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語義特徵分析的方法

語義特徵分析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3-11-04 19:50:08

❶ 對外漢語教學漢語語法的五種分析方法

對外漢語教學漢語語法的五種分析方法

現代漢語語法的五種分析方法是語法學基礎里很重要的一個內容,漢碩考研必考內容, 我在這里把最簡略的內容寫在下面,闡釋中心詞分析法、層次分析、變換分析法、語義特徵分析法和語義指向分析的具體內涵。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對外漢語教學漢語語法的五種分析方法,歡迎閱讀。

1中心詞分析法

分析要點

1.分析的對象是單句;

2.認為句子又六大成分組成——主語、謂語(或述語)、賓語、補足語、形容詞附加語(即定語)和副詞性附加語(即狀語和補語)。

這六種成分分為三個級別:主語、謂語(或述語)是主要成分,賓語、補足語是連

帶成分,形容詞附加語和副詞性附加語是附加成分;

3.作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詞;

4.分析時,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詞作為主語和謂語,讓其他成分分別依附於它們;

5.分析步驟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決定有無連帶成分,最後指出附加成分。

標記

一般用║來分隔主語部分和謂語部分,用══標注主語,用——標注謂語,用~~~~~~標注賓語,用()標註定語,用[ ]標注狀語,用< >標注補語。

作用:

因其清晰明了得顯示了句子的主幹,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個句子的脈絡,適合於中小學語文教學,對於推動漢語教學語法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

還可以分化一些歧義句式。比如:我們五個人一組。

(1) 我們║五個人一組。

(2) 我們五個人║一組。

總結:中心詞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於某些詞或片語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義關系。

局限性:

1.在一個層面上分析句子,層次性不強;

2.對於一些否定句和帶有修飾成分的句子,往往難以劃分;

如:我們不走。≠我們走。

封建思想必須清除。≠思想清除。

3. 一些由於句子的層次關系不同而造成的歧義句子無法分析;

如:照片放大了一點兒。 咬死了獵人的狗。

2層次分析

含義:

在分析一個句子或句法結構時,將句法構造的層次性考慮進來,並按其構造層次逐層進行分析,在分析時,指出每一層面的直接組成成分,這種分析就叫層次分析。

朱德熙先生認為,層次分析不能簡單地將其看作是一種分析方法,而是應當看做一種分析原則,是必須遵守的。(可以說說為什麼)

層次分析實際包含兩部分內容:一是切分,一是定性。切分,是解決一個結構的直接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而定性,是解決切分所得的直接組成成分之間在句法上是什麼關系。

基本精神:

1.承認句子或句法結構在構造上有層次性,並在句法分析上嚴格按照內部的構造層次進行分析;

2.進行分析時,要明確說出每一個構造層面的直接組成成分;

3.分析時只管直接成分之間的語法結構關系,不管間接成分之間的語法結構關系或句法結構中實詞與實詞之間的語義結構關系;

優越性:

1. 注意到了句子構造的層次性;

如: 他 剛 來 我們 便宜 他 了

│ │__│ │ │___│

│___│ │_____│

他 剛 來 我們 便宜 他 了

__ _______ ____ ___________

___ ___ ____ _____

2. 有效地分化了歧義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句子;

如:照片 放 大了 一點兒。

_1_ ________2_________ 1-2 主謂關系

__3___ () ___4___ 3-4 述賓關系

_5_ _6_ 5-6 述補關系

照片 放 大了 一點兒。

_1_ ________2__________ 1-2 主謂關系

_3_ ______4_______ 3-4 述補關系

__5__ ___6___ 5-6 述補關系

3.發現新的語法現象,揭示新的語法規律;

如: 父親的 父親的 父親 父親的 父親的 父親

(a) _______1 ______ __2__ (b) ___1___ ______2______

按(a)切分,意思是「祖父的父親」,即曾祖父;按(b)切分,意思是「父親的祖父」,也是指曾祖父——二者意義一樣。

到底哪種是正確的劃分方法呢?

如果要表達: 老師的 孩子的 同學

姐姐的 岳父的 侄子

我們就只能: _______1_______ __2__

通過考察,我們會發現類似「N的+N的+N」,由指人的名詞自相組合而成的偏正結構內部有極強的規律性,按照(a)來劃分是合理的。

而「父親的父親的父親」出現(a)(b)均可的現象則是一種巧合,這就類似於:

1*7+3 = 7+3 = 10 (正確的運算)

1*7+3 = 1*10 = 10 (不正確的運算)

7+3*1 = 7+3 = 10 (正確的運算)

7+3*1 = 10*1 = 10 (不正確的運算)

注意問題:(可以叫切分的原則)

1. 切分句子不能根據語感和語音停頓;

2. 每一層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組成成分,如果不是單詞,則必須能在別類句法結構中在現;

如:很 有辦法

_1_ __2___

3. 每一層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組成成分,它們之間組合所依據的規則在語言中必須有普遍性;

如:張三 喝 啤酒

__1__ ____2____

4.一層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組成成分,彼此組合起來,在意義上必須跟原先結構所表現的意思一致。

局限

1.它只能揭示句法結構的構造層次和直接組成成分之間的顯性語法關系,即語法結構關系,不能揭示句法結構內部所隱含的語義結構關系:

如:我 在 房頂上 發現了 他。

_1_ 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____3______ _____4_______

_4__ __5___ __6__() __7__

由此並不能看出,是「我」在房頂上,還是「他」在房頂上,亦或是「我」和「他」都在房頂上。

2. 層次分析對有些現象只能做出描述,並不能做出解釋:

如:木頭桌子 質量 ——→ 桌子質量

羊皮 領子大衣 —/ → 領子大衣

3變換分析法

產生:

在語言中存在著大量的由於句中實詞與實詞之間的語義結構關系不同而造成的種種有意思的現象,特別是歧義現象。要揭示這種隱含在句子里邊的實詞與實詞之間的語義結構關系就得尋求新的分析方法,因此,變換分析法產生。

原則:

1. 作為一個合格的變換,一定得形成一個變換矩陣;

2. 在變換矩陣中,左邊作為原句式的一個個實例,形式必須相同,語法意義也必須一致;

3. 在變換矩陣中,右邊的作為變換式的一個個實例,形式必須相同,語法意義也必

須一致;

4.變換矩陣中每一橫行左右兩側的句子,即每一橫行作為原句式的實例和作為變換式的實例,其共現詞之間的語義結構關系必須保持一致;

5. 矩陣中每一橫行左右兩側的句子,即每一橫行作為原句式的實例和作為變換式的實例,二者在語法意義上的差別一致。

作用:

1.變換分析法最直接的作用是可以有效地分化歧義句式;

如: 咬死了 獵人的狗 咬死了獵人的 狗

(a) ___1___ ___2____ (b) _____1______ _2_

(a):動詞 + 補語(了)+ 名詞1 + 的 + 補語(了)

—→ 把 + 名詞1 + 的 + 名詞2 + 動詞 + 補語(了)

咬死了獵人的狗 —→ 把獵人的狗咬死了

(b): 動詞 + 補語(了) + 名詞1 + 的 + 名詞2

—→ 是 + 指量名2 + 動詞 + 補語(了) + 名詞

咬死了獵人的狗 —→ 是那條狗咬死了獵人

2. 變換分析的運用更有助於我們把語法研究引向深入,揭示更多的語法規律;

① 雙賓結構的遠賓語不能有表示佔有領屬關系的偏正結構充任;

② 現代漢語里不用「被」「給」一類字的受事主語句有一個特點,即受事主語不能是人稱代詞;

③ 使用程度副詞「還」的「比」字句,除了表示比較外,還能表示比擬;而使用程度副詞「更」的「比」字句則不可以;

④ 表總括的程度副詞「都」,強調表示「都」後面所說的性狀或情況適用於它所指向的某個集合中的每一個個體。

局限:

可以分化歧義句,但是不能解釋造成歧義的原因。

如:樓上演著戲。 樓上坐著人。

這兩句話同屬於「名詞[處所] + 動詞 + 著 +名詞」的句式,詞類的序列相同,內部構造層次和結構關系也相同,但卻表達不同的語法意義。

4語義特徵分析法

產生:

由於變換分析的局限,並不能解釋為什麼句子格式相同——詞類序列相同,內部構造層次相同,每一層面的直接組成成分之間的語法結構關系相同,卻會產生歧義,我們才採用語義特徵分析法來解決問題。

如上述:樓上演著戲。(a) 樓上坐著人。(b)

經過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兩句都屬於「名詞[處所] + 動詞 + 著 +名詞」的句式,可是動詞表示的語法意義卻不相同:

(a)式: 名詞[處所] + 動詞 + 著 +名詞 ——動詞表示活動,表動態

(b)式: 名詞[處所] + 動詞 + 著 +名詞 ——動詞表示存在,表靜態

所以(b)類動詞都有「使附著」的`意味,這樣就可以搞清楚歧義的產生了。

關於語義特徵:

語義特徵原是語義學中的概念,指的是某個次在意義上所具有的特點。我們分析和描寫詞的語義特徵,主要有三個目的:從某個特定的角度對某一個語義類進行再分類;凸顯同屬於一個語義類的不同詞語之間的差異;用來區別看似同義實際並不同義的詞。

語法學中所講的某一小類實詞的語義特徵是指該小類實詞所特有的、能對它所在的句法格式起制約作用的、並足以區別於其他小類實詞的語義內涵或語義要素。

這里有兩層含義:

1.如果離開具體句式,單純從詞彙角度概括一些詞的語義特點,那不一定有句法上的價值;

2.某些實詞是否具有某種語義特徵,只有結合具體的句法格式才能確定並概括得到。

因此,語法研究中的「語義特徵」,是著眼於分析、概括處於同一句法格式的各個實例中的同一關鍵位置上的實詞所共有的語義特徵。

關於語義特徵分析

所謂語義特徵分析,是指通過分析某句法格式的各個實例中處於關鍵位置上的實詞所具有的共同的語義特徵,來解說明代表這些實例的句法格式之所以獨具特色、之所以能與其他同形句法格式相區別、之所以只允許這一部分詞語進入而不允許那一部分詞語進入的原因。

語義特徵分析為進一步分化同形句式,為根據句法研究的需要對同一類實詞劃分小類,提供了更為可靠的句法、語義依據,因此語義特徵分析無疑使語法研究朝著形式和意義相結合的方向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5語義指向分析

關於語義指向和語義指向分析

語義指向,按其狹義的理解,是指句中某個句法成分與哪一個成分之間有語義關系,即只是指舉重的某個成分在語義上跟哪個成分發生最直接的關系。

如: 他熱熱地炸了一盤花生米。 (a)

他高高興興地炸了一盤花生米。(b)

他脆脆地炸了一盤花生米。 (c)

(a)(b)(c)三句的格式完全相同,表面上看,他們彼此的差異只是具體作狀語的詞不同;可在語義上,各句的狀語在語義上所直接聯系的成分是不同的——(a)中「熱熱地」指向謂語動詞「炸」,(b)中「高高興興地」指向施事主語「他」,(c)中「脆脆地」指向賓語成分「花生米」。

通過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語義指向來揭示、說明、解釋某種語法現象,這種分析手段就稱為「語義指向分析」。

需要考慮的問題

1. 前指還是後指?

所謂「前指還是後指」是說那句法成分在語義上是指向它前面的句法成分還是指向它後面的句法成分。

如:我 和 他 先後 去廣州 參加一個會。

↑______↑___∣ [指前]

我 先後 去過廣州 和 福州。

∣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後]

我 和 他 先後 去過廣州 和 福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前/指後]

2.指向句內成分還是句外成分?

如:我很好。——謂語「好」指向句內成分「我」

他被客氣地邀請進了會議室。——狀語「客氣地」在語義上指向句外成分

3. 指向名詞性成分還是謂詞性成分?

如:我才做。 (a)

我才做第二道題。(b)

我才做三道題。 (c)

我才做完。 (d)

以上四個句子,副詞「才」都做狀語,且都為後指,但各自的語義指向卻不同——(a)中副詞「才」指向謂詞「做」;(b)中副詞「才」指向謂詞「做」的受事名詞性成分「第二道題」;(c)中副詞「才」指向數量成分「三道」;(d)中副詞「才」指向表示行為動作結果的謂詞「完」。

4.指向施事,還是受事,還是工具,還是處所,還是其他?

如果某個成分是屬於指向名詞性成分的,就得考慮那個成分是指向施事,還是受事,還是工具,還是處所,還是別的什麼。

如:砍光了。(a)

砍累了。(b)

砍鈍了。(c)

這三個述補結構其補語都是指向名詞性成分的,可是各自的語義指向卻是不同的——(a)的補語「光」指向「砍」的受事;(b)的補語「光」指向「砍」的補語施事;(c)的補語「光」指向「砍」工具。

語義指向分析的作用

語義指向分析結實了句法成分在語法上和語義上的矛盾,指明了句法成分之間,特別是間接的句法成分之間語義上的種種聯系,從而可以比較合理地解釋句法結構和語義結構之間復雜的對應關系。

1.可以進一步幫助分化歧義句式:

如:他有一個女兒,很驕傲。

┌他有一個女兒,他很驕傲。

—→∣

└他有一個女兒,他女兒很驕傲。

2.為解釋某些語法現象提供了一種新的角度

如:砍光了。

砍累了。

砍鈍了。

3.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課題,引起我們的思考,從而有助於開闊語法研究的思路,將語法研究引向深入。


;

❷ 語義分析的三種方法是語義指向、語義特徵、語義成分,這三種分析方法有什麼不同

語義指向實例:
砍光了
砍累了
砍鈍了
砍快了
砍疼了
砍壞了
從格式上看,以上各例都是「動+形+了」述補結構。但是,其補語成分的語義所指細分析起來會發現它們各不相同。請看:
砍光了[補語「光」在語義上指向「砍」的受事,如「樹砍光了」。]
砍累了[補語「累」在語義上指向「砍」的施事,如「我砍累了」。]
砍鈍了[補語「鈍」在語義上指向「砍」的工具,如「這把刀砍鈍了」。]
砍快了[補語「快」在語義上指向「砍」這一動作本身,如「你砍快了,得慢點兒砍」。]
砍疼了[補語「疼」在語義上有時可指向「砍」的受事,如「把他的腳砍疼了」;有時可指向「砍」的施事的隸屬部分,如「砍了一下午,我的胳膊都砍疼了」。因此這是一個有歧義的結構。]
砍壞了[補語「壞」在語義上有時可指向「砍」的受事,如「別把桌子砍壞了」;有時可指向「砍」的工具,如「他那把刀砍壞了」。因此這也是一個有歧義的結構。]
以上所說的區別,就是補語語義指向的不同,即補語在語義上指向哪兒各不相同。可見所謂語義指向就是指句中某一成分在語義上跟哪個成分直接相關。通過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語義指向來揭示、說明、解釋某一語法現象,這種分析手段就稱為語義指向分析法。
語義指向分析面面觀

不是所有的句法成分都有必要去考察它的語義指向,如「吃蘋果」,就沒有必要去考察「蘋果」的語義指向。根據語法研究的需要,有下列三種句法成分的語義指向值得考察:(一)補語,如上面所舉的例子。(二)修飾語,特別是狀語,例如:
(1)他早早地炸了盤花生米。
(2)他喜滋滋地炸了盤花生米。
(3)他脆脆地炸了盤花生米。
這三句話,就格式上看完全相同,所差只在作狀語的詞不同:例(1)用「早早地」,例(2)用「喜滋滋地」,例(3)用「脆脆地」。然而其語義指向各不相同:例(1)「早早地」在語義上指向謂語動詞「炸」,例(2)「喜滋滋地」在語義上指向「炸」的施事「他」,例(3)「脆脆地」在語義上指向「炸」的受事「花生米」。(三)謂語,例如:
(4)他很好。
(5)昨天還很好,今天他怎麼就病倒了?
例(4)謂語「很好」在語義上指向「他」;例(5)這一復句里的前一分句「昨天還很好」雖是個主謂結構,但謂語中心「很好」並不指向作主語的「昨天」,而指向其主體「他」。「他」在「很好」所在的分句里沒有出現。
以上三種句法成分雖不相同,但有共同點,那就是都是「說明成分」——補語是補充性說明成分,狀語是修飾性說明成分,謂語是陳述性說明成分。

語義指向是指句法成分的語義指向,但是有些詞,如副詞,它只能作狀語,因此有時我們也可以徑直說「副詞的語義指向」(意即副詞作狀語時的語義指向)。

對於句法成分的語義指向可從以下諸方面去考察:
一、是指前還是指後,即是指向它前面的成分,還是指向它後面的成分?例如:
(1)張三和李四都只吃了一片麵包。
例(1)里的「都」和「只」都是副詞,都是作狀語,但是,「都」指前,即「都」在語義上指向它前面的成分「張三和李四」,而「只」則指後,即「只」在語義上指向它後面的成分「一片麵包」。
二、是指向句內成分還是指向句外成分?某個句法成分在語義上通常指向句內某個成分,例如:
(2)他把餅干吃光了。
例(2)謂語中心「吃」在語義上指向其施事「他」,補語「光」在語義上指向「吃」的受事「餅干」,所指都在句內。有時所指也可在句外。例如:
(3)剩下的肉隨隨便便地炒了盤木須肉。
例(3)狀語「隨隨便便地」在語義上是指向「炒」的施事,而這個施事沒有在句中出現。
三、是指向名詞性成分,還是指向謂詞性成分,還是指向數量成分?請看實例:
(4)我只看看。
(5)我沒吃什麼,只吃了個蘋果。
(6)蘋果我只吃了三個。
副詞「只」在例(4)、(5)、(6)中都是作狀語,但語義指向有區別:在例(4)里指向動詞「看看」,在例(5)里指向名詞「蘋果」,在例(6)里指向數量成分「三個」。「只」的語義指向會受語境的影響而所指不同,例如:
(7)我沒干什麼,只玩兒電子游戲了。
(8)我沒吃什麼,只吃了一個麵包。
(9)麵包我吃得不多,只吃了一個麵包。
例(7)「只」在語義上指向述賓結構「玩兒電子游戲」,由於「只」在這里指向謂詞性成分,所以如果將名詞性賓語「電子游戲」刪去,說成(10):
(10)我沒干什麼,只玩兒了。
句子仍然成立,不影響基本意思的表達。例(8)「只」在語義上指向名詞「麵包」,只因為這樣,允許將數詞「一」刪去,說成(11):
(11)我沒吃什麼,只吃了個麵包。
甚至,在一定的語境下,動詞性成分「吃了」都可以刪去,說成(12):
(12)我沒吃什麼,只麵包而已。
例(9)「只」在語義上指向數量成分,所以句中的數量成分「一個」不能刪去,而可以刪去名詞「麵包」,說成(13):
(13)麵包我吃得不多,只吃了一個。
甚至,可以將動詞性成分「吃了」刪去,說成(14):
(14)麵包我吃得不多,只一個。
四、如果是指向名詞性成分,那麼它是指向主要動詞的施事,還是受事,還是工具,還是處所,還是別的什麼?例如:
(15)這個坑兒挖淺了。
(16)我挖累了。
例(15)、(16)里的補語「淺」「累」都只能指向它前面的成分,也都只能指向名詞性成分「坑兒」「我」,但二者又有區別,「淺」指向「挖」的受事(嚴格說「坑兒」是「挖」的結果,但也可看作廣義的受事),而「累」則指向「挖」的施事。

❸ 語法學分析的基本方法

現代漢語語法的五種分析方法
現代漢語語法的五種分析方法是語法學基礎里很重要的一個內容,老師上課也會講到,我在這里把最簡略的內容寫在下面,希望能對2017漢碩考研學生的專業課學習有所幫助 詳細闡釋中心詞分析法、層次分析、變換分析法、語義特徵分析法和語義指向分析的具體內涵:了解更多的漢碩考研信息、資料加丹丹老師Q。依舊義烏散散劉思伊爾
一. 中心詞分析法:
分析要點:
1.分析的對象是單句;
2.認為句子又六大成分組成——主語、謂語(或述語)、賓語、補足語、形容詞附加語(即定語)和副詞性附加語(即狀語和補語)。
這六種成分分為三個級別:主語、謂語(或述語)是主要成分,賓語、補足語是連 帶成分,形容詞附加語和副詞性附加語是附加成分;
3.作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詞;
4.分析時,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詞作為主語和謂語,讓其他成分分別依附於它們;
5.分析步驟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決定有無連帶成分,最後指出附加成分。 標記:
一般用║來分隔主語部分和謂語部分,用══標注主語,用——標注謂語,用~~~~~~標注賓語,用()標註定語,用[ ]標注狀語,用< >標注補語。
作用:
因其清晰明了得顯示了句子的主幹,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個句子的脈絡,適合於中小學語文教學,對於推動漢語教學語法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
還可以分化一些歧義句式。比如:我們五個人一組。
(1) 我們║五個人一組。
(2) 我們五個人║一組。
總結:中心詞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於某些詞或片語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義關系。
局限性:
1. 在一個層面上分析句子,層次性不強;
2. 對於一些否定句和帶有修飾成分的句子,往往難以劃分;
如:我們不走。≠ 我們走。
封建思想必須清除。≠ 思想清除。
3. 一些由於句子的層次關系不同而造成的歧義句子無法分析; 如:照片放大了一點兒。 咬死了獵人的狗。
二. 層次分析:
含義:
在分析一個句子或句法結構時,將句法構造的層次性考慮進來,並按其構造層次逐層進行分析,在分析時,指出每一層面的直接組成成分,這種分析就叫層次分析。
朱德熙先生認為,層次分析不能簡單地將其看作是一種分析方法,而是應當看做一種分析原則,是必須遵守的。(可以說說為什麼)
層次分析實際包含兩部分內容:一是切分,一是定性。切分,是解決一個結構的直接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而定性,是解決切分所得的直接組成成分之間在句法上是什麼關系。 基本精神:
1. 承認句子或句法結構在構造上有層次性,並在句法分析上嚴格按照內部的構造層次
進行分析;
2. 進行分析時,要明確說出每一個構造層面的直接組成成分;
3. 分析時只管直接成分之間的語法結構關系,不管間接成分之間的語法結構關系或句
法結構中實詞與實詞之間的語義結構關系;
優越性:
1. 注意到了句子構造的層次性;
如: 他 剛 來 我們 便宜 他 了
│ │__│ │ │___│
│___│ │_____│
他 剛 來 我們 便宜 他 了
__ _______ ____ ___________
___ ___ ____ _____
2. 有效地分化了歧義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句子;
如: 照片 放 大了 一點兒。
_1_ ________2_________ 1-2 主謂關系
__3___ () ___4___ 3-4 述賓關系
_5_ _6_ 5-6 述補關系 照片 放 大了 一點兒。
_1_ ________2__________ 1-2 主謂關系
_3_ ______4_______ 3-4 述補關系
__5__ ___6___ 5-6 述補關系
3.發現新的語法現象,揭示新的語法規律;
如: 父親的 父親的 父親 父親的 父親的 父親 (a) _______1 ______ __2__ (b) ___1___ ______2______
按(a)切分,意思是「祖父的父親」,即曾祖父;按(b)切分,意思是「父親的祖父」,也是指曾祖父——二者意義一樣。
到底哪種是正確的劃分方法呢?
如果要表達: 老師的 孩子的 同學
姐姐的 岳父的 侄子 我們就只能: _______1_______ __2__
通過考察,我們會發現類似「N的+N的+N」,由指人的名詞自相組合而成的偏正結構內部有極強的規律性,按照(a)來劃分是合理的。
而「父親的父親的父親」出現(a)(b)均可的現象則是一種巧合,這就類似於: 1*7+3 = 7+3 = 10 (正確的運算)
1*7+3 = 1*10 = 10 (不正確的運算)
7+3*1 = 7+3 = 10 (正確的運算)
7+3*1 = 10*1 = 10 (不正確的運算)
注意問題:(可以叫切分的原則)
1. 切分句子不能根據語感和語音停頓;
2. 每一層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組成成分,如果不是單詞,則必須能在別類句法結構中在現;
如:很 有辦法
_1_ __2___
3. 每一層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組成成分,它們之間組合所依據的規則在語言中必須有普遍性;
如:張三 喝 啤酒
__1__ ____2____
4.一層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組成成分,彼此組合起來,在意義上必須跟原先結構所表現的意思一致。
局限性:
1.它只能揭示句法結構的構造層次和直接組成成分之間的顯性語法關系,即語法結構關系,不能揭示句法結構內部所隱含的語義結構關系:
如:我 在 房頂上 發現了 他。
_1_ 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____3______ _____4_______
_4__ __5___ __6__() __7__
由此並不能看出,是「我」在房頂上,還是「他」在房頂上,亦或是「我」和「他」都在房頂上。
2. 層次分析對有些現象只能做出描述,並不能做出解釋:
如:木頭 桌子 質量 ——→ 桌子質量
羊皮 領子大衣 —/ → 領子大衣
三.變換分析法:
產生:
在語言中存在著大量的由於句中實詞與實詞之間的語義結構關系不同而造成的種種有意思的現象,特別是歧義現象。要揭示這種隱含在句子里邊的實詞與實詞之間的語義結構關系就得尋求新的分析方法,因此,變換分析法產生。

❹ 現代漢語的語法分析方法有哪些

語法分析包括詞法分析和句法分析。
句法分析有中心詞分析法和層次分析法,
此外還有語義分析和語用分析。
語義分析包括語義指向分析、語義特徵分析和語義成分分析。

❺ 現代漢語中的句子分析法有哪些具體怎麼分析

主要有(一)句子成分分析法
(二)層次分析法
(三)其他句子分析方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又稱「中心詞分析法」,是傳統語法學使用的句子分析方法。
①句子分析就是分析一個句子(單句)的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有六種——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
②詞與句子成分之間存在對應關系,短語中只有聯合短語和主謂短語可以直接充當句子成分。
③主語和謂語是主要成分,賓語和補語是次要成分,定語和狀語是附加成分。
把主謂短語看作句子,認為句子總是由主謂短語充當。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成分時,就叫做「小句」或「句子形式」;將非主謂句稱作「無主句」。
④偏正短語要先找出其中的中心語,述賓短語或述補短語要先找出其中的謂語中心詞。
在分析過程中:
首先將句子分為主語部分和謂語部分,找出全句的主要成分——主語和謂語;
再看謂語由哪種動詞充當,以及後面跟著的賓語和補語;
在主語部分找出附加在主語前面的定語,在謂語部分找出附加在謂語前的狀語。

例如分析「未來幾十年裡,地球能源將面臨嚴重的短缺問題」。
第一步:找出主要成分
未來幾十年裡,我們生活的地球能源將面臨嚴重的短缺問題。
第二步:找出次要成分
未來幾十年裡,我們生活的地球能源將面臨嚴重的短缺問題。
第三步:找出附加成分
[未來幾十年裡],(我們生活)的地球能源[將]面臨(嚴重)的(短缺)問題。
層次分析法,又稱「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對句法單位(包括短語和句子)的直接成分進行結構層次分析的方法。由於切分過程中盡可能採用二分,所以層次分析法又稱作「二分法」。
語法從表面上看是線性排列的符號序列。線性排列是指按照時間先後順序說出或寫出的形式。但是語法結構卻是有層次性的,層次是指句法單位在組合時所反映出來的不同的先後順序。
表層的線性關系背後暗含著隱性的層次關系。小的語法單位是大語法單位的組成部分,大的語法單位是由小的語法單位組合而成的,本身又可以成為更大語法單位的組成部分。
語法結構的每個層次一般直接包含比它小的兩個語法單位,這兩個小的語法單位就是直接成分。每一個直接成分又可以包含更小的直接成分。
例如:
我們 進行 社會 調查 分析過程
|主||____謂_______|
|_述 | 賓____ |
|_定)中 | 更多例子

層次分析法就是逐層將一個句法單位(聯合短語等由多個直接成分組成的短語除外)切分成兩個直接成分,直到不能再切分為止的句子分析方法。
層次分析法的分析過程主要包括兩個步驟:第一步是切分結構層次,第二步是確定結構關系。
例如:
他 去年 去 了 一趟 美國。 分析過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謂關系
|___||______________| 狀中關系
|________| |__| 述賓關系
|_| |___| 述補關系 更多例子
切分過程中應注意:
①第一步切分非常重要,第一步切分不當,後面便容易全都切錯。
②必須逐層切分,直至分析出每個實詞,語素不需要切分。
③為避免切分過程中的遺漏,一般採用從左到右、從上到下、逐塊切分的分析步驟。
層次分析法中常用的圖解表示法是切分法、組合法和樹形圖。
①切分法
切分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將所要分析的短語或句子作為一個整體,從大到小,逐層切分。
例如:
申奧 成功 有助於 中國 的 改革 與 開放。 分析過程
|_ 主 __| |______ 謂 ________________|
|主| |謂| |_述_ |______ 賓___________|
|__ 定_)_ 中_______|
| 聯 + 合 |

②組合法
組合法是把所要分析的短語或句子切分到單詞,然後從小到大,依次組合起來。例如:
他 弟弟 在 北京 念 大學 分析過程
|_定中_| |_介賓_| |_述賓_|
| |____狀中____|
|_____主謂______|
③樹形圖
樹形圖是把有關的結構分析用豎線和斜線連接起來,從而顯示出句法單位內部的結構關系。例如:
S
/ \
主語 謂語
/ \ / \
偏 正 述 賓
| | | |
取暖 設備 出現 故障 分析過程

(三)其他句子分析方法
1、變換分析
2、語義特徵分析
3、語義指向分析
變化分析是通過移位、添加、刪除、替換等方法來考察兩種句法結構之間的關系和變換規則的分析方法。 變換分析著眼於句法結構的外部分析,考察具有內在聯系的不同句法結構之間的聯系。例如:
A、台上坐著主席團
B、台上演著梆子戲
C、山上架著炮
三個例句包含的詞類相同(處所名詞+動詞+助詞+名詞),排列順序相同,內部層次關系相同,但是A句表示靜態意義(台上有主席團)、B句表示動態意義(梆子戲正在上演)、C句既可表示靜態意義(山上有炮),也可表示動態意義(山上正在架炮)。
下面我們通過變換分析法分析三個句子。
A句可以變換為「主席團坐在台上」。類似的例子如:
門口站著人—→人站在門口 床上躺著人—→人躺在床上
黑板上寫著字—→字寫在黑板上 牆上掛著畫—→畫掛在牆上
B句可以變換為「台上正在演梆子戲」。類似的例子如:
外面下著大雨—→外面正在下大雨 操場上放著電影—→操場上正在放電影
教室里上著課—→教室里正在上課 隔壁打著電話—→隔壁正在打電話
C句既可以按照A句模式變換,也可以按照B句模式變換。
山上架著炮—→炮架在山上/山上正在架炮
類似的例子如:院牆外修著馬路—→馬路修在院牆外/院牆外正在修馬路
通過變換分析,不但將內部層次關系相同的「台上坐著主席團」、「台上演著梆子戲」、「山上架著炮」區別開來,而且分化了類似「山上架著炮」的歧義。
語義特徵分析是分析和概括同一句式中處於相同位置上的詞所共有的語義特徵的分析方法。例如:
A類:
他贈了幅國畫給我—→他贈給了我一幅國畫
學校獎了三千元給他—→學校獎給了他三千元
B類:
我買了斤香蕉給他—→*我買給了他一斤香蕉
我要了個名額給他—→*我要給了他一個名額
A類句子與B類句子都是連謂句,內部層次結構相同,但表達的語義不同:
A類句子包含兩個動作,但說的是同一件事情(「贈國畫」和「給我」是國畫由他轉移到我的過程)。B類句子也包含兩個動作,但說的彼此分離的兩件事情(「我買了斤香蕉」和「給他」互相分離的兩個過程)。
A類句子與B類句子的不同關鍵在於動詞語義特徵上的差別。
A類句子中的「贈、獎」具有「給予」的語義特徵,而沒有「取得」的語義特徵。B類句子中的動詞「買、要」具有「取得」的語義特徵,而沒有「給予」的語義特徵。
語義指向是指句法結構中的某一成分在語義上指向相關的另一個成分。
語義指向分析就是通過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語義指向來解釋和說明某一語法現象的分析方法。
通過語義指向分析,可以把一個狹義同構的句式分化成語義不同的句式。
例如,同為「動詞+形容詞+了」的述補結構,其補語的語義指向各不相同。
砍光了(補語指向「砍」的受事,「樹砍光了」)
砍累了(補語指向「砍」的施事,「我砍累了」)
砍快了(補語指向「砍」這一動作的本身,「你砍快了,得慢點砍」)
砍鈍了(補語指向「砍」所利用的工具,「刀砍鈍了」)
砍壞了(補語指向工具或受事,「他把刀砍壞了」、「桌子砍壞了」)
砍疼了(補語指向受事或施事的隸屬部分,「把他的腳砍疼了」、「忙了半天,胳膊都砍疼了」)
語義指向分析的主要作用是在語法形式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語義解釋,揭示句法成分之間在語義上的種種聯系,使許多從形式上看來完全相同的結構分化為在語義上並不完全相同的結構。

閱讀全文

與語義特徵分析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6年級算式的簡便方法 瀏覽:778
克垢使用方法 瀏覽:606
體育舞蹈少兒教學方法論文 瀏覽:62
采購運營技巧和方法 瀏覽:242
天才計算方法和技巧 瀏覽:820
自己灌雞蛋香腸的方法和步驟 瀏覽:699
短視頻數據研究方法 瀏覽:687
泡蜂蜜水的正確方法 瀏覽:511
迅羽使用方法 瀏覽:940
牛乳檢測蛋白質的方法叫什麼 瀏覽:180
快速綁鉤方法圖解 瀏覽:756
瞼黃瘤的治療方法 瀏覽:708
如何找蚝油方法 瀏覽:278
切斷木頭最簡單方法 瀏覽:609
ph值的計算方法 瀏覽:314
手機殼自己製作方法 瀏覽:288
水泥路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694
汽車發電機檢修及測量方法 瀏覽:382
輕食食用方法 瀏覽:364
前車燈的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