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米歇爾的糖果實驗採用了什麼具體研究方法

米歇爾的糖果實驗採用了什麼具體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3-11-02 00:56:25

『壹』 心理學里什麼是棉花糖實驗結果可靠么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是喜歡用心理學解決生活問題的「二兩心理學」

讓我們一起用問答碰撞出知識的火花吧~

心理學里什麼是棉花糖實驗?結果可靠么?

先說結果是否可靠,棉花糖實驗的結果旨在論述延遲滿足對一個人成長的影響,實驗結果證明「延遲滿足」能力強的孩子,長大後更易成功」,但是 這個結論在2018年被三個心理學家推翻了,他們實驗證明:孩子能否取得成功,並不取決於有延遲滿足感的能力,而取決於孩子背後的家庭。

就好比吃蘋果有利於身體 健康 ,不代表只吃蘋果就能 健康 一樣,這個實驗僅僅從一個維度去闡明成功的因素,卻忽略了延遲滿足這一能力背後產生的原因以及保持的方法,還有一點是我們在長期兒童心理發展觀察中發現的,延遲滿足和孩子某些氣質類型的沖突,不區別對待孩子的氣質類型就去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或大或小的創傷。

實驗者在斯坦福幼兒園內共選擇了4-6歲的兒童參與測試,他們在孩子面前擺上棉花糖,並和孩子約定,如果孩子不馬上把面前的棉花糖吃掉,堅持15分鍾,他將可以獲得兩塊或是更多的棉花糖,如果孩子提前吃了,就不會獲得獎勵。

實驗人員把孩子和棉花糖放在一間空教室內就離開了,通過攝像機來觀察孩子的行為,有些孩子在實驗人員走後就拿起棉花糖吃了起來,有些孩子則為了獲得更多的棉花糖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有些則是忍不住後悄悄的舔了一小口。幾年後實驗人員對孩子們進行了跟蹤,他們發現, 當初能夠為了獲得更多棉花糖而選擇忍耐時間更長的孩子普遍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現。

「延遲滿足能力強的孩子,成功的可能性更高」很多從事教育或者心理學的人們拿著這一條實驗的結果紛紛開始了自己的「傳教」,很多家長聽後覺得非常有道理,覺得「孩子不能慣著,要什麼給什麼」,這樣「科學」的拒絕孩子還能幫助孩子獲得更多未來成功的可能性,家長們用的不亦樂乎,「延遲滿足能力」由一項能力升級為一種「訓練方法」,面對孩子的請求不立刻滿足,而是製造一些困難或是條件讓孩子多等等,原本正常的一項能力讓人們傳的變了味兒。只看到了延遲滿足孩子的結果,卻忽略了,這些孩子為什麼會有延遲滿足的能力,延遲滿足背後其它的包括家庭、 社會 、文化等等這些量變的作用被刻意的忽視,是這一觀念信奉者最大的坑。

那麼 ,這些孩子優秀的延遲滿足能力是哪裡來的呢?

1、 過往經驗: 當孩子過去有過通過自製可以獲得更多的回報的經驗時,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就會變得越強

2、 家庭環境: 當孩子的父母言出必行,並且總是給予孩子正面引導時,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也會更好。

3、 安全感: 那些實驗人員一走就迫不及待的吃掉棉花糖的孩子,更擔心眼前的棉花糖也會消失,或者,即使等了15分鍾,可能連這一塊兒都沒有了

2002年在美國的另一次實驗中,實驗人員在棉花糖實驗中增加了更多維度的統計,像父母的教育程度,家庭背景,孩子的記憶力、溝通能力等等,並從童年起一直進行觀察和追蹤,直到時孩子的少年期,結果證明, 引入理多變數後,原來的實驗結論就不成立 ,了,原來的實驗僅在同一所幼兒園,這意味著孩子們的家庭環境可能旗鼓相當,而這次的實驗則選擇了美國的十個不同地域的孩子,第二次的實驗結果反而推翻了第一次的結論:一個孩子在小時候能不能具備延遲滿足的能力,和他未來會不會成功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 只能表明孩子實驗當時的自控力水平。

這個是我今天想說的重點,我不止在一個場合聽到所謂的「專家」宣揚延遲滿足這一「 育兒 理念」,還讓一些對兒童氣質沒什麼概念的家長奉為「真理」,其實有些孩子是不適合使用延遲滿足的,即使是可以使用在方法上也需要非常的注意

反應強度弱的孩子不適合使用延遲滿足

其中 反應強度是指孩子面對事物的反應情況 ,比如,有些孩子什麼事不符合他的心意就會哭鬧撒潑打滾鬧的不可開交,這些孩子就是反應強度大的孩子,而有些孩子呢,想要的東西即使得不到,也會默默的接受,看起來很乖巧,很聽話,很好帶,這樣的孩子往往受到很多家長的青睞,覺得帶起來很省心這些孩子往往反應強度小。但在延遲滿足上,反應強度小的孩子是不適合使用的,因為當這樣的孩子提出一個需求前,可能需要想很久,他們對自己的情緒表達是非常謹慎的,試想,一個孩子思考了很久,找了一個自己認為適合的場景和時間,提出自己的需求,得到的卻是下周媽媽給你買,或者這個你現在不需要……等等父母這樣的答案,孩子的內心必然是特別的失望和沮喪的,同時這樣的孩子也不會提出更多的反駁意見,從而關上了和父母溝通的大門,這樣的結果是我們都不願看到的。

反應強度大的孩子適合延遲滿足嗎?

反應強度大的孩子往往遵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一受益原則,拿哭鬧來不斷試探父母的底線,無奈很多父母在教養上是沒有底線的,總是看孩子哭一會覺得很可憐開始心軟「好了好了,就這一次啊!下不為例」說是下不為例,反到是開了先例, 這樣的孩子適合用延遲滿足,來穩定自己的情緒,也可以防止孩子用哭鬧當武器威脅父母達成自己的目的,但是延遲滿足不是晾著孩子不管,對於這樣的孩子需要在態度上「不懷敵意的堅定」,在行動上「立即回應,延遲滿足」

媽媽,我就要那個 汽車 !

好的,媽媽知道了

媽媽給我買!

媽媽知道你特別想要這個小 汽車 ,可是你出門時候答應過今天不買玩具哦!

通過語言回應孩子,但是不滿足,避免孩子被晾著感覺到被漠視。

以上就是我對棉花糖實驗的理解,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多元性,尤其在教育上,孔子在3000多年前就宣導 「因材施教」 至今,這一理論都是最適合個體發展的方法,唯一因材施教,方能適材適所!全面的看一件事才能把效能發揮到極致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心理學中著名的棉花糖實驗是指1966年,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博士在幼兒園進行的一系列關於自製力的實驗。

被試者是4~5歲的小朋友,實驗中他們可以選擇棉花糖作為獎勵,但他們如果能夠等待一定時間後,就可以獲得兩塊棉花糖。

結果當然是有些小朋友忍不住直接吃掉了,有些能夠通過轉移注意力等方法抵抗住了誘惑,最後得到了雙倍的獎勵。

在大約三十年後,米歇爾對這些小朋友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相比之下能夠經受住誘惑的小朋友會擁有更好的人生。

這個實驗證明了自控力和延遲滿足能力是對個人有著很大的影響。

然而, 隨著心理學越來越普及,這樣實驗的效果被過於誇大了 。似乎延遲滿足能力成了個人成功的唯一要素。於是很多年輕的父母在接觸到這個知識點後,就開始刻意的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其最壞的結果就是導致小朋友從小就缺乏安全感。

2018年, 美國紐約大學的兩位心理學家推翻了棉花糖實驗的結論 。 他們認為孩子能否在將來取得成功,並不是取決於延遲滿足能力,而是取決於孩子背後的家庭。

簡單來說就是小朋友選擇不在第一時間吃掉棉花糖,更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相信等待之後一定會有第二塊, 但在不穩定的家庭中,小朋友會產生質疑和不確定 ,於是他們自然會選擇先吃掉棉花糖。

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無可厚非,但僅僅只靠某一種能力,將來就能取得成功的概率是及其渺小的。相反, 家庭中夫妻關系是否 健康 ,可能才是影響孩子將來獲取幸福最根本的要素。

以上,希望能夠給到你幫助。

最近,赫赫有名的心理學經典實驗遭遇「信任危機」:2018 年 5 月發表於《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一篇論文表明,一直以來被認為能夠預測兒童未來學業與發展狀況的「棉花糖實驗」,實際上並不能決定孩子們未來的命運。那麼,到底是哪裡出了錯呢?

被一顆棉花糖決定的命運

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等待。小時候,父母可能會要求我們安靜地坐著等他們回來,或者是將正在播放動畫片的電視機關掉幾分鍾,或者是在客人來之前不要吃擺在桌子上的零食。耐心地等待,以期望獲得更好的獎勵,是個體成長中的必修課之一。

這種為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主動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並且在等待期中展示自我控制的能力,被稱為延遲滿足(delay ofgratification)。

這一概念最早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在 1970 年,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首次將延遲滿足作為一個獨立的研究內容進行方法上的 探索 ,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棉花糖實驗。

在棉花糖實驗中,研究人員將 1 顆棉花糖放在兒童面前,並且告訴他們如果能夠在研究人員回來之前忍住不吃這顆棉花糖的話(研究人員會離開 15 分鍾),就能得到第 2 顆棉花糖。如果他們吃了這顆棉花糖,就只能得到這 1 顆棉花糖了。

實驗並沒有在這里結束。大約 10 年後,研究者們又與其中一部分孩子取得了聯系,他們發現,小時候越能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他們的學術能力評估測試(也就是俗稱「美國高考」的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成績越高,問題行為越少。

之後,研究者們又做了一系列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兒童的延遲滿足能力與其之後的認知發展、 社會 性發展、 健康 、甚至是大腦結構有關。

這似乎是一個令人驚喜的發現,它被大多數人解讀為:如果我們能夠教會兒童更有耐心、進行更好的自我控制,他們之後就很有可能取得成功。在教育研究中,延遲滿足常常被稱為「非認知因素」。

研究者們認為,提高孩子們非認知因素的發展水平有助於他們未來的成功。棉花糖實驗的結果有力地支持了該觀點,並在學校教育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比如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

然而,棉花糖實驗的結果也一直飽受爭議。

其中非常有趣的一點是,這項開展於上世紀 90 年代的研究中,這些面對棉花糖誘惑的小傢伙們都是來自富裕家庭的兒童,他們的父母也都受過良好的教育。

那麼,對於那些家庭經濟條件不那麼優秀的孩子來說,之前的研究結果是否依然有意義?畢竟,他們的生活常常充滿不穩定的因素,等待對他們來說可能存在什麼都得不到的風險。

推翻經典

基於早期棉花糖實驗的局限性,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Tyler Watts和同事利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一項大型測試中 1000 名 4 歲兒童的數據,試圖重復該實驗,並且 探索 簡單的延遲滿足實驗結果是否能夠預測兒童未來在學校和生活中的成就。

研究者將兒童分為兩組,一組兒童的母親至少完成了大學的課程(有學位組),另一組兒童的母親則沒有(無學位組)。

通過比較可以明顯看出,母親有學位組的兒童在實驗中等待時間更長、未來表現也更好。

進一步的分析表明,該研究結果與早期的研究結果存在差異。

兒童 4 歲時棉花糖實驗的測試成績與其 15 歲時的成就之間的相關性只有早期研究的一半。當研究者控制了家庭背景和智力等因素後,它們之間的相關幾乎消失了。

這意味著,兒童的延遲滿足能力並不能影響其之後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影響兒童未來的,可能是更宏觀、更難改變的因素,例如兒童的智力和其所處的環境。

此外,在沒有任何控制的情況下,延遲滿足和兒童的行為結果間也不存在相關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對棉花糖實驗的復制失敗了。」 Watts 說。

這並不是說延遲滿足對兒童來講不重要,它仍然是一項需要兒童掌握的、重要的生活技能。只是,在談及孩子的未來發展時,我們需要將家庭 社會 經濟地位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納入考慮范圍內。

「目前很難找到家庭 社會 經濟地位無法解釋的心理因素。」密歇根大學的發展心理學家 Pamela Davis-Kean 說。

金錢可以買到美味的食物、安靜的社區、安全的家庭、更少的壓力、更 健康 的父母和更多的親子時光。Davis-Kean 指出,教孩子如何等待或者是變得有耐心「可能並不是改變他們境況的主要因素」。

兒童的發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研究者們希望能夠通過干預兒童某方面的發展來影響其未來的全面發展,這似乎是不可行的。

「人們正在拚命尋找一個簡單、快速並且明顯有效的方法,來改變那些處於困境中的人的生活。」人格心理學家 Brent Roberts 說,「然而令人沮喪的是,人性的另一個特點是,我們過於在意用快速而簡單的方法解決復雜問題了。」

人類行為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這些因素可能來自內部因素或外部因素,可能來自生理因素或環境因素,可能來自 歷史 或當代,可能來自文化或個體。

毫無疑問,人是非常復雜的,研究對象越復雜,研究方法就要更加嚴苛。那些快速、簡單發現的積極的實驗結果,往往需要進行更嚴格的驗證。

科學研究是一項艱苦的工作,令人興奮的研究結果通常需要長期的實驗研究。

令人振奮的是,研究者已經開始對以往奉為經典的心理學實驗進行反思,並且越來越重視心理學實驗的科學性,包括對 P 值、效應量的討論,公開研究數據,對心理學實驗進行可重復性檢驗,開展更廣泛的合作網路等。

簡言之,心理學正遵守著「否定之否定」的規律蓬勃發展,而真理也需要一個愈辯愈明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來說,經典實驗或理論遭到質疑或推翻,說明了心理學正在變得更好。而我們作為旁觀者,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給它一點時間。

PS:秦老師發現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考狀元出自於經濟環境優越,父母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哪怕是身在哈佛,劍橋的學生很多都擁有屬於不同的圈子。或許取決於成功的因素更多來自於資源和認知水平,但是努力和勤懇永遠都是我們突破自我的不二法門。哪怕是普通人,或許做個擁有更高平台和格局的普通人,也不錯。我們可以用科學的方法解釋我們自己,我也相信我們可以用科學的方式改變某種規律。

心理學棉花糖實驗是想表達延時滿足對一個人成功的重要性。孩子無法忍住自己即時的慾望,從而損失長期更多的收益。延時滿足是成年人必須要具備的能力,忍耐中短期的痛苦,獲得長期更為豐富的回報。

『貳』 還原糖的測定方法有哪幾種

總糖:主要指具有還原性的葡萄糖,果糖,戊糖,乳糖和在測定條件下能水解為還原性的單糖的蔗糖(水解後為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麥芽糖(水解後為2分子葡萄糖)以及可能部分水解的澱粉(水解後為2分子葡萄糖)。 還原糖:在糖類中,分子中含有游離醛基或酮基的單糖和含有游離醛基的二糖都是還原糖。還原性糖包括所有單糖(除二羥丙酮)、乳糖、麥芽糖等。非還原性糖有蔗糖、澱粉、纖維素等,但它們都可以通過水解生成相應的還原性單糖。 分光光度計:分光光度法則是通過測定被測物質在特定波長處或一定波長范圍內光的吸收度,對該物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常用的波長范圍為:(1)200,400nm的紫外光區(2)400,760nm的可見光區,(3)2.5,25μm(按波數計為4000cm<-1>,400cm<-1>)的紅外光區。所用儀器為紫外分光光度計、可見光分光光度計(或比色計)、紅外分光光度計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為保證測量的精密度和准確度,所有儀器應按照國家計量檢定規程或本附錄規定,定期進行校正檢定。分光光度計採用一個可以產生多個波長的光源,通過系列分光裝置,從而產生特定波長的光源,光源透過測試的樣品後,部分光源被吸收,計算樣品的吸光值,從而轉化成樣品的濃度。樣品的吸光值與樣品的濃度成正比。單色光輻射穿過被測物質溶液時,被該物質吸收的量與該物質的濃度和液層的厚度(光路長度)成正比。糖含量的檢測方法

『叄』 定性測定糖的方法有哪些

糖的測定方法
一般有四種方法:
1、 直接滴定法。

原理為 糖還原天藍色的氫氧化銅為紅色的氧化亞銅。缺點:水樣中的還原性物質能對糖的測定造成影響。

2、 高錳酸鉀滴定法。

所用原理同直接滴定法。缺點:水樣中的還原性物質能對糖的測定造成影響,過程較為復雜,誤差大。

3、硫酸苯酚法。

糖在濃硫酸作用下,脫水形成的糠醛和羥甲基糠醛能與苯酚縮合成一種橙紅色化合物,在10-100mg范圍內其顏色深淺與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nm波長下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長下測定。苯酚法可用於甲基化的糖、戊糖和多聚糖的測定,方法簡單,靈敏度高,實驗時基本不受蛋白質存在的影響,並且產生的顏色穩定160min以上。

缺點:如果水樣呈橙紅色(大部分水樣為黃色),會對比色法造成較大的干擾。

4、蒽酮法

糖在濃硫酸作用下,可經脫水反應生成糠醛和羥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羥甲基糠醛可與蒽酮反應生成藍綠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圍內,顏色的深淺與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於糖的測定。

缺點:,不同的糖類與蒽酮試劑的顯色深度不同,果糖顯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較淺,五碳糖顯色更淺。

綜合比較;採用蒽酮法能將最為准確地測定尾水中糖的含量。

(一) 直接滴定法

Ⅰ、原理

v 一定量的鹼性酒石酸銅甲、乙液等量混合,立即生成天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澱,這種沉澱很快與酒石酸鈉反應,生成深藍色的可溶性酒石酸鉀鈉銅絡合物。在加熱條件下,以次甲基藍作為指示劑,用標液滴定,樣液中的還原糖與酒石酸鉀鈉銅反應,生成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澱,待二價銅全部被還原後,稍過量的還原糖把次甲基藍還原,溶液由藍色變為無色,即為滴定終點。根據樣液消耗量可計算出還原糖含量。
樣品經除去蛋白質後,在加熱條件下,以次甲基藍做指示劑,滴定標定過的鹼性酒石酸銅溶液(用還原糖標准溶液標定鹼性酒石酸銅溶液),根據樣品溶液消耗體積計算還原糖量。

Ⅱ、儀器和試劑
1.儀器
酸式滴定管,可調電爐(帶石棉板),250ml容量瓶。
2.試劑

1. 鹽酸。

2. 鹼性酒石酸銅甲液:稱取15g硫酸銅(CuSO4·5H2O)及0.05g次甲基藍,溶於水中並稀釋至1000mL。

3. 鹼性酒石酸銅乙液:稱取50g酒石酸鉀鈉與75g氫氧化鈉,溶於水中,再加入4g亞鐵氰化鉀,完全溶解後,用水稀釋至1000 ml,貯存於橡膠塞玻璃瓶內。

4. 乙酸鋅溶液:稱取21.9 g乙酸鋅,加3ml冰乙酸,加水溶解並稀釋至100ml。

5. 亞鐵氰化鉀溶液:稱取10.6g亞鐵氰化鉀,用水溶解並稀釋至100ml。

6. 葡萄糖標准溶液:准確稱取1.0000g經過96℃±2℃乾燥2h的純葡萄糖,加水溶解後加入5ml鹽酸,並以水稀釋至1000L。此溶液相當於1mg/ml葡萄糖(註:加鹽酸的目的是防腐,標准溶液也可用飽和苯甲酸溶液配製)。

7. 果糖標准溶液:按⑹操作,配製每毫升標准溶液相當於1mg的果糖。

8. 乳糖標准溶液:按⑹操作,配製每毫升標准溶液相當於1mg的乳糖。

9. 轉化糖標准溶液:准確稱取1.0526g純蔗糖,用100ml水溶解,置於具塞三角瓶中加5ml鹽酸(1+1),在68℃~70℃水浴中加熱15min,放置至室溫定容至1000ml,每ml標准溶液相當於1.0mg轉化糖。

Ⅲ、實驗步驟
1.樣品處理
⑴ 乳類、乳製品及含蛋白質的食品:稱取約2.50~5.00g固體樣品(吸取25~50ml液體樣品),置於250 ml容量瓶中,加50 ml水,搖勻。邊搖邊慢慢加入5ml乙酸鋅溶液及5ml亞鐵氫化鉀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勻。靜置30 min,用乾燥濾紙過濾,棄去初濾液,濾液備用。(注意:乙酸鋅可去除蛋白質、鞣質、樹脂等,使它們形成沉澱,經過濾除去。如果鈣離子過多時,易與葡萄糖、果糖生成絡合物,使滴定速度緩慢;從而結果偏低,可向樣品中加入草酸粉,與鈣結合,形成沉澱並過濾。)

⑵ 酒精性飲料:吸取100ml樣品,置於蒸發皿中,用1 mol/L氫氧化鈉溶液中和至中性,在水浴上蒸發至原體積1/4後,移入2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

⑶ 含多量澱粉的食品:稱取10.00~20.00g樣品,置於250ml容量瓶中,加200ml水,在45℃水浴中加熱1h,並時時振搖(注意:此步驟是使還原糖溶於水中,切忌溫度過高,因為澱粉在高溫條件下可糊化、水解,影響檢測結果。)。冷後加水至刻度,混勻,靜置,沉澱。吸取200ml上清液於另一250ml容量瓶中,慢慢加入5ml乙酸鋅溶液及5ml亞鐵氫化鉀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勻,沉澱,靜置30 min,用乾燥濾紙過濾,棄去初濾液,濾液備用。

⑷ 汽水等含有二氧化碳的飲料:吸取100ml樣品置於蒸發皿中,在水浴上除去二氧化碳後,移入250ml容量瓶中,並用水洗滌蒸發皿,洗液並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勻後備用。(注意:樣品中稀釋的還原糖最終濃度應接近於葡萄糖標准液的濃度。)

2. 標定鹼性酒石酸銅溶液:吸取5.0ml鹼性酒石酸銅甲液及5.0ml乙液,置於150ml錐形瓶中(注意:甲液與乙液混合可生成氧化亞銅沉澱,應將甲液加入乙液,使開始生成的氧化亞銅沉澱重溶),加水10 ml,加入玻璃珠2粒,從滴定管滴加約9 ml葡萄糖標准溶液或其他還原糖標准溶液,直至溶液蘭色剛好褪去為終點,記錄消耗的葡萄糖標准溶液或其他還原糖標准溶液總體積,平行操作三份,取其平均值,計算每10 ml(甲、乙液各5 ml)鹼性酒石酸銅溶液相當於葡萄糖的質量或其他還原糖的質量(mg)。(注意:還原的次甲基藍易被空氣中的氧氧化,恢復成原來的藍色,所以滴定過程中必須保持溶液成沸騰狀態,並且避免滴定時間過長。)

3. 樣品溶液預測:吸取5.0 ml鹼性酒石酸銅甲液及5.0 ml乙液,置於150 ml錐形瓶中,加水10 ml,加入玻璃珠2粒,控制在2 min內加熱至沸,趁沸以先快後慢的速度,從滴定管中滴加樣品溶液,並保持溶液沸騰狀態,待溶液顏色變淺時,以每兩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藍色褪去,出現亮黃色為終點。如果樣品液顏色較深,滴定終點則為蘭色褪去出現明亮顏色(如亮紅),記錄消耗樣液的總體積。(注意:如果滴定液的顏色變淺後復又變深,說明滴定過量,需重新滴定。) 當試樣溶液中還原糖濃度過高時應適當稀釋,再進行正式測定,使每次滴定消耗試樣溶液的體積控制在與標定鹼性酒石酸酮溶液時所消耗的還原糖標准溶液的體積相近,約在10ml左右。當濃度過低時則採取直接加入10ml樣品溶液,免去加水10ml,再用還原糖標准溶液滴定至終點,記錄消耗的體積與標定時消耗的還原糖標准溶液體積之差相當於10ml試樣溶液中所含還原糖的量。

4. 樣品溶液測定:吸取5.0 ml鹼性酒石酸銅甲液及5.0 ml乙液,置於150 ml錐形瓶中,加水10 ml,加入玻璃珠2粒,在2 min內加熱至沸,快速從滴定管中滴加比預測體積少1 ml的樣品溶液,然後趁沸繼續以每兩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終點。記錄消耗樣液的總體積,同法平行操作兩至三份,得出平均消耗體積。

5. 計算
樣品中還原糖的含量(以某種還原糖計)按下式計算。
X=〔A/(m×V/250×1000)〕×100
式中:X--樣品中還原糖的含量(以某種還原糖計),單位 g/100g;
A—鹼性酒石酸銅溶液(甲、乙液各半)相當於某種還原糖的質量,單位 mg;
m--樣品質量,單位 g;
V--測定時平均消耗樣品溶液的體積,單位 ml;
計算結果保留小數點後一位。

注意:

滴定結束,錐形瓶離開熱源後,由於空氣中氧的氧化,使溶液又重新變藍,此時不應再滴定。

(二)高錳酸鉀滴定法

v 原理 將樣液與一定量過量的鹼性酒石酸銅溶液反應,還原糖將二價銅還原為氧化亞銅,經過濾,得到氧化亞銅沉澱,加入過量的酸性硫酸鐵溶液將其氧化溶解,而三價鐵鹽被定量地還原為亞鐵鹽,用高錳酸鉀標准溶液滴定所生成的亞鐵鹽,根據高錳酸鉀溶液消耗量可計算出氧化亞銅的量,再從檢索表中查出氧化亞銅量相當的還原糖量,即可計算出樣品中還原糖含量。

(三)硫酸苯酚法

Ⅰ、原理

糖在濃硫酸作用下,脫水形成的糠醛和羥甲基糠醛能與苯酚縮合成一種橙紅色化合物,在10-100mg范圍內其顏色深淺與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nm波長下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長下測定。苯酚法可用於甲基化的糖、戊糖和多聚糖的測定,方法簡單,靈敏度高,實驗時基本不受蛋白質存在的影響,並且產生的顏色穩定160min以上。

多糖在硫酸的作用下先水解成單糖,並迅速脫水生成糖醛衍生物,然後與苯酚生成橙黃色化合物。再以比色法測定。

Ⅱ、試劑

1. 濃硫酸:分析純,95.5%

2. 80%苯酚:80克苯酚(分析純重蒸餾試劑)加20克水使之溶解,可置冰箱中避光長期儲存。

3. 6%苯酚:臨用前以80%苯酚配製。(每次測定均需現配)

4. 標准葡聚糖(Dextran,瑞典Pharmacia),或分析純葡萄糖。

5. 15%三氯乙酸(15%TCA):15克TCA加85克水使之溶解,可置冰箱中長期儲存。

6. 5%三氯乙酸(5%TCA):25克TCA加475克水使之溶解,可置冰箱中長期儲存。

7. 6mol/L 氫氧化鈉:120克分析純氫氧化鈉溶於500ml水。

8. 6mol/L 鹽酸

Ⅲ、操作。

1.製作標准曲線:准確稱取標准葡聚糖(或葡萄糖)20mg於5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分別吸取0.4、0.6、0.8、1.0、1.2、1.4、1.6及1.8ml,各以蒸餾水補至2.0ml,然後加入6%苯酚1.0ml及濃硫酸5.0ml,搖勻冷卻,室溫放置20分鍾以後於490nm測光密度,以2.0ml水按同樣顯色操作為空白,橫坐標為多糖微克數,縱坐標為光密度值,得標准曲線。

2.樣品含量測定:

①取樣品1克(濕樣)加1ml 15%TCA溶液研磨,再加少許5%TCA溶液研磨,倒上清液於10毫升離心管中,再加少許5%TCA溶液研磨,倒上清液,重復3次。最後一次將殘渣一起到入離心管。注意:總的溶液不要超出10毫升。(既不要超出離心管的容量)。

②離心,轉速3000轉/分鍾,共三次。第一次15分鍾,取上清液。後兩次各5分鍾取上清液到25毫升錐形比色管中。最後濾液保持18毫升左右。(測肝胰腺樣品時,每次取上清液時應過濾。因為其脂肪含量大容易夾帶殘渣。)

③水浴,在向比色管中加入2毫升6mol/L 鹽酸之後搖勻,在96℃水浴鍋中水浴2小時。

④定容取樣。水浴後,用流水冷卻後加入2毫升6mol/L 氫氧化鈉搖勻。定容至25毫升的容量瓶中。吸取0.2 ml的樣品液,以蒸餾補至2.0ml,然後加入6%苯酚1.0ml及濃硫酸5.0ml,搖勻冷卻室溫放置20分鍾以後於490nm測光密度。每次測定取雙樣對照。以標准曲線計算多糖含量。

Ⅳ、注意

(1)此法簡單、快速、靈敏、重復性好,對每種糖僅製作一條標准曲線,顏色持久。

(2)製作標准線宜用相應的標准多糖,如用葡萄糖,應以校正系數0.9校正μg數。

(3)對雜多糖,分析結果可根據各單糖的組成比及主要組分單糖的標准曲線的校正系數加以校正計算。

(4)測定時根據光密度值確定取樣的量。光密度值最好在0.1——0.3之間。比如:小於0.1之下可以考慮取樣品時取2克,仍取0.2ml樣品液,如大於0.3可以減半取0.1ml的樣品液測定。

(四)蒽酮法

Ⅰ、實驗原理

糖在濃硫酸作用下,可經脫水反應生成糠醛和羥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羥甲基糠醛可與蒽酮反應生成藍綠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圍內,顏色的深淺與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於糖的測定。

該法的特點是幾乎可以測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以測定戊糖和己糖,而且可以測所有的寡糖類和多糖類,其中包括澱粉、纖維素等(因反應液中的濃硫酸可以把多糖水解成單糖而發生反應。所以,用蒽酮法測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實際上是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總量。在沒有必要細致劃分各種碳水化合物的情況下,用蒽酮法可以一次測出總量。此外,不同的糖類與蒽酮試劑的顯色深度不同,果糖顯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較淺,五碳糖顯色更淺。故測定糖的混合物時,常因不同糖類的比例不同造成誤差,但測定單一糖類時,則可避免此種誤差。

Ⅱ、試劑:

蒽酮試劑,0.20 g蒽酮溶入100 mL 95%濃硫酸中,冰箱保存;

Ⅲ、方法:

樣品2.0 mL加5.0 mL蒽酮試劑,混勻,然後水浴煮沸10 min,取出冷卻至室溫,在620 nm處測定其吸光度,根據標准曲線計算水樣中糖的濃度。(標線以葡萄糖為標樣)

閱讀全文

與米歇爾的糖果實驗採用了什麼具體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甜菜葉食用方法 瀏覽:795
市場地磚鋪貼方法圖片 瀏覽:996
七情致病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779
自動化倉庫解決方法 瀏覽:708
招助理有哪些方法 瀏覽:188
俄料和田玉鑒別方法 瀏覽:224
107膠的使用方法 瀏覽:720
卡1卡2打電話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515
正確的取卡方法 瀏覽:79
香乾食用方法 瀏覽:868
用什麼方法可以快速學電腦打字 瀏覽:388
車坐墊後墊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995
主動學習的方法和步驟 瀏覽:789
川字紋怎麼消除簡單的方法 瀏覽:76
如何切雞塊方法 瀏覽:658
婦膚康噴霧劑使用方法 瀏覽:3
菜心的種植方法與注意事項 瀏覽:32
常青藤的養殖方法視頻 瀏覽:199
法定日薪計算方法 瀏覽:670
如何描述課堂管理方法 瀏覽: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