尤其是現代教學技術為音樂教師提供了極大的教學創造空間。

② 力求內容上的實用性。運用情境法所創設的情境應與音樂課題和音樂目標相一致,要合情合理、恰如其分。這樣,學習的音樂課題才會變得生動有趣,更有意義,學生也會更積極地投入。

③ 力求方法上的啟發性。要通過情境開啟和打動學生的心靈,豐富感受,激發想像,活躍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還要多角度地挖掘情境法所蘊涵的價值,使之更好地為音樂知識與技能、音樂創造、音樂情感等教學目標服務。

(5)律動教學法

律動教學法是在教師指導和參與下和學生一起隨著音樂做各種有規律的協調的動作。律動教學法不僅是用身體去感受音樂,而是用心靈去感受音樂節奏的疏密、旋律起伏和情緒變化的規律。律動教學是對學生音樂學習開始階段最有效、最為簡便的教學方法,也是達爾克羅茲教學法、奧爾夫聲勢教學中最著名、影響最大的組成部分。通過以身體為樂器,達到身體各部分動作與音樂形成和諧的統一。律動教學法在我國小學音樂教育實踐中已被廣泛地應用。

運用律動教學法須要注意的問題是:

① 教學的重點要放在對音樂要素的感知和表現上,動作不必追求整齊劃一。在鼓勵對音樂有準確的反應並有創造力的同時,允許容納較為粗糙的初始的反應。

② 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音樂的不同情緒和表現內容作到動靜結合,活而不亂,否則就會造成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影響教學質量。

③ 選用的音樂可以是教材的歌曲,也可讓學生或教師即興演奏,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和表現力。

(6)游戲教學法

游戲教學法是將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融入到游戲當中,通過游戲的形式將所學知識加以表現、了解與掌握的一種教學方法。游戲教學法對小學生來說,是一種符合他們年齡和心理特徵的好方法,學生在玩中學到了音樂知識。音樂課程標准中規定:唱遊是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內容之一,它包括能隨音樂的不同情緒、節奏、節拍的變化,有表情地進行律動、模仿動作和即興動作;學做音樂游戲,學習或自編動作進行歌表演、集體舞等等。

運用游戲教學法須要注意的問題是:

① 教師選擇游戲或創造游戲時要考慮與音樂知識點的緊密結合。

② 游戲前教師要作適當的說明,讓學生了解在游戲中重點注意哪些原則(音樂原則)。

③ 分角色表演時,要讓學生學會懂得相互間的配合,逐步培養合作意識。

④ 游戲時要選擇好適當的形式,盡可能讓學生全體參與,或以小組的方式分別進行游戲表演。

5. 討論法是提示型教學方法嗎

討論法是提示型教學方法。討論法的基本要求是:討論的問題要有吸引力、要善慧纖於啟發引導學生、討論結束時要進行小結,故討論法歸為提示型教學橋碧老法。討論法是學敏升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辨明是非真偽以獲取知識的方法。其優點在於能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促進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

閱讀全文

與提示型教學方法示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恢復快充方法 瀏覽:113
導航連接車載的方法 瀏覽:385
重復接地最佳方法 瀏覽:282
女性快樂器使用方法 瀏覽:294
研究媒介文化的方法 瀏覽:962
矩法度量常用的方法 瀏覽:221
小米六飛行模式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14
如何在學校減肥的最好方法 瀏覽:88
電動車轉把三速正確接線方法 瀏覽:814
快速減肥用什麼方法 瀏覽:475
電子表格如何快速居中靠左方法 瀏覽:924
老人發燒如何退燒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668
倩碧晚霜使用方法 瀏覽:218
數學課的力量訓練方法 瀏覽:370
酒棗如何腌制方法 瀏覽:572
車衣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438
什麼能止癢最快方法 瀏覽:487
別克英朗防雨條的安裝方法 瀏覽:248
企業會計制度設計常用的方法 瀏覽:215
蘇泊爾凈水器使用方法 瀏覽: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