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韓愈的學習方法是什麼

韓愈的學習方法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12-10 06:47:50

① 古人有哪些讀書方法

古人的讀書方法有:

一、「思·問·習」讀書法。這是孔子主張的讀書方法。即重視思考,不懂就問,提倡經常鞏固復習。

二、「假物」讀書法。這是孔子的學生荀子所主張的。荀子把「假物」作為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它就是說要利用一切有利條件來學習。他認為人們的天資並沒有多大差別,只要善於充分利用客觀條件,就能縮短成才的時間。

五、「提要鉤玄」讀書法。這是韓愈提倡的讀書方法。旨在抓要點,明主旨,以便直探本源,提取精粹的內容。韓愈認為做到「鉤玄」、「提要」之後,對書中的濃郁之處和英華部分,必須反復涵詠,不斷溫習,才能把文章的妙義要道化為已有。

六、「計字日誦」讀書法。這是歐陽修統計應讀的總字數,再分配為每天的頁數,作為當日讀書的進度,長期堅持的讀書方法。

② 古今名人讀書方法

讀書是指獲取他人已預備好的符號、文字並加以辨認、理解、分析的過程,有時還伴隨著朗讀、鑒賞、記憶等行為。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古今名人讀書方法,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韓愈「提要鉤玄」讀書法

韓愈讀書以勤奮貫徹始終。在《進學解》中,曾提出「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這就是後世所稱的「提要鉤玄讀書法」。大意是說,讀書一定要寫筆記;而讀不同的書,又有不同的筆記法。讀記載事實的史籍,一定要寫出提要,掌握綱要;讀輯錄言論的書,一定要鉤出精義,領會精神。寫提要時,必須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弄清這一事件和其它事件之間的錯綜復雜關系;鉤精義時,必須對那些言論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分析。提要鉤玄的過程,有助於增強記憶,提高認識,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韓愈還提出讀書要「貪多務得,細大不捐」(《進學解》),「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贈別元十八協律》)八首之五)。他要求博覽務得,學以致用。韓愈提出讀書既要「迷」,又要「不迷」。他在《答李翊書》里,曾先後用了兩個「迷」字。第一「迷」是形容他自己開始讀書著迷的情景;「處若忘,行若遺,儼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有這種迷勁才能深鑽下去,但又要防止迷失方向。所以提出了第二個「迷」:「行之乎仁義之途,游之乎詩書之源,無迷其途,無絕其源,終吾身而已矣。」這是韓愈多年讀書的心得,恰當地指明了讀書必須由迷而步入不迷的境界,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擺脫本本主義的桎梏。

陶淵明「會意」讀書法

陶淵明生平重視讀書學習,常在詩中表露:「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移居》)並在《五柳先生傳》中自述:「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已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這就是後世所總結的陶淵明「會意讀書法」,也有人稱作「不求甚解法」。實際上他追求的是讀書會意,著重領會書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摳個別字句。元代李冶就指出:「蓋不求甚解者,謂得意忘言,不若老生腐儒為章句細碎耳。」鄧拓也指出:「本來說不求甚解,也並非真的不要求把書讀懂,而是主張對於對於難懂的地方先放它過去,不要死摳住不放。也許看完了上下文之後,對於難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後再求解釋。」(《燕山夜話·不要秘訣的秘訣》)且陶氏所說「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表明會意也可不止一次。

諸葛亮「觀其大略」讀書法

三國時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諸葛亮在我國民間已成為智慧的象徵,是一位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他之所以能夠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是與他勤奮的學習精神和有效的學習方法分不開的。據《魏略》記載:「諸葛亮在荊州,與石廣元、徐元直、孟公威俱游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每晨夕,從容抱膝長嘯。而謂三人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問其所至,亮笑而不言。」後來諸葛亮至蜀漢丞相,而石廣元三人果真只任至郡守一類的中級官職。這里的「觀其大略」,是一種科學的讀書方法,即提綱挈領地領會精神實質和要點的讀書方法。大略,含戰略統領之意。古人曾註:「略,謂舉其大綱。」每一篇文章,每一本書籍,都有它的最精粹部分,抓住了它再進行深鑽細研,就能較好地把握通篇的主要精神,使所學知識扎實深刻而不淺薄,從而達到事半功倍、融會貫通的效果。

朱子「格物致知」

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朱熹把「格物致知,讀書窮理」和「為學之實,固在踐履」作為讀書的基本原則,並總結出一系列著名的讀書方法,他的學生輔漢卿等把這些方法概括為「朱子讀書法」。其「精義」是:

⑴ 循序漸進。他主張如果有兩本書,則「通一書而後及一書」;在同一本書中,則「其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亂也」。他要求讀書量力而行,打好基礎,逐漸深入。

⑵ 熟讀精思。朱熹認為讀書要從反復誦讀入手,做到學與思結合,力求透徹理解和領悟,牢固記憶和掌握。「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古人雲『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的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而精思過程是從無疑到有疑,又從有疑到解疑的過程。他認為,讀書始「未知有疑」,讀書中要「節節有疑」,後「疑漸漸解」,最後「融會貫通,都無所疑」。

⑶ 虛心涵泳。朱熹認為讀書要有虛心的態度。他說:「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復詳玩,以為有功耳。」

⑷ 切己體察。朱熹認為讀書要聯系自己的知識、經驗來理解推斷,要「觀書以己體驗」,但不可固執己見

。⑸ 著緊用力。朱熹認為讀書要抓緊,捨得下苦功夫。「為學要剛毅果決,悠悠不濟事」。

⑹ 居敬持志。朱熹認為讀書要有純凈專一的心境和堅定遠大的志向。敬,指用心專一。「方無事時,敬以自持,乃應事時,敬於應事;讀書時,敬於讀書。」同時,他指出為學以立志為先,目的不明,無以為學。即所謂「立志不定,如何讀書。」

孟子「自求自得」讀書法

孟子關於讀書方法的論述,是我國早期形成的系統的讀書方法論之一。與孔子讀書法一樣,它對中國讀書史發生了深刻而有益的影響。其讀書方法論的精義是:

(1)自求自得。孟子認為,讀書學習須靠自己去求索精研。他說:「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孟子·盡心上》),「夫道若大路然,豈難知哉?人病不求耳。子歸而求之,有餘師。」(《孟子·告子下》)他還進一步發揮說:「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離婁下》)。就是說,老師讓學生深造的方法,也應該是啟發調動學生的內部動機,使其「自求自得」,即依靠自己的求知慾,通過自己的積極努力去獲得。

(2)專心有恆。孟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旨在反對三心二意的讀書態度。曾舉奕秋教人學棋為例,強調「不專心致志,則不得」(《孟子·告子上》)的道理,指出一個人學習不能得到滿意效果,往往並非其「智弗若」(不聰明),而是不能專心的結果,孟子還指出,專心還必須有恆。他以掘井作喻道:「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孟子·盡心上》),說明不堅持讀書終將落空。

(3)盈科後進。即循序漸進。孟子說:「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孟子·盡心上》)又說:「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孟子以水喻學,道出逐漸積累知識、循序漸進的重要性。

(4)重思存疑。孟子認為,唯有依靠「心之官」的思維才能認識客觀事物,有聞見而不思,等於無聞見。他說:「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不思則不得也。」(《孟子·告子上》)這實際上是要求不能只把認識停留在感性階段,而必須通過思維得到事物的真實內涵(本質)。孟子還提出了「讀書存疑」的主張,強調「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上》)。

(5)以意逆志。這是一種理解作品的方法。孟子說:「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孟子·萬章上》)對這種方法,有兩種理解。一種是清人的解釋。如吳淇在《六朝選詩定論緣起》一文中認為:「以意逆志」就是「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詩論詩」,即應就作品論作品,以作品實際去分析推求作者思想。另一種是漢以來多數人的解釋。認為「以意逆志」中的「意」是指讀者的「意」(思想、知識、經驗等)。如趙岐《孟子註疏》解釋為「以己之意逆詩人之志」,朱熹《四書集注》則解為「當以己意逆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朱自清《詩言志辯》解為「以己意己志推作者之志」。

(6)知人論世。另一種理解作品的方法。孟子認為,要正確理解作品,還必須知人論世。他強調:「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孟子·萬章下》)要真正讀懂作品,必須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經歷,思想感情,為人品德,以及他所處的時代環境。

(7)詳說返約。孟子說:「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之」。(《孟子·離婁下》)這里的「詳說」,是指對讀物要精細研究,詳細闡釋,即所謂「把書讀得厚」;這里的「說約」,指對讀物內容的簡明概括。詳說返約,就是要求讀書治學必先深入細致鑽研,再在此基礎上歸納概括,直至明確掌握。

孟子讀書法的基本精神是:

(1)「求之有道,得之有命」。(《孟子·盡心上》)也就是說,讀書求學有一定的規律和方法,應根據規律來確定正確的讀書方法。

(2)著行察習。即應該明白自己學習過程的本身,這樣才可以「知其道」,即掌握住學習規律,隨時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使之合乎規律。如果「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那就會成為平庸的讀書人。

孔子「好學樂學」讀書法

⑴好學樂學。孔子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一論述實際上強調讀書治學過程中養成好學樂學的良好心理和習慣的重要意義。

⑵由博返約。這是一種由博學到精研的讀書方法。孔子說:「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乎。」其後學總結的「學、問、思、辨、行」的學習過程,便體現了孔子「由博返約」的讀書原則和方法。

⑶學而時習。孔子說:「學而時習之。」這里包含著兩個互相聯系著的重要方法。一是讀書時先要「學」。然後是「時習」。孔子提倡帶著治學的目的和方法來讀書,反對「為讀而讀」,死守章句。

⑷學思結合。孔子說:「弗學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又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就是說,學與思不可偏廢,應學思並重。

⑸學行結合。人們一般從終極的目的處著眼,把「學行結合」解釋為「學以致用」。實際上其中還包含有「以行促學」、「以行助學」、「行即是學」等有關底蘊。

⑹溫故知新。孔子認為,舊知與新知是存在內在聯系的,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舊知與新知聯系起來的過程。他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⑺述而不作。指在讀書治學過程中,應以弄懂作品的原旨、闡明作品本身具有的思想為要務,而自己不應去主觀發揮和附會。

⑻默而識之。默,是「沉思默想」;識,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默而識之……何有於我哉!」意思是說,暗暗思考並記住……哪能難住我呢!這種讀書方法也叫「沉思默想法」。

⑼一以貫之。孔子不僅主張多學多識、學思結合,而且更強調必須把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統一起來,上升為理論而又能付諸實踐,成為行動的指南。他多次強調「予一以貫之」,「吾道一以貫之」。⑽舉一反三。孔子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還有「知類通達」,也是「舉一反三」的意思。孔子讀書法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其基本精神是:讀書與治學的統一,讀書治學原則與讀書治學實踐的統一,學習過程中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統一,閱讀學習與非閱讀學習的統一。

蘇東坡「八面受敵」讀書法

「八面受敵」是一種抓住一個中心、集中精力只解決一個問題的讀書方法。發明人是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

他認為人們在讀書時,往往會感到處處都是有用的知識,猶如「八面受敵」,而「人的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說,在浩如煙海的知識之中,每次讀書,只求一點,所以後人也叫它「求一法」,或叫「主攻法」。因為它每次只圍繞一個中心,只解決一個問題,容易集中深入,徹底攻破一「敵」,像打仗那樣,把敵人化整為零,各個擊破,一次攻破一面「敵」。這種讀書方法,是抓主要矛盾,從戰略上考慮問題的讀書方法。具體做法據史書記載:「嘗有人間蘇文忠(蘇軾的謚號)曰:『公之博治可學乎?』曰:『可,吾嘗讀《漢書》矣,蓋數過而始盡之,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財貸之類,每一過求一事。不待數過,而事事精竅矣』。」這種讀書方法既是定向閱讀,分步進行,長久堅持,必有好處。

李大釗「串錢」讀書法

我黨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曾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一職,對如何讀書,他有生動的譬喻。說,讀書方法有兩種:一是尋章摘句式的,讀得很細心,鑽研每一個段,以至每一個字,有的經師寫了多少萬字的研究論文。其缺點是見了樹木而不見森林,揀了芝麻、綠豆卻丟了西瓜,對書中的主要觀點、思想卻忽略了。另一種是觀其大意,不求甚解式的,這種人讀書能抓住書里主要東西,吸收了並豐富、提高了自己,但是不去作尋章摘句的工作。前一種人好比擁有一屋子散錢,卻缺少一根繩子把錢拴起來。後一種人恰恰相反,只有一根繩子,缺少拴的線。李大釗認為,正確的方法是把兩種統一起來,既要鑽研個別的關鍵性的章節、詞句,又要善於領會大意,即主要觀點、立場,「錢」多多益善,「繩子」色彩鮮明,兩者缺一不可。

毛澤東「三復四溫」與「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法

毛澤東畢生珍惜時間,博覽群書,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其讀書方法最可注意的是,書本知識緊密聯系實踐,「三復四溫」式閱讀和「不動筆墨不讀書」。其中「三復四溫」式讀書基於其一生的強烈求知慾。「他不僅在青年時期就熟讀了《史記》、《漢書》等著名古籍,到了老年仍不斷地重溫;就是到了晚年,對他喜愛的同一本史書,也是讀了一遍又一遍,常讀常新」,並有「讀過一遍書在封面上劃上一個圈作記號的習慣」。至於「不動筆墨不讀書」,則是毛澤東「從他的老師徐特立那裡學來,從青年時代起堅持一生的讀書習慣」。他在青年時代讀書時就有「四多」的習慣,即「讀得多,想得多,寫得多,問得多」(龔育之《毛澤東的讀書生活》)。其中的「寫得多」,就包含著多做讀書筆記。綜覽其讀書筆記,有以下幾種形式:(1)內容摘錄。早年讀書時,在課堂聽講寫「講堂錄」,課後自修寫「讀書錄」,選抄全篇文章有選抄本,摘錄精要有摘錄本,曾積累了好幾網籃。延安時期,毛澤東讀了艾思奇的《哲學與生活》後,曾錄下書中論點約3000字。(2)標記。每讀一書,都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杠、點等各種符號。早年讀德國鮑爾生著、蔡元培譯的《倫理學原理》,全書逐字逐句都用毛筆加以圈、杠、點、單杠、雙杠、三角、叉等符號。延安時期讀的《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哥達綱領批判》、《列寧選集》、《國家與革命》、《列寧關於辯證法的筆記》、《斯大林選集》等書,許多段落、章節都作了圈點與勾劃。(3)批註。《倫理學原理》一書共10萬余字,但他用工整的小楷寫在頁邊、行間的批語就有12100多字。延安時期讀的《辯證唯物論教程》的兩個版本,毛澤東在書眉上與空白處寫了13000字的批語。既有贊同的評語,又有聯系實際對某些觀點所作的引申、發揮。(4)讀書日記。1937年,毛澤東讀到李達的《社會學大綱》,認為這是中國人自己寫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他反復閱讀,並開始續寫中斷多年的《讀書日記》。其開篇寫道:「二十年沒有寫過日記了,今天起再來開始,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點學問。看李達的《社會學大綱》,1月17日至昨天看完第一篇《唯物辯證法》,從1-385頁。今天開始看第二篇《當作科學看的歷史唯物論》,387-416頁。」嗣後,他每天均認真記下讀書進度。(5)改錯糾謬。對書中不正確的觀點或引用不當的材料,則常用筆記形式改正。如《新唐書·徐有功傳》說「命系庖廚,何足惜哉」,毛澤東認為說法不當,指出歷史上志士仁人「以身殉志,不亦偉乎!」在《辯證唯物論教程》旁批中,毛澤東用簡略的話指出其不正確處,如「此例不甚清」等等

魯迅「硬看」讀書法

魯迅一生博覽群書,除政治理論、文藝作品外,還廣泛涉獵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物考古、美學甚至佛學方面的書籍。其讀書方法的要點有:

(1)泛覽。「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課外的書,不要只將課內的書抱住。……應做的功課已完而有餘暇,大可以看看各種各樣的書,即使和本業毫不相乾的,也要泛覽。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這樣子,對於別人,別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讀書雜談》)並提倡「博採眾家,取其所長」,不要專看一個人的作品,「必須如蜂蜜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給顏黎明》)主張在消閑的`時候,要「隨便翻翻」,以增長知識,拓展視野。同時,還應重視讀反面的東西,「明知道和自己意見相反的書,已經過時的書」,也要翻一番。「翻來翻去,一多翻,就有比較,比較是醫治受騙的好方子。」(《隨便翻翻》)

(2)硬看。對較難讀懂的必讀書,硬著頭皮讀下去,直到讀懂鑽透為止。「學外國文須每日不放下,記生字和文法是不夠的,要硬看。比如一本書,拿來硬看,一面翻生字,記文法,到看完,自然不大懂,便放下,再看別的。數月或半年之後,再看前一本,一定比第一次懂得多。」(《給曹白》)若遇到暫時弄不懂的地方,則採取跳讀,聯繫上文以至全文來「硬看」,直至理解。「若是碰到疑問而只看那個地方,那麼無論到多久都不會懂的。所以跳過去,再向前進,於是連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魯迅譯書時,與工具書結下了不解之緣,並收藏有大量外文工具書,種類也很全。

(3)專精。魯迅提倡以「泛覽」為基礎,「然後抉擇而入於自己所愛的較專的一門或幾門」。深入地研究下去。否則,會成為「雜耍」讀書雖多,但一事無成。其《中國小說史略》、《古小說鉤沉》、《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的編纂結集,堪為讀書專精的典範。

(4)活讀。魯迅主張讀書要獨立思考,注意觀察並重視實踐。他指出:「讀死書是害己,一開口就害人」(《讀幾本書》)。他說:「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要「自己思索,自己觀察,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即使自己覺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實已在逐漸硬化,逐漸死去了」(《讀書雜談》)。並主張「留心世事」(《海上通信》)。「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一部活書」(《讀書雜談》)。

(5)參讀。魯迅讀書不但讀選本,還參讀作者傳記、專集,以便了解其所處的時代和地位,由此深化對作品的理解。他說:「我總以為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並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題未定」草(七)》「倘要看文藝作品呢則先看幾種名家的選本,從中覺得誰的作品自己最愛看,然後再看這個作者的專集,然後再從文學史上看看他在文學史上的位置;倘要知道得更詳細,就看一兩本這個人的傳記,那便可以大略了解了。」

吳晗「摘卡片式」讀書法

吳晗認為:「青年人要有雄心壯志,著書立說,沒有勤奮目標就不會有所作為。」而讀書方法有兩種,一是「尋章摘句式」,讀得細致,但往往會「見樹木而不見森林」,猶如一屋散錢卻缺少串錢的繩子;一種是「觀其大意、不求甚解式」,缺少細心的尋章摘句的工作,猶如有繩子而無錢可串。正確的方法是「把兩種統一起來」,使「廣和深」達到有機結合。於是他認為「要多讀書,用功讀書,但是還得善於讀書」(《談讀書》)。其讀書,也很愛做筆記。每當發現有價值的資料,就隨手抄在本子上。後來,記得多了,便漸漸發現這種方法有問題,主要是各種資料抄在本子上,眉目不清,很是雜亂,等到下次想使用某個資料時,在厚本子里翻上半天也找不到。吳晗於是改用卡片記資料。於是身邊經常備有一疊卡片,在閱讀書籍報刊時,凡遇有價值的資料,就抄在卡片上,每張卡片只記一件事、一段話,並且記上出處。日積月累,卡片多了,就按照內容分類保管。他親手整理了幾萬張卡片,象銀行的儲蓄卡一樣,把大量的資料儲存起來,隨用隨取。他做卡片的方法有三種,一是記載書刊名稱頁碼,以備查閱;二是記載內容提要;三是抄錄原書。等到要研究某個問題時,他就把有關該問題的卡片擺出來,加以對照分析,發現問題並進行探討。他曾舉例:歷史上很多人都說曹操壞,而唐太宗卻說曹操好。到底怎樣才能客觀、正確、公正地評價曹操》?這就得依靠自己長期搜集摘錄的卡片了。這樣,集眾家之長合而為一,就會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華羅庚「厚薄」讀書法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主張讀書分兩步:第一步「由薄變厚」,即讀書要扎扎實實,每一個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溯源,這樣一來,本來一本較薄的書,由於增加了不少內容,就變得「較厚」了,這是「由薄到厚」。比這一步更重要的是第二步:能學會分析、歸納、抓住本質,把握整體,做到融會貫通。這樣經過認真分析,就會感到真正應該記住的東西並不多,這就是「由厚到薄」。讀書,只有學會「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這樣一個過程,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楊振寧「滲透式」讀書法

美籍華人物理學家楊振寧(1922— )博士曾與李政道合作,於1956年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原理,對基本粒子物理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次年與李政道一起榮獲諾貝爾物理獎。楊振寧認為,大凡學習方法,無非是「滲透性」讀書和「按部就班」的常規式讀書。他認為,知識是相互滲透和擴展的,掌握知識的方法也應該與此相適應。專心學習一門課程,或潛心鑽研一個課題時,如果有意識地把智慧的觸角伸向鄰近的知識領域,必然別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識鏈條中,如果銜接上不熟悉的新知識鏈條中的一環,則很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發現。因此,他對於那些相關專業的書籍,只要時間和精力允許,都拿來讀讀,暫時弄不懂也不要緊,一些有價值的啟示也許正產生於半通之中。他說,這「可以說是一種滲透性的學習方法。你看了一個東西不太懂,但多看幾次以後,就會不知不覺地吸收進去了。這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法。尤其是搞前沿科學的,這是必要的、不可少的學習方法之一」。並建議人們應「每星期抽一定時間去圖書館」,翻翻雜志,看多了以後,就能掌握住你那個滲透性的學習方法,可使視野開闊,思路活躍,並收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之效。

愛因斯坦「忘書」法

愛因斯坦在讀書時,往往有意識地忘掉一些東西。他從小迷戀物理學,成為物理學家後,有人問他不銹鋼的成份,他建議道:「你去查查《冶金手冊》。」又有人問愛因斯坦從紐約到芝加哥有多少英里,愛因斯坦說:「實在對不起,我記不住,你當然可以去查《鐵路交通》。」顯然,愛因斯坦曾經瀏覽過《冶金手冊》、《鐵路交通》這類書籍,可他卻沒有記住其中最基本的數據。愛因斯坦解釋道:「我從來不記在辭典上已經有的東西。」愛因斯坦的讀書方法是: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而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東西。通過這種方法,去粗取精,把握要點,吸取有益的核心東西。對一般材料只記住「門牌號碼」,知道什麼材料到什麼地方去找,不再費力背誦,把記憶任務讓書籍分擔一部分,而把主要精力用來記住最重要的和經常用的知識。他曾讀過一本幾何教科書,立即清楚地講出了書中的要點。有人問他是怎樣讀這書的,他說:「抓住書的骨肉,拋掉書的皮毛。」

黑格爾摘錄分類讀書法

黑格爾喜歡讀嚴肅的書,並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即把讀過的東西詳細地摘錄在一張活頁上,然後按照語言學、美學、數學、心理學、史學、神學和哲學等項目加以分類。每一類都嚴格地按照字母次序排列。所有摘錄都放在貼有標簽的文件夾里。這樣,不論需用哪一類資料摘錄,都可以馬上找到,這些文件夾伴隨了這位哲學家一輩子。黑格爾這一讀書方法頗有益處。不少人讀書時,書本東丟一本西塞一摞,沒有次序。有的人抄寫筆記和卡片,亂放亂堆,毫無系統。一旦要查閱某一本書或某種資料,翻了半天也找不到,而黑格爾寫在活頁紙上,有系統地進行整理,使之便於查閱。這種好習慣,對讀書大有裨益。

蘇霍姆林斯基「圍繞問題」讀書法

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蘇聯教育家、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畢生從事教育工作和教育科學的研究,為蘇聯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主要著作有《把心靈獻給兒童》、《學生的精神世界》等。他總是帶著教育領域中的一些問題而讀書,孜孜不倦地從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史以及各種教育方法專著中,摘錄「最出色的內容」,然後分門別類編輯成專題研究筆記,撰寫論文。他的著述被譽為「學校的網路全書」。他說:「面對浩瀚的書刊海洋,要非常嚴格慎重地選擇閱讀的書籍和雜志。要善於限制閱讀范圍,從中排除那些可能會破壞學習制度的書刊。」圍繞問題讀書,正是選擇書籍、專題閱讀、深化效果的好方法。

閱讀全文

與韓愈的學習方法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恆聯豆漿機拆掉安裝方法 瀏覽:936
創傷止血常用止血方法視頻 瀏覽:512
券商復盤方法和技巧 瀏覽:244
如何在高一學會數學方法 瀏覽:569
懷孕胖怎麼減肥方法 瀏覽:421
炸制豬耳朵片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406
治療頸椎病最快的方法一周瘦10斤 瀏覽:75
小米6的雲空間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4
什麼方法可以聯繫到插件的作者 瀏覽:676
如何恢復快充方法 瀏覽:114
導航連接車載的方法 瀏覽:386
重復接地最佳方法 瀏覽:282
女性快樂器使用方法 瀏覽:294
研究媒介文化的方法 瀏覽:962
矩法度量常用的方法 瀏覽:221
小米六飛行模式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15
如何在學校減肥的最好方法 瀏覽:89
電動車轉把三速正確接線方法 瀏覽:814
快速減肥用什麼方法 瀏覽:475
電子表格如何快速居中靠左方法 瀏覽: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