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談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進行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方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從學生角度出發,基於學生的數學水平,利用情境材料、問題設置等方法,指導學校獨立思考。由啟發式教學的含義可以看出,啟發式教學重在利用某種介質,如問題、情境等,牽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思維被喚醒,從而更為主動的學習。這與傳統的數學教師灌輸、講解的教學方式有很大的不同。運用啟發式進行教學也是凸顯新課改中以生為本的理念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實踐中發現,利用啟發式教學,能助力於調動學生主動性;能助力於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等。那麼,應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展開啟發式教學呢?
一、創設教學情境,啟發學生思維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是古代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為了充分啟發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在情境的選擇中,多設計一些疑問情境、問題情境,讓學生達到心裡想求通,但又不通;想說又不知道怎麼說的狀態。這也就是孔子所說的「憤」和「悱」。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學生的思維才會得到發展。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時間》這一課時,筆者創設了如下教學情境:同學們,數學王國的小精靈很想和大家一起上數學課。有一次,國王批准了,於是,小精靈起了個大早,就是為了很大家一起上一節難忘而又開心的數學課。喲,小精靈真是准時,鈴聲一響,就到教室了。同學們看一看這位小精靈是什麼時間到教室的呢?(出示真實的掛鍾,讓學生試著說出上課的時間)在這個案例中,數學教師以童話故事情境啟發學生思維。等到數學教師描述完後,學生開始看著掛鍾,思考應該怎麼准確說出時間。掛鍾上有時針、分針、秒針,由於還沒有正式進入學生,學生想要表達出時間,但又不知道如何表達。但是,小學生都想說出小精靈來到教室的時間,證明自己的能力。由此可見,數學教師利用情境成功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後續教學中,數學教師可以牢牢抓住學生的興趣點,一點一點為學生揭秘。
二、設計啟發性問題,調動學生思考
每一節課都會有重點內容,或者是學生難懂的問題。數學教師可以以此作為啟發點,設計啟發性問題,充分調動學生思考。在設計啟發性問題時,應該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題目不宜太難。一般而言,太難的問題對於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容易讓他們產生畏難情緒,即認為這太難了,我思考了也做不出;二是題目也不能太容易、簡單。過於簡單的問題學生不用經過思考就能得出答案,這使問題本身失去了應有的價值;三是要與課本知識緊密相連。由於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很難發現知識間的聯系點,因而設計的啟發問題應與課本相關為宜。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兩位數加一位數》這一課時,筆者設計了如下問題:背景:超市中有很多吸引人的物品,玩具熊23元,光頭強15元,旺仔小餅干6元,飲料7元。依據這個背景,筆者設計了以下問題:1. 小明想買玩具熊和飲料,一共多少錢? 2. 小紅想買光頭強和旺仔小餅干,一共多少錢?3. 小強身上有21元,請問他能同時購買光頭強和飲料嗎? 數學教師將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知識點融入情境問題中,讓學生思考如何計算。從題目設計來看,呈現出由較為簡單到難度較大的變化趨勢,讓學生的思維不斷轉動。特別是第三個問題,特別能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到底如何計算。其實,教師只是稍微變了一下說法,讓學生跟著問題,腦子不斷變化思考。實踐證明,通過設計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很容易調動學生主動思考。
三、提供操作機會,引導提出問題
動手操作對於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極有幫助;同時,數學教師還可以利用動手操作時機,啟發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因此,數學教師在進行啟發式教學中,可以依據教學內容,提供學生動手操作機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圖形拼組》這一課時,筆者提供了動手操作機會,並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首先,讓學生拿起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紙,自己動手摺一折,然後說出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點;其次,讓學生嘗試做一下風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折一折發現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點。例如,正方形四條邊相等,長方形對邊相等。而在做風車過程中,有些學生提出應該選擇長方形的還是正方形來做呢?還是兩者都選擇?其實,做風車的過程就是學生感受平面圖形轉換的過程。這個操作活動很容易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然後一起根據實踐解決問題。
總之,新課改背景下,啟發式教學將會得到更為廣泛的運用。但是,在利用啟發式教學時,數學教師也要注意均衡講授和啟發的時間,這是因為小學生年齡小,自主思考能力較弱的緣故。筆者相信,只要數學教師善於運用啟發式教學,小學生的思維一定會得到更寬、更廣的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