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微觀發生法認知研究方法

微觀發生法認知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3-12-12 22:53:56

1. 3、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哪些各種方法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無論研究哪種心理現象或採用哪種具體方法,心理學研究的基本程序都大致相同。一般包括下列步驟:①提出問題;②查閱文獻;③形成假設;④制訂研究方案;⑤搜集數據和資料;⑥數據和資料的統計處理;⑦結果分析;⑧作出結論。科學研究是從問題開始的,前3個步驟是選題過程,其主要任務是提出假設和考慮選擇驗證假設的途徑和手段,考察選題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中間兩個步驟是圍繞著驗證假設制訂研究方案,確定自變數、因變數及其操縱和記錄的方法,並對無關變數加以控制,然後搜集論證假設的證據。後3個步驟主要是運用邏輯方法、統計方法和其他方法對搜集到的數據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對研究中的現象和變化規律作出解釋,說明獲得的結果與假設的符合程度、形成結論。最後,以論文的形式反映該項研究的成果。因此,心理學的科學研究實際上就是提出假設和驗證假設的過程。心理學家總是根據所研究問題的性質、目的以及研究過程各階段的要求來選擇具體的研究方法。

2. 論述認知心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

【答案】:(一)反應時法從刺激出現到人能作出相應反應總會有一定的時間間隔,心理學稱之為「反應時」。心理學研究表明,隨著加工這些刺激的認知過程的復雜程度的不同,反應時也會有很大不同。那麼通過精巧設計不同的認冊槐知任務讓人們完成,我們就可以在事後對不同任務的反應時進行比較或更復雜分析,從而得知人們完成這些任務的認知過程的奧秘。反應時法大體上可以歸結為三類。1.因素相減法:兩種作業,差別在於後者比前者多某個心理過程,則這兩種作業反應時的差即為該過程所需要的時間。RT2—RT1=辨別過程時間。該方法可以判定某個心理過程的存在,也可以確定某個心理過程所需要的時間2.因素相加法:完成一個作業所需時間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階段分別需要時間的總和,那麼改變一些影響因素,如果這些影響因素是相互獨立的(即可以相加),則可以假定每一個影響因素作用於某個特定的加工階段,若這些影響因素相互制約,則假定它們共同作用於同一個加工階段。這樣通過單變數與多變數的實驗,從完成作業時間的變化上就可以確定這一信息加工過程的各個階段。該方法可以通過尋找獨立的影響因素可以推斷整個作業完成的心理過程。3.「開窗」法:不需要推理和兩種作業的比較,而能夠直接測量每個加工階段的時間,從而能明顯看出這些加工階段。可以確立一個作業完成所需的加工階段及其所需的時間。
(二)正確率法通過完成作業的正確率可以推斷加工階段的性質、特點及影響因素等,因為加工階段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完成作業時的效果不同。正確率能揭示某一加工階段的特點。
(三)口述記錄法?有些信州激友息加工時間較長,內部操作復雜,難於推理判斷其各加工階段,而出聲思考不影響思維的正常進行,可以知道其內部操作過程。該方法,一方面可為計算機模擬作依據,尤其當這類方法用於高級思維過程(人工智慧)的研究時;另一方面可直接了解高級思維過程的加工階段。
(四)計算機模擬?如果一個心理學理論成立,那麼將其應用到計算機程序中去,就可以在計算機上達到類似於人的活動效果。這是認知心理學與其他心理學分支在研究方法上的最大區別。計算機模擬的作用主要鉛埋表現在兩方面:
(1)證實心理學理論的准確性:能把某理論編成相應的計算機程序在計算機上運行、並能讓計算機做出和人一樣或相似的反應結果,就證明這種理論的正確性。
(2)是認知心理學的一個研究領域,即人工智慧研究。

3. 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是一本教育心理學領域的權威著作。目前已經出版到第12版,並被全球多所高校選用為教材。本書重視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強調有關兒童發展、認知科學、學習、動機、教學和評估等各方面研究中所蘊含的教育啟示和應用。你從本書中可以了解到,如何將教育心理學研究中獲取的信息和理念運用於解決日常的教學問題。

關於作者

安妮塔·伍爾福克,國際著名教育心理學家,任教於俄亥俄州立大學教育學院,曾擔任美國心理學協會(APA)教育心理學分會主席,美國教育研究協會(AERA)教學與教師教育分會副主席。安妮塔的研究主要關注動機和認知,尤其是學生和教師的效能感以及教師對教育的信念。

學什麼?如何培養一個積極向上、健康快樂的孩子

中國有句老話叫「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個家長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材。然而,在一味追求成績的同時,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也被忽略掉了。近來一些高材生違法犯罪的新聞屢見不鮮,不僅讓人反省:我們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我們究竟該怎樣養育孩子?

《教育心理學》是一部教育心理學經典。這樣一本將近500頁的專業老書,豆瓣評分高達9.3。書中包含大量的案例、課堂片段、個案研究和實踐指南,還歸納了很多有經驗的教師自己總結的教學法寶,這些都更有助於解決日常的教學問題。通過閱讀這本書,你將認識到教育心理學巨大的實用價值。

你還會發現

·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歷程;

· 學習教育心理學的好處;

· 差異化教學的重要性。

一、什麼是教育心理學

在這一節里,我們主要講述以下幾個問題:了解什麼是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當今的教育心理學是什麼樣的,教育心理學有哪些常用的研究方法?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教育心理學?

我們先來講第一個問題,什麼是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有些人認為,教育心理學只不過是將心理學中的知識簡單地運用到課堂實踐中;還有人認為,教育心理學就是運用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探討課堂學習和學校生活。其實,教育心理學的內涵要遠比這兩種理解寬泛得多,它並不是通常理解的心理學與教育學的簡單機械稼接。

教育心理學存在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公元前400多年的古希臘,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就已經開始討論關於教師角色、師生關系、教學方法、學習的本質和學習中的情感作用等主題,而這些主題到現在仍然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重點。

我國同樣是在公元前500年左右的春秋時期,就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教育思想,在《孟子·盡心上》中,就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說法,《說文解字》解釋說,「教,上所施下所效」;「育,養子使作善也」,明確了教育中教者示範,學者仿效的互動關系,以及教育的目的就是導人向善。

現代教育心理學的發端一般認為是在1890年。當時,有「美國心理學之父」之稱的威廉·詹姆斯在哈佛大學開設了心理學課程,並開展了名為「與教師們談心理學」的一系列講座,這些講座最初是為美國教師的暑期培訓課程而開設的,講座的文稿在1899年集結發表,成為現代教育心理學的最初文本。

後來,威廉·詹姆斯的學生斯坦利·霍爾創建了美國心理學會,他的博士論文研究了學生對世界的理解和認識,在研究過程中,眾多教師幫助他搜集了大量數據,霍爾鼓勵教師們繼續深入觀察學生的發展,為教育心理學的進一步系統化打下了基礎。

威廉·詹姆斯的另一個學生愛德華·李·桑代克,在老師和霍爾的影響下繼續對教育心理學深入研究,於1903年撰寫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材,並在1910年創辦了《教育心理學雜志》,使教育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因此,桑代克被稱為現代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

之後,教育心理學的關注領域開始逐步擴展和深化。在1940—1950年代,教育心理學開始關注個體差異性、評估方式和學習行為;在1960—1970年代,教育心理學研究的重點轉向學生的認知發展和學習,關注的是學生怎樣進行概念學習和記憶。

近年來,教育心理學家開始探索文化和社會因素對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影響。

以上,就是現代教育心理學大致的發展脈絡。

那麼,當今的教育心理學是什麼樣的,又有哪些常用的研究方法呢?

前面我們講了,現代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它有自己的理論體系、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和研究技術。教育心理學家們研究的重點是學習和教學,目的是改善教育實踐。

為了更好地理解學習和教學,教育心理學家們致力於探索教育提供者、教學內容、受教育者、教學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

教育心理學重點關注的領域包括:兒童和青少年的發展,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方法,社會與文化因素對學習的影響,教師的教學策略,教學評估與測驗等等各種主題。

為了更加科學和系統地理解學習過程和促進學習結果,教育心理學家設計並進行了各種不同類型的研究,目前,主要的研究方法有三種:

第一種是描述性研究。顧名思義,這個方法就是對已發生的事件進行描述。這種方法不能用於精確預測,也不能用於解釋因果關系。描述性研究法還可分為三類:觀察法、案例分析法以及調研法。

簡單來說,描述性研究就是根據已有案例進行推導,從大量的案例中總結出一些共性的問題和規律。這種研究方法在現實中最常的就是各種統計分析,比如人口普查報告、GDP數據報告、福布斯排行榜等等。

第二種是實驗研究。這個很容易理解,就是設計一個模式,來做實驗。比如,桑代克設計的著名的「貓開籠實驗」,也叫「桑代克的餓貓」實驗。

將餓貓關入籠中,籠外放一條魚,餓貓急於沖出籠門去吃籠外的魚,但要想打開籠門,餓貓必須連續完成三個分離的動作。首先要提起門閂,然後是按壓一塊帶有鉸鏈的台板,最後是把橫於門口的板條撥至垂直的位置。

實驗中,貓第一次被放入迷箱時,拚命掙扎,或咬或抓,試圖逃出迷箱吃到那條魚。終於,它偶然碰到踏板,逃出箱外,並完成後續的動作,吃到了食物。

在多次的努力和嘗試中,餓貓可能無意中抓到門閂或踩到台板或觸及橫條,結果讓自己吃到了魚,在重復多次實驗後,餓貓的無效動作越來越少,最後一入迷籠就會立即以一種正確的方式去觸及機關打開門,吃到魚。

桑代克把「貓開籠實驗」中,貓在迷籠中不斷地嘗試、不斷地排除錯誤最終學會開門取食的過程稱為嘗試錯誤學習,並提出了學習的「嘗試-錯誤」理論。

教育心理學的第三種研究方法是微觀發生研究。所謂微觀發生的意思是,行為要被「放在顯微鏡下觀察」,也就是說,被觀察的行為需要被反復檢驗。

這種研究方法通常需要花費很多年時間,但它的准確度和可參考性通常也是最高的。比如,1966年,由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博士設計的著名的棉花糖實驗,他在長達30年的時間里,對60名受試兒童進行了跟蹤研究,最後得出了「延遲滿足感的能力決定了人的成敗」這樣的結論,雖然現在又有心理學家跑出來說,米歇爾博士的「棉花糖實驗」的結論不太可靠,原生家庭的影響才是決定孩子成敗的關鍵,但無論結論是什麼,任何人要想推翻米歇爾博士的結論,恐怕他仍然要用到同樣的微觀發生研究法去證明自己是對的。

了解了教育心理學研究最常用的三種方法。接下來我們再談談為什麼要學點教育心理學?

作者安妮塔·伍德沃克認為,為了支持、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每個人都應該學點教育心理學。

教育是一門大學問,一個人的成長會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行為層面的投入、認知和動機層面的投入、情感層面的投入、學習策略、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行為策略等等。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棟梁之才,但要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才談何容易?

這需要對孩子的成長規律有一個基本的認識,至少要先跳出那些錯誤「常識」的陷阱。比如,現在到處泛濫的「公眾號科學家」拍腦門想出來的所謂「科學知識」:

有人說,我們人類只開發了10%的大腦,愛因斯坦聰明是因為他的大腦開發了15%,這完全是胡扯,事實上,普通人的大腦和愛因斯坦的大腦都是100%完全開發的,大腦裡面神經元的工作的機理也是完全一樣的。

還有人說,聽莫扎特的音樂能讓孩子變得更聰明;事實上,這種說法最初是一個音樂學校為自己打的廣告,聽音樂不會讓人變得更聰明,但是學好一門樂器的確能促進兒童的認知發展。

還有人說,有些人是「右腦人」,而有些人則是「左腦人」;玩數獨能防止大腦退化;酒精飲料會殺死腦細胞……等等,這些似是而非的說法非常能迷惑人,科學實驗證明,我們從事的活動都需要大腦兩半球的協同合作;游戲玩多了只會讓你更沉迷於游戲,鍛煉身體才是延緩衰老的最好方法;酒精也不會直接殺死腦細胞,但它會損害神經末梢的樹突,從而導致大腦中信息傳遞的過程出現問題。

如果不讀這本書,你可能都不知道這些知識是錯的。所以,學習教育心理學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幫助我們摒棄那些錯誤知識,教給我們真正科學的教育法則,誰不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耳聰目明、身心健康呢?

二、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接下來我們來講講本書的第二個重點內容: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他們的成長有什麼樣的規律。重點介紹瑞士心理學家、發生認識論創始人讓·皮亞傑提出的「認知發展理論」。

皮亞傑是一個天才,他從小就對生物學非常有興趣,他正式發表第一篇論文時只有10歲,寫的是關於白化症麻雀的觀察。後來他又對軟體動物產生了興趣,如牡蠣、蛤蜊、章魚、蝸牛、烏賊等,這期間他發表了很多關於這些小動物的論文。

日內瓦歷史博物館曾邀請他擔任負責軟體動物收藏的館長,但他婉拒了博物館,理由是他希望完成高中學業。1915年,19歲的皮亞傑獲生物學學士學位。隨後,他繼續攻讀生物學博士,並同時攻讀哲學博士學位,他認為生物學和哲學的融合是通向認識論的捷徑,1918年,21歲的皮亞傑獲得了生物學和哲學雙博士學位。

畢業後的皮亞傑參與了阿爾弗雷德·比萘實驗室有關兒童智力測驗的研發工作,在測驗中,「兒童為什麼會給出錯誤答案」這一問題深深吸引了皮亞傑,促使他開始研究答案背後的思維過程,而這也成了他後來主要的研究方向。

在他漫長的職業生涯中,皮亞傑以大量的觀察和實驗為基礎,創立了「發生認識論」體系,並架構出一個模型,用以描述人類是如何通過收集和整理信息來理解外部世界的。

皮亞傑提出的「認知發展理論」模型將兒童的成長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下面我們分別介紹一下這四個階段的特徵。

1.感知運動階段:0—2歲。這時期孩子的特徵是:通過反射、感覺和動作等與環境的互動來學習,開始出現模仿和記憶,逐步向符號思維過渡。這一年齡段的孩子還不需要教育,主要是保證孩子的營養和健康。

2.前運算階段:2-7歲左右。這時期孩子的特徵是:語言能力和符號思維能力逐步發展;難以對未來和過去進行思考,思維是當下的;能夠進行單向的邏輯思維;難以理解別人的觀點。

教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盡可能使用具體的實物道具,比如:用糖果、小石塊教孩子做加減法;帶孩子到動物園、公園、劇場、音樂廳進行實地考察參觀,鼓勵孩子把看到的內容講出來。讓兒童進行大量的基本技能練習,為將來學習復雜技能打基礎。比如拿著紙片,讓孩子學習組詞。等等。

3.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左右。這時期孩子的特徵是:能用邏輯的方式解決具體的問題;能理解各種定律,能分類和排序;能進行逆向思維;能理解過去、現在和未來。

教育這一年齡段的孩子,還是要用具體的道具,難度可以適當加大。比如,教孩子做簡單的實驗,製作蠟燭,烤麵包之類的。教孩子學會使用時間軸,三維空間模型,用圖表說明問題。讓孩子將故事分成幾個部分:作者、故事、人物、情節、主題、地點和時間。學會對復雜的物體和觀念進行分組或歸類。

4.形式運算階段:是從青少年時期一直到成人。這時期孩子的特徵是:能用假設和演繹的方式思考問題,思維更具科學性;能用邏輯的方式解決抽象的問題;能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開始關注社會問題、個人問題以及公平公正。

教育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應該提供機會,讓孩子探索一些假設性問題。比如,讓孩子談談對環境、經濟、社會問題的見解,然後大家一塊兒討論。給孩子提供解決問題和科學推理的機會。

應該說,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已經相當完備了,但也不是完美無缺的。比如,他沒有解釋為何幼兒能在他們擅長的領域進行「超前思維」,比如我們以前介紹過的天才數學家馮·諾伊曼,他在小學時就熟練掌握了微積分這類很多大學生都搞不定的艱深知識。但總體來說,皮亞傑的這套模型對於絕大多數智商正常的普通人還是很有指導價值的。

三、如何進行差異化教學

我們最後這一部分,講述的是如何進行差異化教學。為什麼要差異化教學呢?我們來講一個案例大家就明白了。魯迅先生講過一件他小時候經歷的事:有一年,村裡搞迎神賽會,魯迅跟小夥伴們約好,一塊兒去看。

就在這時,魯迅的父親走了出來,強迫他背誦《鑒略》,背不出來就不讓去。魯迅嚇得心驚膽戰,但最後還是成功把這段書背下來了,雖然大家都很高興,魯迅也能去看賽神會了,但他已經沒什麼興趣了。

在魯迅眼裡,他的父親是一個嚴厲、刻板的人,但在魯迅的兩個弟弟周作人和周建人眼裡,他們的父親卻是一個很開明、很和藹的人。

同樣一個父親,之所以在三兄弟的眼裡有這么大的不同,是因為周家這哥仨的性格、脾氣、秉性不一樣,魯迅更敏感、更細膩,所以他能感受到父親更強的壓力,對待這樣的孩子,不妨溫柔一點,細心一點。

相反,對於一些「神經大條」的孩子,就需要一定的壓力和嚴肅的態度,不然的話,他可能對你的要求根本就不會往心裡去。

另外,現在的教育環境和學生們獲得資信的方式與以往也有很大區別。使用手機或Pad移動上網,有問題查網路或谷歌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很多學校都有電子教室,學生作業也可以使用攜帶型電腦來完成和提交,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對自我的認知和對成功的理解更加多元。

這種變化帶來的影響就是,老師不再是傳統教育中唯一且絕對的權威,學生也更加追求個性的解放。

大家可以看到,如今的課堂是非常多元化的。學生在原有的知識、語言、社會經濟地位、文化、種族和民族等各方面都存在差異。他們優勢不同、能力不同,完成學習任務時面臨的挑戰也不同。

很多教育專家認為「一個班級應該包含有不同需要、不同成績水平、不同學習興趣和不同學習方式的學生,而有效的教學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差異,而不是忽略它們」。

差異化教學就是一種超越對上述學習者差異性的適應,而將多樣性看作有效建構知識優勢的一種取向。差異化教學的基本思想是:教師們不僅需要考慮到他們所教學科的不同,也需要考慮學生之間的多樣性和差異性。

在差異化教學的課堂上,學生們學習的進度不同,他們所選擇的學習內容也不同,同時,對於他們學習成果的評價指標也不同。

談到差異化教學,就不得不提孔子,作為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可以說是差異化教學的典範。

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孔子的教育分為四科,每一科都有一些非常優秀的學生,比如,德行方面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方面有:宰我、子貢;政事方面有:冉有、季路;文學方面有:子游、子夏。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結果,就是因為孔子能做到因材施教。

比如有一次,子路和冉有向孔子問了同一個問題:聽到一個很好的主張,是不是應該馬上去做呢?孔子給予二人的回答卻截然相反,他對子路說:家裡父兄在,你應該先向他們請教再說,哪能馬上去做呢?但他對冉有卻說:聽到了很好的主張,當然要馬上去做啊。

其他弟子很納悶,為什麼同樣的問題,答案卻不一樣呢?孔子解釋說:「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意思是說,冉有這個人做事很謹慎,這樣的人就該多鼓勵;子路就不一樣了,他這個人做事好沖動,所以才讓他遇事多想想,多問問,做到深思熟慮再行動。孔子就是憑借這套方法,培養出來大批各具才能的好學生,他們後來都成了國家的棟梁。

差異化教學認為,所有的學生都有尋求目的、挑戰、歸屬、力量和貢獻的傾向。自信的老師會將這些不同的學生需求看作機會而不是問題,並以邀請參與、積極投入、堅持不懈、持續反思等作為回應。同時,教師會為每個學生制定專門的、參與性的、高要求的、有重要意義的、支架式的課程和教學。

當然,進行差異化教學對老師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古代那些能夠做到因材施教的教育家都是不世出的高人。孔子就不提了,戰國時期,鬼穀子培養的人才里,既有蘇秦、張儀這樣的縱橫家,也有孫臏、龐涓這樣的軍事家。

隋朝大儒文中子也是一位高人,他為唐朝培養了大批人才,據說房玄齡、魏徵、李靖都是他的學生,這幾個人的才能也是各不相同,房玄齡是謀略家,魏徵是縱橫家,李靖則是軍事家。

培養各種不同類型的人才,要求老師也必須具備相應的各類知識,這對於以前的老師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現在則不同了,學科分類越來越細,任何領域都有相應的高水平導師可以追隨,實在不行,網上還有匯集名校名師的「慕課(MOOC)」,書店裡還有海量的專業書籍供我們自學,應該說,我們是趕上了學習的最好時代。

總結

安妮塔·伍爾福克這本《教育心理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全書467頁,知識密度非常大。像這樣一本經典好書,是很難只用30分鍾把所有精華都展現出來的,我們只能撿重點的、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來講述一下,想要更加深入了解這本書,大家不妨找來原書精讀一番。

托爾斯泰曾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用在學生身上也很合適,學霸的成長環境大都相似,學習不好的學生各有各的問題。

比如,最近「國民才女」,《中國詩詞大會》總冠軍武亦姝刷爆了朋友圈,這位以613分考上清華大學(上海高考總分是660分)的學霸就是個典型例子。

了解武亦姝的中學老師說,武亦姝高一時候的書單是:沈復《浮生六記》、王國維《人間詞話》、陸游《劍南詩稿》《放翁詞》、晏幾道《小山詞》,此外還有《聊齋志異》、《紅樓夢》、《莊子》等等,當別的同齡孩子還在追韓星,炫耀自己「王者榮耀」的等級段位時,武亦姝崇拜的三大「男神」卻是陸游、蘇軾和李白。所以,學霸之所以成為學霸,不是沒緣由的。

這也算給天下的父母提了個醒,與其報各種培訓班,不如營造一個「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的讀書氛圍,種好梧桐樹,自有鳳凰來。

《教育心理學》金句:教學的目的是提高自我效能和自我調節能力。

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但正確的教育方法可以讓天平傾斜的角度稍稍變小。

閱讀全文

與微觀發生法認知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在學校減肥的最好方法 瀏覽:88
電動車轉把三速正確接線方法 瀏覽:814
快速減肥用什麼方法 瀏覽:475
電子表格如何快速居中靠左方法 瀏覽:924
老人發燒如何退燒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668
倩碧晚霜使用方法 瀏覽:218
數學課的力量訓練方法 瀏覽:370
酒棗如何腌制方法 瀏覽:572
車衣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437
什麼能止癢最快方法 瀏覽:487
別克英朗防雨條的安裝方法 瀏覽:247
企業會計制度設計常用的方法 瀏覽:213
蘇泊爾凈水器使用方法 瀏覽:466
示波器電流探頭測量方法 瀏覽:346
傳統解剖學教學方法的探索 瀏覽:376
打娃娃什麼方法好 瀏覽:326
簡單木頭鞦韆製作方法 瀏覽:867
研究方法計算實驗方法 瀏覽:676
修復肌膚的方法圖片 瀏覽:338
口腔異味重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