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研究教學方法和教學理論

研究教學方法和教學理論

發布時間:2023-11-06 11:34:01

『壹』 教育研究方法哪些

教育研究方法有以下:

1、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當今教育研究中運用廣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實地調查的一種具體方法。它主要通過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現象,基本目的在於描述與解釋,在描述過程中進行解釋。

2、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是教師和研究人員針對實踐中的問題,綜合運用各種有效方法,以改進教育工作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動。它將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融為一體,將教育者和教育現實問題緊密結合,強調在「行動」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

3、調查研究法。

調查研究法是研究者採用問卷、訪談、觀察、測量等方式對現狀進行了解,對事實進行考察,對材料進行收集,從而探討教育問題、教育現象之間聯系的研究方法。

4、教育敘事。

教育敘事是以敘事、講故事的形式記錄在自己的教育實踐、教育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真實鮮活的教育事件和發人深省的動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內心體驗和對教育的理解感悟。

教育研究的意義:

一、有利於轉變教育思想,確立新的教育理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有了正確的教育思想,才能產生正確的教育行為。在社會的進步的同時,要改變以往的教育思想,與社會連接這樣才能進步。通過開展教育研究,確立現代的辦學理念和教育思想,把握正確方法,措施、途徑。

二、有助於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提高科學育人、科學管理的水平。在教學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矛盾和問題 ,通過教學研究,促使人們自覺地鑽研教育理論,運用理論去了解、分析、研究各種教育現象。

三、有助於形成學校的學術文化,提高辦學品位,形成學校特色。通過教育研究,不僅可以出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增強師生員工的科研意識,提高他們的科學精神,使學校不斷提升學術文化的水平。

『貳』 教學論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學論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如下:

1、調查研究法

研究者通過親自接觸和廣泛了解教育現狀,對取得的第一手資料進行分析和研究,從中發現某些規律或傾向性問題的研究方法。

2、觀察研究法

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感官和輔助一起對處於自然狀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考察,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具有目的性、客觀性和能動性的特點。特點是有助於研究課題的選擇和形成,檢驗原有理論觀點的正確性。

3、實驗研究法

通過人為地控制某些因素,揭示某些變數之間因果關系的方法。特點在於檢驗現有教育理論的科學性、先進性、並改進教育教學的過程與方法,為發現和揭示新的教育特點和規律提供必要的基礎,對引進的教育理論進行檢驗、變通、改造與發展,為新的科學理論假說應用於實踐尋求操作程序。

4、人種學研究法

又叫實地研究或定性研究。它是為特定情境中的教育系統、教育過程以及教育現象提供完整、科學的描述。它強調被研究者的經歷,強調實地研究以及情境性,強調以整體的全局的觀點看問題。

教學論簡介:

教學論又稱教學法、教學理論,是研究教學一般規律的科學。教學論是教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是由教學在整個教育活動中的地位與作用、教學目的、任務、教學過程的本質與規律、教學原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內容組成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教學論

『叄』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是什麼

目前教育科學研究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經驗總結法、教育實驗法、教育統計法、行動研究法和個案法等等。

教育科學是正確反映教育領域內客觀事物的關系和規律的知識體系,是人類教育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概括,並將隨著教育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是以教育現象為對象,以科學方法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獲得教育科學規律性知識為目標的一整套系統研究過程。

教育科學研究的特點:

1、研究目的在於探索教育規律,解決重要的教育理論和實際問題。

2、要有研究假設和對研究問題具體明確的陳述。

3、研究陪鎮方法要科學合理。

4、研究的創新性。

教育科學研究在實踐中的應用:

1、教學設計:教育科學研究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設計教學方案,包括課程內容和態亂祥教學方法的選擇。

2、教學評估:教育科學研究也可以幫助教育機構和教師評估他們的教學成果和進步,以便優化教學策略和課程安排。

3、學習行為研究:教育科學研究可以幫助了解學生的學習行為和習慣,從而設計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支持措施。

4、學生成績預測:教育科學研究可以通過數據分析預測學生的學習成果,從而提供更好的個性化教育。

5、教育政策制定:教育科學研究可以為政策制定者提供相關數據和建議,以便制定更有效的教育政策。



『肆』 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科學研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歷史法、實驗法、教育行動研究和教育敘事研究等。

教育行動研究,亦稱「教師行動研究",是指教師在現實教育教學情境中自主進行反思性探索,並以解決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強調研究與活動一體化,使教師從工作過程中學習、思考、嘗試和解決問題。

6.教育敘事研究

教育敘事研究是指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開展的教育研究,教師通過對有意義的校園生活、教育教學事件、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的描述與分析,發掘或揭示內隱於這些生活、事件、經驗和行為背後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教育信念,從而發現教育本質、規律和價值意義。

『伍』 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很多家長非常注重孩子的成長,優秀教師的教學理念有很多,教學方法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採用的辦法。以下分析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1

1.教學模式

(1)內涵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圍繞某一教學主題,形成相對穩定的、系統化和理論化的教學范型和活動程序。教學模式包含著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教學目標、操作程序、師生組合、條件和評價等要素,至於各要素的具體內容,則因教學模式的不同可能大有差異。任何教學模式都具有理論的簡約性和對現實過程的再現性兩大特徵。

(2)常見的教學模式

傳遞——接受教學模式、探究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微課教學模式等。

2.教學策略

(1)內涵

所謂教學策略,是指為達成教學目標而採用的一整套比較靈活的教學行為,它是教師在不同的教學條件下,為達到不同的教學結果所採用的方式、方法、媒體的總和。

(2)教學策略的分類

教學策略有很多種分類方法。如果按照信息加工的控制點來劃分,一般可以分為:替代性教學策略、生成性教學策略和指導性教學策略三種。

①替代性教學策略,是指教師選擇特定的教學內容,並將其組織安排好,然後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將其傳授給學生。在此過程中,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教師,而學生沒有主動性。

②生成性教學策略,是指鼓勵學生自主地形成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並對其進行組織、理解、強化和遷移,在教學中構建自己特有的教學意義。

③指導性教學策略,是指教師根據所學知識的復雜程度和難易水平以及學生的智慧水平,給學生提供學習指導。

(3)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

相對而言,教學模式屬於較高層次,規定著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比教學模式更詳細、更具體,受到教學模式的制約。在某個教學模式中,可以採用多種教學策略,同時,一個教學策略可用於多種教學模式中。

教學模式是一種比較定型的教學範式,一經確定,就相對穩定;教學策略則是比較靈活的調控技能,隨對象、目標的變化而調整變化。教學模式影響著教學策略的選擇,而教學策略的建構和使用有助於形成教學模式。

3.教學方法

(1)內涵

所謂教學方法,是指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師生在共同活動中所採用的手段。它既包括教師教的方法,也包括學生學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學的方法的統一。

(2)教學方法的分類

教學方法有很多種,我們認為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一是以語言文字為傳遞媒介的教學方法。這種以傳遞知識為主的教學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讀書指導法、練習法和檢查法等。

二是以實物為媒介的方法。這種教學方法除傳遞知識外,還具有培養實際操作能力的功能,它包括演示法、實驗法、參觀法、實習作業法和課堂討論法等。

三是新的綜合的方法。這種教學方法額創立都基於一些較新的教學思想,如「綱要信號圖示」教學法、發現法、暗示教學法、範例教學法等。

(3)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教學模式不同於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理論指導下具體的教學操作或手段,而模式則是能體現理論內容的各操作及其程序,教學模式是一套教學的程式化的操作系統,教學方法則可能是這一系統中的某一操作。

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2

什麼教學模式

1、注入式教育方法觀

注入式教育方法觀在中西方的封建社會及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早期,非常流行。在這種教育方法觀的指導下,教師從主觀願望出發,任意向學生灌注知識,無視學習主體——學生的能動作用,把學生視為被動的'裝知識的容器。

教師在教育中僅僅起到現成信息的載體和傳遞的作用,學生則起信息接受和儲存的作用,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阻止學生獨立思考,阻礙了學生主體性和個性的張揚。在教育關繫上,片面誇大教師的主導作用和主體地位,把學生看作是教育的客體,否認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師的權威和領導決定作用。

在教育與發展的關繫上,把教育的目的僅放在掌握知識層面。教育方法上,片面強調教師外在的注入、灌輸,讓學生死記硬背,不注重教師的啟發和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等。

2、啟發式教育方法觀

啟發式強調在生動活潑的教育活動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促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夠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實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結合。

3、新行為主義教育方法觀

這種方法觀源於新行為主義心理學的思想,是本世紀60年代後興起的一種教育理論,其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斯金納。

斯金納認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改變學生個體的行為以達到改變社會中所有的人的行為。他相信科學,主張嚴格的科學應用於人的行為研究,由此被稱為行為主義者。

4、人本主義的教育方法觀

人本主義的教育方法觀從尊重人的個性出發,強調師生之間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的建構,重視學生價值觀及人格的形成,有一定的進步作用。

但是,他們的這種方法觀又過於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作用,存在一定的缺陷。

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3

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以人為本的理念 現代教育強調以人為本,把重視人,理解人,尊重人,愛護人,提升和發展人的精神貫注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全方位。

二、全面發展的理念 以促進每一個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與完善,造就全面發展的人才為己任。 三、素質教育的理念 強調知識、能力與素質在人才整體結構中的相互作用、辯證統一與和諧發展。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和強化素質為基本教育目標,旨在全面開發學生的諸種素質潛能。

四、創造性理念 加強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並促進二者的結合與融合,培養創新、創業型復合性人才成為現代教育的基本目標。

五、主體性理念 它要求教育過程要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倡導自主教育、快樂教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和發展。

六、個性化理念 現代教育強調尊重個性,鼓勵個性發展,主張針對不同的個性特點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評估標准為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充分發展創造條件。

七、開放性理念 傳統的封閉式教育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全方位開放式的新型教育。

八、多樣化理念 它要求根據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管理體制的教育機構與部門進行柔性設計與管理,它更推崇符合教育教學實踐的彈性教學與彈性管理模式。

九、生態和諧理念 倡導「和諧教育」,追求整體有機的「生態性」教育環境建構。

十、系統性理念 形成的是一種社會大教育體系,促進教育良性運行與有序發展,以滿足學習化社會對教育發展的迫切要求。

閱讀全文

與研究教學方法和教學理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卡1卡2打電話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515
正確的取卡方法 瀏覽:79
香乾食用方法 瀏覽:868
用什麼方法可以快速學電腦打字 瀏覽:388
車坐墊後墊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993
主動學習的方法和步驟 瀏覽:787
川字紋怎麼消除簡單的方法 瀏覽:74
如何切雞塊方法 瀏覽:656
婦膚康噴霧劑使用方法 瀏覽:3
菜心的種植方法與注意事項 瀏覽:30
常青藤的養殖方法視頻 瀏覽:196
法定日薪計算方法 瀏覽:669
如何描述課堂管理方法 瀏覽:225
如何防住釣魚的方法 瀏覽:163
給木料開槽用什麼方法 瀏覽:930
玻璃棉卷氈計算方法 瀏覽:337
鑒別良惡性潰瘍的自查方式方法 瀏覽:184
一建建築施工成本分析方法 瀏覽:858
教師口才訓練朗讀技巧和發聲方法 瀏覽:1002
學生情緒訓練方法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