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進行小學作文教學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鼓勵學生走進生活,積累必要的情感生活是生活性作文教學的前提。豐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竭的材料倉庫。我們根據學生接觸生活的特點,可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指導學生觀察生活。無論是喜怒哀樂甜酸苦辣,還是所見,所聞,所感,所悟都要求學生及時記錄,隨時積累。這種積累不僅解決了學生「寫什麼」的問題,讓學生有「米」下鍋,更重要的是一種情感與生活的累積。親情,友情,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都是學生作文的重點,而這些「情」都必須從生活中來,從親身的觀察和生活中來。
傳統的學生作文教學,學生往往是在毫無思想,材料准備或生活零碎膚淺的情況下進行的。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也往往是似曾相識,沒有個性。生活性作文教學第一步就是課前提前數周告知學生作文的內容,范圍,主題等,然後根據作文的要求,引導學生討論如何在生活中動手操作,如何有方法有層次有計劃地認真觀察,閱讀相關書籍汲取知識。在實踐中教師要適時,適機,適當地指導學生注意記錄每一個實踐環節,特別是一些細節,為習作積累具體的材料,要積累材料的同時,記錄自己的獨特感受生活,積蓄充分的情感。這是作文教學非常關鍵的一步。
二、要想讓學生寫好作文還要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
寫作最好的主動力是情感動力,情動而意動,意動而文成。如果我們善於激發學生的所積蓄的生活,造成一種蓄勢,使其處於待發狀態,那麼,學生作起文來必是因情生文,順意成章了。如何激活學生情感。
(一)、尋找情點。
(1)家庭親情:①父母培育的無私奉獻之情。②兄弟姐妹互相尊重愛護之情。
(2)學校友情:①師生尊敬與被尊敬,關懷與被關懷之情。②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之情。
(3)社會風情:①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偉大物質文明。②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4)愛國之情:①五千年文明的民族自豪感。②外族入侵的民族恥辱感。③歷代愛國志士的高風亮節,以及對整個社會,整個人類的關愛情緒及理性思考,等等。
(二)、創設情境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場合產生的。創設作文情境,激活自己的生活積蓄,有效地產生情感共振,進入最佳的作文狀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①生活再現。譬如,要求學生隱去一個熟悉教師的姓名,只對其肖像,服飾,神態,性格愛好和習慣語言動作描寫,使人一看就可推測是誰,由於這樣提供了一個可看的「境」和可感的「情」,故容易引發學生寫作熱情,文章也寫得較有情趣。
②多媒體教學。通過錄像,音響和幻燈等多媒體手段再現人,物,事。由於具有直觀性,形象性,故能大大喚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慾望。
③表演情境。表演是小學生感興趣的事,通過表演可以把小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使他們的情感「活」起來,產生寫作慾望。如在指導學生寫《讓路》這篇看圖作文時,可從三方面進行誘導:第一,讓學生觀察圖片,理清「讓路」這件事的前因後果。第二,通過表演讓畫面動起來,再現讓路的經過。為避免寫出的作文給人「千人一面」的感覺,啟發學生從多方面去拓寬思路,鼓勵他們表演出不同的情景。第三,引導學生把圖片和小品表演聯系起來,先說後寫.整個過程,學生思維活躍,興趣濃厚,處於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之中,沒過多久,一篇篇充滿童趣的想像豐富的作文就寫成了!
三、要想讓學生寫好作文也要引導學生進行表達。
表達有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將自己在實踐中看到的,做過的,聽到的,想到的有關內容以及由此萌發的情感有條理地與同伴分享並記敘下來。這個過程伴隨著較為復雜的心理活動,是深化認識,過濾,篩選實踐中獲得的有益成分並使之積淀下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不要單純地累積材料,要清晰地表達自己在實踐中的感受生活,彰顯自己的獨特性。
總之,我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天真爛漫的,相信他們每個人對事物都有自己至純至真的獨特生活。指導作文就是要引導學生從自我出發,盡情流暢地抒發自我情感,敘述自我經歷,描繪自我內心,或者在寫人敘事寫景議論中融入自我感受與生活。所以在教學中不應有任何強制,命令的影響,要順其自然,讓孩子們放開膽子寫,大膽地亮出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的作文自然也就有了孩子情感的溫度,烙上孩子心靈的色彩。
⑵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學習是否過關的重要標志,是學生認知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但作文難寫,作文難教,學生「怕」作文,教師「憂」作文,依然是小學作文教學普遍存在的現象。那麼如何才能進行有效地進行作文教學呢?基於對小學作文教學的觀察和思考,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一、做好作文早期練習
1.加強朗讀練習。讀是寫的基礎,只有多讀才能為寫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了激起學生朗讀課文的愛好,可以採用個人讀、小組讀對比讀、分角色讀、輪讀、齊讀等形式朗讀,讓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和篇章。
2.摘錄、抄寫書中優雅的語句。適當要求學生背誦一些優雅的句子,用本子抄寫詞語,為以後作文時積累詞語。平時還強調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留意摘錄裡面的優雅句子。
3.說話、寫話的練習。說是寫的前提。在課堂內應多鼓勵學生大膽回答問題,注重過程,淡化評價,努力激發學生說的積極性。
4.與閱讀結合起來練習,也就是在學習課文時有意識地練習。當學完一篇課文,讓學生想像文章結尾以後發生的故事,完成續寫。如學完《坐井觀天》後,讓學生想像青蛙跳出井口,他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寫出聯想。就文中某一個沒有細說的情節,讓學生根據細節進行補寫。
5.進行日記、周記的練習。指導學生要把握寫日記、周記的格式,然後讓學生寫。開始在檢查時,我降低要求,只要動筆了就行,哪怕是只寫了一兩句話,時間久了,學生就會養成愛動筆的習慣。有了動筆的習慣,學生就會用眼去觀察四周事物,專心去思考自己的見聞了,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豐富寫作的素材。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想像力,促進作文的寫作
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都是從想像開始的,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學生的想像要從內容入手,引導學生接觸社會,接觸自然,感悟生活,指導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指導學生不僅學好課文,而且廣泛地閱讀課外書籍,充分地獲取作文素材,是學生想像力的主要來源。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培養學生的想像力,促進作文的寫作。
1.憑借詞語,展開想像,進行片段寫作。漢語中有些抽象詞語學生難以理解。對此教師可以設計小練筆,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像,使這些抽象詞語形象化。這種小練筆同樣能達到培養學生創造力、提高習作水平的目的。
2.閱讀之後,合理想像,續寫作文。不少課文的結尾言雖盡,意未窮,教師在閱讀教學之後,可以及時順著作者的思路讓學生進行想像練筆,續寫作文。由於這種續寫是閱讀之後及時進行的想像練筆,練筆內容適時遷移,學生易於接受,有話可寫,樂於寫。
3.利用插圖,啟發想像,進行練筆。
教材中有許多作文都配有直觀形象、生動活潑、情趣俱佳的精美插圖,是進行想像力培養的極好媒體。如教完《贈汪倫》這首古詩後,讓學生仔細觀察文中的插圖,並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啟發想像:插圖上的環境是怎樣的?是什麼場面?倆人的外貌、衣著怎樣?各在干什麼?從他們雙手抱拳拱手作揖的動作想像他們會想些什麼?他們還會說些什麼?讓學生圍繞提示認真思考,展開豐富的想像,並進行口頭敘述。然後以《送別》為題,讓學生寫一篇好朋友之間依依惜別的情景短文。
三、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學活動「動起來」
「興趣是一種最大的力量」。學生如果對作文產生興趣,他們就會腳踏實地,孜孜以求。要讓學生對作文感興趣,就必須精心設計教學,豐富作文訓練形式,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
這樣兩節作文課上得熱烈而有趣,學生在緊張有序的過程中,鍛煉了創造性思維,也在不知不中,幾乎寫了八百個字左右的文章。信件的語言生動活潑、富於想像。
四、對學生作文進行適當地評價
小學生作文是習作,是一項練筆活動,不是文學創作,只要學生能正確地、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就行。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學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寫成小學生優秀作文。所以,在對學生作文進行評價時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對孩子的文字評頭論足,更不能用文學編輯和文學評論家的眼光去看待小學生作文。
在評價、批改學生的作文時既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作文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異、對症下葯,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學生作文必須「求精」,而對另一些學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萬不能用一個統一的標准「一刀切」。批改作文時要把嚴格要求與提高學生作文的積極性有機地結合起來,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用發展的眼光和戰略的眼光對學生作文進行
⑶ 小學寫作教學方法
一、故事仿寫法:順從小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選擇短小、通俗、有意義的小故事,講給學生聽,然後讓學生復述,再練習寫出來,只要能寫出大致內容就是成績了。學過的故事性課文,像《司馬光砸缸》、《烏鴉喝水》等,也可以讓學生仿寫。
二、實事記敘法:寫學生親耳聽的,親眼見的,親身經歷的事。當然,最初要選擇最簡單的練習,以後根據年級不同逐步加深。如:課堂上一個學生說:「老師,我方格本不夠用了。」另個學生說:「老師,我借他一本。」再如一個學生拾到一角錢交給了老師……這些零瑣小事兒,多數學生不但能說明白而且能寫清楚。教者也可提供材料,鄰居家的豬到你家偷吃豬食,被你家小花狗給咬跑了,突出小狗的可愛特點;天突然來雨,你或別人把李奶奶家醬缸蓋上了,突出人物的品質特點,等等。
三、縮寫課文法:小學課文,一般都淺顯易記,具有較強的故事性、趣味性。讓學生在復述的基礎上,練習縮寫,不算高不可攀。
四、創設意境法:按教者事先考慮、准備的,在學生面前,展現一件簡單明了的小事兒,接著讓學生復述或寫出。如:一次我給學生發課外書,發完少了兩本,我讓學習委員到備課室找,結果,她在半路上拾到了。於是,馬上讓學生動筆。這樣做學生感到有興趣,有話寫。
五、字詞擴寫法:低年級字詞任務較重,可隨時結合字詞教學,進行擴寫詞語,擴寫句子,擴寫一段話,乃至一段短文的訓練。盡量做到:聯想豐富,有進步意義,內容完整、語句通順。如:教「嚇」字,組詞(嚇一跳)擴句(他把小力嚇一跳),擴寫一段話(小力走到教室門口,剛一推門,小軍躲在門里,故意「嗷」地一聲,把小力嚇一跳,倒退幾步摔個筋斗。上課時,小力告訴了老師。老師把小軍批評了。小軍紅著臉說:「我再也不這樣做了。」)
六、觀察實物法:寫靜物,要從「摹形」和「傳神」兩個方面著筆。「摹形」就是描寫物體的大小、形狀、顏色、質地。「傳神」就是描寫物體內在的神態,可以說明物體本身的意義或者抒發作者對物體的感情,從而引起讀者的共鳴或聯想。
七、看圖聯想法:在「看圖說話、寫話」的基礎上展開聯想,使圖前、圖中、圖後的情節融為一體。要注意以下四點:一、看懂圖意;二、弄清題目規定的寫作要求;三、依據要求,結合看圖,確定寫作重點;四、在寫實的基礎上展開聯想。八、講說結合法:把講讀課文和說話練習結合起來。通過講讀促進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練習口頭復述能力,這是把理性知識(或課文知識)轉入實踐運用的範例,是語文課與作文課緊密結合的嘗試。如:講《小蝌蚪找媽媽》、《松鼠》之類的課文,可用十分之六的時間講讀,十分之三的時間練習說話,十分之一的時間機動使用。敘述小蝌蚪的外形特點,游水嬉戲的情形;青蛙的外貌,生活習性;蝌蚪變成青蛙的生長變化情況。仿照《松鼠》的寫法,敘述公雞、大鵝、小狗等動物的外形,生活特性,用途或作用。
九、古詩改文法:在學好古詩字、詞、義等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試探改寫成文,是訓練學生作文能力的好機會。因為古詩中有人有事、有景有物,把這些現成的材料組織成文,能培養學生的豐富想像力,能訓練學生布局謀篇的作文技巧。
十、仿寫作文法:現成的作文資料很多,教師可把適應學生仿寫的作文讀一篇。然後讓學生根據腦中的記憶仿寫。可分兩種,作文能力差的仿寫範文中的原有事物,作文能力強的可聯想其它類似的事物。
⑷ 小學作文技巧提升方法
小學作文技巧提升方法
小學作文技巧提升方法,這個節日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作文的寫法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作文提倡龍頭鳳尾豬肚,作文里的情感要基於現實,下面就來看一看小學作文技巧提升方法的參考吧。
一、培養興趣,讓學生有的寫
作文教學難,首先難在學生沒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愛它的慾望、沖動和興趣;其次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覺得沒有什麼可寫。所以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顯得尤為重要。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的形式方法多種多樣。一個哲學家也曾經說過:「當我們順應人的天性來做事的時候,一切將變得非常簡單。」因此作文教學要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將作文表達回歸到有趣好玩的活動中,或讓學生走進生活,去感受生活,讓學生充分參與在活動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這樣才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想寫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只要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引導學生學著去寫觀察到的事物,用心寫出自己想到的感覺,學生會覺得想寫,有的寫了,這寫作的大門就已經向學生打開了。以後,寫作教學就能一路好走。
二、多閱讀、多積累
詩人杜甫也曾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書,還可以學習其中的句式章法困鉛仔,構造系統完整的文章。所以,在平時教學時,我做到:1.學生得法於課內:課本上的文章精讀,課上做詳細分析和指導。課本的文章不僅具有思想性,而且很有代表性和典範性。學生的認真學習,不僅可以增長知識、擴大視野,更重要的是,通過精講,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技巧和能力。
如:在教學中,我重視對文中出現的好詞加以分析和比較,多問學生幾個為什麼,出現的好詞我會問這個詞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用在這兒好?好在哪兒?換一個詞行不行?出現的好句,我就會和學生分析,這樣的好句為什麼精彩?把其中的關鍵詞去掉,句子的意思有什麼不一樣?感情色彩有什麼不同?句子可不可以換另一種表達方式?出現的好段,我會讓學生分析這個段落的表達方式,讓學生模仿總分的表述方式,模仿按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來描述事物,模仿按空間順序來介紹一個地點。
給學生充沛的時間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在學校,每周至少安排一節課為閱讀課。上閱讀課時,可以成立閱讀興趣小組,教師進行優劣搭配,並留出時間讓小組成員交流討論,暢談所讀的感受體會或把閱讀中認為精彩的片段部分讀給大家聽聽。還有摘抄好詞好句,針對好段仿寫一段話,寫一篇讀後感,製作資料卡等。
有了廣泛的閱讀,學生就能獲取各種各樣的知識,同時在各種不同的閱讀方式中,使學生產生了語感,激發了靈感,有了語感和靈感,作文就水到渠成、自然寫作就成了輕松的事。
三、多觀察、多思考
教師要指導學生細心觀察。要讓每個學生都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和一顆敏感的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對周圍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細致地觀察:這些人和事有什麼特徵,給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觀察中會突發奇想,產生表達的靈感,有了表達的慾望。所以,平時在教學中,我倡議學生寫文章要走近生活,多觀察,不要憑空捏造和虛構,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真實和自然。如讓學生寫最喜愛的水果時,我讓學生對水果進行看看、聞聞、嘗嘗等活動。寫自然物時,就帶學生出校門,與自然界進行親密地接觸。寫社會現象時,讓學生用細心的眼光觀看,用發現的角度學會思考。
正如福樓拜所說:「對你所要表現的東西,要長時間很注意地去觀察它,以便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平時,還盡量多組織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學生有一顆熱心,保持一份關心,寫文章就會有一顆「慧心」。學生參與的活動多,觀察的情形多,思考的事物多,自然積累的材料就多。那樣,寫起文章來自然就會有話可說,達到汪汪文思泉湧的境界,從而,文章寫得生動、具體、有血有肉。
四、教給學生作文方法,落激舉實作文指導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入編教材的課文都是經過細致推敲的優秀範文,作者巧妙的構思,有序的寫作,獨特的觀察視角等都是學生學習的好材料,讓學生模仿優秀課文的寫法進行寫作,琢磨並領悟出作文的真諦。教師在教學每篇課文時都要充分利用教材這個形象直觀的例子,讓學生潛心地去讀,自由地去想,無拘無束地去議,在此基礎上,師生一起歸納、總結出帶有規律性的要點,再提供適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借鑒遷移,鞏固習作知識,為寫好作文提供一條快捷之路。
例如:在教學《理想的風箏》一文時,文中的對劉老師的外貌描寫部分,既寫出了劉老師身有殘疾的特點,又流露出了劉老師忠厚老實的性格以及對生活的執著追求。讓學生從中領悟到描寫人物外貌時,既要抓住主要特點去寫,還應從外貌描寫中表現人物的精神世界。再如課文通過課上講課和課下放風箏兩件事情來表現劉老師的身殘志堅,對生活的熱愛,讓學生明白寫人要選擇典型的事例去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從中要讓學生懂得作文就得按一定的順序寫,才能把內容寫清楚,給別人留下清楚的`印象。
一、指導學生觀察體驗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離不開生活。」因此,我們要指導學生善於從生活中汲取寫作素材,觀察和體驗生活是寫作的基本功。要寫好作文,就必須獲得寫作素材,寫作素材就是文章的內容,這些素材來源於生活。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對於小學生而言他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可是在作文時卻感到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究其原因就在於平時沒有養成留心觀察生活的習慣,沒有積累寫作必須的材料。必要把學生從狹窄的校園空間引入到自然環境,從課內走向課外。引導學生勤於觀察,讓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做到心靈相觸,情感相融。激發其產生豐富的聯想,構思出具體生動的情節,達到豐富表達的效果。學生有了身臨其境的感受,寫起作文就會有話可說、言之有物,才會得心應手,筆下的人物也就會栩栩如生。此舉既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也為這類文章的寫作提供了真實的個性體驗過程,避免了學生無內容可寫、無法下筆的現象的發生。
二、指導學生寫好日記。
寫日記是一種比較簡便的提高寫作能力的方法,尤其適用於年齡較小的學生。通過寫日記,可從小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觀察是寫作的基礎,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觀察是智慧的主要能源。」學生學會了觀察,在觀察中積累素材,寫作文就不會覺得無話可說。教師要教會學生什麼叫日記、日記的格式、如何選擇內容等,指導學生寫簡短的日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日記的習慣,這樣學生就能經常仔細地觀察周圍的事物,認真地分析、判斷自己的所見所聞,然後將自己所觀察、思考的寫成日記,從而不斷地積累素材,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
三、增加課外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小學生寫作靠憑空想像是寫不出好作文來的。古人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只有佔有大量的感性材料,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才能有內容可寫,有話可說,才能做到文思泉湧,左右逢源。積極引導他們積累寫作素材。認真建立自己的「材料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推薦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閱讀。教育學生隨身准備一個記錄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好的片斷,就摘錄下來,增加詞彙量。總結文章的段落結構和開頭、結尾的方法。隨時積累寫作素材。並指導學生結合實際勤寫讀書筆記,為習作時靈活運用優美詞句、生動段落提供素材保證,這樣寫起作文才會得心應手。
四、讓學生說真話、吐真情。
作文說的就是真人真事,寫的就是真情實感,但平時學生的寫作中,有時為了完成任務胡編亂造,或抄襲他人,或無病呻吟,作文成了很多學生的一紙謊言。在學生的筆下同學都是拾金不昧的,老師都是抱病工作的,鄰居都是樂於助人的,家鄉都是美麗富饒的。內容千編一律的,缺少新意。
教師在指導學生習作時,注意培養學生在練中要養成說真話,寫真事的習慣。真實的情感最能打動人心,真實的感受是學生寫作的第一手材料,既豐富了學生的內心體驗,又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水平,能使學生把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盡情地釋放出來。要充分展示學生自己的個性。要鼓勵他們說真話,說心理話。如寫「難忘的一件事」,可以從「為什麼難忘」入手,引導學生回憶童年到少年,從校內到校外。說說生活中曾經有過的「有趣的、有意義的、受教訓的、後悔的、令人傷心的、令人高興的、令人氣憤的、打擊最大的」一件事。在生活、回憶中選取印象最深的一件真事來寫,這可以寫出真情實感。教師對於寫「真」的作文,給予高分鼓勵,肯定表揚。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不斷總結經驗,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學生的作文能力才能提高。
總結寫作成果可以從幾個方向進行:
一、立意
是不是提出了有力的觀點?觀點和其它人有何不同?觀點有沒有錯誤?還有沒有可以完善的地方?
提升立意水平,可以是擴大范圍,如從自己寫到家庭、社會、國家;可以是加深層次,如從泛泛而談的心理學寫到具體的抑鬱、焦慮;可以是延伸內涵,以小見大,如通過寫疫情期間的見聞,寫到背後的社會現象及其根源。
二、論據
支撐立意的論證過程是否有邏輯,有條理?是不是讓人容易理解?事實材料是否充分,切合觀點?還是材料過多了,或者不契合觀點?或者晦澀難懂。
提升的方法,可以是去繁就簡,把不需要的內容都剔除掉,只保留枝幹;也可以具體說明,進行比喻,讓事實觀點更容易被人理解。
三、寫作方式
吸引人的文章往往是按部就班的,一氣呵成,邏輯鏈條清楚,不會東一個、西一個。如果寫的過程中出現了出格的內容,或者大眾不熟悉、不理解的內容,閱讀的邏輯就會被打斷。
應該假設每個讀者都是小學五年級的水平,不是專家、也不了解你寫的領域,盡量讓他們看懂。減少專業術語的使用,必須使用時,就要做通俗化的解釋。
四、避免錯誤
在用詞或者標點符號上是否有明顯的錯誤?是否出現了多餘的字眼?哪些可以用更好的表達方式?反復通讀全文,尋找破綻之處。
當然,還有其他的我沒想到的情況,你也可以考慮。
經過這么一個過程,你能發現自己的寫作習慣和可以改進的地方,收獲經驗。再次開始寫作的時候,就能揚長避短。
寫作不要和作家比,不和我比,不和別人比,只和自己比,今天做得比昨天好,每天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寫作功力就見長了。
當然,也可以看別人的作文,學習值得借鑒的地方。不過不能寫好的時候,最重要的還是多喝點墨水,積攢寫作素材,多觀察,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