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復沓讀教學方法

復沓讀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3-12-15 11:58:26

1. 詩經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准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詩經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詩經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⑵ 把握《詩經》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章法的節奏特點。

⑶ 反復朗讀,直至成誦。

2、能力目標:

⑴ 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⑵ 深入理解這兩首詩,提高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

3、德育目標:

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嚮往。

【教學重點】

1、創造性地運用朗讀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學習兩首詩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1、體會兩首詩大量運用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

2、品析語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點撥討論法。

3、品讀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我國是有著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國,在這里有數不盡的文人墨客,讀不完的詩詞曲賦。今天,我們將在璀璨如星的詩的長河中,擷一顆最遙遠但又最明亮的星斗──《詩經》,來一同欣賞她那雍榮典雅、古老質朴的獨特魅力。

二、資料助讀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來只稱《詩》,後來被儒家奉為經典,改稱《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共160篇,是各地的歌謠,人民大眾的口頭創作,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貴族統治集團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也反映了人們的勞動生產情況和愛情生活。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雅」多是祭祀、宴會的樂歌和史詩,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頌」多是宗廟、頌神的樂歌,有「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篇。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史記?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厘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

三、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學生聽錄音配樂朗讀,正音,

睢鳩(jūjiū)一種水鳥。

窈窕(yǎo tiǎo):文靜美好的樣子。

逑(qiú):配偶。

荇萊(xīng):一種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時。寐,睡時。

芼(mào):挑選。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作誦讀指導。

教師提示:第一章雎鳩和鳴於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於舒緩平正之音,並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文。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寫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憂思。聲調亦迫促,與前後平緩之音有別。第四章、第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應讀出興奮和快樂之情。

3、教師范讀,為感悟理解課文創設氛圍。

4、學生結合注釋,譯讀全詩。

教師提示:詩歌重在想像、聯想,對於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實,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點字詞,關鍵字詞要落實。

關雎

關雎鳥關關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好姑娘苗苗條條,哥兒想和她成雙。水荇菜長短不齊,

采荇菜左右東西。好姑娘苗苗條條,追求她直到夢里。追求她成了空想,睜眼想閉眼也想。夜長長相思不斷,盡翻身直到天光。長和短水邊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好姑娘苗苗條條,彈琴瑟迎她過來。水荇菜長長短短,采荇人左揀右揀。好姑娘苗苗條條,娶她來鍾鼓喧喧。

5、學生齊讀,放錄音,再聽一次,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節奏。

四、思讀全詩,把握文意

1、教師提問:這首詩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生1:寫了一個男子對一位美麗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生2:他日思夜想,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生3:他做夢夢見彈琴奏瑟,迎娶這位姑娘。

……

教師小結:這苜詩很短很完整,既寫對愛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於難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優秀的民歌作品。看來,冠於《詩經》之首的《關雎》的確名不虛傳。

2、教師提問:既然大家都認為它是愛情詩,那麼它是如何抒發相思之情的?請具體分析。

教師把全班同學分成六組,每兩組負責一節的分析鑒賞任務。圍繞「如何寫這位男子的愛戀、相思、夢幻」展開討論交流。其中以一組為主,另一組補充或評價。

成果展示:

首章四句寫一個青年小夥子,見到河洲上一對水鳥的相親相愛,聽到它們一唱一和的`鳴叫,自然引起自己的無限情思,何況他心目中正有著一位所愛的人兒呢!他嚮往著那位美麗賢淑的好姑娘,能夠成為自己理想的配偶。

板書:

所聽:關關雎鳩

所見:在河之洲

所思:窈窕淑女

所願:君子好逑

次章八句寫他日夜相思,須臾不能忘懷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邊勞動時的窈窕身影。難耐的相思之苦已達到了長夜不眠的程度。

板書: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輾轉反側──相思之苦

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現了「琴瑟友之」「鍾鼓樂之」的歡快、熱鬧的場面。這是個戲劇性的轉變。幻由情生,無疑這正是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對未來的設想,是他寤寐求其實現的願望。

板書:

琴瑟友之──親密相愛

鍾鼓樂之──歡快熱鬧

教師小結:古人在解釋這首詩時,曾進行封建禮教的塗飾,或說它是「美後妃之德」,或說它是「刺康王晏起」,名義上是「以史證詩」,實際上是一種歪曲。今天我們認為它作為一篇愛情詩篇,它寫思慕,寫追求,寫嚮往,既深刻細微,又止所當止。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確有一定見地,對我們仍有啟發。

3、學生再讀《關雎》,同時在頭腦中再現主人公鮮明生動的形象。

五、品讀全詩,探究藝術手法

1、提問:本文採用了什麼表達方式?

生1:題目取自句首。

生2:每句話都是四字。

生3:語言幾乎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

生4:這首詩採用了一些雙聲疊韻字。

……

教師小結:

《詩經》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詩。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點是「重章疊詠」。所謂「重章疊詠」,是指一首詩的各章,不僅句數相等,而且語言幾乎完全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甚至只變動一兩個字,以重復歌詠的一種形式。

重章疊詠形式的運用,對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音樂感,形成了一種回環往復的美,帶給人一種委婉而深長的韻味。

2、教師提問:本詩寫男子的一片情思,卻以「關關雎鳩」開頭,這種表現手法叫什麼?

《詩經》的表現手法,前人概括為賦、比、興。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這種解釋比較通行。賦就是陳述鋪敘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就使用了賦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衛風?氓》中用桑樹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興是藉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起興,使人從桃花展開聯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興手法對後世詩歌的創作有很大影響;

學生討論、交流。

生1:我認為它是「興」,因為先說雎鳩,引起自己的相思之情。

生2:我認為是「比」,因為雎鳩形影不離,詩中的男主人公把自己和幻想中的她比作摯鳥。

生3:我認為兩者兼而有之。

教師小結,前人對此有究屬賦比興何種手法的爭論。實際上就詩中這兩句看來,並不排斥是作者的實見之景,但對全詩來說,確也起著媒介、比喻、聯想,以至象徵的作用。因此我們認為不必如此拘泥。

六、試背全詩

七、布置作業

1、大聲朗讀,背誦全詩。

2、預習《蒹葭》,結合注釋,串解大意。

第二課時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有人會唱《在水一方》這首歌嗎?它是早些年電視連續劇的一首插曲,根據《蒹葭》改編而成,可見《詩經》對後世文學創作有很大影響。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蒹葭》。

二、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讓學生感受畫面之美。有未讀文章先有情之效。

金秋之季,拂曉之時,蘆花泛白,清露為霜,瑟瑟秋風,葦叢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煙波萬頃,空中霧靄迷濛,彎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時,一位痴情的戀者,躑躅水畔,他熱烈而急切地追尋著心上的戀人。那戀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於是他徘徊往復,心醉神迷,內心痛苦,不可言狀。

2、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學生聽讀入境,體味感情。

3、學生自由朗讀全詩,教師提醒學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讀出凄迷之景,惆悵之情。

4、放錄音,學生復聽一次,糾正自己朗讀中的錯誤,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指名給下列詞語中粗點字注音。

蒹葭 伊人 溯洄 唏 湄 躋 坻 涘

5、學生結合注釋,譯讀全詩。

教師提示:詩歌重在吟誦、品味。在譯詩時,要運用聯想、想像,在頭腦中浮現此情此景。

蒹葭

蘆花一片白蒼蒼,逆著曲水去找她,清早露水變成霜。越走越高道兒難。

心上人兒她在哪,逆著直水去找她,人兒正在水那方。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間。

逆著直水去找她,繞來繞去道兒長。一片蘆花照眼明,逆著直水去找她,

太陽不出露水新。像在四面不著水中央。心上人兒她在哪,隔河對岸看得清。

蘆花一片白翻翻,逆著曲水去找她,露水珠兒不曾干。曲曲彎彎道兒擰。

心上人兒她在哪,逆著直水去找她,那人正在隔水灘。好像藏身小島水中心。

三、美讀全詩,重在鑒賞

1、教師請同學們談初讀詩歌的感受。

學生暢所欲言。

生1:本文寫的朦朧縹緲,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

生2:這首詩意境優美,我特別喜歡秋天凄清悲涼的況味,和詩人惆悵失意的心情正好吻合。

生3:我最佩服主人公不畏艱險,不屈不撓的精神,因為詩中幾次提到「溯洄從之。道阻且長」嘛!

生4:我覺得「伊人」應該是漂亮的、高潔的,又是時隱時現、閃爍不定的。

……

教師總結:看來本詩的確「言盡而意無窮」,給了我們無限豐富的想像、開拓、創造的空間。正是這種多重意境交相疊合的開放式結構,使這首言情之作成為極富張力,意蘊深遠,多姿多彩的詩的極品。

2、作品文字簡單,內容單純,但給予人們的美感卻非常豐富,能否用幾個詞來概括作品的美?

明確:含蓄美、意境美、朦朧美。

3、具體賞析詩歌的美:

教師把全班分為六個組,每兩組負擔一個方面的鑒賞任務。圍繞「含蓄美、意境美,朦朧「美」展開討論交流。其中以一個組為主。另一個組補充、評價。

成果展示:

⑴ 含蓄美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文字簡約。以表面極經濟的文字建構一個十分廣闊的想像和咀嚼的空間,這是該詩的一大長處。作品沒有直接抒情,沒有敘述這位戀人對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寫了他左右求索,尋找戀人的行動,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戀、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過動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現出來。

形象可感。作品雖未刻意刻畫戀愛雙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執著、「伊人」的高潔我們可以清晰感知。

餘音繞梁。詩只寫尋求之難,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結果如何,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餘地。這就是所謂「含不盡之意於言外」。

⑵ 意境美體現在多重疊合的架構。

① 煙水迷離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幻化而生,難分難解。

② 深秋一派蕭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悵失意的心情渾然一體。

③ 詩人的執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覓之無蹤的境界渾然為一。

④ 「伊人」高潔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氣質,被蒹蒼露白、秋水澄明的景緻烘托出來。

⑶ 朦朧美體現在寫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沒有直敘心情,而是採用曲筆。作寫意式的遠距離的勾勒。距離產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里看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

教師小結:《蒹葭》詩的豐富美感,我們可以作多重解讀。

四、比讀全詩,問題探究

教師提問:《關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愛情詩,但風格和表現手法相同嗎?

明確:

《關雎》一詩重在「敘事」,可以看出主人公愛慕、追求、幻想這樣一條線索。《蒹葭》沒有一個明確故事,只選一個場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復詠嘆。《蒹葭》比《關雎》情感韻味更濃郁。

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比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

五、課堂小結

《詩經》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頭清水,開闊、豐盈、簡單、潔凈。這源泉處的草木,也跟淳樸的先民及其歌聲一樣簡朴優美。從詩經中走出的女子裊裊娜娜、款款盈盈游歷在平原秀野風和日麗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轉,卻找不到她的岸。讓我們於於凈凈與素心相通,吟誦這優美的文字,傳唱這古老的歌謠!

六、布置作業

1、《蒹葭》這首詩對後世的影響是相當大的。上網搜集相關信息,看哪些詩篇化用了《蒹葭》的詩句。

2、背誦這兩首詩,並為其中一篇寫一段賞析文字。

【板書】

含蓄美

蒹葭 意境美

朦朧美

詩經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理解《關雎》所表現的青年男子對美麗善良女子的熱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摯美好的愛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運用的反復和賦、比、興手法

【教學重點】

詩歌的反復吟唱所表現出的情感

【教學難點】

比興手法的運用。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文學常識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產生的詩歌作品305篇,當時稱為《詩》,又稱《詩三百》。到了漢代,被尊為儒家經典,才定名為《詩經》。《詩經》按體裁分為「風、雅、頌」三類。而「風、雅、頌、賦、比、興」,《毛詩序》稱之為「六義」。《詩經》由於其內容豐富,在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都有重要地位。它的廣泛而深刻地描寫現實、反映現實的精神,對後代文學影響很大。

二、學習《關雎》

1、老師范讀課文,學生跟讀,解決字詞。

2、學生看注釋,藉助工具書,老師點撥,弄清課文的意思。

首章從對雎鳩的和鳴,觸動了男女愛慕的心情,聯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第二章再用采荇起興,接著步步加深地描述日夜思念,夢寐以求的心情。重疊「游哉」,用以表現思念之深;「輾轉反側」,形象地寫出了求而未得時的苦悶焦躁。

第三章用了類似第二章的復疊方式,意思卻有進一步發展。男子以音樂挑動女子,博取她的歡心,借美妙的音樂,達成美滿婚姻。

3、討論全詩用了「興」的表現手法。

4、主題歸納:

《關雎》是一篇民間情歌,描述了一個男子對一個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內心的朴實願望,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們生活中真實感受到的,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抒發的感情熱誠真摯、純潔朴實,全無庸俗虛偽之態,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純真之美。

三、學習《蒹葭》

1、老師范讀,學生跟讀,然後自讀。

2、學生看注釋,老師點撥,弄懂課文的意思。

⑴通過「溯洄」「溯游」的連用,側面刻畫了詩人追求的一往情深與執著、內心的焦急與憂愁。再結合最後的「宛在」,由這種一往情深與執著得到的始終卻只是「可望而不可即」,就更突出了這種一往情深與執著帶來的無盡的惆悵。

⑵虛實相間,富於朦朧美。「伊人」的理解可以千千萬萬、彼此不同,是為虛也;詩人的追求是實的,感情的惆悵凄切是實的。虛實相間給了本詩巨大的想像空間。

⑶通過「重章疊句」的運用、押韻、疊詞,一方面增加了句式的齊整、音律的優美,使之琅琅上口,收到一詠三嘆之效;另一方面,通過三次重復「溯洄」、「溯游」、「宛在」、「所謂伊人,在水……」,以及「為霜」、「未晞」、「未已」的變換,都側面刻畫出了詩人等待時間之長、追求之堅持不懈,並通過這種復現增加了全詩惆悵凄迷的興味。

⑷《蒹葭》這首詩的每章開頭的前兩句都是寫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末已」。這些景物描寫給人展現了秋天的清晨,河邊的蒼蒼蘆葦沾滿了霜露的景象,給人以蕭瑟冷落之感。此情此景,使得熱戀者感到分外的凄涼,更加思念「在水一方」的戀人,於是他去尋找「在水一方」的戀人。因此這每章開頭的前兩句是「興」,從而引起正文。

⑸描寫了河水的蒼茫浩淼、飄忽不定,更寫出了它把詩人與「伊人」隔絕造成的痛苦與無奈。

⑹善於營造意象。所謂意象,指客觀物象經創作主體獨特審美活動而創造出來的固化的一種藝術形象,是主體與客體、心與物、意與象的有機融合,是主觀情思與客觀物象相融合的產物,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藉助客觀物象表示的主觀情意。

中國古典文學中亦不乏意象,如歲寒三友、四君子、杜鵑、蓮花、菊花、灞橋柳、月亮、香草美人、秋天、烏啼等等。

四、小結

五、布置作業

閱讀全文

與復沓讀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在學校減肥的最好方法 瀏覽:88
電動車轉把三速正確接線方法 瀏覽:814
快速減肥用什麼方法 瀏覽:475
電子表格如何快速居中靠左方法 瀏覽:924
老人發燒如何退燒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668
倩碧晚霜使用方法 瀏覽:218
數學課的力量訓練方法 瀏覽:370
酒棗如何腌制方法 瀏覽:572
車衣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437
什麼能止癢最快方法 瀏覽:487
別克英朗防雨條的安裝方法 瀏覽:247
企業會計制度設計常用的方法 瀏覽:213
蘇泊爾凈水器使用方法 瀏覽:466
示波器電流探頭測量方法 瀏覽:346
傳統解剖學教學方法的探索 瀏覽:376
打娃娃什麼方法好 瀏覽:326
簡單木頭鞦韆製作方法 瀏覽:867
研究方法計算實驗方法 瀏覽:676
修復肌膚的方法圖片 瀏覽:338
口腔異味重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