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用簡單的方法評價一個企業的優劣
--稅收和職工收入是評價企業優劣的最好標尺
最近和朋友聊天時提到如何評價一個企業的好壞的問題,因為現在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地方政府或媒體剛宣傳表揚過的企業,沒有幾天就停工了,金融機構剛給了貸款支持,企業經營就維持不下去甚至快面臨破產了,許多人都不明白,當時聽企業匯報和介紹經驗時,企業的前景很好,銀行貸款審查時企業財務狀況時,報表上反映的企業經營效益也是非常的理想,為什麼企業突然不行了呢?
市場經濟變幻莫測,有時確實是市場風雲突變使企業無法抵抗,造成企業的突然死亡,而多數的情況是失們沒有對企業的沒有認真的了解,只是通過對企業的報表和匯報來分析,錯誤的判斷了企業的「好」與「壞」。
什麼樣的企業才是一個好企業?評判的方法很多,有從企業管理上分析的,也有從企業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上評價的,還有從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技術含量評估的,也有從企業的財務報表反映的,總之,方法是很多,那種評判方法都有他的道理,但是對於外人來講(或非專業人士),弄清一個企業的好壞顯然用上述的方法就太復雜了,也很容易讓企業「鑽空子」。
實際上現在客觀評價一個企業的優劣也不難,我們可以忽略過程而從結果上加以判斷,尤其是在信息充分發達的今天,我們可以通過公開的數據和信息來判斷企業的優劣,而不必完全聽信企業自己陳述的輝煌成就與豐功偉績。通過稅務局了解企業的納稅記錄和查閱企業為職工繳納的「三險一金」信息,就能基本判斷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和企業真正的競爭實力。
從企業的繳稅記錄就可以判斷企業的實力如何,企業的稅賦主要有增值稅和所得稅,企業繳納的增值稅多,說明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增值多,說明企業的生產的產品附加值高,同一行業有的企業銷售很多,增值很少,說明這類企業產品的檔次和技術含量肯定不高,經過企業的生產加工而產品沒有很高的增值,這類企業不可能是很好的企業。企業增值稅繳納越多,說明企業的增值越多,對社會的貢獻也越多。當然不能單純看增值稅,還要看企業有沒有所得稅,企業繳納所得稅高低反映企業實現利潤的多少,企業繳納所得稅說明企業有效益,有增值稅沒有所得稅,說明企業在生產加工過程中的效率不高,企業產品增值沒有製造過程中的成本支出多,沒有效益的企業肯定不是一個好企業,但是也不能完全看所得稅的多少,由於所得稅有許多減免政策,能夠享受政策的企業,其報表上的所得稅都不少,但是企業效益並不一定好,有許多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其顯示的所得稅不少(可以減免),但是增值稅很少,這樣的企業也未必是好企業,沒有增值加工那來來的效益,尤其是對加工製造業而言。
除了從稅收上可以看出企業的實力,還可以從普通職工收入上看出企業效益的好壞,一般效益好的企業,普通職工收入也應該不錯(職工收入高未必工資成本就高,可以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實現),如果依靠降低工人的工資而取得的效益並不能算是真正的效益,也不是企業的真正競爭力,而職工真實收入的高低不應該看企業的報表,而應該從勞動保障部門獲悉,好的企業都會給職工交「三險一金」(如果企業不給職工繳納或者少繳肯定不會是好企業),而「三險一金」是和職工的收入掛鉤的,通過企業繳納「三險一金」的數額就知道普通職工的真實收入水平,職工收入水平能夠穩定提高的企業肯定是好企業,因為企業沒有效益,職工收入不可能提高,企業不賺錢,不可能長期保持職工收入的穩定(除非是一些不考慮企業前途的老國有企業),因為那樣的企業最終都是要走向滅亡。
當然也有一些企業可能處於發展期或者是創業階段,雖然未來發展潛力很大,可能目前企業的稅收貢獻不大和職工收入不高,不能說這些企業不好(這些企業也需要支持鼓勵),但是其最終的仍然要實現企業要能夠取得高稅收(高效益)和職工能夠得到高收入的目標,否則這樣的企業絕對成為不了好企業。
『貳』 優劣勢分析swot法是什麼
SWOT分析,即基於內外部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下的態勢分析,就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
通過調查列舉出來,並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後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
(2)企業用什麼方法分析企業優劣擴展閱讀:
進行SWOT分析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優勢,是組織機構的內部因素,具體包括:有利的競爭態勢;充足的財政來源;良好的企業形象;技術力量;規模經濟;產品質量;市場份額;成本優勢;廣告攻勢等。
2、劣勢,也是組織機構的內部因素,具體包括:設備老化;管理混亂;缺少關鍵技術;研究開發落後;資金短缺;經營不善;產品積壓;競爭力差等。
3、機會,是組織機構的外部因素,具體包括:新產品;新市場;新需求;外國市場壁壘解除;競爭對手失誤等。
4、威脅,也是組織機構的外部因素,具體包括:新的競爭對手;替代產品增多;市場緊縮;行業政策變化;經濟衰退;客戶偏好改變;突發事件等。
『叄』 SWOT分析的方法
SWOT分析方法是一種企業內部分析方法,即根據企業自身的既定內在條件進行分析,找出企業的優勢、劣勢及核心競爭力之所在。其中,S代表 strength(優勢),W代表weakness(弱勢),O代表opportunity(機會),T代表threat(威脅),其中,S、W是內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企業競爭戰略的完整概念,戰略應是一個企業「能夠做的」(即組織的強項和弱項)和「可能做的」(即環境的機會和威脅)之間的有機組合。
引SWOT分析方法
著名的競爭戰略專家邁克爾.波特提出的競爭理論從產業結構入手對一個企業「可能做的」方面進行了透徹的分析和說明,而能力學派管理學家則運用價值鏈解構企業的價值創造過程,注重對公司的資源和能力的分析。SWOT分析,在綜合了前面兩者的基礎上,以資源學派學者為代表,將公司的內部分析(即20世紀80年代中期管理學界權威們所關注的研究取向,以能力學派為代表)與產業競爭環境的外部分析(即更早期戰略研究所關注的中心主題,以安德魯斯與邁克爾.波特為代表)結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結構化的平衡系統分析體系。 與其他的分析方法相比較,SWOT分析從一開始就具有顯著的結構化和系統性的特徵。就結構化而言,首先在形式上,SWOT分析法表現為構造SWOT結構矩陣,並對矩陣的不同區域賦予了不同分析意義;其次內容上,SWOT分析法的主要理論基礎也強調從結構分析入手對企業的外部環境和內部資源進行分析。另外,早在SWOT誕生之前的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有人提出過SWOT分析中涉及到的內部優勢、弱點,外部機會、威脅這些變化因素,但只是孤立地對它們加以分析。SWOT方法的重要貢獻就在於用系統的思想將這些似乎獨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起來進行綜合分析,使得企業戰略計劃的制定更加科學全面。 SWOT方法自形成以來,廣泛應用於企業戰略研究與競爭分析,成為戰略管理和競爭情報的重要分析工具。分析直觀、使用簡單是它的重要優點。即使沒有精確的數據支持和更專業化的分析工具,也可以得出有說服力的結論。但是,正是這種直觀和簡單,使得SWOT不可避免地帶有精度不夠的缺陷。例如SWOT分析採用定性方法,通過羅列S、W、O、T的各種表現,形成一種模糊的企業競爭地位描述。以此為依據作出的判斷,不免帶有一定程度的主觀臆斷。所以,在使用SWOT方法時要注意方法的局限性,在羅列作為判斷依據的事實時,要盡量真實、客觀、精確,並提供一定的定量數據彌補SWOT定性分析的不足,構造高層定性分析的基礎。 近來,SWOT分析已廣被應用在許多領域上,如學校的自我分析、個人的能力自我分析等方面。 比如,再利用SWOT對自己進行職業發展分析時,可以遵循以下五個步驟: 第一步,評估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技能、天賦和能力。在當今分工非常細的環境里,每個人擅長於某一領域,而不是樣樣精通。(當然,除非天才)。舉個例子,有些人不喜歡整天坐在辦公室里,而有些人則一想到不得不與陌生人打交道時,心裡就發麻,惴惴不安。請作個列表,列出你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和你的長處所在。同樣,通過列表,你可以找出自己不是很喜歡做的事情和你的弱勢。找出你的短處與發現你的長處同等重要,因為你可以基於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上,作兩種選擇;或者努力去改正常的錯誤,提高你的技能,或是放棄那些對你不擅長的技能要求的學系。列出你認為自己所具備的很重要的強項和對你的學習選擇產生影響的弱勢,然後再標出那些你認為對你很重要的強弱勢。 第二步,找出您的職業機會和威脅 我們知道,不同的行業(包括這些行業里不同的公司)都面臨不同的外部機會和威脅,所以,找出這些外界因素將助您成功地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對您求職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些機會和威脅會影響您的第一份工作和今後的職業發展。如果公司處於一個常受到外界不利因素影響的行業里,很自然,這個公司能提供的職業機會將是很少的,而且沒有職業升遷的機會。相反,充滿了許多積極的外界因素的行業將為求職者提供廣闊的職業前景。請列出您感興趣的一兩個行業,然後認真地評估這些行業所面臨的機會和威脅。 第三步,提綱式地列出今後3-5年內您的職業目標 仔細地對自己做一個SWOT分析評估,列出您5年內最想實現的四至五個職業目標。這些目標可以包括:您想從事哪一種職業,您將管理多少人,或者您希望自己拿到的薪水屬哪一級別。請時刻記住:您必須竭盡所能地發揮出自己的優勢,使之與行業提供的工作機會完滿匹配。 第四步,提綱式地列出一份今後3-5年的職業行動計劃 這一步主要涉及到一些具體的內容。請您擬出一份實現上述第三步列出的每一目標的行動計劃,並且詳細地說明為了實現每一目標,您要做的每一件事,何時完成這些事。如果您覺得您需要一些外界幫助,請說明您需要何種幫助和您如何獲取這種幫助。例如,您的個人SWOT分析可能表明,為了實現您理想中的職業目標,您需要進修更多的管理課程,那麼,您的職業行動計劃應說明要參加哪些課程、什麼水平的課程以及何時進修這些課程等等。您擬訂的詳盡的行動計劃將幫助您做決策,就像外出旅遊前事先制定的計劃將成為您的行動指南一樣。 第五步,尋求專業幫助 能分析出自己職業發展及行為習慣中的缺點並不難,但要去以合適的方法改變它們卻很難。相信您的朋友、上級主管、職業咨詢專家都可以給您一定的幫助,特別是很多時候藉助專業的咨詢力量會讓您大走捷徑。有外力的協助和監督也會讓您更好的取得效。 從戰略管理教學的角度看,許多戰略管理教科書仍然使用SWOT分析作為全書的布局,人們對SWOT分析耳熟能詳,凡案例分析大多必用之。在企業管理咨詢領域,有眾多戰略咨
編輯本段SWOT分析的缺陷
SWOT分析最早由Learned等人於1965年提出,在戰略管理領域中被廣泛運用。對企業內部分析而言,從最初簡單的檢核表(check list),到特異能耐(distinctive competence)、價值鏈及核心能力等概念的提出可以都看作是對優勢的發展,對企業的外部分析,除了PEST分析,Porter的競爭戰略理論對企業外部環境的分析,以產業為對象進一步細化,這些無疑都對戰略管理理論和實踐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與很多其他的戰略模型一樣,SWOT模型已由麥肯錫提出很久了,帶有時代的局限性。以前的企業可能比較關注成本、質量,現在的企業可能更強調組織流程。例如以前的電動打字機被印表機取代,該怎麼轉型?是應該做印表機還是其他與機電有關的產品?從SWOT分析來看,電動打字機廠商優勢在機電,但是發展印表機又顯得比較有機會。結果有的朝印表機發展,死得很慘;有的朝剃須刀生產發展很成功。這就要看,你要的是以機會為主的成長策略,還是要以能力為主的成長策略。SWOT沒有考慮到企業改變現狀的主動性,企業是可以通過尋找新的資源來創造企業所需要的優勢,從而達到過去無法達成的戰略目標。 在運用SWOT分析法的過程中,你或許會碰到一些問題,這就是它的適應性。因為有太多的場合可以運用SWOT分析法,所以它必須具有適應性。然而這也會導致反常現象的產生。基礎SWOT法分析法所產生的問題可以由更高級的POWERSWOT分析法得到解決。
隱含假定
戰略決策需要信息,SWOT分析對戰略決策需要的信息做了兩個區分:內外區分,即關於企業自身的信息和關於企業所處環境的信息;利害區分,即對企業有利的企業內部優勢(S)、外部機會(O)和對企業有害的內部劣勢(W)和外部威脅(T).毫無疑問,這種分類大大明晰和簡化了企業制定戰略時需要掌握的信息,然而這也是招致了SWOT缺陷的隱含假定。內外區分的假定在SWOT分析中通常認為,機會和威脅只存在於外部環境中,優勢與劣勢只存在於內部環境中,然而事實上優勢和劣勢可能出現在企業外部,機會和威脅也可能出現在企業內部。Penrose指出,企業的發展機會往往存在於企業內部,企業內部剩餘的生產性資源是企業得以成長的重要機會。更為重要的是很多時候企業內外難以分割,Chamberlain認為企業的能力嵌套在相互依賴的網路中,這個網路中的相互依賴既存在於企業內部,也體現在企業與環境之間。 Barney認為環境分析通常不能得到超額收益,如果因此而得到超額收益,也是運氣,因為環境分析的方法和信息是公開的,任何企業都可以得到,只有分析企業執行產品市場戰略的獨特資產,例如專有技術,才可能獲得超額收益。Barney的分析仍然是內外分割,即使是分析環境,也要受企業內部因素的影響,組織資產的價值只有在一定的環境中才能彰顯其價值,內外整合的分析才可以展現更完整的戰略圖景。如果在SWOT分析中泛泛和割裂地列舉企業內部優勢和劣勢以及外部環境的機會和威脅,繼而建立某種內外關勢和劣勢所採用的標准,往往依據業務的營運需要和組織特徵的歷史表現。威脅和機會可以針對同一事件,因為企業如果把握或處理的好,就有機會獨占鰲頭,反之則有可能一蹶不振,這種情況可以成為危機。例如中國加入世貿,對很多中國企業就是如此。因此,SWOT的優勢與劣勢區分割裂了企業內部情況的連續統一,而機會與威脅的區分不能反映同一事件的利害聯,並籍此形成企業的戰略,顯然是危險的,而且在實踐中已經證明是難以操作的。企業的外部變化導致企業優勢的改變,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表明企業內外聯系的緊密性。換句話說,內外環境的分割只是分析的便利,而不是企業的實際。
利害區分的假定
對優勢和劣勢的判斷其實是一個復雜的測量問題。從測量的角度看,對企業內外條件的測量往往會表現為一個連續體,優勢和劣勢的相對性和程度性要求使用 SWOT分析採用合適的測量標准,這比涇渭分明的優劣區分對企業實際有著更加客觀的把握。然而,對優勢和劣勢、機會和威脅都缺乏明晰的測量標准。例如,優勢是與企業自身歷史、預先計劃、競爭對手比較有優勢,還是與顧客需求的情況比較有優勢?Stevenson的研究表明,對優勢和劣勢的評價標准有歷史的、競爭的和計劃的三個標准,企業更多地是採用歷史和競爭標准來測量自己的優勢,而對劣勢常常採用計劃標准。雖然企業採用的評價步驟類似,但是並沒有統一的標准,評價有兩面性。
靜態分析的假定
SWOT分析通常是在某一時點對企業內外進行掃描,然後進行優勢、劣勢、威脅和機會的分析,從而形成四種內外匹配的戰略,即 SO戰略:依靠內部優勢,利用外部機會;ST戰略:利用內部優勢,迴避外部威脅;WO戰略:利用外部機會,克服內部弱點;WT戰略:減少內部弱點,迴避外部威脅。盡管有些學者對每項匹配的具體解釋會有所不同,但是在當下對企業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的靜態分析,很難確保還沒有實際發生的內外匹配一定會實現,例如,企業的優勢是否強到足以把握機會、對抗威脅,企業的劣勢是否弱到錯失良機、不堪威脅。例如,SO戰略包括的兩種戰略規劃過程,即以產業威脅和機會為分析起點的外部導向戰略規劃過程(五力分析→產業定位→價值活動→驅動因子)和以內部資源和能力為起點的內部導向戰略規劃過程 (識別資源和能力→評價資源和能力→利用資源和能力→填補資源差距),在企業外部環境穩定時期,對企業的戰略制定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是在企業外部環境動盪時期:產業結構模糊,企業的資源和能力不再有效,SWOT的靜態分析和內外匹配很難有實際的意義。換句話說,SWOT分析對制定涉及產業演化和能力演化的跨期發展戰略幫助不多。SWOT分析隱含著對人理性能力的自信,機械的內外匹配戰略忽略了內外匹配往往是一個試錯和學習的過程。 綜上所述,SWOT分析所隱含的假定可以說既具有簡化和分類信息的優勢,也具有其不能綜合把握信息的劣勢,對運用SWOT者可以說存在潛在的威脅,然而,近些年的戰略管理研究提供了豐富我們對SWOT分析認識的機會。
編輯本段常見錯誤
下列兩個常見的錯誤,是新手在進行SWOT分析時,很容易誤犯的。有時這樣的錯誤會嚴重誤導分析結果。 在整體目標尚未明確和獲得共識前,就進行SWOT分析。 整體的企業或計劃案目標都尚未被確認時,可能SWOT團隊成員都各想各的,導致SWOT分析也七零八落,最後分析出的結果也無法落實,因為最主要的目標可能有三或五個,甚至不停的改變,如此將造成多頭馬車的狀況。會造成這種現象,並非是整體目標未被提出的狀況;有時可能目標已經提出了,但每個人理解的狀況僅在他們腦中,沒有經過分享與確認,而造成誤解。將SWOT分析當做可行的策略。 SWOT分析僅是現況,客觀的陳述。也許多數人在優勢、劣勢與威脅面都能做到客觀的陳述,但在機會這一象限,許多人會將策略寫進去,而非現象。 可以試著將機會想成:「理想情況」﹙Auspicious Conditions﹚的描述,這會有助於推出下一步的策略。
編輯本段SWOT分析步驟
(1) 確認當前的戰略是什麼? (2) 確認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波特五力或者PEST) (3) 根據企業資源組合情況,確認企業的關鍵能力和關鍵限制 (4) 按照通用矩陣或類似的方式打分評價 把識別出的所有優勢分成兩組,分的時候以兩個原則為基礎:它們是與行業中潛在的機會有關,還是與潛在的威脅有關。用同樣的辦法把所有的劣勢分成兩組,一組與機會有關,另一組與威脅有關。 或者用SWOT分析表,將剛才的優勢和劣勢按機會和威脅分別填入表格。 (5)將結果在SWOT分析圖上定位 (6) 戰略分析
編輯本段SWOT分析: 強勢——弱勢——機會——威脅
從競爭角度看,對成本措施的抉擇分析,不僅來自於對企業內部因素的分析判斷,還來自於對競爭態勢的分析判斷。成本的強勢——弱勢——機會——威脅(SWOT)分析的核心思想是通過對企業外部環境與內部條件的分析,明確企業可利用的機會和可能面臨的風險,並將這些機會和風險與企業的優勢和缺點結合起來,形成企業成本控制的不同戰略措施。 SWOT分析基本步驟為:(1)分析企業的內部優勢、弱點既可是相對企業目標而言的,也可是相對競爭對手而言的。(2)分析企業面臨的外部機會與威脅,可能來自於與競爭無關的外環境因素的變化,也可能來自於競爭對手力量與因素變化,或二者兼有,但關鍵性的外部機會與威脅應予以確認。(3)將外部機會和威脅與企業內部優勢和弱點進行匹配,形成可行的備選戰略。 SWOT分析有四種不同類型的組合:優勢——機會(SO)組合、弱點——機會(WO)組合、優勢——威脅(ST)組合和弱點——威脅(WT)組合。 優勢——機會(SO)戰略是一種發展企業內部優勢與利用外部機會的戰略,是一種理想的戰略模式。當企業具有特定方面的優勢,而外部環境又為發揮這種優勢提供有利機會時,可以採取該戰略。例如良好的產品市場前景、供應商規模擴大和競爭對手有財務危機等外部條件,配以企業市場份額提高等內在優勢可成為企業收購競爭對手、擴大生產規模的有利條件。 弱點——機會(WO)戰略是利用外部機會來彌補內部弱點,使企業改劣勢而獲取優勢的戰略。存在外部機會,但由於企業存在一些內部弱點而妨礙其利用機會,可採取措施先克服這些弱點。例如,若企業弱點是原材料供應不足和生產能力不夠,從成本角度看,前者會導致開工不足、生產能力閑置、單位成本上升,而加班加點會導致一些附加費用。在產品市場前景看好的前提下,企業可利用供應商擴大規模、新技術設備降價、競爭對手財務危機等機會,實現縱向整合戰略,重構企業價值鏈,以保證原材料供應,同時可考慮購置生產線來克服生產能力不足及設備老化等缺點。通過克服這些弱點,企業可能進一步利用各種外部機會,降低成本,取得成本優勢,最終贏得競爭優勢。 優勢——威脅(ST)戰略是指企業利用自身優勢,迴避或減輕外部威脅所造成的影響。如競爭對手利用新技術大幅度降低成本,給企業很大成本壓力;同時材料供應緊張,其價格可能上漲;消費者要求大幅度提高產品質量;企業還要支付高額環保成本;等等,這些都會導致企業成本狀況進一步惡化,使之在競爭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但若企業擁有充足的現金、熟練的技術工人和較強的產品開發能力,便可利用這些優勢開發新工藝,簡化生產工藝過程,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從而降低材料消耗和生產成本。另外,開發新技術產品也是企業可選擇的戰略。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的開發與應用是最具潛力的成本降低措施,同時它可提高產品質量,從而迴避外部威脅影響。 弱點——威脅(WT)戰略是一種旨在減少內部弱點,迴避外部環境威脅的防禦性技術。當企業存在內憂外患時,往往面臨生存危機,降低成本也許成為改變劣勢的主要措施。當企業成本狀況惡化,原材料供應不足,生產能力不夠,無法實現規模效益,且設備老化,使企業在成本方面難以有大作為,這時將迫使企業採取目標聚集戰略或差異化戰略,以迴避成本方面的劣勢,並迴避成本原因帶來的威脅。 SWOT分析運用於企業成本戰略分析可發揮企業優勢,利用機會克服弱點,迴避風險,獲取或維護成本優勢,將企業成本控制戰略建立在對內外部因素分析及對競爭勢態的判斷等基礎上。而若要充分認識企業的優勢、機會、弱點及正在面臨或即將面臨的風險;價值鏈分析和標桿分析等均等為其提供方法與途徑。
『肆』 優勢劣勢swot分析是什麼
所謂SWOT分析,即基於內外部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下的態勢分析,就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並依照矩陣形式排列。
然後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
S (strengths)是優勢、W (weaknesses)是劣勢、O (opportunities)是機會、T (threats)是威脅。按照企業競爭戰略的完整概念,戰略應是一個企業「能夠做的」(即組織的強項和弱項)和「可能做的」(即環境的機會和威脅)之間的有機組合。
(4)企業用什麼方法分析企業優劣擴展閱讀:
SWOT分析法也叫態勢分析法,是80年代美國教授韋里克提出,經常用於企業(產品)戰略決策、競爭對手分析。在戰略規劃中,SWOT應該算是一個常用的分析方法。
優勢、劣勢為企業(產品)內部因素,受產品品質、材料、人員、機器、渠道、服務等因素影響,機會、威脅為企業(產品)外部因素,受市場、經濟、社會、政策影響。
通過SWOT的分析,以找出產品的發展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只有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對手、了解環境才能處變不驚、泰然處之。