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對外漢語教學常見教學方法

對外漢語教學常見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3-11-06 01:56:06

⑴ 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1.圖示法
圖示法是指教學藉助掛圖或直接通過畫圖的方式來輔助教學。
圖示法具有直觀、生動、具體、快捷等特點,效果最為明顯。比如:在講聲母的發音部位、發音方法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發音器官示意圖,在圖上直接指出發音的部位及氣流的出處,用以代替齒齦、軟齶、舌尖、舌面等這些枯燥乏味的間介面頭描述。在講母音時,可以直接在母音舌點陣圖上標出母音舌位的高低、前後。對於聲調的講解,也可以採用五度標記法,把圖畫出來後清除明了,學生一看即懂。因此,凡是能用圖表示的教學內容,都應盡量採用圖示法。
2.演示法
圖示法具有靜的特點,而演示法具有懂的特徵。演示法同樣能達到直觀的效果,可以和圖示法結合使用,相輔相成。
在講漢語聲母的發音是,通過看掛圖可以知道其發音部位、氣流的出處,並知道其發音方法為塞音、塞擦音等,但究竟塞音、塞擦音是怎麼發出的,就需要演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如果沒有教師的演示,學生根本不會發語音。
演示法的運用,不僅限於做出正確的發音演示,還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靈活多變。如「吹紙法」:拿一張很薄的紙,放在嘴的前方,讓學生從發音時紙的顫動與否,體會送氣與不送氣的差別。
3.練習法
語言作為一種工具,與其他的工具一樣,只知道怎樣使用的道理還遠遠不夠,還得親自使用,並經歷一個由不熟到熟練,由不正確到正確的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首先教師要設計出科學合理而有效的練習方法給學生,使他們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這一點上緊密聯系學生的語言背景至關重要,對不同的學生需要區別對待。接著,在學生的聯系過程中,老師同樣很重要,他需要細致觀察學生的發音並即時指出錯誤幫助糾正。
4.對比法
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往往會受第一語言的影響對有的漢語發音混淆不清,發生偏誤,而對於他們的母語是怎樣影響漢語的學習的至今仍然是一個爭論的熱點。但是如果能很好地運用好對比法,即能讓學生清晰深刻地領悟漢語發音與他們母語發音的區別。
要運用好對比法,首先要選取適當的參照物。從留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教授漢語語音時,恰當的參照物應該是他們的母語以及他們熟悉的外語。此外,還可以從漢語本身的要素中選取適當的參照物。比如:在進行聲母的教學時,以下各組聲母可以互為參照物:b--p,d--t,g--k,m--n等。這是因為各組聲母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對比法還可以應用於不同語言中語音與書寫字母關系的比較。
5.誇張法
適當運用誇張的手法,擴大音與音、調與調之間的差別,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模仿漢語的發音。首先可以誇張板書,在教復合韻母時,結合發音口形a,o,e寫成大一點的a,o,e,使學生直觀地理解復合韻母中各母音開口度的不同。其次還可以誇大口形、延長音程、增大音量、加強音高對比等來幫助學生理解。
除了以上所述五種方法外,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還有引導法、誇張法、擴展法、自我觀察法、語音分析法、模式法等方法,各種方法之間也不是相互隔離的,而是相互貫通相輔相成的,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運用,同時也鼓勵創新。

⑵ 對外漢語中教學漢字的方法和技巧

對外漢語中教學漢字的方法和技巧

對外漢語中教學漢字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你知道嗎?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對外漢語中教學漢字的方法和技巧,歡迎閱讀。

1.抓住漢字本身的魅力教漢字

教師面對不同的漢字,可以採取不同的方式給學生演繹該漢字的形音義,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應該抓住漢字本身的魅力教漢字,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正確地了解漢字 的字形特點和性質,從而為以後進一步了解漢民族語言和思維文化打下基礎。抓住漢字本身的魅力進行漢字教學,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

1.1抓住字理教學

從漢字字形構成看,漢字的字形常常是對稱的,合體字大都可以一分為二,分出兩個一級部件。漢語的語素表意含蓄,而且同音語素多。漢字的字形很好地解決了漢 語語素的形音義結合問題,同音字多,但字形可以區別意義。抓住漢字的字理教學,可以讓學生真正理解漢字的形音義關系以及漢字字形內部的構成密碼,從而理解 漢語言的思維特點。這里說的字理,實際上包括形理、義理和音理。

比如"家"字,老師可以教學生從"宀"和"豕"這兩個部件認識"家"的結構,可以向直接解釋該字的意義及其讀音"jiā",用這一辦法,學生當時能很快明 白這個漢字的意思,但是隔一段時間,學生卻可能在寫的時候將"豕"這個部件最後的兩筆漏寫,或者將"宀"的下面寫上"犬"或"犭",這說明學生對"家"這 個漢字的字形還沒有完全理解。如果老師將"宀"和"豕"分別拆開再讓學生回憶:"宀"這個部件一般跟房子有關,"豕"本來是個象形字,就是豬的形象,所 以"家"的字形是房子("宀")的屋頂下有一頭豬("豕")的樣子。學生此時就會關心為什麼要這樣寫?上古時代,人們常以家中圈養的豬的數量來衡量家境是 否殷實,所以"家"字的本義是家室、家庭,又指家族,引申指住所,這些意思學生明白了,以後就不容易寫錯了。

運用漢字字理對形似字進行教學特別有用,比如學生常常將部件"訁"和"氵"寫錯,"請"常被寫成"清",有時部件"訁"還被寫成"冫", "認識"二字的"訁"就有學生這樣寫。該如何減少這樣的錯誤發生的機會呢?死記硬背當然也是一種方法,但從漢字字理的角度去解釋效果會更好:"請"的字形 左邊寫做"訁",表示這個字的意思跟語言、說話有關,而"清"字的左邊是"氵",表明這個字的意思跟水有關,"訁"和"氵"是代表兩個不同義類的部件。" 冫"這個部件表示冰涼,跟"氵"還不一樣,所以可以從左邊的部件代表的約定俗成的義類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所學習的漢字,從而在字形上理解該漢字的表意特色。

可能有人會說,現代漢字的字理已經非常弱了,所以在教學中很多漢字不一定能找到字理。其實,現代漢字也有自身的.構形、表意、表音規律,分析出這些規律,有 助於我們的漢字教學。比如"聽"字跟繁體字"聽"比,字形的表意性的確差了很多,但是,"聽"字筆畫少,易於書寫,而且是形聲字,右邊的"斤"本來是指斧 子一類的工具,但在這個漢字中是表音的部件,這也是字理,所以告訴學生不要寫成"斥"。

實際上,學生學習漢字時是非常希望能找到幫助他們快速記憶認讀該漢字的方法的,拆字法是一種常用的方法,比如中國人自己在介紹姓的時候常常這樣表達:" 胡"是"古月胡","張"是"弓長張"、"朱"是"丿(piě)未朱"、"章"是"立早章"等等。漢字的拆分也是有規律的,也要根據漢字自身的構形特點進 行,不能隨意亂拆。學生要掌握拆字法,就要在平時的學習中逐漸把握漢字的字形結構特點與表意、表音之間的關系,老師在教學中從字理的角度加強引導,學生的 這種能力就會形成得快一些。

1.2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教學突出形義關系

要讓從未接觸過漢字的學生分辨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是不現實的。如果告訴學生"山"是個象形字,學生可能會納悶,"山"字象形嗎?象形就應該有一定的圖 畫性,這個漢字好像已經找不到這樣的特徵了。象什麼形?的確,學生這樣的疑問是很正常的。但是我們還是要從象形字的角度去教他們,因為"山"這個漢字從古 字形到現代所用的字形之間有一條十分清晰的演變線索,學生知曉了這個漢字演變的軌跡以後,自然就會將"山"這個字形以及所代表的意義在腦海中聯系為一個整 體,下次重現時,無論先說意義還是先見字形,都能很快地將形義結合起來。再如"女"字,學生一定會覺得奇怪,為什麼要這樣寫?為什麼用這個字形來表示女 性?教師如果能寫出該字的小篆字形,並且解釋字形象一屈膝跪地的人形,古代女子地位低下,一般是雙手交叉下垂、低眉順眼的樣子,所以發展成今天所寫的字 形。這樣說明以後,學生就能理解"女"字的寫法了。又如,"男"字由"田"和"力"組成,因為中國古代以農耕為主,"田"指田地,"力"指一種用來耕地的 農具,男子的力氣大,耕地應該由他們來做,所以"男"的字形借這樣的意象來定型,從而表示男性的意義。"男"和"女"是兩個經常會看見和使用的漢字,所以 學生明白了字形與字義的關系後,有助於他們記憶這兩個漢字的寫法。

象形字、會意字的學習,從理解記憶的方式看,通過記形義關系,比記形音關系更容易,單從形音的角度去識記,一個個象形字、會意字在學生眼裡不過是一個個抽 象的符號,單憑這些抽象符號去記音,再加上同音字,就更增加學生識記漢字的難度了。而通過理解字形與意義之間的緊密聯系,再去記音,那麼字形就成了幫助學 生理解記憶該漢字音義的一個拐杖了。我們常常說漢字是漢語言文化的化石,其實主要還是指通過漢字的字形能窺見漢民族古代的思維方式和民俗文化。比如,古代 關於酒器的文字很多,我們就明白酒與古代人的生活是休戚相關的,以"女"為部件的漢字很多,而且意義可以分為褒義和貶義兩類,我們就知道古代社會對女性的 觀念,如此等等都說明漢字的字形還是蘊涵著豐富的意義的。象形字、會意字就是我們發掘漢字表意特性的根基,在教學中,讓學生逐漸知曉一些象形字、會意字的 表意取象,對他們形成漢字字感是極有利的。

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遇到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跟學生適當理清漢字的形義聯系時,學生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們以後對這些講解過形義關系的漢字記憶也 相對深刻得多。比如教"取"字時,先將這個漢字寫在黑板上,然後標出漢語拼音,大聲讀出發音,並讓學生跟讀,讓他們注意聲調,然後告訴他們"取"字的意思 是將東西從一個地方拿來,如"取錢"、"取包裹"等,然後問學生:你們知道這個漢字為什麼左邊是"耳",右邊是"又"呢?"耳"指耳朵,"又"指右手,是 不是這個字的意思跟手和耳朵有關呢?的確如此。在古代戰爭中,將士們常割取俘虜的左耳來計戰功,"取"字的本義是割取俘虜的左耳,以後才發展為今天使用的 意義。這樣,學生對這個漢字的字形記憶就有了具體的意義印象,然後再強調該漢字的結構是"耳"在左邊,"又"在右邊,記住是"又"(右手)取左耳。再如, 教學生"滅"字時,可以告訴學生"滅"字是個簡化漢字,這個字簡化得很不錯,在"火"上加一橫表示使火熄滅,從字形看,意義已經很清晰了。

一些由同一部件組成的"品"字結構的漢字,如"眾、森、品、晶"等,要強調結構特點與字義,不要寫成倒三角形的字。常用漢字中還有一些獨體字,以前是象形 字,但現在所表示的意義跟原來的造字本義完全不同,也就是說,今天使用的意義是假藉以後才有的,而且使用假借義後就一直固定下來表示假借義,以前的意義反 而消失不用了。如"我"、"它"、"其"、"也"、"且"、"雖"、"午"、"西"等,這一部分漢字對學生來說記憶起來是很困難的,因為這些字形與現在所 表達的意義之間找不到直接的形義聯系,只能通過形音去死記。如果學生到了中級水平,寫這些漢字還出錯的話,老師不妨適當詮釋一些字形的本義與字形之間的關 系,理清意義發展的脈絡,可能對學生識記這個漢字會有幫助。


;

⑶ 常用的對外漢語教學方法

2017年常用的對外漢語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貴在得法,但是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有哪些方法呢?為幫助大家對外漢語教學,我為大家分享對外漢語教學方法如下:

1、 直觀法

利用實物、圖畫、表格、示意圖、符號、公式等輔助手段,化抽象的定義為具體形象的圖示,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

例如講解趨向補語時,可以畫簡筆畫的房屋、樓梯、人物來表示“進來 、出去、進去、出來、上來、上去、下來、下去”等。

2 、情境導入法

教師通過一個具體情境的設置,通過問答、展示圖畫、講故事等方式,引導出要講的語法點。

例如本課要學表示完成的“了”,教師進教室就問一個學生:

教師:××昨天來了沒有?

學生:他昨天沒來。

教師:哦,他昨天沒來。××,你昨天去哪兒了?

這種閑聊其實是有意為之,在為該語法點教學做鋪墊。

3、 語境教學法

語法規則都是從一個個典型的語境中抽象出來的。與其空講規則,對學生雲里來霧里去地講解,不如再重新回到語境中去,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自己發現、總結語法規律,從而掌握語法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語境或創造語境。

課堂案例:

以副詞為例,副詞意義抽象,它們的意義體現在與句中以及前後句其他成分的關系中,體現在句子的內容與說話人的態度的關系中。例如“簡直”一詞,它常用來強調某種情況、狀態達到很高的程度,含有誇張語氣。但是,不說明說話人、行為者的主觀態度,就不能充分揭示為什麼它具有強調作用和誇張語氣。例如:

“媽媽平時總嘮叨我找對象的事,這次聽說有人要給我介紹,簡直不知道怎樣打扮我好了。”該句說明了“媽媽”天天急著讓我找對象,“簡直”的強調,誇張語氣也就突顯出來了。

4、 對比教學法

⑴漢外對比 如英漢對比:

I met her near the bookstore yesterday afternoon .

我昨天下午在書店附近遇見了她。

引導學生觀察漢英語句子中狀語位置的差異。

⑵漢語內部對比

有點兒 比較

貴:這兒的東西有點兒貴。 這兒的.東西比較貴。

便宜:這兒的東西比較便宜。

通過以上漢語句式的對比,引導學生理解“有點兒”常用於不如意的事情,而“比較”後面的形容詞好壞都能說。

⑶新舊知識對比

可先對比設疑,後進行講解。如講授動詞前加“一”出現在復句的第一分句的用法時,先不直接列出完整的例句,而是板書兩組片語:

找人問問 開門看看

找人一問 開門一看

然後請學生思考:每組中的兩個片語意思是否一樣?用它們造句時用法又是否相同?接著,教師進一步把片語補充完整:

馬丁要找人問問北京路怎麼走。

馬丁找人一問,就知道了到北京路該怎麼走。

我開門看看是誰來找我。

我開門一看,原來是小玉來找我。

最後啟發學生自己總結出:前者後面跟的是“問”或“看”的內容;後者後面跟的是“問”的結果或“看”後發現的情況。

5、 活動教學法

如練習“把”字句,同時也復習有關房間名稱和傢具名稱的詞彙。

教師先展示各種傢具(包括部分家用電器)的圖片,讓學生每人抽取一張粘貼在黑板上,然後在傢具圖片的下方寫上傢具的名稱。如:書桌、椅子、沙發、餐桌、床、衣櫃、洗衣機、電冰箱、電視機等等。遇到學生不會寫的,教師可以幫助書寫並註上拼音。

教師再展示一套住房的截面圖,讓學生說出其中各房間的名稱,如:客廳、卧室、廚房、書房等。然後教師讓學生假定自己是房子的主人,現在指揮搬家公司的工人擺放這些傢具。要用“請把??”這樣的句式。教師可先要求學生

A指揮工人把傢具搬到合適的房間里,

B進一步指揮工人把傢具放在房間里合適的位置上。

6、 智力游戲教學法

如操練“把”字句,集中練習“S+先(再)+把+O+帶(運、送)+過去(來)”這種句型。

⑴ 教師准備三張圖,分別畫有一隻虎、一隻豬和一筐白薯。

⑵ 教師告訴學生情景:

一個農夫帶著一隻虎、一隻豬和一筐白薯去集市。來到河邊,農夫租了一條小船,由於船很小,農夫每次只能把一隻動物或白薯帶過河。如果先把虎帶過去,留在岸邊的豬就會把白薯吃掉;如果先把白薯帶過去,留下的虎就會把豬吃掉。農夫用什麼辦法才能把三樣東西都帶過河去呢?

⑶ 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哪個小組先找到解決的辦法,並用“把”字句正確描述出全部過程,哪個小組就獲勝。

“把”字句對於漢語非母語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所以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多費心思,以上的教學方法效果真的超棒,既練習了句型,又不會讓學生覺得枯燥。

7、 演繹法

先展示語法規則,然後用實例說明語法規則,便於學生自行替換、生成和擴展。通常做法是把語法規則歸結為若干句型,把句型具體化為一些范句,先讓學生接觸范句,然後通過模仿、類比、替換、操練,讓學生掌握。

比如講“比”字句,教師可以先給格式1

A比B+形容詞

如“他比我高”;“今天比昨天熱”;“這件衣服比那件貴”;等等,並引導學生自己生成句子。

再給格式2:

A比B+形容詞+補語

如“他比我高一點兒”;“他比我高得多”;“他比我高12厘米”;等等,並引導學生造句。然後再給出“比”字句的其他形式以及否定的格式等。

8、 歸納法

先展示一定數量的例證(不能太少),進行大量的練習,然後引導學生從中概括出語法規則,必要時還可以推導出具有代表性的語法結構公式。

9、 演繹與歸納相結合

先採用演繹法,簡要揭示語法規則,然後通過大量的練習在初步掌握語法規則的情況下,再做進一步的歸納總結,加深對規則的理解。

;

⑷ 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13個小方法

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13個小方法

導語: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是在中國國內原有的對外漢語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下面我向大家介紹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13個小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圖表

在上課之前把聲母表、韻母表、聲調示意圖、拼音表等布置好。也可動態展示,即教師在課堂上隨著教學進度,一步一步地進行展示。如講聲母時,掛上聲母表,講韻母時,掛上韻母表。

板書展示

把本課要教的語音項目寫在黑板上。比如第一課教單韻母,就按教學步驟,逐個將aoeiuü橫寫在黑板的一定位置上。

板書時要注意韻母的直觀形象。可結合發音口型把aoe寫成a、o、e,適當誇大一點,使學生知道它們開口度的不同,便於掌握並模仿。

發音示範

把要學**的語音項目傳達給學生的聽覺器官。發音示範要正確、清晰,讓每個學生都聽得清,聽得准。開始階段可適當利用誇張的方法,延長發音過程。

口型示範

做口形示範可先用自己的手指指一下眼睛,示意學生看,然後指一下自己的嘴,讓學生看開口度、圓唇與否、嘴唇收攏或前突等演示動作。

發音部位

展示時應結合自己的口、舌、齒,讓學生明白發音部位,掌握口形和舌頭在發音時的准確位置。

發音示範

教師通過發音,將聲調的聲音形象傳達給學生的聽覺器官。發音示範是最基本的展示聲調的方法。在開始時,應當適當延長發音過程,強調音高的變化,給學生留下較深的印象。

五度聲調示意

利用五度聲調示意,給學生以聲調的視覺印象,幫助學生體會和掌握聲調音高的變化過程。

誇張聲調

教聲調時,因為五度聲調符號本身具有形象性,對漢語四聲的升降曲折做了形象化描繪,如果再花點心思,按四聲調值,標出四聲的高低升降,效果會更好一些,更能一目瞭然。

練**語音的'方法

練**是語音教學的中心環節,只有通過大量、反復的練**,學生才有可能理解和掌握正確的漢語發音。語音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發音練**,包括模仿練**和認讀練**等;一類是聽音練**,包括指辨、判別、填空等。在語音教學階段一定要聽辨和模仿並重。

認讀練**

學生自己讀出書面的材料。認讀練**也是一種發音練**。學生通過認讀鞏固語音訓練的成果,把漢字的音、形、義結合起來,把漢語詞語和句子的聲、韻、調結合起來,為進一步學**漢語打好基礎。

辨聲認讀

把容易認錯或讀錯的聲母或由這些聲母拼合的雙音節調整排列在一起,進行辨別聲母的認讀。

辯韻認讀

把學生容易認錯或讀錯的韻母或帶有這些韻母的雙音節調整排列在一起,進行辨別韻母的認讀。

辯調認讀

把聲韻母相同的音節按不同的聲調組合起來認讀。在辨聲、辨韻、辨調認讀的基礎上,再進行三聲變調、兒化、有輕聲音節的雙音節調整、短句、用漢字寫成的句子等的認讀。

;

⑸ 對外漢語教學方法有哪些

直觀法,演繹法,歸納法,對比法,情景導入法。

⑹ 對外漢語教學法語音教學最強篇

2017對外漢語教學法大全(語音教學最強篇)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有哪些方法呢?這些方法又有哪些特點和局限性?相信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都讀過劉珣先生那本《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其中對二語教學的主流方法做了詳細的論述。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對外漢語常用教學法解讀,希望對大家學習對外漢語教學有幫助!

一、認知派與經驗派教學法

1語法翻譯法1定 義

又稱“傳統法”或“古典法”,是以系統的語法知識教學為綱,依靠母語,通過翻譯手段,主要培養第二語言讀寫能力的教學法。

2語言學基礎

歷史比較語言學。認為一切語言都起源於一種共同的原始語言,語言規律是共同的,詞彙所代表的概念也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詞彙的語音和書寫形式。

3主要特點

① 以理解目的語的書面語言、培養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以及發展智力為主要目標,不重視口語和聽力的教學;

② 以系統的語法知識為教學的主要內容,語法教學採用演繹法,對語法規則進行詳細地分析,要求學生熟記並通過翻譯練習加以鞏固;

③ 詞彙的選擇完全由課文內容所決定,用對譯的生詞表進行教學,句子是講授和練習的基本單位;

④ 用母語進行教學,翻譯是主要的教學手段、練習手段和評測手段;

⑤ 強調學習規范的書面語,注重原文,閱讀文學名著。

4優點和缺點

優點:

① 語法翻譯法是第二語言教學法史上第一個完整的教學法體系,它強調對語法規則的掌握,注重學生智力的發展,

能較好的培養閱讀能力和翻譯能力,體現了理性派教學法的主要特點;

② 該法歷史最久,有很強的生命力。對我國的外語教學及對外漢語教學有較大影響。

缺點:

① 忽視口語教學和語音教學,缺乏聽說能力的訓練;

② 過分依賴母語和翻譯手段;

③ 過分重視語法知識的教學,死記硬背語法規則,不注重語義;

④ 教學內容枯燥無味或者過深過難(指經典文學作品);

⑤ 最根本的問題是不利於交際能力的培養。

2直 接 法1定 義

又稱“改革法”或“自然法”,19C末20C初產生於西歐,主要是法國和德國。與語法翻譯法相對立,是主張以口語教學為基礎,按幼兒習得母語的自然過程,用目的語直接與客觀事物相聯系而不依賴母語、不用翻譯的一種第二語言教學法。

2語言學基礎

認為語言是習慣,語言的運用是靠感覺和記憶而不是思維。

3主要特點

① 目的語與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聯系,教學中排除母語,排除翻譯,採用各種直觀手段用目的語學習目的語(第一批詞通過實物、圖畫或動作演示來講授),課堂教學常用扮演角色或演戲的方式;

② 不是先學習語法規則,而是靠直接感知,以模仿、操練、記憶為主形成自動的習慣;

③ 以口語教學為基礎,先聽說後讀寫。重視語音教學,強調語音、語調、語速的規范;

④ 以句子為教學的基本單位,整句學、整句運用,而不是從單音或孤立的單詞開始;

⑤ 以當代通用語言為基本教材,學習生動的、活的語言,而不是文學名著中典雅、已過時的語言。

4優點和缺點

優點:

① 打破了語法翻譯法獨霸天下的局面,並提出了一條截然不同的教學路子,活躍了學術思想,從而開辟了第二語言教學法研究這一新的領域;

② 直接法的許多主張,如與客觀事物直接聯系、句本位、以口語為基礎等原則,豐富了人們對第二語言教學規律的認識,對以後的聽說法、視聽法、自覺實踐法乃至功能法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開經驗派教學法的先河。

缺點:

① 過分強調了幼兒學習母語的規律,而對成年人學習第二語言的特點認識不足,對課堂教學的現實也考慮不夠;

② 強調口語教學,對讀寫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

③ 過分強調模仿,偏重經驗,對人的積極、主動學習強調不夠,忽視對語法規則的掌握;

④ 早期的直接法過分排斥母語,對母語在第二語言教學中的作用注意不夠;

⑤ 直接法對教師的言語技能要求太高,在實際操作中並非所有的教學單位都能做到。

3情 景 法1定 義

情景法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產生於英國的一種以口語能力的培養為基礎、強調通過有意義的情景進行目的語基本結構操練的教學法。情景法早期稱為“口語法”,代表人物為英國著名語言教育家帕默和霍恩比。

2語言學基礎

英國的結構主義,口語被認為是語言的基礎,准確的結構是說話能力的核心。

3主要特點

① 教學目的是對聽說讀寫四種言語技能的實際掌握,而言語技能又是通過掌握語言結構而獲得的;

② 語言教學從口語開始,教材先用於口頭訓練然後再教書面形式;

③ 課堂用語是目的語;

④ 新的語言點要在情景中介紹並操練;

⑤ 運用詞彙選擇程序,以確保基本詞彙的教學;

⑥ 按先易後難的原則對語法項目進行分級排列;

⑦ 在學生具備一定的詞彙語法基礎後,再進行閱讀和寫作教學。

4閱 讀 法 1定 義

產生於20C初,為英國著名語言教育家韋斯特所創立,又稱韋斯特“新法”。這是一種強調通過直接閱讀來培養閱讀能力的教學法。

2優 點

首次提出了以培養閱讀技能為主的單項語言技能訓練方法,並從理論和實踐方面對閱讀教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所提出的主張至今仍有重要參考價值。

3缺 點

過於側重閱讀技能的培養而忽視其他技能。

5自覺對比法 1定 義

主張通過母語與目的語的翻譯和結構對比,自覺掌握目的語的一種教學法。在20C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成為前蘇聯正統的外語教學法。自覺對比法是以直接法為對立面,客觀上成了語法翻譯法的繼承和發展。

2語言學理論基礎

蘇聯教育學思想;蘇聯的語言學、心理學理論。

3特 點

① 最重要的特點是依靠母語自覺進行翻譯對比,教學全過程都要用母語來講目的語,以充分利用學習者的母語知識和技能;

② 重視語言知識的教學,在語言規則的指導下進行實踐,強調先講解理論知識以避免盲目的實踐;

③ 在理解語言形式和意義的基礎上再進行模仿、練習。

④ 由分析到綜合,先學習構成句子的要素然後再學整句、課文,以免囫圇吞棗;

⑤ 以書面語為基礎,以文學語言為基本教材,不重視口語的教學,反對聽說領先。

4缺 點

過分強調翻譯對比和理論知識的講解,忽視操練和交際性練習,因而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習者的語言交際能力。

6聽 說 法 1定 義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產生於美國,強調通過反復的句型結構操練培養口語聽說能力,又稱“句型法”或“結構法”。

2語言學理論基礎

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主張對活的語言(口語)進行仔細的描寫分析不同語言間進行結構對比;因而該法強調第二語言教學要從口語開始、從教說話開始,通過掌握語言結構學會目的語。

3心理學理論基礎

行為主義心理學,主張把人和動物的行為都納入到刺激-反應的軌道中。

4特 點

① 聽說領先,口語是第一位的,書面語是第二位的,讀寫為輔;

② 反復操練,用模仿、重復、記憶的方法形成習慣;

③ 教學內容以組成語言的基本結構---句型為中心,通過句型練習掌握目的語;

④ 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語,盡量用直觀手段或藉助於情景、語境,直接用目的語理解或表達;

⑤ 對比母語與目的語以及目的語內部的語言結構,找出學習者的難點,以確定教學重點;

⑥ 嚴格、及時地糾正學習者的錯誤,避免養成錯誤的習慣;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手段如幻燈、錄音、電影、電視,從多種途徑強化刺激。

5優點和缺點

優點:

① 聽說法第一次自覺地把語言學和心理學理論作為教學法的理論基礎,使第二語言教學法建立在更為堅固的科學基礎之上;

② 聽說法有一套完整的教學法體系,提出了許多合乎第二語言教學規律的重要原則,至今仍被證明是正確的,並為人們所遵循。

缺點:

① 該法以行為主義心理學為基礎,把人和動物等量齊觀,否認了人的認知能力的能動作用。過分強調機械訓練不僅枯燥無味、引不起學習者的興趣,也忽視了學生語言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

② 結構主義語言學過分重視語言的結構形式而忽視語言的內容和意義,其結果,學習者也只能流利地說出一些正確的句子,但難以具備在一定的情境下進行語言交際的能力;

③ 聽說法可能使學習者產生閱讀、寫作能力差,缺乏語文素養、知識面窄的弱點,難以培養合格的外語人才。

7視 聽 法 1定 義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產生於法國的一種第二語言教學法。強調在一定的情景中聽覺(錄音)感知與視覺(圖片影視)感知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也叫“聖盧克法”。代表人物:古布里納和古根漢。典型教材:《新概念英語》。視聽法來源於直接法和聽說法。

2語言學理論基礎

結構主義語言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掌握了一種語言的結構就是掌握了該語言,主張對目的語結構進行科學分析和描寫。

3特 點

① 視覺感知和聽覺感知相結合;

② 語言和情景緊密結合;

③ 整體結構感知;

④ 先口語教學,後書面語教學;聽說領先,教材以對話為主,進行集中強化教學。

4優點和缺點

優點

① 主要貢獻在於廣泛使用聲、光、電技術手段和現代化設備,使語言與形象緊密結合;

② 強調整體感知並特別重視在情景中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習者運用目的語的能力,對後來的功能法有一定影響。

缺點:

① 主要是重視口語會話而忽視書面語的閱讀;

② 過分強調整體感知和綜合訓練而忽視對語言結構的分解和單項訓練;

③ 根本問題還在於所有結構法的共同弱點:只注重語言形式的掌握而未能著重培養語言交際能力。

8自覺實踐法 1定 義

主張學習者在自覺掌握一定的語言,流行於二十世紀的六十年代的前蘇聯。代表人物:前蘇聯心理學家別利亞耶夫。

2語言學理論基礎

蘇聯著名語言學家и.в.謝爾巴院士關於區分語言、言語、言語活動的學說,並根據這一學說將第二語言教學分為語言教學、言語教學、言語活動教學三個互相聯系的方面。

3特 點

① 自覺性原則;

② 實踐性原則;

③ 功能、情景、題材相結合的原則;

④ 口語領先原則;

⑤ 以句法為基礎的原則;

⑥ 綜合性原則;

⑦ 考慮母語的原則。

9認 知 法 1定 義

又稱認知符號法,產生於60年代的美國,代表人物是美國心理學家卡魯爾。主張在第二語言教學中發揮學習者智力的作用,通過有意識地學習語音、詞彙、語法知識,理解、發現、掌握語言規則,並能從聽、說、讀、寫方面全面地、創造性地運用語言。與聽說法對立,重新肯定了強調語法學習和發展智力的語法翻譯法,因而也被稱為“現代語法翻譯法”。

2語言學理論基礎

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理論,認為語言是一種受規則支配的體系而不是習慣體系,人類學習語言絕不能單憑模仿記憶,而是一種有意識、創造性的運用過程。

3心理學理論基礎

認知心理學,強調學習是一個感知、記憶、思維、想像的過程,是大腦抽象思維活動的結果,而絕不是簡單的刺激—反應和模仿、重復。

4特 點

① 在學習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習者智力的作用,強調通過觀察、記憶、思維想像等活動,內化語言的知識體系,獲得正確運用語言的能力;

② 強調在理解、掌握語法規則的基礎上,進行大量有意義的'練習,提倡演繹法的教學原則。反對機械模仿,同時也反對過多的知識講解;

③ 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培養學生強烈的學習信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強調以學生的活動和操練為主;

④ 聽說讀寫齊頭並進,從一開始就進行全面訓練,口語和書面語並重;

⑤ 適當使用學習者的母語,特別是進行母語與目的語的對比,可用母語解釋一些比較抽象的語言現象,以利於目的語的學習,但反對濫用母語;

⑥ 正確對待學習者的錯誤,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不可避免,對錯誤要進行分析,採取不同的處理辦法。反對有錯必糾,防止因糾錯過多使學習者怕出錯而影響到語言的運用甚至失去學習信心。

5優點和缺點

① 認知法把當代心理學的重要學派----認知心理學的理論用於第二語言教學。其最大的貢獻是更多地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第二語言教學。如強調對學習者和學習過程的研究,強調理解和有意義的操練,提倡以學習者為中心;

② 大大拓寬了語言教學理論研究的思路,使第二語言教學法走上了更為科學的道路。

二、 人本派與功能派教學法

1團體語言學習法 1定 義

這是一種採用小組集體討論的形式,教師和學生處於醫生和病人的關系並把學習過程看成是咨詢過程的第二語言學習方法,也稱為咨詢法。創立於60年代美國,代表人物為美國心理學家柯倫。

2語言學理論基礎

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整體學習觀,認為人類學習是完整的人的學習,語言學習是一個整體的學習過程,不僅是讓學生接受知識、培養能力,而且是既有認知思維的一面又有情感需要的一面,兩者需要協調一致。

3特 點

1、其最大特色是完全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的老傳統,充分發揮學生和主體作用。

2、重視人的主觀因素和學習心理特點,

3、注意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人際關系,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決定學習的內容和方式。

4缺 點

① 教師的指導作用發揮不夠,尤其是起步階段完全要求學生自己摸索,有時會事倍功半;而教學內容和方式一切由學生自己決定,從某種意義上說成了學生牽著老師鼻子走,又偏於另一個極端;

② 對教師要求太高,一般教師難以做到;

③ 團體語言學習法在教學中對用語言規則來指導言語交際活動、促進交際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

2默 教 法 1定 義

它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盡量少說話,盡量鼓勵學生多參與言語活動,從而使學生更有效地掌握運用第二語言的能力。是美國教育家加特諾在20世紀60年代首創。

2語言學理論基礎

布魯納“發現學習”的教育思想,認為學習應是解決問題式的、創造和發現式的活動,學生是主要的活動者而不是被動的聽話者;通過發現或創造而不是通過記憶與重復,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3特 點

① 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的學比教師的教更為重要,教服從於學。

② 教師的沉默是默教法的最大特點;

③ 充分利用直觀教具,使用彩色棒、彩色掛圖、指示棒以及實物、動作、手勢等手段,以代替教師的口頭講解;

④ 教師一般不改正學生的錯誤,作為一個中立的觀察者對學生的成功失敗不輕易表露自己的情緒,而是讓學生自己改正錯誤;

⑤ 強調學生之間的交互活動;

⑥ 口語領先,以句子為本位;先培養聽說能力,隨後培養讀寫能力;

⑦ 把詞彙看做語言學習的核心,將詞按功能進行分類,依照一定的順序學習。強調詞彙的選擇,用少量的詞創造大量的句子。

4優點和缺點

優點:

①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② 在課堂活動的組織方面,在間接發揮教師的指導和監督作用方面,在要求學生自己發現和檢驗語言規則方面,都有很多創造。

缺點:

① 過於強調教師少說話,教師的指導作用發揮不夠,不僅影響到語法知識的傳授,也影響到教師的示範;

② 過多地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語言規則,把很多時間花在探索、歸納上,對學習語言和掌握語言也未必很有幫助;

③ 對學生的錯誤不加以糾正,不利於學生的學習;

④ 默教法在語言技能的培養方面基本上受聽說法的影響,語言脫離社會語境,對語言的交際價值重視不夠。

3全身反應法 1定 義

強調語言學習行為的協調,通過身體動作教授第二語言,主要用於美國移民兒童的英語教育。

60年代初產生於美國,盛行於70年代,創始人是美國實驗心理學家阿舍爾。

2語言學理論基礎

以兒童習得第一語言的理論為依據。

3特 點

① 教學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但在發展學生的表達能力之前應先培養其對目的語的理解能力,也就是先進行充分的聽力理解訓練後才能轉入說的訓練;

② 通過全身動作的反應來訓練理解能力,有利於學習者掌握目的語;

③ 在學習者已准備好並有了說目的語的要求時,再讓他們開始學習說話,說的訓練也是從讓學習者向同學發指令開始;

④ 要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學生在不少焦慮的狀態下學習語言並有成就感。

4優點和缺點

優點:

全身反應法主張先理解後表達,通過動作指令學習語言,這是該法的一大特色,是對第二語言教學法的貢獻;

缺點:

對成人學習的特點注意不夠,對讀寫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而且用一般動作表達語義畢竟還受到一定的限制。

4暗 示 法 1定 義

強調通過暗示,開發人的身心兩方面的潛力,激發高度的學習動機並創造最佳學習條件,有意識的和無意識的活動相結合,讓學習者在放鬆而又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心理狀態下進行有效學習的教學方法。

由保加利亞精神病醫學家和心理學家、教育家羅扎諾夫於60年代中期創立。

2語言學理論基礎

現代心理學和生理學。

3教學原則

① 學習活動應有整個大腦組織參與;

② 教學中分析與綜合應同時進行;

③ 學習者的意識過程和超意識過程應同時地、不可分割地進行。

4特 點

① 布置舒適優雅的環境,創造輕松和諧的氣氛;

② 不僅要調動學習者有意識的活動,而且要通過各種暗示手段和形成的愉快輕松的心情,充分發揮無意識活動的作用,做到有意識和無意識活動協調發展,以挖掘學習者的學習潛力;

③ 通過教師和教學材料的威信以及學習者的稚化,建立高度自信心,鼓勵學生大膽運用目的語;

④ 在消除學習者的心理障礙、充分發揮其潛力的情況下,擴大語言材料的輸入量。

5自 然 法 1定 義

自然法所說的“自然”是指成功的第二語言習得的自然原則,是根據對自然環境中的母語習得和第二語言習得的觀察與研究,提出在非自然條件(即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地擴大對學習者的語言輸入、首先集中培養理解能力並強調通過習得掌握第二語言的教學方法。

該法的倡導者是美國加州大學西班牙語副教授特雷爾和美國語言教育家克拉申。

2語言學理論基礎

語言交際理論和克拉申的有關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即“輸入”的五個假說。自然法認為應當把培養用語言進行有效交際的能力、而不是把語法上的完美無缺作為初級語言教學的目標。

3特 點

① 以培養學習者的口頭和書面交際能力為教學目的,課堂活動全部用來進行交際;

② 強調理解的重要性,語言學習應從理解開始,加強聽和讀的活動,推遲口語表達;

③ 強調自然習得,課堂全部用於進行注重內容、注重信息交流的交際活動,給學習者提供語言習得的機會;

④ 一般不糾正學習者的錯誤,以免影響其表達的積極性,只有在筆頭作業中才糾正錯誤,並強調自我糾正;

⑤ 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優化學習情緒,降低情感過濾,根據學習者的需要和興趣確定教學內容。

4優點和缺點

優點:

1、自然法作為一種完全建立在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在各種教學法流派中獨樹一幟,使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得以運用於教學實踐,有其特殊意義。

2、該法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重視情感因素,主張課堂氣氛輕松愉快,體現了人本派教學法的特色;

3、它強調培養語言交際能力,強調教學過程交際化,這與交際法有共同之處。

缺點:

1、主要是過分強調了習得的作用,而對課堂教學條件下有意識學習的作用估計不足;

2、過分依賴尚未完全證實的“自然順序”假說,對教授語言結構、讓成人掌握語法規則的意義缺少認識;

3、在非目的語環境中,特別是非本族語教師很難不斷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輸入;

4、讓學習者為自己的學習負責,決定學習的進展速度,也並非每個學習者都能做到。

6交 際 法

1定 義

又稱“交際語言教學”,較早稱為“功能法”、“意念—功能法”,是以語言功能和意念項目為綱、培養在特定的社會語境中運用語言進行交際能力的一種教學法。

中心在英國,創始人為英國語言學家威爾金斯,代表人物還有英國的語言教育家亞歷山大、威多森,荷蘭的范埃克等,交際法最有名的教材是《跟我學》。

2語言學理論基礎

社會語言學,尤其是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的交際能力理論和功能主義語言學家韓禮德的功能語言理論和話語分析理論,以及威多森的語言交際觀。

3心理學理論基礎

人本主義心理學和心理語言學。交際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首先要分析學習者對第二語言的需要,通過“需要分析”選擇應該學習打的語言功能和語言形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決定都必須從學習者的需要出發。

3特 點

① 明確提出第二語言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創造性地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不僅要求語言 運用的正確性,還要求得體性;

② 以功能和意念為綱,根據學習者的實際需要,選取真實、自然的語言材料,而不是人為的教科書語言;

③ 教學過程交際化,交際既是學習的目的也是學習的手段,在課堂中創造真實的交際情景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並把課堂交際活動與課外生活中的交際結合起來;

④ 以言語交際的主要形式----話語為教學的基本單位,語音、詞彙、語法主要通過話語情景綜合教學,必要的句型操練也是為掌握話語能力服務的,並結合話語進行;

⑤ 單項技能訓練與綜合性技能訓練相結合,不排斥單項技能訓練,但要以綜合性訓練為主,最後達到在交際中綜合運用語言的目的;

⑥ 通常按話題螺旋式地安排語言材料,將功能與結構結合在話題之中,循序漸進地組織教學,每一話題有幾次循環,每次逐漸增加難度;

⑦ 強調言語交際的內容和信息的傳遞,不苛求語言形式,對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語言錯誤要有一定的容忍度,不影響交際的錯誤能不糾就不糾,盡量鼓勵學習者言語交際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⑧ 根據學以致用的原則,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專業的學習者進行“專用語言”的教學,突出不同交際目的和方式、不同交際范圍里所使用的目的語的特點。

;

⑺ 對外漢語各種教學法的對比

對外漢語各種教學法的對比

導語:對外漢語中的教學方法有很多,下面我進行各種方法的對比,歡迎參考!

1. 語法翻譯法與自覺對比法

相同點:(1)自覺對比法繼承了語法翻譯法的“語法為綱”,在教學原則上都強調語法教學,在教學方法上都重視用學習者的母語進行講解(2)重視學習者閱讀能力和翻譯能力的培養,強調閱讀原著和名著。

不同點:(1)產生年代及其代表人物:語法翻譯法源於拉丁語教學法,盛行於15—17世紀的歐洲,19世紀得到理論和實踐上的闡述,代表人物是德國語言學家奧倫多夫。自覺對比法盛行於蘇聯40年代以前。(2)理論基礎:語法翻譯法③語言學理論基礎:機械語言學或歷史比較語言學 認為所有語言同出一派④心理學理論基礎:官能心理學或聯想心理學。自覺對比法,蘇聯的教育學強調知識的作用,“知識-技能-熟巧”三段論;語言學理論:語言-言語-語言;心理學理論基礎:巴普洛夫的兩個信號系統學說(3)定義:語法翻譯法是以語法為基礎,用母語來教授外語的一種方法;自覺對比法是在同母語進行比較的基礎上,掌握系統的語言知識,經過大量的反復練習,最終達到熟巧的一種教學方法。(4)教學方式:語法翻譯法以語法教學為中心,強調系統語法的學習,著重詞法與句法的講解;對比翻譯法主張外語教學必須理論如語音、詞彙、語法、修辭等知識或規則先行,強調理解的模仿。(5)學習材料的選擇:語法翻譯法主張語言材料的`內容以能否突出某種語法形式為准,而自覺對比法主張學習所學外語國家的文學著作,即典範的文學語言。(6)學習內容:語法翻譯法以閱讀和書面翻譯為主,對語音練習和口頭表達,尤其是聽力和會話不做任何要求;自覺對比法主張先教文字,四會並舉,反對聽說領先。

總結:自覺對比法由古典的語法翻譯法脫胎而來,但它引進了對比這個概念,形成了既翻譯又對比的具有現代意義的新翻譯法。

2語法翻譯法與認知法

相同點:(1)都重視母語在教學中的使用(2)重視語法規則的學習

不同點:(1)產生年代及其代表人物:語法翻譯法源於拉丁語教學法,盛行於15—17世紀的歐洲,19世紀得到理論和實踐上的闡述,代表人物是德國語言學家奧倫多夫。認知法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代表人物為[美]卡魯爾 布魯納。(2)理論基礎:語法翻譯法③語言學理論基礎:機械語言學或歷史比較語言學 認為所有語言同出一派④心理學理論基礎:官能心理學或聯想心理學。認知法,語言學基礎: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言理論④心理學基礎:認知心理學,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以及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3)學習對象:語法翻譯法沒有什麼限制,認知法探討的是中學以上的成年人在本國的環境中學習外語的過程及其規律。(4)母語的使用:語法翻譯法主張運用學習者母語進行課堂教學,存在過分依賴母語的缺陷,認知法主張恰當得利用母語,,同時對母語和目的語進行對比分析。(5)教學重點:語法翻譯法以閱讀和書面翻譯為主,把翻譯作為教學目標;認知法主張聽說讀寫全面訓練,把培養語言能力放在教學目標的首位,反對機械模仿。(6)對待語言錯誤:語法翻譯法將錯誤歸咎於學習者沒掌握好語言知識和語法規則,認知法對錯誤進行有分析的的指導。(7)教學中心:認知法主張以學習者為中心,以自學為主(8)認知法主張運用電化手段,營造教學情景,提供學習者在各種情景中使用外語的機會,這是語法翻譯法所沒有的。 總結:認知法是一種經過改革的現代語法翻譯法,它把認知心理學理論、當代語言科學引進外語教學的方法體系,使之更加科學。

3直接法與聽說法

相同點:(1)排斥母語,要求教師盡量用目的語教學,也要求學習者直接用外語來思維和表達(2)注重模仿、聯系,形成習慣(3)重視口語教學(4)及時糾正錯誤,避免錯誤內容的反復刺激造成負面影響。(5)教師通過做動作使學習者理解所學詞語和句子

不同點:(1)直接法主張以句子為單位,進行學習和運用,通過類比、替換的方式造出新句,聽說法主張應以句型為中心,通過反復操練句型形成正確的類推(2)直接法堅持歸納途徑教語法原則,要求學習者先掌握語言材料,從感性材料中歸納語法規則,反對死記文法規則,聽說法主張對比語言結構,確定教學難點,但是過分重視機械訓練(3)直接法主張以當代通用語言為教材,聽說法由於過分注重語言結構形式,忽視了語言材料的內容和意義(4)產生年代及其代表人物:直接法產生於19世紀末的西歐,代表人物德國的貝力子、丹麥的葉斯珀森、英國的帕默、艾克斯利。聽說法產生於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美國,是現代外語教學史上理論基礎最雄厚的教學法,代表人物是弗里斯、拉多。

4直接法與視聽法

相同點:(1)兩者都排斥母語,主張用目的語教學,同時營造目的語的直接壞境,讓學生更容易掌握所學知識(2)重視口語教學,強調模仿練習

不同點:(1)產生年代及其代表人物:直接法產生於19世紀末的西歐,代表人物德國的貝力子、丹麥的葉斯珀森、英國的帕默、艾克斯利。視聽法產生於20世紀50年代的法國,代表人物是古根漢。(2)理論基礎:直接法主張仿照“幼兒學語”的方式和自然過程來設計二語教學過程,以順乎人類學語言的自然規律。建立語言和外界實物的直接聯系和模仿大人說話是幼兒習得母語的基本策略。心理學基礎:聯結主義心理學。受其影響,強調詞語與客觀事物的直接聯系,而不通過母語。視聽法語言學基礎:結構主義語言學;心理學基礎:行為主義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3)除了排斥母語外,視聽法還排除文字為中介,認為過分依賴文字元號而減弱對語音、語調、節奏等語言表達的練習(4)相較於直接法通過動作解釋詞語,視聽法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將聲音和圖像結合起來,創造較為真實的語言壞境,通過語言和形象的結合,利於理解和記憶。

5直接法與功能法

相同點:把學習的詞語同外部世界的具體事物直接掛鉤,創造一定的情景

不同點:(1)產生年代及其代表人物:功能法產生於70年代的西歐,創始人是英國語言學家威爾金斯,代表人物:[英]威爾金斯 亞歷山大 威多森 [荷蘭]范埃克(2)理論基礎:功能法,語言學基礎:社會語言學 功能語言學;心理學基礎:人本主義心理學(3)強調以語音功能和意念項目為綱,培養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在正確運用語言的同時還注重運用的得體性(4)語言教學從學習者的實際需要出發,確定學習目標選擇語言材料,並努力使教學過程交際化(5)對於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保持一定的容忍度(6)重視專業外語的教學,突出不同的領域、范圍所需目的語的教學,使教學更具有明確性和針對性。

;

⑻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方法的應用技巧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方法的應用技巧

導語:語法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實踐證明:機械練習、替換練習、擴展練習、詞語填空、劃線提問、對比設疑、交際練習等方法,在語法教學中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的漢語表達水平有積極意義。下面我分享對外漢語語法教學方法的應用技巧,歡迎參考!

語法教學是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核心,由於漢語沒有時態和詞形的變化,語法教學就更為繁雜。因此,絕大多數對外漢語教學的教材,在語音階段之後,都是以語法結構為綱進行編排的。即每課圍繞一兩個語法點進行,使外國學生逐步掌握漢語語法的特點及表達方式。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用適當的方法展示語法點,用適當的方法和技巧教授語法點,對提高學生的漢語表達水平極為重要。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機械練習法

機械練習目的是在簡單情景中加深學生對語法點的理解,並通過反復的、高頻率的機械練習,達到流利說出正確的漢語句子的目的。 例如:老師先大聲領讀三遍:我是留學生。(此句包含最簡單的主謂賓結構) 學生集體朗讀、同桌互相朗讀、個人自讀幾遍:我是留學生。 練習結構是:老師——學生——學生——學生——老師

學生不但掌握了最基本的漢語句式,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重復練習,糾正學生在語音、詞彙、語法方面的錯誤。從最簡短的`句式開始,隨著學生對漢語句式的熟悉和掌握,逐漸加入復雜的句型和結構框架。並且在練習過程中,不斷加快練習的頻率,達到脫口而出。

機械練習對學習任何語言都是必須的,尤其在學習語言的初級階段,只有經過大量的、反復的機械練習,才能掌握該語言最基本、最核心的句式。

二、替換練習

教師用所學語法點寫出一個標準的句子,然後給出替換的詞語,再由學生

替換出新句子的方法。

例如:

我 騎自行車 去 長城。

坐火車 廣州。

乘飛機 上海。

坐輪船 武昌。

替換練習也經常用在漢語復句的學習中,譬如練習(如果??就??)

老師:如果明天下雨, 學生:我們就不去爬山了。 如果明天刮風, 我們就不賽籃球了。 如果晚上停電, 我們就不上課了。

替換練習也可以認為是一種不完全的重復練習,不僅適合句型學習,還有利於復習學過的詞語。在實際練習中,教師要掌握好練習速度和替換詞語的難度。一般速度可以略快一些,這樣可以使學生精力集中,訓練學生的反映能力,提高練習的效率。替換詞語要具體、難度要適當,既復習鞏固學過的詞語,又使替換練習正常進行下去。

三、擴展練習法

進行擴展練習。 通過不斷添加新詞語,增長句子的長度,以達到使學生能流利說出包括所學語法點的語句。具體方法是教師給予詞語提示,由學生

例如:老師:飯 學生:飯 喜歡 喜歡吃中國飯 瑪麗 瑪麗喜歡吃中國飯 ??

擴展練習即可以是短語,也可以是句子;既可以師生互練,也可以同桌相互問答。

例如:學生甲: 去食堂, 學生乙: 吃午飯。 去郵局, 買郵票。

去操場, 打籃球。

去機場, 接朋友。

去書店, ??

去銀行, ??

擴展練習的優點是在特定的語境中,使學生加深對所學語法點的理解,培養學生用漢語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為生活中實際的、有意義的交際打下基礎。

四、詞語填空法

這是語法教學中最常用的手段和方法,用此法可以練習漢語數量詞搭配、動賓搭配、定中結構、狀中結構等。

例如:教師說出一個名詞,學生迅速添上數量詞。

老師:飛機 學生:一架飛機

詞典 一本詞典

地圖 一張地圖

漢語課 一節漢語課

教師說出一個動詞,學生快速搭配合適的賓語。

老師:鍛煉 學生:鍛煉身體

克服 克服困難

節約 節約時間

參觀 參觀博物館

教師說出一個名詞,學生迅速添加定語,定語可以是限定性的,也可以是修飾性的。

老師:電影 學生:中國電影 好看的電影 朋友 美國朋友 漂亮的朋友 民歌 鄉村民歌 優美的民歌 餅干 蘇打餅干 美味的餅干

詞語填空法用途非常廣泛,漢語助詞“的、地、得、著、了、過”,連詞“還、再、又”都是留學生容易混淆的語法難點,只有經過大量的填空練習,才能准確掌握他們的用法。

五、劃線提問法

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一個句子,然後用彩色粉筆在句子下方依次劃線,要求學生對劃線部分提問:

例如:喬治坐8路公交車去商場買衣服。

要求學生依次用誰、幾(多少)、哪兒(什麼地方)、什麼(東西)提問,並說出完整的疑問句:

1、誰坐8路公交車去商場買衣服?

2、喬治坐幾路公交車去商場買衣服?

3、喬治坐8路公交車去哪裡買衣服?

4、喬治坐8路公交車去商場買什麼?

教師在講授特指問句時,用劃線提問法效果較好。特指問句還包括用“多長”、“多大”、“多高”、“多寬”、“多遠”、“多大歲數”等提問的句子。劃線提問法,有利於訓練學生對特指疑問句的熟練掌握。

六、對比設疑法

通過新舊知識的對比來講授某些語法點,是教師常用的方法。對比的方式有不少,可以比大小、高矮、長短、顏色??,對於一些復雜的語法現象,教師先對比設疑,後進行講解,常常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講授動詞前加“一”出現在復句的第一分句這一語法現象時,教師先板書兩組片語:

甲組:找人問問 乙組:開門看看 找人一問 開門一看 然後請學生思考,每組中的兩個片語意思是否一樣?用它們造句時用法是否相同?學生討論後,教師把片語擴成句子。

甲組:大衛要找人問問去郵局怎麼走。

大衛找人一問,就知道了去郵局怎麼走。

乙組:我開門看看是誰來找我。

我開門一看,原來是瑪麗來找我。

最後,啟發學生自己總結出:每組的前句表達“問”、“看”的內容,每組的後句表達“問”的結果、“看”後發現的情況。這種講授新知識前,進行對比設疑的方法,可使學生形成一種懸念,急切地、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更牢固地掌握新知識。

七、交際練習法

教師在課堂上利用或創造交際環境,使學生把所學語法點運用於實際交際中。這是語言學習的最高境界,也是語法學習的最高目的。交際練習的特點是真實,教師問生活中的真實問題,要求學生給予真實的回答。

老師:大衛,這個星期天你到哪裡去了?

大衛:我去逛超市。

超市裡有什麼? 有食品、服裝、百貨。 你買了什麼好吃的? 我買了燒雞、麵包、啤酒、巧克力。

;

⑼ 對外漢語拼音教學怎麼教

一、教學對象: 零基礎的留學生11個
二、教學內容:
1、聲母b p m f/ d t n l /g k h、韻母a o e i u v/ai ei ao ou的讀音以及部分以上聲韻母拼合的音節的讀音;
2、某些由以上聲韻母拼合起來的簡單漢字(八、不、大、馬、你、女、白、口、
好、五)以及英文釋義;
3、四種聲調(一二三四聲,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的讀法;

4「你好」的讀法、音變、釋義

三、教學目標:
1、了解什麼是漢語的聲母、韻母、聲調、音節;
2、掌握11個聲母
6個韻母的讀音,以及聲母韻母拼合後的音節讀音;
3、認識幾個簡單漢字的讀音以及意思
4、掌握四個聲調的讀法;
5、掌握「你好」的讀法
四、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a、本科所學所有聲母韻母以及所學聲韻母拼合音節的讀音;
b簡單漢字的讀音;
c、四種聲調的讀法; d、
「你好」的讀法
2、難點:
a、英語發音與漢語拼音發音的區別:b、b和p、ao和o、i
和ei的發音要區別;(p、t的發音用手勢演示或者將小紙片對准口一段距離看法音時變化的方法進行區別於b d的發音)
c、單韻母i/u/v
變音節;
d、聲調三聲的讀法(先降後升);e
「你好」的讀法中「你」要由三聲變成二聲,即音變
五、教學方法
講——練法、情境法、游戲法、演示法
六、教具
小鏡子、演示文稿、拼音板、拼音圖片、寫有聲母韻母的便利貼、正面是拼音以
及漢字,反面是相應圖像的紙片
七、教學過程:
1、導入:講述法翻譯法介紹漢語拼音的聲母、韻母、聲調、音節,以「你好」

⑽ 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方法
一、圖示法
圖示法具有直觀、生動、具體、快捷、簡便的特點,效果最為明顯。比如:在講聲母的發音部位、發音方法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發音器官示意圖,在圖上直接指出發音的部位及氣流的出處,用以代替齒齦、軟齶、舌尖、舌面等這些枯燥乏味的間介面頭描述。在講母音時,可以直接在母音舌點陣圖上標出母音舌位的高低、前後。對於聲調的講解,也可以採用五度標記法,圖一畫出來,學生一看就懂,易於模仿,易於掌握,真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因此,凡是能用圖表示的教學內容,都應盡量採用圖示法。
二、演示法
圖示法具有靜的特點,而演示法具有動的特徵。它們都有直觀這一特點,但又各有長處,可以相輔相成,在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互相配合,發揮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講漢語聲母的發音時,從圖上可以知道其發音的部位、氣流的出處,並知道其發音方法為塞音、塞擦音等,但究竟塞音、塞擦音是怎樣發出的,這就非演示不可。語音教學是口耳之學,這是與語法、詞彙的學習不同的一點。因此,演示法在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說,沒有教師的演示,學生根本學不會語音。演示法的運用,不限於僅僅是做出正確的發音演示,還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靈活多變,以加強教學效果。比如,學生很難掌握送氣音與不送氣音的差別,老師就可以針對這一點採用演示的方法:拿一張很薄的紙,放在嘴的前方,讓學生從發音時紙的顫動與否,體會送氣與不送氣的差別。也可以讓學生拿自己的掌心對著口腔,體會氣流的強與弱。實踐證明,這樣的演示學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
三、練習法
語言作為一種工具,與其他的工具一樣,只知道怎樣使用的道理還遠遠不夠,還得親自使用,並經歷一個由不熟練到熟練,由不正確到正確,由不快捷到快捷這樣一個反復練習的過程。練習法在語言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而語音學習尤其需要練習。沒有練習的語音教學就等於紙上談兵。作為教師,在練習過程中的角色既是指導者又是設計者。所謂指導,是指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隨時指出其發音上存在的問題,並結合運用其他的方法,如演示法等,引導其正確發音。這樣指導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就象有些歌唱演員,雖然聽了許多歌,也知道發聲的原理,可就是唱不好,不知道自己的毛病在哪兒,需要聲樂老師的專門指導。從練習的設計來看,則需要根據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設計出靈活多樣、生動活潑、切實有效的練習方式,並最終形成一套科學、完整、系統的訓練程序。
四、比較法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事物。人們認識事物的時候,總是要自覺不自覺地運用「比較」這一思維方式。比較會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更加清楚、准確、深刻、全面。在漢語語音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比較這一方法。要運用好比較法,首先要選取適當的參照物。從留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教授漢語語音時,恰當的參照物應該是他們的母語以及他們熟悉的外語。之所以要選取母語及熟悉的外語作為參照物,一是因為他們比較熟悉這兩種語言的語音系統和特點,二是因為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他們常常會受到這兩種語言尤其是母語語音的干擾和影響。用它們作為參照物,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漢語語音系統和特點的認識,又可以較好地消除它們對學習漢語語音的干擾。此外,還可以從漢語本身的要素中選取適當的參照物。比如:在進行聲母的教學時,以下各組聲母可以互為參照物:b和p,d和t,g和k,m和n等等。這是因為各組聲母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除了這種有同有異的聲母可以互為參照物以外,還可將b和l,f和d等等互為參照物,它們不論在發音方法上,還是在發音部位上都毫無共同之處,這樣的比較不是毫無意義,它可以加深對它們在發音方法和發音部位區別和認識,從而加深對每個音的發音特徵的認識。比較法在語音教學中運用十分廣泛,不但可以應用於語音之間的相互比較,還可以應用於不同語言中語音與書寫字母關系的比較。如漢語拼音、日語中的羅馬字與英文字母都採用了拉丁字母,但這三種語言,有時相同的音用不同的字母表示,有時同一個字母又表示不同的音。如,字母z,漢語拼音讀[ts],日語羅馬字讀[dz]、[dз],而英語讀[z]。在教學中,通過相互比較,可以引起學生的充分注意,以避免混淆。
五、實踐法
留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語言的時間與他們的業務時間相比,只佔少部分。因此如何幫助他們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加快漢語學習的進度,加深對漢語掌握的程度,就成為一個必須充分重視的問題,換句話說,就是要充分開展業余漢語實踐活動。實踐法在課堂上運用,是指語音的教學盡量與「用」的目的結合。比如:可把單純的音素、聲調等的訓練與語言中具體的詞、句的讀音練習結合起來。此外,還可以採用特定的情景教學。比如,通過情景進行語調教學,效果可以明顯提高。實踐法在課堂外的運用,是指引導他們在生活中隨時隨地地用漢語進行交際,如購物、問路,與朋友交談,看中國電視、電影、錄象,甚至用漢語表演話劇、小品、相聲等等。實踐法的運用和練習法相似,都是反復運用學習過的東西。但實踐法又有其特殊性,即它並不都是重復已學過的內容,它常常會遇到許多沒有學過的東西,正因為如此,實踐法給學生造成的困難比一般重復性練習要大。但這並不是什麼壞事,可以給他們一個感性認識,為以後的學習做鋪墊,有時還可以造成「懸念」,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實踐法具有其他方法所不能取代的作用,語言進入實際運用後,和具體的思想、感情、情景、表情結合起來,能成為活的語言,有生命力的語言,它是任何模擬的語言都代替不了的,也只有這樣的語言才是真正具有交際功能的語言。比如:四聲的變調在日本留學生的語音學習中是一大難點,在課堂上學習了「很勇敢」、「美好」、「種馬場養有五百匹好母馬」這些例子的變調是遠遠不夠用於交際的,只有在實踐中經常反復使用才能熟練掌握,運用自如。
六、趣味法
實踐已經證明,興趣是學習的一大動力。人們對感興趣的人和事有著強烈的求知慾,因而在學習它的時候,學的快、學得好、學得牢。使語音教學生動有趣的方法很多,如可以採用編繞口令、講笑語、唱漢語歌等多種形式。在運用這些形式時,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使枯燥乏味的東西變得饒有趣味,使難於掌握的東西變得易學好記。還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進程穿插採用,使課堂氣氛有張有弛,既緊張嚴肅,又輕松活潑。上述這六種方法,有時可先後交替使用,有時可同時結合採用,這其中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死板的模式。究竟怎麼具體運用,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要從學生和教學的實際出發,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提高

閱讀全文

與對外漢語教學常見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體育舞蹈少兒教學方法論文 瀏覽:62
采購運營技巧和方法 瀏覽:242
天才計算方法和技巧 瀏覽:820
自己灌雞蛋香腸的方法和步驟 瀏覽:699
短視頻數據研究方法 瀏覽:687
泡蜂蜜水的正確方法 瀏覽:511
迅羽使用方法 瀏覽:940
牛乳檢測蛋白質的方法叫什麼 瀏覽:180
快速綁鉤方法圖解 瀏覽:756
瞼黃瘤的治療方法 瀏覽:707
如何找蚝油方法 瀏覽:277
切斷木頭最簡單方法 瀏覽:607
ph值的計算方法 瀏覽:313
手機殼自己製作方法 瀏覽:288
水泥路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693
汽車發電機檢修及測量方法 瀏覽:382
輕食食用方法 瀏覽:364
前車燈的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943
搓澡棉的使用方法 瀏覽:986
白板投影儀使用方法 瀏覽: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