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簡述常用的修製法(舉例說明)
中葯材在應用或製成劑型前 ,進行必要加工處理的過程。又稱炮炙、修事、修治等。其中炮炙也專指用火加工處理葯材的方法。由於中葯材大都是生葯,多附有泥土和其他異物,或有異味,或有毒性,或潮濕不宜於保存等,經過一定的炮製處理,可以達到使葯材純凈、矯味、降低毒性和乾燥而不變質的目的。另外,炮製還有增強葯物療效,改變葯物性能,便於調劑制劑等作用。中葯炮製方法通常分為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製法5大類。
①修制。對葯物進行純凈 、粉碎和切制的處理方法。純凈是採用手工或機械挑、篩、簸、刷、刮等方法,去掉泥土雜質和非葯用部分,以達到清潔葯物的目的。粉碎是採用搗、碾、研、磨、銼等方法,改變葯物外形,使其符合調劑、制劑和其他炮製法的要求。切制是採用手工或機械切、鍘的方法,把葯物切成片、段、絲、塊等各種形狀,以便於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和葯物的調劑使用。
②水制。用水或其他液體輔料處理葯材的方法。常用的水製法有漂洗、浸泡、悶潤等,目的是清潔葯物,軟化葯物,調整葯性。漂洗是將葯物置於寬水或長流水中,反復換水,以去掉腥味或鹽分。浸泡是將葯物置於水中浸濕立即取出,或將葯物置於清水或輔料葯液中,使水分滲入,葯材軟化,除去葯物毒性。悶潤是根據葯材質地的軟硬,用淋浸、洗潤、浸潤等方法,使葯物軟化,便於切制飲片。
③火制。將葯物經火加熱處理的方法。主要有炒、炙、煅、煨等方法。炒是將葯物置鍋中不斷翻動,炒至一定程度。有炒黃、炒焦、炒炭的不同。有便於粉碎加工,並緩和葯性的作用。炙是用液體輔料拌炒葯物,能改變葯性,增強療效,減少副作用。煅是將葯物用猛火直接或間接煅燒,使葯物易於粉碎,充分發揮療效。煨是用濕麵粉或濕紙包裹葯物,置熱火炭中加熱的方法,可減少烈性和副作用。
④水火共制。用水又用火的炮製方法。主要有蒸、煮、�等。蒸是利用水蒸汽和隔水加熱葯物,有增強療效,緩和葯性的作用。煮是將水或液體輔料同葯物共同加熱,可增強療效,減低副作用。�是將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立即取出,目的是在保存有效成分的前提下除去非葯用部分。
⑤其他製法。如制霜、水飛、發酵等,其目的是改變葯物原有性能,增加新的療效,減少毒性或副作用。
B. 中葯炮製學的炮製方法
炮製方法主要指凈選與加工。
一、凈選的含義:中葯材在切制、炮炙和調配、制劑前,應選取規定的葯用部位,除去非葯用部位、雜質異物及霉變品、蟲蛀品、灰屑等,以達到葯用的純凈度要求的炮製工序,即凈制。
二、凈制的目的:1、分開葯用部位蓮子肉與心,分別能健脾補腎與清心火。2、行分檔在凈選的同時將葯物大小分檔,便於火制和水制時控制工藝質量,保證炮製均勻,防止太過與不及。3、除去非葯用部位凈制除去質次效差(厚朴粗皮、訶子核)、毒性大(蘄蛇頭)、副作用強(枇杷葉絨毛)的部位,便於調劑准確,制劑的安全有效。4.除去雜質異物:清除採集、加工、運輸、貯存中混入的泥砂、異物及蟲蛀霉變等變異的葯物。三、現代研究概況:一些傳統的凈制方法費時費工,增大葯材損耗及成本。對其要具體分析,系統研究,不可輕易否定,但也不要盲從。實驗發現:厚朴的粗皮佔全重的15.47%,厚朴酚、和厚朴酚、β-桉葉醇的含量內皮遠遠高於粗皮。訶子的核佔50%以上,但鞣質僅含4.0%,而果肉含26.06%.這些凈制是必要的。但是有些則值得研究:如丹皮的粗皮僅佔2.06%,含微量的丹皮酚,乾燥後難於除去;過去都在產地趁鮮颳去,商品稱「刮丹皮」,結果含量測定發現其丹皮酚的含量反而降低了。《葯典》未規定丹皮去粗皮是合理的。再如杏仁過去稱「皮尖雙仁者有毒」,實驗證實杏仁的皮尖與仁的成分種類一致,去皮是為了增加溶出和破酶保甙。古稱馬錢子去毛可降低毒性,研究發現其茸毛中毒性成分士的寧和馬錢子鹼的含量只有種仁的30.7%和16.1%,《證類本草》中要求人參去蘆頭,曰「不去者吐人」,以後歷代都去蘆,參蘆占人參全重的12%~15%,研究發現參蘆沒有催吐作用,且成分與人參沒有不同,僅含量略有差別,參蘆人參皂甙Rg含量高,參體人參皂甙Rb含量高;兩者LD50也無差別。《葯典》90年版人參已不要求去蘆,但實際園參仍需去蘆。
四、凈選與加工的方法: 中葯材大多來自於自然界,在生長、採集、加工、運輸、貯存過程中會混入泥砂、殘留的枝梗、木屑及變異葯材。這些雜質異物等必須用手工或機械的方法加以清除。
1、挑選:指用手工挑揀的方法清除雜質。挑選的對象是:⑴、挑出非葯用部位;⑵、揀出用其他方法不宜除去的肉眼可見的雜質,如木屑、砂石、雜草、枝梗、蟲卵、鼠糞等;⑶、挑出霉爛蟲蛀等變質的葯材;⑷、大小分檔,按大小粗細,手工挑揀分檔
2、篩選:根據葯物與雜質的體積大小不同,選用不同規格的篩和羅,用過篩的方法清除雜質。篩選的對象是:⑴、與葯物的體積大小相差懸殊的雜質;⑵、葯渣和殘留的輔料;⑶、用不同規格的篩羅對葯物進行大小分檔。
3、風選:利用葯物與雜質的質量不同,藉助風力清除雜質,其對象是與葯物的質量相差較大的雜質。
4、水選:用水沖洗除去雜質,或利用葯物與雜質的比重不同,藉助水的浮力清除雜質和分離非葯用部位。其對象是:⑴、葯物表面或內部附著的泥土鹽分,如蟬蛻,海藻;⑵、浮選葯物與非葯用部位,如酸棗仁與核的分離。水選時注意不可在水中浸泡過長,防止溶失葯效。
以上方法多配合使用,以針對不同性質的雜質。如挑去大的雜質,篩去浮土,水洗去內部的泥土,風吹去雜草等。
分離不同葯用部位和去除非葯用部位 分離不同葯用部位和去除非葯用部位,兩者的方法相同,目的各異。
中葯炮製分離不同葯用部位:許多中葯來自同一來源,如植物蓮,葯用的就有:藕(地下根莖,清熱涼血),藕節(莖節,止血散瘀),藕粉(根莖制的澱粉,益血調沖),荷梗(葉柄花柄,清熱祛暑利水),荷葉(葉面,清暑利濕止血),蓮花(活血止血),蓮須(雄蕊,清心澀精),蓮房(成熟花托,散瘀止血祛濕),蓮子(種子,健脾益腎),蓮子心(胚芽,清心火)。又如青木香、天仙藤、馬兜鈴,分別入葯。有的葯性各異,如麻黃發汗,根止汗。
去除非葯用部位:去根、去莖、去皮殼、去毛、去心、去蘆、去核、去頭尾足翅、去殘肉筋膜 一、麵粉煨法
將葯物以濕面片包裹,埋入熱滑石粉或砂子拌炒煨至面焦黑或焦黃色的方法稱為麵粉煨法,如麵粉煨肉豆蔻,將適量麵粉打濕壓成薄片,將肉豆蔻逐個包裹,或用清水將肉豆蔻表面溫潤後,如水泛丸法裹麵粉3-4層,稍晾倒入(葯物100kg,滑石粉50kg或砂子適量)炒熱的滑石粉或砂子中,在170~190℃拌炒煨20分鍾左右至麵皮呈焦黃色,取出篩去滑石粉或砂子剝去麵皮,放涼,肉豆蔻煨後能減少揮發油約20%,免於滑腸,刺激性小,降低了肉豆蔻醚的毒性成分;甲基丁香酚和甲基異丁香酚增加,固腸止瀉的作用增強;麵粉煨訶子可以去掉一部分脂肪油,避免對腸道的刺激作用,鞣質增多,增強收斂之性,增強了澀腸止瀉的功效,用於久瀉久痢及脫肛等,與傳統理論煨熟「溫胃固腸」是相符的。
二、紙煨法
取草紙打濕將葯物包裹三層,入火或火灰中爆至紙燒焦為度,剝去紙即得的方法稱為紙煨法。紙煨木香,取未經乾燥的木香片,在鐵絲匾中,一層草紙一層木香片地間隔平鋪數層壓緊,置於煙爐火上,或者烘乾室內,用文火或低溫烘煨至木香中所含的部分揮發油滲透至紙上,取出放涼,木香煨後揮發油減少20%,折光率、旋光度、比重等物理性質有所改變,煨後木香固腸止瀉作用增強,用於治療泄瀉腹痛等;紙煨生薑,取鮮薑片用草紙包好,清水潤濕,置灶中煨或爐台上烘烤,待紙焦枯時剝去紙即可,生薑煨後揮發油減少了約20%,改變了性質,辛散之力不及生薑,而溫中止嘔之力則較生薑為勝,生薑煨後增強了暖胃和中作用,緩和了發散作用,適用胃寒嘔吐及腹痛便泄之症。 純凈處理:採用挑、揀、簸、篩、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雜質及非葯用部分,使葯物清潔純凈。
粉碎處理:採用搗、碾、鎊、銼等方法,使葯物粉碎,以符合制劑和其他炮製法的要求。
切制處理:採用切、鍘的方法,把葯物切製成一定的規格,便於進行其它炮製,也利於乾燥、貯藏和調劑時稱量。根據葯材的性質和醫療需要,切片有很多規格。 用水或其它液體輔料處理葯物的方法。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潔葯材,軟化葯材以便於切制和調整葯性。常用的有洗、淋、泡、漂、浸、潤、水飛等。主要內容如下:洗:將葯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洗滌,除去上浮雜物及下沉臟物,及時撈出曬干備用。除少數易溶,或不易乾燥的花、葉、果及肉類葯材外,大多需要淘洗。
淋:將不宜浸泡的葯材,用少量清水澆灑噴淋,使其清潔和軟化。
泡:將質地堅硬的葯材,在保證其葯效的原則下,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時間,使其變軟。
潤:又稱悶或伏。根據葯材質地的軟硬,加工時的氣溫、工具,用淋潤、洗潤、泡潤、晾潤、浸潤、蓋潤、伏潤、露潤、包潤、復潤、雙潤等多種方法,使清水或其它液體輔料徐徐入內,在不損失或少損失葯效的前提下,使葯材軟化,便於切制飲片。
漂:將葯物置寬水或長流水中浸漬一段時間,並反復換水,以去掉腥味、鹽分及毒性成分的方法。 用火加熱處理葯物的方法。本法是使用最為廣泛的炮製方法,常用的火製法有炒、炙、煅、煨、烘焙等,其主要內容如下:
炒:有炒黃、炒焦、炒炭等程度不同的清炒法。除清炒法外,還可拌固體輔料如土、麩、米炒,可減少葯物的刺激性,增強療效,如土炒白術、麩炒枳殼、米炒斑蝥等。與砂或滑石粉、蛤粉同炒的方法習稱燙,葯物受熱均勻酥脆,易於煎出有效成分或便於服用,如砂炒穿山甲,蛤粉炒阿膠等。
炙:是將葯材與液體輔料拌炒,使輔料逐漸滲入葯材內部的炮製方法。炙可以改變葯性,增強療效或減少副作用。
煅:將葯材用猛火直接或間接煅燒,使質地鬆脆,易於粉碎,充分發揮療效。煅法有明煅(直接煅)與密閉煅或燜煅(間接煅)的不同。
煨:將葯材包裹於濕麵粉、濕紙中,放入熱火灰中加熱,或用草紙與飲片隔層分放加熱的方法,稱為煨法。
烘焙:將葯材用微火加熱,使之乾燥的方法叫烘焙。 常見的水火共制包括蒸、煮、潬、淬等。煮:是用清水或液體輔料與葯物共同加熱的方法。如醋煮芫花、酒煮黃芩。
蒸:是利用水蒸氣或隔水加熱葯物的方法。不加輔料者,稱為清蒸;加輔料者,稱為輔料蒸。加熱的時間,視炮製的目的而定。
潬:是將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暫潦過,立即取出的方法。常用於種子類葯物的去皮和肉質多汁葯物的乾燥處理。如潬杏仁、桃仁以去皮;潬馬齒莧、天門冬以便於曬干貯存。
淬:是將葯物煅燒紅後,迅速投入冷水或液體輔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淬後不僅易於粉碎,且輔料被其吸收,可發揮預期療效。如醋淬自然銅、鱉甲,黃連煮汁淬爐甘石等。 除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以外的一些特殊製法,均概括於此類。常用的有制霜、發酵、發芽等。
制霜:種子類葯材壓榨去油或礦物葯材重結晶後的製品,稱為霜。其相應的炮製方法稱為制霜。前者如巴豆霜,後者如西瓜霜。
發酵:將葯材與輔料拌和,置一定的濕度和溫度下,利用黴菌使其發泡、生霉,並改變原葯的葯性,以生產新葯的方法,稱為發酵法。如神曲、淡豆豉。
發芽:將具有發芽能力的種子葯材用水浸泡後,經常保持一定的濕度和溫度,使其萌發幼芽,稱為發芽。如谷芽、麥芽、大豆黃卷等。
C. 中葯材的分類和種類有哪些
一、根據成分不同分類:
1、有效成分:即具有生物活性,發揮主要葯效的物質,如生物鹼、甙類、揮發油。
2、輔助成分:本身沒有特殊療效,但能增強或緩和有效成分葯效作用的物質。如洋地黃中的皂甙可幫助洋地黃甙溶解或促進其吸收。
3、無效成分:指本身無效甚至有害的物質,往往會影響浸出效果、制劑穩定性、葯效等。
4、組織物質:構成細胞的不溶物,如纖維質、栓皮等。
二、按加工等級分類:
初加工分級方面有統貨、選貨、大選、小選、特選、一級、二級、三級、四五混級、級外投料,其中統貨就是大小貨混在一起的一種規格。
三、按加工方法分類:
有清水、鹽水、生統、熟統、凈貨、水洗等。
四、按產地不同來分類:
就是以產地名來區別同一種葯材,如白術有亳統和浙統,甘草有新統和內蒙統,防風有關統、西統和祁統等。
五、按生長採收期不同來分類
三七因採收季節不同常分為"春七"和"冬七"二種規格。前者選生三年以下,在開花前打挖的,質地飽滿、品質優;後者為秋冬季結籽後採收,體大質松品質次。連翹根據採摘早、晚不同時間的果實,將色黃老者稱"老翹",色青嫩者稱"青翹"
六、按顏色不同來分類
連翹有青黃、丹皮分黑丹(沒去外皮)和白丹(也稱刮丹,就是颳去外皮),常見顏色規格有黃統、青統、黑統、白統、紅統等
七、按包裝不同分類
包裝有機包、編織袋、散把、柳條把等。如袋裝半枝蓮和機器捆半枝蓮,散把黨參、柳條把當歸等。
八、按質量不同分類
質量上的規格大致分為家種和野生、國產和進口、柴質和粉質,如野生丹參和家種丹參,進口西洋參和國產西洋參,粉乾薑和柴乾薑等等。
葯材鑒別法
1、水試鑒別法
水試鑒別法,是一種簡單的、傳統的經驗鑒別方法。有部分葯商在利益的驅使下,不擇手段對中葯摻假,甚至造假,而且手段高明,僅憑肉眼根本無法辨認其真假,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買到假劣葯品。在沒有高科技設備和技術的情況下,採用水試法,可使部分摻假或造假的中葯原形畢露。
水試法是葯材客根據某些中葯材在水中或遇水後產生的特殊理化現象(如沉浮、膨脹、溶解、透甲、顏色等),以鑒別其品種真偽和質量優劣的一種快速、簡便、有效的方法。
2、口試鑒別法
根據口嘗中葯材來體會其特殊味道和口感,從而衡量和鑒別葯材真偽優劣的方法,稱口試法。該法簡便易行,對鑒別根皮類、果實種子類等中葯材有較大適用價值。如:黃連、苦參等葯材具有鮮明純正而恆久的苦、酸、甜、咸、辣等味,且一般味道越濃,質量越好。但口試鑒別法需注意:取樣要有代表性,對強烈刺激性和劇毒葯材,要小心取樣,以防中毒。
D. 冷浸悶潤軟化方法適用於哪些種類的葯材,大小分檔的目的是
荊芥、薄荷、佩蘭、香薷、枇杷葉、陳皮,是為了防止有效成分的流失。
淋法即用水噴淋或澆淋葯物的軟化方法。淋法適用於軟化氣味芳香、質地疏鬆的全草、葉、果皮及有效成分易溶解流失的葯物。將葯材整齊垛放或攤開,用清水均勻噴淋或自上而下澆淋葯物,次數視質地而定,並需稍潤,以適合切制。
水處理是傳統的葯材軟化方法。根據植物葯的吸水性,採用自然或人工的方法,使葯物緩緩吸收水分,至其內外軟硬適度,達到軟化,以便於切制。在操作時要根據外界季節、氣候、溫度,葯材的品種、質地和吸水程度等客觀情況,選用適宜的軟化方法。每次軟化葯材要適量,以當日能夠切完為度,防止過夜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