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質檢七大手法是什麼
品管七大手法包含:檢查表、層別法、柏拉圖、因果圖、散布圖、直方圖、控制圖。
一、檢查表:
檢查表是最簡單的一個手法,他的核心就是將所需要的檢查的項目或者內容全部列在表上,然後做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逐項檢查。我們經常在肯德基洗手間看到的門背面貼著的就是檢查表。
經常使用的檢查表有點檢表、診斷表、工作改善檢查表、滿意度調查表、考核表、審核表、5S活動檢查表、工程異常分析表等。
二、層別法:
層別法就是將大量有關某一特定主題的觀點、意見以及想法按組分類,將收集到的大量數據或資料按相互關系進行分組,加以層別。層別法一般和柏拉圖、直方圖等其他手法結合使用。
當發生異常時,我們經常會用不同的條件以及參數去嘗試看結果是否有差異,這個時候我們使用的就是層別法。
三、柏拉圖:
柏拉圖同樣也是將收集問題的相關信息,並且按照分析的類別以及觀點進行分類,將項目從大到小進行排列,再加上累計值得圖形。
可以迅速幫助我們找出問題的關鍵點,並且抓住重要的少數以及有用的多數來進行改進。柏拉圖比較適用於數值統計使用。並且柏拉圖與80&20法則共同使用來確保問題分析的准確性。
四、因果圖:
因果圖又叫特性要因圖,因為長得像魚骨一樣,又被叫做魚骨圖。他主要是用於分析品質特性與影響品質特性的可能原因之間的因果關系,通過把握現狀、分析原因、尋找措施來促進問題的解決,是一種用於分析品質特性(結果)與可能影響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種工具。
五、散布圖:
將因果關系所對應的的變化的數據分別描繪在X-Y軸上,用來掌握兩個變數之間是否相關以及相關的程度如何。
六、直方圖:
直方圖是針對某中產品或過程的特性值,利用常態分布的原理,將50個以上的數據進行分組,並且算出每組出現的次數,在用類似的直方圖形描繪在橫坐標上。
七、控制圖(管制圖):
控制圖是QC七大手法中最復雜的一個手法。其主要的觀點是要通過對製程或產品主要參數進行時時監控,從而及時發現品質隱患,來確保可以第一時間改善生產過程,減少廢品以及次品的產出。控制圖是一種以預防為主的質量控制方法。
(1)質量管控常用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新舊品管七大手法的區別
1、 新舊QC七大手法適用於表示事物特徵
在質量管理活動中收集到的數據大都表現為雜亂無章的,這就需要運用統計方法計算其特徵值,以顯示出事物的規律性。
2、 新舊QC七大手法適用於比較兩事物的差異
在質量管理活動中,實施質量改進或應用新材料、新工藝,均需要判斷所取得的結果同改進前的狀態有無顯著差異,這就需要用到假設檢驗、顯著性檢驗、方差分析和水平對比法等。
3、 新舊QC七大手法適用於分析影響事物變化的因素
為了對症下葯,有效地解決質量問題,在質量管理活動中可以應用各種方法,分析影響事物變化的各種原因。如因果圖、調查表、散布圖、排列圖、分層法等。
4、 新舊QC七大手法適用於分析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在質量管理活動中,常常遇到兩個甚至兩個以上的變數之間雖然沒有確定的函數關系,但往往存在著一定的相關關系。運用統計方法確定這種關系的性質和程度,對於質量活動的有效性十分重要。這里就可以利用散布圖、排列圖、樹圖等。
2. 質量管理裡面,進行問題原因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共七種統計分析方法,另一種是綜合運用
在統計過程式控制制中可以應用各種統計方法,保證並改進質量。其中最常用的統計方法有控制圖、排列圖、因果圖、散布圖、直方圖、檢查表、分居法,統稱為常用的七種工具。本文結合一些實例把部分統計工具在印製板、SMT質量控制中的應用情況作一些介紹。
一、引言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人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過程式控制制的概念與實施過程監控的方法,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己形成統計過程式控制制理論,即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它是應用統計方法對過程中的各個階段進行監控,從而達到保證與改進質量的目的。SPC強調全過程的預防為主。SPC的精髓是全系統的,要求全員參加,人人有責,強調用科學方法來保證達到目的。質量控制中的統計工具是SPC在現場應用過程中所採用的重要的統計方法。
二、SPC的理論要點
在SPC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是控制圖理論。控制圖可用來直接監控過程,是七種工具的核心。SPC理論要點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產品質量的統計觀點
產品質量的統計觀點是現代質量管理的基本觀點。它包括兩部分內容:(1)產品質量是具有變異性的。(2)產品質量的變異具有統計規律性。認識了統計規律的特點和性質,我們就可以用來保證與改進產品質量。控制圖就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提出來的。
2. 抓住異常因素就是抓住主要矛盾
將質量因素分為偶然因素和異常因素。偶然因素對產品質量影響微小,隨生產過程始終存在。難以去除。反之,異常因素對產品質量影響很大,在生產過程中有時存在,又不難去除。因此,在生產過程中,要時刻關注異常因素,一旦發生,要盡快把它找出來,並採取措施消除,這就是住主要矛盾。控制圖是發現異常因素的主要工具。
3.穩定狀態是生產過程追求的目標
在生產過程中,只存在偶然因素而沒有異常因素的狀態稱為穩定狀態,簡稱為穩態,也叫作統計控制狀態。在穩態下生產,我們對產品的質量有完全的把握,同時,生產過程也是最經濟的,所生產的不合格品最少,因此,穩定狀態是生產過程追求的目標,一道工序穩定稱為穩定工序,道道工序穩定的生產線稱為全穩生產線。建立全穩生產線是建立產品質量保證體系的基礎。
4.預防為主是質量管理的重要原則
SPC中的控制圖和其他經常採用的統計方法,在實際應用中都遵循預防為主這一質量管理的重要原則。
在SPC的進行過程中有一個關鍵的步驟,即確定關鍵變數,(關鍵質量因素),要完成這一工作,要對生產過程中每道工序進行分析,此時我們常用的是因果圖。當要找出對最終產品影響最大的關鍵變數時,我們常採用排列圖。下面對排列圖和因果圖的使用進行舉例說明。
三、排列圖
現場質量管理往往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應從何入手?怎樣抓住關鍵?一般說來,任何事物都遵循「少數關鍵,多數次要」的客觀規律。例如,大多數廢品由少數人員造成,大部分設備停頓時間由少數故障引起。排列圖即是一種能夠反映出這種規律的圖。此圖是將各種問題按原因或狀況分類,把數據從大到小排列後所作出的累計柱形圖。
例一:某廠為降低多層印製板的翹曲度,對98年6月至99年5月期間印製板產生翹曲超標的原因進行統計,列出統計表,做出排列圖。
表1翹曲度超標因素統計表
序號 1 2 3 4 5
項目 層壓產生翹曲 熱風整平產生翹曲 布線不勻產生翹曲 其他 合計
頻數 82 11 6 3 102
累計頻數 82 93 99 102
累計百分比 80.4% 91.2% 97.1% 100%
排列圖的作法如下:
步驟1:針對所存在的問題收集一定期間的數據,此時間不可過長,以免統計對象有變動;也不可過短,以免只反映一時情況而不全面。然後將數據按原因、工序、人員、部位或內容等進行分類,並統計各
項目的頻數。參見表1。
步驟2:將工序按頻數從大到小排列,並計算各自的累計百分比,計算結果見表1所示。
步驟3:以左側縱坐標為頻數,橫坐標按頻數從大到小依次列出各工序,將頻數用直方表示,成為挪若干個直方相連由左至右逐個下降的圖形,即排列圖。見圖1所示。
步驟4:以右側縱坐標為比率,依次將各工序的累計比率用折線表示,參見圖1。注意,累計比率100%刻度應對應於不合格品頻數102的高度。
排列圖是一種頻數分布圖,用於找出少數關鍵,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因次,對於排列圖應注意觀察以下幾點:(1)哪一項是最主要的?前多少項是包含60%以上內容,?(2)哪些項目採取措施後,可使存在的問題減少百分之幾?(3)對照採取措施前後的排列圖,研究各個組成項目的變化。本例由圖1可以看出,出現翹曲超標的主要原因是由層壓工序引起的,占總數的80.4%。換句話說,只要解決了這道工序的問題,由翹曲超標產生的不合格率就可以降低80.4%。因果圖是日本質量管理專家首先提出的。在發生質量問題後,為了找出其原因,分析與研究諸原因之間的因果關系而採用的一種樹狀圖,或魚刺圖,就是因果圖。它把影響產品質量的諸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清楚地表現出來,使人們一目瞭然,便於採取措施解決,因此,因果圖廣泛應用於製造業和服務業中。下面結合實例介紹因果圖。例二:在上一例里已經提到應用排列圖分析多層板翹曲的原因,並己知層壓是多層板產生翹曲的主要質量因素。那麼,現在希望通過因果圖找出層壓過程中使多層板產生翹曲的主要原因。以便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解決問題。
因果圖的作法如下:
步驟1:將層壓為何產生翹曲作為該問題的特性,在它左側畫一個從左到右的粗箭頭,
步驟2:將造成板翹曲的原因分為人、設備、工藝、材料四大類,用長箭頭表示,見圖2。
步驟3:分別對人、設備、工藝、材料進行分析,找出導致它們不好的原因,逐類細分,直到能具體採取措施為止。具體參見圖2。例三:某研究所為解決SMT表面貼裝質量不好的問題,對影響表面貼裝質量的諸因素進行分析,並希望通過因果圖找出表面貼裝質量不好的主要原因,以便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解決問題。
3. 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有計分析表法和措施計劃表法、排列圖法、因果分析圖法、分層法等其中方法,下面具體介紹:
1、統計分析表法和措施計劃表法
質量管理講究科學性,一切憑數據說話。因此對生產過程中的原始質量數據的統計分析十分重要,為此必須根據本班組,本崗位的工作特點設計出相應的表格。
2、排列圖法
排列圖法是找出影響產品質量主要因素的一種有效方法。
3、因果分析圖法
因果分析圖又叫特性要因圖。按其形狀,有人又叫它為樹枝圖或魚刺圖。它是尋找質量問題產生原因的一種有效工具。
畫因果分析圖的注意事項:
(1)影響產品質量的大原因,通常從五個大方面去分析,即人、機器、原材料、加工方法和工作環境。每個大原因再具體化成若干個中原因,中原因再具體化為小原因,越細越好,直到可以採取措施為止。
(2)討論時要充分發揮技術民主,集思廣益。別人發言時,不準打斷,不開展爭論。各種意見都要記錄下來。
4、分層法
分層法又叫分類法,是分析影響質量(或其他問題)原因的方法。我們知道,如果把很多性質不同的原因攪在一起,那是很難理出頭緒來的。
其辦法是把收集來的數據按照不同的目的加以分類,把性質相同,在同一生產條件下收集的數據歸在一起。這樣,可使數據反映的事實更明顯、更突出,便於找出問題,對症下葯。
5、直方圖法
直方圖(Histogram)是頻數直方圖的簡稱。它是用一系列寬度相等、高度不等的長方形表示數據的圖。長方形的寬度表示數據范圍的間隔,長方形的高度表示在給定間隔內的數據數。
6、控制圖法
控制圖法是以控制圖的形式,判斷和預報生產過程中質量狀況是否發生波動的一種常用的質量控制統計方法。它能直接監視生產過程中的過程質量動態,具有穩定生產,保證質量、積極預防的作用。
7、散布圖法
散布圖法,是指通過分析研究兩種因素的數據之間的關系,來控制影響產品質量的相關因素的一種有效方法。
全面質量管理的工作程序圖:
全面質量管理的特點和意義:
1、特點:
全面性:是指全面質量管理的對象,是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
全員性:是指全面質量管理要依靠全體職工。
預防性:是指全面質量管理應具有高度的預防性。
服務性:主要表現在企業以自己的產品或勞務滿足用戶的需要,為用戶服務。
科學性:質量管理必須科學化,必須更加自覺地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先進的科學管理方法。
2、缺點
宣傳、培訓、管理成本較高。
3、意義
全面質量管理
提高產品質量、改善產品設計、加速生產流程、鼓舞員工的士氣和增強質量意識、改進產品售後服務、提高市場的接受程度、降低經營質量成本、減少經營虧損、降低現場維修成本、減少責任事故。
4. 質量管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 數據統計法。
運用調查表、直方圖、散布圖、排列圖、因果圖和控制圖等工具對已有項目的交付成果以及工作質量等進行整理加工並統計以期作為以後工作的參考的方法。
(2) 語言描述法。
主要是使用關聯圖、系統圖、KJ、矩陣圖、矩陣數據分析、過程決策程序和箭條圖等方法。
(3) 過程能力法。利用過程能力指數對各過程加以評估的方法。
(4) 動態控製法。利用控制圖,動態地掌握質量的狀態,實現對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5) 合格控製法。合格控制是為了保證各項工作符合質量標准,及時判斷其合格與否,防止將不合格的成果交付到下一階段或者客戶手中。
5. 質量控制的方法有哪些
質量控制方法是保證產品質量並使產品質量提升的一種方法,質量控制方法是通過研究、分析產品質量數據的分布,揭示質量差異的規律,找出影響質量差異的原因,消除或控制產生殘次品或不合格品的因素,使產品在生產的過程中能正常的、理想的進行。這種方法是由美國貝爾電話研究所休哈特在1924年首先提出,它有3個特點:一是運用數量統計方法;二是著重於對生產全過程中的質量控制;三是廣泛運用各種質量數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