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數學論文範文參考
數學論文範文參考
數學論文範文參考,說到論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接觸過一些論文,很多時候論文的撰寫是不容易的,寫一份論文要參考很多的文獻,接下來我和大家分享數學論文範文參考。
論文題目: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摘要: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小學數學課堂呈現充滿教育契機的、富有挑戰性的新氣象,在注重小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培養下,對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成為教育重點,這要求教師具有教學的智慧,對學生有深入的了解,在這樣的教育氛圍之下,才可以培養出學生的創意想像和創造性、探究性思維,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增強知識性的體驗,創設出最佳的課堂效果。
關鍵詞: 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思維;小學數學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育視角由原來的「要我學習」轉為了「學會學習」,教師在對小學生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注重小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包括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使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展現出主動參與的學習過程,數學課堂在學生的主體行為下顯露出智慧的光芒,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採用適合小學生的方式和策略,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學習的結果,發揮出小學生自主探索和自由發現的天性,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現狀及反思
小學生由於其年齡特點和個性特徵,呈現出對新異、生動的事物有強烈好奇的興趣,而且大多數小學生都有強烈的求知慾、自尊心和好勝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目前小學數學教學尚存在些許不足,需要我們加以反思。
(一)情境教學中過多地引入情境,喪失了教學目標
一些數學教師在課堂引入時,過多地運用了情境,而分散了小學生的注意力。如:在課堂導入時,教師突發奇想,要用「喜羊羊與灰太狼」作為課堂導入情境,學生睜大眼睛,豎起耳朵,開展了鬥智斗勇的想像,卻忘記了教師是在上數學課。又如:在一年級《加減混合》的數學計算中,教師想用「春遊」作為情境導入數學課堂,可是在運用情境時過多地介紹了風景,使學生沉溺於風景的想像中而偏離了數學課堂的傳授目標,缺失了數學教學目的。
(二)成人化的想像對小學生缺乏新奇的吸引性
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課堂的情境創設時,用成人的眼光和視角去進行設想,忽視了童趣和純真的眼睛,簡單的情境創設平淡無奇,缺乏挑戰性。例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7的乘法口訣》一課,教師用「一個星期有幾天」來進行問題式的課堂導入,這對於學生而言缺乏新奇,對乘法口訣也缺乏記憶。
(三)課堂教學中「數學味」的弱化和缺失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利用各種情境創設導入教學,卻沒有及時地將情境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當中,弱化了數學學科所應有的「數學味」,使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興趣降低。如:在《統計》的數學知識教學中,教師通過分組教學的形式,讓學生開展討論和記錄,可是學生們卻停留在小組成員間體重的比較討論等內容,而沒有真正進入到數學統計知識的學習之中來。
二、自主學習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學生要通過能動的創造性活動,在教師的指導為前提下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良性發展。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和手段,自主地有選擇地學習,並創造性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和內化,從而達到自主學習能力水平。小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提高數學知識吸收的質量
自主學習的方式是積極主動的方式,是小學生進行自主習慣的培養方式,它在激起求知慾望的前提下,轉化為認知的內驅力,激發出學習的內在動機,並將之內化為學習習慣,真正提高數學知識吸收的主動性。
(二)為後續的數學知識學習奠定基礎
小學階段是數學知識學習的起始階段,在這一關鍵階段中,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用他們自發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自主發現的能力,掌握學習數學知識的策略,為後續數學更高層次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自主發現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小學生多數都有一雙好奇的眼睛,他們對周圍的世界很好奇,也擁有自主發現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對其自主發現的能力挖掘越多,那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越強,自主學習的習慣就容易產生知識性的遷移。
三、自主性學習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的自主性學習課堂教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為宗旨,在良好的教學氛圍和自主參與的環境下,實現多種形式的自主性學習,在不同的活動中獲取數學知識,掌握小學數學知識學習的一般規律和學習方法。
(一)數學課堂有效導入,激發學生的自主參與性
合適而有效的數學情境導入,是進行高效數學課堂的有效方法和途徑,要在課堂導入的過程中創造良好的氛圍,用寬松、愉悅、智慧的方式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自主性學習過程,其具體方法如下。
1、以生活為教學情境進行數學知識的遷移。生活是無痕的,生活對學生的體驗是最深刻的體驗,而「生活中的數學」與「數學中的生活」又是緊密相聯和息息相關的,學生在生活的體驗中感知到數學的價值,可以在身臨其境的體會中感受到數學的奧妙,數學情境的生活度越高,學生內在的生活體驗越容易被激活,數學知識掌握的程度就越深。例如:在「人民幣的認識」教學中,讓學生們進行分組進行人民幣的購買情境,把不同的物品貼上不同的價格標簽,再由分組的學生進行不同面值的假人民幣的購買情境,使學生在購買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字的變換。[1]
2、 以游戲為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參與意識。游戲環節是小學生最樂於參與和互動的環節,數學教學可以適當地引入游戲環節,使小學生增強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感受到數學探索的成功體驗。如:在小學50以內的加法練習中,不是單純讓學生進行數字的相加,而可以採用「郵遞員送信」游戲的形式,增添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師可以事先准備好標有不同兩位數的信箱,並准備不同加法練習題的信封,選擇幾名學生作「送信郵差」,將這些信封和信箱匹配,學生在爭先恐後的選擇中掌握了數學知識,它猶如一塊無形的磁石,深深地吸引著小學生的數學知識的注意力,增強了趣味性和主動性。
3、以故事導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的學習。小學生都酷愛故事,因此教學中可以利用故事增加數學的趣味性,引導學生用創意的思維想像,進行自主性的學習。例如:在一年級的數學「10以內的數字」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建立起數字的相關概念的學習,可以引入故事進行形象的學習:在0~9的數字王國里,數字9發現自己是最大的,於是就很神氣和驕傲,它對其他數字說:「你們都是小不點兒,都比我小,所以你們都要聽我的。」其他的數字為了消滅它的囂張氣焰,商量好讓數字1和0組成一個新的兩位數,數字9看到後低下了頭,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於是,再也不狂妄自大了,和大家成為了好朋友。學生們在教師故事的講述中,也展開了對數字的思維和想像,認識到了10以內數字的基數、序數意義,進行自主性的認知學習。[2]
作為工科類大學公共課的一種,高等數學在學生思維訓練上的培養、訓練數學思維等上發揮著重要的做用。進入新世紀後素質教育思想被人們越來越重視,如果還使用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會讓學生失去學習高等數學的積極性和興趣。以現教育技術為基礎的數學建模,在實際問題和理論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高數老師以課後實驗著手,在高等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建模思想,使用數學建模解決實際問題。
一、高等數學教學的現狀
( 一) 教學觀念陳舊化
就當前高等數學的教育教學而言,高數老師對學生的計算能力、思考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過於重視,一切以課本為基礎開展教學活動。作為一門充滿活力並讓人感到新奇的學科,由於教育觀念和思想的落後,課堂教學之中沒有穿插應用實例,在工作的時候學生不知道怎樣把問題解決,工作效率無法進一步提升,不僅如此,陳舊的教學理念和思想讓學生漸漸的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 二) 教學方法傳統化
教學方法的優秀與否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績。一般高數老師在授課的時候都是以課本的順次進行,也就意味著老師「由定義到定理」、「由習題到練習」,這種默守陳規的教學方式無法為學生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獨自學習、思考的能力進一步下降。這就要求教師致力於和諧課堂氛圍營造以及使用新穎的教育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中主動參與學習。
二、建模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對學生的想像力、觀察力、發現、分析並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數學建模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最近幾年,國內出現很多以數學建模為主體的賽事活動以及教研活動,其在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發揮著突出的作用,在高等數學教學中引入數學建模還能培養學生不畏困難的品質,培養踏實的工作精神,在協調學生學習的知識、實際應用能力等上有突出的作用。雖然國內高等院校大都開設了數學建模選修課或者培訓班,但是由於課程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差異較大,所以課程無法普及為大眾化的教育。如今,高等院校都在積極的尋找一種載體,對學生的整體素質進行培養,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創造力,讓學生滿足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而最好的載體則是高等數學。
高等數學作為工科類學生的一門基礎課,由於其必修課的性質,把數學建模引入高等數學課堂中具有較廣的影響力。把數學建模思想滲入高等數學教學中,不僅能讓數學知識的本來面貌得以還原,更讓學生在日常中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培養。數學建模要求學生在簡化、抽象、翻譯部分現實世界信息的過程中使用數學的語言以及工具,把內在的聯系使用圖形、表格等方式表現出來,以便於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在實際的學習數學建模之後,需要檢驗現實的信息,確定最後的結果是否正確,通過這一過程中的鍛煉,學生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可以主動地、客觀的辯證的運用數學方法,最終得出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因此,在高等數學教學中引入數學建模思想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將建模思想應用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措施
( 一) 在公式中使用建模思想
在高數教材中佔有重要位置的是公式,也是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之一。為了讓教師的教學效果進一步提升,在課堂上老師不僅要讓學生對計算的技巧進一步提升之餘,還要和建模思想結合在一起,讓解題難度更容易,還讓課堂氛圍更活躍。為了讓學生對公式中使用建模思想理解的更透徹,老師還應該結合實例開展教學。
( 二) 講解習題的時候使用數學模型的方式
課本例題使用建模思想進行解決,老師通過對例題的講解,很好的講述使用數學建模解決問題的方式,讓學生清醒的認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怎樣使用數學建模。完成每章學習的內容之後,充分的利用時間為學生解疑答惑,以學生所學的專業情況和學生水平的高低選擇合適的例題,完成建模、解決問題的全部過程,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效率。
( 三) 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數學建模競賽
一般而言,在競賽中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競爭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就要求學校充分的利用資源並廣泛的宣傳,讓學生積極的參加競賽,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實際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數學建模解決問題,讓學生獨自思考,然後在競爭的過程中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今後也會努力學習,改正錯誤,提升自身的能力。
四、結束語
高等數學主要對學生從理論學習走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在高等數學中應用建模思想,促使學生對高數知識更充分的理解,學習的難度進一步降低,提升應用能力和探索能力。當前,在高等教學過程中引入建模思想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高校高等數學老師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的同時也需要學生很好的配合,以便於今後的教學中進一步提升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謝鳳艷,楊永艷. 高等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建模思想〔J〕. 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 ( 02) : 119 -120.
〔2〕 李薇. 在高等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建模思想的探索與實踐〔J〕. 教育實踐與改革,2012 ( 04) : 177 -178,189.
〔3〕 楊四香. 淺析高等數學教學中數學建模思想的滲透 〔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 ( 30) : 89,95.
〔4〕 劉合財. 在高等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建模思想 〔J〕. 貴陽學院學報,2013 ( 03) : 63 -65.
淺談高中數學文化的傳播途徑
一、結合數學史,舉辦文化講座
數學史教育對於了解數學這一門學科起著重要作用、數學史不僅僅是單純的數學成就的編年記錄,因為數學的發展絕不是一帆風順的,在更多的情況下是充滿猶豫、徘徊,要經歷艱難曲折,甚至會面臨危機;數學史也是數學家們克服困難和戰勝危機的斗爭記錄,講座中介紹重要的數學思想,優秀的數學成果,相關人事,使學生了解數學發展中每一步艱辛的歷程,有助於培養學生堅忍不拔、不懈努力的意志和正直誠實的品質、比如,通過舉辦文化講座向學生介紹「數學歷史上三次危機」、「百牛定理」的來歷、「哥德巴赫猜想與進展」、「數學悖論產生的原因及解決」、楊輝三角及中國古代數學成就、概率的發展、數學思想方法史等;向學生介紹一些數學大獎、數學界的名題,如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華羅庚數學獎、波利亞數學獎、高斯數學獎等,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將激勵學生個人的發展願望、此外,介紹數學史上的重大事件,如無理數的產生引起的爭論及代價、無窮小量是零非零的爭論、康托爾集合論的論爭等等,啟發學生體會到,堅持學術爭論有利於促進科學理論的完善與發展、
二、結合教學內容,穿插數學故事
數學故事引人入勝,能激起學生的某種情感、興趣,激勵學生積極向上、教師平時應注意收集與數學內容有關的數學故事,在講到相關內容時,穿插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向學生展現數學知識產生的背景、數學的思想方法、數學家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讓數學文化走進課堂,不失時機地通過數學家的故事來啟迪學生、激勵學生,對學生進行人文價值教育;在新課引入中,可以從概念、定理、公式的發展和完善過程,數學名人趣聞軼事,概念的起源,定理的發現,歷史上數學進展中的曲折歷程,以及提供一些歷史的、現實的真實「問題」引入新課,一個精彩的引入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降低數學學習的難度,還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全方位的思維能力和思考彈性,使數學成為一門不再是枯燥呆板,而是生動有趣的學科、例如在講歐拉公式時,介紹歐拉傳奇的一生,歐拉解決該問題時的奇思妙想,特別是其雙目失明後的貢獻,用數學大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講解析幾何時介紹「笛卡爾和費馬」兩位數學家在創立這門學科過程中的主要貢獻,學生可以從中了解解析幾何學產生的歷史背景,數學家的成長經歷,感受數學名人的執著信念,汲取寶貴的數學精神;在講到相關內容時,介紹華羅庚、陳景潤、蘇步青、楊樂、陳省身、丘成桐等中國近現代數學家的奮斗歷程和數學成就,讓學生在感受數學家艱辛勞動的同時激發起民族自豪感、
三、結合生活實際,例解數學問題
作為工具學科的數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數學教師必須考慮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要把數學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將某個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化,才能使數學知識的運用得到升華,幫助學生獲得富有生命力的數學知識,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進而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學活動中可以引用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創設接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情境,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的生活中、例如,在講等比數列求和公式時,可以列舉其在貸款購房中的應用;從「條形碼」、「指紋」等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深入淺出地解釋抽象的映射概念,同時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映射,鑰匙對應鎖、學號對應學生等;在講概率時,列舉其在彩票方面的應用等;在講「指數函數」時讓學生了解考古學家是怎樣利用合金的比例來測量青銅器的年代;在講「雙曲線方程」時,可結合工業生產中的雙曲線型冷卻塔、北京市修建的雙曲線型通道和法國標志性建築埃菲爾鐵塔,讓學生體驗雙曲線方程的應用價值;另外,分期付款問題、數學成績與近視眼鏡片度數的關系、銀行存款與購買保險哪個收益更高、住房按揭、股市走勢圖、價格分析表等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解答,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是有用的,它源於生活用於生活,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問題,用數學的頭腦分析生活中的問題、
四、結合其他學科,共享文化精華
科技發展迎來了各學科間的相互滲透、交叉與融合,尤其在當代,數學的影響已經遍及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數學教師要注重數學和其他學科的聯系,在教學活動中,努力尋找數學與其他學科的結合點,實現數學領域向非數學領域的遷移,最大限度地達到文化共享、可以通過以人物為線索、以數學題材為線索、以史料書籍為線索、以數學符號為線索、以現實生活為線索等多種途徑挖掘數學文化資源;可以將封閉的教材內容開放化,把封閉的概念、公式、法則等分解成若干「小板塊」,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探索,將書本知識拓寬到書外,與其他文化知識融為一體、實踐證明,當老師講些「活數學」或者把數學與哲學、美學、經濟以及其他文化藝術相聯系時,學生就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例如,講「統計」時,可結合遺傳學和法庭依據DNA、指紋印或性格分析等;講解三角函數內容時,可以介紹三角學的起源與發展,說明對航海、歷法推算以及天文觀測等實踐活動的作用;講反證法時,向學生詳細講述伽利略是如何更正延續了1800多年的亞里士多德關於物體下落運動的錯誤斷言;在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時,可與「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聯系;在理解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時,可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相聯系;講三視圖的概念時,可與「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相聯系;在理解隨機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時,可與成語相聯系(「守株待兔、滴水成冰、飛來橫禍」是隨機事件,「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黑白分明、瓮中捉鱉」是必然事件,「水中撈月、海枯石爛、畫餅充飢」是不可能事件),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其他學科的密切聯系、
五、結合課外活動,小組合作探究
由於課堂時間有限而數學文化的內容包羅萬象,單靠課堂時間進行數學文化教學是不足夠的,課外活動也要凸顯數學文化、要充分利用課外、校外的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利用網路、報刊等各種渠道了解豐富的數學文化內容,以某種形式拓展到學生的課餘生活中、可以通過舉辦數學文化知識競賽,推薦與數學相關的有價值的作品,供學生課外閱讀,拓寬他們的數學視野,再通過撰寫讀後感、數學作文並組織學生交流等多種形式,使數學文化的點點滴滴如春風化雨,滋潤學生的心田、書籍類有美國數學家西奧妮帕帕斯寫的《數學的奇妙》,陳詩谷、葛孟曾著的《數學大師啟示錄》,李心燦等著的《當代數學精英(菲爾茲獎得主及其建樹與見解)》,張景中院士著的《數學家的眼光》《新概念幾何》《漫話數學》《數學與哲學》等這些作品通俗易懂,都是傳播數學文化,教學展現數學魅力的好書、還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教師就某塊內容或專題提供一些參考文獻或選題,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從課外讀物、網際網路查找古今中外數學家的事跡,了解他們的成才過程、對數學的貢獻及他們嚴謹治學、勇攀科學高峰的事跡,然後將收集到的故事編印後分發給學生交流,體會數學文化、例如就「多面體歐拉公式的發現」這一專題,由「直觀———驗證———猜想———證明———應用」層層推進,步步深入,追隨著大數學家歐拉的足跡進行探索研究,不僅能掌握關於多面體的歐拉公式的來龍去脈,了解歐拉傳奇的一生,還可以體會發現的艱辛,學習治學的態度,掌握研究的方法,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這樣,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增長了數學文化知識,體驗合作探究的樂趣,讓數學充滿智慧與生命、
六、結合教學評價,納入數學考試
雖然高中數學教材已經進一步改進,更大程度上體現數學文化內容,實驗教材在每一章節或模塊的始尾都有數學文化方面的介紹,但還都是閱讀材料,教師認為學生能看明白,而學生認為考試不考,在教學中,往往是「考什麼,教什麼,學什麼」,師生對此部分內容都未給予足夠重視、平時注重的是對掌握知識、技能方面的情況進行考核和評價,呈現重數學知識,輕文化素養;重顯性知識,輕隱性知識;重結果,輕過程等弊端、要讓師生切實地感受到數學文化的重要性,應該以評價的方式促進高中數學文化的教學,可以把數學文化的相關內容根植於高考的試題之中,常規的考試中適當涉及常識性的數學文化內容、這樣,高中教師在教學的同時就會自覺地將數學文化的內容盡可能與高中各模塊的內容相結合,逐步地、系統地進行數學文化的傳授、高中數學課程標准要求我們不僅要注重對學生數學知識的傳遞,還要重視數學文化內涵的傳播,要樹立數學文化觀:充分發揮數學教育的兩個功能即科學技術教育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與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教學不同,數學文化在數學教學中的體現形式應更為多樣化和靈活化,這關鍵在於教師、首先,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數學文化素養;其次,挖掘數學的文化內涵,努力營造數學文化氛圍;再次,提升數學文化品位,在整合資源和優化課堂與活動方面下功夫、教師要善於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合適而巧妙地滲透和傳播數學文化,讓數學文化走進課堂,努力使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真正受到文化熏陶,讓學生不但是一個科學人,還是一個文化人,形成和發展數學品質,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貳』 中學數學教學的論文
有關中學數學教學的論文範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我整理的關於中學數學教學的論文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學數學教學創新思維的培養有利於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意願和自主思維、動手能力。在教學中應針對存在的問題,建立系統化的理論形成過程,改進傳統教學手段,注重理論與實踐雙管齊下,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一、中學數學教學中創新思維培養意義。
1、提高自主思維能力。
在中學數學教學課堂上,通過對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自主思維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新思維能夠讓學生對於知識的見解可以擁有很多不同的角度,他們能夠通過創新的思維來形成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一味的被教師和旁人的思想所左右。
2、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創新思維的存在,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創新思維的指導下,學生對於知識的興趣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學習上。通過知識的積累,他們能夠在腦海中形成一定的對於知識如何呈現在現實生活中做出一定的假想,然後在可以實現的條件之下,通過自己動手來進行驗證。
3、提高對知識的渴求意願。
雖然創新思維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帶來實踐層面上的行為,也就是創新思維的開發和培養,能夠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主思維方式,但是這些轉變最終還是會回歸到理論本身上來。也就是說,當創新思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時,學生對於創新意識的運用已經不僅僅能夠對於如何去使用理論知識起到幫助,還能夠將這種實踐中的結論和猜想反饋到理論上來,當他們發現有些問題已經達到了自己能夠解答的上限的時候,就會回到理論中去尋求支撐,從而進一步的提高他們對於知識的渴求意願。
二、中學數學教學現狀。
1、傳統教學模式占據主流。
在目前中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教學關系主要還是沿用了以往的傳統的教學模式,也就是教師在講堂上把考試中的數學知識要點進行講解,學生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學習的興趣難以被調動起來,另外由於中學學生要應付考試繁重的課業,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被調動起來,從而變成了一個簡單的知識的儲備工具,長此以往,造成了學生在數學創新思維上的匱乏。
2、數學教學對創新思維的壓制。
前文所述,在現有的中學數學教學中,因為傳統模式是主要的教學模式,因此學生的學飢擾習興趣不大,再加上中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在於培養他們面對試題的解答能爛孫旦力,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會更加註重對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進行講解,所以就導致了在課堂上,教師所傳授的知凱或識主要是出於應試教育的目的。
三、中學數學教學的創新思維培養不足之處。
1、忽略學生的猜想樂趣。
中國的教學模式基本上都是在教學中將已經有結論的理論拿出來,讓學生記住,然後再教他們如何在解題的時候去運用。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深有體會。比如說在講到長方體的體積應該如何計算的時候,相信有很多老師是直接讓學生記住公式,然後在做題目的時候,將這個公式直接套用進去。這樣確實能夠為學生的考試分數提供優勢,但是同時也剝奪了學生對於知識的猜想樂趣,而且這樣填鴨式的教學也讓學生沒有了創新的餘地。
2、傳統教學手段稍顯死板。
現在中學教育對於教學手段的運用,還是較為死板的。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應試教育的存在,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自己所必須要講解的知識之外,也不願意再多花時間在教學手段的研究上。但是其實數學這門學科在實際生活的運用中是十分廣泛的,也就是說數學這門學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其實是可以和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這樣一個本應該是生動活潑的學科,因為教學手段的死板,扼殺了很多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形成。在這種死板的教學手段之下,形成的也是死板的學習思維。
3、動筆多於動手。
中國應試教育的存在,能夠為學生提供一條相比於社會更加公平公正的競爭渠道,因此也造成了很多家長對於中學教育的重視,導致學校也主要是以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作為主要目標,而忽視了對於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可以說,在中國數學教學中,動手的時間不會超過整個教學過程的五分之一。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動手能力被弱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會得到強化。
四、中學數學教學的創新思維培養對策。
1、建立系統化的理論形成過程。
針對現在很多中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出現的,在進行某一個知識點的講解的時候,可以先不要一下子將理論結果直接說出來,而是可以通過給學生設定一個情景,讓他們在這個情景中去解開具體的某一個問題的方式,來讓他們自己慢慢的摸索。通過教師在一旁的指導,能夠及時對學生對於理論的發現與探討的過程進行正確的指引,而且也培養了他們自主思維的形成,另外還讓他們體驗了自己發現一個知識過程的樂趣所在。
2、改進傳統教學手段。
改進傳統教學手段主要可以通過教學信息化技術的使用來實現。其主要運用的手段可以在課堂導學、課堂討論以及課堂講授中進行。
在課堂導學中,可以通過播放與課堂內容相關的相應的影音圖像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對於課堂要教授的內容產生興趣,讓學生對於知識點產生深究下去的慾望。譬如在講到有關於立體幾何形的知識的時候,可以通過播放影片的方式讓學生對於立體幾何形的空間關系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另外還可以通過讓他們自己用做圖軟體進行立體圖形繪制的方式,培養他們的空間感,從而加強他們創新思維的培養。
在課堂討論的環節能夠激發學生創造力的實現,並且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來。但是在傳統的教學中,這個環節通常都是教學上的短板。在信息化教學方式中,對於這個問題也可以使其得到妥善解決。最為主要的一個方式就是,可以通過播放一個影片,讓學生來進行分組討論,通過小組展開探討的方式來創造一個濃厚的學習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應該改變自己的教學思維。首先,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知識的時候,可以將一些知識點的介紹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譬如在講解有關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題目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說出一次他們經歷的旅行,在旅行的過程中他們所選擇的班車,然後設定一定的情景,讓學生算出自己講在何時到達何地。這種和現實生活相互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做到教學與娛樂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於知識點的實際運用能力。
其次,在課堂講授中,教師要注重信息化教學手段只是促進學生學習的一個工具,而並不能取代教師與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因此,在課堂教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來進行知識點的講解,但是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知道,在信息發達的時代里,可以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來進行資料的查找、收集與使用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到知識點的同時,還能夠學會如何合理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自己的學習目的。
3、理論與實踐雙管齊下。
創新思維的培養,是需要一定的實踐能力作為輔助的,在動手的過程中,學生會自己發現問題並且嘗試解決問題,因此要改變現在教學模式中因為動手實踐互動不足而導致的創新思維不足的現象,就需要在教學中,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在實踐中,通過自己的行動去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主要的方法可以通過號召學生展開數學趣味競賽、提出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的方式讓學生去進行解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起到配套他們創新思維的目的。
【摘要】 要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問時需要做到:有效性、針對性、啟發性、注意方法、多傾聽、適當的激勵和表揚。我們注意探索提問的技巧,用提問來啟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找到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就可以做一名富有效率的受人愛戴的教師,引導學生一步步走向成功。
【關鍵詞】 數學;教學;提問;技巧
數學是一門特別需要思考和分析能力的科學。思考和分析能力,我們又只能在數學教學去努力培養。在培養思維能力方面,提問在教學中已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技巧,尤其是在當今的中學數學教學中,顯得非常重要。所謂「提問」式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所學知識,圍繞一定范圍的教學內容,結合自己所了解到的情況對學生提問,再由學生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自己的分析與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的一種教學方法。那麼,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提問」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談談筆者的膚淺看法。
1.有效性原則
最初的有效教學,就是「如何有效地講授」。老師首先是「講師」,是「教書先生」,是文化知識的「傳遞」者。為了能夠把知識講清楚,於是就有「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等系列說法。當教師把關注的焦點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講授」的時候,「接受學習」就成為普遍的學習方式。學生的使命是「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地接收知識」。課堂教學中大量流行的話語往往是老師一系列焦急的詢問:「聽清楚了嗎?」、「聽懂了嗎?」,好像學習倒成了一種欣賞和練習「聽」的藝術。有效地提問就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以達到提問的目的,體現提問的有效性。
2.針對性原則
提問是有它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否則,就會大大地降低你的課堂效率,所以,我們提問前要弄清楚:提這個問題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能起到什麼樣的效果,有多少學生能夠回答,可能得到解決些什麼樣的答案,錯誤原因何在,如何糾錯,與該問題相關的知識或方法有哪些,等等;因此,我們絕不能為了提問而提問,盲目地提問;而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提問。
3.啟發性原則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問題,並且對提出的問題可能需要有所暗示,以啟發學生思考。如果學生的回答不正確,教師也不要急於糾正,而是針對學生的錯誤認識提出補充問題,再次啟發學生,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並盡可能自覺地加以糾正,教師所提的問題一定要讓學生有思考,對學生有所啟發。
4.提問要注意方法
學生的智慧潛能如寶藏一樣,需要開采、需要激發,「知識就是力量,方法就是智慧。」美國哈佛兒童教育學家尼普斯坦說:孩子的表現達不到老師的要求時,老師覺得孩子教不會,其實這是因為老師還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去激活孩子的智慧和潛能,只要用對方法,即使最頑劣的孩子,也是可以教好的。
要想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有一定的學習方式和技巧。例如,我們在上《特殊的平行四邊形》這一課時,就可以這樣提問:假如平行四邊形的一組鄰邊互相垂直,四邊形的形狀可能發生什麼改變?若改為「鄰邊相等」呢?除了邊的改變,還可以怎樣改變條件(比如角、對角線等),使一般的平行四邊形變成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可以有些什麼樣的具體改變?把這些條件組合起來,形成的特殊平行四邊形會有什麼特徵?比較各種特殊四邊形的異同點。這樣的有效提問,發散了學生思維空間,擺脫單一的對話式問答。
5.提問後要學會傾聽
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提問,問題一般會保持一定的開放性。當教師的提問缺乏基本的開放性時,教師的提問不僅不能給教學帶來生機,反而對課堂教學帶來「滿堂問」的干擾。如果用過於瑣碎的無意義的問題牽著學生鼻子走,用只有唯一答案的問題領著學生朝同一方向邁進,學生就會丟失自己,迷失自己的方向——大人們為我設計的道路,總是讓我迷路。退一步說,畢竟學生的許多想法和點子都是有道理的呀,你不仔細傾聽,怎麼能了解學生呢?。學生一旦主動學習,教師的責任就由講授、提問轉換為傾聽。傾聽是一種對話,好的對話者總善於傾聽。教師在提問之後,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等待的時間,為學生的回答提供及時的反饋。善於傾聽的教師總是能夠將學生的聲音轉化為有效教學資源。
6.適當的激勵和表揚
教師不只是教授知識,更要傳播人生的信念。當學生回答教師的問題後,無論其答案正確與否,都應適當地給與學生適當的鼓勵或表揚,哪怕他的答案一無是處。只有這樣,你以後的提問,才會得到積極響應,你在課堂上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並讓學生對教師產生充分的信任感。
7.做一名富有效率的教師
人類文化傳播方式的改變尤其是書本和網路資源的出現,使學習者由原來的「聽講學習」轉向「閱讀學習」和「發現學習」成為可能。但這種轉向的程度是有限的,教師仍然在充當「供給者」、「提供者」的角色;學生仍然只是「接受者」、「承受者」的角色。只有當教師由原來的「供給者」轉向「激勵者」「導向者」時,學生才有可能真正地親自去發現學習,成為數學學習的「發現者」和「建構者」。為了使我們的授課更加富有效率,我們在課後還得有反思。也就是還得多對自己提問:這堂課的得失在哪裡?下一次我會怎樣改進?
總之,雖然教學無定法,但也有一定的規律可遁,提問沒有現成的辦法,但也得注意一些基本技巧。願我們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繼承先輩們的寶貴遺產的同時,努力探索,多多實踐,注意提問技巧,提高課堂效率,振興國家的教育事業,為中華民族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為一名中學數學教師,我在此結合當前中學數學學科的課改精神和自身的教學實際,從新課程理念的角度談談自己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對新教材的挖掘,以及在此基礎上展開的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一、針對問題精心創設情境
能否設計一個好情境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求知慾的首要問題。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往往只具有一般性,還要求教師能夠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根據本地情況和學生實際來精心設計一些讓學生感受到濃厚興趣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並不是枯燥無味的數字和符號的堆積,而是與我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從中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注意體現把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的精神。
例如,在華東師大版《數學》八年級(下)第20章的扇形統計圖教學中,我考慮到學生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就已有了對扇形統計圖有初步的了解,除了課前安排學生收集報刊雜志中的扇形統計圖之外,還請學生以四人一組為單位,請他們對班級中來自不同區域的學生數量情況進行調查登記,通過課前預習,自己先試著繪制一張扇形統計圖,並分別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由於課程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內容入手,每個學生對上課的內容都產生了很大的興趣,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有了明顯的提高。在此研究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帶著感興趣的問題去探索發現,通過收集數據,分析處理,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獨立思考,歸納總結,學會運用數學知識分析並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在發表見解、各抒己見、和諧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中,能充分地融入課堂學習,提高數學能力和學習效率。有的學生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還提出了扇形統計圖反映數據情況的優缺點,在教材知識的基礎上更上了一層樓。這種在充滿探索的過程中學習數學,讓數學知識和數學體驗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讓他們感受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增強學習積極性,形成應用意識,創新意識,達到開發潛力,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作業設置多樣化,正確評價學生
新課程則要求作業既要有鞏固和檢查功能,也要有深化和提高功能,還要有體驗和發展功能。所以我們布置作業時,內容上宜注意突出開放性和探究性,形式上要體現新穎性和多樣性,容量上要考慮量力性和差異性。作業形式可以有解答題、探究題、想一想、動手做一做等。開展同學間作業相互糾錯。注意作業評判的過程性和激勵性,作業批改不能只是簡單的一勾一叉和打個分數,而要重視學生在解題時的思維過程。同時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盡量使用一些鼓勵性的評語,既指出不足,又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結束了扇形統計圖知識的學習後,我布置學生自定主題,設計一個扇形統計圖,並塗上彩色作為作業上交。學生們確定的主題很多,設計出的扇形統計圖也美麗自然。比如調查學校或班級同學姓氏、同學年齡、出生月份或生肖星座、男女生比例、喜歡的電影或歌曲類型、喜歡的明星類型、喜歡的科目或書籍類型、喜歡的顏色、喜歡的飲料或水果、近視情況、家庭人口數量、長短發、愛好的體育活動或球類、團員和非團員比例、擁有QQ號和上網時間、上學使用的交通工具、課余時間的安排,林林總總,讓人目不暇接。三、多關注和贊賞學生,使學生健康成長
使學生身心處於最佳狀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學相長的前提。從講台上走下來,到同學們中間,從權威者的角色轉變為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不但做學生的良師,也做他們的益友。只有當學生從心理上認同這位老師了,他們學起這個科目來自然就會有更大的信心和興趣。
尊重每一位學生,努力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尤其不能歧視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鼓勵他們只要講究學習方法,堅持不懈地付出努力,大家都能成才。須知,由於每個人的先天和後天的成長條件不盡相同,自然會造成能力上的差異,但這並不是他們將來能否成功的惟一決定因素。況且人的智力和能力發展有先後快慢之分,即使是那些大名鼎鼎的科學家小時候的學習成績也未必是一流的。我們不經意的偏見和冷眼也許會讓世界少了一個愛迪生。學生王某,初中剛入學時數學不及格,一直以來對這門學科帶有極大的恐懼心理。我通過觀察發現,該生實際上有學習潛力,主要是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致成績不理想,信心不足。於是平常注意對她多加鼓勵,定期給她指導科學的學習方法,並結合其實際情況給她制定了階段學習目標,加強基礎知識的鞏固,培養其學習興趣。通過三年來的努力,該生的中考數學成績已經躍居中上。由此可見,教師的鼓勵支持是學生找回自信、勇於努力進取的最佳良方。
對那些愛動腦筋,有較強思維能力的學生可以通過組織興趣小組等活動,積極引導,大力培養其興趣愛好,鼓勵他們發展自己的愛好特長,不斷超越自我。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往往會存在一定比例學習困難的學生,並且隨著年級的增高,知識難度的增加,這些學生所佔比例也越來越大。能否有效地轉化「學困生」,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能力成為課堂教學成敗的重要一環。因此,教師要轉變角色,更多地站在中學數學教學困生的立場考慮問題,關心愛護每一位學困生,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激勵方式,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由於學生興趣、學習習慣、學習基礎等多方面的差異,導致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低落,數學基礎不扎實,學習浮躁,缺乏概括歸納、舉一反三的能力,學習能力下降,我們把這樣特徵的學生簡稱為學困生。怎樣才能使學困生的學習能力逐漸得到提升和發展呢?下面結合實際教學情況,我談幾點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教師要轉變角色,樹立全心全意為每一位學生服務的理念,尊重理解,關心愛護每一位學困生
(一)立德才能樹人
數學教師不僅要授業、解惑,更要精於傳道,必須轉變教師一言堂,學生整節課側耳傾聽坐冷板凳的現狀。教師要有意識地提問、傾聽學困生的困惑,為什麼思路出現了分歧?他們掌握知識重難點的薄弱環節出現在哪裡?我採用哪種方法能夠降低知識的梯度,使學困生容易理解接受呢?
(二)尊其師才能信其道,數學教師立德才能育人
教師只有課前心中裝著學困生,課堂上眼中有了學困生,課後輔導環節中關照學困生,真誠地尊重、關心愛護每一位學困生的心理感受和尊嚴,學困生就能從潛移默化地授業的數學教師的一言一行中得到熏陶和感染,喜歡上數學教師,喜歡上數學課程。
二、提高教學藝術,樹立教師人格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地積極調動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非常重要
教師的語言是一門藝術,而數學教師恰如其分又精湛的語言也有助於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新課數字敘述式的導入,復習課開門見山式的啟發,練習課煽情期盼挑戰式的語言,這些方式都有助於激發學困生躍躍欲試,體驗成功快樂的數學學習興趣。
(二)數學教師要重視研究教法,改進教法
傳統粉筆加黑板的方法是難以打造高效數學課堂的,而應因地制宜地採用多媒體課件、幻燈片、電子白板等現代教育技術,不僅有助於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簡潔明了的媒體展示,更有利於幫助學困生理解與突破知識重難點。
(三)採用自主探究合作等啟發式教學
採用自主探究合作等啟發式教學,應重點在於精準的點撥探索、體驗、實踐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尤其更能培養學困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教師要使用藝術性的數學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對於一些抽象概念可以讓他們在玩中體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師生互動找出適合學困生自己的學習方法。
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提高學困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一)低起點,師生勞逸結合
數學課堂不同的年級要疏密有度,既要有適宜快樂的課堂練習,也要有降低學生腦力疲勞,思維遲鈍時鼓勵式的課堂小插曲:低年級的拍手操,中年級的數字接龍,高年級的數學故事鏈接拓展。在設置課堂作業時,數學教師要高低有梯度,既要優選優等生「吃不飽」的挑戰性練習題,也要精選中等生「吃不好」的典型例題,更要篩選學困生「吃不了」的失誤測試題,不求多,不求快,只求學困生融會貫通知識點,這樣學困生就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數學能力逐步提高。
(二)多歸納,勤練習,培養數學習慣
大部分學困生與正常學生除思維的差異外,差異主要表現在數學學習習慣方面。我們數學教師既要善於運用數學語言幫助學困生積累知識,更要充分運用線段圖、集合圈等多種練習方法,幫助學困生總結歸納知識重難點,自覺養成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心理品格,培養嚴謹踏實的良好數學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為學困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打下扎實的數學基礎。
(三)及時反饋,建立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數學教師在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更要培養學困生克服困難的自信、解決困難的果敢堅毅、在師生共同互助中理想必勝的信念。數學教師要善於捕捉時機,在學困生遇到困難時要及時與其談心談話,循循善誘,以科學家和名人的成長經歷告訴學生要有志氣,保持學習的旺盛勢頭,辦法總比困難多。在學困生取得點滴進步時,全班師生都要為他們鼓掌喝彩,使他們獲得繼續學習的動力,輕松接受新的學習任務!
四、重視課堂的激勵評價,使學困生獲得成就感
(一)書面作業評價,鼓勵進步
數學課堂作業是學生課堂數學技能的體現。在學困生的書面作業上批閱評價,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例如,我在個別學困生數學作業中採用「等級+評語」的評價方法。用這種方法批閱點評學困生作業,既能啟迪思維,又可以指明努力方向,學困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得到了充分尊重。
(二)課堂口頭表揚、榜樣示範、學生自評,有助於學困生樹立學習自信
數學課堂上,學生的口頭表達是學生數學思維邏輯嚴密性的具體表現。例如,我建議學困生在數學作業中用畫「笑臉」「哭臉」的方式自評當天作業的書寫、做題正確率,改進學習方法,促進學生發展。
事實上,家長與學校教師的互動的評價,更能樹立學困生的責任感。讓家長每天對學生在家裡對數學學習的態度,完成作業的情況等方面作出評價,學困生也能在家長的評價中體會到父母的關心愛護,不斷增強主動學習的責任感。
綜上所述,數學教師轉變觀念,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勵評價等因素,無疑是提高學困生數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個「三維目標」的關鍵環節。
;『叄』 論中學數學教學方法
論中學數學教學方法
論文關鍵詞: 教學方法;數學;學生
論文摘要: 在實驗中總結出的教學方法,又在實踐中不斷發展變化的,受師資條件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所約束。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的更新以及教育理論的發展,教學方法需要加以反思,形成科學的教學方法體系,有效地指導數學實踐,實現教育目標。
教學方法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採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的一套完整體系。它包括教師的工作方式、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及其相互之間的有機聯系。在數學教學中,當教學內容和其他條件確定後,教學方法將是取得預期教學效果的決定因素,因此優選教學方法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就十分必要了。
眾所周知,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為適合所有學習類型或學習風格而設計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學校和教師的任務是用基本的、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武裝自己,這些教學方法能完成不同目標,單一的數學教學方法往往只能解決某一小范圍的特定問題,而任何一堂數學課的教學往往需要選擇多種教學方法並有機地組合,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這就需要結合數學教學目的、內容、學生年齡特徵,研究特定的教學模式或方法的特定組合,找出最佳的組合選擇及內在的作用機制,而傳統數學教學則缺乏這方面的研究。
僅僅強調單一教學方法而忽視教學方法的選擇與組合的主要表現有二:①將教學方法公式化、模式化, 往往是教條地搬用現有的方法,或盲目照搬所謂的新方法而被其局限、束縛,不能靈活運用。②為教法而教法,不能很好地處理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往往把教學方法改革看成一個以新的方法代替陳腐的方法的單因素問題,而不能辯證地處理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教學方法的改革不能是簡單地肯定或者否定,改革教學方法就是發揮每一種方法的優勢,克服局限性,尋找最佳模式和可能的條件下建立新的教學方法體系,使方法結構合理、協調,各種方法相互補充,發揮特長。教學方法是受教育目的、教材、學生的發展水平等諸多因素制約的,而社會的發展則是上述各種因素發生改變的總根源,隨著信息社會的高速發展,數學教學方法的改變也是必然的。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形勢下,我國數學教育界特別是廣大的中學數學教師,更新觀念,對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不斷改革,在長期的教學實踐探索中,又總結出了一些較好的教學方法如“問題探究法”,“問題情境”教學法、“學案”教學法、“自主—創新”教學法等,即體現了當前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理念,也是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踐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體現,形成了具有數學學科特色的教學方法。
現代的數學教學法是以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注重智能和情感的雙重發展,注重於知識、技能、能力、品德與個性的全面發展,教學活動是師生和生生多邊活動促進學生潛能發展的過程。
1)以學生的知識、技能、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全面發展為目的,注重全面素質的培養。
2)以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為出發點,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於促進主體學習的完成。
3)注重數學的問題(概念、原理、法則、公式)的發生、探索、發現、論證及應用的全過程的展開,特別是注重數學知識發生和應用的過程的教學,較好地體現了過程性目標。
4)突出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為核心,注重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創造力。
5)對教學方法的評價,強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教學中的作用, 關注學生的差異與個性品質,重視非智力因素對教學的影響,又從教學中去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健康發展。
6)注意數學文化素質(數學思想和方法、數學史、數學文化等)的培養。
7)數學教學方法開始藉助於高科技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技術含量明顯提高。
應當承認,目前的學校教育,課堂仍是主陣地。因此,應立足課堂,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體。立足於課堂,深入挖掘教材是學習的基礎。但是還應當看到,學校的教育又具有兩重性:一方面,在接受前人經驗的同時,繼續思考研究,開拓創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走得更快:另一方面,在接受的同時,思維也受到某種條條框框的限制,患得患失,丟失了個性和創意。學習應當把握好以下三個環節:其一、揭示知識背景,從數學家的廢紙簍里尋找研究的痕跡,讓學生看到並體驗,面對一個新問題他們是如何去研究、去創造的:其二、創設問題情境,給學生一個形象生動、內容豐富的對象,使學生深入其境真正作為一個主體去從事研究:其三、暴露思維過程,不僅要給成功的範例,還因展示失敗和挫折,讓學生了解探索的艱辛和反復,體驗研究的氛圍和真諦。具體步驟如下:
1)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即不以單純的感知為出發點,更不以直接告訴現成知識結論為出發點,而是通過創設問題情景啟發誘導,激發學生求知慾,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下學習;
2)指導學生開展嘗試活動。在講授的同時,輔之以指導學生探究、發現、模仿、應用,在活動中學習;
3)組織分水平的變式訓練,防止機械模仿,向學生提供給出問題條件的機會,逐步增加創造性因素,提高訓練效率;
4)連續地構造知識結構。適時指導學生歸納所獲得的新知識和新技能方面的一般結論,歸入知識系統;
5)根據教學目標,及時反饋,回授調節,隨時搜集與評定學習效果,有針對性地進行質疑講解,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補授的機會,使之達到所定目標的要求。
近十年來的教學方法改革,則不僅涉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加強雙基與培養能力相結合、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結合、啟發式、循序漸進等教學原則,而且還涉及到“課前預習”、“課後輔導”等教學組織形式和“講授”、“答疑”、“閱讀課本”、“討論”等具體教學方法。至於自學輔導法、程序教學法等則不僅是具體教學方法,而且還包括了教學原則,甚至是教材,實際上各是一種教學體系。所以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也帶動了對課程、教材和學校各項制度的改革。
學生的數學活動是一種群體行為,他們是作為“學習共同體”的一員進行自己的學習活動的,而教師與學生都是這個“共同體”中的成員。只有共同體中的全體成員積極參與、相互作用,激發和調動每個人的經驗、意向和創造力,實現“優勢互補”,才能使數學學習富有成效。這樣,對於教師來說,應該注意到自己是學習共同體中的一員,真正樹立教學民主意識,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自由的、使學生有心理安全感的學習環境,以促進學生自主活動的展開,對於學生來說,就應該充分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在開展獨立自主的思維活動、自己理解相應知識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與教師、同學開展交流,以實現對數學知識的多層次、多側面的理解,以期達到最佳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